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我国醉马草的几种病害



全 文 :草地保护 我国醉马草的几种病害  
李春杰 ,高嘉卉 ,马斌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 ,甘肃 兰州 730020)
摘要:对我国醉马草的 7 种病害的病原菌 、症状 、危害和分布分别进行了描述 , 它们分别是:锈病(Puccinia
stipae-sibiricae(I to)Greene et Cumm.)、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Golov.)Speer)、茎黑粉病(Ustilago
hypodytes F ries)、麦角病(Sphacelia sp.)、离蠕孢叶斑病(Bipolaris sorokiniana (Sacc.)Shoemaker)、苗腐病
(Alternaria alternata (F r.)Keissl.)和内生真菌病害(Neotyphodium sp.)。其中白粉病 、离蠕孢叶斑病和苗
腐病为新记录病害。
关键词:醉马草;病害;分布
中图分类号:S432.2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629(2003)11-0051-03

 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 (Hence)
Keng)是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新疆 、甘肃 、内蒙古和
青海等天然草原上的重要烈性毒草[ 1] 。由于其具
有抗高寒 、耐干旱等优势 ,分布广 、适应性强 ,尤其
在退化草地中的蔓延日益严重[ 2] 。至今 ,尚未见
有关醉马草病害的研究报道 ,只有醉马草几种病
原菌的记载[ 3-5] 。因此 ,有必要对醉马草病害的发
生和危害进行系统的研究 ,以期为醉马草的生物
防除奠定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996-2003 年采自甘肃 、青海和新
疆等地的醉马草病害标本 。
1.2 方法 对白粉病 、锈病和黑粉病直接挑取病
原菌 ,对于其它病害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 ,测定
子实体和孢子大小 ,进行病原菌的鉴定 。
2 结果
2.1 白粉病
病原菌:布氏白粉菌(Blumeria gram inis
(Golov.)Speer)。分生孢子串生 ,卵圆形 、近圆柱
形 ,无色 , 16.25 ~ 25 μm × 7.5 ~ 15 μm , 平均
20.0 μm ×10.6 μm 。闭囊壳聚生 ,暗褐色 ,球形
或近球形 , 常埋生在菌丝层内 , 100 ~ 210 μm ,
182.25μm (GS03-2);110 ~ 225 μm ,160.75 μm
(96-017);子囊卵圆形 、椭圆形 、近椭圆形或其他
不规则形状 ,有明显的柄 ,较短 ,无色 ,37.5 ~ 87.5
μm × 25 ~ 56 μm ,平均 67.31 μm × 42.56 μm
(GS03-2);75 ~ 97.5 μm × 37.5 ~ 52.5 μm ,平
均 88.56 μm × 47.75 μm(96 -017);22.5 ~
31.25 μm × 10 ~ 13.75 μm , 平均 26.75 μm ×
12.75 μm(2109113)。每个子囊含子囊孢子 6个 。
症状:最初叶片正面生粉状的白色霉斑 ,即:
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粉状物逐渐布满叶片表
面 ,后形成毡状致密的霉层 ,逆境条件下 ,易在霉
层中形成小黑点 ,即:闭囊壳 。病叶上呈灰白色或
淡褐色的无定形病斑 ,有时互相愈合 ,严重时叶片
卷曲 。病斑背面叶片褪绿 ,偶有浅褐色到褐色病
斑 ,一般不形成霉层。
危害:在甘肃夏河 ,1996年零星发生;但 2003
年发生普遍 ,病蘖率高达 80%~ 100%,有时与锈
病混合发生 。
分布:甘肃夏河(96-017 , GS03-3),甘肃永
靖(GS03-2),甘肃兰州(2109113)。
2.2 茎黑粉病
病原 菌:茎 黑 粉 菌 (Usti lago hypodytes
Fries)。黑粉孢子大多球形 ,少数近球形 、卵圆形
或椭圆形;橄榄褐色;光滑 ,直径为 3.13 ~ 5.00
μm ,平均 4.02 μm(XJ038);3.75 ~ 5.00 μm ,平均
4.31μm(133)。
症状:孢子堆生在茎上 ,孢子团黑褐色 ,粉状。
叶鞘表皮裂开 ,露出黑粉 ,即为孢子堆 。常使植株
收稿日期:2003-06-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070546)、甘肃省自
然科学基金项目(ZS001-A21-043)和甘肃省
“ 333”人才工程资助项目(甘人事[ 2001] 67号)
的部分内容
作者简介:李春杰(1968-),男 ,甘肃镇原人 ,副研究员 ,在读
博士生。
20卷 11期 草 业 科 学 51 
Vol.20 , No.11 PRATACULTU RAL SCIENCE 11 2003
不育 ,不结种子 。
危害:在甘肃肃南 , 2001年局部发生较重 ,发
病率高达 80%,而新疆哈密只是局部零星发生 。
分布:新疆哈密(XJ038),甘肃肃南(133)。
2.3 锈病
病原菌:(Puccinia stipae - sibiricae (Ito)
Greene et Cumm.)。夏孢子球形或近球形 ,淡褐
