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紫云英对土壤有机质分解和积累的影响



全 文 :紫云英对土壤有机质分解和积累的影响 `
蔡道基 毛 伯清
(中国利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绿肥对当季作物的增产效果 , 虽然已为广大的生
产实践和科学研究所肯定 , 但其对维持和提高土壤肥
力方面的作用 , 至今尚有分歧的意见 。 有人认为 , 新
鲜绿肥或秸杆直接施入土壤 , 将促进土壤有机质 的矿
化 (激发效 应 ) 。 ` ’ 、 卜 ” 由于这种作用的 存 在 , 施
用新鲜的有机物质 , 并不一定都能有助于土壤有机质
的积累 , 在小量施用的情况下 , 甚至还会导致相反的
结果。 另一方面 , 有人认为 , 激发效应不足 以对土壤
有机质的贮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 、 5 、 . ’ 。 甚至有 人 认
为 , 施用新鲜绿肥有抑制土壤 有 机 质 矿 化 的 作 用
〔 7 、 8〕
我国广大地 区农民 , 普遍有种植绿肥的习惯 。 一
般常将绿肥直接翻耕或压青施入土内 , 每亩用量几百
斤至数千斤不等 , 也有先将绿肥与稻草 、 河泥等混合
沤制后施用的经验 。 显然 , 阐明绿肥在不同施用方法
和不 同施用条件下对土壤有机质分解和积累的影响 ,
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本文叙述的仅是在好气条件
下 , 进行的初步尝试 。
一 、 试验材料和研究方法
供试土壤采自砖红壤 (广东海南岛) , 红壤性水
稻土 (江西进贤 ) , 湖积性水稻土 (江苏望亭 ) , 黄
棕壤 (江苏南京 ) 和草甸黑土 (黑龙江嫩江 ) 等五种
土壤的表层 。 土壤先经风干 , 通过 I毫米的筛孔 , 并
仔细挑去细根。 各土壤的碳、 氮含量见表 1。
供试绿肥为紫云英 , 用简化 了的 J e n k in s o n 方
法 ` , 〕 , 在有机玻璃制的密闭箱内 , 分次用 C ’ ` 0 : 标
记 。 将标记 了的紫云英于盛花结英期割下 , 晒干 , 剪
细备用 。 各组份放射性 比强的 测 定 结 果 (表 2 ) 表
明 , C ’ `在紫云英体内分布是均匀的。 ` ”
表 1 土坡的碳 、 氮含 .
%N主壤及肥 力水平 C (% ) C / N
砖红攘
红壤性水稻土 (高肥 )
红壤性水稻土 (低肥 )
湖积性水稻土 (高肥 )
湖积性水稻土 (低肥 )
黄棕壤
草甸黑土
0

19 1
0

16 8
0

1 0 5
0

15 6
0

0 9 2
0

0 7 7
0

3 16
12

3
10

l
9

0
11

2
9

2
1 3

9
1 1

5
月注OJJ任尸a10咋口n自,dRO曰n盆ù匕U几h.…n`气上n1ù,二口
表 2 萦云英各组成分的放射性比强
紫云英及其组份 占整体 (% ) 比 强
(拜 (丫克碳 )
紫云 英整体
热水溶提残渣
苯醇溶提残渣
I N l l Z SO 一酸解残渣
1 0 0
6 2

