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菱壳中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全 文 :菱壳中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梁 睿 1 ,彭奇均 2
(1.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吉林长春 130021;2.江南大学化工学院 ,江苏无锡 214036)
  摘要 目的:分析菱壳粉末中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菱壳中提取挥发油 , 用气相色谱-质谱法
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 , 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检出 58种化合物 , 鉴定出 56种化合物 ,占
总检出物的 96.5%。结论:菱壳挥发油成分中莳萝脑 、N-乙酰基-N, N′-1, 2-二乙基乙酰胺 、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十
六酸和油酸为主要成分 。
关键词 菱壳;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54(2006)01-0024-03
作者简介:梁 睿 ,硕士研究生 , Tel:(13814288701), E-m ail:fengye lr@ 163. com
  菱为菱科菱属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 ,为中药大
辞典所收载 。性清凉甘润 ,清暑解热 ,除烦止渴 ,益
气健脾 。诸多记载表明菱有治疗黄水疮 、皮肤疣赘 、
胃癌 、食道癌 、宫颈癌等作用 ,并已广泛应用于民
间 〔1〕。国内有人对菱壳水提物进行药理实验表明
其对胃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菱壳水提物
有很浓的芳香气味 ,但目前尚未有对菱中挥发油性
成分的报道 。本文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菱壳粉末中
挥发性成分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进行分析 。
1  仪器 、试剂与材料
1.1  仪器  美国 Finnigan公司 Trace M S气相色
谱-质谱联用仪 。
1.2  样品来源 本文所用菱采集于吉林省大安
县 ,经吉林农业大学樊绍钵教授鉴定为东北菱 Tra-
pam anshurica H ler. 。
1.3  试剂 所用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2  实验方法
2.1  样品制备 取菱壳粉末 150 g,采用水蒸气蒸
馏 ,馏出液用乙酸乙酯萃取 ,萃取液用无水硫酸钠干
燥后回收溶剂 〔3〕 , 得黄色具芳香气味的油状物
0.103 g,提取率 0.069%。
2.2 气相色谱条件 DB-5石英毛细管柱 (0.25
mm ×30m);程序升温:起始温度 50℃,保持 1m in,
以 5℃ /m in升温到 250℃,保持 8m in;载气 He,流速
0.8 m l /m in。
2.3 质谱条件 EI+源;进样口温度 250℃;离子
源温度 250℃;检测压 350V;扫描范围 33-550 amu;
进样量 1 μl。
2.4 菱壳中挥发油成分的分析 对总离子流图
(图 1)中的各峰进行质谱扫描得质谱图 ,在 N IST标
准质谱图库中检索 ,共鉴定出 56种化合物 ,通过面
积归一化法计算出各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 ,结果
见表 1。
3 结果与讨论
图 1 菱壳中挥发油成分总离子流图
  表 1  菱壳中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
NO. RT Compound Area(%)
1 7. 53 糠醛 2-furanca rboxa ldehyde 0. 49
2 9. 15 乙酸乙二醇单酯 1, 2-E thanedio l, m onoaceta te 0. 35
3 12. 67 己酸 Hexano ic acid 1. 53
4 15. 36 庚酸 Heptano ic acid 0. 59
5 16. 31 萘 Naphtha lene 0. 57
6 16. 69 十三烷 T ridecane 1. 35
7 17. 98 辛酸 Oc tano ic acid 1. 02
8 18. 24 苯丙噻唑 Benzo th iazo le 0. 75
9 19. 32 甲基萘 M ethy lnaph tha lene 1. 11
24 中药材第 29卷第 1期 2006年 1月
DOI牶牨牥牣牨牫牳牰牫牤j牣issn牨牥牥牨牠牬牬牭牬牣牪牥牥牰牣牥牨牣牥牨牨
续表
NO. RT Compound Area(%)
10 20. 49 壬酸 Nonano ic acid 2. 26
11 22. 88 癸酸 n-Decano ic acid 0. 52
12 23. 43 邻苯二甲酸酐 Phtha lic anhyd ride 0. 72
13 23. 82 1, 4-羰基-2, 6-二叔丁基-2, 5-环己二烯 2, 5-Cyclohexad iene-1, 4-dione, 2, 6-b is(1, 1-d im ethy lethy) 0. 37
14 24. 21 十六烷 Hexadecane 1. 43
15 25. 20 3-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 Benza ldehyde, 3-hdroxy-4-me thoxy- 0. 98
