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春期桑芽萌发积温研究



全 文 :1 9 95 年第 3 期 汪苏蚕业
春期桑芽萌发积温研究
沈增学
(苏州大学蚕桑学院 21 5 1 5 1)
摘 要 通过 4个 桑品种离株穗 芽休眠解除 后 ,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催 芽萌发 试验 . 结果表明 , 湖桑 32 号在温度
Zo C

2 3℃和 2 6 C 条件下 , 萌芽至露青时的有效积温分别为 49 . 25 ` C 、 59 . 50 C和 67 . 5。℃ 。 萌芽 至雀 口时的有效积温分别为
1 4 2
.
g o C

1 43
.
45 C 和 164 . 25 ℃ 。 同时表明 ,在 4 个品种之间 , 萌芽至露青时 ,除个别品种 (育 1 5 1 )外 ,有效积温基本相 同 , 萌
发至雀 口 ,各品种的有效积温则差异较大 。
关键词 桑树 春期 发芽 积温
关于春期桑芽萌发时期的预测 , 前人 已
有不少研究报道 ,但是对作为影响桑芽萌发
重要环境条件的积温至今却缺少研究 。 我们
在研 究桑树休眠及其解除的基础上 , 对春期
桑芽萌发到一定阶段时的积温进行了较为系
统的调查测定 , 取得了一些新的基础性资料 ,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
.
1 材料 供试的桑树 品种为湖桑 32 号 、
新一之獭 、 育 1 51 和新剑持 , 穗条取于本院实
习场桑园内 , 树龄 5 年 ,低干树形 , 1 月 25 日
枝条被齐拳剪伐 ,随即将穗条用塑料纸包扎 ,
置于 S C左右环境中保存 ,到翌年 4 月 25 日
取出 ,剪取插穗 , 长度 16 一 18 厘米 ,按分区插
入砂盆内 , 并置于预先设定好温度的温箱内 ,
供调查测定 。
1
.
2 方法 整个调查测定按品种 、 温度和枝
条部位不同 ,设 3 个处理 。 桑树品种 4 个 (前
述 ) ,培养温度分设 20 ` C 、 23 C 和 26 ℃左右 3
区 ,枝条部位分 _匕 中 、 下 3 区 ,并将上述 3 个
处理加以组合 , 共设 36 个小区 , 每区插穗 10
根 。 插后注意定量补充床内水分 , 并对温箱内
的温度每天定时 ( 6 时和 14 时 )观察 、 记载 ,
同时观察 、 记载穗芽发育状况 。
1
.
3 调查项 目 1 . 温度 ; 2 . 穗芽发育程度 :
露青与雀 口 ; 3 . 有效积温 , 按下列公式计算 :
有效积温 ( ` C )一仁每 日实感温度 ( ` C ) 一桑芽
萌发起点温度 ( C ) 〕只天数 。
2 测定结果
2
.
1 春期桑芽萌发积温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2
.
1
.
1 桑芽萌发至露青的积温及其与温度
关系
由表 1 调查测定的结果看 , 桑芽解除休
眠后 , 在温度 20 ℃ 一 25 ℃的环境 中 ,湖 桑 32
号即发育至露青 (5 日 ) 。 但其有效积温因测
试的温度高低而不同 , 温度 1 区 ( 日平均温度
2 0
.
8 5℃ )为 4 9 . 2 5 ℃ , 温度 2 区 ( 2 2 . 90 ℃ )为
5 9
.
5 0℃ ,温度 3 区 ( 2 4 . 5 5℃ )为 6 7 . S O C 。
2
.
1
.
2 桑芽萌发至雀 口的积温及其与温度
关系
调查测试结果 (表 2) 表 明 , 桑芽发育至
雀 口 所 需 时 间 ( 培 养 温 度 为 19 . 93 C一
25
.
9 3 C )为 n 一 16 天 。 有效积温顺次分别为
1 4 2
.
