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上海地区不同表型香樟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全 文 :第30卷第5期
2012年10月
上 海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农 业 科 学 版)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AGRICULTURAL SCIENCE)
Vol.30No.5
 Oct.2012
文章编号:1671-9964(2012)05-0001-04  DOI:10.3969/J.ISSN.1671-9964.2012.05.001
收稿日期:2012-03-01
基金项目: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项目(F050508)
作者简介:张守锋(1977-),男,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园林绿化,E-mail:zhangshoufeng0917@126.com
上海地区不同表型香樟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张守锋
(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上海200020)
摘 要:探索香樟的遗传多样性,为园林绿化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
上海地区5种不同表型的香樟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61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7条多态性
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72条DNA带,平均每个引物检测到条带为10.29条。结果表明,5
个表型中多态比率最大的是表型B,为68.06%;最低的是表型E,为44.44%。各表型间的遗传相
似系数介于0.916~0.980之间,表明上海地区香樟各表型间的遗传多样性较低。
关键词:香樟;RAPD;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S792.23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Genetic Diversity of Diferent Phenotypes
Cinnamomum camphorain Shanghai
ZHANG Shou-feng
(Shanghai Administrative and Directive Station for Afforestation,Shanghai 200020,China)
Abstract:To explore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offer theory supports for garden virescence,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five kinds of different phenotypes Cinnamomum camphora in Shanghai was analyzed using
RAPD.7excelent random primers for PCR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 were screened from 61random
primers,and 72bands were obtained,average 10.29bands had been detected by each random primer.
Among five kinds of different phenotypes,phenotype B had the highest polymorphic loci ratio,which was
68.06%;by contrast,the lowest polymorphic loci ratio belonged to phenotype F,which was 44.44%.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the 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 varied from 0.916to 0.980,this indicated that
the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five kinds of different phenotypes Cinnamomum camphora was lower.
Key words:Cinnamomum camphora;RAPD;molecular marker;genetic diversity
  香樟[Cinnamomum caphora(L.)Presl],樟科
樟属,为亚热带常绿阔叶乔木,是我国珍贵和盛产的
芳香油类树种,在林业生产上占有重要地位[1]。香
樟属于深根性树种,根系特别强大,主根尤为发达,
有较强的抗风能力,且能吸湿耐水,有芳香气味,防
虫耐腐,是上海城市绿化常绿乔木的首选树种[2-3]。
通常使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芳樟醇含量,对香樟进行
划分。随着技术的发展,分子标记技术被应用于樟
类植物的多样性研究中。2006年苗作云采用ISSR
分子标记技术对樟科沉水樟天然居群和迁地保护居
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4];邢建宏等分别于2007
年和2008年利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分析了
樟树3种化学类型及3个近缘物种的亲缘关系和遗
传多样性[5-6];宋爱云等[7]和潘晓华[8]分别利用
上 海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农 业 科 学 版) 第30卷
RAPD技术对香樟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
构分析。目前上海地区香樟应用广泛,表型丰富,但
尚未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本研究旨在利用
RAPD技术,对上海地区的香樟进行分析,以确定
其遗传多样性,并将表型分类的结果和分子标记的
结果进行比较,确定表型结果的利用价值,选择长势
良好的适合上海气候的香樟品种[9],提高选择和保
存优良香樟种质的效率,为香樟不同表型的划分、扩
繁等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依据研究需要,对香樟按叶色进行了分类,共5
种表型,分别为A:新叶红色,老叶绿色;B:新叶、老
叶均为绿色;C:新叶绿色,老叶红色;D:新叶、老叶
均为红色;E:新叶黄绿、老叶很少。各个表型中新
叶是指叶芽萌发15~30d的叶片,老叶是指生长半
年以上的叶片。分别对上海不同区县的5种表型的
香樟进行了叶片采集。样品均为新鲜叶片,及时用
硅胶干燥,带回实验室保存。
1.2 方法
1.2.1 基因组DNA的提取
