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种植行距和打顶方式对续随子农艺性状及种子产量和总脂含量的影响



全 文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3,22(3) :75-80
Journal of Plant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种植行距和打顶方式对续随子农艺性状及
种子产量和总脂含量的影响
顾子霞,郭建林,孙小芹,李密密,杭悦宇①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江苏省植物迁地保护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14〕
摘要:在续随子(Euphorbia lathyris Linn.)种植过程中采用不同行距(25、30 和 35 cm)和打顶方式(分别于出苗后 1、
2、3 和 4 个月打顶,以不打顶为对照) ,分析和比较其农艺性状(单株干质量、株高和种子千粒质量)、种子产量、总
脂含量和总脂产量的差异,并据此筛选出适宜续随子的种植行距和打顶措施。结果表明:在不同栽培条件下续随
子各农艺性状、种子产量以及总脂含量和产量均有明显差异。随行距增大,续随子的单株干质量、株高和千粒质量
总体增加、种子产量无明显差异、总脂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总脂产量则无明显变化规律;行距对续随子单株干质
量、株高和总脂含量有显著影响,但对种子千粒质量、种子产量及总脂产量无明显影响。随打顶时间的推迟,续随
子单株干质量逐渐提高、株高和种子千粒质量则呈波动的变化趋势、种子产量呈先高后低的变化趋势,但总脂含量
及产量变幅不大;不打顶处理(对照)的续随子各农艺性状、种子产量以及总脂含量和产量均高于打顶处理;总体上
看,打顶处理对续随子种子千粒质量、种子产量、总脂含量以及总脂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选择行距 30 cm、不打顶
的方法,其种子产量和总脂产量均最高,分别达到 871. 01 和 359. 73 kg·hm-2。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续随子种子产
量和总脂产量与种植行距无关,但与是否打顶有关;打顶增产方式不适用于续随子的种植。
关键词:续随子;行距;打顶;农艺性状;总脂含量;种子产量
中图分类号:Q945. 3;S567. 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895(2013)03-0075-06
DOI:10. 3969 / j. issn. 1674-7895. 2013. 03. 12
Effects of cultivating row spacing and topping measure on agronomic trait,seed yield and total
lipid content of Euphorbia lathyris GU Zixia,GUO Jianlin,SUN Xiaoqin,LI Mimi,HANG Yueyu①
(Jiangsu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for Plant Ex-situ Conservation,Institute of Botany,Jiangsu Province
and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Nanjing 210014,China) ,J. Plant Resour. & Environ. 2013,22
(3) :75-80
Abstract:During cultivating of Euphorbia lathyris Linn.,different row spacing (25,30 and 35 cm)and
different topping measures (topping at 1,2,3 and 4 months after sprouting,respectively,taking no
topping as the control)were applied,variation of its agronomic traits (including dry weight per plant,
height and seed 1 000-grain weight) ,seed yield,content and yield of total lipid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hereby,its suitable row spacing and topping measure were also sele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every agronomic traits,seed yield,content and yield of total lipid under
different cultivating conditions. With increasing of row spacing,dry weight per plant,height and 1 000-
grain weight generally increase;there is 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seed yield;total lipid content appears
generally a decreasing trend;and there is no obvious changing regularity in total lipid yield. And row
spacing has th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dry weight per plant,height and total lipid content but has no
obvious effects on seed 1 000-grain weight,seed yield and total lipid yield. With delaying of topping
time,dry weight per plant of E. lathyris gradually increases;height and seed 1 000-grain weight all
appear a fluctuation trend; seed yield appears a trend of firstly high and then low; and changing
收稿日期:2012-03-20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支撑重点项目(BE2008328)
作者简介:顾子霞(1985—) ,女,江苏常熟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能源植物的研究。
①通信作者 E-mail:hangyueyu@ 21cn. com
range in content and yield of total lipid is not great. And all of agronomic traits,seed yield,content and
yield of total lipid in no topping treatment (the control)a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opping treatments.
General,topping treatment has an extremely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seed 1 000-grain weight,seed yield,
content and yield of total lipid. Taking 30 cm row spacing and no topping method,seed yield and total
lipid yield of E. lathyris are all the highest with 871. 01 and 359. 73 kg· hm-2,respectively.
