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HPLC法同时测定断节参中5种苯乙酮



全 文 :1991-1999.
[11] 潘 正,高运玲,张 涛,等. HPLC测定独一味不同制剂
中 4 种环烯醚萜苷的含量[J]. 中成药,2010,32(1) :
71-74.
[12] Li Maoxing,Zhang Ruxue,Li Caixia,et al. Development of a
validated HPLC-PAD-APCI /MS metho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iridoid glycosides in Lamiophlomis rotate
[J]. Anal Methods,2010,2:714-721.
[13] Luo Mina,Lu Huawei,Ma Huaqiao,et al. Separation and de-
termination of flavonoids in Lamiophlomis rotata by capillary e-
lectrophoresis using borate as electrolyte[J]. J Pharmaceut Bi-
omed,2007,44(4) :881-886.
[14] Lu WenJuan,Li Maoxing,Chen Yonglei,et al.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iridoid glycosides and flavanoids in Lamionphlo-
mis rotate and its herbal preparation by a simple and rapid capil-
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 method[J]. Drug Test Anal,2012,4
(2) :123-128.
HPLC 法同时测定断节参中 5 种苯乙酮
毛坤军, 李富强, 白钢钢, 李 祥* , 陈建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收稿日期:2014-03-31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DE63063683)
作者简介:毛坤军 (1988—) ,男,硕士生,主要从事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E-mail:maokunjun2012@ 163. com
* 通信作者:李 祥 (1953—) ,女,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中药新药研究。Tel: (025)85811512,Email:lix-
iang_ 8182@ 163. com
摘要:目的 建立断节参中 5 种苯乙酮类化合物的 HPLC定量测定方法。方法 断节参甲醇提取液分析采用 Hanbon-
C18色谱柱 (4. 6 mm × 250 mm,5 μm) ,以甲醇 (A)-0. 1%乙酸水溶液 (B)为流动相,柱温 30 ℃,体积流量 1. 0
mL /min,检测波长 265 nm。结果 2,5-二羟基苯甲酸甲酯、4-羟基苯乙酮、白首乌二苯酮、2,5-二羟基苯乙酮、2,4-
二羟基苯乙酮分别在 2. 66 ~ 53. 2 μg /mL、4. 56 ~ 91. 2 μg /mL、4. 10 ~ 82. 0 μg /mL、2. 18 ~ 43. 6 μg /mL,1. 53 ~ 30. 6
μg /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r > 0. 999 0),它们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8. 5% ~ 101. 4%,RSD为 1. 4% ~
2. 8%。结论 5 种苯乙酮成分在 22 min内就能达到完全分离,方法简便易行且稳定可靠。
关键词:断节参;HPLC;苯乙酮类化合物
中图分类号:R284. 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528(2015)02-0346-04
doi:10. 3969 / j. issn. 1001-1528. 2015. 02. 026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five acetophenones from Cynanchum wallichii
Wight by HPLC
MAO Kun-jun, LI Fu-qiang, BAI Gang-gang, LI Xiang* , CHEN Jian-wei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3,China)
ABSTRACT:AIM To establish an HPLC method for simultaneously determining five acetophenones from
Cynanchum wallichii Wight. METHODS The analysis of C. wallichii methanol extract was performed on a Han-
bon-C18 (4. 6 mm × 250 mm,5 μm)with mobile phase consisting of methanol (phase A)-0. 1% acetic acid
(phase B)in a gradient elution manner at the flow rate of 1. 0 mL /min,column temperature was maintained at 30
℃,and the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set at 265 nm. RESULTS 2,5-dihydroxy-benzoate、4-hydroxyphenylace-
tic acid、baishouwubenzophenone、2,5-dihydroxyacetophenone、2,4-dihydroxyacetophenone had good linear rela-
tionship (r > 0. 999 0)in the ranges of 2. 66-53. 2 μg /mL、4. 56-91. 2 μg /mL、4. 10-82. 0 μg /mL,2. 18-43. 6
μg /mL,and 1. 53-30. 6 μg /mL,respectively. Their average recoveries were from 98. 5% to 101. 4% with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ranging from 1. 4% to 2. 7% . CONCLUSION The HPLC method developed for simultane-
643
2015 年 2 月
第 37 卷 第 2 期
中 成 药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February 2015
Vol. 37 No. 2
ous determination of five acetophenones is simple and valid. The separation of measured constituents is completed
in twenty-two minutes.
