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种植翻压紫云英对耕层土壤结构性能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全 文 :江西农业学报 2014,26(12) :32 ~ 34
Acta Agriculturae Jiangxi
种植翻压紫云英对耕层土壤结构性能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何春梅,钟少杰,李清华,王 飞,林 诚,李 昱*
收稿日期:2014 - 06 - 06
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J01158) ;国家农业公益项目(201103005 - 01 - 05)。
作者简介:何春梅(1979─) ,女,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 通讯作者:李昱。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土壤肥料研究所 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13)
摘 要:利用 5 年连续种植、翻压紫云英的定位试验稻田为平台,研究了紫云英 -单季水稻种植体系下土壤结构性能
及有机碳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长期种植翻压紫云英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及易氧化有机碳含
量,促进土壤大颗粒团聚体的形成,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在 4 个处理中,翻压紫云英 +施用化肥处理的土壤微
生物量 C、微生物量 N含量均最高,土壤活性有机碳比例高达 38. 5%。
关键词:紫云英;水稻;土壤结构;有机碳
中图分类号:S142. 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 - 8581(2014)12 - 0032 - 03
Effects of Planting and Overturning Milk Vetch on Properties of Surface
Soil Structure and Content of Organic Carbon
HE Chun - mei,ZHONG Shao - jie,LI Qing - hua,WANG Fei,LIN Cheng,LI Yu*
(Research Centr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Institute of Soil and Fertilizer,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Fuzhou 350013,China)
Abstract:By using the location test paddy field in which milk vetch (Astragalus sinicus)was planted and overturned for con-
tinuous 5 years as platform,we studied the changes in the properties of surface soil structure and the content of organic carbon in
milk vetch - single - cropping rice cultivation syst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trol (non - fertiliza-
tion),chronically planting and overturning milk vetch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contents of organic carbon and easily - oxida-
tive organic carbon in soil,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large - particle aggregations in soil,reduce soil bulk density,and enhance soil
porosity;among 4 treatments,the treatment of planting and overturning milk vetch combined with applying chemical fertilizer ob-
tained the highest contents of both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as well as the highest soil active or-
ganic carbon proportion (38. 5%).
Key words:Milk vetch;Rice;Soil structure;Organic carbon
中国南方是水稻的主产区,其水稻播种面积占全
国水稻总播种面积的 90%以上,但其中低产田占据相
当大的比例[1 - 2]。因此,提高我国南方中低产水稻田