色到褐色 , 16.25 ~ 23.75 μm×16.25 ~ 20μm ,平
均19.2 μm × 18.1 μm 。冬孢子短棒状 ,顶端圆
形或锥形 ,基部圆或狭细 ,壁厚 ,隔膜处缢缩 ,栗褐
色 ,光滑 , 30 ~ 55μm×20 ~ 25μm ,平均 39.5 μm
×21.5 μm;有明显的短柄 ,无色 ,5 ~ 40 μm ,平均
20μm 。
症状:叶片正面初期散生桔黄色粉末状的夏
孢子堆 ,由小变大 ,排列不规则 ,相对应的叶背面
呈黑褐色到黑色圆形到不规则型病斑 ,有时互相
汇合;后期 ,叶正面的夏孢子堆变成褐色到深褐色
的冬孢子堆 ,叶背面形成灰白色小突起 。
危害:在甘肃夏河 , 2003年普遍发生 ,病蘖率
高达 40%~ 100%。
分布:甘肃夏河(GS03-4)。
2.4 麦角病
病原菌:(S phacelia sp.)。每穗可形成麦角 1
~ 13个 ,平均 4.6个。菌核角状 ,黄色 、黄褐色到
黑色 , 4.20 ~ 5.71 μm × 1.05 ~ 1.42 μm , 平均
4.89 μm×1.25 μm 。分生孢子 ,椭圆形 ,单胞 ,无
色 ,5 ~ 8.75μm×2.5 ~ 2.5 μm ,平均 6.07 μm ×
2.5μm(QH50);3.75 ~ 10μm×2.5 ~ 2.5μm ,平
均7.25 μm×2.5 μm(XJ-02-01)。未见子囊
形成 。
症状:发生于穗部 ,初期花期受侵染后分泌出
一种黄色蜜状黏液 ,即为分生孢子 。后期受病子
房膨大变硬 ,形成黑色 ,微弯的角状物 ,突出颖稃
之外 ,肉眼明显可见 ,即为菌核 。绝大多数仍处于
“蜜露期” 。
危害:在青海共和 , 2001年局部发生较重 ,病
穗率高达 60%;而新疆乌鲁木齐南山2001年零星
发生 。由于含有麦角碱可引起人畜中毒 。
分布:新疆乌鲁木齐南山(XJ-02-01),青海
共和(QH50)。
2.5 离蠕孢叶斑病
病原菌:根腐离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
(Sacc.)Shoemaker)。菌落黑色 ,呈相间的同心轮
纹 ,有黑色产孢圈 ,边缘不规则 。孢子深褐色 ,椭
圆形 、圆柱形 、梭形 ,脐部明显 ,中部 、中上部膨大 ,
光滑 ,37.5 ~ 81.25μm×17.5 ~ 26.25μm , 61.75
μm×20.81μm(LZ03-01);3 ~ 8个隔膜 ,多为 7
个 。孢子两端 2个细胞可以萌发 。
症状:病斑叶两面生 ,初为深褐色小斑点 ,逐
渐发展成深褐色至黑褐色的长椭圆或长圆形病
斑 ,中央呈浅褐色 ,外缘有黄色晕圈 ,后期病斑汇
合呈深褐色斑块 ,中 、下部叶片发病较多 ,叶鞘偶
见病斑 。
危害:2003年兰州盆栽幼苗零星发生 ,危害
较轻 ,而位于西峰什社的庆阳黄土高原试验站人
工播种的试验田 , 局部发生 , 病叶率达 20%~
40%。
分布:甘肃兰州栽培幼苗 ,西峰什社试验田 。
2.6 苗腐病
病原菌:细 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
(Fr.)Keissl.)。菌落黑色 ,边缘整齐;孢子串生 ,
梨形 、长卵形 、梭形 ,有横隔膜 1 ~ 4(平均 2.7)个 ,
纵隔膜 0 ~ 4(平均 1.5)个 ,褐色 , 12.5 ~ 35.0μm
×8.8 ~ 15.0μm ,平均 20.5μm× 11.25μm ,有明
显的短柄。
症状:初期在叶上面形成水浸状病斑 ,淡绿色
到浅褐色 ,基部缢缩 、腐烂 ,以至幼苗凋萎 、枯死。
危害:局部零星发生 。
分布:甘肃种样在德国温室盆栽幼苗 。
2.7 内生真菌
病原菌:(Neotyphodium sp.)。在 PDA 培养
基上 ,菌落白色 ,背面褐色到深褐色 ,生长极为缓
慢 ,气生菌丝较少 ,极少产生孢子 。
症状:寄主体外不表现任何症状 ,看似正长
植株。
危害:天然草地中醉马草植株带菌率高达
80%~ 100%。对马 、牛 、羊等重要家畜有毒性 ,表
现为步履不整 ,行动如醉。
分布:新疆 ,青海 ,甘肃 ,内蒙古。
3 讨论
白粉病菌只在芨芨草属(Achnatherum)上有记
载[ 6] ,但未见醉马草白粉病的报道[ 6 , 7] 。醉马草上
寄生的根腐离蠕孢和细交链孢未曾见报道。所以 ,
这 3种病害属首次发现 ,为新记录病害。
麦角病是一种凉爽多湿气候条件下的病害 ,
一般在我国西北干旱的醉马草分布区 ,麦角病不
52  PRATACULTURAL SCIENCE(Vol.20 ,No.11) 11 2003
易流行 ,仅在青海海南州的一块草滩上发现 ,而新
疆也有零星分布 。刘若和马振宇(1991)研究报
道 ,在甘肃榆中麦角病的病穗率并不高为 21.4%
~ 28.2%,但株丛发病率很高 , 近乎 100%,且多
数被侵染的子房处于“蜜露期”[ 5] 。一般认为 ,麦
角菌(Claviceps purpurea (Fr.)Tul.)的无性阶
段为 Sphacelia sp.[ 8] ,笔者也只发现了无性孢子阶
段 ,未见有性阶段形成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美国学者 1994 年首次在采自我国新疆的醉
马草种子中发现了内生真菌[ 9] ,随后我国学者相
继报道了醉马草内生真菌[ 10 , 11] ,其带菌率都近乎
100%[ 11] 。笔者已分离得到该菌的纯培养 ,有待
于进一步鉴定命名。
麦角病菌和内生真菌均可在寄主体内产生麦
角生物碱麦角新碱和麦角酰胺[ 8 , 12] ,二者之间的
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
致谢:本文承南志标教授审阅 ,聂斌帮助采集
标本 ,谨此一并致谢 。
参考文献:
[ 1]  陈冀胜 , 郑硕.中国有毒植物[ M] .北京:科学出版
