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内蒙野丁香育苗技术与园艺特性的研究



全 文 :第 23卷 第 6期 干 旱 区 资 源 与 环 境 Vol.23 No.6
2009年 6月 JournalofAridLandResourcesandEnvironment June.2009
文章编号:1003-7578(2009)06-165-05
内蒙野丁香育苗技术与园艺特性的研究*
张保红1 , 燕玲 2 , 唐文婷
(1.内蒙古贺兰山保护区管理局阿拉善左旗 750306;2.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010019)
  提 要:以内蒙野丁香为研究对象 ,利用种苗学 、栽培学等技术和方法 ,进行了种子形态与千粒重 、种子萌
发特性 、穴盘播种育苗 、异地迁移及其园艺特性等方面的研究与探索。结果表明:(1)内蒙野丁香属小型种子 ,
长柱型植株种子同期积累的干物质量多于短柱型 , 高发芽率及发芽势是其适应干旱环境的具体体现。 (2)首
次利用穴盘成功培育了内蒙野丁香实生苗 , 出苗率高达 85%,幼苗质量好。 (3)移栽以萌动前为宜 , 最适温度
为 13 ~ 18℃,带土坨移栽且先移入室内 , 再移至室外成活率更高。 (4)内蒙野丁香生长缓慢 ,当年生枝分枝多 ,
花期长 , 可用作道路绿化 、屋顶绿化 、孤植或丛植于建筑旁。
关键词:内蒙野丁香;种子;穴盘播种;园艺特性
中图分类号:S604      文献标识码:A
  内蒙野丁香(LepitodermisordosicaH.C.Fu.et.E.W.Ma)属茜草科(Caprifoliaceae)野丁香属(Lepi-
todermisWal)植物 ,为中国特有种 [ 1] 。主要分布于东阿拉善荒漠区的贺兰山和桌子山山地 ,生于岩石裂缝
间 [ 2] ,以营养繁殖为主 。由于生存条件的严酷性以及人类活动的频繁干扰 ,加之其自身繁殖方式的特点 ,
使本种的分布范围逐渐缩小 ,种群数量减少 ,趋于濒危 ,已被列为内蒙古二级保护植物 [ 3] 。
内蒙野丁香为强旱生小灌木 ,高 20 ~ 40㎝ 。体形矮小 ,枝叶繁茂 ,多分枝 ,开展 ,枝暗灰色 ,具细裂纹 ,
小枝较纤细 ,劲直 ,有时刺状 ,灰色;叶对生或假轮生 ,厚纸质 ,长圆形至椭圆形 ,长 3 ~ 10mm,宽 2 ~ 5mm,
上面略有光泽。花近无梗 , 1 ~ 3朵簇生于枝顶和近顶端叶腋处;花冠紫红色 ,有香气 ,漏斗形 ,长 11 ~
14mm;花有两式 ,一种为短柱型 ,其雄蕊略伸出花冠筒口 ,另一种为长柱型 ,雄蕊内藏于花冠筒中部;花柱
异长 ,线形柱头 3 ~ 5个 。蒴果长 3 ~ 3.5mm;种子附有与种皮分离的网状假种皮 。花期 5月中下旬至 9月
中旬[ 1 ~ 4] 。
目前 ,国内外对内蒙野丁香的研究还不够充分 ,相关文献和报道很少。已开展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引
种 、解剖学 、胚胎学 、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 、园林应用等方面。燕玲 、宋述芹等[ 5]对内蒙野丁香进行了初步的
引种试验 ,为进一步摸索其引种栽培技术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郭淑晶 [ 4]对内蒙野丁香进行了胚胎学和解
剖学方面的深入研究 ,弄清了内蒙野丁香的胚胎发育特点 ,总结了营养器官的旱化结构特征。胡云 、何丽君 、
燕玲等[ 6]探讨了内蒙野丁香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形成愈伤组织并进一步分化形成再生植株的过程和条件。王
华等 [ 1]对内蒙古荒漠地区部分珍稀野生花卉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 ,重点阐述了包括内蒙野丁香在内的 40种
可引种利用的珍稀野生花卉资源的形态特征 、观赏特性和自然分布区域 ,认为内蒙野丁香可用于道路绿化 、
屋顶绿化 ,具有做盆景的潜质 ,同时还可丛植或孤植于园林建筑旁。本研究试图在充分了解内蒙野丁香繁殖
特性的基础上 ,寻找适合其繁殖的育苗方式和技术条件 ,以期对其进行人工扩繁 ,解除其濒危状态 。同时 ,通
过园艺特性的研究为合理开发利用内蒙野丁香这一野生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供试种子于 2007年 9月下旬至 10月中旬采自贺兰山燕子沟 、拜寺口及王泉沟自然生长的野生植株 。
* 收稿日期:2009-1-7。