9 0℃ 、 1 4 3 . 4 5 C 、 1 64 . 2 5 C , 表 明桑 芽发
育至雀 口 时的有效积 温在 20 ℃ 一 2 3℃范围
内 , 有 效 积 温 基 本 相 近 ( 14 .2 90 ℃ ~
1 4 3
.
4 5

C ) ; 但是 , 当培 养温 度达 26 ℃左 右
时 , 萌 芽 至 雀 口 的 有 效 积 温 提 高 到
1 6 4
.
2 5
`
C

2
.
2 有效积温与桑品种的关系
调查测试数据结果 (表 3) 表明 : ( 1) 桑芽
发育至露青 时 , 4 个桑品种之 间的有效积温
基本相 同 , 温度 1 区在 50 C 左右 , 温度 2 区
约 6 o C ,温度 3 区约 68 C ,说明虽品种不同 ,
2 2 江苏蚕业 19 98 年 3期
但在温度较低的 1区由于桑芽发育到露青时
的有效积温基本相同 , 所以都在测试后第 5
天穗芽开始露青 。
表 1 德芽发育至膝青的有效积通 ` (湖桑 3 2 号 )
感温
日顺 实感温度
C
温度 1 区
有效积温
( 1 ) ℃
有效积温
( 2 ) ℃
实感温度
C
温度 2 区
有效积温
( l )℃
有效积温
( 2 )℃
实感积温
C
温度 3 区
有效积温
( 1 )℃
有效积温
( 2 ) ℃
2 2
.
0 0
2 0
.
7 5
1 2
.
0 0
1 0
.
7 5
10
.
0 0
8
.
7 5
2 2
.
5 0
2 3
.
0 0
2 3
.
0 0
1 2
.
50
1 3
.
0 0
1 0
.
5 0
1 1
.
0 0
2 4
.
00
2 3
.
5 0
1 4
.
0 0
1 3
.
5 0
1 2
.
0 0
1 1
.
5 0
一2 1 ` 0 02 0 . 5 0 1 1 . 0 01 0 . 5 0 9 . 0 08 . 5 0 2 3 . 0 0 1 3 . 0 01 3 . 0 0 1 1 . 0 01 1 . 0 0 2 5 . 2 52 5 . 002 0 . 0 0 1 0 . 0 0 8 . 0 0 1 3 . 00 1 1 . 0 0合计 1 0 4 . 2 5 5 4 . 2 5 4 4 . 2 5 2 3 . 0 01 14 . 5 0 64 . 50 5 4 . 5 0 2 5 . 001 2 2 . 7 5 15 . 0 0 1 3 . 0 07 2 . 2 5 6 2 . 7 5
平均 2 0 . 8 5 4 9 . 2 5 2 2 . 9 0 5 9 . 5 0 2 4 . 5 5 6 7 . 5 0
二 :
1
. 有效积温 ( 1) 表示每日实感温度减去发芽起点温度 10 C 。
2
. 有效积温 (2 )表示每日实感温度减去发芽起点温度 12 ℃ 。
3
. 桑芽发育到露青以枝条上 、 中 、 下 3 个部位中穗芽发育最快的部位为准 。 每区萌芽的插穗占总数 2/ 3 以上时 ,即为
该区桑芽萌发程度 。
4
. 有效积温平均指 ( 1) 与 ( 2) 有效积温之和的平均值 。
表 2 穗芽发育至雀口 的有效积温 `
感温
日顺 实感温度

温度 1 区
有效积温
( 1 ) ℃
有效积温
( 2 )℃
实感温度

温度 2 区
有效积 温
( l )℃
有效积温
( 2 )℃
实感温度

温度 3 区
有效积温
( l )℃
有效积温
( 2 ) ℃
1 2 2
.
0 0 1 2
.
0 0 1 0
.
00 2 2
.
5 0 1 2
.
5 0 10
.
5 0 2 4
.
0 0 14
.
0 0 1 2
.
0 0
2 2 0
.
75 1 0
.
7 5 8
.
7 5 2 3
.
0 0 13
.
0 0 1 1
.
0 0 2 3
.
5 0 13
.
5 0 1 1
.