社 , 1987.272-273.
[ 2]  邓凯东 ,彭海宏 , 李文蓉 , 等.尿素氨化醉马草的麦
角新碱含量及其营养价值[ J] .草业科学 , 1998 , 15
(4):10-13.
[ 3]  王云章 , 庄剑云.中国真菌志(第十卷)-锈菌目
(一)[ M].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8.
[ 4]  郭林.中国真菌志(第十二卷)-黑粉菌科[ M ].北
京:科学出版社 , 2000.
[ 5]  刘若 ,马振宇.甘肃中部山区禾本科草的麦角病.
王素香 , 金巨和 , 于优森编 , 甘肃中部种草养畜农牧
结合研究[ M] .兰州:甘肃气象出版社 , 1991.190-
194.
[ 6]  王生荣 , 陈诚 , 柴兆祥 ,等.甘肃省草本植物白粉菌
调查(一)[ J] .草原与草坪 , 2001 , 92(1):25-27.
[ 7]  郑儒永 , 余永年.中国真菌志(第一卷)-白粉菌目
[ M].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7.
[ 8]  White J F , Sullivan R , Moy M , Patel R , Duncan R.
An overview of problems in the classification of plant-
parasitic Clavicipitaceae [ J] . Studies in Mycology ,
2000 , (45):95-105.
[ 9]  Bruehl G W , W J Kaiser , Klein R E.An endophyte
of Achnatherum inebrians , an intoxicating grass of
northwest China[ J] .Mycologia , 1994 , 86(6):773-
776.
[ 10]  李学森 ,张学洲 ,顾祥 , 等.醉马草有毒物质与其内
生真菌的关系[ J].草食家畜 , 1998 ,(4):44-47.
[ 11]  Nan Z B &Li C J.Neotyphodium in native grasses in
China and observ ations on endophy te host interactions
[ M] .In:Paul V H and Dappricj P ed.Proceedings
of 4 th International Neotyphodium Grass Interac-
tions Symposium , Soest , Germany.2000 , 41-50.
[ 12]  Miles C O , Lane G A , Menna M E , et al , High lev-
els of ergonovine and ly sergic acid amide in toxic Ach-
natherum inebrians accompany infection by an Acre-
monium-like endophy tic fungus[ J] . Agric. Food
Chem., 1996 ,(44):1285-1290.
Seven diseases of drunken horse grass(Achnatherum inebrians)in China
LI Chun-jie , GAO Jia-hui , MA Bin
(College of Pasto ral Ag 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Lanzhou University;
Gansu Grassland Ec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 Lanzhou 730020 , China)
Abstract:Seven diseases of drunken horse grass(Achnatherum inebrians)were described , including the
harm they cause , symptoms , causing pathogen , and distribution.The diseases described were rust (Puc-
cinia stipae-sibiricae (Ito)Greene et Cumm.), powdery mildew (Blumeria gram inis(Golov.)Speer),
smut (Ust ilago hypodytes Fries), ergo t (Sphacelia sp.), Bipolaris leaf spo t (Bipolaris sorokiniana
(Sacc.)Shoemaker), seedling rot (Alternaria alternata (Fr.)Keissl.), and endophyte (Neotyphodium
sp.).Of these , the three diseases pow dery mildew , Bipolaris leaf spot , and seedling rot were record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w orld.
Key words:drunken horse g rass;Achnatherum inebrians;disease;distribution
11 2003 草 业 科 学(第 20卷 11期)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