Comprehensive analysis result indicates that yields of seed and total lipid of E. lathyris are not related to
row spacing,while related to whether or not topping. And topping measure for yield increasing is not
suitable for E. lathyris planting.
Key words:Euphorbia lathyris Linn.;row spacing;topping;agronomic trait;total lipid content;seed
yield
续随子 (Euphorbia lathyris Linn.)属大戟科
(Euphorbiaceae)大戟属(Euphorbia Linn.) ,为一年生
或二年生双子叶草本植物,原产欧洲;在中国有悠久
的栽培历史,主要作为药用植物在南北各省区零星栽
培或逸生分布,主产于河北、河南、浙江和贵州等
省[1]。近年来,续随子作为能源植物受到人们极大的
关注[2-3],其种子总脂含量可达约 43. 3%[4],且种子
总脂中二十碳以下脂肪酸的质量分数之和达 96%以
上,其中油酸(C18∶1)质量分数更是高达 83%,而亚
麻酸的质量分数仅 2. 5%,不饱和度适中,这些数据与
理想生物柴油的分子组成接近[5],因此,续随子油脂
利用前景广阔。作为一种潜力巨大的能源植物及药
用植物,目前在续随子的成分及合成机制[5-6]、染色体
核型[7]、育种[8]、耐旱性[9]、病害防治[10]以及综合利
用[2]等方面有较多的研究报道,但其栽培技术的研究
还仅限于常规栽培技术[11]和部分农艺性状观察[12]等
方面。
续随子大田栽培方法早有文献记载[13],南方宜
秋播(9 月中旬至 10 月初) ,一般按行、株距 33 cm 点
播[14];种子用量为 30 ~ 37. 5 kg·hm-2[2];产量约
为 1 650 kg·hm-2[15]。按此方法播种,密度较稀且往
往不能封行,不能充分利用空间。而 Ayerbe 等[16]认
为“续随子的最佳种植密度为 1 000 m2 种植 36 000
株,能获得最高产量”,这一种植密度明显高于中国传
统的续随子种植密度。可见,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
进一步缩小续随子的行、株距,对其产量的提高有明
显效果。此外,影响续随子产量的因素还有很多,例
如不同施肥处理对续随子生物量和产量均有影
响[17],但在作物栽培过程中常用的打顶处理等增产
方法的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
鉴于此,作者在续随子栽培过程中采用不同行距
以及不同的打顶方式,通过比较其农艺性状、产量以
及种子总脂含量,筛选续随子的理想种植行距及打顶
增产方法,以期为建立续随子大田丰产栽培技术提供
基础研究资料。
1 材料和方法
1. 1 材料
供试续随子种子购自安徽亳州,种植于江苏省·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药物园内,实验区总面积约为
100 m2。
1. 2 方法
1. 2. 1 实验设计 2009 年 10 月 6 日通过人工点播
方法播种,播种时株距均为 35 cm,行距分别设置为
25、30 和 35 cm,每小区面积为 33. 3 m2,正常田间管
理。待 11 月中旬续随子幼苗出齐后,每小区均在出
苗后 1 个月、2 个月、3 个月及 4 个月(现蕾期)随机选
择 40 个单株进行打顶,以不打顶单株(40 株)为对
照。翌年果实成熟后测定其农艺性状、产量以及总脂
含量。
1. 2. 2 指标测定方法 农艺性状测定:在续随子果
实成熟后,每个处理随机选择 30 个单株,用直尺测定
单株株高;烘干后使用 Sartorius BS 124S 型电子天平
〔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生产,精度
0. 1 mg〕称取全株干质量,重复 3 次。采用百粒法测
定种子千粒质量,重复 8 次。
产量测定:收获时去除边行和小区两端,取小区
中间部位进行实收测产,将收获后的种子剥出称取质
量,每个处理的测产面积为 5 m2,然后折算成单位面
积产量(kg·hm-2)。
种子总脂含量测定:采用索氏抽提法[18]提取种
子总脂。称取烘干备用种子 2 ~ 5 g,研磨后转入预先
烘至恒质量的滤纸筒中,于索氏抽提器中用石油醚回
67 植 物 资 源 与 环 境 学 报 第 22 卷
流提取 8 h;将抽提后的滤纸筒置于温度(103±2)℃
条件下烘干至恒质量,冷却后称取其质量。滤纸筒抽
提前后的质量之差即为总脂质量,总脂质量与其种子
质量的百分比即为总脂含量。重复 3 次。
1. 3 数据分析
利用 SPSS 17. 0 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
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
2 结果和分析
2. 1 行距及打顶方式对续随子部分农艺性状的影响
在栽培过程中采用不同行距及不同打顶方式,续
随子单株干质量、株高及种子千粒质量的测定结果见
表 1。由表 1 可见:在不同栽培条件下续随子单株干
质量、株高及种子千粒质量均有明显差异,呈现波动
的变化趋势。总体上看,在打顶方式相同的条件下,
随行距增大续随子的单株干质量、株高和千粒质量总
