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绿豆升麻的鉴别研究



全 文 :绿豆升麻的鉴别研究
李 勉 1 ,袁王俊 1 ,吴宏欣2 ,李昌勤 1 ,康文艺 1*
(1.河南大学天然药物研究所 ,河南开封 475004;2.河南大学校医院 ,河南开封 475001)
  摘要 目的:对药用植物绿豆升麻的组织形态 、理化性质等特征进行鉴别。方法:采集原植物类叶升麻 , 对该
植物的根茎进行生药学鉴定。结果:绿豆升麻的生药学特征明显:其横切面髓部薄壁细胞发达 , 紧接维管束处有石
细胞分布。薄壁细胞中含有淀粉粒。粉末鉴定其淀粉粒多为单粒 , 呈圆形 、椭圆形及类圆形。导管多见 , 多为梯
纹 、网纹和具缘纹孔导管。通过理化鉴定可以推知其含有萜类 、蒽醌类 、酚类和鞣质类化合物。结论:上述特征可
作为绿豆升麻的质量标准制定的参考依据 ,并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绿豆升麻;药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性质
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54(2008)09-1328-02
基金项目:河南大学校科研基金(06YBZR073)作者简介:李勉(1954-),女 ,河南巩义人 ,高级实验师 ,从事生药研究和中药质量控制研究。*通讯作者:康文艺(1971-),男 ,黑龙江尚志市人,医学博士后 ,副教授 ,从事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工作。
  绿豆升麻是毛茛科类叶升麻属的多年生草本植
物类叶升麻 ActaeaasiaticaHara的根茎。类叶升麻
又名类叶牡丹 、臭牡丹 ,生于海拔 350 ~ 3100 m的山
地林下 、草地或沟边阴地。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 、河
北 、山西 、陕西 、甘肃 、青海 、四川 、云南 、西藏东部 ,河
南也有分布 。绿豆升麻性平 ,味辛 、微苦。具有散风
热 、祛风湿 、透疹 、解毒的功效。主治风热头痛 、咽喉
疼痛 、风湿疼痛 、风疹块 、麻疹不透 、百日咳 、子宫脱
垂 、犬咬伤 〔1〕 ,范云双等发现绿豆升麻中具有抗肿
瘤活性的三萜类化合物 〔2〕 ,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和开发利用价值 。然而 ,至今未见对其进行详细生
药学的研究报道 。为此 ,笔者对其根茎进行了详细
的性状 、组织形态 、粉末 、理化性质和紫外吸收等方
面的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类叶升麻于 2006年 7月采自河南栾
川 ,经笔者鉴定为毛茛科植物类叶升麻 Actaeaasiat-
icaHara的根茎 ,标本保存于河南大学天然药物研
究所(No.06070401)。实验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仪器 UNICOUV-2000(上海丽度电子科技
发展有限公司);重庆光电 XSZ-H光学显微镜。
2  方法和结果
2.1  药材性状 根茎呈不规则块状 ,长 3 ~ 12cm,
直径 0.5 ~ 4 cm。表面暗棕色至黑褐色。多分枝 ,
分枝圆柱形 ,呈结节状 。分枝处结节显著膨大 ,有坚
硬的须根断痕 ,顶端常有残余的茎痕呈圆空洞状 。
体轻 ,质坚硬 ,不易折断 ,断面不平坦 ,有裂隙 ,纤维
性 ,皮部灰黄色或暗黑色 ,木部黄白色 ,髓部偶中空 。
气微 ,味辛 、微苦 。
2.2  显微特征 横切面采用石蜡切片 ,番红-固绿
对染 ,二甲苯透化 ,加拿大树胶封片。粉末采用水合
氯醛透化 ,稀甘油装片。显微镜下观察与绘图。
2.2.1 横切面:表皮细胞一层 ,外切向壁有较厚的
角质层。皮层较宽厚 ,有根迹维管束存在 ,偶见石细
