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榆蘑(Gloeostereum incarnatum)生物学特性和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



全 文 :第 1 6卷 第 1期
V ol

1 6N o

1 A CT A
北 京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19 9。牟
R I A GCL UT UR AE UN I V ERST I AT IS PEN N K I ES S I 199 0
榆蘑 ( l G os o et r e eom宕 n a c rn a tu m)生物学特性
和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
张 金 位 .
(中国农亚料学院土肥所 )
提要 :本试验通过对榆蘑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阐明了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适宜培养基 、
培养料 、 温度 、 湿度 、 p H值 、 光强等环境条件 , 探索和总结了一套较完整的人工栽培技术 。
关锐词 : 榆蘑 生物学特性 栽培技术 菌丝体 子实体
榆蘑也称榆耳 , 是一种食药兼用的大型真菌 , 为胶韧革菌 ( G I 。 “ os t “ r “ “ m in “ a r n a -
t u m S
.
I t o e t I m a i ) t 2 1
, 属于担子菌亚门 , 非褶 菌 目 A ( P h y l l o P h o r a l e s ) 。 该 种 首次
记载于 《中国药用真菌图鉴》 〔日 。 自然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 。 我国一直出口其野生子实体 ,
且价格昂贵 。 多年来一直未能实现人工栽培 。 本实验通过对该菌生物学特性和人工栽培技术
的研究 , 使其实现了人工栽培 , 为食用菌增加了一个新的人工栽培种 。
1 材料和方法
1

