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醉马草毒性成分的提取研究



全 文 :作的关键。确定了大球盖菇原生质体形成的适宜条件为:以
0.6mol L甘露醇为稳渗剂 , 在 30℃、pH 5.5 、1.5%溶壁酶条件
下对培养3d的菌丝体酶解 2.5h , 原生质体产量达到1.36×107
个 mL。原生质体适宜再生培养基为:马铃薯 200g , 蔗糖 20g ,
蛋白胨 2g ,酵母粉 2g , KH2PO4 1.5g , K2HPO4 1.5g ,MgSO4·7H2O
1.5g ,维生素 B1 0.1g , 维生素 B6 0.1g , 0.6mol L 甘露醇。 在双
层平板上进行再生试验 ,其再生率达到 0.96%。
幼嫩的菌丝比较容易释放原生质体 , 这可能是因为幼嫩
菌丝的细胞壁成分和含量与老菌丝有所不同 , 易于被降解。
实验中发现 ,菌丝体培养少于 3d 时 , 菌丝呈均匀的分散状态 ,
而4d时 , 能观察到微小的菌丝簇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 , 菌丝
簇明显增大 、黏性增强 , 不利于洗涤和酶解 , 从而影响原生质
体的形成。
原生质体在再生培养基 RM3、RM4中的再生率较高 , 这可
能是培养基中加入的维生素 B1 、B6 可作为细胞壁合成的前体
物质 ,或作为细胞壁合成的营养因子 , 从而提高了再生率。
通过对大球盖菇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的初步摸索 ,
优化了大球盖菇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最适条件 ,为进一步
开展有关大球盖菇原生质体技术研究以及大球盖菇育种奠定
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1] 黄年来.大球盖菇的分类地位和特征特性[ J] .食用菌 , 1995 , 17(6):
11.
[ 2] 黄年来.18 种珍稀美味食用菌栽培[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1998:69-88.
[ 3] Steffen K T , Hofrichter M , Hatakka A.Mineralisation of 14C-labelled syn-
thetic lignin and ligninolytic enzyme activities of litt er-decomposing basidiomy-
cetous fungi[ J]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 2000 , 54(6):819
-825.
[ 4] Scheibner K , Hofrichter M , Herre A , et al.Screening for fungi intensively
mineralizing 2 ,4 , 6-trinitrotoluene[ J]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
ology , 1997, 47(4):452-457.
[ 5] SteffenK T , Hatakka A , Hofrichter M.Removal and mineralization of poly-
cyclic aromat ic hydrocarbons by litter-decomposing basidiomycetous fungi[ J] .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02 , 60(1-2):212-217.
[ 6]Weiss M , Geyer R , Russow R, et al.Fate and metaboli sm of [ 15N] 2 , 4,
6-t rinitrotoluene in soi l[ J] .Environmental Toxicol and Chemistry, 2004,
23(8):1852-1860.
[ 7] 杨新美.食用菌研究法[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1998:200-
216.
[ 8] 刘祖同 ,罗信昌.食用蕈菌生物技术及应用[ M] .北京:清华大学出
版社 , 1999:66-124.
[ 9] 崔宗强 ,罗信昌.羊肚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 J] .菌物系统 , 2003,
22(3):498-501.
[ 10] 刘敏 ,李娟 ,周波 ,等.杏鲍菇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初探[ J] .生
物技术 , 2005 , 15(1):54-55.
[ 11] 张卉 ,刘长江.姬松茸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研究[ J] .微生物学杂
志 , 2003, 23(3):18-23.
[ 12] 张渊 ,王谦 ,张筱梅 ,等.茶薪菇原生质体制备及诱变的研究[ J] .中
国食用菌 , 2004 , 23(3):15-17.
[ 13] 李铁超 ,马淑凤 ,李书倩 ,等.白灵菇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研究
[ J] .食用菌 ,2006 ,(2):10-13.