作者简介:张保红, (1966.9)男 ,副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森林生态方面的研究工作。
责任作者:燕玲 , (1959.10)女 ,教授 ,主要从事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的研究工作。
DOI :10.13448/j.cnki.jal re.2009.06.025
移栽植株分别于 2002、2003、2004、2005年 4月中旬采自贺兰山王泉沟自然生长的内蒙野丁香植株 。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分别选定内蒙古农业大学校园试验地和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自控温室。温室内设
遮阳网 、水帘 、三相异步电动机 、可移动天窗 、温室控制器等设备 ,并设有插床及可移动苗床 。
1.2.2 种子特性的观察
  (1)千粒重及种子形态的观测 。分别随机抽取内蒙野丁香长 、短柱型植株种子各 100粒进行测量 。
采用百粒重法 ,用 0.0001g的电子天平分别称重 ,重复 8次 ,取其平均值 ,乘以 10,求得内蒙野丁香种子的
千粒重 。
分别随机抽取内蒙野丁香长 、短柱型植株的种子各 25粒 ,解剖镜下进行种子长 、宽测量 ,并对测量结
果进行方差分析 ,利用如下公式计算标准差及变异系数 。计算公式如下 [ 7] :
S= ∑(y- y)2n-1   CV=
s
y×100%
(2)种子发芽试验。采用常规发芽试验法 ,供试种子为内蒙野丁香长 、短柱型植株脱去假种皮和未脱
假种皮种子 。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 ,设 3个重复 ,每个重复 100粒种子 [ 8] 。将种子置于衬有滤纸的培养
皿中 ,置于智能人工气候箱内 , 25℃恒温 、全光照下处理 ,保持滤纸湿润 。以胚根突破种皮的长度为种子长
度的 1/2作为种子发芽标准 [ 8] ,记录发芽数 。发芽末期连续三天种子发芽率低于供试种子的 1%时计算
发芽率 [ 9] ,发芽种子数达到最高峰时计算发芽势 [ 8] ,计算公式如下[ 10] :
发芽率(﹪)=供试种子发芽数 /供试种子总数
发芽势(﹪)=发芽开始到发芽高峰时段内发芽的种子数 /供试种子总数
1.2.3 穴盘播种育苗试验
(1)消毒及播种。用灭菌锅对原生土和蛭石进行消毒 ,时间 1.5小时 。用 800倍多菌灵冲洗穴盘 ,再
用清水冲洗 2 ~ 3遍 ,于穴盘中装填混合基质(原生土:蛭石 =2:1),压实 ,浇透水。设两个穴盘 ,每穴盘为
一个重复。采用点播式播种 ,每穴 2粒种子 ,播后覆盖蛭石约 3㎝ 。
(2)播种后管理。根据美国 Davidkoranski[ 11]将穴盘苗生育期划分为 4个阶段的理论进行穴盘苗管
理 。播种后于穴盘上覆盖一层湿纸 ,再覆盖塑料薄膜 ,环境温度 15 ~ 25℃。出苗后揭去湿纸 ,在穴盘上方
搭塑料薄膜棚 ,环境温度 13 ~ 23℃;播种 10 ~ 14天 ,每天下午 5点 ~次日上午 8点搭塑料薄膜棚 ,播种 15
天后不再搭棚。以后逐渐增加光照 ,降低温度与水分供给 ,在保证幼苗正常生长的前提下降低基质含水
量 。幼苗真叶开始发育后 ,对其进行接触刺激 。当幼苗第 3、4片真叶发育时环境温度保持在 13 ~ 24℃,
每周喷洒一次 0.3‰磷酸二氢钾。同时 ,进行穴盘苗生长情况的观测与记录 。连续三天没有出苗时计算
出苗率 。计算公式如下[ 12] : 出苗率(%)=出苗数 /(播种种子粒数 ×发芽率)
1.2.4 异地迁移试验
采用裸土移植法 ,将内蒙野丁香自产地贺兰山移至内蒙古农业大学校园试验地和实验室 ,进行室内盆
栽和大田移栽。移栽后注意适时浇水 、除草 、松土等田间管理 ,同时密切观察植株的生长情况和物候变化 ,
并进行观察记录 。
1.2.5 园艺特性的观察
在不同的植株上测量当年生枝条 、去年生枝条的长度共 5组 ,每组 10个数据 ,平均值即为枝条年平均
生长量;于不同的植株上测量当年生枝条分枝数共 5组 ,每组 10个数据 ,平均值即为当年生枝分枝数 。
2 结果与分析
2.1 内蒙野丁香的种子形态与千粒重
经测量与统计 ,内蒙野丁香长 、短柱型植株种子(脱去假种皮)的千粒重分别为 0.5707㎏(标准差为
2.0656×10-4 ,变异系数为 0.0036)和 0.5048㎏(标准差为 7.2778×10-4 ,变异系数为 0.0144);方差分析
结果(表 1)。
  经测量和统计 ,长 、短柱型植株种子的长分别为 2.7㎜(标准差为 0.3189、变异系数为 0.1181)和 2.8
㎜(标准差为 0.2944、变异系数为 0.1051),宽分别为 1.0㎜(标准差为 0.1061、变异系数为 0.1061)和 0.
