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药剂涂干防治栗树舞毒蛾和栎毒蛾技术研究



全 文 :中国果树 C hi n a Fu rits 1 94 9 (4 ) : 1 1一1 3 , 15 王9 94年 1 1月
药剂涂干防治栗树舞毒蛾和栋毒蛾技术研究 `
郑友贤 宋俊茹 王 玉芹 史占山 张忠良
(河北省迁安县科委 , 0 6 4 4 0 0 ) (河北省迁安县林业局 )
摘 要 舞毒蛾 、 栋毒蛾是河北省板栗产区重要害虫 , 往往造成诸多栗园叶片连年被吃光 ,而
无栗果产量 。本研究结果表明 , 采用 45 %栗虫净乳油或 40 写氧乐果乳油或 50 % 甲胺磷乳油的 5倍
液 , 于栗树雄蕊显现期 、 即2种害虫 1一 3龄幼虫时进行药剂涂干防治 , 效果为 94 %以上 , 并具有保
护天敌 、 兼治其他食叶害虫作用 。此项技术操作简便 , 经济有效 , 易于推广 。
关锐词 板栗 舞毒蛾 栋毒蛾 药剂 涂干 防治
板栗树暴食性害虫舞毒蛾 (勿m an itr a
id sP a , L
.
) 和栋毒蛾 (勿 m an t ir a , at h “ ar
M o or e )
, 在河北省兴隆 、 遵化 、 迁西等产栗
县均有发生 , 以迁安栗区受害最重 。 1 9 8 8一
1 9 9 0年野鸡佗镇冷大公路两侧的栗园和沙河
阳镇北铺村的栗园叶片全部被吃光 , 致使板
栗近于绝产 。 由于防治不当 ,长期被誉为京东
板栗之明珠的御用贡品 “ 明果 ” 有被毁灭的
危险 , 使产量和出口量大减 , 广大栗农丧失
了发展板栗的积极性 , 造成不断砍伐栗树的
后果 。面对以上危境 , 我们于 1 9 91 一 1 9 9 3年在
迁安栗区开展 了栗舞毒蛾 、 栋毒蛾生物学研
究 , 提出了深受广大栗农欢迎的药剂涂干防
治技术 , 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和可观的经
济效益 。 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
每日观察记载蜕皮情况及习性 , 测量换下来
被食叶的缺刻面积 ,计算幼虫各龄期食量 。从
5月 6日开始在田间选择 3株栗树 ,每株树标定
5 0个枝组 , 隔日调查 1次为害情况及消长规
律 。
2 防治技术研究
.
2
.
1 喷药和涂干防治比较试验
1 材料和方法
生物学及为害规律研究
试验在野鸡沱村 30 年生盛果期明栗品种
树上进行 。 用具有内吸作用的杀虫剂 50 % 甲
胺磷乳油 1 0 0 倍液叶面喷洒 , 5倍液涂干及
空白对照 3个处理各 10 株树 。药剂徐干是在主
技或主干的适宜部位 , 刮去老皮 , 用毛刷蘸
5倍液涂抹露出的新皮 , 形成药环 , 药环宽度
为枝干周长的 1 3/ ; 间隔 3一 4 h (小时 ) 共涂
药 2次 , 然后包上塑料薄膜 , 7 d (天 ) 后撤膜 。
药剂处理后第2天每株树叶上接放舞毒蛾 3龄
前幼虫 1 0 头 , 24 h 后开始调查防治效果 。
4月底 ,在田间栗树上采回舞毒蛾和栋毒
蛾各 1 0个卵块 , 放在养虫笼内任其孵化 , 每
天分种类统计孵化率 , 将孵化幼虫按孵化期
每种分成两批 , 每批各 1 0头幼虫 , 单虫饲养 ,
本文于 1 99 4一 0 4一 1 4收到 。
件 本试验得到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敖贤
斌研究员指导 , 特此致谢 .
DOI : 10. 16626 /j . cnki . i ssn1000 -8047. 1994. 04. 005
2
.
2 涂干药剂筛选试验
涂干试验设 0 4%氧乐果乳油5 倍液 、5 0%
甲胺磷乳油5 倍液 、5 4写栗虫净乳油5 倍液和
空白对照 4个处理各5 株树 ,随机排列 。在枝干
适宜部位刮去老皮 ,对新皮涂药后第3天每株
树叶上接放舞毒蛾 3龄前幼虫 1 0 头 , 42 h 后
调查防治效果 。
2
.
3 药剂浓度试验
试验设 40 %氧乐果 、 50 % 甲胺磷 、 45 %
栗虫净乳油的稀释液涂干和不涂药共 14 个处
理 (见表 ) , 每处理 5株树 。于涂药后第2天分
别在每株树叶上接放舞毒蛾或栋毒蛾 3龄前
幼虫 5 0一 1 0 头不等 , 任其取食 , 4 d 后调查
防治效果 。 令
.
2
.
4 涂干时期试验
以 4 5写栗虫净和 50 % 甲胺磷的 5倍液 ,分
2期进行涂干 , 共 4个处理 , 每处理 5株树 。 5月
17 日栗树雄蕊显现期涂干 ,涂干后第2天每株
树分别接放舞毒蛾或栋毒蛾 1一 2龄幼虫 1 0
头 , 6月 10 日涂药 , 涂药后第 2天每株树分别
接放舞毒蛾或栋毒蛾 3一4龄幼虫 10 头 。 药后
72 h 调查防治效果 。
旬开始孵化 。 舞毒蛾比栋毒蛾孵化约早 s d 。
经过 2个月的取食为害变成老熟幼虫 , 7月中
旬化蛹 , 蛹期n 一 1 5 d 。 7月下旬成虫羽化 、 交
尾 、 产卵越冬 。
舞毒蛾幼虫蜕皮 4次 , 1一 5龄幼虫历期分
别为 7 、 9 、 8 、 7 、 6 d , 蛹期为 1 5 d , 成虫期
为 7 d 。 栋毒蛾幼虫蜕皮 5次 , 1一 6龄幼虫历期
分别为 6 、 6 、 7 、 7 、 7 、 i 3 d , 蛹期 i Z d , 成
虫期为 6 d 。 2种幼虫孵化后 , 稍栖在卵壳上停
留 , 1一 2龄幼虫群集爬到叶背啃食成不规则
的斑块 , 残留叶表皮 。 3龄后分散取食 , 将叶
片吃成缺刻 。 随着龄期增长 , 食量逐渐增大 ,
可将叶片吃剩主脉 。 其中舞毒蛾 1一 2龄幼虫
日平均进食叶量为 0 . 0 6 。 m Z , 3 、 4 、 5龄幼虫
日平均进食量分别为 0 . 6 5 、 1 . 7 0 、 7 . 5 0 。m Z 。
栋 毒 蛾 日 平 均 食 叶 量 1一 3 龄 幼 虫 为
1
.
3 5 e m
Z , 4