的供肥能力显得尤其重要。紫云英是中国的主要绿肥
作物,在培育土壤、改善环境、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
减少化肥投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 - 6]。随着国家
与社会对土壤质量提升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绿肥
得到了广泛关注,也促进了南方紫云英绿肥的恢复性
种植,紫云英 -水稻种植体系已逐渐成为南方农田尤
其是中低产田重要的种植利用方式。
土壤结构是调控土壤物理、生物过程和土壤有机
质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
本单元[7]。土壤团聚体在土壤中具有保证和协调土壤
中的水肥气热、影响土壤酶的种类和活性、维持和稳定
土壤疏松熟化层的作用[8]。土壤活性有机碳是土壤中
有效性较高、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利用、对植物养分供
应最直接的有机碳。Dalal 和 Haynes 认为土壤活性有
机碳可作为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及持续性评价的有效
参数,是土壤潜在生产力和土壤管理措施变化引起土
壤有机质变化的早期预警指示[9]。合理的农业措施可
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和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而
提高土壤的质量和生产力[10 - 11]。为了探索紫云英 -
水稻种植体系下土壤肥力的变化,笔者以连续 5 年种
植翻压紫云英的长期定位单季稻试验田为平台,研究
了连续翻压紫云英下耕层水稻土土壤结构性能及有机
碳含量的变化,旨在揭示长期翻压紫云英对中低产水
稻土的培肥效果,为红壤丘陵地区中低产田的持续培
肥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州市闽侯县白沙镇
溪头村的土肥所野外观测站(东经 119°7、北纬 26°
21)。该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资源丰富,年
平均降水量为 1673. 9 mm。试验于 2008 年 9 月开始,
试验前耕层土壤 pH 4. 93,有机质 22. 6 g /kg,碱解 N
138. 0 mg /kg,速效 P 26. 2 mg /kg,速效 K 43. 7 mg /kg。
1. 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 4 个处理:不施肥(CK)、施
用化肥、紫云英翻压、紫云英翻压 +施用化肥。每个处
理设 3 次重复,小区面积 15 m2,每个小区栽水稻 300
丛。施用化肥的处理施纯氮 135 kg /hm2,N∶ P2O5 ∶ K2O
=1∶ 0. 4∶ 0. 7;氮肥用尿素,磷肥用过磷酸钙,钾肥用氯
化钾。各处理(对照除外)的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氮、
钾肥基肥占 60%,分蘖肥占 40%。
试验田作物轮作制度为紫云英 -水稻。紫云英品
种为闽紫 7 号,于每年 9 月中下旬套播闽紫 7 号于中稻
田间,翌年 4 月初盛花期翻压,年翻压鲜草量为 18000
kg /hm2;同年 7 月初移栽中稻,品种为宜香优 2292,于
10 月初收获。
1. 3 测定项目和方法 在水稻收割后,按“S”形多点
分别采集土壤样本以及 0 ~ 20 cm 土壤混合样,并在自
然条件下风干、备用;用平均值代表小区的各项测
定值。
采用 Cambardella and Elliot(1992)描述的方法测
定土壤水稳性颗粒团聚体(53 ~ 2000 μm)。将 20 g 风
干土样放入三角瓶中,加入 5 g /L 的六偏磷酸钠 100
mL,用振荡器以 90 r /min 的转速振荡 18 h 后,在土壤
团粒分析仪内依次放入 2000、250、53 μm的筛,使土壤
依次过各分离筛,并用蒸馏水小心冲洗,保证各类土壤
颗粒全部通过筛子。保留在各类筛上的土壤即相应粒
径的颗粒态组分;将它们在 60 ℃下烘干、称重,并测定
有机碳含量。采用 Lefroy 和 Blair 提出的 333 mmol /L
高锰酸钾氧化剂法测定土壤活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
碳)含量,不能被 333 mmol /L KMnO4 氧化的为非活性
有机碳。具体方法如下:称取过 0. 25 mm 筛的含 15 ~
30 mg碳的风干土样,置于 100 mL 的离心管中,加入
333 mmol /L高锰酸钾氧化剂 25 mL,在 25 ℃下振荡 1
h,以 2000 r /min的转速离心 5 min;取上清液,用去离
子水按 1∶ 250 的比例稀释,然后将稀释液在 565 nm 处
比色,重复 3 次。根据 KMnO4 浓度的变化求出样品中
活性有机碳的含量(在氧化过程中,1 mmol /L 高锰酸
钾氧化剂消耗 0. 7 mmol /L 或 9 mg 碳)。用环刀法[12]
测定土壤容重;利用重铬酸钾容量法 -外加热法[12]测
定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土壤孔隙度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得到:孔隙度(%)= (1 - 土壤容重 /土壤密度)×