醉马草毒性成分的提取研究
张伟1 , 2 ,李冠1 ,李小飞1(1.新疆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2.新疆农科院微生物所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目的:为研究醉马草有毒成分的种类 、特性及提取方法 ,达到最终纯化出有毒成分的目的。方法:结合系统预试验 、全
紫外波段扫描 、多种方法对比提取效率 、毒理实验等各种实验方法系统的对醉马草进行了研究。结果:醉马草含有生物碱 、黄酮
等多种成分 ,其中毒性成分主要是亲水部位的生物碱 ,中毒小白鼠表现为心跳呼吸加速 、流泪 、四肢无力嗜睡等症状 , 在醉马草整
个生长期中 ,苗期所含总生物碱量最大 , 总生物碱在紫外波长为 196nm 、274nm 和 340nm 有吸收峰 ,三种提取方法中乙醇煎煮法比
较实用 ,正交实验法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 80℃、50%的乙醇 30倍体积下温育 3h。
关键词:醉马草;生物碱;正交设计;提取工艺
中图分类号:Q5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11X(2006)06-0060-03
Study on Extract of Toxic Components from Achnatherum inebrians (Hance)Keng
ZHANG Wei
1 ,2 , LI Guan1 , LI Xiao-fei1
(1.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Xinjiang University , Urumqi , Xinjiang 830046, China;
2.Xin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s , Urumqi , Xinjiang 830000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eparated the poisonous material of Achnatherum inebrians.Some experiments were done including systematic protested and
contrasted the main components and quantities of samples;Ultrasonic extraction , leaking method and ethanol decoction were compared;All the
extracts were examined for toxicity to mice;Experiment of orthogonal design etc , As a result that the springtime sample has more the alkaloids
than others;The proper measure absorbance were 196nm , 274nm and 340nm , The ethanol decoction method was the best , The toxiced mice were
made heartbeat and breathing accelerating , toddle , lachrymation , sleepy-strongly , disability etc;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ized extracting
condition were A3B2C3D3:on 80℃ boiling for 3 hours and using 25 times volume of 50% ethanol.
Key words:Achnatherum inebrians;alkaloids;orthogonal design;extracting technique
收稿日期:2006-05-02;修回日期:2006-10-08
作者简介:张伟(1973-),男 ,硕士 ,助理研究员 ,从事分子生物学与植
物化学研究;E-mail:zw0991@sohu.com;*联系作者:李冠(1949-),
男 ,博 硕士生导师 ,教授 , E-mail:guanli@xinjiangu.edu.cn。
  醉马草[ Achnatherum inebrians (Hance)Keng.] 别名为醉马
芨芨 、毒草等 ,为芨草属(Achnatherum Beauv.)禾本科多年生草
本植物。醉马草原产于欧亚 , 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醉
