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梨叶甲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全 文 :北方园艺 2009(3):107~ 109 ·研究简报·
作者简介:邱宁宏(1972-),女,本科,副教授 ,现从事植物保护与植
物组织培养教学与科研工作。E-mail:qiu7921@163.com。
收稿日期:2008-10-29
梨叶甲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邱 宁宏
(贵州省遵义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遵义 563006)
  摘 要:梨叶甲[ Parapsides duodecimpustulata(Gelber)]是遵义市梨产区的常发性害虫 ,1年
发生1代 ,以成虫 、幼虫食叶危害。描述了梨叶甲的形态特征 ,系统研究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和
发生 、危害规律 ,根据其生活习性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梨叶甲;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 436.61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09(2009)03-0107-03
  梨叶甲[ Parapsides duodecimpustulata(Gelber)]也
叫梨金花虫 ,属鞘翅目叶甲科 ,是遵义市梨产区的常发
性害虫。自2000年以来 ,梨叶甲在遵义职业技术学院东
校区教学农场连年发生 ,逐年加重 ,尤近 2年猖獗危害
成为主要害虫。于2006 ~ 2008年通过野外调查和饲养
观察 ,初步明确梨叶甲的生物学特性 ,并进行防治试验。
1 分布、寄主与危害
梨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Chrysomelidae)叶甲亚科
(Chrysomelinae)方形叶甲属(Parapsides),分布于辽宁 、
内蒙、山东 、山西 、湖北 、湖南 、浙江 、安徽 、甘肃 、贵州等
地。资料记载[ 1] ,贵州省主要分布于贵阳、遵义 、独山 、平
塘 、凯里、六枝等市(县),有关梨叶甲发生危害和防治技
术的研究贵州省尚未见报道。寄主有梨 、杜梨等多种梨
属植物 ,其食性比较专一 ,未发现有其他类寄主植物。
以成虫 、幼虫取食嫩芽 、叶片成缺刻 、孔洞 ,重者被食成
秃枝 ,削弱树势 ,影响生长和结果。幼虫危害重于成虫 ,
据在遵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农场调查 ,品种混栽梨园有
虫株率达到 100%,单株虫口密度最高达 400头/株以
上 ,平均217头/株。
2 形态特征
2.1 成虫
体椭圆形 ,背部隆起 , 酷似瓢虫。体长 7.7 ~
9.8 mm ,宽 5.0 ~ 6.9 mm ,雌大于雄。头部刻点细 ,复眼
和上颚黑色 ,触角褐色 ,端部色较暗 ,丝状 ,第1节显著膨
大。前胸背板密布较头部为粗的刻点。鞘翅刻点排列
成行 ,行间刻点不规则。小盾片无刻点 ,三角形。成虫
具色型变异 ,野外观察主要有以下 3种色型:①鞘翅红
色或棕红色 ,头顶中线两侧有2个小黑斑 ,前胸背板3个
近圆形大黑斑 ,每鞘翅 11个黑斑排列成 4横行(4∶3∶
3∶1)。②鞘翅黄色或棕黄色 ,头 、胸 、鞘翅上黑斑同前。
①、②色型头部 、前胸背板 、体腹面及足为黄棕色或暗褐
色。③前胸背板黑色无斑 ,鞘翅中缝基部 3/5处黑色 ,
基部稍宽于端部 ,侧缘近中部具 1长形小黑斑或鞘翅上
黑斑呈2∶3∶3∶1排列 ,头部 、体腹面及足为黑色。以
上3种色型 ,以①色型数量最多 ,占 90%以上;③色型次
之 ,约占 7%左右;②色型极少 ,约占3%左右。
2.2 卵
长椭圆形 ,长1.6 ~ 2.1 mm ,宽 0.6 ~ 0.9 mm。初产
时黑色 ,孵化前呈黄褐色 ,卵块及周围有一层红褐色粘液。
2.3 幼虫