100[12],式中土壤密度为 2. 65 g /cm3。
采用 Excel 2003 及 DP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 1 连续种植翻压紫云英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2. 1. 1 总有机碳含量及土壤肥力指标 5 年连续种植
翻压紫云英能引起土壤总有机碳及各项土壤肥力指标
的变化。土壤有机碳含量取决于有机物输入量与输出
量之间的动态关系。将紫云英作为有机物质翻压入
土,理论上可有效提高土壤的有机碳含量,促进土壤肥
力提升。从表 1 可以看出:单独翻压紫云英处理的土
壤总有机碳含量最高,与不施肥对照和单施化肥处理
的总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其次是紫云英 +化肥处理。
分析土壤肥力各项指标发现,翻压紫云英处理的碱解
氮含量和全氮含量均最高,显著高于不施肥对照及单
施化肥处理的。这可能是因为紫云英是豆科固氮作
物,能富集土壤中的氮肥。
表 1 连续种植翻压紫云英对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及肥力指标的影响
处理 总有机碳 /(g /kg) 碱解氮 /(mg /kg) 速效磷 /(mg /kg) 速效钾 /(mg /kg) 全氮 /% pH值
不施肥(CK) 17. 8 b 97. 0 c 11. 6 ab 94. 4 b 0. 14 c 5. 6 ab
施用化肥 17. 9 b 139. 2 b 11. 1 b 109. 8 a 0. 15 bc 5. 4 bc
紫云英 21. 3 a 161. 3 a 9. 9 c 91. 8 b 0. 16 a 5. 7 c
紫云英 +化肥 19. 2 ab 147. 8 ab 11. 8 a 102. 1 ab 0. 16 ab 5. 4 c
2. 1. 2 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 在土壤活性有机碳
研究中,不同学者依据自身研究的需要和测定的方法
采用不同的术语表征土壤活性有机碳,常用的术语有:
有效碳、可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可矿化碳、微生
物量碳等。土壤易氧化有机碳是土壤有机碳库中易氧
化、分解的有机碳,可用于指示土壤有机碳短暂的和微
小的波动。土壤活性有机碳比率可以指示有机碳的活
性强度,该值越大说明有机碳活度越高,其矿化潜力越
大。由表 2 得知:翻压紫云英处理的土壤易氧化有机
碳含量最高,紫云英 +化肥处理的次之,这两个处理的
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对照以及单
施化肥处理的;而紫云英 +化肥处理的土壤活性有机
碳比例最高,达 38. 5%,这说明经紫云英 +化肥处理后
有机碳的活度最高,有机碳矿化的潜力也最大。
表 2 连续种植翻压紫云英对土壤易
氧化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处理
土壤有机碳 /
(g /kg)
易氧化有
机碳 /(g /kg)
土壤活性有
机碳比例 /%
不施肥(CK) 17. 8 ± 0. 4 b 5. 8 ± 0. 7 b 32. 6
施用化肥 17. 9 ± 0. 3 b 6. 1 ± 0. 8 b 34. 2
紫云英 21. 3 ± 2. 5 a 7. 6 ± 0. 8 a 35. 7
紫云英 +化肥 19. 2 ± 0. 5 ab 7. 4 ± 0. 4 a 38. 5
2. 1. 3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 土壤微生物量是土
壤有机质的活性部分,也是土壤中最活跃的因子,是活
的土壤有机质部分[13]。许多学者研究发现土壤微生
3312 期 何春梅等:种植翻压紫云英对耕层土壤结构性能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物量与土壤肥力、土壤健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由表 3
可知:施用化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 C、微生物量 N 的
含量与不施肥对照相当;但与不施肥对照相比,紫云英
+化肥处理、单独紫云英翻压处理的微生物量 C、微生
物量 N含量却显著上升,尤其是紫云英 +化肥处理。
表 3 连续种植翻压紫云英对土壤
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
处理
微生物量 C /
(mg /kg)
微生物量 N /
(mg /kg)
微生物量 C /
微生物量 N
不施肥(CK) 435. 90 c 54. 72 bc 8. 0
施用化肥 430. 22 c 53. 41 c 8. 1
紫云英 452. 63 b 55. 98 b 8. 1
紫云英 +化肥 523. 06 a 66. 31 a 7. 9
2. 2 连续种植翻压紫云英对土壤结构性能的影响
2. 2. 1 土壤水稳性颗粒团聚体 农学上通常以直径
在 250 ~ 10000 μm的水稳性颗粒团聚体含量判别土壤
结构的优劣,如果含量多则土壤结构优,少则劣[14]。
有研究表明,在一定粒径范围内,水稳性颗粒团聚体的
粒径有随土壤肥力提高而增大的趋势。另外,土地利
