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滇西北松口蘑菌塘的生态因子调查



全 文 :食用菌学报 2011.18(1):12 ~ 17
收稿日期:2010-04-16原稿;2010-07-21 修改稿
基金项目:云南省科技厅国际合作暨科技兴贸项目(编号:2006GH06)的部分研究内容
作者简介:孟珍贵(1973-), 男 , 2005 年毕业于中科院昆明植物所 ,硕士 , 讲师 ,主要从事药用植物学 、植物生态学等
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本文通讯作者 E-mail:r ongchunli@126.com
文章编号:1005-9873(2011)01-0012-06
滇西北松口蘑菌塘的生态因子调查
孟珍贵 , 李 永 , 赵 琪 , 张 灵 , 苏云霞 , 李荣春*
(云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云南昆明 650201)
摘 要:以滇西北丽江市拉市乡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产地为例 , 进行了松口蘑菌塘生态因子的调
查。结果发现:(1)松口蘑菌塘多集群分布于狭窄的山脊及西南坡 , 坡面坡度在 30~ 60°之间 , 上层云南松荫蔽
度0.4~ 0.6 ,下层高山栎 、黄背栎等灌木丛荫蔽度达 0.7 ~ 0.9 , 落叶层及腐质层 1 ~ 6 cm;(2)出菇期间菌塘地
表附近空气的平均温度 14.1 ℃, 平均相对湿度 78.7%;(3)出菇期间菌塘的地下温度在 15.0 ~ 20.5 ℃之间 ,
西南坡的菌塘温度相对较高;(4)菌塘土壤的含水量比非菌塘土壤的含水量低 , 出菇期间平均低 16.7%;(5)菌
塘土 pH 约为 5.5 ,比非菌塘土低 7.9%;(6)菌塘土除全钾的含量比非菌塘土高之外 , 其余营养成分均比非菌
塘的低。
关键词:滇西北;松口蘑(松茸);菌塘;生境
  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俗称松茸 ,
是世界著名的野生食用菌之一 ,据考证松茸群包
括 9个种 1个变种[ 1] ,松口蘑在现代真菌分类系
统中隶属于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 ina),口蘑
科(也称白蘑科)(T richo lomataceae), 口蘑属
(Tricholoma),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的横断
山(云南 、川西 、西藏东南部)和东北地区的长白
山(吉林),还分布于日本 、朝鲜半岛等地区 ,以云
南省为主的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松茸的起源地
及现代分布演化中心[ 2 , 3] 。云南省松茸的产量和
出口量都很大 ,据云南省国际商会松茸分会的统
计 ,近几年云南省出口的松茸已占到世界主要松
茸消费市场———日本市场的 60%以上。但是 ,由
于过度采集以及采集方式不当 ,云南省野生松茸
产量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
到目前为止 ,关于松口蘑生境的研究已很
多 ,特别是对产于日本和长白山地区的松口
蘑 ,都有比较详细的研究[ 4-9] ,而对于滇西北松
口蘑产区生境虽也有研究[ 10 , 11] ,但不够详尽 。
为了更好地持续利用滇西北地区的松口蘑资
源 ,本文作者对滇西北有代表性的丽江市玉龙
县拉市乡的一座松茸山进行了松口蘑菌塘的
生态调查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点概况
  本次调查研究的松茸山为丽江玉龙雪山的
支脉 ,位于丽江市以西约 30 km ,拉市海的西面 、
金沙江的东面 ,介于北纬 26°52′31.69″~ 26°52′
51.36″,东经 100°05′06.98″~ 100°05′30.07″之
间 , 总面积 20 多公顷。山体海拔 2 576 ~
2 649 m ,落差 73 m;山势总体呈现东北 -南走
向 ,东坡较平滑 ,西坡有 3个小山脉(见图 1)。该
山的土壤类型为黄壤及砂质风化土 ,植被类型为
典型的云南松林。上层植物为云南松(P inus
yunnanensis),分布稀疏 ,荫蔽度 0.4 ~ 0.6;林下
灌木主要有高山栎(Quercus semecar pi f olia)、黄
背栎(Q.pannosa)、易混杜鹃(Rhododendron
impadi tum)、南烛(Lyonia oval i folia)、苞片越
