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紫云英的农艺性状变异



全 文 :1240 - 1245
08 /2013
草 业 科 学
PRATACULTURAL SCIENCE
30 卷 08 期
Vol. 30,No. 08
紫云英的农艺性状变异
张 贤1,王建红,曹 凯1,王松涛2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2.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农业局,贵州 安顺 561000)
摘要:以广泛应用的 9 个紫云英( Astragalus sinicus) 品种为试验材料,测量其株高、干质量、粗蛋白含量等 12 个农
艺性状,研究其农艺性状变异。结果表明,紫云英农艺性状存在较大变异,其中变异幅度最大的是分枝数,其品种
内个体间差异最大,变异系数达 0. 310。聚类分析结果基本反映了紫云英品种的熟期,熟期相同的品种之间遗传
距离较近。熟期相同的品种农艺性状相似,早熟种粤肥 2 号和信阳种营养生长较弱,营养成分含量亦较低,中熟
种闽紫 6 号和闽紫 7 号叶长、叶宽、株高、茎粗及单株干质量等性状都明显优于其余品种。
关键词:紫云英;形态学;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S541 + . 3;Q944.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629(2013)08-1240-06
*?
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属于豆科黄芪属一
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其被中国、日本等亚洲国
家普遍种植,我国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各省均有栽
培,而以长江下游各省栽培最多[1-2]。我国是紫云英
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利用和种植紫云英最早、栽培
面积最大的国家,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种植面积达
稻区面积的 60% ~70%[3]。我国紫云英按开花和成
熟期可分特早熟种、早熟种、中熟种和晚熟种 4 类。
特早熟种主要分布在气候温暖的广东、广西和福建省
(区) ;早熟种分布的地域较广,在广东、广西、福建、四
川、江西、湖南、湖北和河南等省(区)均有分布;中熟
种分布在江西、湖南、浙江、安徽、江苏和上海等省
(区) ;晚熟种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两省[4]。紫云英
茎叶柔嫩多汁、叶量丰富、富含营养物质,可青饲,也
可调制干草或青贮料,是一种优质的豆科牧草[1]。同
时,紫云英也是我国主要的绿肥作物[5],能有效增加
冬闲田地面覆盖,对改良和培肥土壤,提高作物产量
和品质,以及促进农区牧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
在国内外被大力应用于养地培肥[6-8]。
从表型性状来检测遗传变异是最直接的方法,
具有快速、简便易行的特点。由于表型和基因型之
间存在着基因表达、调控、个体发育等复杂的中间环
节,以农艺性状检测遗传变异其实是根据表型的差
异来反映基因型的差异。本研究对我国南方不同地
区广泛栽培的 9 个紫云英品种进行农艺性状分析,
以揭示其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以期为紫云英的遗
传改良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本研究共选取了 9 个紫云英品
种,包括 3 个早熟种,4 个中熟种和 2 个晚熟种。分
别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和福建
省农业科学院提供。
宁波大桥:纯度较高的晚熟高产农家品种,原产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是我国紫云英开花和种子成
熟最迟的品种,植株高大、茎秆粗壮。
遂昌:原产浙江省遂昌县,为当地农家品种,属
晚熟种。
闽紫 1 号: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从四川南充地区
农科所的 74(3)104-l系统选育而成,为早熟偏迟品
种,早发性好、植株较高大、茎秆粗壮。
闽紫 6 号: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以江西省南城县的良种植株为母本,浙紫 5 号的优