用方式会影响土壤表层团聚体的组成、数量及质
量[15]。从表 4 可知:在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中 250 ~
2000 μm颗粒所占比例均最高,53 ~ 250 μm 颗粒的比
例均次之,这两种直径颗粒占到了总颗粒的 78. 9% ~
84. 7%;大于 2000 μm 的颗粒所占比例均最低。在 4
个处理中,以紫云英 +化肥处理的大颗粒的比例相对
较高。说明长期种植翻压紫云英有助于提高土壤中大
颗粒团聚体(250 μm)的比例。与不施肥对照相比,各
施肥处理均提高了不同直径土壤颗粒中碳组分的含
量,平均含量提高了 9. 9% ~ 16. 1%。具体而言:中长
期翻压紫云英处理的土壤颗粒碳组分含量提升最多,
各粒径碳含量比不施肥对照提高了 13. 5% ~ 18. 5 %,
平均提高了 16. 4%,其中大于 2000 μm 颗粒以及 250
~ 2000 μm颗粒中碳组分含量提升最多,提升幅度均
达到了 18. 5%;紫云英 +化肥处理的各粒径土壤碳组
分含量提升较多,比对照平均提高了 15. 4%。
表 4 连续种植翻压紫云英对土壤各直径颗粒比例及碳组分含量的影响
处理
各直径颗粒所占比例 /%
> 2000 μm 250 ~2000 μm 53 ~ 250 μm <53 μm
土壤颗粒碳组分含量 /(g /kg)
> 2000 μm 250 ~2000 μm 53 ~ 250 μm <53 μm
容重 /
(g /cm3)
孔隙度 /
%
不施肥(CK) 3. 8 b 43. 2 b 35. 7 b 17. 3 a 5. 29 c 5. 29 c 7. 64 c 6. 98 b 1. 18 ab 55. 3
施用化肥 3. 8 b 45. 2 b 36. 1 b 14. 9 a 5. 79 b 5. 79 b 8. 03 b 7. 85 a 1. 22 a 54. 1
紫云英 4. 0 a 48. 3 a 36. 0 b 11. 7 b 6. 27 a 6. 27 a 8. 67 a 8. 12 a 1. 08 c 59. 2
紫云英 +化肥 4. 0 ab 48. 0 a 36. 7 a 11. 3 b 6. 12 a 6. 12 a 8. 49 a 8. 34 a 1. 14 b 57. 0
2. 2. 2 土壤容重及孔隙度 容重是土壤的重要物理
性质,是衡量土壤紧实程度的一个指标[16]。在土壤质
地相似的条件下,土壤容重可反映土壤的松紧程度,容
重小,表明土壤疏松多孔,结构性良好;反之则表明土
壤紧实板硬,缺乏团粒结构。土壤容重的大小对土壤
结构性能、通气性作物根系发育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
响。对于作物的生长发育来说,土壤过分紧实会妨碍
作物的根系伸展;土壤过分疏松则会漏风跑墒。一般
含有机质多而结构好的农田土壤容重宜在 1. 00 ~ 1. 25
g /cm3 之间。由表 4 可知: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施用化
肥处理的土壤耕层容重上升了 3. 4%;翻压紫云英处理
的土壤容重下降最多,比对照下降了 8. 5%;紫云英 +
化肥处理的土壤容重变化较小,只比对照下降了
3. 4%。在 4 个处理中,以单独翻压紫云英处理的土壤
孔隙度最大。
3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紫云英翻压
和紫云英 +化肥处理均能显著地提高耕层土壤的有机
碳含量、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促进土壤大颗粒团聚
体的形成,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从而改善
土壤结构;紫云英 +化肥处理的微生物量 C、微生物量
N含量均最高,土壤活性有机碳比例高达 38. 5%。
参考文献:
[1]邢世和. 福建林地资源评价[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2006.
[2]张琳,张凤荣,姜广辉,等.我国中低产田改造的粮食增产潜
力与食物安全保障[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1):22 - 24.
[3]林新坚,曹卫东,吴一群,等. 紫云英研究进展[J]. 草业科
学,2011,28(1) :135 - 140.
[4]曹卫东,黄鸿翔.关于我国恢复和发展绿肥若干问题的思考
[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9(4) :1 - 3.
[5]王伯诚,赖小芳,陈银龙,等.带籽紫云英翻耕对水稻产量及
稻田土壤性质的影响[J]. 南方农业学报,2013,44(3):437
- 441.
[6]朱贵平,张惠琴,吴增琪,等.紫云英和油菜不同时期翻压对
土壤培肥效果的影响[J].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2):205
- 208.
[7]安婷婷,汪景宽,李双异.施肥对棕壤团聚体组成及团聚体中
有机碳分布的影响[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38(3):
407 - 409.
[8]王清奎,汪思龙. 土壤团聚体形成与稳定机制及影响因素
[J].土壤通报,2005,36(3):415 - 421.
[9]沈宏,曹志洪.土壤活性有机碳的表征及其生态效应[J].生
态学杂志,1998,18(3) :32 - 38.