1 供试菌株
除菌株间培养特性外 , 均为A C C C 5 3 6 4。菌株来源于辽宁省抚顺地区。
1

2 方法
1
.
2
.
1 分类鉴定 野生生态环境考察 , 徒手切片 , 乳酸棉兰 、 萤光桃红染色 。 显微镜下观察 。
1
.
2
.
2 管养生长的适宜环境条件浏试 包括六点内容 。
a
. 菌丝体生长的适宜培养基 采用 P D A培养基 、 综合 P D A培养基和麦 扶浸出汁综合
P D A培养基 , 试管培养 。
b
. 菌丝体生长的适宜温度 综合 P D A 培养基 , 90 m m 培养皿 , 培养基定量 15 m L /皿 ,
定 t 接种 , 接种物菌龄均为 10 d 。 设 5 ℃ 、 10 ℃ 、 15 ℃ 、 20 ℃ 、 25 ℃ 、 30 ℃ 、 35 ℃ 7 个温 度
处理 , 每个处理 8 ~ 10 个重复 。
c
. 菌丝体生长的适宜 p H 综合 P D A 培养基 , 分别用 I N 盐酸和 I N 氢氧化钠溶液调节
p H值 。 其他方法同上 。 设 p H 3 , 4 , 5 , 5 . 5 , 6 . 0 , 7 . 0 , 5 . 0 , 9 . 0共 s 个处理 , 每个处理
7 ~ 9 个重复 , 于 25 ℃下 培养 。
d
. 菌丝体生长对光强的反应 方法 同上 。 设 自然 暗 光 8 l5 x , 普 通 散 射 光 17 0l x 左
右和强光 1 5 o 0 1x 三个处理 , 以完全黑暗 为 对 照 . 每 个处 理 设 8 ~ 10 个重复 , 于 25 ℃下培
养 。
e . 菌株间培养特征和生产特 性 的差 异 菌 株 为 A C C C 5 3 t 4 , A C C C 5 3 6 3 , A C C C
本文于 1 98 8年 12 月 18 日收到 。 ’ 本校校友 。
·
9 1
.
53 64
,
A C C C 5 36 5
, 共 4 个菌株。 方法同上 , 各设 7 ~ 10个重复。 于 2 5℃下培养。 生产特性
的测试采用常规熟料瓶栽 , 各设10 个重复。
f
. 子实体发生的形态学 发菌完成后 , 置于子实体形成的适宜环境条件下 , 观察子实
体发生过程的形态变化 。
1
.
2
.
3 于实体生长发育适宜环晚条件浏试
a
. 培养料 分别以废棉 、 棉籽壳 、 玉米芯 、 杂木屑为主料 , 加人适量辅 料 和 微 t 元
亲 , 常规灭菌 、 接种 、 培养、 出菇 。 每个处理设 10 ~ 50 个重复 。
b
. 子实体形成和分化的最适温度 综合 P D A培养基 , 培养基定量 15 m L /皿 , 定 t 接
种 , 接种物菌龄均为 10 d , 分别于20 ℃ 、 25 ℃ . 30 ℃下培养 , 长满平板后 , 给 予一定的低温
刺激和光刺激 , 观察子实体的形成 , 以便确定利于子实体形成的发菌培养温度 。 栽培种长满
后分别置于 6 ℃ 、 10 ~ 12 ℃ 、 18 ~ 2 ℃ 、 26 、 .2 8℃下 , 观察子实体形成和分化情况 , 以确定
其适宜温度 。 各设 5 ~ 10 个重复 。
c
. 子实体形成的适宜基质 P H 在 p H 3 , 4 , 6 , 5 . 5 , 6 . 0 , 7 . 0 , 8 . 0 , 9 . 0的平板上培养
1 4 d后 , 置于 10 ℃左右的低温中处理数日 , 观察子实体原基的出现率及出现 日期 ,每个处理设
6 ~ 8 个重复。
d
. 光对子实体形成的影响 栽培种长满后 , 分别置于 光 强 为 1 0 lx 、 50 0、 60 l0 x 、
1 2 0 0~ 1 5 0Olx 的环境下 , 温度为 16 一 2 ℃ , 以完全黑暗为对照 , 各设 15 个重复 。
1
.
2
.
4 栽培工艺的 筛选 : 设开放式栽培 (生料栽培 ) 、 半开放式栽培和熟料栽培 3 种工艺 。
熟料栽培设瓶栽和袋栽两个处理 , 各设 30 个重复 。开放式和半开放式栽培均设 6 个重复 。
2 结 果
2
.
1 形态学特征
子实体单 生 或 丛 生 、 无 柄、 边 缘 内卷 , 3 ~ 15 x 4 ~ 1 c5 m , 厚 1 ~ 2 c m , 胶质 、
柔软 。 菌盖有松软而厚的绒毛层 , 绒毛长约 1一 1 . 3 m m , 米黄色至肉红色 。 子实层 表面乳
白色 、 米黄色或近桔黄色 , 其上密布小优 , 小沈半透明 , l ~ 3 m m 。子实层栅栏状排列 。 担
子具 4 抱子 , 有油囊体 ,易于乳酸棉兰和萤光桃红着色 。囊状体柱形或近棒状 。 抱子无色 、 光
滑 、 椭圆形 , 6 . 3一 7 . 6 x 2 . 7一 3 . 6产m 。 抱子印白色 。菌丝无色 , 有锁状联合 ,粗 3 . 3 一 3 . 6严m 。
营养菌丝体幼嫩时白色 。培养数日后呈微黄色 。 子实体千时强烈收缩 , 坚硬 、 变色为深褐色至
浅咖啡色 。
2
.
2 生态环境
生于小叶榆 (俗称家榆 U l m u s p “ m i l a) 的腐木 、枯树和半枯树上 ,并常从树干的洞穴中
生出子实体 。常生于温度高 、光线较暗的山沟 、地边和半山坡 。 自然发生于 8月中旬至 10 月下旬 。
2
.
3 曹养生长的适宜环境条件
2
.
3
.
1 菌丝体生长的适宜培养基 在所设的 3 种培养基上均能正常生长 ,以麦魏浸出汁综合
P D 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 。 在此培养基上菌丝萌发快 、 生长迅速 、 菌丝茂密 , 7 ~ s d即长满
斜面 。
2
.
3
.
2 菌丝休生长 的适宜遥度 菌丝体在 6 , , 3 0℃均能生长 , 但 长 速 不 同 (见表 1 ) 。 在
6 ℃下 12 d才 开 始 萌 动 , 生长极其缓慢 。 10 ℃下 7 d开始萌发 。 随温度升高 , 菌丝 体生长速
度加快 。 在 15 ℃下 , 接种 4 d后开始萌发并缓慢生长 。 20 ~ 30 ℃接种 24 h 内即萌发 。在这一温
度范围内, 生长是差异不大 , 为该菌菌丝体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 其中以 25 ℃为最适温度。
在 20 ℃下的生长量为最适温度的 80 % , 在 30 ℃下的生长量为最适温度的 9 0 . 5% , 35 ℃时停止
生长 , 培养延至 12 d , 确认菌种己死亡 。 由此可见 , 该菌不耐高温 , 菌丝体的致死温度低于
多数食用菌 。 `幻
表 1 G . i n e a r n a t u m , 丝体在 5~ 35 oC生长 t * (菌落直径 , 单位m m )
培养沮度 ( ℃ )
1 2 d 生长总t
i Z a 日平均生长 t
5
初萌动
l 0
萌发
1 5
2 5
2 0
6 6