·166· 干 旱 区 资 源 与 环 境 第 23卷
9㎜(标准差为 0.1429、变异系数为 0.1588)。
其方差分析结果(表 2、 3)。通过表 1、2、 3可
知 ,内蒙野丁香长 、短柱型植株种子的千粒重存
在极显著差异 ,两种柱型植株种子的长 、宽没有
显著差异。
2.2 种子萌发试验
播种后第一天种子开始发芽 ,第 10天发芽
结束。结束前连续三天种子平均发芽率低于供
试种子 1%。根据四类种子的萌发进程 ,利用
三个重复的平均值绘制发芽曲线(图 1);同时
计算内蒙野丁香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 (表
4)。
从图 1中可以看出 ,随着萌发时间的延长 ,
4类内蒙野丁香种子萌发曲线均呈钟形分布 。
萌发的初始时间为发芽试验的第二天 ,达到萌
发高峰的时间短(仅 4天),后期仅有少量种子
萌发 , 10天后种子萌发结束 。结果表明 4类内
蒙野丁香种子的萌发趋势表现一致 ,说明萌发
周期短是内蒙野丁香对干旱环境的适应策略。
从表 4中可知 ,内蒙野丁香发芽率和发芽
势都较高 ,均在 80%以上。其中长柱型植株种
子发芽率和发芽势高于短柱型 ,以长柱型植株
脱去假种皮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 ,分别
达 92﹪和 74﹪。短柱型植株未脱皮种子发芽
率和发芽势均最低 ,仅为 83%和 51%。
2.3 穴盘播种育苗试验
播种后第 7天开始出苗 ,播种后第 10天出
苗率达 62%,第 20天出苗率达到高峰 ,连续 4
天出苗率都保持在 85%(图 2)。
播后 14天幼苗开始展出第 1、2片真叶 ,到
第 31天展叶率达到 97.5%。刚展出的真叶呈
淡红紫色 ,叶缘 、叶基及叶脉的颜色加重。继续
发育 ,真叶呈现绿色。播后 30天平均苗高 0.
