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优良豆科牧草——鹰嘴紫云英栽培试验研究



全 文 :中国奶牛·2009年第 3期
鹰嘴紫云英(Astragalus cicer L)又名鹰嘴黄芪,原产
于欧洲,是一种很好的放牧地豆科牧草[1]。牛、羊喜食,栽培
的鹰嘴紫云英在现蕾期刈割猪特别爱吃。20世纪 40年
代中期美国作为水土保持植物利用。20世纪 70年代初
我国分别从加拿大和美国引入试种。 2004 年甘肃畜牧
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标本园从甘肃农业大学引入种植,
种植过程中对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进行
了较详细的观察、记录和分析。
1 试验地概况、试验材料及方法
1.1 试验地自然条件
试验地选在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牧草标本
园内。该地位于北纬 37°30′,东经 103°15′,海拔 1 660m,
属大陆性气候,冬春干旱,夏季酷热,日照长,降水少,
蒸发量大。 年平均温度 7.2℃,最高 34℃,最低-27.7℃,
年稳定通过 0℃以上的活动积温为 3 400℃,年稳定通
过 10℃以上的活动积温为 2 900℃,年降水量为 150~
170mm,分配很不均匀,生长季的前期雨水一般偏少,
相对湿度在 37%~60%之间。 年蒸发量为 2 400mm,约为
降水量的 14~16倍。无霜期通常为 150~160d左右。土壤
结冻期为 170d 左右 ,时间从十月下旬到四月中旬 。
自然土壤为灰钙土,质地为粉沙壤质。 容重为 1.4,比重
为 2.7,空隙度为 48%,pH 值 7.8~8.0,土壤有机质含量
为 0.23%,总含氮量为 0.013%,全磷含量为 0.033%,
钾的含量为 2.5%,地下水位一般在 40m 以下。 试验地
有灌溉条件[2]。
[7] 张学炜,杨璃.奶牛养殖专家咨询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计算
机与农业,2003,(9):10-12.
[8] 白云峰,谷子林,霍贵成 .基于 DHI 模式奶牛生产管理专家
系统[J]. 畜牧与兽医,2005,37(11):31-32.
[9] 王靖飞,王洪斌,刘东明,等.基于专家思维的动物疾病诊断
专家系统知识组织及推理策略研究 [J].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04,(10):5-6.
[10] 刘东明,王洪斌,陈曦.基于证据不确定性推理的奶牛疾病诊
断专家系统[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5,(11):44-45.
[11] 肖建华,高利,窦亚萍,等 .基于 .NET Framework 的奶牛疾病
诊断与防治专家系统平台设计与实现 [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6,(12):247-248.
[12] 周良镛.9WAFM——11 型奶牛自动精确饲喂系统[J].农业装
备技术,2004,30(1):45.
[13] 柳平增,丁为民,陆昌华,等.奶牛个体识别及信息采集系统
的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6,14(10):1410-1412.
[14] 洪俊,王建平,郭振刚 .基于 LPC2214 的挤奶机自动清洗控
制器的设计[A].“第一届国际计算机及计算技术在农业中的
应用研讨会”暨“第一届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论坛”论文集
[C],2007,78-83.
[15] 刘滨疆.“集约化畜牧业疫病防制新方法”之三畜禽舍电净化
防病防疫系列装备[J].动物保健,2004,(4):16-17.
[16] 熊本海.奶牛精细养殖综合技术平台[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
技术出版社,2005,197.
[17] 姜万军,刘璎瑛,丁为民,等 .VB 在奶牛个体识别系统中的
应用[J].现代化农业,2006,(3):29-30.
[18] 周磊,王根林,姜加华,等.江苏省奶牛信息管理系统辅助选
育的初步探索[J].畜牧与兽医, 2005, 37(7):30-31.
[19] 杨勇.奶牛发情计算机监测系统研究与开发[J].计算机与农业,
2002,(1):12-13.
[20] 吴红超,樊新忠,徐凯勇,等.现代奶牛场辅助育种管理系统
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家畜生态学报,2006,27(11):19-22.