5

6龄幼虫为 3 . 5 0 、 5 . 4 0 、 8 . 5 0
e m
Z 。
舞毒蛾每个卵块平均有卵47 3粒 ,最多达
6 50 粒 , 孵化率为 96 % 。 栋毒蛾平均每个卵块
有卵 3 6 6粒 , 最多达 8 0 0粒 , 孵化率为 9 8写。
1
.
3 涂干对天敌和其他容虫及栗果农药残
留的影响
随机选 6株树共标定 7 5个枝组 ,分别于涂
干前 、后调查 2种害虫的夫敌和栗树其他害虫
的种类和数量变化 。栗果成熟期采摘栗果送
有关部门分析农药残留量 。
2 试验结果
2
.
2 防治技术研究结果
2
.
2门 喷药与涂干的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 , 接虫 48 h (小时 ) 后的防
治效果 , 涂干处理为 87 % , 喷洒处理为 83 % ;
96 h 后的防治效果 , 涂干处理为97 写 , 喷洒
处理为 85 % 。涂干效果明显优于喷洒处理 。
2
.
2
.
2
: 涂干药剂筛选结果
2
.
1 生物学及为害规律
舞毒蛾和栋毒蛾均 l a (年 ) 发生 1代 。 以
卵在栗树枝干的树皮裂缝处越冬 。 翌年 5月中
l 2
试验选用的 3种涂干药剂对防治舞毒蛾
和栋毒蛾 3龄前幼虫均有较好效果 。 42 h 后
甲胺磷 、 氧乐果 、 栗虫净的防治效果分别为
8 2 %