良株系“浙紫 5 号-13”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统选育
而成,属中熟偏迟品种。
闽紫 7 号: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培育的新品种,苗
期生长快、耐阴性较好,为中熟偏迟种。
余江大叶:原产江西省余江县,为江西省优良的
地方品种,属中熟偏早品种。
*收稿日期:2012-10-30 接受日期:2012-12-31
基金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103005) ;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农业项目(2009C12001)
作者简介:张贤(1979-) ,女,贵州毕节人,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牧草种质资源、牧草育种与生物技术。
E-mail:zhangxian@ mail. zaas. ac. cn
通信作者:王建红(1971-) ,男,浙江淳安人,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土壤改良与绿肥开发利用。E-mail:jianhong1203@ sina. com
08 /2013 草 业 科 学 (第 30 卷 08 期)
弋江:原产安徽省南陵县大江镇,为安徽省优良
的农家品种,栽培历史悠久,属中熟偏早品种。
信阳:原产于河南省信阳市,为河南省优良的农
家品种。属早熟种,冬前生长缓慢、开花早、植株矮
小、产草量低[3]。
粤肥 2号:原名“东莞种”,从广东省原有普通栽
培品种选育而得。早生快发、无滞冬期,为早熟品种。
1. 2 试验地建植 试验地位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杨度试验基地。田间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
设有 3 个重复。在每个重复内各小区随机排列,小
区面积为 1 m × 2 m。试验所用紫云英采取条播方
式,于 2010 年 10 月播种。播种后覆土 1 cm,浇水,
随后进行一般牧草田间管理。
1. 3 试验方法 对 12 个紫云英农艺性状进行测
定,包括株高、叶长、叶宽、茎粗、分枝数、花序数、单
株干质量,以及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粗脂肪和无
氮浸出物含量。
各小区于盛花期随机选取 5 个植株测定株高、
叶长、叶宽、茎粗、花序数、分枝数和单株干质量,取
平均值。具体测定方法如下:叶长为叶基部到叶尖
的长度;叶宽为叶中部距离最大处长度;株高为地面
至植株顶部绝对高度;茎粗在茎最粗处测量;花序数
为每植株花序数;分枝数为每植株分枝数;单株干质
量为植株地上部分生物量,采集紫云英地上部分全
株样品,65 ℃(48 h)烘干,称重。
于盛花期取各小区紫云英全株样品,65 ℃(48
h)烘干,粉碎,按四分法取样。分别采用 GB /T 6432
- 1994,GB /6434 - 2006,GB /T 6438 - 2007,及 GB /
T 6433 - 2006 对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和粗脂肪
含量进行分析。
无氮浸出物以干基计算:
无氮浸出物 =(1 -粗蛋白 -粗脂肪 -粗纤维
-灰分)× 100%。
1. 4 数据分析 通过变异系数分析紫云英品种内
的变异状况,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对农艺
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系统聚类研究紫云英品
种间亲缘关系。统计分析中所用的分析软件为 SAS
8. 0。
2 结果与分析
2. 1 紫云英品种内变异特征 变异系数(CV)
反映性状均值上的离散程度。变异系数越大,该性
状在品种内离散程度越大,品种内个体间差异越大;
相反,变异系数越小,品种内离散程度越小,个体间
差异越小。12 个性状在品种内变异系数差异较大,
平均变异系数最小的仅 0. 040(无氮浸出物含量) ,
而最大的则高达 0. 310(分枝数) (表 1)。12 个农艺
性状变异系数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是分枝数、花序
数、单株干质量、茎粗、株高、粗灰分、叶长、粗脂肪、
粗蛋白、叶宽、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变异系数最大
的性状是分枝数,不同品种间分枝数在品种内离散
程度差异显著,从 0 至 0. 417 不等。品种内变异系