6 1
67

3 9
33

5 1
1 5

3 83
1 5

6 2 9
1 5

97 8
1 5

9 3 6
培养试验和测定方法如下 : 称土 25 克 , 加入相当
于土重 2 % 的紫云英 , 混匀 , 置于 10 0 毫升高型烧杯
中 , 加水至饱和持水量的 60 % 。 另 取一份土壤置于相
同的条件下 , 但不加紫云英作为对照。 将处理好的两
份土壤 , 分别移入 1 升体积可密闭的玻璃瓶中 , 瓶内
放有一个装有标准碱液的小烧杯 , 用来吸收培养过程
中释放出来的 C 0 2 。 密闭瓶置于室温 ( < 25 “ )C 或恒
温 ( 2 8 士 2 “ C )下培养 。 然后定期 (试验开始后的第7 、
* 本工作在文启孝同志指导下进行 。 部分标本由林心
雄谢建 昌等同志供给 , 谨 致谢意 。
降为 2 . 03 7克 /升 , 10 厘米 以下土层碱度略有增加 , 可
能与土壤中碳酸盐含量有关 。
由于沿海地区苏打一氯化物盐渍土兼含苏打 与 氯
化物盐 , 因此 , 种植水稻时 , 除注意冲洗土壤中的氯
化物盐分外 , 应注意平整土地 , 增施有机 肥 、 磷肥 、
硫钱等措施 , 尤其在温度升高时 , 土壤溶液中苏打含
量增高 , 要注意冲洗 。 在辽宁锦县沿海地区 ,五月中 、
下句 , 气温升高以及土壤融冻后 , 土壤溶液中苏打含
量增高 , 此时亦正是抽秧与水稻缓苗时期 , 因此 , 要
加强 田间管理 , 注意冲洗及适当追施硫馁等 , 以减少
苏打为害 , 是保证插秧后 水稻成活的关键 。
由上所述 , 可以认为沿海地 区苏打一氯化物盐渍土
中苏打来源与深层水中硫酸盐还原作用有关 , 由于受
海水顶托 , 种植水稻是改良苏打一氯化物盐渍土的重要
途径 。 同时 , 由于苏打氯化物盐溃土兼含氯化物盐与
苏打 , 在改良利用时 , 除冲洗排除氯化物盐分外 , 要
注意苏打对作物的危害 , 以及土壤溶液中的苏打含量
因季节而变化等特点。
2 2

52

9 2

i或2、 2 1 5和 2 4 9天 ) 从密闭瓶内更换出碱液 ,
供测定 C O : 和放射性强度用 。 预备试验表明 , 按上述
日期打开密闭瓶 , 在更换碱液的同时也更换了瓶内的
空气 , 这样可使瓶内的氧分压保持在一定水平以上 ,
而不致对微生物的正常活动产生 不利的影响 〔 ’ 。 、 ’ ` ’ 。
由于土壤和紫云英矿化所产生的 C o : 总量 , 以及来
自紫云英矿化的 C o Z 量 , 用 B i n g e m a n 和 v a n s -
l y ke
` ’ 、 ` 2 ’ 方法测定 。 两者相减所得的差值 , 为施用
紫云英后土壤有机质矿化的 C o : 量 ; 此值再减去对
照处理中土壤有机质矿化的 C O : 量 , 为因加入紫云
英而促进土壤有机质矿化的激发量 。 激发 量 为 正 值
时 , 称为正激发 , 为负值时 , 称为负激发 。
二 、 紫云英分解对土壤有机质矿化的影响
紫云英的分解 , 以培养初期最快 , 一月后渐趋平
稳 。 在 218 天中的总矿化率为 58 . 20 % , 而在2 天中的
矿化量即达矿化总量的 80 %左右 (表 3 ) 。
