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芦苇末新型原料在双孢蘑菇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全 文 :合适 , 此间菌丝生物量综合指标较为理想 , 但以 150 r min 最
佳;用琼脂适当增加培养基的黏滞度 ,既不影响培养基的清澈
度 ,还可以降低菌球直径 , 增加菌球数量。琼脂添加量以 1.25
~ 2.0 g L为宜(图1 、2、3)。
3.3 在装液量 100 mL ,转速 150 r min 条件下 , 菌丝生物量随
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低 , 菌球直径大 , 菌球数量少 , 反之亦
然。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 25 ~ 29℃, 但以 27℃最适 , 超过
27℃菌丝生物量干重则开始下降 ,到 29℃也只是下降到 25℃
的水平。关于液体培养比固体培养的温度高出 2℃,究竟是何
原因 ,尚需进一步研究(图 4)。
3.4 试验结果表明 , 接种后在 20 ~ 22℃下发菌 , 以棉子壳为
主料的 B1、B2、B7 和 B8 配方的菌丝生长旺盛 ,浓白粗壮 , 菌丝
长满瓶为16 ~ 17 d。在15 ~ 18℃下 ,经过 28~ 31 d 的菌丝培育
即可出菇。 4 种配方的生物学产量 、转化率及优质率超过
60%。以麦草和稻草为主料的 B3、B4 配方 , 发菌及菌丝培育
期都比较短 ,分别为 14 d 和 25 d , 其生物学生物学产量 、转化
率及优质率最低。以玉米芯为主料的 B5 和 B6 配方 , 发菌及
菌丝培育期都比较长 ,分别为27 d 和 34 d其生物学产量 、转化
率及优质率居中等水平。各配方中又以添加麸皮的较好。
参 考 文 献
[ 1 ] 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中国食用菌研究志[M] .北京:中国
林业出版社 , 1991 , 1-14.
[ 2 ] 胡润方 ,黄建成.白灵菇的生物学特点及栽培要点[ J] .福建农业
科学技术 , 2000 ,(6):31.
[ 3 ] 陈忠良.我国阿魏侧耳的驯化与栽培[ J] .食用菌学报.1996, 3
(4):11-14.
[ 4 ] 张红伟.白灵菇栽培新技术[ J] .中国食用菌 , 2002 ,2:26.
[ 5 ] 刘生学.白灵菇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J] .甘肃农业科
技.2002, 34.
[ 6 ] 周劲松.食用菌通气液体菌种生产研究[ J] .食用菌 , 1996 , (5):
8-9.
[ 7 ] 江艳华 ,江晓路.白灵菇液体培养条件的研究及栽培试验[ J] .食
用菌学报 , 2005 , 12(1):37-41.
[ 8 ] 李俊贤.简易生产食用菌液体菌种[ J] .食用菌 , 2004 , (6):46.
[ 9 ] 汪维云 , 朱金华.食用菌液体深层发酵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J] .
中国食用菌 , 1997 , 17(2):11-12.
[ 10] 陆建明 , 张锡凤.食用菌液体菌种制备的研究进展[ J] .中国食
用菌 , 2003 , 22(6):16-17.
[ 11] 姚宝亭.生产液体菌种如何控制细菌污染[ J] .食用菌 , 2001 ,
(6):37.