64㎝ ,第 1、2片真叶的平均长度 0.32㎝ 。到
第 31天为止 , 79.4%的幼苗出现第 3、4片真叶
叶芽 ,其中 14.4%的幼苗已展真叶。从以上数
据来看 ,幼苗低矮 ,生长速度缓慢 ,发育正常。
2.4 异地迁移试验
本试验自 2002— 2005年间先后 4次从内
蒙野丁香原产地贺兰山进行苗木的裸土移栽。
表 1 内蒙野丁香长 、短柱型植株种子千粒重方差分析
Tab.1 Varianceanalysisonseed1000-grainweightof
long-column-typeplantandshort-column-typeplant
变异
来源
自由度
DF
平方和
SS
均方
MS F F0.05 F0.01
处理间 1 0.0260 0.0260 28.9﹡﹡ 4.96 10.04
误 差 10 0.0090 0.0009
总变异 11 0.0347
表 2 内蒙野丁香长 、短柱型植株种子长方差分析
Tab.2 Varianceanalysisonseedlengthof
long-column-typeplantandshort-column-typeplant
变异
来源
自由度
DF
平方和
SS
均方
MS F F0.05 F0.01
处理间 1 1.48 1.48 0.59 4.04 7.19
误 差 48 119.30 2.49
总变异 49 120.78
表 3 内蒙野丁香长 、短柱型植株种子宽方差分析
Tab.3Varianceanalysisonseedwidthof
long-column-typeplantandshort-column-typeplant
变异
来源
自由度
DF
平方和
SS
均方
MS F F0.05 F0.01
处理间 1 0.01 0.01 0.11 4.04 7.19
误 差 48 4.45 0.09
总变异 49 4.46
图 1 内蒙野丁香发芽曲线
Fig.1GerminationcurveofLepitodermisordosicaseeds
图 2 内蒙野丁香出苗曲线
Fig.2 EmergencecurveofLepitodermisordosicaseedling
表 4 内蒙野丁香种子萌发特性(%)
Tab.4 GerminationcharacteristicsofLepitodermisordosicaseed
供试种子 重复 1 重复 2 重复 3发芽率 发芽势 发芽率 发芽势 发芽率 发芽势
平均
发芽率
平均
发芽势
长柱型 脱皮 93 76 89 70 95 75 92 74未脱皮 89 63 94 72 86 64 90 66
短柱型 脱皮 87 58 80 46 85 51 84 52未脱皮 84 52 75 52 90 49 83 51
·167·第 6期 张保红等 内蒙野丁香育苗技术与园艺特性的研究
首次移栽试验于 2002年 4月 24日进行 ,室内盆栽培养 ,但结果所有植株均未成活。究其原因是移栽时间
偏晚 ,此时内蒙野丁香植株已萌发进入生长期 ,越冬前储备的养料消耗殆尽 ,而新合成的碳水化合物量尚
不能满足植物快速生长的需要 。此时进行苗木移栽 ,使植物根系受损 ,生长发育受阻 ,营养供给不足 ,加之
环境改变导致植株最终死亡[ 13] 。
其后的第 2、3、4次移栽均在每年的 4月初进行 。第 2次移栽是利用原土进行室内盆栽 ,成活率为
40%。第 3次进行的是室内盆栽和大田移栽。其中 ,室内盆栽苗木大部分成活 ,成活率达 70%,大田移栽
未能成活。分析其原因是大田移栽时 ,挑选的多为较粗大的苗木 ,虽较为健壮 ,但根系受损严重 ,影响其扎
根和以后的生长;相反 ,小苗可以保持较为完整的根系 ,恢复快而利于快速扎根生长 。 2005年 4月 8日 ,
进行第 4次引种移栽试验。移栽时选择较小的植株 ,进行室内盆栽和大田移栽 ,结果是大田移栽情况较
好 ,成活率达 60%,而室内移栽苗木成活率不高 。分析原因是室内光照过强 ,温度较高 ,中午至下午日照
强烈 ,室内温度可达 23℃左右 ,而自然条件下植株的萌发温度要求较低 ,一般在 13 ~ 18℃之间 ,结果高温
使植物体内水分蒸发加剧 ,影响了植物的生长 。
移栽成活的植株均可在当年开花 、结实。其花期较长 ,从 5月初直至 9月下旬。 9月下旬开始部分果
实成熟 , 10月中旬 ~至 11月初进入休眠 。于次年 3月中旬至 4月初返青 ,成活率达 100%。
2.5 园艺特性观测
内蒙野丁香体形矮小 ,枝叶繁茂 ,多分枝 ,开展 ,对其枝条年生长量进行测量 ,其年平均生长量为 6.3
㎝;对其当年枝分枝数进行测量 ,其年平均分枝数为 4。植株耐修剪 ,不形成枯梢。叶对生或假轮生 ,椭圆