[21] 李鸿强,李亚敏,曾立华,等 .基于 JDBC 技术的奶牛场信息
管理系统[J].农机化研究,2007,(5):127-128.□
饲料·饲养
收稿日期:2009-01-27
作者简介:苏希孟(1955-),男,甘肃省庄浪县人,副教授。
优良豆科牧草——鹰嘴紫云英栽培试验研究
苏希孟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威 733006)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264(2009)03-0017-02
摘要:本试验观察了鹰嘴紫云英的植物学特征,研究了它的生物学特性;并对生育期、越冬率、产草量、茎叶比例、
鲜风干比及化学成分进行了观察、记录、整理和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鹰嘴紫云英适宜在甘肃河西及同类地区种
植;播种量以每公顷 15.075~20.100kg 较好,第二年每公顷产鲜草在 3 600~41 500kg 之间;蛋白质含量高,钙磷丰
富,草质柔嫩;马、牛、羊、猪等家畜喜食,是一种优良高产的、几乎与紫花苜蓿相近的优良豆科牧草。
关键词:鹰嘴紫云英;甘肃河西;产草量;牧草
17· ·
中国奶牛·2009年第 3期
表 1 鹰嘴紫云英播种量、产草量及种子产量
茎长(cm)
90
67
79
82
分枝数(个)
22
20
19
16
生活第二年
2 000
5 000
3 000
23 500
6 000
41 500
11 000
36 000
鲜草产量
(kg/hm2)
555
713
608
405
种子产量
(kg/hm2)
1
2
1
2
1
2
1
2
生活
年限
5.025
10.050
15.075
20.100
播种量
(kg/hm2)
1.2 供试材料来源
种子:于 2004年由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引入。
1.3 试验设计和观测项目
1.3.1 试验设计 试验共分四个处理,即每公顷播种
量为 5.025kg、10.505kg、15.075kg和 20.100kg。 [3]小区面积
10m2,重复两次,行距 30cm,覆土深度为 3cm。人工手锄
开沟,撒种后覆土。
1.3.2 观测项目 ①生育期,②越冬(夏)率,③株高和
产草量,④茎、叶比例和鲜风干比,⑤化学成分。 [4]
2 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观察
2.1 形态特征
鹰嘴紫云英是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
根粗壮,直径达 1.5~2.0cm,根上生浅黄色根瘤。 茎由两
部分组成,地上茎匍匐生长,基部紫红色,上部绿色,自然
高度为 40~60cm,茎长 80~150cm,地下茎入土深 5cm,
向四周蔓延生长,根茎上有芽,芽出土后长出新的分枝。
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 15~35 片,小叶长椭圆形,叶面
及叶缘具白色茸毛。 托叶两片,披针形,密生白色茸毛。
托叶基部和叶柄基部连在一起,紧紧包在茎上。 总状
花序,有小花 12~45朵,花色白色或乳黄。 荚果,果实为膀
胱状,幼嫩时黄绿色,成熟后为黑色。 种子成熟后不会从
荚上脱落。 每荚有种子 4~10粒,种子黄色有光泽,千粒
重 7.2~7.9g。
2.2 生物学特性
鹰嘴紫云英适宜在寒冷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生长。
在潮湿的沙土和沙壤土上最能表现出根茎匍匐生长的
特性,有时地下根长达 3m以上;适宜在弱酸和中性土壤
中生长。 抗寒性较强,在高海拔地区,当紫花苜蓿因冻伤
或瘠薄而受到限制时,可以种植鹰嘴紫云英,该植物可
生产干草和放牧,也可防止水土流失。 鹰嘴紫云英的幼苗
生活力弱,早期生长缓慢。 在甘肃畜牧工程技术学院标本
园试种,播种当年不开花结实,第二年能正常开花结实。
鹰嘴紫云英再生性差,刈割或放牧后再生缓慢。 抗夏季