9
5

8
2 5
8 3

5
7

0
3 0
7 5

6
6

3
35
不萌发
.
26 ℃下培养 12 d长满平板。
2
.
3
.
3 菌丝体生长的适宜 p H 菌丝体在 p H 4 ~ 9 的培养基上均能生长 , 但是生长 t 不同
(表 2 ) 。 在p H 3的培养基上菌丝不能萌发 , 在 p H 4的培养基上接种 6 d后 开 始 萌发 , p H
5 ~ 9 均于接种 48 h内萌发 。 p H S . 5 ~ 7 . 。之间生长量差异不显著 , 为其菌 丝 体 生长的适宜
p H值范围 , 其中最适为p H S . 5 ~ 6 . 0
裹 2
PH
G
.
i n e a r n a t u m菌丝体在 P H 3~ 9培并甚上生长 t * (菌落直径 , 单位 m m )
3

0 4

0 5

0 5

5 6

0 7

0 8

0
12 d生长总 t 不萌发
1 2 d 日乎均生长 t 一
2 5

5
1 . 8
6 6

7
4 . 8
8 6

1
6
.
2
8 5

3
6
.
1
7 8

0
5
一 6
7 3

4
5

2
3 8

8
2

8
.
2 5亡下培养 z Z d 。
2
.
3
.
4 菌丝体生长对光 强的反应 该菌菌丝体在有光和无光条件下均能生长 , 但长势和长速
明显不同 (见表 3 ) 。 由表 3 可以看出 , 该菌菌丝体不需要光 , 有光反而抑制其生长 , 其抑
制程度与光线强度成正相关 。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强光强烈抑制菌丝的萌发 , 而菌丝萌发后强
光较弱光条件下生长更快 , 但分枝减少 , 菌丝稀疏 。气生菌丝更少 。 而且随着菌丝体的生长 ,
老龄菌丝出现自溶 。 这表现为近菌落边缘的菌丝随着菌落的扩展而相继减少且稀疏 , 气生菌
丝倒伏 , 继而消失 。 只有菌龄 l ~ Z d 的菌落边缘有明显可见的气生菌丝 。
表 3 G 。 i n c a r n t a u m在不同光强下生长份况 (菌落宜径 , 单位m m )
光 强 ( l x )
1 2 d生长总t
i : d 日平均生长 t
O (完全黑暗 )
8 4
.
3
7

0
1 d
旺盛
7 2

6
6

1
1 d
旺盛
6 9

9
5

8
1 d
较旺盛
6 2
.
1
5

2
4 d
稀硫
发势亩长
. 实际生长较其他处理少 8 `
2
.
3
.
5 菌株问培养特征和生产性状的差异 实验表明 , 不同菌株间 培 养特征不完全相同 ,
这主要表现在菌丝萌发的快慢 、 生长速度、 菌落表面色泽 、 气生菌丝的多寡等方面 (表 4 ) 。
其生产性状 , 主要是生殖生长的特点也不尽相同 , 简述于表 4 。
.
93
.
农4 G .ir a a n n e tum不同菌株的理异
菌 株 C AC C5 314 AC C C5 36 3C C C A5 6 34 AC C5 C 6 35
萌发 (h)
2 1d菌落直径 (m m)
气生菌丝
菌落色泽
子实体
36
67