桔(Vaccinium bracteatum)等;草本植物较稀疏 ,
主要有禾本科的野古草(Arund inel la anomala)、
金茅(Eulalia speciosa)、唇形 科的 野拔 子
(E lsholtzia rugulosa)等[ 12] ;在雨季 ,该山体还生
长美味牛肝菌 (Boletus edul is)、乳牛肝 菌
(S ui l lus bovinus)、 变 绿 红 菇 (Russula
v irescens)、正红菇(Russula vinosa)、橙盖鹅膏
第 1 期 孟珍贵 , 等:滇西北松口蘑菌塘的生态因子调查
(Amani ta sarea)、珊瑚菌(Clavarius spp.)、肉齿
菌(Hydnum repand um)等大型食用真菌 。
该山的管理权属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拉
市乡海北村公所打鱼村 ,为了防止无序采集及破
坏性采集 ,山林实行承包 ,将松口蘑的采集经营
权承包到户 ,承包费用于全村公益事业开支及分
红 ,这种方式不但有效地保护了松口蘑菌塘 ,而
且还大大提高了松口蘑的产量和质量 ,是野生资
源可持续利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方式。
1.2 菌塘分布位置调查
  首先用“Google 地球”软件在网络上查阅调
查点山体的形态 ,结合实地观察结果 ,绘制山体
的大致地形和地貌;然后调查该山体中的所有菌
塘并编号 ,用 GARM IN e trex GPS测定并保存各
菌塘的经纬度和海拔高度 ,然后将数据用数据线
直接导入电脑 ,在“Map-Source”软件下自动生成
各菌塘的位置图。将菌塘的位置图整合到地形
图中 ,结合实地测量的坡度 、坡向 、林地荫蔽度等
数据 ,探讨并总结菌塘在山体中的分布特点和
规律 。
1.3 地面空气温度和湿度的测定
  经实地调查并访问该山承包人 ,选择了西南
坡脚 004号 、山顶 156号和东北坡 200号出菇量
相对较多的菌塘为调查点 ,在出菇期间 ,将“上海
气象 ZJI-A型温湿度记录仪”放置于菌塘位置 ,每
天上午 8点换一次记录纸 ,让其自动画出温度和
湿度曲线(如遇下雨则用塑料布盖于记录仪上方
30 cm 以上 ,不影响通风)。于 8月 7日至 17日
连续测 11 d ,然后统计分析菌塘地面附近出菇期
间的温度和湿度。
1.4 土壤温度的测定
  经实地考察 ,选择了西南坡脚 004号 、西坡沟
谷 167 、山顶065号和东北坡 204号出菇量相对较
多的菌塘 ,用不同长度的曲柄水银地温计分别测量
各菌塘不同深度(5 、10 、15 cm)的土壤温度 ,测定的
时间为 2008和 2009年 1月(最冷)、3月(最干燥)、
8 ~ 9月(出菇期)共 6 次 ,每次连测3 d ,每天在
7∶00 、13∶00 、19∶00各观察记录一次数据。
1.5 土壤含水量测定
  选择不同地形及土质的 5 个菌塘(004 号 、
008号 、125号 、156 号 、201号)及相应紧邻的非
菌塘土(作对照),在出菇期间 ,用内径 3 cm 的圆
形不锈钢管钻入地下取土 ,深度分别为 0 ~ 5 、6 ~
10 、11 ~ 15 cm 。为了不让土壤含水量发生变化 ,
取完土后立即采用铝盒燃烧法测定。准确称取
10.0 g 土放入铝盒中 ,倒入适量无水乙醇 ,点火
燃烧 ,用镊子搅拌翻转;待火熄灭后再加无水乙
醇燃烧 2 ~ 3次 ,稍微冷却后立刻称量 ,即得烧后
质量 。然后按如下公式计算含水量。
土壤含水量=烧前质量(g)-烧后质量(g)烧后质量(g) ×100%
1.6 土壤营养成分含量的测定
  于出菇期取 238号菌塘及紧邻的非菌塘土
的落叶层以下不同深度(0 ~ 5 、6 ~ 10 、11 ~
15 cm)土壤各 3 kg ,风干后装入密封袋 ,带回云
南农业大学 ,请资环学院植物营养实验室采用土
壤营养成分常规测定法测定土壤的 pH 及 N 、P 、
K等营养成分含量 。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塘在山体中的位置分布
  在所调查的 20 多公顷山体中 ,共找到并标
记了 243个菌塘。从菌塘的分布看 ,呈明显的相
对集群分布格局 ,集中分于主山脊 、西向靠北和
西向靠南的两个支脉上 ,以西向靠北的支脉的西
南坡最集中(见图 1)。实地测量数据显示:1)西
向靠北的支脉较狭窄 ,山脊坡度在 20 ~ 40°之间 ,
而坡面坡度一般在 30 ~ 60°之间 ,上层云南松的
荫蔽度在 0.4 ~ 0.6之间 ,但下层的灌木丛较密 ,
荫蔽度达 0.7 ~ 0.9 ,草本植物较少 ,灌木丛中落
叶层及腐质层较厚 ,在 1 ~ 6 cm 之间;2)中间的
支脉菌塘较少 ,除上部有分布外 ,中下部几乎没
