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22卷 第 2期 天 津 农 学 院 学 报 Vol. 22,No. 2
2015年 6月 Journal of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une,2015
收稿日期:2014-12-05
基金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耐盐耐旱林、草资源高效培育技术集成及重盐碱地、旱荒地改良示范”(2012GB2A100015);
天津市重大科技专项项目“优质早熟浆果新品种引种和耐盐碱育种及设施栽培”(12ZCDZNC04800);天津市科技特派员项
目“耐盐耐旱彩叶植物品种筛选和耐盐机理研究”(14JCTPJC00530)
作者简介:秦艳筠(1989-),女,河南商丘人,硕士在读,主要从事果树生物技术、抗逆生理和分子育种研究。E-mail:1539396068@qq.com。
通信作者:杨静慧(1961-),女,甘肃兰州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园艺植物栽培、抗逆生理和分子育种研究。E-mail:
jinghuiyang2@aliyun.com。
文章编号:1008-5394(2015)02-0025-03
国槐榆叶梅组合林地的生态因子变化
秦艳筠
1
,杨静慧
1,通信作者
,卢兴霞
1
,刘艳军
1
,黄俊轩
1
,王彬彬
2
(1. 天津农学院 园艺园林学院,天津 300384;2. 天津市绿茵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天津 300384)
摘 要:为探索国槐林与其乔灌组合栽植林地的环境因子变化,试验研究了3种植物组合林地(国
槐乔木林、榆叶梅灌木林、国槐和榆叶梅乔灌组合林)内的温度、湿度、风速和光照强度等环境因
子的变化,并以各林地旁的空旷地作为对照。结果显示:乔木林温度变化较大,组合林温度变化较
小;乔木林风速与对照基本相同,组合林和灌木林均能降低林地风速,其中灌木林风速降低得最多。
林地内湿度有轻微的变化,乔木林的空气相对湿度升高了5%,灌木林湿度无明显变化,组合林湿
度降低了2%;乔木林光照强度降低了73%,组合林光照强度降低了19%,灌木林降低了4.7%。总之,
组合林温度变化小,可以降低风速和湿度,维持较高的光照强度,即国槐和榆叶梅乔灌组合配置的
林地各项生态指标最佳。
关键词:盐碱地;生态林;配置;环境因子;乔灌组合
中图分类号:S684;S685.99 文献标识码:A
Ecological Factor Changes in Combinatorial Woodlands of Sophora
japonica and Prunus triloba
QIN Yan-jun1, YANG Jing-hui1, Corresponding Author , LU Xing-xia1, LIU Yan-jun1,
HUANG Jun-xuan1, WANG Bin-bin2
(1.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China;
2. Tianjin Lüyin Landscape Engineering Co. Ltd, Tianjin 300384,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environmental factor changes of Sophora japonica woodland and its shrub combination, the
temperature, humidity, wind speed and light intensity of three kinds of plants combinatorial woodland were studied, including
Sophora japonica forestland, Triloba woodland and the combinatorial woodland of Sophora japonica and Triloba, contrasted to
the cleaning places near each woodlan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mperature in arbor woodland changed a lot, while in
combinatorial woodland changed a bit. And the wind speed in arbor woodland was the same as cleaning places, and reduced in
both of the combination woodland and shrubs woodland, it was the lowest especially in shrub lands. The humidity in woodland
changed slightly, the relative humidity increased by 5% in arbor woodland and decreased by 2% in combinatorial woodlands,
while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shrub lands. The light intensity reduced by 73% in arbor woodland, and reduced 19%
in the combinatorial woodlands and 4.7% in shrub lands. In short, the temperature in combinatorial woodland changed a little,
wind speed and humidity may be reduced and high light intensity can be maintained, and the ecological indicators in
combinatorial woodland of Sophora japonica and Triloba portfolio allocation are the best.