数最小的是无氮浸出物含量,其变异系数远小于其
它 11 个性状。在 9 个紫云英品种中,无氮浸出物变
异系数最大仅为0. 046,出现在地方品种宁波大桥种
中。所测 12 个农艺性状中分枝数、花序数和干质量
等性状品种内变异系数较大,除了变异系数最小的
无氮浸出物含量外,叶宽和粗纤维含量平均变异系
数也明显低于其它性状,分别为0. 092和 0. 089。
2. 2 紫云英品种间变异特征 不同紫云英品
种,由于各自不同的遗传背景,其农艺性状变异情况
也存在着极大差异。对紫云英株高、粗蛋白含量等
12 个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表 2) ,以
揭示各性状的变异程度和显著性水平。平均值用来
表明各观测值相对集中较多的位置,而标准差能反
映数据集合的离散程度。
2. 2. 1 紫云英品种间形态特性变异特征 株高、叶
长、叶宽是影响紫云英生物产量的重要因素,在紫云
英品种间的变异状况表现出极显著的相关性。叶长
在品种内及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 < 0. 05)。叶
长最长的是宁波大桥(14. 22 cm) ,最短的是粤肥 2
号(9. 06 cm) ,信阳(10. 11 cm)较其略高,二者差异
不显著,但均显著低于其余紫云英品种。叶宽从
3. 75 ~ 4. 53 cm 不等,叶宽最小的仍是粤肥 2 号
(3. 75 cm)和信阳(3. 85 cm) ,它们与叶宽最宽的闽
紫 6 号(4. 53 cm)和闽紫 7 号(4. 44 cm)均存在显
著差异(P < 0. 05)。9 个紫云英品种株高在 41. 78
cm(粤肥 2 号)到 61. 22 cm(闽紫 6 号)之间,其中
闽紫 6 号株高显著高于余江大叶、粤肥 2 号、弋江和
信阳,其余品种间株高差异不显著。
紫云英分枝数最高的品种是宁波大桥、余江大
叶和闽紫 7 号种,平均分枝数均为 3. 67 个·株 - 1;
最低的品种是信阳种,为 2. 0 个·株 - 1,显著低于宁
波大桥和余江大叶(P < 0. 05)。其余紫云英品种分
1421
PRATACULTURAL SCIENCE(Vol. 30,No. 08) 08 /2013
表 1 紫云英农艺性状变异系数
Table 1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agronomic traits in Chinese milk vetch
品种
Cultivar
株高
Height
叶宽
Leaf width
叶长
Leaf length
花序数
Inflorescence number
茎粗
Stem diameter
分枝数
Branch number
宁波大桥 Ningbo bridge 0. 127 0. 072 0. 013 0. 000 0. 183 0. 157
遂昌 Suichang 0. 170 0. 062 0. 179 0. 367 0. 209 0. 173
余江大叶 Yujiang big leaf 0. 196 0. 092 0. 040 0. 217 0. 121 0. 417
粤肥 2 号 Yuefei No. 2 0. 203 0. 063 0. 202 0. 250 0. 070 0. 247
弋江 Yijiang 0. 157 0. 055 0. 053 0. 124 0. 117 0. 333
闽紫 1 号 Minzi No. 1 0. 133 0. 059 0. 039 0. 346 0. 150 0. 173
闽紫 6 号 Minzi No. 6 0. 096 0. 096 0. 048 0. 289 0. 152 0. 000
闽紫 7 号 Minzi No. 7 0. 220 0. 090 0. 086 0. 124 0. 074 0. 157
信阳 Xinyang 0. 081 0. 035 0. 069 0. 143 0. 160 0. 000
合计 Total 0. 192 0. 092 0. 172 0. 265 0. 206 0. 310
品种
Cultivar
干质量
Dry mater
粗蛋白
Crude protein
粗纤维
Crude fiber
粗灰分
Crude ash
粗脂肪
Crude fat
无氮浸出
NFE
宁波大桥 Ningbo bridge 0. 166 0. 101 0. 035 0. 266 0. 104 0. 046
遂昌 Suichang 0. 140 0. 074 0. 111 0. 141 0. 032 0. 044
余江大叶 Yujiang big leaf 0. 231 0. 012 0. 044 0. 049 0. 118 0. 005
粤肥 2 号 Yuefei No. 2 0. 308 0. 078 0. 053 0. 209 0. 032 0. 037
弋江 Yijiang 0. 023 0. 112 0. 015 0. 128 0. 038 0. 043