0
浓密
微黄
原若密集、 片碎
24
7 9

5
浓密
微黄
片大 、 厚
24
8 1

5
浓密
洁白
) 宁大、 厚
4 2
2 8

9
稀疏
较白
色浅 、 薄、) 十小
2
.
3
.
6子实体发生的形态学 人工栽培时 , 完成发菌后 , 置于子实体形成的最 佳 环境 条件
下 , 7 、 1 5 d即可有子实体发生 。 子实体发生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
a
. 菌丝聚集期 培养基质表面首先菌丝变浓 、 加厚 、即而出现菌丝聚集而形成的白色
菌丝团。 菌丝团常 l 个乃至数个同时发生 。
b
. 原基形成期 白色的菌丝体组织化 , 出现浅黄褐色的形状不规则 的凸 起 物— 原基 , 并常伴有黄褐色水珠 。 菌丝团出现到原基形成一般经历 2 ~ 4 d 。原基常是数个同时发生
生长 , 几乎无一死亡 。
c
. 原基膨大期 原基形成后 , 不断膨大 , 联结成片 , 表面凹凸不平 , 成脑状 。 一般此
期经历 5 ~ 1 2 d 。 视环境温度而定 。
d
. 菌盖分化伸展期 原基充分膨大后 , 从其任何部位分化出片状菌 盖 并不断伸展 。
当菌盖伸展到 7 ~ 1c5 m 时 , 边缘卷曲变薄, 不再伸展 。 菌盖伸展期一般经历 7 ~ 1 5 d 。
e
. 成熟期 菌盖边缘卷曲时 , 标志着子实体的完全成熟 , 并弹射抱子 。
人工栽培的子实体一般 7 ” 15 e m , 厚 1 . 0“ , 2 . o e m , 单重 3 0 ~ 1 7 0 9 。
2
.
4 子实体生长发育的适宜环境条件
2
.
4
.
1 培养料 试验表明 , 不同培养料其栽培效果不同 (表 5 ) , 以废棉产量最高 , 其次为
棉籽壳 。
农 5 不同培并料上 G . in c a r n a t u m栽培效果
注\ 料项 盲\ 之 棉籽壳 废 棉
玉米 木 屑
没菌期 d( )
发菌期污染率
首现原签期 ( d . )
生物学效率
2 2 ~ 2 6
8 %
4 5
8 8%
3 0 ~ 3 5
3 3

3 %
5 2
1 2 4夕后
2 2 ~ 2 8
5 0
飞住」
5 5
6 0

1%
2 8 ~ 3 0
6 1
7 6
。 2 %
. 接种到出菇的天数。
2
.
4
.
2 子实体形成和分化的适宜温度 就多数食用菌来说 , 营养生长的培养温度与子实体原
基的形成没有明显 的相关性 , 但该菌比较突出 。 不同温度下 的培养物 , 其子实体原基出现率
及早晚都有明显的差异 (表 6 ) 。 在 30 ℃下培养后 , 不易形成子实体原基 。
衰 6G .i na e r na t um不同通度下的
培并物子实体康塞形成情况
子实体形成率
培养温度( ℃ )
70 1 1 d d5 d
20
25
0
10 0 纬
0 1 %3 3

3 肠
30 0 0 0
. . . . . . . . . . .曰 . .口 .
该菌子实体原基形成的温度范围较广 ,
为 5 ~ 2 6℃ , 以 1 0一 2 2 ℃为适 。 但是 , 适宜
子实体分化的温度范围较狭 , 最 适 为 18 ~
2 ℃ 。 温度过低则原基分化率明显降低 。 温
度过高 , 则原基不断膨大 , 形成菜花状大小
不等的疙瘩 , 不分化 (见表 7 ) 。 温度直接
影响着子实体生长发育的速度 , 温度高发育
快 , 相反则发育慢 。
.
i n e a r n a t u m不同沮度T 子实体分化情况*
、衍飞广- 言-
竺一里因一
原签经历天效
的 d后子实体形态
原甚分化 *
, 处理为 30 .d
表 7 G
6 ℃ 1 0 ~ 1 2℃ 1 8 ~ 2 2℃ 2 6 ~ 2 8℃
1 0勺 1 5
片状 、 成熟
4 0% ~ 6 0%
7 ~ 1 0
2 0 ~ 26 d片状成熟
1 0 0%
3 0
膨大至菜花状
0
2
.
4
.
3 子 实体形成的适宜基质 p H 该菌在 p H 4 以下 的 基 质 上不能形成子实体原基 , 在
p H 6 ~ 9 之间均可有子实体形成 , p H S . 5~ 7 . 0为适宜范围 , p H 6 为最适 (表 8 ) 。
农 8 G . i n ca r n at u m在不同 P H 巾培并基上子实体形成份况
p H 4 5 5