Key words: saline-alkali soil; ecological forest; allocation; environmental factor; arbor and shrub combination
当前,人类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园林绿
化是环境整治和生态重建的根本方法,也是环境
美化和生态优化的根本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植
物,是解决社会发展和日益恶化的环境之间矛盾
的重要途径。依据园林植物固碳释氧、降温增湿
等方面的生态效应,构建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相
结合的复层林分结构[1-4],可以达到优化环境小气
候的目的。绿色植物的固有生理特性对环境中的
空气湿度、温度与风速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已
有研究表明,绿地中乔灌草的绿量越大,对小环
境温、湿度的改善作用越大,降温增湿效果越明
显,比单独种植乔木和灌木效果要好,且具有较
好的生态效益[5]。通过合理利用乔木、灌木、地被、
草坪等多层面的垂直配置,能大大增加绿量,增
强群落稳定性,即可对周围小气候产生不同的影
响[6-7]。优化植物在绿地中的空间配置不仅能提高
天 津 农 学 院 学 报 第 22卷
·26·
绿地的景观效果,而且能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益[8]。
国槐作为重要的园林绿化树种,其具有极其重要
的应用研究价值。近年来,对于国槐的研究层面
也越来越深入。为比较国槐林与灌木组合栽植林
地之间生态因子变化的差异,本文研究了国槐、
国槐和榆叶梅乔灌组合以及榆叶梅3种不同植物
组合林地内温度、湿度、风速以及光照强度的变
化,旨在为提高生态效益和优化园林植物的配置
提供依据[9]。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地位于天津市静海绿茵景观工程公司苗圃
园中的国槐林、榆叶梅林、国槐和榆叶梅乔灌组合
林中。各林地植株栽植株行距均为3 m×4 m。国槐
为10 a生植株,榆叶梅为5 a生植株。栽植地的土壤
为壤土,含盐量为0.21%,pH值为8.2。常规管理。
各林地均随机选择0.067 hm2植株分布较均匀
的地块为样地,每个处理重复3次(即每种林地选
择3个样地)。采用Z字形取样法在各样地中选择4
处(植株行间)样方进行调查,分别测定各样方
的温度、湿度、风速和光照强度等生态因子。
于2014年10月8号上午(晴天)进行测定。在
各样方进行指标测定时,均以该林地旁的空旷地
作为对照,同时测定旷地指标。所有指标均为样
方测定值与空旷地测定值的差值。
温度和湿度用Elitech RC-4HA型温湿度计测
定,风速用HCJYET HT-8392型叶轮风速仪测定,
光照强度用JD-3型便携式光照度测量仪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林地的温度变化
由图1可知,不同林地内的温度差异较大。与
空旷地温度相比,国槐林温度无明显变化;榆叶
梅灌木林温度比空旷地温度低0.10 ℃,国槐和榆
叶梅组合林温度最低,比空旷地低0.14 ℃,说明
榆叶梅灌木林和组合林均能降低林地温度,特别
是组合林温度降低得最多。这可能是由于国槐林
植株较高(5.8~8.5 m)、叶幕较薄,林下较空旷,
致使其温度变化较大,接近空旷地的温度。榆叶
梅为灌木,树冠低矮,枝叶较浓密,从而导致早
上温度回升较慢,低于空旷地。组合林温度均较
单独种植国槐和榆叶梅的林地低,说明组合林的
温度变化小。
图 1 不同林地内的温度与空旷地温度的差值
2.2 不同林地的风速变化
由图2可知,不同林地内的风速降低值差异较
大。其中,国槐林风速与空旷地风速相同;国槐
和榆叶梅组合林风速比空旷地每秒降低了0.062
m;榆叶梅林风速最低,比空旷地每秒降低了0.150
m。说明国槐林风速无明显变化,榆叶梅灌木林和
组合林均能降低林地风速,特别是榆叶梅灌木林
风速降低得最多。这可能是由于国槐林株高较高,
叶幕较薄,枝叶较稀疏,致使其防风能力差,以
致接近旁边空旷地的风速。榆叶梅为灌木,树冠
低矮,枝叶较浓密,树冠呈伞形,上层叶幕彼此
相连,导致林间行间形成较密闭的空间,风速降
低最大,防风能力强。组合林风速居于国槐林和
榆叶梅灌木林之间。
图 2 不同林地内的风速与空旷地风速的差值
2.3 不同林地的空气相对湿度变化
由图3可知,不同林地内的空气相对湿度有明
显差异。其中,国槐林的空气相对湿度比空旷地