KEY WORDS:Cynanchum wallichii Wight;HPLC;acetophenones
断节参系萝藦科 Asclepiadaceae 鹅绒藤属
Cynanchum Linn. 植物昆明杯冠藤 Cynanchum wall-
ichii Wight的根。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川、贵州、云
南以及广西等地。其根味甘、微苦,性温,有补肝
肾、强筋骨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及肾
虚腰痛、病后体虚、跌打损伤等[1]。为了深入开
发和综合利用断节参,本课题组先对断节参根的化
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从中分离得到 4 个 C21甾
体苷类化合物和 5 个苯乙酮类化合物,其中 5 个苯
乙酮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断节参中分离得到。而现
代药理研究表明苯乙酮类化合物具有神经保护[2],
降血脂[3],保护心肌[4]等作用,且紫外吸收强,
HPLC测定时分离度好、干扰较小,可作为断节参
药材控制的指标性成分。故本实验建立断节参中 5
种苯乙酮类化合物的 HPLC定量测定方法。
1 仪器与试药
1. 1 仪器 Waters2695 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
Waters2489 型 PDA检测器,Empower工作站 (Wa-
ters公司);AG285 电子天平 (瑞士 Mettler Toledo
公司) ;KQ-2200B 型超声波清洗器 (昆山市超声
仪器有限公司) ;纯水仪 (南京易普易达科技发展
有限公司)。
1. 2 试药 2,5-二羟基苯甲酸甲酯,4-羟基苯乙
酮,白首乌二苯酮,2,5-二羟基苯乙酮,2,4-二羟
基苯乙酮对照品均为实验室自制,经 HPLC 分析纯
度均大于 98%;甲醇、冰醋酸、乙酸乙酯为北京
化工厂产品;水为去离子重蒸水。不同产地断节参
药材来源见表 3。
2 方法与结果
2. 1 色谱条件 Hanbon-C18色谱柱 (4. 6 mm × 250
mm,5 μm) ,流动相为甲醇 (A)-0. 1%乙酸水
溶液 (B),梯度洗脱 (0 ~ 7 min,25% ~ 32% A;
7 ~ 25 min,32% ~ 50% A;25 ~ 40 min,50% ~
85% A;40 ~ 45 min,85% ~ 25% A) ;体积流量
1. 0 mL /min,柱温 30 ℃,检测波长 265 nm,进样
量均为 10 μL。
2. 2 溶液制备
2. 2. 1 混合对照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 2,5-二羟
基苯甲酸甲酯 5. 32 mg,4-羟基苯乙酮 9. 12 mg,
白首乌二苯酮 8. 20 mg,2,5-二羟基苯乙酮
4. 36 mg,2,4-二羟基苯乙酮 3. 06 mg,置 100 mL
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配制成质量浓度分别为
53. 2、91. 2、82. 0、43. 6、30. 6 μg /mL 的混合对
照品溶液,混匀,即得。
2. 2. 2 供试品溶液制备 取断节参根药材,粉碎,
过 60 目筛,精密称取 1. 0 g,置 50 mL 三角瓶中,
精密量取甲醇 10 mL,称定质量,超声处理 30
min,称定质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
0. 45 μm 微孔滤膜滤过,取续滤液,即得供试品
溶液。
2. 3 方法学考察
2. 3. 1 专属性考察 按照 “2. 1”项下色谱条件,
吸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各 10 μL,分别注入
高效液相色谱仪,结果见图 1。表明此条件下 5 种
苯乙酮类化合物分离度好、干扰较小。
1. 2,5-二羟基苯甲酸甲酯 2. 4-羟基苯乙酮 3. 白首乌二苯酮
4. 2,5-二羟基苯乙酮 5. 2,4-二羟基苯乙酮
1. 2,5-dlihydroxy-benzoate 2. 4-hydroxyphenylacetic acid
3. baishouwubenzophenone 4. 2,5-dihydroxyacetophenone
5. 2,4-dihydroxyacetophenone
图 1 混合对照品 (A)和供试品 (B)的 HPLC图谱
Fig. 1 HPLC chromotograms of reference substances
(A)and sample (B)