5 6
.
0 7
.
0 8
.
0 9
.
0
处理数
出原甚数
原基出现率
7
7
` 7 。 1%
6
7
6右。 7%
8
8
1 0 0 9百
5 l
8 3

3% 1 4%
6
1
1 6

7%
. 均为接种前墓质的 P H值。
2
.
4
.
4 光对于实休 形成的影响 实验表明 , 光可以诱导子实体的形成 , 而且散射 暗 光 效 果
最好 。 光 线 过 强 则抑制子实体的形成 。 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也不易形成子实体 (表 9 ) 。
在黑暗条件下 , 处理 30 d一直无子实体形成 。 但是 , 其光敏感性很强 , 在一天的 24 h 内 ,偶尔
有几次 20 ~ 6 01 x 的光强就足以诱导子实体的形成 。 一天 6 ~ s h的 1l5 x 光强下也能形成子实
体 。 此外 , 光线还有促进色素形成和积累作用 。 暗光下生长的子实体色浅 , 散射光和强光下
生长的子实体色泽较深 , 菌盖也较暗光下 的厚 。
丧 9 光对 G . i n c a r n a t u m子实体形成的影响
光强 ( l二 ) 5 0 0 ~ 6 0 0 1 2 0 0 ~ 1 5 0 0
始现原慈 ( d )
10 d原签出现率
i s d原签出现率
3 Od原签出现率
7
1 0 0%
1 0 0% 0
2 0%
2
.
5培并工艺的筛选 不同栽培工艺栽培效果明显不同 (表 0 1 )。 其中以熟 料瓶 栽 效果
最好 。 熟料袋栽第一潮菇采收前后均易出现污染 , 特别是采收一潮后全部污染 。 开放式和半
开放式栽培均不能正常发菌 , 不能获得子实体 , 且于接种 3 ~ 4 d 后开始污染 。 开放式栽培
加人多菌灵时虽然不见污染的真菌菌落 , 但接种物只向空气中生长气生菌丝 , 而不能向料内
定植 (不吃料 ) , 这表明该菌对多菌灵敏感 。
农 10 G . i n e a r n a ` u m不同栽培工艺的效果
百一艺…鱼黔 .{项 补\ 严 州俊 利 生料栽培 ( 开放式 ) 半开放式栽培
发菌期污渔率
出菇前期污染率
生物学效率
采收溯女
二潮占总产
9