5 0
3 2 1
.
0 0 1 1
.
0 0 9
.
0 0 2 3
.
0 0 1 3
.
0 0 11
.
0 0 2 5
.
2 5 15
.
2 5 1 3
.
2 5
4 2 0
.
50 1 0
.
50 8
.
5 0 2 3
.
0 0 1 3
.
0 0 1 1
.
0 0 2 5
.
0 0 15
.
0 0 13
.
0 0
5 2 0
.
0 0 1 0
.
0 0 8
.
0 0 2 3
.
0 0 1 3
.
0 0 1 1
.
0 0 2 5
.
0 0 15
.
0 0 13
.
0 0
6 2 0
.
50 1 0
.
50 8
.
5 0 2 3
.
0 0 13
.
0 0 11
.
0 0 2 7
.
5 0 17
.
5 0 15
.
5 0
7 2 1
.
50 1 1
.
50 9
.
5 0 2 3
.
0 0 13
.
0 0 11
.
0 0 2 7
.
5 0 17
.
5 0 15
.
5 0
8 1 9
.
5 0 9
.
50 7
.
5 0 2 3
.
0 0 13
.
0 0 1 1
.
0 0 2 6
.
5 0 16
.
5 0 14
.
5 0
9 18
.
50 8
.
50 6
.
5 0 2 3
.
0 0 1 3
.
0 0 1 1
.
0 0 2 6
.
0 0 16
.
0 0 14
.
0 0
1 0 1 7
.
5 0 7
.
50 5
.
5 0 2 3
.
0 0 13
.
0 0 1 1
.
0 0 2 7
.
5 0 1 7
.
5 0 15
.
5 0
1 1 1 7 5 0 7
.
50 5
.
5 0 2 3
.
0 0 1 3
.
0 0 11
.
0 0 2 7
.
5 0 1 7
.
5 0 1 5
.
5 0
1 2 18
.
5 0 8
.
50 6
.
5 0 2 2
.
9 5 1 2
.
9 5 10
.
9 5
13 1 9
.
8 5 9
.
8 5 7
.
8 5
1 4 20
.
5 0 1 0
.
5 0 8
.
5 0
1 5 2 0
.
3 0 10
.
3 0 8
.
3 0
1 6 2 0
.
5 0 10
.
5 0 8
.
5 0
合计 3 1 8 . 9 0 15 8 . 9 0 1 26 . 90 2 7 5 . 4 5 1 5 5 . 4 5 1 3 1 . 4 5 2 8 5 . 2 5 17 5 . 2 5 1 5 3 . 2 5
平均 1 9 . 9 3 1 4 2 . 9 0 2 2 . 9 5 1 43 . 4 5 2 5 . 9 3 1 6 4 . 2 5
, 有效积温平均值计算方法与表 1 同 ,测试品种为湖桑 32 号
1 9 98年第 3期 江苏蚕业
分 区
品 种 、 、
新一之懒
湖桑 3 2号
育 1 5 1
新剑持
表 3
温度 1 区 (℃ )
露青 雀口
桑芽发育积温与桑品种间的关系 `
温度 2区 (C )
露青 雀 口
温度 3区 〔C )
露青 雀口
4 9
.
5 2 (5 )
4 9
.
25 (5 )
1 5 3 (15 ) 5 9
.
5 0 (5 ) 1 8 0 (1 5 ) 6 7
.
5 0 (5 ) 1 5 9( ]) 3
1 4 4 (1 6) 5 9
.
5 0 (5 ) 1 4 4 (1 2) 6 7
.
5 0 (5 ) 1 5 0 (1 0)
4 95 2 (5 ) 1 1 7(1 3) 5 9
.
5 0 (5 ) 1 4 4 (1 2) 6 7
.
5 0 (5 ) 1 35 ( 9)
4 925 (5 ) 1 0 8 (1 2) 5 9
.
5 0 (5 ) 1 4 4 (1 2) 6 7
.