有分布;该山的坡体较宽 , 坡度较平缓 , 坡度在
20 ~ 40°之间 ,松林荫蔽度与靠北的山坡差不多 ,
但灌木层较少 ,草本植物却较多 ,腐质层厚度在
1 cm以内 ,保水性也较差;3)靠南的主山脉也有
同中间支脉类似特点 ,菌塘也较少 。
分析:①松口蘑菌塘主要分布在山脊和坡体
较狭且坡度较大的西坡 ,可能与地下不易积水有
关 ,虽然松口蘑生长需要适宜的湿度 ,但土壤积
水会影响菌丝生长;②菌塘的上层植被即云南松
林稀疏而下层的灌木层较密 ,腐质层也较厚 。松
林稀疏利于通风透光 ,既保证了有足够的松树根
供松口蘑菌丝共生 ,又能让足够的太阳辐射(热
能)达到林地下层;较密的灌木层能起到保持灌
木层下小环境的相对稳定 ,保持土壤湿度 ,同时
能截留枯技落叶 ,利于保湿和提高土壤肥力;③
菌塘处草本植物稀少且表现生长不良 ,甚至枯黄
13
食 用 菌 学 报 第 18 卷
萎蔫 ,可能与光照较弱有关 ,同时地下松口蘑菌 丝生长活跃大大抑制了草本植物的生长。
图 1 研究点松口蘑菌塘分布图
Fig.1 Matsutake shiro locations within the sampling zone
2.2 菌塘地面空气温度和湿度
  该山体出菇期间菌塘地表附近空气的温度
最低为 7.0 ℃, 最高为 27.0 ℃(表 1), 平均
14.1 ℃。每天的最低温一般出现在凌晨 4 点至
6点 ,而最高温出现的时间与菌塘所在的坡向和
光照有关 ,东北坡一般出现在下午 1 点左右 ,山
顶一般出现在下午 3点左右 ,而西南坡脚则一般
出现在下午 5点左右。
出菇期间菌塘地表附近空气的相对湿度最
低 38.2%,最高 90.0%(表 1),平均 78.7%。相
对湿度的高低与温度呈反向变化 ,当温度达最大
值时湿度达最低值;另外 ,相对湿度在夜间及阴
雨天变化幅度明显小于晴朗的白天。
2.3 土壤温度
  各菌塘3个时期土壤温度的两年平均值见表
2。调查发现 ,出菇期间 ,研究点菌塘地下 5 、10和
15 cm 处的温度分别在 15.0~ 20.5、16.0 ~ 19.5和
16.5 ~ 19.4 ℃之间 ,地温变幅随土壤深度的增加
逐渐缩小;在最冷的 1月份 ,早晨5 cm处的温度已
接近 0 ℃(地表有霜),尤其是沟谷和山顶处 ,其温
度更低;3月是枯水期 ,除了沟谷的温度较低外 ,其
他部位的地温一般都能达到 10 ℃以上。通过对不
同位置菌塘土壤温度的比较 ,发现沟谷和东北坡的
菌塘土壤温度相对较低 ,而西南坡的菌塘土壤温度
相对较高 ,据此推测该山松口蘑集中分布于山脊和
西南向坡面上可能与坡向光照有关。
14
第 1 期 孟珍贵 , 等:滇西北松口蘑菌塘的生态因子调查
表 1 出菇期 3 个菌塘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Table 1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readings taken at three T.matsutake shiroes during the fruiting period
参数 Parameter 数值 Value 菌塘编号
*Shiro no.*
004 (晴 Sunny) 156(小雨 Rainy) 200(阴 Cloudy)
温度 Temp.(℃)
最高Max. 27.0 15.0 24.0
最低 Min. 9.2 7.0 9.0
平均Mean 17.1 11.2 14.2
相对湿度
Relative humidity(%)
最高Max. 90.0 90.0 90.0
最低 Min. 38.2 65.0 50.2
平均Mean 70.4 85.8 80.0
  *菌塘 004 、156 、200分别位于山体西南坡脚 、山顶和东南坡面
*The locations o f shi roes 004 , 156 and 200 were at th e southwester n foot of th e mountain , on the moun tain rid ge and on the
nor th east sid e of th e mountain , r esp ectively
表 2 不同时间不同深度的菌塘土壤温度
Table 2 Soil temperatures at four T.matsutake shiroes taken at dif ferent depths and on different dates
菌糖编号1)
Shiro no.1)            004         167         065         204    
取样深度
Sampling depth
调查时间 (cm)
Sampling date/ time
5 10 15 5 10 15 5 10 15 5 10 15
8~ 9 月
Aug.-Sep.