闽紫 1 号 Minzi No. 1 0. 045 0. 045 0. 012 0. 057 0. 061 0. 013
闽紫 6 号 Minzi No. 6 0. 095 0. 043 0. 073 0. 042 0. 049 0. 019
闽紫 7 号 Minzi No. 7 0. 130 0. 132 0. 057 0. 121 0. 028 0. 016
信阳 Xinyang 0. 306 0. 077 0. 013 0. 165 0. 083 0. 016
合计 Total 0. 246 0. 100 0. 089 0. 187 0. 124 0. 040
枝数差异水平相同,无显著差异。茎粗最粗的品种
为闽紫 6 号,平均茎粗 4. 55 mm,与其余 8 个紫云英
品种均存在显著差异(P < 0. 05)。
紫云英生殖生长相关性状每植株花序数与叶
长、叶宽等营养生长性状存在一定的负相关。营养
生长较弱的粤肥 2 号每植株花序数最多,平均值为
8 个,其与花序数较少的宁波大桥、余江大叶、弋江、
闽紫 1 号及闽紫 7 号差异显著(P < 0. 05)。除粤肥
2 号外,花序数较多的还有信阳及闽紫 6 号,分别为
7 个和 6 个。
9 个紫云英品种中单株干质量最高的为中熟种
闽紫 7 号,达 4. 09 g·株 - 1。不同品种间干质量差
异较大,干质量最低的是浙江当地种遂昌(2. 77
g·株 - 1)及弋江(2. 84 g·株 - 1)。闽紫 7 号干质量
显著高于遂昌、宁波大桥、余江大叶、弋江和闽紫 1
号(P < 0. 05)。
2. 2. 2 紫云英品种间营养成分变异特征 所测紫云
英品种粗蛋白含量平均值为 14. 99%,范 围
13. 66% ~16. 71%(表 2)。晚熟种遂昌(16. 71%)与
中熟种余江大叶(16. 25%)粗蛋白含量最高,显著高
于早熟种粤肥 2号、信阳,及中熟种闽紫 6 号、闽紫 7
号(P <0. 05) ;中熟种弋江与早熟种闽紫 1 号的粗蛋
白含量非常接近,在 9 个品种中属中等水平,与其余
品种粗蛋白含量均没有显著差异;粤肥 2 号、信阳与
闽紫 6号粗蛋白含量较低,三者差异水平一致;在 9
个品种中,闽紫 7号粗蛋白含量最低,为 13. 66%。
紫云英品种间粗纤维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 <
0. 05) ,粗纤维含量平均为 17. 46%,其中,最高的是
信阳,达 19. 33%,与余江大叶、弋江、闽紫 1 号、闽
紫 7 号及宁波大桥差异显著(P < 0. 05) ;粤肥 2 号、
闽紫 6 号、遂昌粗纤维含量亦较高,分别为17. 97%、
18. 27%和 18. 07%,显著高于闽紫 7 号(P < 0. 05) ;
粗纤维含量较低的是余江大叶、弋江和宁波大桥。
紫云英品种间粗脂肪含量差异极显著(P <
0. 05) ,平均值为 3. 48%,最高的是弋江(4. 03%) ,
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除余江大叶和宁波大桥外的其
余紫云英品种;粗脂肪含量较高的品种还有余江大叶
(3. 90%)、宁波大桥(3. 63%)和闽紫 7 号(3. 60%) ;
2421
08 /2013 草 业 科 学 (第 30 卷 08 期)
粤肥 2号和遂昌粗脂肪含量最低,均为 3. 10%,粗脂
肪含量低的品种还有闽紫 6号(3. 13%)。
各紫云英品种粗灰分含量平均值为 7. 29%,范
围 6. 30% ~ 8. 57%;宁波大桥粗灰分含量最高;粤
肥 2 号、余江大叶、弋江、闽紫 1 号、闽紫 7 号等品种
粗灰分含量中等,与所有品种均无显著差异;含量最
低的是闽紫 6 号(6. 30%)及信阳(6. 37%) ,显著低
于遂昌及宁波大桥(P < 0. 05)。总的来说,紫云英
品种间粗灰分含量的差异低于粗蛋白、粗纤维、粗脂
肪等营养成分。
表 2 紫云英品种农艺性状
Table 2 Agronomic traits in Chinese milk vetch
品种
Cultivar
株高
Height /
cm
叶宽
Leaf width /
cm
叶长
Leaf length /
cm
花序数 /个·株
Number of
inflorescence
per plant
茎粗
Stem diameter /
mm
分枝数 /个·株
Number of
branch
per plant
宁波大桥
Ningbo bridge 49. 11 ± 6. 26ab 4. 24 ± 0. 31ab 14. 22 ± 0. 19a 5. 00 ± 0. 00b 3. 16 ± 0. 58b 3. 67 ± 0. 58a
遂昌
Suichang 48. 67 ± 8. 26ab 4. 16 ± 0. 26ab 13. 45 ± 2. 41a 5. 67 ± 2. 08ab 3. 29 ± 0. 69b 3. 33 ± 0. 58ab
余江大叶