8 0%

8 4 %

2
.
2
.
3 药剂浓度试验结果
由表中看出 , 40 %氧乐果乳油 1 、 5 、 10
稀释倍数
3种药剂不同浓度对架树舞毒蛾和栋毒蛾幼虫防治效果
处理株数 处理虫数 (头 ) 活虫率 ( % ) 防治效果 ( % )
1倍液
5倍液
10倍液
空白对照
4。写氧乐果乳油
50 0
50 0
50 0
50 0
5。 %甲胺磷乳油
10 0
10 0
10 0
1倍液
5倍液
7倍液
1 0倍液
空白对照
2 50
2 7 9
2 7 1
2 6 6
2 50
4 5%栗虫净乳油
0

0 4
4

7
9 9
9 5
2 6
7 7
7 3
.
6
2 2
.
0
3倍液
5倍液
7倍液
10倍液
空白对照
50 0
50 0
50 0
50 0
50 0
0
.
4
1
.
0
9 9
9 8
9 2
8 8
倍液防治栗舞毒蛾和栋毒蛾幼虫效果均为
10 0 % ; 50 %甲胺磷乳油 1和 5倍液的防治效果
分别为 ” . 9 %和 95 . 3 % , 7和 10 倍液 防效较
低 、 为 7 3 . 6%和 2 . 0 % ; 45 %栗虫净乳油 3和
5倍液防效为 9 . 5%和 98 . 8% , 7和 10 倍液防
效为 92 . 3%和 8 . 8 % 。 总之 , 3种药剂 5倍液均
为经济有效防治浓度 。
2
.
3 涂干对天敌和其他害虫及栗果农药残
留的调查结果
2
.
2
.
4 涂干时期试验结果
在 5月 17 日栗树雄蕊显现期 , 即舞毒蛾和
栋毒蛾 1一 2龄幼虫期 ,用 50 %栗虫净 5倍液涂
干 防治 , 72 h 后的防治效果均为 93 %以上 ;
而在 6月 1 0日即舞毒蛾和栋毒蛾 3一 4龄虫期 ,
用同样药剂浓度 防治效果仅 为 2 8 . 3%和
51 %
。在 1一 2龄幼虫期进行防治 ,其防效明显
优于 3一 4龄幼虫期 。
涂干处理区 , 栗树舞毒蛾和栋毒蛾主要
天敌小花蜷 、 瓢虫 、 寄生蜂共有 32 头 , 与空
白对照区的 29 头相似 , 远远高于树上喷药区
的 4头数量 。说明 5月上旬药剂涂干 ,对栗树主
要天敌没有影响 ; 而树上喷药杀死主要天敌
极多 。
涂干对栗红蜘蛛 、 栗大蚜 、 天鹅绒金龟
子 , 均有较好兼治作用 。涂干处理区 , 每叶平
均有栗红蜘蛛 o . n 头 , 栗大蚜 0 . 07 头 , 而空
白对照区分别为 2 . 74 头和 1 . 67 头 ; 涂干处理
区每株树下有天鹅绒金龟子死虫 1 3 90 头 , 空
白对照区树下仅有 4头死虫 。
经河北省卫生防疫站对涂干处理树栗果
(下转第 15 页 )
袖 和 金矮生苹果 叶片外植体 中 , 分 别有
16
.
7%和 3 7 . 3% 的叶片外植体上形成了抗
卡那霉素的愈伤组织块 。 不形成愈伤组织的
叶片外植体在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逐渐变
褐死亡 。
2
.
2 从愈伤组织诱导产生不定芽和绿茎
经过在含卡那霉素筛选培养基上筛选存
活的愈伤组织 ,转入附加 T D Z 的诱导不定芽
的培养基上 , 36 d 后 , 愈伤组织上陆续产生
不定芽 ,随着愈伤组织块的继代转移培养 , 大