表 3 策云英及土壤有机质的矿化
(红壤性水稻土 , 低肥 )
日期 (天 ) {粼 。 n o l。 。 , 。 】5 2~l e “ l` 乙~ O ` 1 . `(% ) I (% , }(好歹
9 2~
14 2
(% )
醇溶提残渣 > I N H Z S O 。酸解残渣 。 热水溶提残渣与苯
醇溶提残渣的矿化率比紫云英整体的矿化率低 30 % 左
右 , 但比酸解残渣约高 1 倍 。 可见 , 在紫云英的组成
份中 , 热水溶性物质和半纤维素是较易分解的组成份 ;
而酸解残渣 , 包括纤维素和木 质素 , 则较难被微生物
所分解 。 各组份促进土壤有机质矿化作用的强弱亦与
上述序列相同。 即热水溶性物质和半纤推素类物质 ,
不仅本身较易分解 , 而且是紫云英中诱起土壤有机质
加速矿化的主要组份 。 值得注意的是 , 加有酸解残渣
的处理 , 从培养初期起 , 土壤有机质的矿化 , 即出现
了负激发现象 ; 这说明 , 激发效应的大小和正负与加
入物质的种类密切相关 。 由此可以推想 , 在绿肥分解
过程中 , 随着时间的进展 , 由于遭受分解的主要植物
物质组份的不同 , 伴随的微生物区系亦各异 , 从而激
发效应的大小和正负也发生变化 。 在紫云英分解过程
中 , 热水溶性物质是最先遭受分解 , 所呈现的正激发
亦最大 , 稍后 , 遭受分解的主要是半纤推素等物质 ,
微生物的区系相应改变 , 激发效应减弱 ; 再后 , 当遭
受分解的主要是纤维素和木质素时 , 微生物区系进一
步更替 , 使激发效应转正为负 。
表 4 策云英各组份对土坡有机质矿化的影影 *
} 紫云英 物质 {土壤有机 }激发率
处 理 除二二二霎下而一石二蔽二二 -质矿化率 }沁 拙 }加入量 C } 矿化率 l伙汽几千 }
} ,?J 公量丫 l 代六犷 } (% ) } (% )
l (毫克 ) ( (% ) } 、 / U产 }
对 照 ! 一 l 一 } 3
.
9 6 } 一
热水溶性物质 . 9 4 7 。 6 1 5 9 。 8 9 } 10 . 7 8 1 1 7 2。 2 2
热水溶提残渣 1 7 4 4 . 4 1 32 . 9 0 1 4 . 6 1 1 16 . 4 1
苯醇溶提残渣 1 7 5 4 . 6 1 3 1 。 9 5 ) 6 . 2 9 1 5 8 . 8 4
IN l l Z S O`酸解残渣 1 8 18 . 0 1 14 . 9 8 1 1 . 5 3 1 一 6 1 . 3 6
紫云英整体 1 7 4 0 。 0 1 5 0 。 5 1 ! 7。 6 3 1 9 2 . 6 8
紫云英堆肥 * * } 连 0 4
·
0 } “ 4
·
4 1
} 4
·
7 1 】 1 8 · 9 4
培养 2 2天
预先堆腐 27 天 , 紫云英在堆腐过程中已 矿化 4 5 . 4 %
.曰02一ǎXé通孟丹」.0口一几匕óUJ任月若l一,上、声ùnQb勺白,.自尹行0/一.…工n自。/4óUg曰o八U
O曰孟孟,上nj叮`介七
`
4八
.…紫云英上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 “
激发量
3 1

