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2011年第9期 总第190期2011年第9期 总第190期CAOYE YU XUMU 草业与畜牧 CAOYE YU XUMU草业与畜牧
无芒雀麦叶量大、适口性好,营养丰富,各种家
畜均喜食。西部大开发在当前实施推广种植业“三元
结构”、立草为业的形势下,宁夏南部山区草畜产业
得到了快速发展,迅速提高无芒雀麦产量,是当地发
展多年生禾本科牧草草地面临的迫切要求。为了探讨
无芒雀麦栽培中N、P、K最佳施肥量及适宜的播种行
距,以提高产草量,特开展了此项试验研究,旨在为
当地以及相似地区无芒雀麦优质高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牧草品种为无芒雀麦。供试化肥为尿素
(含N 46.4%)、颗粒磷肥(含 P2O512%)、复合肥
(含N 10%、P2O57%、K2O 8%)。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在固原市农科所头营试验基地水浇田
内,属清水河流域河谷阶地,海拔1 586m,春季干
旱少雨多风,冬季寒冷,年均气温7.4℃,≥0℃以
上积温3 000℃~4 000℃,≥10℃以上积温2 500℃~
2 800℃ ,无霜期 130~150d, 年均降水量 380~
430mm,干燥度为1.70,属北温带半干旱气候区。
试验地前茬为向日葵地,土壤为黄绵土,耕作层土
壤 pH8.8,全盐 1.29g/kg,有机质8.37 g/kg,有效氮
57mg/kg,有效磷7.2 mg/kg,有效钾209 mg/kg。采用
正交试验设计,设氮(N)、磷(P)、钾(K)、行距四
因素,每因素取三水平,选用L9(34)混合正交表,
只考察主效应,试验设计因素水平见表1。共9个处理
组合,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12m2(2m×
6m)。2008 年 4月 15日人工用锄开沟条播,播深
3cm,播后复土。2009年4月25日、6月26日各灌水
一次,在生育期随时根除杂草。
1.3 测定内容和方法
在抽穗期每小区随机取1m2株样,称鲜重,计算
鲜草产量。分别在2009年6月9日、8月25日进行了
测产。
无芒雀麦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王秉龙,罗世武,杨文清,梁彩兰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宁夏 固原 756000)
摘要:应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影响无芒雀麦产量的施肥、行距等综合因素及不同水平搭配组合的增产效果进行了研
究。结果表明,N3P2K1A3处理鲜草产量37 085.25kg/hm2为最高,比其他组合增产0.72%~68.9%。说明纯施氮105kg/hm2、
磷45kg/hm2、不施用钾、行距28.6cm的搭配组合为最优组合。
关键词:无芒雀麦;N、P、K;行距;产量
表1 无芒雀麦栽培试验因素水平
因素水平
1
2
3
氮(N)
0
52.5
105.0
磷(P)
0
45.0
75.0
钾(K)
0
7.5
15.0
行距(A)
15
25
28.6
kg/hm2、cm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分析 (见表2、图1)
根据表 2各因素的极差值可知,各因素对产
草量影响的效应大小次序为 RA (21.36) >RK
牧草科学
收稿日期:2011-04-20
基金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牧草产
业开发关键技术研究”(NZ0623)部分内容
作者简介:王秉龙(1965-),男,宁夏固原人,高级畜牧师,
主要从事牧草产业化技术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S54.0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03(2011)09-0028-02
28
2011年第9期 总第190期2011年第9期 总第190期CAOYE YU XUMU 草业与畜牧 CAOYE YU XUMU草业与畜牧
(19.92) >RN (19.9) >RP (16.64), 即 行 距
(A)>钾(K)>氮(N)>磷(P);从表2和图
1看出,N3P2K1A3处理鲜草产量 37 085.25kg/ hm2为
最高,比其他组合增产 0.72%~68.9%,N3P1K2A2处
理鲜草产量21 944.25kg/ hm2为最低。
2.2 方差分析(见表3、表4)
处理
N1P1K1A1
N2P2K2A1
N3P3K3A1
N1P2K3A2
N2P3K1A2
N3P1K2A2
N1P3K2A3
N2P1K3A3
N3P2K1A3
T1
T2
T3
R1
R2
R3
极差
N
1
2
3
1
2
3
1
2
3
366.24
306.48
323.88
122.08
102.16
107.96
19.92
P
1
2
3
2
3
1
3
1
2
322.44
362.04
312.12
107.48
120.68
104.04
16.64
K
1
2
3
3
1
2
2
3
1
355.56
295.8
345.24
118.52
98.6
115.08
19.92
A
1
1
1
2
2
2
3
3
3
349.8
291.36
355.44
116.6
97.12