高0.93,高出5%;榆叶梅林比空旷地高0.1,基本
与空旷地相同;国槐和榆叶梅组合林地的空气相
对湿度比空旷地降低了0.71,降低1.7%。总之,
第 2期 秦艳筠,等:国槐榆叶梅组合林地的生态因子变化
·27·
林地内湿度有轻微的变化,但与其旁边的空旷地
湿度相差较小。通常情况下,风速小,蒸发就慢,
空气相对湿度就低。组合林的空气湿度低可能与
其风速低有关。
国槐林空气湿度高与其林内植株生长高度相
同、行间植株部分枝条相互交叉重叠有关。由于
该林地形成了较封闭的一层叶幕,致使下部的水
分不能蒸发或散失到大气中。有报道认为,高大
乔木有强烈的蒸腾作用,它可消耗太阳直接辐射
能量的 60%~75%,甚至达到90%[10-12]。
图 3 不同林地内的空气相对湿度与空旷地的差值
2.4 不同林地的光照强度变化
由图4可知,不同林地内的光照强度差异较大。
其中,国槐林与空旷地相比,光照强度降低了73%,
降低幅度最大;榆叶梅灌木林光照强度比空旷地降
低了4.7%,降低幅度最小;国槐和榆叶梅组合林光
照强度降低了19%。说明国槐林光照强度变化最
大,榆叶梅灌木林降低幅度最小,组合林光照强
度下降率居于两者之间。国槐林中植株生长高度
相同,致使行间植株部分枝条相互交叉、重叠,
大大降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林内下层叶片因无
光照或光照不足成为无效叶,造成林下或林地內
膛空虚,林地生产效率低。国槐和榆叶梅组合林
光照强度仅降低了19%,这是因为植株叶幕层分
布在不同的高度,错落的叶幕分布使大部分光照
可以照射到下部的叶片,林地生产效率高。所以,
乔灌组合配置的林地光照利用率高。
图 4 不同林地和空旷地光照强度比较
3 讨论
总之,国槐乔木林温度随着空旷地温度而变化,
温度变化较大。但是,国槐和榆叶梅乔灌组合林温
度变化较小,均低于单独种植国槐和榆叶梅林地的
温度。国槐乔木林风速无明显变化,榆叶梅灌木林
和组合林均能降低林地风速,特别是榆叶梅林风速
降低得最多。林地内湿度有轻微的变化,国槐林的
空气相对湿度比空旷地高5%,榆叶梅林湿度无变
化,国槐和榆叶梅组合林比空旷地低2%。
国槐林与空旷地相比光照强度降低了73%,
国槐和榆叶梅组合林光照强度降低了19%,榆叶
梅林仅降低了4.7%。乔灌组合配置的林地光照利
用率高。
参考文献:
[1] 何小弟,李晓储,蒋继宏,等. 扬州古运河生态环境林
模式建设研究[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3,24(3):75-78.
[2] 何小弟,李晓储,徐梅,等. 扬州古运河风光带林地
模式的环境效应分析[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
学版,2004,25(4):85-88.
[3] 陈自新,苏雪痕,刘少宗,等. 北京市园林绿化生态效
益的研究[J]. 中国园林,1998,14(1):57-60.
[4] 田育新,刘浩. 三个典型林分光照强度的分布规律研究
[J]. 湖南林业科技,1997,24(1):34-37.
[5] 吴菲,李树华,刘剑. 不同绿量的园林绿地对温湿度变
化影响的研究[J]. 中国园林,2006(7):56-60.
[6] 朱春阳,李树华,纪鹏,等. 城市带状绿地宽度与温湿
效益的关系[J]. 生态学报,2011,31(2) :383-394.
[7] 苏泳娴,黄光庆,陈修治,等. 广州市城区公园对周边环
境的降温效应[J]. 生态学报,2010,30(18) : 4905-4918.
[8] 夏繁茂,季孔庶,杨宜东. 植物不同配置模式对绿地小
气候温湿度的影响[J]. 林业科技开发,2013,27(5):
75-78.
[9] 郑芷青,蔡莹洁,陈城英. 广州不同园林绿地温湿效应
的比较研究[J].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 :
37-41.
[10] 陈秀梅,刘颖华,李佳,等. 不同植物组合对矿塌陷
区夏季温湿度的影响[J]. 河北林果研究,2007,22(1):
11-14.
[11] 杨玉珍,卜俊丽,王玉森. 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J]. 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2003(1):30-31.
[12] 丁向阳,董桂萍. 论生态城市绿地系统的综合效益[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3):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