2 7
4

8 7
1

8 7
3

0 0 …{)nù,l盛开怡了只ù厅`叮.0é.…,曰n`.土U唯上
加有 紫云英 的土壤有机质 矿化量 。
不加紫云英的土壤有机质 矿化量 。
与 B r o a d b e n t 等人的结果一样 , 紫云英在 分 解
期中 , 对土壤有机质的矿化 , 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由于该作用的存在 , 使土壤有机质的 总 矿 化率 , 在
2 18 天中比不加紫云英的对照处理提高了2 4 . 2 6% (即
激发率 = 激发量对照土壤矿化量 x 1 0 0 )
。 各时期的测定结果
表明 , 激发效应主要是产生在紫云英分解的盛期 , 当
紫云英的分解减弱时 , 激发效应亦渐趋消失 , 至 2 一
52 天紫云英的矿化率达 50 %左右时 , 激发效应的数值
由正转负 ; 虽然 , 此后还有回升为正激发的现象 , 但
总的来说 , 都已很微弱 。 iB gn e m an 等人 〔 5 、 ` ” 亦曾
发现在植物物质分解的后期 , 出现负激发的现象 , 他
们还研究过某些植物组份与激发效应的关系 。 但是 ,
产生负激发与植物组份的关系 , 尚缺乏直接的证据 。
为此 , 我们用提取法将紫云英分成热水溶性 、 热水溶
提残渣 、 苯醇溶提残渣和 I N H Z S O ` 酸解残 渣 等 组
份 , 分别加入红壤性水稻土 (低肥 ) 中 , 测定各组份
的分解强度及其对土壤有机质矿化的影响 。
测定结果表明 (表 4 ) , 各组份按其易分解性依次
为 : 热水洛性物质 > 紫云英整体> 热水溶提残渣 “ 苯
据上述 , 不难推想 , 如将紫云英先经堆腐处理 ,
使其易矿化的组份在堆腐过程中分解 后 , 再 施 入 土
壤 , 这样当可减弱或克服直接翻耕时产生 的 激 发 效
应 。 表 4 最后一行的结果证实了这一推想是正确的 。
我国江浙太湖流域一带的农民都有将紫云英与稻草 、
河泥等制成草塘泥施用的习惯 , 这既很好的解决了绿
肥收割期与晚稻栽秧期不相衔接的矛盾 , 又减弱 了激
发效应 , 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维持和提高 。 实践
证明 , 它是保证水稻高产 、 稳产和培育土壤肥力的一
种有效措施 “ 召’ 。
三 、 土壤状况与激发效应
激发效应既然是由于加入的有机物质所诱起的微
生物区系所引起 , 因此 , 各种土壤加入绿肥后 , 激发
效应均将有不同程 度的表现 (表 5 ) 。
表 5示 明 , 供试各土壤加紫云英的处 理 , 在 14 2
天的培养期中 , 紫云英对土壤 有 机 质 的 激 发 率 为
1 1
.
67 ~ n o
.
4 %
。 激发率与土壤类型之间 , 看 不 出
有何相关。 但是 , 同一类型不 同肥力水平 的 土 壤 比
较 , 肥力水平较低的土壤 , 其激发率则比肥力水平较
高的土壤为大 。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点 , 我们用三种
不同的土壤 , 各称取两份 , 先在最适宜的 水 热 条 件
下 , 反复地干湿交替处理 10 次 (湿润培养10 天后 , 晒
干 ,再湿润培养 , 使各土壤的有机质分别矿化了 4 . 3%
9
.
0%和 4 . 2% ) 后 , 用来代表在人为条件下 , 降低了
肥力水平的土壤 , 与另一份原土进行对比试验 。
表 5 紫云英对不同土坡有机质矿化的影晌
(培养 1 4 2天 )
较为重要的因素。 为此 , 我们进行了下述的试验 。
表 7 策云英对原有水分状况不同的土坡矿化作用
的影晌 (培养 2 夭 )
土壤及处 理 紫
云 英矿化率
(% )
土壤有机质矿化率 *
( % )
红城性水稻
土 , 低肥
4 5

49
4 6

72 ::::
耀手{骤
:::: };:;::;
土千湿
靡一比司州叫.一泪l列川砖红集 千 土湿润 90 天 :;: :::: :::;
红壤性水稻
上 , 高肥
干 土
湿润 9 0天 :;: ;:;:
3

0 7
0

6 2
草甸黑土
土 。 及肥力水平
}茬纂毓{土壤有机 }土壤有机质 矿化 } 质矿化率 甲 (% ) }率 . 甲 (% ) 激发率(% )
干 上
湿润 90天 ::: :::: :::;
18

9 4
3 03

1 3
加紫云 英土壤 。 * * 不加紫云英土壤 。
比0tl`江行`目心.月,…ó匕,上n甘勺自,上1J .1砖红壤红壤性水稻土 , 高肥红壤性水稻土 , 低肥
湖积性水稻土 , 高肥
湖积性水稻土 , 低肥
黄棕壤
草甸黑土
1 0
1 8
1 0
1 5
1 7
7

10
9

0 0
8

7 2
8

3 9
10 。 1 4
11

3 3
5

4 5
3 0

7 5
5 2

2 7
5 6

7 5
2 1

6 5
nU工勺ōóOJ任丹b6舀八八UnJQé朽泛九匕
.…
曲. .
,上óó1二工J性OU片」1一ó匕口`0Ut`,工
.…怡`月口叮曰J比btl匕U目匕月O的勺自舀反口口匀趁U
为加有紫云英的土壤有机质矿化率。
为不加紫云 英的土壤有机质矿化率 。 以下各表均与
此 同 。
裹 6 土滚预经矿化处理和激发率的关系
(培养 2 2天 )
土壤和处理 紫云英矿化率 (% )
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
矿化率 *
(% )
矿化率 * *
(% )
激发率
(% )
砖红壤 对照预处理 :::: :::;
5 1

