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正交试验法优选鸭儿芹挥发油的提取工艺



全 文 :江西医药 2006年 第41卷 第7期
鸭儿芹为伞形科的植物,可全草入药,具有活血
化瘀、祛痰、镇痛止痒、抗病毒等作用[1],主治肺炎、
淋病、风火牙痛、痈疽疔肿等病症。芳香挥发油是其
主要活性成份。本试验以挥发油的提取量为指标,
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药材的粉末粒度、浸泡时间及煎
煮过程中加水量、提取时间进行了优化,为鸭儿芹挥
发油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现报告如下。
1 仪器与药材
鸭儿芹采集于江西庐山,去泥,冲洗,阴干。其经
江西庐山植物园植物研究所鉴定为伞形科的植物鸭
儿芹(CryptotaeniaJaponicaHassk)的干燥全草。挥发
油提取器,符合中国药典标准。所用水均为纯化水。
2 方法与结果
2.1 因素确定
由于影响提取的因素很多,经反复预试验,决定
以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对粉末粒度(A)、浸泡时
间(B)、提取时间(C)、加水量(D)4个主要因素进行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见表1。
2.2 实验与结果分析
2.2.1正交试验:每次试验分别准确称取干燥的鸭儿
芹50g,按L9(34)正交表设计方案进行操作,然后按
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挥发油测定装置提取[2],
收集挥发油,并准确读取其体积。平行实验3次,取
其平均值。正交试验结果见表2。
2.3 方差分析
由表2直观分析R值可以看出:C﹥A﹥D﹥B,
即加热提取时间为影响提取效果的主要因素,药材
粒度次之,加水量再次,浸泡时间最次。故将B因素
表1 因素水平表
粉末粒度A(目) 浸泡时间B(h)提取时间C(h)加水量D(倍)
1
2
3
粗(10~20)
中(20~30)
细(30~40)
1
2
3
2
4
6
5
10
15
表2 正交实验安排与结果
列号 A B C D 挥发油提取量(ml)
1
2
3
4
5
6
7
8
9
K1
K2
K3
R
1
1
1
2
2
2
3
3
3
1.097
1.360
1.327
0.263
1
2
3
1
2
3
1
2
3
1.273
1.257
1.253
0.020
1
2
3
2
3
1
3
1
2
1.090
1.220
1.473
0.383
1
2
3
3
1
2
2
3
1
1.243
1.290
1.250
0.047
0.92
1.08
1.29
1.32
1.55
1.21
1.58
1.14
1.26
G=11.35
GT=G2/9=14.3136
正交试验法优选鸭儿芹挥发油的提取工艺
江 丰 1 冯丽华 2 赖小平 2(1南昌市卫生学校,南昌330006;2南昌大学医学院药学系,南昌,330006)
摘要 目的 优先并确立鸭儿芹挥发油的最佳提取条件。 方法 以鸭儿芹中挥发油的提取量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对提取
过程中粉末粒度、浸泡时间、加水量及提取时间 4因素进行优选研究。 结果 所考察的因素中,影响鸭儿芹挥发油的提取量显
著因素是加热提取时间。 结论 以挥发油为考察指标的最优工艺为 A2B1C3D1,即选用中粉(20~30目)药材,加 5倍量水浸泡
1h,加热提取6h,其具有收率高、工艺简单、节约成本等特点。
关键词 鸭儿芹;挥发油;正交试验;提取工艺
中图分类号:R284.2
善;而常频喷射通气时,由于每次卷吸气量增加,一
部分气体来源于空气,加上每次呼气时间延长,解剖
死腔中的CO2浓度降低,只要驱动压适当,CO2蓄积
的可能性也就可以降低,才能确保患者的手术安全。
4参考文献
1于布为,王景阳.高频喷射通气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1048例回顾性
分析.临床麻醉学杂志,1987,3(2):92
2包曼华,王景阳.经皮气管内通气用于全麻下喉显微手术.中华麻醉
学杂志.1987,7(5):279
3高水清,黄海波.高频通气下100例声带手术麻醉处理.数理医药杂
志,2003,16(6):509
4丁孝东.常频喷射通气在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应用及
管理.实用临床医学,2004,5(3):77