Yujiang big leaf 46. 78 ± 9. 19b 4. 17 ± 0. 38ab 12. 89 ± 0. 51a 5. 33 ± 1. 15b 2. 89 ± 0. 35b 3. 67 ± 1. 53a
粤肥 2 号
Yuefei No. 2 41. 78 ± 8. 50b 3. 75 ± 0. 24b 9. 06 ± 1. 83b 8. 00 ± 2. 00a 2. 62 ± 0. 18b 2. 33 ± 0. 58bc
弋江
Yijiang 47. 78 ± 7. 50b 4. 12 ± 0. 23ab 12. 61 ± 0. 67a 4. 67 ± 0. 58b 2. 94 ± 0. 34b 3. 00 ± 1. 00ab
闽紫 1 号
Minzi No. 1 48. 55 ± 6. 47ab 4. 24 ± 0. 25ab 13. 94 ± 0. 54a 5. 00 ± 1. 73b 3. 33 ± 0. 50b 3. 33 ± 0. 58ab
闽紫 6 号
Minzi No. 6 61. 22 ± 5. 87a 4. 53 ± 0. 43a 14. 06 ± 0. 67a 6. 00 ± 1. 73ab 4. 55 ± 0. 69a 3. 00 ± 0. 00ab
信阳
Xinyang 44. 22 ± 3. 56b 3. 85 ± 0. 13b 10. 11 ± 0. 70b 7. 00 ± 1. 00ab 2. 61 ± 0. 42b 2. 00 ± 0. 00c
闽紫 7 号
Minzi No. 7 52. 78 ± 11. 6ab 4. 44 ± 0. 40a 14. 00 ± 1. 20a 4. 67 ± 0. 58b 3. 45 ± 0. 25b 3. 67 ± 0. 58ab
品种
Cultivar
单株干质量
Dry weight
per plant /g
粗蛋白
Crude protein /
%
粗纤维
Crude fiber /
%
粗灰分
Crude ash /
%
粗脂肪
Crude fat /
%
无氮浸出
Nitrogen
free extract /%
宁波大桥
Ningbo bridge 2. 87 ± 0. 48b 15. 83 ± 1. 60ab 16. 97 ± 0. 59bc 8. 57 ± 2. 28a 3. 63 ± 0. 38abc 55. 00 ± 2. 53dc
遂昌
Suichang 2. 77 ± 0. 39b 16. 71 ± 1. 23a 18. 07 ± 2. 00ab 8. 33 ± 1. 17a 3. 10 ± 0. 10d 53. 79 ± 2. 38d
余江大叶
Yujiang big leaf 2. 94 ± 0. 68b 16. 25 ± 0. 19a 17. 00 ± 0. 75bc 7. 00 ± 0. 35abc 3. 90 ± 0. 46ab 55. 85 ± 0. 30bcd
粤肥 2 号
Yuefei No. 2 3. 41 ± 1. 05ab 13. 93 ± 1. 08bc 17. 97 ± 0. 95ab 8. 13 ± 1. 70ab 3. 10 ± 0. 10d 56. 87 ± 2. 13bc
弋江
Yijiang 2. 84 ± 0. 07b 15. 67 ± 1. 76abc 16. 67 ± 0. 25bc 7. 07 ± 0. 90abc 4. 03 ± 0. 15a 56. 56 ± 2. 42bcd
闽紫 1 号
Minzi No. 1 3. 00 ± 0. 13b 15. 00 ± 0. 67abc 17. 47 ± 0. 21b 6. 63 ± 0. 38bc 3. 40 ± 0. 21dc 57. 47 ± 0. 76abc
闽紫 6 号
Minzi No. 6 3. 69 ± 0. 35ab 13. 79 ± 0. 59bc 18. 27 ± 1. 33ab 6. 30 ± 0. 26c 3. 13 ± 0. 15d 58. 51 ± 1. 08ab
信阳
Xinyang 3. 21 ± 0. 98ab 14. 07 ± 1. 09bc 19. 33 ± 0. 25a 6. 37 ± 1. 05c 3. 47 ± 0. 29dc 56. 77 ± 0. 91bc
闽紫 7 号
Minzi No. 7 4. 09 ± 0. 53a 13. 66 ± 1. 80c 15. 37 ± 0. 87c 7. 20 ± 0. 87abc 3. 60 ± 0. 10bc 60. 17 ± 0. 97a
注:同行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品种不同农艺性状间差异显著(P < 0. 05)。
Note:Different lower case letters within the same row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different agronomic traits at 0. 05 level.
