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不同地理种群紫茉莉茎秆扦插繁殖及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全 文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1
文章编号:1674-8085(2014)02-0101-06

不同地理种群紫茉莉茎秆扦插繁殖及
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周 兵 1,2,蒋拥军 3,闫小红 1,2,王 宁 1,2,刘文阳 1
(1. 井冈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吉安 343009;2. 江西省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西,吉安 343009;
3.遂川县林业局,江西,遂川 343900)

摘 要:为探索紫茉莉不同地理种群间繁殖特性的差异,本研究以 11 个不同地理总群的紫茉莉为研究对象,通
过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对不同地理种群紫茉莉种子萌发及茎秆扦插繁殖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分析了两者之间
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群紫茉莉种子萌发特性存在差异,江苏(JS)地理种群种子萌发率和发芽势最高,
分别为 77.50%和 72.00 %,福建(FJ)地理种群种子的萌发率和广西(GX)地理种群种子的发芽势最低,分别为
22.50%和 3.50 %。不同地理种群紫茉莉茎秆扦插繁殖特性也存在差异,北京(BJ)等 8个地理种群的扦插成活率
相对较高,均高于 90 %,而 JS种群的最低,为 46.67 %;GX种群插穗平均生根数最大(69.83根),显著高于其
它地理种群(P<0.05),重庆(CQ)种群的最低(6.57根);GX种群插穗平均根长最大,为 2.74 cm,上海(SH)
的最小,为 1.04 cm。种子萌发率与茎秆扦插成活率间存在负相关,但没有显著性,表明紫茉莉的无性繁殖与有
性繁殖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权衡。本研究不仅揭示了紫茉莉的繁殖表型可塑性,也为制定更具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
供了指导作用。
关键词:地理种群;紫茉莉;种子萌发;扦插
中图分类号:Q9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4-8085.2014.02.023

STEM CUTTING PROPAGATION AND SEED GERMINATION OF
MIRABILIS JALAPA WITH DIFFERENT GEOGRAPHICAL
POPULATIONS
*ZHOU Bing1,2, JIANG Yong-jun3, YAN Xiao-hong1,2, WANG Ning1,2, LIU Wen-yang1
(1.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Ji’an, Jiangxi 343009, China;
2. Jiangxi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for Biodiversity Science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Ji’an, Jiangxi 343009, China;
3. Forestry Bureau of Suichuan County, Suichuan, Jiangxi 343900, China)
Abstract: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 of the reproductive characteristics among 11 different geographical
populations of Mirabilis jalapa, characteristics of seed germination and stem cutting of different populations were
comparatively studi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ed germination among different populations, the seed germination rate
and germinative force of Jiangsu (JS) population were the highest, with the values of 77.50 and 72.00%
第 35卷第 2期 Vol.35 No.2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 3 月 Mar. 2014 Journal of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101

收稿日期:2013-12-12;修改日期:2014-01-2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60090);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14BAB214011);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落地计划项目(KJLD12079)
作者简介:*周 兵(1977-),男,湖北黄梅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植物生态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E-mail: zhoubing113@126.com);
蒋拥军(1971-),男,江西遂川人,主要从事森林生态学方面的研究(E-mail: fengguanping@126.com);
闫小红(1977-),女,内蒙古赤峰人,实验师,硕士,主要从事植物生理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E-mail: yanxiaohong325@126.com);
王 宁(1979-),男,山东淄博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生态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E-mail: wangning13@126.com);
刘文阳(1990-),男,安徽阜阳人,井冈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园林专业 2010级本科生(E-mail: 1479322382@qq.com).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2
respectively, but lowest seed germination rate (22.50%) for Fujiang (FJ) population and lowest gerninative force
(3.50%) for Guangxi (GX) population.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em cutting reproduction
among different populations also, cutting survival rates of eight populations as Beijing (BJ) etc. were relatively
high, with the values over 90%, but lowest for JS population (46.67%); the rooting number of the cutting slips for
GX population was the highest (69.83 piece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others (P<0.05), the lowest for
Chongqing (CQ) population (6.57 pieces); the root length of the cutting slips for GX population was the highest
(2.74 cm), and the lowest for Shanghai (SH) population (1.04 cm). There was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eed
germination rates and stem cutting survival rates, without significance, which showed there perhaps was some
trade-off between asexual reproduction and sexual reproduction of M. jalapa. The study not only reveals the
reproductive phenotypic plasticity of M. jalapa, but also provides guiding function for specific strategies in its
control.
Key words: geographical population; Mirabilis jalapa; seed germination; cutting