36
1 3 2

4 1
红壤性水
稻土 , 高

对照
预处理 :::: :::
55

3 1
22 7

5 4
在这组试验中 , 我们将 2 份红壤 性 水 稻 土 (低
肥 ) ,先湿润培养 10 天 , 使其干土效应基本消除后 〔` 。’ ,
一份立即加入紫云英 , 另一份则重经干燥后再加入紫
云英和适量的水分 。 另三种土壤 , 则均先湿润培养90
天后 , 再用来作实验的材料 。
表 7 的结果表明 , 紫云英的矿化率 , 受试验前土
壤的水分状况影响不大 。 土壤有机质的矿 化 率 则 不
同 , 一般预经干燥的土壤的矿化率 , 均较未千燥者为
大 。 但激发率则与之相反 。 这表明 , 由于实验前土壤
水分状况的不同而造成的土壤有机质矿化 进 程 的差
异 , 将影响着随后 的矿化进程 。 加入紫云英前 , 如土
壤经过干燥处理 , 则由于干土效应的缘故 , 将使激发
效应的表观值降低 。 当然 , 经 90 天湿润培养处理后的
土壤 , 其激发率高的原 因 , 还与其本身的矿化强度已
显著下降有关 。 根据这些结果 , 可以设想 , 在田间条
件下 , 土壤通常都含有一定的水分 , 在这种情况下翻
耕绿肥 , 将会产生比一般实验室条件下更大的激发效
应 。
方nù月任工丹D曰óJ一比口吸é丹`已工七t才j一O目J任已énóU一,自1立内洲一比O
草甸黑土
对照
预处理 :::: ::;{
5 2

5 8
33 5

8 2
加紫云英 土壤 。 * 不加紫云 英土壤 。
试验结果表明 (表 6 ) , 土壤预经矿化处理后 ,
其矿化率虽 已显著下降 , 但当与紫云英共存时 , 矿化
率仍会增高 ; 其激发率反而比对照土壤大 2 . 58 一 6 . 39
倍 。 此与上述不同肥力水平的土壤加入紫云英后所呈
现的现象是吻合的。
除土壤肥力水平的不同外 , 土壤的其它性状可能
对激发效应的大小也有影响。 例如 , M o r et sn e n 等的
结果表明 , 未经风千的泥炭土并不呈现激发效应 川 ,
H a r m 。 e n等 “ . , 指出 , 在实验室中 , 土壤有机质的分
解状况 , 与田间往往是不大相同的 。 在这些性状里 ,
我们设想 , 加入有机物质前土壤的水分状况就是一个
四 、 紫云英在土壤有机质平衡中的作用
我国种植绿肥的大部分地区 , 常采取直接翻耕或
压青绿肥的施用方法 。 应用 同位素 N ’ 5的工作表明 ,
施用新鲜绿肥一般都具有加速土壤有机氮 矿 化 的 效
能 。 显然 , 这种施用方法 , 对加速土壤有机 质 的 矿
化 , 发挥土壤的潜在肥力 , 为当季作物提供更多有效
养分是十分有利的 。 但是 , 考虑到激发效应的存在 ,
不同研究者对这种施用方法是否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
保持和提高还有分歧意见 ` ’ 、 2 、 ’ 了’ 。 有的研究者认为 ,
施用新鲜绿肥 , 由于伴随的激发效应 , 将无助于土壤
有机质的积累 , 有的还据此提出了少次多量施用的意
见 〔 ` , , .
影响土壤有机质平衡的因子很多 , 概括起来 , 一
是影响有机质分解量的一 类因素 , 包括土壤有机质的
含量 、 年矿化率以及激发效应等 , 一是影响有机质累
积量 的一些因素 , 如加入的有机物质数量及其腐殖化
系数等 。 显然 , 当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 , 因而年矿化
量较大 , 加入的有机物质较少时 ,无论有机物质的腐殖
表 8 萦云英在土坡有机质平衡中的作用
化系数大或小 , 其激发效应强和弱 , 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均将逐渐降低 。 因此 , 在评价绿肥在土壤有机质平衡
中的作用时 , 应着重考虑由于绿肥形成的腐殖质量和
因激发效应而导致损失的土壤有机质的矿化量 。 从这
一点出发 , 我们将表 5 中的同一试验结果整理为表 8 。
(培养 2 4 9天 ; 单位 : 碳 , 毫克 / 10 0克土 )
上坡矿化碳量 {激发损失碳量 {紫云英积累碳 }紫云英 净积累 {土壤净积累碳
土 壤 紫 云 英 ( 1 ) ( 2 ) } 量 ( 3 )
碳 量
( 3 ) ~ ( 2 )
毛士
( 3 ) 一 ( 2 ) 一 ( 〕 )
碳一…
3 6 0