16 25. 28 2, 6, 10-三甲基十五烷 Pen tadecane, 2, 6, 10-trime thy l- 0. 59
17 26. 12 2-A lly l-5-T-Buty lhydrogu inone 0. 32
18 26. 48 十七烷 n-H eptadecane 1. 29
19 26. 53 Unknow 0. 81
20 26. 90 5, 6-二-(2, 2-二甲基亚丙基)-(E, Z)癸烷 Decane, 5, 6-二-B is(2, 2-d im ethy lpropy lidene)-(E, Z) 0. 82
21 27. 36 十二烷酸酐 Lauric anhydride 0. 61
22 28. 03 3-甲基十七烷 H eptadecane, 3-m e thy l- 0. 40
23 28. 35 莳萝脑 D ie thy l Ph thala te 9. 73
24 28. 78 2, 6, 10, 14-四甲基十六烷 H exadecane, 2, 6, 10, 14-Te tram ethy l- 0. 74
25 29. 00 磷酸三丁酯 T ribu ty l phosphate 0. 69
26 29. 97 十四酸乙酯 Te tradecano ic acid, e thy l e ster 0. 50
27 30. 68 十九烷 Nonadecane 0. 95
28 31. 52 N-乙酰基-N, N′-1, 2-二乙基乙酰胺 Acetam ide, N-ace ty l-N, N′-1, 2-e thanediy lbis- 6. 63
29 31. 61 6, 10, 14-三甲基-2-十五酮 2-Pen tadecane, 6, 10, 14-trim e thy l- 0. 94
30 31. 82 菲 Phenan threne 0. 75
31 32. 00 N-乙酰基-N, N′-1, 2-二乙基乙酰胺 Acetam ide, N-ace ty l-N, N′-1, 2-e thanediy lbis- 0. 76
32 32. 19 [ 3, 2-b]嘧啶-6-六氢呋喃 Hexahydropy rano [ 3, 2-b] py ridine-6-one 0. 41
33 32. 65 二十烷 E icosane 0. 75
34 32. 94 癸酮 4-Decanone 2. 10
35 33. 41 十五酸 Pentadecano ic ac id 0. 89
36 33. 66 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Isopropy l Pa lm ita te 9. 22
37 33. 90 十六酸乙酯 H exade canoic ac id, e thy le ster 1. 17
38 34. 36 十六酸异丙酯 Isopropy l Pa lm itate 0. 61
39 35. 14 11-烯十六酸 H exade ceno ic acid, Z-11- 1. 92
40 35. 28 十六酸 Hexadecano ic acid, Z-11- 15. 56
41 35. 57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1, 2-Benzened ica rboxy lic acid, dibu ty l este r 2. 33
42 36. 33 二十一烷 Heneicosane 1. 54
43 37. 24 9-烯十八酸乙酯 9-Octadeceno ic acid(Z)-e thy l e ste r 0. 42
44 38. 05 二十一烷 n-H ene ico sane 1. 09
45 38. 57 9-烯十八酸 9-Octadeceno ic acid(Z)- 1. 79
46 38. 66 苯基萘 Naphtha lene, 1-pheny l- 0. 37
47 38. 88 3-乙基 5-(2-乙基 )丁基十九烷 Oc tadecane, 3-ethy l-5-(2-e thy lbuty l)- 0. 43
48 39. 71 油酸 Oc tadecano ic acid 4. 02
49 40. 26 二十二烷 Docosane 0. 52
50 40. 31 1-甲基-4-乙基环己烷 Cydohexane, 1-ethy l-4-m ethy l-, trans- 0. 52
51 41. 21 17-Penta triacon tene 0. 70
52 41. 33 二十五烷 Pentaco sane 2. 38
53 42. 10 己二酸二辛酯 H exanedio ic acid, diocty l e ster 0. 82
54 43. 16 二十六烷 Hexacosane 1. 90
55 43. 85 四十四烷 tetrate tracontane 1. 11
56 44. 26 Unknow 0. 53
57 46. 27 邻苯二甲酸二(5-乙基)己酯 Bis(2-e thy lhexy l) ph tha la te 1. 54
58 46. 57 胆固醇 Cho lesterol 4. 79
25 中药材第 29卷第 1期 2006年 1月
  GC-MS分析结果见图 1和表 1,鉴定出成分占
总检出物质的 96.5%。在菱壳中 ,挥发油中常见的
单萜类和倍半萜类并没有检出 ,多为饱和与不饱和
有机酸类 (30.1%),酯类 (27.38%)以及饱和烃类
和酮类 。其中主要化学成分为:莳萝脑 、N-乙酰基-
N , N′-1, 2-二乙基乙酰胺 、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十
六酸和油酸 ,其中十六酸含量最高 , 占挥发油的
15.56%。
含量最高的莳萝脑 ,属苯丙素类 ,有保肝 、镇静 、
抑制突变和灭螺作用 〔4〕。油酸也有一定的抗癌作
用 。菱壳中挥发油成分的药理作用有待进一步研
究 。
参 考 文 献
[ 1] 江苏新医学院编 . 中药大辞典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 , 1992.1992-1993.