繁殖是入侵种建群时面临的根本挑战,因而,
与繁殖有关的特性直接影响到入侵植物的归化和
入侵的成功[1]。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无性繁殖和有
性繁殖两种,无性繁殖有利于维持居群的大小,有
性繁殖有利于维持居群的进化潜力和对变化环境
的适应能力[2]。一些入侵植物兼有两种繁殖方式,
且两种方式产生后代个体的能力均很惊人,如大叶
落地生根(Kalanchoe daigremontiana)[3]、剑叶金
鸡菊(Coreopsis lanceolata)[4]等,而一些入侵植物
虽然也兼有两种繁殖方式,但两种方式产生后代个
体 的 能 力 存 在 一 定 差 异 , 如 空 心 莲 子 草
(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5]、美洲商陆
(Phytolacca americana)[6]等。同时,入侵植物宽
广的分布范围和快速扩散能力使其在入侵过程中
不断面对和适应新的环境[7-8],形成不同的地理种
群。目前的研究更多的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不
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差异,分析之间的亲缘关系,
从而揭示其入侵历史[9-10],而从开花物候、繁殖分
配、繁育系统等繁殖特性方面研究不同地理种群间
的形态分化和对环境的适应性相对较少[11-12]。
紫茉莉( Mirabilis jalapa)为紫茉莉科
(Nyctaginaceae)紫茉莉属(Mirabilis L.)多年生
草本植物,原产南美热带地区,最初作为药用和观
赏类植物人工有意引入,各地常逸为野生,现广泛
分布于全国各地,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潜在伤
害[13]。紫茉莉具有灵活的交配系统[14],种子繁殖能
力强,根和茎也具有营养繁殖能力[15],对其它植物
具有较强的化感抑制作用[15],对重金属有较强的耐
受性[16-17]等特性增强了其入侵性,使其成功入侵不
同生境成为可能。然而,作为广泛入侵种,紫茉莉
不同地理种群间的生物学特性,尤其是繁殖特性间
是否存在差异,目前还未见报道。为此,本研究从
不同地理种群紫茉莉茎秆扦插繁殖能力和种子萌
发能力开展比较研究,以期探明:(1)紫茉莉不同
地理种群间的扦插繁殖能力是否存在差异?(2)
紫茉莉不同地理种群间的有性繁殖能力是否存在
差异?(3)紫茉莉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间是否
存在权衡?本研究将不仅为从繁殖可塑性的角度
揭示该入侵植物的入侵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
制定针对性的防治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紫茉莉不同地理种群的种子于 2011 年收集于
各省市,收集情况如下:BJ:北京中国农业大学校
园;SC:四川成都四川大学校园;CQ:重庆缙云
山;FJ:福建福州福建农林大学校园;AH:安徽宣
城;SH:上海同济大学校园;ZJ:浙江临安;JX:
江西吉安;GX:广西南宁;JS:江苏南京南京林业
大学校园;GZ:贵州安顺。
1.2 种子萌发
于 2012 年 4 月选择籽粒饱满的不同地理种群
种子若干,浸种 1 h,取出播种于铺有 7 cm厚素沙
的塑料方盆(45 cm × 32 cm × 11 cm)中,并在种
子上加盖 1 cm厚素沙,每盆 50粒,设 4个重复,
浇水保持沙面湿润,每天观察记录种子萌发情况,
第 10 天统计种子萌发率,第 7 天统计发芽势。具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3
体公式如下:
萌发率 = 10 d发芽种子数/供试种子数 × 100%
发芽势 = 7 d发芽种子数/供试种子数 × 100%
1.3 茎秆扦插测试
1.3.1 扦插处理
于 2012年 9月取母枝上当年生、无病虫害、健
壮、芽饱满的绿枝为插穗,长度 5~10 cm,去除叶片,
上端剪成平切口,切口距芽 l~2 cm,下端成 45
度斜切口。插前插穗基部速蘸浓度为 1000 μg/mL
的 IBA溶液 10 s,扦插于铺有 7 cm厚素沙的塑料
方盆(45 cm × 32 cm × 11 cm)中,扦插的深度为
2~3 cm,株行距为 4 cm ×4 cm。试验采取完全随机
试验设计,每种群为一个处理,3 次重复,每重复
30~40个插穗。
1.3.2 扦插后管理
扦插后浇透水,前 7 d,每天喷水 6次,从上午
8:00~18:00,每 2 h 喷 1 次水,相对湿度保持在
60 %~90 %,之后适当减少喷水次数。扦插后 40 d,
统计插穗的生根率、并随机选取 10 株扦插成活的
插穗统计生根数、测量根长等。
1.4 数据统计分析
使用 Excel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运用
SPSS19.0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及
pearson相关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地理种群的种子萌发特性
2.1.1 不同地理种群种子的基本特征
表 1 显示了不同地理种群紫茉莉种子的基本特
征,可见不同种群间存在差异。11个地理种群中,其
种子的竖径、横径及百粒重分别为 4.82~5.61 mm、
3.74~5.00 mm、5.3343~7.3870 g。BJ、AH、JX、
GX和 GZ地理种群种子的竖径较大,分别为 5.38、
5.61、5.18、5.49、5.48 mm,且显著大于其它地理
种群(P<0.05);AH地理种群种子横径最大(5.00 mm),
显著大于除SQ和SH地理种群之外的其它地理种群
(P<0.05);BJ地理种群种子百粒重最大(7.3870 g),
JS的最小(5.3343 g),前者是后者的 1.38倍。