马草多生于高山及亚高山草原 、山坡草地 、田边 、路旁 、河滩 ,
海拔 1 700 ~ 4 200m[ 1] 。 它是哈萨克医常用的药材 , 具有消肿
止痛 、清热解毒等功效 , 对于腮腺炎和关节炎的治疗有很好的
效果。由于其具有抗高寒 、耐干旱等优势 , 因而分布广 、适应
性强 ,尤其是近些年来由于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 , 而醉马草
乘机蔓延 ,成为畜牧业一大危害。据调查 ,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
区 , 醉马草广泛分布于天山南北 , 覆盖度最高可达 85%[ 2] 。 醉
马草是我国北方尤其是西北草原上主要毒草之一 , 其毒性可
能是由于内生真菌引起的[ 3] 。醉马草主要危害马属动物(马 、
驴 、骡), 一般采食鲜草量达体重 1%即可出现明显的中毒症
状[1] 。虽然人们认识醉马草中毒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 但至今
有关它的有毒成分仍不十分清楚。有资料表明醉马草有毒物
质是体内共生有内生真菌引起麦角生物碱积累所产生 , 但具
体的有毒物质并没被分离和证实。本实验的目的在于做好前
期研究工作 , 最后分离到醉马草的有毒生物碱并鉴定其结构 ,
为治理或开发醉马草这一资源[ 4 , 5]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材料
第 16卷第 6 期:60
2006 年 12 月                 
生 物 技 术
BIOTECHNOLOGY
                 Vol.16 , No.6:60
Dec.2006
DOI :10.16519/j.cnki.1004-311x.2006.06.023
醉马草[ Achnatherum inebrians(Hance)Keng.] 采自新疆乌
鲁木齐县天山北坡 ,由新疆农业大学周贵玲老师鉴定;昆明种
小白鼠购自新疆医科大实验动物中心 ,颗粒饲料喂养 ,自由饮
水 ,雌雄各半 , 体重 20±1g。
1.1.2 仪器 、试剂
旋转蒸发仪为 Heidolph 的 LABOROTA 4000 型;全波段紫
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为 Lab Tech UV-1000;8893E-MT超声波
清洗器。试剂中除 95%乙醇为食品级以外 , 石油醚(30 ~
60℃)、苯 、氯仿 、盐酸 、氨水 、乙酸乙脂 、正丁醇等均为国产 AR
(北京化学试剂三厂);常规解剖器械;分液漏斗 、酸碱滴定管
等均为常规玻璃仪器。
1.2 方法
1.2.1 系统预实验[6]
采集苗期 、拔节期 、抽穗期 、成熟期的醉马草做为实验材
料 ,阴干 、粉碎 、过 20目筛 , 样品分别制备水浸液 、乙醇提取液 、
酸性醇提取液。用各种显色试剂及沉淀试剂分别检测。结果
醉马草中含有生物碱 、黄酮 、酚类化合物 、鞣质 、多糖 、多肽等。
1.2.2 醉马草总生物碱的提取及紫外检测波长的确定
取苗期醉马草干粉30g采用浸煮法 , 样品分三次按1∶4、1∶
3 、1∶3 的样重与 95%食用乙醇质量比 , 于 65℃回流煮沸 3h 的
方法处理。每次浸煮完后抽滤浸煮液 , 合并 3 次抽滤出的浸
液旋转浓缩成浸膏 , 用0.5%的硫酸多次少量溶解过滤 , 直至
滤出液用碘化铋钾 、碘化汞钾检查无生物碱反应时为止。将
滤液反复通过提前处理好的 732 型强酸性阳离子树脂 ,直到流
出液检测不到生物碱 , 然后用 pH 值为 10 的蒸馏水(氨水调)
反复冲洗 732型树脂回收生物碱 ,直到最后的洗脱液烘干后用
0.5%的硫酸溶解 , 并检测不到生物碱为止 , 回收洗脱液旋转
浓缩成浸膏 ,总生物碱浸膏部分用0.5%的硫酸溶解备用。通
过醉马草总生物碱全紫外(190-400nm)波长扫描 ,确定最佳测
定醉马草总生物碱含量的波长为 196nm 、274nm 和 340nm , 其
中196nm处的吸收峰对总生物碱的含量影响最大。扫描图谱
见图 1(横坐标为波长 ,纵坐标为 OD值)。
图 1 醉马草总生物碱含量扫描图谱
Fig.1 Scanning map of the total alkaloids content f rom Achnatherum inebrians
1.2.3 三种方法对比提取醉马草总生物碱的提取效率
称取3 份样品各30g分别用于以下三个实验;渗滤法 ,用 4
倍95%食用乙醇浸泡 8h 后 ,以 1mL min的体积流量渗滤 ,收集
渗滤液直至无生物碱沉淀反应为止 , 过滤提取液;乙醇煎煮
法 ,分三次按 1∶4 、1∶3、1∶3 的样重与 95%食用乙醇质量比 , 于
65℃回流煮沸 3h 的方法处理 ,过滤合并提取液;超声波提取