胞单个散在。维管束外韧型 ,环状排列 ,束间形成层
不明显 ,木质部细胞均木化 ,有时两个维管束间存在
石细胞群 。髓部薄壁细胞发达 ,紧接维管束处有石
细胞分布 。薄壁细胞中含有淀粉粒。见图 1、图 2。
2.2.2  粉末:灰棕色 。淀粉粒众多 ,多为单粒 ,呈
圆形 、椭圆形及类圆形 ,直径 2 ~ 10 μm,脐点不明
显。表皮细胞表面观呈类长方形 ,壁平滑且较厚。
导管多见 ,多为梯纹 、网纹和具缘纹孔导管 ,单个散
在或多个成束 ,直径 15 ~ 56 μm。木纤维淡黄色 ,呈
长梭形 ,单个散在或成束 ,直径 13 ~ 30μm,壁厚 ,木
化 ,孔沟明显。有少量石细胞 ,类长方形 ,长 55 ~
130μm,宽 30 ~ 80μm。木薄壁细胞呈类方形或类
图 1 类叶升麻根茎横切面简图
1.表皮 2.皮层 3.根迹维管束 4.维管束 5.石细胞
群 6.髓
·1328· Journalof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  第 31卷第 9期 2008年 9月DOI :10.13863/j.issn1001-4454.2008.09.016
多角形 ,细胞壁呈连珠状增厚。髓部薄壁细胞较大 ,
另有色素块 。见图 3。
图 2 类叶升麻根茎横切面详图
1.表皮 2.皮层 3.根迹维管束 4.维管束 5.髓
图 3 类叶升麻根茎粉末图
1.木纤维 2.导管 3.石细胞 4.表皮细胞 5.木薄壁
细胞 6.髓部薄壁细胞 7.色素块 8.淀粉粒
2.3 理化鉴定
2.3.1  称取类叶升麻根茎粗粉 10 g,蒸馏水 100
ml,浸泡 10 h,制备水提液 。取水提液 2 ml于带塞
试管中 ,用力振摇 3 min,结果产生持久性蜂窝状泡
沫 ,且泡沫量高于液体体积的 1/3。另取两个试管 ,
分别加入水提液 2ml,一管加 0.1 mol/L盐酸 ,一管
加 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 ,用力振摇 ,结果二管泡
沫高度相同。
取水提液 10 ml置蒸发皿中 ,水浴蒸干 ,残渣加
入少量冰醋酸使溶解 ,再加入醋酐 -浓硫酸(19∶1)试
液 ,有明显的污绿色沉淀生成(三萜皂苷)。
2.3.2  取水提液 1 ml,加入 1%三氯化铁乙醇溶
液 ,溶液呈污绿色。另取水提液点于滤纸片上 ,晾干
后 ,喷雾香草醛 -盐酸试液 ,呈现红色斑点(酚类及鞣
质)。
2.3.3  取粉末 1.60g,加乙醚 5ml,振摇 1min,滤
过 ,滤液加氨水 10滴 ,振摇 ,下层显暗红色;取氨水
层 ,加稀盐酸 ,溶液转为黄色(蒽醌)。
2.3.4  紫外吸收光谱:取绿豆升麻 1 g,加入乙醇
10 ml,浸泡 5 h,超声处理 ,制成 1.0 mg/ml的乙醇
溶液 ,在 220 ~ 400 nm波长进行扫描 ,绿豆升麻在
265 nm处有吸收峰 。
3 小结
实验结果表明 ,类叶升麻根茎有明显的生药学
特征 。根茎横切面表皮长期存在 ,缺乏束间形成层 ,
无次生生长 ,髓部发达。粉末中淀粉粒众多 ,导管有
具缘纹孔导管 ,木纤维多见 ,石细胞少量但较大。
参 考 文 献
[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 .第 2
卷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9:221.
[ 2] 范云双 , 姚智 ,滕杰 , 等.绿升麻中具有抗肿瘤活性的三
萜类化合物 .中草药 , 2007, 38(2):167-170.
(2008-01-24收稿)
  2006年 《中药材 》杂志在 “中国知网 ”发行情况:《中药材 》期刊机构用户总计 2096
个 ,国际个人读者分布在 23个国家和地区。
·1329·Journalof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  第 31卷第 9期 2008年 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