表 1 不同地理种群紫茉莉种子的基本特征
Table 1 Seed basic characteristics for different geographical
populations of Mirabilis jalapa
地理种群 竖径/mm 横径/mm 百粒重/g
北京(BJ) 5.38 ± 0.04b 4.70 ± 0.04cd 7.3870 ± 0.06a
四川(SC) 4.86 ± 0.05d 4.86 ± 0.04ab 6.6495 ± 0.05bc
重庆(CQ) 4.80 ± 0.05d 4.68 ± 0.05cd 6.2678 ± 0.07de
福建(FJ) 4.84 ± 0.05d 4.69 ± 0.04cd 6.3406 ± 0.11cd
安徽(AH) 5.61 ± 0.05a 5.00 ± 0.06a 6.2685 ± 0.11de
上海(SH) 4.83 ± 0.05d 4.88 ± 0.04ab 6.7051 ± 0.13b
浙江(ZJ) 4.18 ± 0.04e 4.78 ± 0.05bc 5.5713 ± 0.10f
江西(JX) 5.18 ± 0.04c 4.63 ± 0.03d 6.4163 ± 0.16bcd
广西(GX) 5.49 ± 0.05ab 4.75 ± 0.04bcd 6.5516 ± 0.12bcd
江苏(JS) 4.82 ± 0.04d 3.74 ± 0.06e 5.3343 ± 0.14f
贵州(GZ) 5.48 ± ab 4.79 ± 0.04bc 5.9814 ± 0.13e