7∶00 17.1 17.4 17.5 16.8 17.4 17.7 17.0 17.4 17.5 16.5 17.1 17.2
14∶00 18.4 18.0 17.6 17.0 17.6 18.0 17.3 17.6 17.7 17.4 17.6 17.6
19∶00 18.5 18.4 18.1 17.8 18.0 18.1 18.5 18.5 18.3 17.9 18.1 18.1
3 月
March
7∶00 6.7 8.0 9.0 4.5 6.2 7.1 5.9 8.3 9.0 5.5 7.3 7.6
14∶00 13.5 11.7 10.0 9.5 8.5 8.0 15.2 13.0 11.3 13.1 11.1 10.9
19∶00 12.0 12.0 10.9 9.1 9.0 8.6 12.2 12.5 11.8 10.9 11.0 11.0
1 月
Jan.
7∶00 4.8 6.2 6.6 3.0 54.8 5.0 2.5 4.0 5.1 5.5 7.7 8.9
14∶00 9.8 9.5 9.5 6.0 6.8 6.0 7.8 7.3 6.9 10.5 11.0 10.5
19∶00 9.1 9.1 9.3 6.8 7.1 6.2 7.6 7.6 7.4 12 12.4 11.8
表身数据单位为℃, 1)菌塘 004 、167 、065 、204分别位于山体西南坡坡脚、沟谷 、山顶和坡面
Values are th e means(℃)of three temperature readin gs tak en on th ree successive days;1)the locations of sh iroes 004 , 167 , 065 and
204 were at th e sou thwestern foot o f the moun tain , in the valley , on th e moun tain rid ge and on th e s ide of th e moun tain , respect ively
2.4 菌塘土与紧邻非菌塘土的含水量比较
  通过对不同地形及土质的 5个菌塘及相应
紧邻的非菌塘土含水量的比较 ,发现出菇期除了
位于东北坡向山脊的 201号菌塘土壤含水量比
非菌塘的略高外 ,其余 4个菌塘土壤的含水量均
比非菌塘土壤的含水量低(见表 3), 平均低
16.74%;其中深度 0 ~ 5 cm 的相差较小 ,相差
2.94个百分点 ,而深度 6 ~ 10 cm 及 11 ~ 15 cm 的
相差均较大 ,分别相差 5.22 和 6.36 个百分点 。
数据表明 ,松口蘑菌丝具有极强的吸水能力 ,可
以更好地利用土壤水分。表中土壤含水量是在
出菇期多雨的季节测定的 ,所以数值可能偏高。
表 3 菌塘及非菌塘土壤含水量
Table 3 Moisture content of soil at different depths both within and adjacent to T.matsutake shiroes
取土深度
Sampling depth (cm)
菌糖编号 T .matsutake shiro number
004 008 125 156 201
0~ 5 30.8 (29.0) 22.7 (26.8) 24.8 (31.2) 27.8(34.2) 28.0 (27.6)
6 ~ 10 23.6 (29.8) 14.5 (25.0) 31.0 (33.0) 24.5(31.1) 25.9 (26.7)
11~ 15 21.2 (26.7) 12.7 (28.2) 22.1 (30.5) 26.1(30.0) 25.3 (23.8)
表中数据为百分含量 ,括号中数据为菌塘相邻土样的含水量
Values are expr essed as a p ercentage;values in parentheses refer to the soi l adjacent to th e specified shiro
15
食 用 菌 学 报 第 18 卷
2.5 菌塘土与紧邻非菌塘土的营养成分比较
  通过对 238 号菌塘土壤及紧邻非菌塘土壤
常规 8项指标的测定(见表 4),分析发现:(1)菌
塘土 3个深度下 pH 都约为 5.5 ,比非菌塘土低
0.47 ,可能是因为松口蘑菌丝在生长代谢过程中
产生的大量代谢产物溶于土壤溶液 ,而使土壤酸
化;②菌塘土除全钾的含量比非菌塘土略高之
外 ,其余营养成分均比非菌塘土低。其中全磷和