5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南.麻醉学专业.第 3版.6.北京:知识出版
社.2003.6
(收稿日期2006-03-10 修回日期2006-05-17)
509· ·
江西医药 2006年 第41卷 第7期
1病例报告
患者,男,2岁。因发热2d,全身乏力3h入院。双
胎第二产,新生儿期有暂时低血糖史,平日时感乏
力,进食成糖块后可自行缓解。近3日患疱疹性咽峡
炎,进食量少。入院时查体:精神不振,咽部充血,双
扁桃体I°肿大,有黄白色分泌物附着,颈软,心肺无
异常,腹软,四肢肌力、肌张力低下。膝反射未引出,
双上肢反射正常引出。初步诊断为病毒性脑炎待查;
疱疹性咽峡炎。入院后急查血生化,给予 5%葡萄
糖+炎琥宁抗病毒治疗,输液过程中患儿症状明显
好转,血生化示血糖 0.6mmol/L(正常值 3.9~
6.1mmol/L),急抽血查血酮体、胰岛素,血酮体
2.72mmol/L(正常值0.03~0.1mmol/L),胰岛素小于
0.2u/L(正常值2u/L),更正诊断为酮症低血糖。
2讨论
酮症低血糖是儿童低血糖最常见病因,多于18
个月~5岁起病,至8~9岁自然缓解[1]。目前发病机制
尚不明确,主要与丙氨酸缺乏有关。丙氨酸是糖异生
过程中的主要前质氨基酸,其产生途径中各种异常
均可引发此症,主要表现为对禁食的耐受性差而出
现低血糖症状,发生低血糖时有酮血症及酮尿症,血
胰岛素为正常低限。
酮症低血糖临床少见,询问病史不详细,发作状
态未详细了解,治疗过程中迅速缓解,均可造成本病
的误诊误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 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055
(收稿日期2006-05-09 修回日期2006-07-03)
酮症低血糖临床误诊1例
杨志敏 于传玲 张宛夏(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威海,264400)
中图分类号:R587
表 3 方差分析结果
方差来源 离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P
A
B
C
D
0.123
0.001
0.228
0.04
2
2
2
2
0.0615
0.0005
0.114
0.02
123
1
228
4
<0.01
<0.01
>0.01
作为误差列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由表3方差分析可知,加热提取时间和药材粒
度对挥发油的提取效果具有极显著性影响,而浸泡
时间和加水倍数的影响甚微。加水量3个水平的挥
发油提取量相近,加水量太多耗时耗能,从节约能量
的角度考虑,取第一水平5倍水。故最佳工艺条件为
A2B1C3D1,即选用细粉药材,加 5倍的水浸泡为
1h,加热提取6h,收集挥油。
3最佳工艺验证试验
准确称取鸭儿芹50g,按正交实验得最佳工艺
水平A2B1C3D1进行实验,准确读取每 h挥发油的
量。实验重复3次,结果见表4。
由表4可见,鸭儿芹挥发油的提取量随时间增
表4最佳工艺验证试验
提取时间(h) 1 2 3 4 5 6 7 8
挥发油体积(ml)
0.84
0.98
0.85
1.31
1.33
1.29
1.47
1.48
1.45
1.50
1.51
1.49
1.60
1.62
1.61
1.71
1.76
1.73
1.71
1.76
1.73
1.71
1.76
1.73
加而增加,在提取5h后,收率在 90%以上,6h以后
挥发油的基本上不再增加,表明基本提取完全。
4 讨论
经正交实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确定的
提取工艺 A2B1C3D1,通过验证实验表明,其得到
的挥发油量较其他工艺高。因此可以认为正交试验
优选的工艺水平是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所以确
定鸭儿芹挥发油的最佳提取条件是选用中粉药材,
加5倍的水浸泡为1h,加热提取6h。
5参考文献
1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上册).第2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1843.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5版.北京:化学工
业出版社.2005.附录57
(收稿日期2006-06-06 修回日期2006-07-20)
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