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基于景观生态规划原理的新农村景观建设——以长沙市桐木河景观带为例



全 文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
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后,全国各地新
农村建设全面开展。在建设过程中,受到西方文化、经济对
中国传统发展的冲击,出现过度模仿,追求与西方城镇化一
致的观念,很多地方性文化被忽略。1999 年的《北京宪章》中
将这种现象称作“混乱的城市化”,吴良镛先生用“大建设”
加“大破坏”来形容。这种破坏是全面的、多方面的,其中尤
其以国土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乡土文化遗产的消逝最为惨
重,并影响到社会和文化各个方面 [1]。随着对景观生态的重
视以及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景观生态规划成为越来越多
的城市、乡村规划发展的重要理论。景观生态学作为新兴学
科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进入中国,近 10 年来,在美国、加拿
大、澳大利亚以及欧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中国多位
学者对景观生态学有深入研究 [2]。但是关于农业、乡村景观
方向的生态规划与设计的论著较少。该文依据景观生态规
划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分析长沙桐木河景观带,对新农村建
设风潮下合理进行景观空间布局,增加与稳定其景观异质
性,得出结论,并提出新农村景观建设的合理化建议。
1 景观生态规划
1.1 概念
景观规划的过程就是帮助居住在自然系统中或利用系
统中有限资料的人们找到一种最适宜的生活与生产途径。
景观规划属于物质空间规划,通过土地和自然资料的保护
与利用规划,实现可持续性景观或生态系统是景观规划的
总体目标[3]。
1.2 景观生态规划的分类
从景观规划设计的对象进行划分,可以将其划分为自
然景观系统、人造(人文)景观系统和整体人文生态系统三
大系统 [4]。一是自然景观系统。自然景观系统作为最本质、最
基础的系统,涉及地形地貌、地质、动植物、水文、土壤成分
等自然景观要素。二是人造(人文)景观系统。人文景观系统
是耦合在自然景观系统上的人文活动与人文遗迹。三是整
体人文生态系统。人文景观系统在特定的自然景观系统基础
上,在历史演变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体会、理解和认识,
形成有别于其他生物的使用方法并且在其改造自然实践过
程中,创造出天人合一,完整有机的自然—人文复合系统。
1.3 景观生态规划的理念
从三大类型系统以及生态学出发能引伸出 3 个规划设
计理念,即设计结合自然、结合地方性的设计、和谐健康的
设计。
2 农村景观生态
2.1 农村景观
中国的农村景观有别于世界其他国家,经过几千年的
耕种、开垦,其土壤耕地成为区域内的主要基质,其生产功
能作为主要的景观功能,人与土地相互依存。从中国广大农
村景观结构布局来看,农村多形成聚落,以农田、果园、林
地、湖泊等为主要斑块群体;道路、河流、溪流、谷底、高压走
廊、农田电网、防护林带等构成廊道体系,但以河流、高压走
廊、防护林带最为典型 [4]。
从尺度上看,包含的区域较小,以农村为单位,村落与
村落相互多为分散分布,少数集中分布,但是村落四周一定
会有农田聚集的区域。从生态过程来分析,主要包括自然过
程和人工过程,自然过程主要为自然生态系统中以植物为主
要要素的生长过程,人工过程主要为人为干扰自然生态系统
的元素构成以及人为控制其中要素的发展程度,由于人为
干扰的不同组合、不同方式、不同强度与频率,产生的景观
变化程度不尽相同。
2.2 农村景观生态规划
农村景观生态规划以村落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了解其
基于景观生态规划原理的新农村景观建设
——以长沙市桐木河景观带为例
程宝龙
(湖南城市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南益阳 413000)
摘要 目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下,既要保证农村生态、历史、文化和民俗传承充满活力的和谐特性,也要满足景观生态要
求。合理进行景观空间布局,增加与稳定其景观异质性,做到可持续发展。以长沙市桐木河为例,运用景观生态规划原理进行分析,得出结
论,并提出新农村景观建设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景观生态;新农村;湖南长沙;桐木河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2-0345-03
New Rur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Taking Landscape Zone
of Tongmu River in Changsha City as an Example
CHENG Bao-lo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Yiyang Hunan 413000)
Abstract At present,in th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upsurge,it is important to ensure the rural ecological,history,culture and folk
inheritance of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armonious,meet landscape ecological requirements,rational spatial arrangement,increase and stable
the landscape heterogeneity,d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aking Tongmu river in Changsha City as an example ,using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principle,this paper drew the conclusion,and put forward new rur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rational proposal.