 △山东曹县苏集玻璃仪器厂 以诚实守信的经营理
念 ,更优的质量 ,更低的价位供应:18 mm×180 mm、20 mm
×200 mm 等各种规格的试管 , 量大优惠 , 并办理火车零
担 ,汽运 ,邮寄业务 , 欢迎来电垂询 ,详细资料请函索。邮
编:274415 ,电话:0530-3581939 ,联系人:刘祥云。
 △常年供应灵芝产品 现以基地价供应各种规格灵
芝 、鹿角灵芝 、灵芝腿 、灵芝切片 , 孢子粉(过 300 目筛),
看货议价。地址:山东省冠县店子乡靖当铺灵芝科技示
范园 , 联系人:靖俊峰 , 电话:0635 - 5611500 , 手机:
013176152706 ,邮编:252522。
芦苇末新型原料在双孢蘑菇
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王小艳 韩丽荣 夏志兰*
(湖南农业大学园林学院 ,湖南长沙 410128)
摘 要 通过对造纸厂废弃的芦苇作为双孢蘑菇生产的原料 ,
开展不同原料的配方试验。结果表明 , 1 4~ 4 4的芦苇末代替稻
草栽培双孢蘑菇是可行的。其中全部芦苇末的配方 E基质 , 产
量远远超过了用纯稻草栽培的产量;1 4芦苇末配方的 B基质 、
2 4芦苇末配方的C基质和 1 4芦苇末配方的 D 基质 ,虽然与全
部芦苇配方 E相比产量较低些 ,但与纯稻草配方相比不仅原料
成本下降 ,而且产量提高显著。
关键词 芦苇末 栽培 双孢蘑菇
文章编号 1000-8357(2006)06-0026-02
我国栽培双孢蘑菇的主料是稻草 、麦秸 、玉米秆等原料 ,
我省洞庭湖区及长江流域芦苇资源丰富 , 而且芦苇末为造纸
工业的废弃物 ,一个中型的造纸企业 , 年排 10 000 t , 不仅污染
环境 ,而且需要支付大量的费用用于清理。现根据双孢蘑菇
特点 ,设计了不同配方并开展了芦苇末新型原料在双孢蘑菇
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母 种 〗为 As2796 , 由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提供;原种
和栽培种均为麦料原种(自制), 选择无霉变 ,色泽金黄的芦苇。
1.2 培养料配方(按 100 m2 kg) A.干稻草 1 000 ,谷壳 200 ,
干牛粪 300 , 尿素 15 , 碳酸铵 15 , 过磷酸钙 15 , 石膏粉 25 , 碳酸
钙 15 , 鸡粪 300 , 食盐 15;B.干稻草 750 , 芦苇末 250 ,谷壳 200 ,
干牛粪 300 , 尿素 15 , 碳酸铵 15 , 过磷酸钙 15 , 石膏粉 25 , 碳酸
钙 15 , 鸡粪 300 , 食盐 15;C.干稻草 500 , 芦苇末 500 ,谷壳 200 ,
干牛粪 300 , 尿素 15 , 碳酸铵 15 , 过磷酸钙 15 , 石膏粉 25 , 碳酸
钙 15 , 鸡粪 300 , 食盐 15;D.干稻草 250 , 芦苇末 750 ,谷壳 200 ,
干牛粪 300 , 尿素 15 , 碳酸铵 15 , 过磷酸钙 15 , 石膏粉 25 , 碳酸
钙 15 , 鸡粪300 ,食盐 15;E.芦苇末1 000 , 谷壳 200 , 干牛粪300 ,
尿素15 ,碳酸铵 15 , 过磷酸钙 15 , 石膏粉 25 , 碳酸钙 15 , 鸡粪
300 , 食盐 15。
1.3 试验方法 在稻田大棚内进行 ,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 重
复 3次 , 每重复用发酵料重 80 kg , 折合成干料为 32 kg。
1.4 培养料发酵(以上配方均使用同样的方法发酵 , 播种 , 覆
土和出菇管理) ①一次发酵:a.预堆:芦苇末 , 稻草用水预湿