体增加。在行距相同的条件下,不打顶处理(对照)的
单株干质量、株高和千粒质量总体较高;随打顶时间
的延后,各打顶处理组的单株干质量、株高和千粒质
量均呈波动趋势。
从续随子的 3 个农艺性状指标的测定结果看:行
距 35 cm、出苗 4 个月后打顶,续随子的单株干质量最
高(达 48. 38 g) ;行距 35 cm、不打顶处理,续随子的株
高最高(为 59. 00 cm) ;行距 25cm、不打顶处理,续随
子的种子千粒质量最大(为 41. 01 g)。
表 1 采用不同行距和不同打顶方式续随子部分农艺性状的比较(珚X±SD)
Table 1 Comparison of some agronomic traits of Euphorbia lathyris Linn. using different row spacings and different topping measures (珚X±SD)
行距 / cm
Row spacing
打顶方式1)
Topping measure1)
单株干质量 / g
Dry weight per plant
株高 / cm
Height
千粒质量 / g
1 000-grain weight
25 T1 8. 48±7. 84 45. 19±14. 02 26. 49±5. 60
T2 13. 55±7. 07 46. 96±15. 97 30. 20±5. 58
T3 25. 00±26. 33 53. 65±16. 68 38. 82±15. 80
T4 20. 24±6. 37 50. 46±17. 25 34. 81±2. 92
T5(CK) 21. 63±9. 66 41. 67±10. 63 41. 01±5. 10
30 T1 16. 93±14. 57 47. 64±18. 61 33. 25±3. 61
T2 19. 35±13. 19 42. 96±13. 88 31. 31±4. 75
T3 24. 29±15. 44 42. 74±13. 92 29. 78±4. 60
T4 33. 41±9. 56 47. 00±14. 01 29. 01±2. 43
T5(CK) 41. 03±32. 32 55. 13±19. 73 38. 75±2. 36
35 T1 16. 54±14. 94 50. 00±15. 05 34. 34±4. 96
T2 24. 55±14. 34 50. 83±16. 58 35. 31±4. 19
T3 30. 09±15. 12 54. 23±13. 67 35. 40±2. 05
T4 48. 38±41. 05 48. 77±15. 61 30. 59±3. 14
T5(CK) 31. 58±16. 89 59. 00±16. 35 38. 00±1. 72
1)T1:出苗后 1 个月打顶 Topping at one month after sprouting;T2:出苗后 2 个月打顶 Topping at two months after sprouting;T3:出苗后 3 个月打
顶 Topping at three months after sprouting;T4:出苗后 4 个月打顶 Topping at four months after sprouting;T5(CK) :不打顶 No topping.
2. 1. 1 不同行距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不同行距对续
随子部分农艺性状的影响见表 2。由表 2 可见:行距
对续随子单株干质量和株高有明显影响,随行距增
大,单株干质量和株高均逐渐增加,但种子千粒质量
略有波动。采用 25 cm行距,续随子单株干质量小于
其他 2 组处理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株高也最低但与
35 cm行距处理组有极显著差异;采用 35 cm行距,单
株干质量、株高和种子千粒质量均最高,其中株高与
其他 2 组处理有极显著差异,平均可达 52. 93 cm;采
用不同行距种植,种子千粒质量差异不显著,表明行
距对续随子种子千粒质量的影响不明显。
表 2 不同行距对续随子部分农艺性状的影响(珚X±SD)1)
Table 2 Effect of different row spacings on some agronomic traits of
Euphorbia lathyris Linn.(珚X±SD)1)
行距 / cm
Row spacing
单株干质量 / g
Dry weight per plant
株高 / cm
Height
千粒质量 / g
1 000-grain weight
25 17. 78±14. 44bB 47. 45±15. 37bB 34. 27±9. 64aA
30 27. 00±20. 15aAB 47. 58±16. 99bB 32. 42±4. 99aA
35 30. 23±24. 40aA 52. 93±15. 73aA 34. 73±4. 09aA
1)同列中不同的小写字母和大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显著(P<0. 05)
和极显著(P<0. 01)Different small letters and capital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 the significant (P<0. 05)and the extremely significant
(P<0. 01)differences,respectively.