量的不定芽相继发生 。 10 5 d 后 , 绿袖和金矮
生苹果分别有 50 . 。%和 8 5 . 7写的叶片外植
体上的愈伤组织被诱导产生数量不等的不定
芽 , 大部分形成芽丛而难以计数 。 随着时间
的推移 , 叶片外植体诱导不定芽的频率还在
不断提高 。 不定芽经分离后在增殖培养基上
增殖形成营养系绿茎 。
照 绿茎 (即原 品种茎 尖增殖绿 茎 ) 在含
50 m g / L 卡那霉素的生根培养基中 , 不但不
能发根 , 绿茎全部逐渐变黄枯死 。 到 目前为
止 , 绿袖苹果已有 20 个以上单系 , 金矮生苹
果已有 15 个以上单系生根形成了完整植株
并移入营养钵中 , 待植株长大后即可进行虫
试检测和筛选 。
2
.
3 再生营养系绿茎的诱导生根
由抗卡那霉素的愈伤组织再生形成的不
定芽 , 按单芽分离后进行营养系增殖并促使
形成绿茎 , 绿茎在含 50 m g / L 卡那霉素的生
根培养基中基本都能发根 。 然而 , 各单系间
的发根能力看来有一定差别 。 由于各单系增
殖绿茎的数量有限 , 故尚未作确切统计 。 对
2
.
4 多聚酶链反应 (P C R ) 检测
上述再生营养系绿茎能在含卡那霉素培
养基中发根 , 业已表明抗卡那霉素 」 ( N P T
I ) 基因已被导入苹果 , 可初步认定为转基
因苹果苗 。 为进一步验证 Bt 抗虫基因是否也
已被导入 , 应用 Bt 基因的特异引物进行
P C R 检测 。 取各营养单系的绿茎连同叶片提
取 D N A 后 , 用 T aq D N A 聚合酶和 Bt 基因特
异引物 , 在 P C R 仪上 9` oC 变性 1 m i n (分 ) ,
5 8 ℃退火 1 m i n , 7 2 oC 反应 1 m i n , 重复 3 0 、
个循环 。 反应结束后取反应混合物在 1 %琼
脂糖凝胶上进行电泳 , 以澳化乙靛染色检查
反应产物 。 以原始品种的绿茎为阴性对照 , 以
p B 48
.
7 质粒 D N A 为阳性对照 。 在供检的样
品中 , 绿袖苹果再生营养系有 12 个单系样
品 、 金矮生苹果再生营养系有 n 个单系样品
为阳性反应 , 表明 Bt 基因也已被导入了绿袖
及金矮生苹果中 , 获得了转 Bt 基因苹果苗 。
(上接第 13 页 )
农药残 留量的测定表明 , 氧乐果 5倍液涂干
的栗果未检出农药残留 , 表明药剂涂干对果
实中农药残留无明显影响 。
3 结 论
( 1 )
生 1 代 ,
为害期 。
( 2 )
舞毒蛾和栋毒蛾在燕山栗 区 l a 发
以卵在树干上越冬 。 5一 7 月为幼虫
采用药液涂干 防治栗舞毒蛾和栋毒
蛾 ; 具有简便易行 、 经济有效 、 利于保护天
敌 、 兼治其他害虫 、 对果实农药残留无明显
影响等优点 ,适用于缺水的山区栗园防治 ,深
受果农欢迎 。
( 3) 舞毒蛾和栋毒蛾的药液涂干防治适
期为 5 月中旬 , 即为栗树雄蕊显现期和 1一 2
龄幼虫期 。 有效药剂和浓度为 45 %栗虫净乳
油 、 50 % 甲胺磷乳油和 40 %氧乐果乳油的 5
倍液 , 尤以 40 %氧乐果乳油 5倍液更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