2%
0
9 5

2%
2
3 5

2%
2 8

7少;
1牙%
5 1

7写
1
加 0 . 1%多菌灵
不见污染 , 菌丝不吃料
规 }
不萌发 , 10 。纬 菌丝不萌发 , 不生长 , 1 0 纬
2
.
6 栽培技术参数
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和栽培工艺特点 , 其主要栽培参数为 :
培养料 : 废棉、 棉籽壳、 木屑、 玉米芯 、 麦数 、 稻糠等 。
基质 p H : 灭菌后 5 . 5 ~ 6 . 0 。
基质含水量 : 60 % 一 65 % 。
灭菌 : 1 . s k g / c m z 1 . 5 h 或 i . i k g / e m Z Zh 。
培养条件 : 25 ℃ , 通风 、 干燥 、 避光 。
光照 : 发菌结束后给予 1 0 ~ 2 o 01 x 光照 7 ~ 2 0 d 。 子实体发生期增至 5 o 0 1x 以上 。
出菇条件 : 温度 10 一 2 ℃ , 大气相对温度 95 %以上 , 通风 。
生物学效率 : 棉籽壳 80 % ~ 1 50 % , 废棉 120 %以上 。
生产周期 : 一0 0一 1 2 o d ,
3 讨论
本实验表明 , 榆蘑 ( G . in c a r n at “ m ) 的不同菌株不但形态学上有差异 , 其内在的一些
生长特性也是多样的 。 这表现为培养特征上的差别 , 同时 , 子实体形成所需的环境条件也不
同 , 形态也不同 。 仅子实体形成和分化的温度就相差甚大 〔幻 。 其生物学上的多型性值得进一
步研究 。
该菌株在 2 0 ~ 25 ℃下 的培养物易于形成子实体 , 而 30 ℃下的培养物不易形成子实体 , 可
能是由于不同温度条件下代谢和代谢产物的差异所致 , 从而影响子实体的形成〔幻 。 这一问题
的证实尚有待进一步实验研究 。
实验表明 , 榆蘑 ( G . in c a r n at u m ) 子实体原基形成和膨大 的温 度 范围较广 , 为 5 ~
28 ℃ , 而子实体分化的适宜温度范围较狭 , 为 10 一 2 ℃ 。 栽培实践还表明 , 原基膨大期遇到
不 良环境条件 , 不能正常膨大 , 其产量受到明显影响 , 这在其它食用 菌 的 栽 培中是很少见
的 。 这提示我们 , 其原基的膨大与子实体分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营养及分配关系。 生长着的
子实体 , 菌盖与基部之间也存在着某种生理代谢 _ L的依赖关系 。
曾有学者研究证明 , 榆蘑 ( G . i n o a r n at “ m ) 不分解木质素 , 而分 解纤 维素 和半纤维
素〔2 , 。 本实验栽培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 在以纤维素类为主要碳源的废棉和棉籽壳上比以木
质素为主要碳源的木屑上栽培生物学效率高一倍左右 。 因此 , 在生产实践中 , 应以纤维素为
主要碳源的材料作为培养料 。
本实验得到抚顺市农科所周继慧同志提供菌种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应建浙先生和北京农业大学李寿
乔先生鉴定标本 ,北京农业大学娄隆后教授和北京市营养源所朱慧真先生的悉心指导 ,在此一并致谢 。
今 考 文 献
应建浙等 . 中国药用真菌图鉴 . 科学出版社 , 19 8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食用菌研究刊发中心 。 愉耳研究初报 . 北方 1· 五省 (区 、 市 ) 食用曲生产技术经脸
交流会议材料 。 1 9 8 8
场庆尧 . 食用菌生物学墓础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 81
S T U D Y O N T H E B I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D N T E C H N I C A L C U L T I V A T I O N O F
G l o e o s t e r e u m i n c a 护n a t u m
Z h a n g J i n x i a
5 0 11 & F e r t i l i z e r I n s t i t u t e
C h i n e s e A e a d e m y o f A g r i e u l t u r a l S e i e n e e s
A b s t r a e t
: G l o e o s ` e r e . 仍 玄几 e a , 几 a `” 仍 1 5 a o P e e i e s o f l a r g e 一七y P e d f u n g i , w h i e h
15 e d i b l e a n d h a v e 七h e m e d i e a l f u n e t i o n s 。 I t d i s t r i b u 七e s i n 七h e a r e a 日 o f t h e
N o r t h e a s 七 o f C h i n a 。 T h e w i l d f r u i t b o d i e s a r e e x P o r t e d a n d i t s P r i e e 15 v e r y
h i g h
.
T h r o u g h t h e s t u d y o n i乞5 b i o l o g i e a l e h a r a e 七e r i s 七i e s , 七h e o P t i m u m e n v i r o n -
m e n t a l e o n d i t o n s ( m e d i u m
, e o m P o s t s
,
t e m P e r a 七u r e , w a t e r e o n t e n t , h u m i d i乞y ,
p H
,
1i g h 七 i n 七e n s i t y ) o f 七h e v e g e t a b l e g r o w t h a n d r e p r o d u e 七i v e d e v e l o p m e n 七 a r e
1 l l u m i n a 七e d , a e h i v i n g a s e七 o f e u l七i v a t i o n t e e h n i q u e s . 口 . 葱泥 e o r 几 a `牡饥 a r e e u l t i -
v a t e d a r 七i f i e i a l l y f r o m w i l d s 七a t u s 5 0 七h a七 a n e w 台P e e i e s o f e d i b l e f u n g i 1 5
a d d e d

K e y w
o r d s
: e l m

m u o h r o o m ; b i o l o g i e a l e h a r a e t e r i , t i e s ; e u l t i v a t i o n t e e h n i q u e 凡 ,
m y e e l i u m f r u i七b o d y
, 导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