77第 3 期 顾子霞,等:种植行距和打顶方式对续随子农艺性状及种子产量和总脂含量的影响
2. 1. 2 不同打顶方式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不同打顶
方式对续随子部分农艺性状的影响见表 3。由表 3 可
见:采用不打顶方式(对照) ,续随子单株干质量、株高
及千粒质量均最高。采用打顶方式,续随子单株干质
量均随打顶时间的推迟逐渐提高,但均小于对照,其
中出苗后 1 个月打顶单株干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及
其他处理组,仅为 13. 98 g;株高则随打顶时间的推迟
呈波动的变化趋势,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种子千
粒质量也随打顶时间的推迟呈波动的变化趋势,但均
极显著小于对照。在 4 个打顶处理组中,出苗后 3 个
月打顶,续随子的株高及千粒质量较高。由此可见,
采用不打顶方式对续随子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表 3 不同打顶方式对续随子部分农艺性状的影响(珚X±SD)1)
Table 3 Effect of different topping measures on some agronomic
traits of Euphorbia lathyris Linn.(珚X±SD)1)
打顶方式2)
Topping
measure2)
单株干质量 / g
Dry weight
per plant
株高 / cm
Height
千粒质量 / g
1 000-grain
weight
T1 13. 98±7. 52cC 48. 07±15. 89aA 31. 36±4. 72bB
T2 19. 15±11. 53bBC 46. 41±15. 48aA 32. 27±4. 84bB
T3 26. 46±18. 96abABC 50. 61±14. 76aA 34. 67±7. 48bB
T4 31. 41±18. 99aA 48. 87±15. 62aA 31. 47±2. 83bB
T5(CK) 34. 01±19. 62aAB 52. 01±15. 57aA 39. 25±3. 06aA
1)同列中不同的小写字母和大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显著(P<0. 05)
和极显著(P<0. 01)Different small letters and capital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 the significant (P<0. 05)and the extremely significant
(P<0. 01)differences,respectively.
2)T1:出苗后 1 个月打顶 Topping at one month after sprouting;T2:出
苗后 2 个月打顶 Topping at two months after sprouting;T3:出苗后 3
个月打顶 Topping at three months after sprouting;T4:出苗后 4 个月
打顶 Topping at four months after sprouting;T5(CK) :不打顶 No
topping.
2. 2 行距和打顶方式对续随子种子产量的影响
栽培过程中采用不同行距及不同打顶方式,续随
子的种子产量见表 4。由表 4 可见:随行距增加,续随
子的种子产量呈现波动的变化趋势,无明显的规律
性;但总体上看,采用 30 cm行距种植产量较高,平均
达 441. 43 kg·hm-2。采用不同的打顶方式,各处理
组的种子产量均值总体上低于对照(不打顶处理) ,且
随打顶时间推迟其种子产量均值呈现先高后低的变
化趋势;相比较而言,在出苗 3 个月时打顶产量较高。
而采用不打顶处理(对照)其种子产量远高于各打顶
处理组,平均可达 662. 97 kg·hm-2。
综合分析结果显示:采取 30 cm 行距种植且在种
植过程中不打顶,续随子的种子产量最高(达 871. 01
kg·hm-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不同行距种植,
续随子种子产量无显著差异;在不同时间打顶,续随
子的种子产量均小于对照(不打顶处理) ,差异达极显
著水平(P<0. 01)。表明续随子种子产量与种植行距
无关,而与种植过程中是否采取打顶措施有关。
表 4 在行距(d)和打顶方式不同的种植条件下续随子种子产量的比
较(珚X±SD)1)
Table 4 Comparison of seed yield of Euphorbia lathyris Linn. under
planting conditions with different row spacings (d) and different
topping measures (珚X±SD)1)
打顶方式2)
Topping
measure2)
不同处理组产量 /kg·hm-2
Yield of different treatment groups
d=25 cm d=30 cm d=35 cm
均值 /kg·hm-2
Average
T1 166. 64 318. 73 265. 94 250. 34cB
T2 319. 48 277. 94 470. 38 355. 93bcB
T3 489. 43 368. 53 474. 88 444. 28bB
T4 363. 73 371. 23 469. 33 401. 38bB
T5(CK) 647. 22 871. 01 470. 53 662. 97aA
均值 Average 397. 33aA 441. 43aA 430. 18aA
1)同列或同行中不同的小写字母和大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显著(P<
0. 05)和极显著(P<0. 01)Different small letters and capitals in the
same column or the same row indicate the significant (P<0. 05)and
the extremely significant (P<0. 01)differences,respectively.