吸足 ,浸水加入 0.5%~ 1%漂白粉并均匀撒上 1.5%石灰 , 堆
好踏实。牛粪碾碎 ,也要加水预湿。 b.建堆:建堆时用木头等
物垫底成座 ,料堆中插放圆木或毛竹做排气孔(建堆结束时拔
掉), 以利通氧 , 使料堆发酵均匀。地层先铺 1 m 宽 , 30 cm 厚
的芦苇或稻草 , 再一层铺 2 cm 厚粪 ,一层 10~ 15 cm 厚芦苇堆
*通讯作者
—26—
食用菌                    EDIBLE FUNGI                   2006(6)
积1 m 高 , 长度尽量短 ,由于芦苇比较难软化 , 排氨气困难 , 降
温慢 , 通过采用建小堆 , 多建堆方法 , 达到加快排气和降温的
效果。芦苇或稻草 、牛粪必须每层铺放均匀。 从第 3 层开展
均匀加水和加辅料 ,水分掌握在堆好料后有少量水流出为准。
堆料后晴天用草被覆盖遮阳 , 雨覆盖塑料薄膜 , 严防雨水渗
入。c.翻堆:翻堆应上 、下 、里 、外相对调位 , 各种辅料按程序
均匀加入 ,料堆应逐层适当缩小 ,即下宽上窄。最后 1 次翻堆
应粪 、草均匀混翻 , 水分掌握在 65%, pH 7.5 ~ 8。 料发酵结束
时 ,草料呈咖啡色 , 较有柔软感 ,具有少量氨味或清香发酵味。
②二次发酵:经过 3 次翻堆后的培养料以手握略有水渗出而
不下滴为宜 ,趁热把发酵料运到已经整理好的菌床上。发酵
料按菌床长度堆成长条 , 密封大棚 , 并蒸汽加热 , 在火炉上煮
沸水 ,沸水内加敌敌畏和甲醛蒸发杀虫杀菌(1 m3 用甲醛
5 mL , 敌敌畏 2 mL), 使料温升到 60℃以上维持 6 ~ 8 h ,随后通
风降温到 50~ 52℃, 维持 3~ 4 d ,最后打开门窗通风 、换气 、降
温 ,将料摊开成厚 15 cm 左右。另外 , 注意培养料是否偏干或
偏湿。发现偏干 , 可轻喷经人工烧开冷却的清水或石灰水调
整 ,若偏湿 , 可在床架上反面打孔洞或撬松草料 ,加强通风。
1.5 播 种 ①菌床:菌床上洒干石灰粉 , 太阳暴晒 3 d 以上
杀菌 、杀虫。在进料前 , 菌床上要铺 5 cm 厚的整芦苇末 , 芦苇
末预先用 3%石灰水泡湿透后捞出 , 堆放 5 d 以上升温发酵后
使用。 ②播种:菇房内培养料温度降到 26 ~ 28℃时播种。播
种前与菌种接触的手及器皿用 0.3%高锰酸钾溶液或酒精消
毒。菌种面部的老菌块要扒掉 , 然后将扒出来的较大菌块轻
轻用手搓散 ,但不宜搓的太散 , 较利菌丝萌发。播种时要把麦
粒种均匀地撒播在培养料面上 , 并用手轻轻拍打 , 让麦粒种掉
进培养料中 ,然后用木板稍压实压平。 播种后 12~ 18 h , 麦粒
表层菌丝恢复定植生长。为防止播种后培养料面干燥 , 料面
覆盖地膜保湿 ,播种 5 d 左右菌种吃料后每天揭膜 , 加大通风 ,
促菌丝向料层内部生长。
1.6 覆 土 ①覆土材料:田园土具有喷水不板结 , 湿度大
时不发黏;干时不成硬块 , 表面不形成硬皮 、龟裂等特点。要
准备5.5 m2 覆土 m2 , 其中粗土占 2 3 , 细土用量占 1 3。 ②配
方(100 m2 栽培用量):过磷酸钙 1%, 石膏粉 1%, 干发酵粉
10%,石灰 1%,添加剂 1%, 覆土后 3 d , 按配方拌匀 , 用稀释
800 倍的敌敌畏和 20 倍的甲醛喷洒成以手握成团 , 落地即散
为宜。然后堆放 , 覆膜 24 h , 杀虫 、杀菌。菌床在覆土前用木
板撬料通气 ,如料面偏干 , 在料表面喷少量石灰水。料内菌丝
长到 2 3时 , 即可覆土 ,土料厚 3 ~ 4 cm。覆土后 3 ~ 4 d 内 , 床
面每天要喷水两次 , 调足覆土层含水量 , 达到用手捏土粒 , 扁
而不散 、不粘不散。 调水结束后 , 保温保湿 , 一般温度保持在
22 ~ 25℃。湿度保持 80%~ 85%,促使菌丝向上生长。
1.7 出菇管理 当蘑菇菌丝长到土层表面处于扭结状态时 ,