初孵幼虫黑褐色 ,食卵壳后呈深黑色 ,老熟后呈黄褐
色 ,体长 12.1~ 14.6 mm。头背中央有 1“Y”形凹陷 ,头及
前胸背板黑色 ,较硬。胴部 12节 ,除尾节外 ,其它各节两
侧均有黑褐色肉质突。中 、后胸及腹部 1 ~ 7节背面各有
一对横置“一”字形黑长斑 ,把每节背板分为2个亚节。
2.4 蛹
长7.2 ~ 9.8 mm ,宽4.9 ~ 6.0 mm 。初期蛹橙黄色 ,
后期深橙黄色。头部隐于前胸背板下 ,前胸背板具刚毛
数根 ,尤以中央密集。腹部可见9节 ,腹背中央有1条淡
色阔带 ,腹背部第1~ 6节有1横列褐色刚毛。每节背板
下缘内侧有刺瘤。气门 5对。蛹末臀棘基部分开 ,端部
呈平行状。
3 生物学特性
3.1 生活史
梨叶甲在遵义 1年发生 1代 ,以成虫在石缝 、杂草 、
孔洞 、石块下越冬。翌年 3月中下旬陆续出蛰活动 ,取
食嫩芽、嫩叶进行补充营养 ,并开始交配产卵。4月上旬
为产卵盛期 ,至4月底产卵结束 ,卵期 6~ 10 d。4月上 、
中旬为幼虫孵化盛期 ,幼虫期约 1月左右。4月下旬幼
虫开始老熟化蛹 ,5月上旬为化蛹盛期 ,蛹期 7 ~ 12 d。5
月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 ,羽化期一直持续到 6月中旬。
107
·研究简报· 北方园艺 2009(3):107~ 109
梨叶甲生活史见表 1。
3.2 生活习性
越冬成虫多在晴天 10 ~ 14时大量出蛰上树[ 2] 。出
蛰后 ,从叶片边缘取食或危害嫩芽作为补充营养。白天
活动 ,夜晚栖息于叶背或幼枝上。有假死性。于 3月下
旬开始交尾产卵 ,可多次交尾 、多次产卵。卵多产在叶
背 ,偶尔产在叶柄或枝条上。每头雌虫每次产卵 17~ 52
粒 ,平均 34粒 ,卵成块 ,卵粒平卧呈“八”字形横列[ 3] 或不
规则排列。卵块及周围覆盖一层红褐色粘液 ,着卵叶片
的叶柄上也有雌虫分泌的 1至数圈红褐色粘液。初产
卵黑色 ,2 ~ 4 d后卵粒两端黄褐色 ,中间黑褐色 ,孵化前
卵粒黄褐色 ,微透明。4月上 、中旬卵块孵化率高 ,平均
孵化率97.2%。
  表1 梨叶甲生活史
世代 3月 4月 5月 6月 7~ 2月上旬 中旬 下旬 上旬 中旬 下旬 上旬 中旬 下旬 上旬 中旬 下旬 上旬 中旬 下旬
越冬代 (+) + + + + +
第1代 ○ ○ ○ ○
- - - -
■ ■ ■ ■
+ + + + + (+) (+) (+) (+)
  ○:卵;-:幼虫;■:蛹;+:成虫;(+):越冬成虫。
  初孵幼虫黑褐色 ,群集于卵壳周围不动 ,经 2~ 3 h食
光卵壳后呈深黑色。之后在就近叶片开始啃食叶肉组织 ,
受害叶片仅残留叶表皮及叶脉呈网状。2龄后开始分散
活动或群集危害(叶背虫口4 ~ 31头/叶),取食量不断增
大 ,可食光全叶 ,仅留下主脉和少许侧脉。受害叶片发黑 ,
叶片上残留许多黑色排泄物 ,严重污损叶片。幼虫蜕皮前
不食不动 ,体微缩 ,蜕皮过程约需30 min。刚蜕皮幼虫体
呈桔红色 ,30 min后从头部开始往胸、腹部体色逐渐加深 ,
2.5~ 3 h后变为黄褐色。幼虫受惊后腹部第 8、9节背面
之间伸出肉黄色“Y”形肉角 ,并释放出难嗅气味。幼虫共
4龄 ,各龄历期、体长及头壳宽度见表2。
  表2 梨叶甲各龄幼虫体长 、头宽及发育历期
龄期 体长/mm 头宽/mm 历期/ d
1 1.6~ 3.1(2.0) 0.6 ~ 0.9(0.7) 3~ 6(4.3)
2 2.5~ 5.9(3.7) 0.8 ~ 1.7(1.3) 3~ 5(4.0)
3 4.3~ 9.7(6.1) 1.2 ~ 1.9(1.5) 4~ 7(5.5)
4 7.4 ~ 14.6(11.1) 1.4 ~ 2.2(1.9) 13~ 18(15.0)
  注:表中为遵义市2008年调查数据,括号内为平均值。
老熟幼虫化蛹前不再取食 ,排空体内粪便 ,于 4月
下旬开始下树爬至土表、枯枝落叶层下 0.5 ~ 6 cm 土层
内做一圆形蛹室 ,虫体微缩稍弯曲 ,经 2 ~ 8 d前蛹期进
入蛹期。大部分是在树盘下离主干根颈处 30 cm范围
内的土表下化蛹。调查发现 ,梨叶甲入土化蛹深度与土
质有关系 ,教学农场土质为黄壤 ,化蛹深度多集中在
0.5 ~ 3 cm 土层内 ,最深 6 cm 。2008年 4月下旬采集
100头梨叶甲老熟幼虫于室内砂土中观察化蛹情况 ,化