高温,在当地能正常越夏;抗寒性强,也能正常越冬。
3 结果和分析
3.1 生育期
试验地于 2005 年 4 月 8 日播种,4 月 28 日出苗,
当年始终处于营养期 ,单株分枝 2~3 个 ,株高 30~
40cm。次年 4月 25日返青,5月 26日开花,7月 18日种
子成熟。 从返青到开花大于等于 10℃的有效积温为
481.1℃,到种子成熟为 1 474.1℃。说明在甘肃武威特定
自然条件下,鹰嘴紫云英能正常生长,可开花结实。
3.2 越冬(夏)率
在播种的第二年即 2006 年 3 月 20 日对越冬率进
行了测定,其结果为 100%;2006年 7月 20日对越夏率
进行了测定,结果也为 100%。 表明在甘肃河西特定的
自然条件下,鹰嘴紫云英能够安全越冬和安全越夏。
3.3 产草量(表 1)
由表 1 可知 ,鹰嘴紫云英在播种当年鲜草产量
很低 ,每公顷产鲜草 2 000~11 000kg,产草量随着播种
量的增加而增加。 这与鹰嘴紫云英生活第一年生长缓慢,
分枝少,植株低矮有关。 据此特性,为了充分利用地力,
可与速生的一年生植物混播或间播,也可与饲料作物
间作、套种,以提高经济效益。
鹰嘴紫云英在生活的第二年可从根茎芽上长出大
量枝条,密度显著增加,株高加大,产草量也相应提高。
本试验中以播种量每公顷 15.075kg时第二年鲜草产量最
高、为 41 500kg,播种量为 20.100kg时次之、鲜草产量为
36 000kg。 这说明鹰嘴紫云英以每公顷播种量 15.075kg
为宜,过高或过低产草量都会降低。
鹰嘴紫云英在生活的第二年才能收获种子,它的
种子产量比较高。 每公顷产种子 555~713kg,以每公顷
播种量 10.050kg 时种子产量最高,当增加播种量时种
子产量反而降低。 因此,收种田应以每公顷播种量
10.050kg 为宜。
3.4 茎、叶比例和鲜风干比(表 2)
牧草的茎、叶比例直接影响着牧草的品质、适口性
和消化率。 茎、叶比例是茎、叶各占植株风干重的百分数,
与牧草的营养价值有着密切的关系。
鲜风干比是衡量牧草实际产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由表
2 得知,不同播种量时第二年叶片占的比例在 45.66%~
51.06%之间,产草量最高时叶片的比例也在 47.98%
以上。 从叶片占的比例来看,它几乎是和紫花苜蓿相近
的一种优良豆科牧草。 同时鹰嘴紫云英的茎、叶比例在
不同播种量间差异不大;相对来看,播种量越小,叶片
饲料·饲养
风干重(g)
47.00
56.60
46.00
48.00
比例(%)
54.34
52.02
48.94
48.98
风干重(g)
39.50
52.20
48.00
50.00
比例(%)
45.66
47.98
51.06
51.02
茎 叶
500.0
500.0
500.0
500.0
鲜草
重(g)
85.8
95.4
100.0
100.0
风干
重(g)
5.83∶1
5.24∶1
5∶1
5∶1
鲜风
干比
86.50
108.80
94.00
98.00
总量
(g)
20.100
15.075
10.050
5.025
播种量
(kg/hm2)
表 2 种植第二年鹰嘴紫云英茎、叶比例和鲜风干比
18· ·
中国奶牛·2009年第 3期
饲用酶
蛋白酶/脱氨基酶
淀粉酶
纤维素酶
半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
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
植酸酶
表 1 主要饲用酶的种类、作用底物和主要分解产物
底物
蛋白质、氨基酸
淀粉
纤维素
半纤维素
植酸盐
主要分解产物
氨基酸
葡萄糖
葡萄糖
木糖
无机磷和肌醇
目前酶制剂已在国内外的许多畜禽饲料中得到广
泛的应用,应用范围覆盖猪、鸡和水产等多个领域,虽然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对纤维的消化作用非常强大,但远
未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因此许多学者建议在奶牛饲养中
使用外源性酶制剂来辅助反刍动物消化,以进一步提高