加强通风 ,抑制菌丝生长 , 促进菌丝扭结形成原基。原基形成
后 ,开始喷结菇重水 , 每天喷 2~ 3 次 , 喷雾器雾头朝上勤喷轻
喷 ,少量多次。出菇管理温度控制在 10~ 20℃, 相对湿度保持
在 90%左右。喷水后进行大通风。结菇重水调足后 , 经过 3~
5 d ,即有大批蘑菇长出 , 这时及时喷出菇重水 , 菇多的地方多
喷 ,菇少的地方少喷。每批菇采收后 , 把遗留在床面的老菇
根 、死菇清除 , 并补盖湿细土。
2 试验结果
2.1 不同培养料处理双孢蘑菇菌丝生长情况 试验结果 ,配
方 D、E菌丝爬地能力强 ,出菇时间早(播种至出菇分别为 36 d ,
34 d),反之配方A 菌丝爬地能力弱 ,出菇时间也相对晚(40 d)。
2.2 不同培养料处理方法对双孢蘑菇产量的影响 见表 1。
表 1 不同培养料处理双孢蘑菇产量 g
配方 A B C D E
Ⅰ 13974 14306 14790 15230 15024
Ⅱ 13516 14178 14802 15008 15160
Ⅲ 13642 14368 14518 14774 14960
2.3 方差分析 结果见表 2。
表 2 新复极差测验 
配方 平均产量 g
差异显著性
5% 1%
E 15050 a A
D 15004 a A
C 14702 b AB
B 14284 c B
A 13710 d C
3 结果与讨论
分析结果:用 1 4 ~ 4 4 的芦苇末代替稻草栽培双孢蘑菇
是可行的。其中配方 E , 产量远远超过了用纯稻草栽培的产
量;1 4 芦苇末配方的 B 基质 、2 4 芦苇末配方的 C 基质和 1 4
芦苇末配方的 D基质 , 虽然与配方 E相比产量较低些 , 但与纯
稻草配方相比不仅原料成本下降 , 而且产量提高显著。 栽培
双孢蘑菇使用芦苇末混合原料比用稻草原料产量高 , 这可能
是芦苇的高纤维 、低糖有关。在试验过程中发现 , 芦苇末栽培
双孢蘑菇 ,还有感杂率低 ,菇体不易开伞的优点。由于芦苇纤
维含量高 ,软化困难 ,在发酵过程中需添加食盐。利用芦苇末
作为双孢蘑菇生产的原料 , 打破了传统栽培主要原料是稻草 、
麦草 ,和禽畜粪格局 , 为食用菌生产开辟了一种廉价的新原
料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参 考 文 献
[ 1]  刘叶高.蘑菇培养料配制与播种管理[ J] .广西热带农业 , 2005 , 36
-38.
[ 2]  梁枝荣 ,张清文 ,周志强.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高薪技术[ J] .中
国食用菌 , 2005 , 11-13.
[ 3]  马新宝 , 吴红英, 彭 延.双孢蘑菇的栽培要点[ J] .园林园艺 ,
2005, 17-18.
[ 4]  李萍萍 ,朱忠贵 ,胡勇光.芦苇末在食用菌和蔬菜栽培中的利用
技术[ 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0 , 24-25.
[ 5]  张友民 ,崔学坤 ,钟 岩.芦苇及其在食用菌上的应用研究[ J] .北
方园艺 , 2005,(5):74-75.
[ 6]  颜振兰.芦苇栽培姬松茸的高产措施[ J] .食用菌 , 2005 ,(2):23.
[ 7]  陈 晖 , 李承芹 ,崔文留.芦苇屑栽培竹荪的试验[ J] .食用菌 ,
2004, (4):20.
[ 8]  王 稳 ,朱忠贵 ,李萍萍.芦苇末液体菌种栽培秀珍菇技术研究
[ J] .中国蔬菜 , 2005 ,(1):20-21.
—27—
食用菌                    EDIBLE FUNGI                   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