2.1.2 不同地理种群种子的萌发
不同地理种群紫茉莉种子的萌发存在差异(表
2)。在 11 个地理种群中,JS 地理种群种子的萌发
率最高(77.50 %),AH次之(76.50 %),二者之间没
有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其它地理种群种
子的萌发率(P<0.05),FJ地理种群种子的萌发率最
低,为 22.50 %,不足 JS地理种群的 1/3。JS地理种
群种子的发芽势最高,为 72.00 %,显著高于其它地
理种群(P<0.05),而 GX 地理种群最低(3.50 %);
种子萌发率高的发芽势并不一定高,AH 地理种
群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 CQ 地理种群 (55.50 %)
(P<0.05),但前者的发芽势(32.50%)显著低于后者
(43.50 %) (P<0.05)。
表 2不同地理种群紫茉莉种子的萌发特性
Table 2 Seed ger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for different
geographical populations of Mirabilis jalapa
地理种群 萌发率/% 发芽势/%
北京(BJ) 30.00 ± 1.41e 20.50 ± 0.96e
四川(SC) 47.50 ± 1.26c 25.50 ± 1.26d
重庆(CQ) 55.50 ± 2.22b 43.50 ± 1.71b
福建(FJ) 22.50 ± 1.26f 4.00 ± 0.82g
安徽(AH) 76.50 ± 0.96a 32.50 ± 1.71c
上海(SH) 30.50 ± 1.26e 7.50 ± 0.96g
浙江(ZJ) 59.50 ± 1.71b 36.00 ± 1.41c
江西(JX) 40.50 ± 1.50d 20.00 ± 2.16e
广西(GX) 24.50 ± 1.89f 3.50 ± 0.50g
江苏(JS) 77.50 ± 0.96a 72.00 ± 2.16a
贵州(GZ) 57.50 ± 2.75b 15.50 ± 2.22f

2.2 不同地理种群茎秆扦插繁殖特性
2.2.1 不同地理种群茎秆扦插繁殖的成活率
紫茉莉不同地理种群茎秆扦插繁殖能力见图
1。紫茉莉不同地理种群茎秆扦插成活率存在差异,
在 11 个地理种群中,北京(BJ)、四川(SC)、重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4
庆(CQ)、福建(FJ)、江西(JX)、广西(GX)和
贵州(GZ)等 8个地理种群的扦插成活率相对较高,
均高于 90 %,尤其是 CQ种群,其成活率为 100 %;
而浙江(ZJ)和江苏(JS)两个地理种群茎秆扦插
的成活率相对较低,分别为 74.44 %和 46.67 %,且
与前面 8个地理种群的扦插成活率间存在显著差异
(P<0.05)。
a a
a a a ab
b
a a
c
a
0
20
40
60
80
100
120
BJ SC CQ FJ AH SH ZJ JX GX JS GZ



R
a
te
o
f
su
rv
iv
a
l/
%
种群 Population

图 1 紫茉莉不同地理种群茎秆扦插成活率
Fig. 1 Cutting survival rate for the stems of different
geographical population of Mirabilis jalapa
图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下同

2.2.2 不同地理种群茎秆扦插生根数及插穗根长
紫茉莉不同地理种群茎秆插穗平均生根数存
在较大差异,其中 JX、GX、JS和 GZ等 4个地理
种群插穗平均生根数相对较多,均大于 29.06 根,
而 BJ 等其它 7 个地理种群插穗平均生根数相对较
少,均小于 15.96根。且 GX种群插穗平均生根数最
大,为 69.83根,显著高于其它地理种群(P<0.05),
CQ 种群的最低,为 6.57 根,前者是后者的 10.63
倍(图 2)。不同地理种群紫茉莉茎秆扦插插穗根长
也存在差异。GX种群插穗平均根长最大,GZ种群
次之,根长分别为 2.74和 2.51 cm,两种群间没有
显著差异(P>0.05)。GX种群和 GZ种群插穗平均
根长显著大于 BJ等其它 9个地理种群(P<0.05),
在 9 个地理种群中,SH 地理种群插穗平均根长最
小,为 1.04 cm,除与 BJ地理种群间没有显著差异
外,其与 SC 等其它 7 个地理种群间均存在显著差
异(P<0.05)(图 2)。
de de
e
d
de de de
b
a
b
c
de
cd cd
bc
c
e
cd
b
a
cd
a
0
0.5
1
1.5
2
2.5
3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BJ SC CQ FJ AH SH ZJ JX GX JS GZ