蛹深度多集中在 4 ~ 6 cm土层内 ,最深 11 cm。初期蛹
为橙黄色 ,2 ~ 3 d后复眼 、上颚淡褐色 ,之后成黑色 ,翅 、
足颜色逐渐加深。羽化前头部 、前胸背板黑斑逐渐显
现 ,羽化过程中 ,鞘翅上黑斑显现。5月初成虫陆续羽
化 ,5月中旬为羽化盛期。羽化时咬破蛹室 ,先爬至土
面 ,再爬在杂草灌木上停息 ,2 ~ 4 d后即在梨树上危害
梨叶[ 4] 。6月下旬成虫开始越夏越冬。
4 发生规律
4.1 寄主
梨叶甲危害各种梨树 ,但危害程度随梨树品种而有
一定差异。教学农场有两片梨园 ,调查结果表明(表3),
不同寄主品种间对梨叶甲表现不同的抗虫能力。金水
一号 、金水二号受害严重 ,加上梨园内品种混杂 ,食料充
足 ,梨叶甲发生严重。金秋梨受害较轻。
  表3 不同寄主梨叶甲幼虫虫口密度
寄主品种 树龄/ a
调查
株数/株
有虫
株数/株
虫株率
/ %
平均虫口
密度/头·株-1
湘南 、黄花、 16 308 308 100 217
金水一号、
金水二号混栽、
金秋梨 10 70 20 28.6 58
注:表中为遵义市 2008年调查数据。
4.2 温度与湿度
春季3月中 、下旬 ,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8℃时 ,
越冬成虫开始出蛰上树危害。气温低于 8℃或遇风雨天
气 ,则蛰伏不动[ 2] 。幼虫喜在晴天和阴天活动取食 ,遇
下雨天气则在叶背不活动。大暴雨对初孵幼虫有一定
的机械冲刷作用。湿度影响卵的孵化率。2008年 4月
22 ~ 24日遵义市连续3 d夜间中雨或阵雨 ,白天雨转阴 ,
日平均气温 13.3 ~ 18℃,田间调查一部分卵块因相对湿
度过高滋生灰霉菌(Botrytis sp.),导致 4月下旬卵孵化
率降低。
4.3 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梨叶甲的发生与否和发生
轻重。调查了相邻的贵州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内的梨树 ,
未发现梨叶甲危害。表 4说明 ,凡梨园树种搭配得当 ,
合理密植 ,及时修剪 、施肥 、灌水 、除草 ,防治病虫彻底 ,则
梨树生长健壮 ,抗逆性强 ,梨叶甲不发生或发生轻 ,反
之 ,危害就重。
108
北方园艺 2009(3):107~ 109 ·研究简报·
  表4 不同栽培管理水平对梨叶甲发生的影响
调查地点 贵州省蚕业科学研究所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东校区教学农场(品种混栽梨园)
栽培管理措施 1.冬季修剪、翻土、施肥 ,涂刷白涂剂;2.梨树萌芽前喷施石硫合剂;3.梨树生长期每隔
15 d施1次农药 P(杀虫剂、杀菌剂混用或轮用);4.梨树生长期根外追肥;5.田间除草
未管理
株行距 1.3~ 1.6 m×2.5~ 3.0 m 3.0 m×3.5 m
梨叶甲发生情况 未见发生 危害逐年加重,已上升为主要害虫
4.4 天敌
当地梨园优势种天敌有六斑异瓢虫[ Aiolocaria
hexaspilota(Hope)] [ 5] ,其成虫和幼虫均能捕食梨叶甲的
卵和幼虫 ,食量大且繁殖速度也较快。室内饲养观察六
斑异瓢虫每日捕食量 ,成虫食卵量 50 ~ 64粒/头·d-1 ,
各龄幼虫食卵量:1龄4 ~ 5粒/头 ·d-1 , 2龄 8 ~ 14粒/
头· d-1 , 3 龄 18 ~ 21 粒/头 ·d-1 , 4 龄 24 ~ 50 粒/
头·d-1 。六斑异瓢虫成虫 、幼虫平均每头每日可捕食
梨叶甲幼虫2 ~ 5头。此外 ,蜘蛛也能捕食梨叶甲成虫 ,
捕食量有待观察。
4.5 梨叶甲发育进度与物候期的关系
通过近几年观察 ,各虫态发生期与对应的物候有相
关性 ,可作为梨叶甲发生期的预测依据之一。梨芽膨大
至开花期 梨叶甲越冬成虫出蛰期;梨树抽梢展叶
梨叶甲产卵盛期 、卵孵化高峰期;梨树新梢、叶片旺
长 梨叶甲幼虫取食危害盛期;柑橘开花 梨叶甲化
蛹盛期;柑橘谢花 梨叶甲成虫羽化盛期。
5 防治方法
根据梨叶甲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 ,积极开展综
合防治 ,可有效减轻其危害。
5.1 人工防治
利用成虫有假死性 ,进行人工震落捕杀。4月上旬