有机质相差不大(4%~ 5%),而全氮 、碱解氮 、速
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低 25%以上 , 尤其是速效
钾 ,菌塘土中含量只有非菌塘土的 50%左右 。这
一结果可以推测出松口蘑在生长过程中 ,对速效
钾的吸收量最大 ,其次是速效磷 、碱解氮和全氮 ,
而对全钾 、有机质和全磷的吸收利用率较低 。
表 4 238号菌塘土与非菌塘土营养成分含量的比较
Table 4 Nutrient levels and pH of soil at different depths both within and adjacent to T.matsutake shiro No.238
深度
Sampling
depth
(cm)
营养成分 Nutrient
全氮
Total N
(g/ kg)
碱解氮
Alkali-
hydrolyzed N
(mg/kg)
全磷
Total P
(g/kg)
速效磷
Available P
(mg/ kg)
全钾
Total K
(g/ kg)
速效钾
Available K
(mg/ kg)
有机质
Organic carbon
(g/ kg)
pH
0~ 5 1.06(1.71) 12.90(19.01) 5.61 (5.91) 2.79(3.63) 4.44(4.96)70.61(128.03) 57.71(60.39) 5.59(6.22)
6 ~10 0.94(1.16) 10.86(12.22) 5.52 (5.72) 1.34(2.65) 5.43(4.39)42.97(107.80) 34.42(37.97) 5.46(5.73)
11~ 15 0.76(0.81) 7.47(16.98) 5.57 (5.77) 1.32(2.57) 5.55(5.03) 44.23(80.91) 29.41(29.89) 5.44(5.96)
括号中数据为菌塘相邻土样的营养成分含量
Values in p ar en th eses r ef er to th e soil adjacen t to shi ro 238
3 讨论
  据傅伟杰等的调查 ,我国东北长白山地区的
松口蘑多发生于西北坡 、西坡和西南坡 ,坡度多
在 30 ~ 45°,多位于山坡中部至山顶部[ 5] ,结果与
本研究西南地区的调查结果类似 ,说明松口蘑是
一种喜温性真菌[ 13] ,需要太阳辐射提供热量。
从森林遮荫度来说 , OGAWA [ 6 , 7] 、藤田博
美[ 8] 等对日本松口蘑产区的长期研究以及傅伟
杰[ 5] 、穆立蔷[ 9]等对我国东北产区的调查结果表
明 ,日本区域 、我国东北的松口蘑发生地上层植
被多为偃松(P.pumila)、日本铁杉(Tsuga
sieboldi i)、赤松(P.densi f lora)等松科植物 ,有
时伴生有蒙古栎(Q.mongol ica)、兴安杜鹃(R.
davuricum)等乔木和灌木 ,荫蔽度为 0.5 ~ 0.8 ,
菌塘处不出现灌木丛。本文作者对我国云南西
北产区的研究结合廖树云等对我国四川产区[ 10]
以及弓明钦等对我国云南东南产区的研究[ 3] ,发
现 我 国 西 南 区 上 层 乔 木 以 云 南 松
(P .yunnanensis)为主 ,但荫蔽度较低(0.4 ~ 0.
6), 菌 塘 处 一 般 都 生 长 有 高 山 栎 (Q.
semecarpi f ol ia)、黄背栎(Q.pannosa)等灌木
丛。原因可能是我国东北 、日本一带松口蘑分布
的海拔较低(300 ~ 600 m),且受海洋性气候影
响 ,大气湿度较高 ,气候等因素相对稳定;而我国
西南区松口蘑生长的海拔较高(2 500 ~ 3 800
m),且地处内陆高山 、亚高山 ,大气湿度相对较
低 ,极易受天气变化的影响而出现大幅波动 ,低
矮的灌木丛能较好地保持地表附近的小气候 ,尤
其是大气湿度 ,利于松口蘑子实体的发育生长。
从菌塘土营养元素的含量看 ,本研究所测的
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东北长白山[ 5] 和四川小金
县的[ 10] 调查结果 ,这还有待于采用相同型号设备
检测进行验证 。另外 ,由于其他研究者没有涉及
非菌塘土的检测 ,所以不便比较分析。
参考文献
[ 1] 臧穆.松茸群及其近缘种的分类地理研究[ J] .真菌
学报 , 1991 , 10(2):113-127.