R
oo
t l
en
gt
h
pe
r
pl
an
t/c
m


R
oo
t n
um
be
r
种群 Population
生根数 插穗平均根长

图 2 紫茉莉不同地理种群茎秆扦插生根数及插穗根长
Fig. 2 Cutting rooting number and root length for the stems of
different geographical population of Mirabilis jalapa
2.3 不同地理种群的种子萌发率与茎秆扦插成活
率间的相关性
图 3显示了紫茉莉不同地理种群种子萌发率与
茎秆扦插成活率间的相关性,可见,两者之间存在
负相关,且以二次方程最能拟合二者之间的关系,
模拟方程为 y = -0.0174x2+1.3223x+70.299,相关系
数为 0.6402。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二者间存在
负相关,但没有显著性(P>0.05)。
y = -0.0174x2 + 1.3223x + 70.299
R² = 0.4099
0
20
40
60
80
100
120
0 20 40 60 80 100扦




Su
rv
iv
al
ra
te
o
f c
ut
tin
g/
%
种子萌发率 Seed germination rate/%
图 3 紫茉莉不同地理种群茎秆扦插成活率与种子萌发率间
的关系
Fig.3 Relationship between survival rate of cutting and seed
germination rate of different geographical population of
Mirabilis jalapa
3 讨论
表型可塑性是个体通过改变自身形态结构和/
或生理特性而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的能力[18],其可
以使物种具有更宽的生态幅和更好的耐受性,占据
更加广阔的地理范围和多样化的生境,成为广布
种[19]。外来入侵植物常具有较强的表型可塑性,体
现在植株的高度、种子的大小、各器官的大小、结
构等个体的形态[20-22],生长繁殖行为[11-23]以及光适
应性、水分利用效率等生理生化特性[24]等方面。紫



(
%
)





( %
)