至 4月中旬为产卵盛期和幼虫孵化盛期 ,人工摘卵和捕
杀初孵幼虫 ,压低第 1代发生数量。4月下旬至 5月上
旬成虫羽化之前结合果园中耕除草 ,人工挖蛹 ,集中烧
毁。
5.2 加强栽培管理
加强发生区梨园的栽培管理措施 ,促进梨树健壮生
长 ,增强抗虫能力。冬前或梨树萌芽前 ,深翻梨园 ,将越
冬成虫深埋于土内 ,减少初侵害虫源。
5.3 生物防治
注意保护利用六斑异瓢虫 ,瓢虫盛孵期尽量减少弥
散性施药。也可人工繁殖释放瓢虫 ,充分发挥天敌昆虫
的自然控制作用。
5.4 化学防治
5.4.1 防治幼虫 在幼虫 3龄前(4月上旬至 4月中
旬)施药 ,用52.25%扑敌(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1 500倍液或 1.8%阿维菌素乳油 2 000倍液 、2.5%高效
百树菊酯1 500倍液均匀喷洒 ,药后 3 d防治效果均达
到95%以上。注意施药时间应比六斑异瓢虫产卵盛期
提前5 d左右 ,以免杀伤天敌。
5.4.2 防治刚羽化成虫 在化蛹盛期至羽化盛期(5月
上旬至中旬),在树干投影下离主干 1 m范围内 ,采用松
土后撒毒土(每 667 m2 用 50%辛硫磷乳油或 48%毒死
蜱乳油500 mL拌湿润细土 50 kg)或地面喷雾(40%辛
硫磷乳油 500倍液或 48%毒死蜱乳油 500倍液)的方
法 ,可杀死一部分刚羽化出土的成虫 ,药剂持效期长 ,防
效达90%以上 ,同时又保护了天敌。
参考文献
[ 1]  郭振中.贵州农林昆虫志(卷 2)[M]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1989:
227.
[ 2]  张山林 ,韩淑琴.梨斑叶甲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研究[ J] .甘肃林业
科技 ,1998 ,23(2):1-7.
[ 3]  王克让.梨斑叶甲的发生与防治[ J] .昆虫知识 , 1992 , 29(1):32-33.
[ 4]  李祝宗.梨金花虫的生活习性及其防治[ J] .农业科技通讯 , 1982
(12):22.
[ 5]  杨源.六斑异瓢虫研究[ J] .昆虫天敌 ,1983 ,5(3):137-141.
Studies on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Technologies
of Parapsides duodecimpustulata(Gelber)
QIU Ning-hong
(College of Zunyi Vocational Technology , Zunyi ,Guizhou 563006 , China)
Abstract:Parapsides duodecimpustulata(Gelber)is a common insect pest of pears in the pear-producing area of Zunyi
City.This kind of pest has one generation per year in Zunyi.Both adults and larvae do harm to pear trees by feeding on
thei r leaves.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Parapsides duodecimpustulata , explored it 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 it s occurrence and harmfulness , and put forward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based
on their living habits.
Keywords:Parapsides duodecimpustulata(Gelber);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Occurrence;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