奶牛的消化能力、改善饲料的利用率、消除抗营养因子、
扩大可利用饲料资源范围并改善养殖的生态环境[1]。
1 酶
1.1 酶的分类
酶依其来源可分为内源性酶和外源性酶。 内源性
酶是指动物消化器官能分泌,并通过自身生理作用调
节的酶,如: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胰脂肪酶等;外源
性酶是指不由动物机体分泌以饲料添加剂的形式加入
到饲料中的酶,品种约 20~30种。 饲用外源性酶制剂可
分为两大类:复合酶制剂和单一酶制剂。 复合酶制剂大
多由非淀粉多糖酶(NSP 酶)构成,包括纤维素酶、半纤
维素酶和果胶酶。半纤维素酶主要包括木聚糖酶、β-葡
聚糖酶、甘露聚糖酶等。 表 1列出了主要的饲用酶、它们
表 3 鹰嘴紫云英盛花期的化学成分 单位:% DM
粗蛋白
17.81
粗脂肪
1.96
粗纤维
25.11
粗灰分
12.52

2.305

0.238
所占比例越大。 鲜风干比却随着播种量的减少而降低。
如:当播种量为每公顷 20.100kg 时,每 5.83kg 鲜草可
晒制 1kg风干草;播种量为 15.075kg时,每 5.24kg鲜草
可晒制 1kg 风干草;播种量为 10.050kg 或 5.025kg 时,
每 5kg鲜草可晒制 1kg风干草。
3.5 化学成分(表 3)
试验于 2006 年 7 月 28 日,在盛花期随机取样 1×
1m2,重复三次,齐地面剪割,按照制样规程制成分析
样品,在学院饲料分析实验室分析,其结果见表 3。由表
3 可知 ,烘干样品中的粗蛋白含量为 17.81% ,钙为
2.305%,磷为 0.238%。 可见鹰嘴紫云英是一种粗蛋白含
量高、钙磷丰富的优质豆科牧草。
4 小结
4.1 鹰嘴紫云英适宜在甘肃河西及同类地区种植,种植
第二年以后可正常开花结果。
4.2 鹰嘴紫云英是高产优质的豆科牧草。 播种量以每
公顷 15.075~20.100kg 较好,第二年鲜草产量在每公顷
36 000~41 500kg 之间,草质柔嫩,粗蛋白含量高,马、
牛、羊、猪等家畜都喜食,因此是极有发展前途的优良
豆科牧草之一。
4.3 鹰嘴紫云英播种的第二年返青后 1.5月即可全部覆
盖地面,且根系发达,地下根茎多,可向四周蔓延,盘根
错节,固结土壤能力强,所以又是良好的水土保持植物。
参考文献
[3] 江月兰 .何毅,杨学兰 .播种量、灌水次数及追肥量对提高鹰
嘴紫云英产草量的综合作用[J].草业科学,1995,2:41-43.
[1] 卢得仁,王建华.优良豆科牧草-鹰嘴紫云英[J].牧草与饲料,
1988,2:36-38.
[2] 王瑛华 ,侯岁稳 ,贾敬芬 .鹰嘴紫云英抗甲硫氨酸变异系
离体筛选及鉴定[J].西北大学学报,2006,10:25.
[4] 王建华.鹰嘴紫云英生长第一年根系发育动态的研究[J].草业
科学,1990,7(2):53.□
酶制剂及其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
刘瑞玲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威 733006)
中图分类号:S816.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264(2009)03-0019-04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酶制剂的作用机理,酶制剂在泌乳奶牛上的应用,影响酶制剂效果的因素以及目前国内饲用
酶生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酶制剂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外源性酶制剂;奶牛;产奶量;影响因素
收稿日期:2008-12-22
作者简介:刘瑞玲(1980-),女,汉,甘肃人,硕士,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与饲
料科学研究。
饲料·饲养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