法 ,分三次按 1∶4 、1∶3、1∶3 的样重与 95%食用乙醇质量比 , 置
于三角瓶中 ,超声波提取 30min , 过滤合并提取液。以上提取
液旋转蒸发回收溶剂并用 0.5%浓硫酸反复溶解直至无生物
碱沉淀反应为止 ,再用等体积石油醚反复萃取 3 次 , 定容后通
过测定 196nm、274nm 和 340nm 三个 OD值 ,并以平均数来评价
提取效率。结果 ,渗滤法效率高 , 但是耗时长;超声波提取法
提取时间短 、效率高 , 但浸膏不好溶;相比之下乙醇煎煮法比
较适合 , 即使浸膏中含比较高的色素等物质 , 但用我们纯化的
方法纯化时影响不大 , 因此选用乙醇煎煮法。
2.4 部位分离及毒性部位检测
样品干粉依次用石油醚 、乙醚 、氯仿 、95%食用乙醇等溶
剂按 65℃回流煮沸 3h 的方法提取 ,溶剂 10倍重量于样品。前
一种溶剂处理完后 , 用滤纸抽滤出浸提液并挥干溶剂 , 再换下
一种溶剂提取 , 方法相同 , 依次进行。过滤的溶剂减压回收 ,
制得的浸膏依据溶解度分别用精炼油 、乙醇或水等的混合液
溶解。最后混悬液体积统一调至 10mL 并编号。毒理实验[ 7]
确定毒性部位 , 购回的小白鼠饲喂 2d 熟悉环境后 , 饥饿 1d 备
用。用导胃管将 0.5mL不同编号的混悬液灌入一只小白鼠胃
中 , 每一混悬液的实验重复 10 次。结果 , 醉马草的有毒成分
主要集中在亲水部位 , 即乙醇提取液当中。经检测该部分主
要含有生物碱 、氨基酸 、糖类等物质。
2.5 不同生长时期醉马草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8-10]
分别取苗期 、拔节期 、抽穗期 、成熟期的醉马草样品。 提
取方法与 2.2中相同 , 纯化方法如下 ,以上提取液 5.0mL置于
硅胶柱中(5g , 湿法装柱 , 95%乙醇预洗), 95%乙醇洗脱 , 收集
洗脱液 , 95%乙醇 25mL容量瓶摇匀 、定溶。标准溶液的配置:
称取盐酸小檗碱 5.0mg , 于 25mL 容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定容
至刻度摇匀 , 准确吸取该液 5.0mL于另一 25mL 容量瓶中加
95%食用乙醇稀释到刻度 , 摇匀作为对照品母液。标准曲线
的绘制:准确吸取对照品母液 1.0mL、2.0mL、3.0mL、4.0mL、
5.0mL、6.0mL ,分别置于 10mL容量瓶中 ,加入 0.1mol L的盐酸
溶液稀释至刻度并摇匀。 以 95%食用乙醇为空白 , 在紫外
345nm 波长下测定吸收值 ,以 A 吸收值为纵坐标 , 浓度 C 为横
坐标得出回归方程 A=6.448C , R=0.9998。取适量测溶液于
10mL容量瓶中 , 加入 0.1mol L 的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并摇
匀 ,紫外检测波长为 196nm。结果显示 , 苗期样品当中生物碱
含量最高 , 其它的生物碱含量依次降低。含量测定见表 1。
表 1 不同季节醉马草总生物碱含量[ 浸膏 干样%(g g%)]
Table 1 The total alkaloids content from achnatherum inebrians collected at
diff erent season
苗期样品
(w w)
拔节期样品
(w w)
抽穗期样品
(w w)
成熟期样品
(w w)
生物碱含量(%) 1.77 0.91 0.17 0.09
2.6 正交设计实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
提取醉马草总生物碱的影响因素有浸提温度 、乙醇浓度 、
溶媒量 、浸提时间 , 以此四因素作为考察对象 , 并结合多次提
取的经验 , 每因素又选取3 个水平 ,按 L9(34)正交表安排试验 ,
以总生物碱的回收率及浸膏特性作为衡量提取效率的客观指
标 ,总生物碱的回收率以 196nm、274nm 和 340nm 三个 OD值的
和作为总碱量。因素水平见表 2。测定结果见表 3。方差分析
见表 4。结果 , 测量总生物碱的方差分析确定 A3B2C3D3 是最
佳提取工艺 , 即提取温度为 80℃下用 95%的乙醇按 10 倍 、8
倍 、6 倍量每次煎煮 3h。
表 2 L9(34)因素水平表
Table 2 The table of L9(34)f actor and level
水平 因素浸提时间A(h) 乙醇浓度B(%)溶媒量C(g ml) 浸提温度D(℃)
1 1 0 20(8*6*6) 60
2 2 50 25(10*8*7) 70
3 3 95 30(12*10*8) 80
3 讨论
3.1 对醉马草的研究已有不少的报道 , 但值得注意的是 , 目
前尚未有醉马草有毒物质结构的报道。通过采集春季苗期醉