4
2 7 4

5
3 1 6

9
24 6

6
2 2 7
.
5
26 1

6
2 2 0

8
2 7 7

5
6 7

6
33

5
1 0 1

5
6 Q

7
刁5 . 5
一 9 . 3
ù匕洲n八曰
.…今`一U0血,CJ么月妇,一na勺口几0
ù勺Où, .一,`
.…八内口`一OQ即J住qó人n产a咬土砖红 壤红 壤性水稻土 , 高肥红 壤性水稻土 , 低肥
湖积性水稻土 , 高肥
黄棕腿
草甸黑土
2 3 4 0
1 6 9 0
9 4 0
17 5 0
10 7 0
3 6 2 0
2 4 9

3
2 13

1
1 26

0
2 00

9
1 75

3
2 86

8
10 7

2
3 2

5
月任.件`雌.4U0Q目八乙六`nnjt自`ū召
由表 8 可见 , 在紫云英施用量为 2 %的条件下 ,
虽然各土壤的净积累碳量不同 , 且有正有负 , 但由于
加入紫云英而积累的碳量恒大于因激发效应损失的碳
量 。 以 红壤性水稻土 (低肥 ) 为例 , 在加入的 7 84 毫
克的有机碳中 , 腐解24 9天后 矿化损失的碳量为 4 5 1 . 4
毫克 , 以土壤有机质形态累积下来的有 3 3 2 . 6 毫克 ;
与此同时 , 因激发效应而损失的土壤有机碳 为 1 0 5 . 1
毫克 。 因此 , 因施用紫云英而净积累的土壤有机碳量
为 2 2 7 . 5毫克 。
当然 , 上述结果是在绿肥用量很高而培养时间不
很长的情况下得到的 。 在一般大 田条件下 , 由于绿肥
用量较少 , 其所积累的土壤有机质量是否也仍多于 因
激发效应而损失的土壤有机碳量 , 乃是问题的焦点 。
由于绿肥用量较少时 , 实验技术有些困难 , 我们试图
通过研究绿肥施用量与激发量的关系 , 来间接探讨这
一问题 。 为此 , 我们测定了绿肥不同用量时的激发效
应 。
表 9 策云英不同用 t 与激发效应的关系 *
紫云英用量
占土 重 (% )
紫云英矿化率 (% ) 土壤矿化率 激发碳占上壤全碳 ( % )
值 以外 , 激发率与紫云英施用量之间呈较好的正 比例
关系 。 也就是说 , 在试验的施用量范围内 , 绿肥施用
量的不同 , 其所积累的土壤有机质量虽成 比 例 的 减
少 , 但其激发率亦相应的降低 。 如果绿肥用量在 1 %
以下时 , 这一规律仍然适用 , 则不难计算出 , 无论在
田间条件下 , 每次的绿肥用量多或少 , 其所积累 的有
机质量将仍大于因激发效应而分解的土壤有机质量 。
也就是说 , 无论每次施入新鲜绿肥的数量多或少 , 均
将有助于土壤有机质的累积 。 当然 , 这一结论并 下意
味着施用绿肥就可 以推持或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 因
为如前所述 , 土壤有机质的平衡 , 还决定干其它许多
因素 。
综上所述 , 我们即 可理解到 , 为何在表 8 中 , 在
红壤性水稻土 (低肥 ) 中加入紫云英时 , 它一方面呈
现出最大的激发效应 , 而同时土壤有机质的净积累量
也是最大的原因 了。 这说明 , 在肥力水平较低的土壤
上施用 绿肥 , 既能够较有效地调 动土壤的潜在肥力 ,
又可以收到较明显的增进土壤有机质积累的效果 。 此
与我国广大地区 , 在低产土壤上种植绿肥时 , 可 以收
到最大的增产效果与改土效果的经验是相符合的 。%(一川
2 2天 2 1 8天 22天 2 18天 2 2天 !
2` 8天
3