形 ,亮绿 ,有光泽 。花 1 ~ 3朵 ,簇生于叶腋或枝顶 ,形成聚伞花序;花冠长漏斗状 ,紫红色;花有香气;花期
长 ,可从 5月下旬持续到 10月中旬。由于其开花特性 ,修剪后的枝条仍可从下侧的叶腋处形成花蕾 ,不影
响其观花性 ,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3 讨论
3.1 内蒙野丁香种子的重量 、形态特征与种子的萌发
植物种子萌发特性与其形态学特征 ,如种子大小 、形状和表面附属物等均有关[ 9] 。内蒙野丁香种子
椭圆形或披针形 ,长柱型花种子的千粒重为 0.5707㎏ ,种子长 、宽分别为 2.7㎜和 1.0㎜;短柱型花种子
的千粒重为 0.5048㎏ ,种子长 、宽分别为 2.8㎜和 0.9㎜ ,均属于小型种子 [ 8] 。种子质量是衡量植物对其
后代物质与能量投资大小的一个指标 ,一般小种子产出成本低 、周期短 、数量多[ 14] 。内蒙野丁香种子体积
小 、数量多 ,发芽率高 ,发芽周期短 ,这可能是内蒙野丁香为适应长期干旱自然环境而产生的一种生态适
应 。有资料认为种子越小越易萌发 ,而圆锥形 、钻形种子则更易萌发 [ 15] 。本试验中内蒙野丁香种子的平
均发芽率均达到了 80%以上 ,与上述观点相符。长 、短柱型植株种子重量差异显著而大小无显著差异的
现象说明 ,长柱型植株种子同期积累干物质量大于短柱型植株种子 。
3.2 内蒙野丁香种子萌发与幼苗存活
小粒种子的幼苗存活率低 ,遇到恶劣环境易大量死亡 ,高萌发率的繁殖更易于小粒种子的物种延
续 [ 9] 。种子萌发作为植物适应环境变化以保持自身繁衍的重要特性 ,直接关系着物种繁殖以及种群扩展
和恢复等生态过程[ 16] 。已有调查结果显示 ,内蒙野丁香在自然条件下实生苗数量很少 ,有性繁殖困难 [ 4] ,
文中研究的发芽试验 、穴盘播种育苗试验的成功及已有胚胎学研究证明 ,内蒙野丁香具有有性繁殖能力但
实生苗的生长受到生态因子的严重制约。内蒙野丁香生长于岩石裂缝间 ,其生长地降雨少而集中 ,成熟种
子落于岩石之上 ,在没有充足水分和覆盖条件下 ,难以成苗。
3.3 内蒙野丁香穴盘播种育苗技术
播种后 1 ~ 6天保持湿度接近 100%,温控在 15 ~ 25℃;第 7 ~ 17天温控为 13 ~ 23℃,保持基质湿润 ,
增加光照 ,但强度不宜过大;第 18 ~ 31天需要基质相对干燥 ,以维持发育期的水分平衡为宜 ,温控仍为 13
~ 23℃,自然光照即可满足幼苗生长需要。适当喷洒 0.3‰的磷酸二氢钾可以使发黄的真叶恢复正常 ,为
使肥料有效 ,叶面施肥于下午 4时以后进行。 31天后 ,幼苗发育正常 ,生长矮壮 ,对温度 、水分 、光照条件
无特殊要求 ,在温室的自然条件下培育即可 ,只需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进行浇水。
4 结论
  (1)内蒙野丁香属小粒型种子 ,长柱型植株种子同期积累的干物质量大于短柱型植株 。高发芽率及
·168· 干 旱 区 资 源 与 环 境 第 23卷
发芽势是其适应干旱环境的具体体现 。
(2)本试验首次利用穴盘成功培育出内蒙野丁香实生苗 。内蒙野丁香种子小 ,数量多 ,易于获取 ,因
而使用穴盘播种育苗的方式对其扩繁具有可行性。
(3)移栽时间以萌动前为宜 ,最适温度为 13 ~ 18℃,带土坨移栽且先移入室内 ,再移至室外成活率更
高 ,生长更旺盛。
(4)内蒙野丁香当年生枝分枝数多 ,年平均生长速度缓慢 ,株形低矮 、扩展 ,耐修剪;花期长 ,具有一定
的观赏价值 。适用于道路绿化 、屋顶绿化 、孤植或丛植于建筑旁。
参考文献
[ 1] 王华 ,梁守华.内蒙古荒漠地区的一些较珍稀野生花卉资源及其园林应用前景 [ J] .林业科学 , 2007, 43(3):59 ~ 65.
[ 2] 内蒙古植物志编辑委员会.内蒙古植物志(第二版)第四卷 [ M]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1993, 380~ 382.
[ 3] 李铁生 ,主编.内蒙古珍稀植物图谱 [ 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2001, 62~ 63.
[ 4] 郭淑晶.内蒙野丁香的形态解剖学及胚胎学研究 [ D].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007, 1 ~ 25.
[ 5] 燕玲 ,李红 ,宋述芹.干旱区五种野生观赏植物的引种栽培试验 [ J] .干旱区资源境 , 2004, 18(6):159 ~ 163.