[ 2] 刘培贵 , 袁明生 , 王向华 ,等.松茸群生物资源及其合
理利用与有效保护[ J] .自然资源学报 , 1999 , 14(3):
245-252.
[ 3] 弓明钦 , 陈羽 ,王风珍 , 等.松茸[ M] .昆明:云南科技
出版社 , 1999.
[ 4] 藤田博美 , 小林藤雄 , 竹冈政治.关于松茸主要生态
因子的调查报告-土壤与小气候[ J] .中国林副特
产 , 1991 , 6(2):39-43.
[ 5] 傅伟杰 , 许广波 , 杨淑荣 , 等.长白山区松茸发生地
土壤状况的研究 [ J] .土壤学报 , 1998 , 35(1):
140-143.
[ 6] OGAWA M .Microbial eco lo gy o f “ Shiro” in
Tricholoma matsutake and its allied species , 2:
Tricholoma matsutake in Pinus pumila var.
16
第 1 期 孟珍贵 , 等:滇西北松口蘑菌塘的生态因子调查
yezoalpina for est [ J ] . T ransactions o f the
Mycological Socie ty of Japan , 1976 , 17(2):176-187.
[ 7] OGAWA M.Microbial eco lo gy o f “ Shiro” in
Tricholoma matsutake (S.Ito e t Imai)Sing.and its
allied species , 5:Tricholoma matsutake in Tsuga
sieboldii fo rests[ J] .T ransactions o f the Mycolo gica l
Socie ty of Japan , 1977 , 18(1):34-46.
[ 8] 藤田博美 , 竹冈政治.关于松茸主要生态因子的调查
报告-赤松的生长与植被[ J] .中国林副特产 , 1991 ,
6(1):43-46.
[ 9] 穆立蔷 , 马大龙 , 杨国亭 , 等.黑龙江省松茸适生环
境调查分析[ J] .食用菌 , 2007 , 29(3):9-10.
[ 10] 廖树云 , 冷怀琼 , 刘彬.四川松茸的特殊生态研究
[ 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1991 , 9(2):297-302.
[ 11] 苏开美.云南楚雄 、中甸地区松茸生态环境调查研
究[ J] .中国食用菌 , 2006 , 25(3):19-20.
[ 12] 苏云霞 ,李荣春 , 朱海庆 , 等.丽江松茸产区植物群
落特征[ J] .食用菌学报 , 2009 , 16(4):68-73.
[ 13] 李维国.适于松茸发生的温度 、水分条件[ J] .微生
物学杂志 , 2005 , 25(3):70-72.
Ecologic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richoloma matsutake
Shiroes in Nor thwest Yunnan Province
MENG Zhengui , LI Yong , ZHAO Qi , ZHANG Ling , SU Yunxia , LI Rongchun*
(Depar tment of Agr icultur e ,Yunn an Agricultur al Unive rsity , Kunming , Yunnan 650201 , Chin a)
Abstract:Ecological f actor s associa ted with Tricholoma matsutake shiroes (large contiguous are as of fungal
mycelium growing on or unde r the sur f ace of the soil) located in a mountainous ar ea in Lashi , Lijiang ,
nor thwestern Yunnan Province , Chin a , were investigated.Our da ta indica ted tha t T.matsutake shiroes ar e
usually distributed in cluste rs on the nar row mountain r idges and southern slopes (with a 30-60°incline),
whe re the shading r ates provided by the uppe r pine tree and the lower oak bush cover vary between 0.4-0.6
and 0.7-0.9 , r espectively , and where the layer of f allen leaves and humus is between one to six cm thick.
Dur ing fruiting , the aver age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above the shiroes was 14.1 ℃ and 78.7%,
respectively.Tempera tur es r ecorded in the shiro soils r anged between 15.0-20.5 ℃, and were higher in the
soil on southwestern slopes compared with other slopes.The moistur e content and pH value(5.5)was 16.7%
and 7.9% lower , respec tive ly in shiro soil compared with adja cent non-sh iro soil.The amounts of total
nitr ogen , alkali-h ydrolyzed nitr ogen , total phosphate , available phosph ate , available pot assium and organic
carbon we re lower in a shiro soil sample compared with adja cent non-shiro soil , although total potassium
levels at lower soil depths were higher in the shiro soil.
Key words:Northwest Yunnan Province;Tricholoma matsutake;shiro;ecological fac tors
[本文编辑]  于荣利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