2. 3. 2 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精密吸取 2,5-二羟基
苯甲酸甲酯,4-羟基苯乙酮,白首乌二苯酮,2,5-
二羟基苯乙酮,2,4-二羟基苯乙酮混合对照品溶液
0. 5、1. 0、2. 5、5. 0、10. 0 mL 至 10 mL 量瓶中,
用甲醇定容到 10 mL,离心后取 10 μL 注入高效液
相,按“2. 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分析,以峰面积
Y对进样量 X进行回归计算,回归方程见表 1。
2. 3. 3 精密度试验 取 “2. 2. 1”项下的混合对
照品溶液,按“2. 1”项下色谱条件分别连续进样
测定 6 次,记录各自的峰面积并计算其 RSD 值。
结果 2,5-二羟基苯甲酸甲酯、4-羟基苯乙酮、白首
乌二苯酮、2,5-二羟基苯乙酮、2,4-二羟基苯乙酮
743
2015 年 2 月
第 37 卷 第 2 期
中 成 药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February 2015
Vol. 37 No. 2
的 RSD 分别 为 1. 1%、1. 1%、1. 5%、1. 4%、
1. 4%。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能满足定量测定
要求。
表 1 线性关系和线性方程
Tab. 1 Regression equations and correlations of five con-
stituents
对照品
线性范围 /
(μg·mL -1)
线性关系 r
2,5-二羟基苯甲酸甲酯 2. 66 ~ 53. 2 Y = 35 594X + 45 155 0. 999 4
4-羟基苯乙酮 4. 56 ~ 91. 2 Y = 42 807X + 83 005 0. 999 1
白首乌二苯酮 4. 10 ~ 82. 0 Y = 12 647X + 17 872 0. 999 1
2,5-二羟基苯乙酮 2. 18 ~ 43. 6 Y = 29 274X + 36 105 0. 999 3
2,4-二羟基苯乙酮 1. 53 ~ 30. 6 Y = 25 000X + 13 898 0. 999 0
2. 3. 4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 (云南
120914)溶液,按“2. 1”项下色谱条件分别于 0、
2、4、6、8、10、12 h 进样 10 μL,测定峰面积,
结果 2,5-二羟基苯甲酸甲酯、4-羟基苯乙酮、白首
乌二苯酮、2,5-二羟基苯乙酮、2,4-二羟基苯乙酮
的 RSD 分别 为 1. 0%、0. 8%、2. 2%、1. 4%、
1. 5%。表明 5 种苯乙酮在甲醇中 12 h内稳定。
2. 3. 5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次样品 (云南
120914)6 份,按“2. 2. 2”项下制备供试品溶液,
离心后取 10 μL注入高效液相,记录各自的峰面积
并计算其 RSD 值。结果 2,5-二羟基苯甲酸甲酯、
4-羟基苯乙酮、白首乌二苯酮、2,5-二羟基苯乙
酮、2,4-二羟基苯乙酮的 RSD 分别为 2. 1%、
0. 9%、2. 3%、2. 2%、1. 8%,表明方法重复性
良好。
2. 3. 6 加样回收率试验 取已知含有量的样品
(云南 120914)1. 0 g,共 6 份,按 1 ∶ 1 的比例加
入对照品,按“2. 2. 2”项下方法进行供试品溶液
的制备,按“2. 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 5 种苯乙酮
类化合物的 HPLC分析,根据测得量和加入量计算
回收率。结果见表 2。
表 2 加样回收率试验
Tab. 2 Results of recovery tests (n =6)
取样量
/g
原有量 /
mg
加入量 /
mg
测得量 /
mg
回收率 /
%
平均回
收率 /%
RSD /%
2,5-二羟基苯甲 1. 000 0 0. 091 3 0. 090 0 0. 182 3 101. 1 100. 1
酸甲酯 1. 000 8 0. 091 4 0. 090 0 0. 181 0 99. 6 (1. 4)
1. 000 5 0. 091 4 0. 090 0 0. 180 6 99. 1
1. 001 1 0. 091 4 0. 090 0 0. 183 4 102. 2
1. 000 5 0. 091 4 0. 090 0 0. 181 5 100. 2
1. 000 6 0. 091 4 0. 090 0 0. 179 8 98. 2
4-羟基苯乙酮 1. 000 0 0. 208 9 0. 200 0 0. 409 5 100. 3 99. 5