马草做材料 , 参照水溶性生物碱方法提取分离 , 并用小白鼠做
毒理实验验证 , 摸索出了分离和验证醉马草有毒物质的可靠
方法。近几年由于多种原因草场退化严重 , 醉马草乘机蔓延 ,
612006 年 12 月                 醉马草毒性成分的提取研究                    
给新疆畜牧业带来巨大危害 , 但它也是哈萨克医生的常用药
材 ,我们对醉马草的这些前期的研究就是希望能准确鉴定出
它的有毒物质成分 , 并能为合理开发治理醉马草提供科学依
据。
表 3 测总碱含量 L9(34)正交实验表及结果
Table 3 The total alkaloids content and result of orthogonal design experiment
序号 浸提时间 乙醇浓度 溶媒量 浸提温度 总碱含量(mg) OD 值
1 1 1 1 1 2.22 0.101
2 1 2 2 2 2.31 0.152
3 1 3 3 3 2.36 0.211
4 2 1 2 3 2.49 0.491
5 2 2 3 1 2.47 0.425
6 2 3 1 2 2.43 0.389
7 3 1 3 2 2.57 0.647
8 3 2 1 3 2.58 0.690
9 3 3 2 1 2.53 0.583
表 4 总碱含量 L9(34)方差分析表
Table 4 The total alkaloids content and table of analysis
方差
来源平方和(总碱含量OD值)自由度方差(总碱含量与OD值) F 值(总碱含量) F 值(OD值)
A 0.106 0.356 2 0.053 0.178 3.563* 3.818*
B 0.001 0.001 2 0.0005 0.0005 0.034 0.011
C 0.005 0.002 2 0.0025 0.001 0.168 0.021
D 0.007 0.014 2 0.0035 0.007 0.235 0.150
SSe 0.12 0.37 8 0.015 0.04625
3.2 春季采集的醉马草材料与秋季采集的材料相比 ,春季材
料具有显著的生物碱沉淀反应和比较弱的黄酮反应;而秋季
采集的醉马草材料与春季草料相比 , 秋季材料具有显著的黄
酮反应和非常弱的生物碱沉淀反应。另外通过镜检 , 在醉马
草生长旺盛时期 ,其体内的内生真菌的菌丝生长也比较旺盛 ,
此后观察到的内生菌丝量明显减少 , 此结果与我们检测到的
生物碱含量与内生菌的活动一致;醉马草的有毒成分主要集
中在春季采集的苗期材料的亲水部位。该部位主要含有生物
碱 、氨基酸 、糖类等物质 ,而秋季材料当中也含有氨基酸和糖
类等物质 ,经毒理实验证明它们不是有毒物质 ,因此生物碱才
是醉马草有毒物质。由此推断 , 醉马草内生菌在春季活动旺
盛 ,导致有毒生物碱大量积累 , 而其它季节醉马草生物碱含量
很少 ,因此也很少有家畜醉马草中毒的报道 , 这一结果与春季
常报道的家畜醉马草中毒事件相符。
3.3 因为对醉马草有毒生物碱成分的性质还不了解 ,而不同
来源的总生物碱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有所不同 ,如果使用其
他生物碱的最大吸收波长去测量的话 , 结果不是很准确 , 因此
通过醉马草总生物碱全紫外(190~ 400nm)波长扫描 , 确定最佳
测定醉马草总生物碱含量的波长为 196nm、274nm 和 340nm , 其
中 196nm 处的吸收峰对总生物碱的含量影响最大。 同时我们
又通过常用的酸碱滴定法[11]测定其总碱的含量 , 其结果是一
致的。另外 , 通过紫外 190 ~ 400nm 波长扫描实验发现醉马草
总生物碱在 196nm 、274nm 和 340nm 始终有三个峰 , 含量不同
这三个波长下的 OD值都有所变化 , 本文使用这三个 OD值的
平均数作为测量值。
3.4 本文提取醉马草总生物碱的实验路线 , 即选择乙醇做提
取溶剂 、732 强酸性阳离子树脂吸附 、正丁醇萃取等实验步骤
是在多次实践的基础上确定的。 因素的设计也是通过反复实
验力求把主要影响因素都考虑在内 ,比如首先比较了三种方
法对比提取醉马草总生物碱的效率 ,其中材料是幼嫩叶组织 ,
可能是超声波法没能显示出明显优势的原因;没有选择酸性
条件下提取生物碱就是因为它对提取率的影响不大;乙醇的
浓度设计在 0-95%是因为醉马草的生物碱多为水溶性 ,所以
也考虑到用水提取是否合适;醉马草为草本植物 , 因此材料的
吸湿性比较强 , 所以我们选择的溶媒量比较大 , 尤其是第一次
煎煮加的量比较多;此外我们通过检测发现醉马草在生长过
程当中生物碱含量的变化非常大 , 但在苗期生物碱含量比较
高 , 所以实验用的材料都是采自春季苗期的醉马草。
参考文献:
[ 1] 史志诚 ,等.中国草地重要有毒植物[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1987:166
-176.