[10]Gale W J,Cambardella C A. Carbon dynamics of surface resi-
due and root - derived organic matter under simulated no - till
[J].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2000,64:190
- 195. (下转第 37 页)
43 江 西 农 业 学 报 26 卷
施用对芝麻的增产效果好,这可能是因为硼砂的水溶
性好,作为底肥施用容易流失,而作为叶面肥施用则避
免了养分的流失。而锌在作物体内易于移动而被重复
利用,因此锌肥可以用作芝麻的底肥、叶面肥施用[6]。
图 3 盛花期叶绿素含量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同时施用硼和锌,对芝麻的增产效果却不及单独
施用一种微肥的效果好,这可能是因为硼和锌之间存
在着拮抗作用。有研究表明,硼参与控制锌的吸收和
运输的生理过程[7]。张中星等[8]研究白菜锌和硼影响
关系时发现,白菜体内的含硼量随锌肥用量的增加而
减少,二者呈直线负相关关系,白菜体内的含锌量随硼
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呈直线正相关。李百健
等[9]研究发现,土施或喷施硼肥以及硼、锌肥配施均能
提高梅树生长期中叶片硼的含量,生长初期更为显著。
硼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它对各种营养器
官的建造是必需的。充足的硼对维持叶片功能起着重
要作用[10]。缺硼使叶片表面变形,气孔关闭,叶绿体
发育不全,线粒体基质含量减少,输导组织受阻[11]。
本研究表明:锌肥和硼肥作为叶面肥以及硼肥作为底
肥均能增加芝麻的叶绿素含量。刘红艳等[12]研究表
明,叶绿素含量与株高、果轴长度和千粒重呈显著正相
关,通过选育高叶绿素含量的芝麻新品种来实现增产
是可行的。
在红壤旱地黑芝麻生产上,建议将锌肥作为底肥
施用,将硼肥作为叶面肥于苗期和初花期分别喷施,而
不要将锌肥和硼肥混施。
参考文献:
[1]肖月土,叶为波,顾培勇. 芝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 作物
杂志,2007(6) :80 - 81.
[2]魏文学,王运华,薛银娟. 硼对芝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2,11(4) :347 - 352.
[3]郭庆元,李志玉,涂学文. 芝麻微肥肥效研究[J]. 中国油料
作物学报,1987(3) :82.
[4]李志玉,郭庆元,涂学文,等.芝麻硼素营养与硼肥应用Ⅰ:施
硼对芝麻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中国油料作物
学报,1990(2):37 - 41.
[5]贾春玲. 芝麻硼肥施用技术研究[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6(7):73.
[6]张青旺.芝麻科学施用微肥[J].河南农业,2003(5) :20.
[7]Loomis W D,Durst R W. Chemistry and biology of boron[J].
Biofactors,1992(3) :229 - 339.
[8]张中星,程滨. 白菜对锌、硼营养的吸收规律及效应的研究
[J].土壤肥料,1997(2) :27 - 29.
[9]李百健,杨小玲,鲍士旦.硼锌对青梅花粉萌发和坐果的影响
[J].土壤肥料,1998(3):41 - 42.
[10]王晓云,程炳嵩.硼对生姜的增产效果及吸收、分配规律的
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4,25(1) :77 - 81.
[11]魏文学.缺硼对向日葵叶组织及花粉结构的影响[J].华中
农业大学学报,1993,12(1) :464 - 467.
[12]刘红艳,赵应忠.芝麻花期叶绿素含量变化及其与产量性状
的相关分析[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7,29(3):443
- 447.
(责任编辑:许晶晶
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
)
(上接第 34 页)
[11]王峰,王义祥,陈玉真,等. 不同温度及化肥绿肥施用比例
对果园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J]. 南方农业学报,2012,
43(12):1991 - 1996.
[12]鲁如坤.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
出版社,1999:107 - 271.
[13] Jenknson D S,Ladd J N. Microbial biomass in soil:measure-
ment and tumover[M]. New York:Soil Biochemistry Marcel
Dekker,1981:451 - 471.
[14]许淑青,张仁陟,董博,等. 耕作方式对耕层土壤结构性能
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17
(3):203 - 208.
[15]李辉信,袁颖红,黄欠如,等.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
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6,46(3) :422
- 426.
[16]孙天聪,李世清,绍明安.半湿润区长期施肥对土壤结构体
分形特征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7,13(3):
417 - 422.
(责任编辑:黄荣华)
7312 期 王苏影等:配施硼、锌肥及施用方法对芝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