118.48
21.36
产草量(kg/12cm2)
Ⅰ
40.8
37.2
29.28
38.4
31.2
15.96
28.2
38.4
22.44
281.88
Ⅱ
51.6
35.64
46.2
25.2
29.28
24.6
31.2
34.8
59.4
337.92
Ⅲ
40.08
33.0
36.0
59.16
29.16
38.4
51.6
37.8
51.6
376.8
Tt
132.48
105.84
111.48
122.76
89.64
78.96
111.0
111.0
133.44
996.6
平均
44.16
35.28
37.16
40.92
29.88
26.32
37.0
37.0
44.98
折合产量
(kg/ hm2)
36818.4
29414.7
30982.2
34117.05
24912.45
21944.25
30848.7
30848.7
37085.25
表2 无芒雀麦栽培试验结果
牧草科学
(下转第31页)
表3 无芒雀麦栽培试验不同单因素鲜草产量统计分析
平均值
R1
R2
R3
极差
N
122.08a
102.18a
107.96a
19.9
P
107.48aA
120.68aAB
104.04bB
16.64
K
118.52a
98.6a
115.08a
19.92
A
116.6a
97.12a
118.48a
21.36
注:同列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下同。
29
2011年第9期 总第190期2011年第9期 总第190期CAOYE YU XUMU 草业与畜牧 CAOYE YU XUMU草业与畜牧
点是播种后前期应及时排出过多的积水,以防止种子
腐烂。灌水:灌水有两个关键阶段。一是水稻收割
后,此时地面失去植被保护,水分迅速蒸发,出现开
裂,加之幼苗在水稻收割过程中受到伤害,所以要及
时灌水保湿保苗,二是翌年立春节令后,幼苗进入快
速生长期,3月份后生长强度达到高峰期,此时幼苗
需水分较大,气候少雨干燥,特别需要及时灌水。而
在隆冬时节,苕子幼苗处于半休眠状态,不能过多灌
水施肥。
2.5.2 施肥:稻田种植苕子不必刻意施肥,利用稻田
的余肥即可获得良好的生长。对初次种植的田块,可
视情况在翌年开春灌水时追施一次复合肥以促进植株
分蘖、生长。对多年复种的田块,不切实际的施肥反
而会造成植株生长过旺,出现倒伏腐烂。
2.5.3 病虫害防治:宁蒗稻田种植的苕子多年未发生
大的病虫害,如豆科牧草常见的白粉病亦未发现。常
见的虫害主要为蚜虫,多发生在现蕾期,出现叶片变
色,藤蔓萎缩症状,造成一定减产,但危害时间短,
影响不是很大。
3 收割利用
苕子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收割,此时尚处
于少雨期,天气晴好,阳光充足。根据天气预报,选
择晴好天气收割。边割边均匀平铺在茬上,晒3~4天
翻动一遍,再晒几天,茎秆折断即可加工。加工多采
用粉碎机打成细糠装袋储藏饲用。宁蒗稻田种植的苕
子,鲜品产量1 800~2 500kg/667m2,干品产量378~
525kg/667m2,鲜干比为1∶ 0.21。
收获过程中,有大量根茎、落叶遗留田中,相当
于给田施一次肥,不能视为浪费。值得强调的是,光
叶紫花苕属豆科植物,茎、叶中粗蛋白含量较高,堆
放时极易发热腐烂变质。因此,收割后切忌打捆堆
放,应及时晒干加工成苕糠。
牧草科学
(上接第29页)
表4 无芒雀麦栽培试验不同处理鲜草产量
处理
N3P2K1A3
N1P1K1A1
N1P2K3A2
N3P3K3A1
N2P1K3A3
N1P3K2A3
N2P2K2A1
N2P3K1A2
N3P1K2A2
鲜草产量
37085.25a
36818.4a
34117.05ab
30982.2 ab
30848.7 ab
30848.7ab
29414.7ab
24912.45ab
21944.25b
kg/ hm2
将各小区产量按正交试验方法进行方差分析,结
果表明,行距是影响无芒雀麦产草量的主要因素,与
表2的分析结果一致,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
磷(P)因素不同水平间差异极显著(P<0.01),其余
因素不同水平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3 结论
3.1 无芒雀麦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行距(A)、氮
(N)、磷(P)、钾(K)对产草量影响的效应大小次序
为A>K>N>P,说明播种行距是影响无芒雀麦产草
量的主要因素,其次为钾肥、氮肥和磷肥。
3.2 行距(A)、氮(N)、磷(P)、钾(K)9个搭配处
理组合中,以N3P2K1A3处理鲜草产量37 085.25kg/ hm2
为最高,增产效果最大,比其他组合增产0.72%~
68.9%。说明纯施氮105kg / hm2、磷45kg/ hm2、不施钾
肥、行距28.6cm的搭配组合为最优组合。
参考文献
[1]任继周.草业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8.49-54.
[2]高洪文,孟林.人工草地建设管理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
学技术出版社,2003.13-14.
[3]石凡涛,拉夫旦,王金山,等.无芒雀麦引种适应性的观察[J].
牧草与饲料,2004,(6):24-26.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