/c
m

种群
种群
种子发芽率( %)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5
茉莉为广布外来入侵植物之一,在全国范围内均有
分布,研究表明,11个不同地理种群种子的大小、
重量存在差异,安徽(AH)地理种群种子最大,北京
(BJ)的百粒重最大,而不同地理种群种子的萌发
率和发芽势也存在差异,江苏(JS)地理种群种子
萌发率和发芽势最高,分别为 77.50和 72.00 %,福
建(FJ)地理种群种子的萌发率和广西(GX)地理种群
种子的发芽势最低,分别为 22.50和 3.50 %,且萌
发率高并不表明其发芽势也高,AH 地理种群种子
萌发率显著高于 CQ地理种群(55.50 %) (P<0.05),
但前者的发芽势(32.50 %)显著低于后者(43.50 %)
(P<0.05)。一般认为,种子的重量与种子的传播
距离、种子库寿命、定居成功率相关,种子的形状
与种子库寿命相关,种子表现出的高度多样性,使
其适应于强烈人为干扰的环境[25]。小粒种子植物比
大粒种子植物具有更大的多度空间,占据更广阔的
空间[26],但小粒种子所含的营养物质有限,从而对
种子的繁殖力产生负面效应[27]。入侵植物不同地理
种群种子特性方面的差异,在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11]、贯叶连翘(Hypericum perforatum)[28]
等其它入侵植物中也得到了验证。
在入侵过程中,因受到不同环境条件的影响,
入侵植物在不同种群间的繁殖方式、繁殖能力方面
存在差异[29]。研究表明,紫茉莉不同地理种群间,
不仅种子的萌发特性存在差异,且其茎秆扦插繁殖
特性也存在差异,在 11个地理种群中, BJ、CQ、
FJ、GX、四川(SC)、江西(JX)和贵州(GZ)
等 8 个地理种群的扦插成活率相对较高,均高于
90%,而 JS地理种群茎秆扦插的成活率相对较低为
46.67%(P<0.05)。这种不同地理种群间繁殖特性
的差异在其它入侵植物中也被证实了。紫茎泽兰的
云南不同地理种群间在分蘖数、开花数、种子产量、
种子萌发率等繁殖特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11]。入侵
植物酢浆草(Oxalis)在由南美向北美扩散的过程
中,其交配系统发生多次从三型花柱到二型花柱的
转变[12]。入侵植物Echiuum plantagineum和 Solanum
elaeagnifolium 入侵地和原产地种群交配系统的自
交亲和力存在显著差异[30]。这些繁殖特征的差异体
现了不同种群间的不同繁殖能力和繁殖方式,表明
紫茉莉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表型可塑性,从
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其入侵性。
面临环境变异,植物可能演化出最佳的繁殖对
策,以达到对局部环境条件的最佳适应,这种适应
常表现在生活史特征或生殖方式上的变异上[31]。在
生殖方式方面,当植物同时存在无性繁殖和有性繁
殖式,而个体内可用资源有限,那么投资到两种繁
殖方式的资源通常呈现一种权衡关系[32-33]。紫茉莉
不同地理种群茎秆扦插成活率和种子萌发率的相
关性分析表明两者之间存在负相关,虽然这种相关
性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但在一定程度上从繁殖力的
角度证明了两种繁殖方式共存时之间可能存在的
权衡关系,同时,紫茉莉的无性繁殖还存在根的萌
蘖,综合分析两种无性繁殖方式的繁殖能力与其种
子萌发的能力间的相关性,将能更全面的反映两种
繁殖方式之间的关系。作为入侵植物,这种权衡关
系的存在将增强了其对不同生境的适应能力,有利
于其入侵和扩散。
可见,紫茉莉不同地理种群间的种子萌发及茎
秆扦插繁殖特征存在差异,体现了该入侵植物较强
的繁殖表型可塑性,且两种繁殖方式间存在一定的
权衡关系。研究结果从繁殖适应性的角度初步揭示
了该入侵植物的入侵机制,繁殖特征的差异表明抑
制其繁殖将具有更好的防控效果,比如在种子萌发
期及幼叶生长期进行施药处理等,从而为制定更具
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了理论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Pysek P, Richardson D M. Traits associated with
invasiveness in alien plants: Where do we stand[A]? In:
Nentwig W, et al. Biological Invasions, Section Ⅱ[C].
Berlin: Verlag-Springer, 2007.
[2] 张玉芬, 张大勇. 克隆植物的无性与有性繁殖对策[J].
植物生态学报, 2006, 30(1): 174-183.
[3] Herrera I, Nassar J M. Reproductive and recruitment
traits as indicators of the invasive potential of Kalanchoe
daigremontiana (Crassulaceae) and Stapelia gigantean
(Apocynaceae) in a Neotropical arid zone[J].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2009, 73(11): 978-986.
[4] 曾建军, 肖宜安, 孙敏. 入侵植物剑叶金鸡菊的繁殖特
征及其与入侵性之间的关系[J]. 植物生态学报, 2010,
34(8): 966-972.
[5] Sainty G, McCorkelle G and Julien M. Control and spread
of alligator weed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6
Griseb., in Australia: Lessons for other regions[J].
Wetlands Ecology and Management, 1998, 5(3): 195-201.
[6] 周兵, 闫小红, 肖宜安, 等. 外来入侵植物美洲商陆的
繁殖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入侵性的关系[J]. 生态环境学
报, 2013, 22(4): 567-574.
[7] Goodwin B J, Mcallister A J, Fahrig L. Predicting
invasiveness of plant species based on biological
information[J]. Conservation Biology, 1999, 13(2):
422-426.
[8] Alpert P, Bone E, Holzaprel C. Invasiveness, invisibility
and the role of environmental stress in the spread of
non-native plants[J]. Perspectives in Plant Ecology,
Evolution and Systematics, 2000, 3(1): 52-66.
[9] Zong X X, Guan J P, Wang S M, et al. Genetic diversity