5 0 (5 ) 1 2 0 ( 8)
, 括号内数字表示 日数 。
( 2) 当桑芽发育到雀 口 时 , 4 个品种之间
的有效积温则有所不同 ,以温度 1 区为例 , 新
剑持和 育 15 1 等早 生桑 , 有效 积温 分别 为
1 08 C 和 1 17 ℃ , 而新一之懒和湖桑 32 号等
晚生桑则分别为 1 35 ℃和 1 4 ℃ ,表明晚生桑
穗芽发育到雀 口 时的有效积温高于早生桑 。
温度 2 区和温度 3 区也有这种倾向 。
2
.
3 穗芽在枝条上的部位与萌芽迟早关系
从调查结果 (表 4) 看 : ( 1) 桑芽在枝条上
的部位不同与穗芽萌发迟早有一定关系 , 从
供试 的 4 个品种综合看 , 基本倾向是穗芽萌
发至露青的时间 , 中部条最短 , 在 5一 5 . 5 天
之间 ; 其次是上部条的穗芽 , 在 .5 25 ~ .6 0
天 之 间 ; 萌发 最迟 是 枝 条 下 部 的穗 芽 , 在
5
.
75 ~ 6
.
5 0 天之间 。 ( 2) 从温度看 ,温度 1 区
枝条不同部位穗芽发育至露青的天数范围为
5一 5 . 7 5 夭 。 温度 2 区为 5 ~ 6 . 2 5 天 , 温度 3
区为 5 . 5 ~ 6 . 5 天 , 表明桑芽的发育 ,在露青
阶段的温度 20 C时 , 不仅穗芽发育快 , 而且
枝条上 、 中 、 下各部穗芽发育的程度开差较
表 4 各品种穗芽发育至露青时所需天数 `
桑品种
温度 1 区
插穗在枝条上 的部位
温度 2 区
插穗在枝条上的部位
温度 3 区
插穗在枝条上的部 位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新一之懒 5 5 5 9 5 6 7 5 6
湖桑 3 2号 5 5 5 5 5 5 5 5 5
育 1 5 1 5 5 8 5 5 9 5 7 10
新剑持 6 5 5 5 5 5 6 5 5
合计天数 2 1 2 0 2 5 24 2 0 2 5 2 3 22 2 6
平均夭数 5 . 2 5 5 5 . 7 5 6 5 6 2 5 5 · 7 5 5 · 5 6 · 5
, 表中温度分区同前 , 表中数据为日数 。
小 。 ( 3) 湖桑 32 号和新剑持穗芽萌发至露青
与枝条部位关系并不大 , 但是新一之懒和育
1 51 两个品种与枝条部位间关系较大 。
3 小结与讨论
3
.
1 本次研究桑芽萌发积温的方法是根据
桑芽完全解除休眠后具有萌芽能力原理基础
上进行的 。 研 究早已表明 ,桑树休眠期 , 湖桑
3 2 号等品种在该地区为 10 月至翌年 1 月 , 2
月份以后休眠逐渐解除 。 为保证供试材料既
要解除休 眠 , 又 不使其 在大 田条件下接 触
10 ℃以上温度 ,根据本地区天气温度变化规
律 ,本 次供试的 4 个品种穗条在 1 月下旬剪
取 ,然后贮藏于 5℃的环境内 , 同时贮藏 2 个
月 , 即使有少数休 眠尚未彻底的穗芽得到进
一步的解除 。 从而使调查测试获得较为满意
的结果 。 同时 ,关于桑芽发育的起点温度 (生
物学零度 ) ,据 资料考查 , 大多为 12 C , 但是
据 日本 70 年代以来 不少资料报道 , 认 为是
1 0℃ , 为此 ,本次有效积温计算中以上述数据
为基础 。
3
.