无氮浸出物是饲料作物干物质中粗蛋白、粗脂 肪、粗纤维、灰分以外的营养成分,它的主要成分是
3421
PRATACULTURAL SCIENCE(Vol. 30,No. 08) 08 /2013
淀粉、糖以及它们的近似物,是饲料中很重要营养成
分之一。紫云英无氮浸出物含量平均值为56. 78%,
其中闽紫 7 号最高(60. 17%) ,遂昌最低(53.
79%) ;闽紫 7 号和闽紫 1 号无氮浸出物含量均较
高,与除闽紫 1 号外的其余品种差异显著。
2. 3 紫云英聚类分析 以 12 个农艺学性状的平
均值计算品种间欧氏距离,并根据欧氏距离进行聚
类分析,以揭示紫云英品种间相互关系(图 1)。在
欧氏距离 10 处可以将紫云英品种分为 3 组:中熟偏
迟品种闽紫 6 号首先与其余品种分开,其形态特性
表现明显优于其余品种,株高、叶宽、茎粗等性状均
为各品种中最高,且叶长、花序数、分枝数、干质量等
亦较高,但营养成分含量较低;早熟种信阳及粤肥 2
号遗传距离较近,聚为一类,这两个品种形态特性和
营养成分含量表现均较差;中熟品种闽紫 7 号、余江
大叶、弋江、闽紫 1 号,以及晚熟种宁波大桥和遂昌
各农艺性状表现中等,聚为一类,其中,中熟种余江
大叶、弋江和闽紫 1 号聚为一个小组,同为浙江本地
品种的晚熟种宁波大桥和遂昌也聚为一组,与其余
中熟种区分开。
图 1 紫云英品种系统聚类
Fig. 1 Cluster analysis of Chinese milk vetch cultivars
3 讨论与结论
3. 1 紫云英农艺性状变异特征 表型的变异是
基因型、生态型变异丰富度的反应,是基因组遗传变
异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紫云英品种之间的表型
性状差异显著,不同品种物候期、鲜草产量、株高、茎
粗等性状有明显差异[9]。本研究中,紫云英品种间农
艺学性状变异丰富。在不同品种间茎粗、株高、叶长、
叶宽差异显著,分枝数在品种间差异较小;营养成分
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含量在紫云英品种间差异显
著,粗灰分含量的差异低于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
紫云英表型性状在品种间和品种内均有显著差
异。变异系数反映性状均值上的离散程度,是品种
内个体间差异大小的体现。所测性状在紫云英品种
内变异情况差异显著(P < 0. 05)。在 12 个性状中,
品种内变异最小的是无氮浸出物含量,其变异系数
远远低于其它性状。分枝数、花序数及干质量变异
系数最高,在紫云英品种内个体间性状中表现出显
著差异。
3. 2 紫云英品种间遗传距离 群体间遗传距离
是用来衡量群体间相似性关系的指标,利用遗传距
离构建系统发育树是真实系统发育树的统计学推
断,是研究群体间遗传关系的重要方法。孙清信[10]
分别采用 ISSR和 SSR 分子标记分析紫云英种质资
源的遗传关系,两种方法所获得的聚类结果不同,但
品种间遗传距离均未表现出与熟期有相关性。而本
研究采用形态学分析紫云英品种间遗传关系,系统
聚类结果部分反映了紫云英品种的熟期,熟期相同
的品种之间表现出了较近的遗传距离。例如,早熟
种信阳与粤肥 2 号,中熟种弋江与余江大叶,晚熟种
遂昌与宁波大桥都分别聚在 3 个组内。但聚类也不
能完全体现紫云英品种的熟期,中熟种闽紫 6 号就
与其他的中熟品种分在不同组内。紫云英表型性状
与其开花早晚相关,开花期与株高、分枝数间均呈极
显著的正相关,植株高分枝数多的紫云英开花期较
迟,鲜草产量相应较高[4]。这可能是形态学检测遗
传关系更能反映紫云英品种熟期的原因。
3. 3 紫云英遗传改良前景 紫云英是异花授粉
植物,种群内变异大[11],遗传基础十分广泛,这为紫
云英的良种选育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与张辉等[12]
的研究结果相似,本研究中中熟品种闽紫 6 号以及
闽紫 7 号在叶片性状、株高、茎粗及单株干质量等形
态特性上的表现都明显优于其他品种,营养生长旺
4421
08 /2013 草 业 科 学 (第 30 卷 08 期)
盛,可作为高生物产量个体选优的重点。紫云英是
优质的豆科牧草,在日粮中补充紫云英可提高反刍
动物生长率[13]。粗蛋白对于动植物来说是不可缺
少的营养物质,是衡量牧草品质的最主要的指
标[14]。一般来说,牧草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越高,
粗纤维含量越低,则牧草的营养价值就越高。本研
究所测 9 个紫云英品种中,余江大叶粗蛋白含量显
著高于其余品种,粗纤维及粗灰分含量与大部分品
种无显著差异,同时其粗脂肪含量高。因此,余江大
叶可以考虑用作优质高蛋白紫云英品种,以及作为
紫云英优良性状选育的材料利用。
参考文献
[1] 陈默君,贾慎修. 中国饲用植物[M]. 北京:中国农业
出版社,2002:413-414.