6 0
5

1 2
7
一 4 8
1 4

3 6 结
;;
::;
1 7

9 9
2 2
。 4 3
3 6

7 5 4 8 {2 2
6 3
0 6
3 6
1
. 将新鲜紫云英直接加入土壤时 , 在其分解的
盛期 , 具有促进土壤有机质矿化的作用 , 而后期反而
有微弱的仰制现象 。产生或正或负激发效应的原因 , 与
紫云英分解过程中 , 各时期遭受分解的物质种类与相
伴而产生的微生物区系的不同有关 。 将紫云英堆腐后
施用 , 可降低其激发效应。
2
. 激发效应的大小 ,随土壤状况而异 。同一类型
不同肥力水平的土壤比较 , 肥力水平较低的土壤所产
生的激发效应较肥力水平高的土壤为大 。 施用紫云英
前土壤的水分状况对激发效应亦有影响 , 未经干燥的
土壤其激发率较干燥后的要大 。 可能在田间条件下施

卜巨冲脚
黑淤
ùU, .24
ón
供试土壤为红壤性水稻土 , 低肥 。
表 9 结果指出 , 紫云英不同用量时的矿化率基本
相近 , 仅略显随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 , 在2 天和
2 18 天的腐解期中 , 该数值分别为 42 . 70 ~ 47 . 14 % 和
5 3
.
1 4一 6 0 . 6 6% 。 激发碳占土壤全碳的百 分 数 则 不
同 , 它与紫云英的施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 一般随用
量的增大而增大 。 除培养2 18 天 , 用量为 6% 的一个数
用绿肥时所产生的激发效应较一般实验室条件下得到
的数值为高 。
3
.施用新鲜紫云英既能促进土壤有 机 质 的 矿
化 , 同时对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也是有利的 。
参考文献
〔 1 〕 B r o a d b e n t , F . E . : 5 0 1 1 s e i . s o e . A m e r , P i o e . 1 2 ,
2 4 6 or 24 9 ( 1 9 4 8 )
〔 2 〕 B r o a d b e n t , F . E . a n d B 3 r t h o l o m e w , W . V 。
5 0 11 s e i
·
s o e
.
A n 一e r
.
P r o o
.
z 3
,
2 7 1~ 27 峨( 1 9 4 9 )
( 3 〕 H a l l 昌m , M 。 J 。 品 n d B a r t h o l o m e w . W 。 V 。 5 0 11
s c i
·
s o e A m e r
.
P r o e
.
17
, 3 6 5一 3 6 5 ( 10 5 3 )
〔 4 〕 P i n e k , L . A . 二 n d A l l i s o n , F 。 E . : 5 0 11 s e i . 7 1 ,
6 7~ 7 5 ( 1 9 5 1 )
〔 5 〕 B i n g e m a n , C 。 W 。
A e o n f e r e n e e o n t h e r a d i o a e t i v e i s o t o P e s i n
a g r i e u l t u r e
.
U n i t e d S t a t e s A么o m i e E n e r g y
C o m m i
s s i o n 19 5 6
,
P 1 9 9~ 2 0 3
〔 6 〕 S t o t z k y , G . a n d M o r t e n s e n , J 。 M 。 : 5 0 11 s e i .
s o e
.
A m e r
.
P r o e
.
2 2 , 5 2 1~ 5 2 4 ( 19 5 8 )
〔 7 〕 M o : t e n s e n , J . I J 。 a n d H a了 e , , M . H . B . 5 0 1 1 s e i 。
s
oc

A m e r

P r o e

2 7 , 6 6 6 ~ 6 6 9 ( 1 96 3 )
〔 8 〕 M o r 七e n , e n , J 。 L 。 : p l a n t a n d 5 0 1 1 19 : 2 , 37 4 ~
3 85 ( 1 9 63 )
〔 9 〕 J e n k i n s o n , D . S . P l a n t a n ( 1 5 0 11 1 3 : 3 , l 了9 ~
1 90 ( 1 9 60 )
〔1 0〕 N 6 m m i k , H 。 : A e t a . A g r i e 。 S e a n d 。 2 2 : 8 1~ 9 3
( 19 6 2 )
〔1 1〕 程云 生 , H . n . 格列钦 : 土壤学报 8 卷 1 期 39 一 62
( 19 6 0 )
( 1 2〕 D . D . V a n S ly k e , R . S t e e ] e , a n d J . P l a z i n . :
J