[ 2] 牛凤兰 , 李晨旭 , 董威严 , 等 . 菱壳提取物对胃癌细胞
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 2001, 27
(5):495-497.
[ 3] 毕和平 , 宋小平 , 韩长日 , 等 . 降香檀叶挥发油成分的
研究 .中药材 , 2004, 27(10):733-735.
[ 4] 陈蕙芳主编 .植物活性成分辞典 .第一册 .北京:中国
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01:1-D0060.
(2005 - 07 -11收稿)
Analysis of Constituents of Essentia lO il from the Skin ofWater Caltrop
L IANG Rui1 , PENG Qi-jun2
(1.Schoo l o f PublicH ea lthy,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1, Ch ina;2. Institute o f Chem ica l Technology, Yangze University,
W ux i 214036, China)
Abstrac t Objective:To ana ly ze the constituents o f essen tial o il from the skin o f wa te r ca ltrop.M ethod:W ater steam distilla tion
and GC-MS w ere used. Resu lt:58 compondsw ere separated respective ly. 56 componds be ing identified which we re 96.5% of the totle
e ssentia l oil. Conclusion:D ie thy l phtha la te, ace tam ide, N-acety l-N, N′-1, 2-e thanediy lbis-, isopropy l palm ita te, hexadecanoic ac id,
Z-11 and oc tadecano ic acid are the m ain component o f essential oil from the skin o fw a te r ca ltrop.
K ey words The sk in of w ate r ca ltrop;Essen tial o il;GC-MS
HPLC法测定 11种卷柏属药材中穗花杉双黄酮的含量
孙冬梅 ,罗文汇 ,李智勇
(广东省中医研究所 ,广东广州 510095)
  摘要 采用 H PLC法测定 11种卷柏属药材中穗花杉双黄酮的含量。色谱柱:K rom asil(250×4. 6 mm , 5 μm);
流动相:甲醇-0.05 m o l /L磷酸二氢钠溶液系统 , 梯度洗脱 , 0→ 28 m in, 甲醇 50%→ 58%, 30→ 35 m in, 甲醇 58%→
70%;柱温:40℃;流速:1.0 m l /m in;检测波长:330 nm。结果表明 ,穗花杉双黄酮在 153 ~ 767 ng范围内峰面积呈良
好的线性关系 , 平均回收率为 97. 03%, RSD为 0. 80%(n=5)。
关键词 卷柏;穗花杉双黄酮;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图分类号:R28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54(2006)01-0026-03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委项目(A301020102)
  卷柏为蕨类植物门卷柏科卷柏属植物 ,约有
700种 ,分布于世界各地 ,我国约有 50余种 ,已知药
用的有 25种 〔1〕。《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 〔2〕为卷
柏属植物卷柏 Selaginella tamariscina (Beauv. )
Spring和垫状卷柏 S.pulvina ta (Hook. E t G rev. )
M ax im.。具有活血通经之功效 ,用于经闭痛经 ,癥
瘕痞块 ,跌扑损伤;炒炭后可化瘀止血 ,用于吐血 、崩
漏 、便血 、脱肛。为了控制卷柏属药材的内在质量 ,
对卷柏属药材的特征性成分穗花杉双黄酮进行含量
测定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Ag ilent 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 (美国惠普公
司)、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电子分析天平 (Sarto rius)。
穗花杉双黄酮对照品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
定所 。所用药材经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葛学
军研究员鉴定为卷柏属 (Selag inella)植物:江南卷柏
26 中药材第 29卷第 1期 2006年 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