[2] 陈宝书.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
版社,2001:236.
[3] 陈坚,张辉,朱炳耀,等.紫云英 SSR 分子标记的开发
及在品种鉴别中的应用[J]. 作物学报,2011,37(9) :
1592-1596.
[4] 林多胡,顾荣申. 中国紫云英[M]. 福州:福建科学技
术出版社,2008:69-83.
[5] 李勇,陈玉林. 紫云英混作栽培在农牧业中的作用
[J].中国畜禽种业,2010(11) :58.
[6] Dae J K,Dae S C,Sungchul C B,et al. Effects of soil sele-
nium supplementation level on selenium contents of green
tea leaves and milk vetch[J].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2007,12(1) :35-39.
[7] Naomi A,Hideto U. Nitrogen dynamics in paddy soil ap-
plied with various 15 N-labelled green manures[J]. Plant
and Soil,2009,322(1-2) :3-4.
[8] Nakayama H. Characteristics of rice (Oryza sativa)
growth,yield and soil nitrogen by cultivating Chinese
milk vetch (Astragalus sinicus L.)as green manure[J].
Tohoku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5,58:35-36.
[9] 张辉,曹卫东,吴一群,等. 不同紫云英品种物候期及
主要经济性状研究[J]. 草业科学,2010,27(2) :109-
112.
[10] 孙清信.紫云英 SSR 引物的开发及种质资源遗传多
样性分析[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2.
[11] 林新坚,曹卫东,吴一群,等.紫云英研究进展[J].草
业科学,2011,28(1) :135-140.
[12] 张辉,袁廷茂,杨秉业,等.紫云英新品种(系)比较试
验[J].草业科学,2011,28(10) :1831-1834.
[13] Jian X L,Jun A Y,Hong W Y. The effects of supplemen-
tary Chinese milk vetch silage on the growth rate of cattle
and their intake of ammoniated rice straw [J]. 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7,65:79-86.
[14] 于辉,姚江华,刘荣,等. 四个紫花苜蓿品种草产量、
营养品质及越冬率的综合评价[J]. 中国草地学报,
2010,32(3) :108-111.
Genetic variations of agronomic traits in Chinese milk vetch cultivars
ZHANG Xian1,WANG Jian-hong1,CAO Kai1,WANG Song-tao1
(1.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Resource,Soil and Fertilizer,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Hangzhou 310021 China;2. Xixiu Bureau of Agriculture,Anshun 561000,China)
Abstract:Twelve agronomic traits of nine widely used Chinese milk vetch cultivars were tested to evaluate genetic
variations of these cultiva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wide range of diversity in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Chinese milk vetch oultivars. The variation of number of branche within population was the maximum,with the CV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of 0. 310,and the agronomic traits of cultivars with the same maturity were similar. Early-
maturing cultivars Yuefei No. 2 and Xinyang were poor in nutrition value and vegetative growth traits. Mid-maturing
cultivars Minzi No. 1 and Minzi No. 7 were superior to other cultivars in leaf characters,plant height,stem diame-
ter,and dry matter. The dendrogram based on Euclidean distances among cultivars reflected the relationship betu-
reen maturity of Chinese milk vetch cultivars. Close relationships were found between cultivars with the same matu-
rity.
Key words:Chinese milk vetch;morphological traits;genetic variation
Corresponding author:WANG Jian-hong E-mail:jianhong1203@ sina. com
5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