and core collection of alien Pisum sativum L.
germplasm[J]. 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08, 34(9):
1518-1528.
[10] Ren M X, Li X Q, Ding J Q. Genetic variation and spread
pattern of invasive Conyza sumatrensis around China’s
Three Gorges Dam[J]. Acta Oecologica, 2010, 36(6):
599-603.
[11] 赵相健, 刘文耀, 周蒙, 等. 不同地理种群紫茎泽兰生
长繁殖特征的比较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2009, 29(6):
1252-1258.
[12] Gardner A G, Vaio M, Guerra M, et al. Diversification of
the American bulb-bearing Oxalis (Oxalidaceae):
Dispersal to North America and modification of the
tristylous breeding system[J].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2012, 99(1): 152-164.
[13] 徐海根, 强胜.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编目[M]. 北京: 科
学出版社, 2004.
[14] 陈香, 胡雪华, 肖宜安, 等. 紫茉莉的花部综合特征与
繁育系统[J]. 生态学杂志, 2008, 27(10): 1653-1658.
[15] 许桂芳, 刘明久, 李雨雷. 紫茉莉入侵特性及其入侵风
险评估[J]. 西北植物学报, 2008, 28(4): 765-770.
[16] Yu Z, Zhou Q. Growth responses and cadmium
accumulation of Mirabilis jalapa L. under interaction
between cadmium and phosphorus[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9, 167(1-3): 38-43.
[17] 薛生国, 朱锋, 叶晟, 等. 紫茉莉对铅胁迫生理响应的
FTIR研究[J]. 生态学报, 2011, 31(20): 6143-6148.
[18] Macdonald S E, Chinnappa C C. Population
differentiation for phenotypic plasticity in the Stellaria
longipes complex[J].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1989,
76(11): 1627-1637.
[19] Sultan S E. Phenotypic plasticity and plant adaptation[J].
Acta Botanica Neerlandica, 1995, 44(4): 363-383.
[20] Droste T, Flory S L, Clay K. Variation for phenotypic
plasticity among populations of an invasive exotic
grass[J]. Plant Ecology, 2010, 207(2): 297-306.
[21] Riis T, Lambertini C L, Olesen B, et al. Invasion
strategies in clonal aquatic plants: are phenotypic
differences caused by phenotypic plasticity or local
adaptation[J]? Annals of Botany, 2010, 106(5): 813-822.
[22] 周兵, 闫小红, 肖宜安, 等. 外来入侵植物大狼把草种
群构件生物量结构研究[J]. 广西植物 , 2012, 32(5):
650-655.
[23] Monty A, Bizoux J P, Escarré J, et al. Rapid plant
invasion in distinct climates involves different sources of
phenotypic variation[J]. PLoS ONE, 2013, 8(1): 1-10.
[24] Matesanz S, Horgan-Kobelski T, Sultan S E. Phenotypic
plasticity and population differentiation in an ongoing
species invasion[J]. PLoS ONE, 2012, 7(9): 1-13.
[25] Weiher E, van der Werf A, Thompson K, et al.
Challenging theophrastus: A common core list of plant
traits for functional ecology[J]. Journal of Vegetation
Science, 1999, 10(5): 609-620.
[26] 刘志民, 蒋德明, 高红瑛, 等.植物生活史繁殖对策与
干扰关系的研究 [J]. 应用生态学报 , 2003, 14(3):
418-422.
[27] 郭水良, 王勇, 曹同. 杂草繁殖方式的多样性及其对环
境的适应[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5(3): 103-110.
[28] Maron J L, Vilue M, Bommarco R, et al. Rapid evolution
of an invasive plant[J]. Ecological Monographs, 2004,
74(2): 261-280.
[29] 史刚荣, 马成仓. 外来植物成功入侵的生物学特征[J].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17(4): 727-732.
[30] Petanidou T, Godfree R C, Song D S, et al.
Self-compatibility and plant invasiveness: Comparing
species in native and invasive ranges[J]. Perspectives in
Plant Ecology, Evolution and Systematics, 2012, 14(1):
3-12.
[31] 袁龙义, 李守淳, 李伟, 等. 水深对刺苦草生长和繁殖
策略的影响研究[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1(2): 156-160.
[32] 范邓妹, 杨永平. 不同生境下珠芽蓼(蓼科)的繁殖策略
比较[J]. 云南植物研究, 2009, 31(2): 153-157.
[33] 彭德力, 张志强, 牛洋, 等. 高山植物繁殖策略的研究
进展[J]. 生物多样性, 2012, 20(3): 286-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