Key words landscape ecological;new rural;Changsha Hunan;Tongmu river
收稿日期 2012-12-14
农村经济学现代农业科技 2013 年第 2 期
345
农村经济学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 2期
空间单位内各要素的关系,并且研究在一定的空间、时间范
围内景观格局、景观空间、景观过程,特别是景观异质性的
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其景观干扰程度的影响 [5]。
2.3 中国农村景观生态存在的问题
在新农村建设高潮中,由于社会各界因素的影响,如经
济学者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导向,
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工业化;城市规划则将乡
村城市化,对大量土地与河流进行整治,使其景观生态受到
巨大干扰,改变甚至放弃其原本与自然的关系,使农耕先辈
们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自然关系、生物关系以及人文过程
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3.1 农村景观生态系统面临破坏。中国具有几千年的耕
种历史,经过漫长的相互适应与影响,村落已经成为大地生
命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地形地貌的改造,疏通开凿引水灌
溉,都使农村景观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但由于不合理拦
河筑坝、河道渠化、硬化以及不慎重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
对原有自然水系统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破坏 [6]。
2.3.2 农村地方性文化景观面临消亡。面对世界多元文化的
冲击,以及国人对西方经济、文化的盲目追求,忽略对地方
性文化的重视与保护,大量的西式景观与多度城市化发展
不断削弱农村地方性文化存在空间。如被作为社会主义新
农村模范的华西村,一栋栋欧式别墅耸立,众多的现代化设
施设备,让全国各地乡村争先模仿,使本土所特有的景观特
色、土地风貌、民俗民风与土地的深刻关系开始消失殆尽。
3 长沙市桐木河景观带规划
3.1 研究区背景
桐木村位于莲花镇西南部,由原桐木、新台和丰台 3 个
村合并而成,西接立马村,南靠花明楼镇,东临金凤村,北与
大华和华宝村相接。桐木村地处丘陵地带,主要以低山丘陵
为主,中部是较为开阔的平地,南、北、东三面环山,山峦叠
嶂。山体海拔一般在 80~200 m,该村地势最高处位于村庄西
南部的柳山塘附近,海拔高度 200.26 m。最低处在村域最东
部与金凤村交界处,海拔为 57.36 m,相对高差 142.9 m。村域
土地总面积 632.59 hm2,其中农用地 544.85 hm2,占土地总面
积的 86.13%;建设用地(不包括农用地中的部分农村道路)
81.04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 12.81%;水域面积与未被利用地
面积总 6.70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 1.06%。桐木村现状居住
建筑用地面积 75.26 hm2,占总用地面积的 11.90%.
桐木河起源于莲花镇西北的山林农田,经桐木村、军营
村于军营冲流入莲花河,再汇入靳江河,最后流入湘江。设
计范围内最高水处高程为 64.00 m,最低为 58.26 m,水位高
差达 5.74 m。桐木河水量丰富,常年丰水期较长。桐木河在
桐木村境内有公路桥 1 座、水坝 3 座。河道内主要有黑藻、
香蒲等水生植物,且生长良好。
研究区主要景观类型有:农田、河道、林地、居民点、各
级道路。以农田为主要基质,林地、居民点为主要斑块 ,河
道、各级道路为主要廊道(图 1)。
3.2 目标规划
运用景观生态规划原理,结合地域性景观生态特点在
《桐木村综合发展规划(2010-2020)》等相关规划的指导下,
构建景观空间结构稳定、生态平衡、具有社会经济效益理想
的农村景观生态系统,形成具有较高文化品味和新乡土文
化特色的自然生态乡村河流景观路。