1. 000 8 0. 209 1 0. 200 0 0. 403 1 97. 0 (2. 6)
1. 000 5 0. 209 0 0. 200 0 0. 406 8 98. 9
1. 001 1 0. 209 1 0. 200 0 0. 412 9 101. 9
1. 000 5 0. 209 0 0. 200 0 0. 401 4 96. 2
1. 000 6 0. 209 0 0. 200 0 0. 413 9 102. 4
白首乌二苯酮 1. 000 0 0. 126 7 0. 125 0 0. 246 7 96. 0 98. 5
1. 000 8 0. 126 8 0. 125 0 0. 254 7 102. 3 (2. 8)
1. 000 5 0. 126 8 0. 125 0 0. 251 0 99. 3
1. 001 1 0. 126 9 0. 125 0 0. 248 9 97. 6
1. 000 5 0. 126 8 0. 125 0 0. 245 8 95. 2
1. 000 6 0. 126 8 0. 125 0 0. 252 6 100. 6
2,5-二羟基苯 1. 000 0 0. 081 1 0. 080 0 0. 162 1 101. 3 101. 4
乙酮 1. 000 8 0. 081 2 0. 080 0 0. 163 9 103. 4 (2. 0)
1. 000 5 0. 081 2 0. 080 0 0. 160 4 99. 1
1. 001 1 0. 081 2 0. 080 0 0. 162 9 102. 1
1. 000 5 0. 081 2 0. 080 0 0. 160 3 99. 0
1. 000 6 0. 081 2 0. 080 0 0. 164 1 103. 7
2,4-二羟基苯 1. 000 0 0. 099 4 0. 100 0 0. 195 6 96. 2 98. 9
乙酮 1. 000 8 0. 099 5 0. 100 0 0. 198 8 99. 2 (1. 7)
1. 000 5 0. 099 5 0. 100 0 0. 200 3 100. 8
1. 001 1 0. 099 6 0. 100 0 0. 198 2 98. 7
1. 000 5 0. 099 5 0. 100 0 0. 197 6 98. 1
1. 000 6 0. 099 5 0. 100 0 0. 199 9 100. 4
2. 3. 7 样品测定 称取不同批次样品约 1. 0 g,每
批平行 3 份,按 “2. 2. 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
液,按“2. 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 5 种苯乙酮类化
合物的 HPLC分析并用外标法一点法计算。结果见
表 3。
表 3 样品测定结果 (mg·g -1,n =3)
Tab. 3 Results of determination of samples (mg·g -1,n =3)
产地 2,5-二羟基苯甲酸甲酯 4-羟基苯乙酮 白首乌二苯酮 2,5-二羟基苯乙酮 2,4-二羟基苯乙酮
云南 110723 0. 088 3 0. 229 6 0. 134 3 0. 067 2 0. 081 8
广西 121220 0. 098 1 0. 218 5 0. 131 3 0. 083 8 0. 091 3
云南 120914 0. 091 3 0. 208 9 0. 126 7 0. 081 1 0. 099 4
3 讨论
3. 1 指标性成分选择依据 断节参药材中主要含
有 C21甾苷类
[5-6]和苯乙酮类化合物,实验过程中
发现 C21甾苷化合物结构相似,紫外吸收弱,用其
作为对照品进行 HPLC 测定时分离度差、干扰多;
而苯乙酮类化合物也常作为其他药物质量控制指
标[7-9]。故选择苯乙酮类化合物进行 HPLC 定量
测定。
3. 2 供试品制备条件的选择 5 种苯乙酮类化合
物从断节参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故本实验主要
843
2015 年 2 月
第 37 卷 第 2 期
中 成 药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February 2015
Vol. 37 No. 2
比较了乙酸乙酯和甲醇两种提取溶剂,超声和回流
两种提取方法,30 和 60 min两个提取时间,1 ∶ 10
和 1 ∶ 20 两种料液比。结果显示:甲醇作提取溶剂
苯乙酮类化合物峰面积较大,提取效率更高;超声
和回流提取无明显差异,但超声法操作较方便、简
单;超声 30 min 和 60 min,峰面积无明显差异,
料液比 1 ∶ 10 比 1 ∶ 20 所得峰面积较适中,结果较
稳定。故最终选择甲醇 10 mL、超声 30 min作为供
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