2)T1:出苗后 1 个月打顶 Topping at one month after sprouting;T2:出
苗后 2 个月打顶 Topping at two months after sprouting;T3:出苗后 3
个月打顶 Topping at three months after sprouting;T4:出苗后 4 个月
打顶 Topping at four months after sprouting;T5(CK) :不打顶 No
topping.
2. 3 行距及打顶方式对续随子种子总脂含量及产量
的影响
在种植过程中采取不同的行距及不同的打顶方
式,续随子种子总脂含量及总脂产量的变化见表 5 和
表 6。
2. 3. 1 对总脂含量的影响 由表 5 可见:随种植行距
的增加,续随子种子中总脂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
采取不打顶处理(对照) ,总脂含量均明显高于各打顶
处理组,但在不同时间打顶,各处理组的总脂含量变
幅不大。综合分析结果显示:采用 35 cm 行距种植并
于出苗 1 个月后打顶,续随子种子中总脂含量最低,
质量分数仅为 31. 42%;而采用 25 cm 行距种植且不
进行打顶,续随子种子中总脂含量最高,质量分数可
达 43. 84%。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种植行距,续随
子种子中总脂含量的均值有极显著差异,其中,采用
25 cm行距种植,总脂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质量
分数平均达到 37. 09%;种植过程中不进行打顶处理,
续随子种子中总脂含量极显著高于各打顶处理组,质
量分数平均可达 39. 71%。
87 植 物 资 源 与 环 境 学 报 第 22 卷
表 5 在行距(d)和打顶方式不同的种植条件下续随子种子中总脂含
量的比较(珚X±SD)1)
Table 5 Comparison of total lipid content in seed of Euphorbia
lathyris Linn. under planting conditions with different row spacings
(d)and different topping measures (珚X±SD)1)
打顶方式2)
Topping
measure2)
不同处理组总脂质量分数 /%
Mass ratio of total lipid of
different treatment groups
d=25 cm d=30 cm d=35 cm
均值 /%
Average
T1 33. 91 34. 94 31. 42 33. 42cC
T2 36. 83 36. 69 32. 46 35. 33bB
T3 35. 55 34. 11 33. 31 34. 32bcBC
T4 35. 32 31. 84 33. 08 33. 41cC
T5(CK) 43. 84 41. 30 34. 00 39. 71aA
均值 Average 37. 09aA 35. 78bB 32. 85cC
1)同列或同行中不同的小写字母和大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显著(P<
0. 05)和极显著(P<0. 01)Different small letters and capitals in the
same column or the same row indicate the significant (P<0. 05)and
the extremely significant (P<0. 01)differences,respectively.
2)T1:出苗后 1 个月打顶 Topping at one month after sprouting;T2:出
苗后 2 个月打顶 Topping at two months after sprouting;T3:出苗后 3
个月打顶 Topping at three months after sprouting;T4:出苗后 4 个月
打顶 Topping at four months after sprouting;T5(CK) :不打顶 No
topping.