B i o l
.
C h e m

1 9 2 , 7 69~ 8 0 5 ( 19 5 1 )
〔 1 5〕 S f , e n s e n , H . : 5 0 11 S e i , 。 5 : i , 4 5 ~ 5 2 ( 1 96 3 )
( 14 ) 中国 科学院土壤研究所肥料专题组等 . : 土壤学报 7
卷 3~ 4期 1 9 0 e 2 0 2 ( 19 59 )
〔 1 5〕 H a r功 s e n , G 。 W 。 3 n d S c h r e v e n , D 。 A 。 v 二 n 。 :
A d v a n e e s i n A g r o n

7

3 0 0~ 3 9 8 ( 19 5 5 )
( 1 6〕 B i o e h , H . F 。 P l a n t a n d 5 0 11 . 1 0 , 9 ~ 3 1 ( 1 9 5 8)
( 17 ) 朱祖祥 : 浙江农业科学 , 19 6 3年第 3 期
山西省土壤学会
举行学术年会
山西省土壤学会于 1 9 80年 3 月 19 日至 24 日在山西
太谷召开了 1 9 7 9一 1 9 8 0年度学术年会 。 出席这次会议
韵代表共四十余人 , 会议共收到论文23 篇 。
会上首先传达了中国土壤学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
会的盛况和学术交流的主 要内容 。 然后是宣读论文并
进行讨论 , 内容涉及高产土壤的肥力性状及其培育途
径 , 氮磷肥的合理施用 , 微量元素的肥料效果 , 绿肥
作物的种植和推广 , 微生物肥料和工业 “ 三废 ” 的利
用等 。 这些都是结合山西农业现代化的问题 , 开展的
科学研究和调查总结 , 在交流讨论基础上 , 还为发展
山西的农业生产 , 就上述有关方面提出了许多合理化
建议 , 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作贡献 。
学会决定 , 在 1 9 8 0年内 , 将举办 “ 发展山西黄土
丘陵地区农业生产中的土壤问题 ” 和 “ 关于农作物营
养和合理施肥间题 ” 的专题学术讨论。
(陈 震 )
类会议及其他有关文章 29 篇 。 主要 内 容 有 土 壤 分
类、 土壤普查 、 土壤资源评价 、 土壤分布规律 、 土壤
制 图 、 土壤结构等 , 此外还介绍了西欧 、 苏联的土壤
分类情况和与土壤分类有关的一些新技术。 最后附有
《全国土壤分类草案 》 ( 1 9 7 8年 ) 和 土壤类型简介 。
可供土壤普查 、 农 、 林 、 牧生产单位和科研 、 教学部
门专业人员参考应用 。
该书将由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 , 需要者请径向杭
州市浙江科技 出版社预订 (银行帐号 : 杭州 6 5 0 1 0 0 7 ) ,
2
.
8。元一册 , 或直接 函购 。
(南京土壤研 究所土壤地理室 )
湖北省土壤学会召开年会
《土壤分类及土壤地理论文集》
一书将第二次印刷
湖北省土壤学会于 1 9 8 0 年 1月 18 日至 23 日在武
昌召开年会 。 这次年会检阅了十几年来 , 特别是粉碎
“ 四人帮” 以后湖北省土肥科研取得的成果 , 传达 了
西德农业土壤研究概况和 中国土壤学 会 1 9 7 9年成都会
议的情况 , 着重讨论了微量元素肥料施用、 红萍抱子
繁殖和 诊断层在土壤基层分类上的应用等问题 。
会议产生了以陈华癸 同志为理事长、 喻永熹同志
为副理事长等十一人组成的学会第三届理事会 , 并初
步研究了今年学会活动计划 。
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土壤地理室编辑的 《土壤
份类及土壤地理论文集》 共收集了1 9 7 8年全国土壤分 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