3. 3 流动相及检测波长的选择 实验比较了甲醇-
水[10]、甲醇-酸水[11]两种流动相,结果发现甲醇-
水系统下,2,5-二羟基苯甲酸甲酯不能达到完全分
离,而在甲醇-酸水系统下,5 种化合物均能达到
基线分离。经 HPLC 全波长扫描发现,5 种苯乙酮
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 260、275、280、256 和 275
nm,综合后取 265 nm下液相图发现 5 种苯乙酮能
达到完全分离,基线稳定,故最终选择 265 nm 作
为检测波长。
4 小结
目前,对于断节参药材的药用,主要作为著名
成药“虎力散”片的组成药之一,用于治疗风湿
麻木,筋骨疼痛,跌打损伤,骨关节炎[12]。初步
证明了断节参药材具有较高的潜在药用价值和经济
市场。但是,断节参药材与近缘种的青阳参、隔山
消药材极其相似[13],使用容易混乱,影响正常用
药的疗效和安全。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断节参药
材的质量标准,为断节参药材品种鉴定,质量控制
提供可靠依据。本实验所建立的断节参中 5 种苯乙
酮同时测定的 HPLC 方法,目标成分在 22 min 内
就能达到完全分离,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初
步作为断节参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参考文献:
[1] 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云南省中药材标准[S]. 昆
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89.
[2] 岳荣彩,张卫东. 天然产物白首乌二苯酮的神经保护作用
和两面针碱的免疫调控作用机制研究[D]. 上海:第二军
医大学,2013:53-59.
[3] 张 瑱,贺兴冬,秦 燕,等. 对羟基苯乙酮降血脂作用的
研究[J]. 世界临床药物,2010,31(10) :599-601.
[4] 王莲芳,周必强,叶世铎. 3,4-二羟基苯乙酮对心肌保护
作用的研究[J]. 哈尔滨医药,2005,25(3):5-7.
[5] 张壮鑫,周 俊. 昆明杯冠藤的化学成分[J]. 云南植物研
究所,1982,4(4) :413-418.
[6] 陈 刚,裴月湖. 昆明杯冠藤和 Pfaffia glomerate 的化学成
分研究[D]. 沈阳:沈阳药科大学,2009:16-20.
[7] 侯彩婷,徐凌川. 泰山白首乌新品种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其
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D]. 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40-44.
[8] 季 申,毛秀红,张 彤,等. 茵栀黄注射液质量标准研
究[J]. 中成药,2009,31(12) :1862-1867.
[9] 李小妹,梁 咏,康志英,等. 清肝利胆口服液中对羟基苯
乙酮含量的测定[J]. 中国实验方剂学,2013,19(17) :
160-162.
[10] 孙印石,刘政波,王建华,等.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
检测法测定白首乌中的 4 种苯乙酮类成分[J]. 色谱,
2009,27(1) :114-116.
[11] 张桂青,李勇军,刘 佳,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隔山消
积颗粒中白首乌二苯酮的含量[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2,32(18) :1498-1499.
[12] 姜德训,白云静,安 娜. 虎力散胶囊外敷治疗膝骨关节炎
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导刊,2013,(5):122-123.
[13] 杨竹雅,杨树德,钱子刚,青阳参及其近缘种的生药学比较
[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31(4) :17-25.
943
2015 年 2 月
第 37 卷 第 2 期
中 成 药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February 2015
Vol. 37 No.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