表 6 在行距(d)和打顶方式不同的种植条件下续随子种子总脂产量
的比较(珚X±SD)1)
Table 6 Comparison of total lipid yield in seed of Euphorbia lathyris
Linn. under planting conditions with different row spacings (d)and
different topping measures (珚X±SD)1)
打顶方式2)
Topping
measure2)
不同处理组总脂产量 /kg·hm-2
Yield of total lipid in
different treatment groups
d=25 cm d=30 cm d=35 cm
均值 /kg·hm-2
Average
T1 56. 51 111. 36 83. 56 83. 66cB
T2 117. 66 101. 98 152. 69 125. 75bcB
T3 173. 99 125. 71 158. 18 152. 48bB
T4 128. 47 118. 20 155. 25 134. 10bcB
T5(CK) 283. 74 359. 73 159. 98 263. 27aA
均值 Average 147. 37aA 157. 94aA 141. 31aA
1)同列或同行中不同的小写字母和大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显著(P<
0. 05)和极显著(P<0. 01)Different small letters and capitals in the
same column or the same row indicate the significant (P<0. 05)and
the extremely significant (P<0. 01)differences,respectively.
2)T1:出苗后 1 个月打顶 Topping at one month after sprouting;T2:出
苗后 2 个月打顶 Topping at two months after sprouting;T3:出苗后 3
个月打顶 Topping at three months after sprouting;T4:出苗后 4 个月
打顶 Topping at four months after sprouting;T5(CK) :不打顶 No
topping.
2. 3. 2 对总脂产量的影响 由表 6 可见:随种植行
距的增加,续随子种子中总脂产量波动变化且无明显
的变化规律,其均值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总体
上看,采取 30 cm行距种植,总脂产量相对较高,平均
达 157. 94 kg·hm-2。在不同时间进行打顶,各处理
组的总脂产量均极显著低于不打顶处理(对照) ,且在
出苗后 1 至 2 个月打顶,总脂产量总体上低于出苗后
3 至 4 个月打顶;其中出苗后 1 个月打顶,总脂产量最
低;而种植过程中不采取打顶措施,续随子种子中总
脂产量最高,平均可达 263. 27 kg·hm-2。
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续随子种子的总脂产量与种
植行距不相关而与是否采取打顶措施有关。要获得
较高的种子总脂产量,在续随子种植过程中则应选择
30 cm行距且不打顶的种植方法,续随子种子的总脂
产量可达 359. 73 kg·hm-2。
3 讨 论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采取 25 cm 行距种植,续随
子的单株干质量和株高均显著小于其他处理,与植株
可利用空间及营养和光照的减少不利于续随子生长
有关,因此,采取 35 cm 行距进行种植续随子营养生
长最佳。虽然续随子种子总脂含量随行距增大极显
著降低,但由于行距对种子产量无显著影响,故采取
不同的种植行距续随子种子的总脂产量并无显著差
异。综合生长和产量指标,采取 30 cm 行距种植,续
随子生长较佳且种子产量及总脂产量均较高。
合理打顶可以打破作物的顶端优势、促进分枝生
长,使作物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并获取更多的养分,
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不同作物
最佳打顶时期不同[19];不同时期打顶对作物生长发
育、产量甚至化学成分组成也有很大影响[20-21]。本实
验结果表明:打顶可以打破续随子茎单一生长的特
性,促进其腋芽萌发并增加分枝数,但打顶后续随子
种子的千粒质量和产量均显著降低,不利于增产;此
外,打顶后续随子种子总脂含量也显著下降,极大地
降低了续随子收获部位的品质,进而造成其总脂产量
的降低。可见,在种植过程中采取打顶措施不利于续
随子种子中脂肪酸的积累。因而,综合考虑续随子农
艺性状、产量及总脂含量等指标,在续随子的栽培过
程中,应选择行距 30 cm 以及不打顶的种植措施,可
获得较高的种子产量及总脂产量,而打顶增产方法不
适用于续随子种植。
据报道,采用传统种植密度,续随子种子产量约
为 1 650 kg·hm-2[15]。而在本实验中续随子种子产
量均偏低,与种植规模小、样本量偏少且误差较大有
关,与实际大田种植收获的产量有一定出入。
97第 3 期 顾子霞,等:种植行距和打顶方式对续随子农艺性状及种子产量和总脂含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四十四卷
第三分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69-71.
[2] 程莉君,钱学射,顾龚平,等. 能源作物续随子的综合利用和栽
培[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7,26(4) :19-22.
[3] CALVIN M,NEMETHY E K,REDENBAUGH K,et al. Plants as a
direct source of fuel[J]. 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
1982,38(1) :18-22.
[4] 中国油脂植物编写委员会. 中国油脂植物[M]. 北京:科学出
版社,1987:266.