3.3 规划原则
3.3.1 保证河流原有的生态、水利等功能的完整性。作为景
观廊道,要将其功能的完整性放在首要位置。因其所连接的
景观要素有农田、道路、民居点,所以要确保其具有灌溉、净
化排污、河流系统的连续性等功能。以稳定水流量为核心内
容,完善水系统的平衡。
3.3.2 尊重原有的乡村文化与场所。景观既是历史也是现
实过程,随着人类发展过程中对景观需求的变化,强烈地改
变着景观状态,一颗风水树、一座石板桥、一条小道、一座牌
坊,都是人们与自然共同发展的见证。这些乡土、民间的文
化景观正是构成民族信仰的来源。
3.3.3 充分保护和利用原有的植物景观。采用适地适树原
则,乡土植物不但最适宜当地的生长环境,而且管理和维护
成本也相对最少,充分利用乡土植物并形成稳定的群落,降
低养护费用,完全符合经济效益的要求。
3.4 总体布局与分区
总体采用串珠式布局 ,利用河流为主流线 ,串联起入
口、葑荡野望、阡陌新禾、夕港牧笛、双桥耕月、枧山晚炊、桐
湾渔火、桐村新农等 8 个景观区域。
3.4.1 入口区——引导游人的特色标志空间。入口区位于
设计河域最下游,临近公路,周边为农田,面积约 1 800 m2。
入口区是景区与外界的分界区域,是外界进入景区的第一印
象,以简洁、大方的风格反映整个景区质朴、乡土的气息。
3.4.2 葑荡野望——体验野趣之美的亲水远眺空间。葑荡
野望景区位于设计河域的下游,面积约 6 700 m2。景区以葑
荡野望立意,微风吹拂,芳草随风摇摆,水鸟展翅飞向远处
的枝头,游人置身其境,四周环顾,已然融身于绿色海洋之
中。为营造这种野趣之美的意境,在设计中使木栈道等小品
穿梭于植物草丛之间,忽隐忽现,游人穿梭其中,随着木栈
道的蜿蜒,步移景异,结合植物的季相变化,使游人体会到
一种乡村野趣之美。
3.4.3 阡陌新禾——回忆农耕文化的灵动空间。阡陌新禾
景区位于设计河域中下游的拐弯处,景区南北面均为农田,
面积约 4 500 m2。景区以阡陌新禾立意,阡陌指田野纵横交
错的乡间小道;新禾隐喻新环境下农人耕作方式的变更,表
图 1 长沙桐木村总平面图
346
!!!!!!!!!!!!!!!!!!!!!!!!!!!!!!!!!!!!!!!!!!!!!!!
(上接第 343页)
下,通过政府建立奖励基金、减免税收、政策扶持、国家公职
人员带头领办等优惠政策,紧紧围绕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
结合马铃薯、油菜、蚕豆三大优势传统产业、设施农业、特色
蔬菜和制种基地建设,以发展设施农业、食用菌、多品种特
色蔬菜等为主,集中连片建设科技与推广结合、龙头与农户
相连的无公害特色蔬菜生产基地,积极联系龙头企业到农
村承包土地进行规模经营,加快土地流转力度 ,使原本零
散的耕地逐步集中到种田能手、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
中,从而扩大经营规模,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提升农业集约化、科技化、产业化水平,加速推进现代农业
进程[6-7]。
5 参考文献
[1] 徐连贡 .对互助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土地,2008
(4):21-22.
[2] 黎春桂.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与对策[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
(7):212-213.
[3] 韩子锐.对海东地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思考[J].青海国土经
略,2012(1):36-39.
[4] 于忠军.市场化加速背景下的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J].中国集体经
济,2010(4):8-9.
[5] 刘开森 .莆田市荔城区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
科技,2008(24):336,339.
[6] 代雁 .互助县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7):384,386.
[7] 赵化楠 .完善我国现行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建议 [J].现代商业 ,2009
(6):85.