[ 6] 胡云 ,何丽君 ,燕玲 ,等.珍稀濒危植物内蒙野丁香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 [ 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 2007, 28(1):25~ 30.
[ 7] 盖均益 ,主编.试验统计方法 [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0, 46.
[ 8] 卢婷 ,林夏珍.两种橐吾属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 J] .浙江林业科技 , 2007, 27(6):37~ 40.
[ 9] 孙会忠 ,贺学礼.3种绢篙属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的比较 [ 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 2007, 35(2):198 ~ 202.
[ 10] 傅家瑞.种子生理 [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5, 219~ 258.
[ 11] 包志强 ,刘和凤 ,张瑞英.花卉穴盘育苗技术 [ J] .中国花卉园艺·半月刊 , 2006(18):12~ 14.
[ 12] 农业大辞典编辑委员会.农业大词典 [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1998, 212.
[ 13] 郑殿升 ,杨庆文.中国的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点)建设 [ 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04, 5(4):386~ 388.
[ 14] WilsonMF.Plantreproductiveecology[M].NewYork:JohnWilky&Sons, 1983:1~ 90.
[ 15] Grime.JP, G.Mason&GurtisAV.Acomparativestudyofgerminationcharacteristisinalocalfloral[ J].Ecol, 1981, 69:1071~ 1039.
[ 16] 苌伟 ,吴建国 ,刘艳红.荒漠木本植物种子萌发研究进展 [ J] .应用生态学报 , 2007, 18(2):436 ~ 444.
[ 17] 高建忠 ,蔺水泉 ,武润虎.塑膜容器育苗技术初探 [ 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 2000(增):30~ 32.
[ 18] 赵键 ,于卫平 ,白自强 ,等.沙旱生植物容器育苗技术 [ J] .林业科学研究 , 2004, (17):100~ 104.
[ 19] 邓煜 ,刘志峰.温室容器育苗基质及苗木生长规律的研究 [ J].林业科学 , 2000, 36(5):33 ~ 39.
[ 20] 刘玉莲 ,殿学波.樱花品种园艺学特性的综合评价 [ J] .江苏农学院学报 , 1996, 17(2):39~ 43.
[ 21] 张群.水位梯度对千屈菜(Lythrumsalicaria)生长 、繁殖及园艺性状的影响研究 [ D] .西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005, 21.
[ 22] 张克 ,郁东宁.宁夏野生花卉及观赏树木资源调查及利用 [ J] .北京农学院学报 , 2002, 17(1):18~ 21.
[ 23] 韦如萍 ,薛立 ,邝立刚.林木育苗技术研究综述 [ J] .山西林业科技 , 2002(3):10~ 17.
Reserchesontechnichesofseedlingbreedingandgardeningcharacteristicsof
Lepitodermisordosica
ZHANGBaohong1 , YANLing2 , TANGWenting
(1.AdministrationBureauofHelanshanNatureReserveRegioninInnerMongolia, AlashanZuoBanner750306, P.R.China;2.CollegeofEcologyand
EnvironmentalScience, InnerMongoliaAgriculturalUniversity, Huhhot010019, P.R.China)
Abstract:The1000-grainweight, seedgerminationcharacteristics, sowinginaperturedisk, migration, etcof
LepitodermisordosicaH.C.Fu.et.E.W.wereconductedbythemethodsofseedlingandcultivationscienceto
researchandprobeintheseedmorphology.Theresultsshowedthat:(1)TheseedofLepitodermisordosicais
smaler, theBiomassofseedoflong-column-typeplantismorethanthatofshort-column-typeplantinthe
sameperiod.Highgerminationpercentageandgerminationenergywastheadaptabilitytoaridenvironment.(2)
Lepitodermisordosicaseedlingwascultivatedinaperturediskforthefisrttime, therateofemergencewas85%,
seedlingqualitywashigh.(3)Thebesttimetotransplantwasbeforegerminating, survivalratecouldbehigher
ifmovedwithadheringsoil, andfirstlymovedtoindoor, thentooutdoor.Optimumtemperaturewas13 ~ 18℃.
(4)Lepitodermisordosicagrowsslowlyandproducesmanybranchinoneyear, andhavealongfloweringperiod,
soitcanbeusedforgurdenandaforest.
Keywords:Lepitodermisordosica;seed;seedlinginaperturedisk;gardeningcharacters
·169·第 6期 张保红等 内蒙野丁香育苗技术与园艺特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