[5] 危文亮,金梦阳,马 冲,等. 续随子油脂肪酸组成分析[J].
中国油脂,2007,32(5) :70-71.
[6] HENRI W G,PETER W R. Lipid synthesis in the laticifers of
Euphorbia lathyris L. seedlings[J]. Planta,1982,154(4) :347-
351.
[7] 金梦阳,马 冲,危文亮,等. 新型能源植物续随子的核型分析
[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7,29(2) :213-215.
[8] 金梦阳,危文亮. 续随子辐射效应研究及适宜辐射剂量预测
[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8,30(4) :428-432.
[9] 王晓敏,龚德勇,张 燕,等. 干旱胁迫对续随子生育特性的影
响[J]. 贵州农业科学,2010(9) :74-76.
[10] 龚德勇,张 燕,欧珍贵,等. 能源油料植物续随子褐斑病的
发生及防治[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 :9589-9590,
9645.
[11] 张 燕,王晓敏,张显波. 续随子栽培技术及其利用价值[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0) :229.
[12] 杨开渠. 续随子生物学性状之初步研究[J]. 科学,1945,28
(1) :36.
[13] 江苏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上册[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1977:216-217.
[14] 中国药科大学. 中药辞海:第一卷[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
出版社,1993:544-555.
[15] 金梦阳,危文亮,赵永国. 续随子单株产量构成要素的灰色关
联分析[J]. 种子,2010,29(1) :68-69.
[16] AYERBE L,TENORIO J L,VENTAS P,et al. Euphorbia lathyris
L. as an energy crop:PartⅠ. Vegetative matter and seed produc-
tivity[J]. Biomass,1984,4(4) :283-293.
[17] 金梦阳,段先琴,赵永国,等. 不同施肥处理对续随子产量的
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10,49(4) :825-836,847.
[18] GB /T 14488. 1—1993 植物油料含油量测定[S]. 北京:中国标
准出版社,1993.
[19] 富 琼. 农作物增产巧打顶[J]. 农家参谋,2002(6) :9.
[20] 刘常荣,孟剑君. 不同打顶时间对烤烟 K326 烟叶产量和品质
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06(3) :155-156.
[21] 卫双玲,高桐梅,张海洋,等. 不同时期打顶对不同地点夏芝
麻产量、品质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10,25
(4) :170-174.
(责任编辑:惠 红)
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櫡
欢迎订阅 2014 年《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系国家环境保护部主管、环保部
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
(GCJ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
刊评价研究报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中国科技论文
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
据库(CSTPCD)、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学术期
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CA、CABI、BA、BP、BD、UPD、
GeoBase、ZR、EM、Scopus、AGRIS、中国农业文摘和中国生物学
文摘等国内外重要刊库收录。系全国优秀环境科技期刊、江
苏省优秀期刊、中国期刊协会赠建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指定
赠送期刊。
本刊宗旨:及时报道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动
态、理论、方法与成果等。主要栏目: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研
究方法、专论与综述、学术讨论与建议等。主要内容:①区域
环境与发展,包括生态环境变化与全球环境影响、区域生态环
境风险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区域生态经济与生态安全等;
②自然保护与生态,包括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生物多样性与
外来物种入侵、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与监控、生态保护和生态
工程与生态修复、有机农业与农业生态等;③污染控制与修
复,包括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土壤污染与修复、水环境污染
与修复、农业废物综合利用与资源化、农用化学品(包括化学
品)风险评价与监控等。主要读者对象:从事生态学、环境科
学、农学、林学、地学、资源科学等研究、教学、生产的科技人
员,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师生以及各级决策与管理人员。
本刊为双月刊,单月 25 日出版,A4 开本,每期 136 页;每
期定价 20. 00 元,全年定价 120. 00 元;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
号 28-114,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国外由中国国际图书贸易
总公司(北京 399 信箱)负责发行,国外发行代号 Q5688。如漏
订,可向本刊编辑部补订。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蒋王庙
街 8 号(邮编 210042) ;电话:025 -85287036,025 -85287052,
025-85287053;E-mail:ere@ vip. 163. com,bjb@ nies. org;网址:
http:∥www. ere. ac. cn。
欢迎投稿!欢迎订阅!
08 植 物 资 源 与 环 境 学 报 第 22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