达对传统农耕文化的回忆。景区内大量运用装置艺术,展现
传统农耕文化的组成要素,和而不同,推陈出新,从而营造
一种阡陌之间孕育着灵气与希望的意象,唤醒人们对传统
农耕文化的回忆。
3.4.4 夕港牧笛——感受恬静闲适田园生活之所。夕港牧
笛景区位于设计河域的中部转折处,景区南北面均为耕田,
面积约为 5 600 m2。景区以“远岸牧童吹短笛,蓼花深处信牛
行”立意,夕阳西下,港湾边,三、五牧童骑座水牛,相互嬉
戏、吹着牧笛而归的场景是夕港牧笛景区力求营造的意境。
设计中结合原有地形,运用装置艺术,将乡村特质元素引入
景观设计,体现牧童牧牛放歌的趣味情景,反映乡村生活的
恬静与闲适。
3.4.5 双桥耕月——感受浪漫农耕生活的经验空间。双桥
耕月景区位于设计河域的中部,面积约 6 700 m2。整个景区
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立意,再现农人在田间辛勤劳
作的情景,反映农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场景。朦胧
的月光下,水面波光粼粼,倒影斑驳,一幅宁静的画面油然
而生;农人放下一天的劳累,至此纳凉赏月、漫步闲话,为这
份宁静增添了一丝情趣。整个景区设置众多以乡村常见的
生活用具为原型的景观小品,结合改造现有的桥、坝等设施,
配置不同季相的植物景观,并衬以水中光影与动水效果,凸
显时间与空间的变化,从而营造出小桥流水的意境,增加乡
村生活的情趣。
3.4.6 桐村新农——感受乡村新貌的幸福之所。桐木新农
景区位于设计河域中部偏东,西临双桥耕月节点,北毗乡村
公路,东、南面均为农田,面积约 4 000 m2。新农主要体现当
代新乡村的变化。整个景区以简约、现代的设计风格,加上
材质的变化与对比,表现出新乡村的新变化、新风貌。
3.4.7 枧山晚炊——体验田园诗意生活的绿色长廊。枧山晚
炊景区位于设计河域的中上游,临近乡村公路,面积约 8 600
m2。整个景区靠近现有居民点,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
烟”立意,傍晚时分,升起的袅袅炊烟在空中随风飘荡,浓浓
的乡情、乡韵尽显其中。夏日夜晚,荷塘边的蛙叫声、柳树上
的蝉鸣声为乡村平静的夜晚增添了一丝野趣;微风中荷花
的淡淡清香,使纳凉的村民心旷神怡。整个景区通过植物与
景观小品的有机结合,形成生态的绿色长廊,通过对以上意
境的表达,突显生态乡村的独特魅力。
3.4.8 桐湾渔火——领略暮喧河畔的乡村生活境界。桐湾
渔火节点位于设计河域最上游,总面积约为 9 900 m2。景区
以“暮喧江畔归渔火,夜寂湖边亮船灯”立意,营造乡村夜晚
的幽美意境。乡间的夜间活动,为原本平静的夜晚增添了不
少趣味。景区内在尽量保持原有河岸的基础上,局部点缀河
石,使自然驳岸的绿色轮廓与随风拂动的垂柳相映成趣,孩
童们游玩其间,体会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
4 结语
在现阶段城市化快速发展中,广大村落的景观生态面
临着强烈的冲击,人地矛盾冲突、生态环境负荷过重与恶化、
地方性人文景观正在消亡,创建宜人的可持续发展农村景
观生态环境已经迫在眉睫。应该把景观生态规划放在首要位
置,基础设施建筑是必须的,土地是有限的,但是,必须认识
到,自然系统是有结构的。协调城市与自然系统的关系决不
是一个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空间格局和质的问题 [7]。在农
村景观生态规划过程中,首先确保土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强调土地景观生态的完整性和地域景观文化的存在空间等
系列科学分析研究的前提下,注重其景观发展过程。特别是
在了解其景观构成的情况下,应该首先确保其水利系统的完
整性以及合理性。保留其独具特色的本土地域性文化特征,
适地适树,逐渐完善其整体人文系统。
以景观生态学院里指导农村景观生态建设,使农村生产
建设规划、生活建设规划、文化建设规划与景观生态建设规
划相和谐和共生,系统内部的各种要素与外界的联系和关
系得以协调、均衡、有序发展,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7]。
景观生态学在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5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 .土地伦理学视野中的新农村建设:“新桃源”陷阱与出路 [J].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6(3):26-31.
[2] 肖笃宁.国际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最新进展[J].生态杂志,1999,18(6):
75-76.
[3] 王云才.景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设工业出版社,2007.
[4] 张慧.景观生态学在农业景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J].农存生态环境,
2001,17(1):29-32.
[5] 周道玮 ,盛连喜 ,吴正方 ,等 .乡村生态学概论 [J].应用生物学报 ,
1999,10(3):362-372.
[6] 王仰麟,韩荡.农业景观的生态规划与设计[J].应用生物学报,2000,11
(2):265-269.
[7] 俞孔坚,韩西丽,栾博.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城市扩张的景观安全格局
途径———以马岗村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6(6):38-45.
程宝龙:基于景观生态规划原理的新农村景观建设——以长沙市桐木河景观带为例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