[ 2] 于振田.醉马草的防治及开发利用[ J] .新疆畜牧业 ,1993 , 4:20-23.
[ 3] Bacon C W.Toxic endophyte-infected tall fescue and renge grasses:His-
toric perspectives[ J] .J.Anim.Sci.,1995 , 73:861-870.
[ 4] 李云森 ,陈子君 , 王峥涛.从有毒植物中开发新药的探讨[ J] .中草
药 , 2002, 33(5):476-477.
[ 5] 于振田.醉马草的防治及开发利用[ J] .新疆畜牧业 ,1993 , 4:20-23.
[ 6] 阚毓铭 ,黄泰康 ,等.中药化学实验操作技术[ M] .中国医药科技出
版社 , 1993 , 12.
[ 7]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M] .2000年版二部附录Ⅺ
С.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0.
[ 8] 李姿娇 ,杨屹 ,丁明玉 , 等.麻黄非麻黄碱部分中黄酮 、生物碱和有
机酸的分析[ J] .分析实验室 , 2005 ,(4):67-69.
[ 9]单宇 ,王鸣 ,冯煦 ,等.小麦麸皮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 J] .中药
材 , 2005, 28(3):223-225.
[ 10] 北京中医学院.中药化学[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76.
均匀设计法优化黄芩愈伤组织培养基
李康 ,张东向* ,张磊 ,陈贺(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摘要:目的:优化黄芩愈伤组织培养条件。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 , 以黄芩甙含量为主要考察指标 , 对黄芩愈伤组织生长的
MS培养基成分进行多因素多水平考察。结果:最佳培养基为 MS附加0.25mg L NAA、0.5mg L 6-BA、17g L葡萄糖和 35g L蔗糖。
最佳培养基黄芩甙含量为 27.44mg gDW。结论:用均匀设计法优化愈伤组织培养基省时 、方便 , 且最佳培养基黄芩甙含量与预测
值相近 ,且明显高于均匀设计实验方案中的黄芩甙含量。经SAS 软件分析得出的优化方程拟合度很好。
关键词:黄芩;愈伤组织;均匀设计;黄芩甙
中图分类号:Q81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11X(2006)06-0062-03
Optimization of Medium for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Callus by Uniform Design
LI Kang ,ZHANG Dong-xiang* ,ZHANG Lei ,CHEN He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Qiqihar University , Qiqihar 161006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ptimize the medium for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callus.Methods:The components of MS medium for growth of
callus were investigated from poly-factors and poly-levels by uniform design.Baicalin content was chosen as the main experiment index.Re-
sults:The optimum medium was MS added 0.25mg L NAA , 0.5mg L 6-BA , 17g L glucose and 35g L sucrose.The optimum baicalin content
was 27.44 mg gDW.Conclusion:Uniform design is a saving , convenient method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medium for callus.The optimum medium
had the similar baicalin content to the expected and more than that of the arrangements in uniform design.The optimization equation obtained by
the SAS was fit for the experiment.
Key words: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callus;uniform design;baicalin
第 16卷第 6 期:62
2006 年 12 月                 
生 物 技 术
BIOTECHNOLOGY
                 Vol.16 , No.6:62
Dec.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