2 从本次调查测试看 , 4 个品种穗芽发育
到露青时的有效积温基本相同 , 在 20 ℃ 左右
的环境中为 49 . 25 “ C , 2 3 C时为 5 9 . S C , 25 ` C
左右时为 69 . 50 。 说明在桑芽萌动初期 ,适合
其萌发的温度在 20 ℃左右 ,超过该 温度 , 有
效积温增加 ,但其桑芽露青并没有明显提早 。
然而 , 当桑芽萌发进程发展到雀口 时 ,各品种
之 间的有效积温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差异 , 其
中早生 桑新 剑持与育 15 1 均 较低 , 分别为
l o 8 C 和 1 1 7 C , 晚生桑新一之懒和湖 桑 32
号分别为 1 35 C和 1 4 ℃ (在 20 ℃左右条件
江苏蚕业 1 9 9 5年 3期
下测试 ), 表明早生桑从露青发育到雀口 时间
短 , 桑芽发育快 ,晚生桑则相反 。 另外 ,在不同
温度下测试 , 即使同一品种 , 由于测试时的温
度不同 , 桑芽发育到雀 口 的时间也有差异 ,
25 C左右区 比 20 c 左 右区桑芽发育进 程加
快 2一 6 天 。
3
.
3 春期在大 田条件下 , 桑芽萌发迟早往往
因桑树品种 、 气温和桑芽在枝条上部位而不
同 , 早生桑 比晚生桑萌芽早 ,春期 2一 3 月份
温度高 ,桑芽萌发也早 , 同时枝条中上部的桑
芽 比上部 (未剪梢 )萌发早 , 下部桑芽基本不
萌发 。然而 , 枝条离株后 ,分剪成插穗 ,测试结
果 ,有些现象与大田条件下不相一致 。 例如 ,
湖桑 32 号的桑芽 , 当休眠解除后 ,室 内试验
结果 , 枝条上 、 中 、 下 的桑 芽 , 发育到露青阶
段 , 在进程上并无差异 , 但有的品种 ,则有些
差异 (如育 1 5 1 ) 。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据作
者分析 , 一是与各品种在枝条上不同部位桑
芽的休眠解除程度有关 ,在 自然条件下 ,枝条
各部位桑芽进 入休眠 、 休眠程度以及解除休
眠的时间有差异 , 尤其解除休眠的迟早有不
同 , 因此 , 在大 田环境条件下 , 在解除休眠后
所感受自然的温度多少就有差别 。 上述调试
结果表明 , 由于桑芽发育至露青的有效积温
基本相同 ,这样休眠解除早的品种或桑芽 , 由
于达到桑芽发育至露青的有效积温时间早 ,
春期桑芽露青就提早 。 另外 ,在大田条件下 ,
随着桑芽萌发 , 由于受桑树体内多种激素的
影响 , 使整个枝条不同部位的桑芽萌发状态
差别甚大 ,枝条下部桑芽不萌发的多 ,成为休
眠芽 , 中上部桑芽则大部分萌发 , 尤其到桑芽
生长后期 ,枝条上部的桑芽发育最快 , 出现了
所谓的顶端生长优势 。
…井井…苗 基地 , 每年可为 国 内香 蔡发 展地 区提供 该 系列高 纯度的桑树 品 种苗木 5 0 0万株以上 , 供苗 时间在每年的 n 月 至 12 月 , 桑苗价格按 当 时市 场价格 确定 ,
如提前联系 的可给 予适 当 优惠 。
联 系单位 : 浙江省农业科学晓开发 办套 室
浙江省农业 新品 种引进 开发 中心
地址 : 浙江省杭州市石桥路 1 9 8 号
郊编 : 3 1 0 0 2 1 传真 : ( 0 5 7 1 )一 6 4 0 0 4 8 1
电话 : ( 0 5 7 1 ) 一 6 4 0 0 4 0 4 6 4 0 0 4 6 7 6 4 0 0 7 0 0一 2 1 6 6
联 系人 : 孙华 许传根 龚亚 明
召迁 , 石吧丁亡巴月吧夯认多兮连二石卜迁呀亩砚匕节吧多飞、 竺夕补 5 公之少石、 卜; i 之 布泛几 、 扮布 \ 生万 竺 拐 , 福 竺;福 色二福泛万吧乡不吧岁二吧多办七几 、 生月义岁布、之拼补色夯认忿 布、 忿完、 七 石卜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