樟科中的许多植物属于顽拗植物,由于它们的
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多糖、多酚、蹂质以及桂皮醛、桂
皮酸等次生代谢物,本研究中香樟DNA的提取在
徐虹等[10]方法基础上稍作改进进行。采用1.0%琼
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的浓度和纯度。
1.2.2 RAPD反应条件和程序
RAPD反应参照文献[10]中的方法,具体为在25
μL反应体系中,含2.5μL 10×buffer,3.0μL 25
mmol/L Mg2+,0.5μL dNTPs,6.0μL模板DNA,
0.5μL引物,0.2UTaqDNA聚合酶。扩增程序
为:94℃模板预变性5min;然后40个循环,每个循
环94℃变性30s,37℃退火40s,72℃延伸90s;
最后72℃延伸8min。扩增产物用含有0.5μmol/
L溴化乙锭的2.0%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电压3~
4V/cm条件下电泳3h,凝胶成像仪上观察拍照。
1.2.3 引物的筛选与扩增
采用上述RAPD反应体系和程序,对61条随
机引物进行了扩增初筛和复筛,筛选出扩增产物清
晰、稳定的引物。
1.2.4 数据统计分析
根据样品扩增情况,统计DNA条带数,在同一
电泳迁移位置上,出现DNA条带的记为1,未出现
带的记为0,形成原始数据矩阵,统计分析扩增条带
的总数和多态条带的数量,计算出多态条带比率。
根据各带谱出现的频率,将遗传距离矩阵输入
计算 机,运 用 POPGENE32(Population Genetic
Analysis)和 TFPGA (Tools for Population
Analysis)分析软件,分别计算各居群间的遗传相似
性I和遗传距离 D,并进行聚类分析,输出树状聚
类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香樟RAPD扩增产物的多态性
对61条随机引物进行了扩增初筛和复筛,筛选
出7个能稳定扩增出较多清晰条带的随机引物,其
引物编号分别为:S27、S45、S60、S62、S147、S399、
S 1423(部分扩增结果见图1)。扩增结果表明不同
图1 部分RAPD引物扩增结果
Fig.1 Amplification results of some RAPD primers

第5期 张守锋:上海地区不同表型香樟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表1 不同表型扩增谱带数
Tab.1 The amplification bands in different phenotypes
表型
Phenotype
样本数
Number of sample
多态位点比例%
Percent of polymorphic loci
A  28  65.28
B  29  68.06
C  13  61.11
D  23  65.28
E  13  44.44
Mean  21.20  60.80
引物在同一材料上扩增的谱带差异很大,最大变幅
为1~14;同一引物在不同的材料上具有不同的谱
带。在7个引物中,引物S60扩增谱带数最多为16
条,其余引物扩增谱带数变化较小,平均每个RAPD
引物可获得10.29条谱带。引物在香樟材料中所产
生的不同分子量的扩增谱带数和多态性带比例差异
较大。其中,表型B(见表1)的多态位点比例较高
为68.6%,表型E的多态位点比例最低为44.44%,
所有材料的多态位点比例为60.80%。这些DNA
片段的分子量在400~3 000bp之间,主要集中区
域在500~2 000bp。
2.2 群体间遗传距离与聚类分析
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性是评价群体内和群体间
遗传变异水平的重要指标。根据RAPD扩增的结
果,分别计算出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I值和遗传距
离D值。结果表明(表2)各个表型之间的遗传距离
和遗传相似性差异较小,其中表型B与表型C的遗
传距离最小为0.020,遗传相似性最高为0.980;表
型C与表型E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085,遗传相似
性最低为0.916。其他各个类型之间的遗传距离和
遗传相似性差异较小。
表2 不同表型香樟的遗传相似性(I)和遗传距离(D)
Tab.2 The genetic comparability and genetic distance among different phenotypes Cinnamomum camphora
表型Phenotype 表型A Phenotype A 表型B Phenotype B 表型C Phenotype C 表型D Phenotype D 表型E Phenotype E
表型A Phenotype A  0.965  0.941  0.921  0.927
表型B Phenotype B  0.036  0.980  0.952  0.921
表型C Phenotype C  0.061  0.020  0.944  0.916
表型D Phenotype D  0.082  0.050  0.058  0.937
表型E Phenotype E  0.076  0.082  0.085  0.065
 注:对角线上方为I,对角线下方为D。
 Note:The numbers above diagonal stand for I,the numbers diagonal below stand for D.
  利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对5个
表型进行了系统聚类(见图2)。结果表明,表型B
和表型C遗传距离最近,首先聚在一起,然后分别
与表型A、表型D聚为一类,与表型E距离最远,最
后聚为一类。
图2 香樟各表型的系统聚类图(UPGMA)
Fig 2. The clustering dendrogram of different phenotype
Cinnamomum camphora
3 结论与讨论
本实验对来自Opron公司的61条随机引物进
行筛选,利用7条多态性引物对106份香樟材料进
行RAPD扩增。结果表明:表型B的多态位点比例
较高为68.60%,表型 E的多态位点比例最低为
44.44%,所有材料的多态位点比例为60.80%。说
明香樟各表型间的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距离分析
结果表明,上海地区香樟各表型间的相似系数介于
0.916~0.980之间,相似系数变异幅度较小,说明
香樟总体的遗传分化较小,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背
景较单一。就目前的5种表型来说,其中表型B、表
型C 2个表型的亲缘关系最近,与表型E的亲缘关
系最远。
本研究旨在利用 RAPD技术分析不同表型香
樟的遗传稳定性,寻找表型与基因型的对应关系,为
今后绿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但是研究结果表明虽
然上海地区的香樟表型丰富,但是遗传多样性较低。
分析其可能原因是上海地区的香樟大部分来自于上
海本地或周边地区,苗源相对单一,且一般都是人工
栽培。人工引种、并且最初引种时的种子或幼苗不
多所导致的瓶颈效应以及其后的近交,将会使遗传
多样性降低[11]。据资料显示中国大陆的香樟种群

上 海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农 业 科 学 版) 第30卷
的遗传多样性就偏低[12],即使是广西、福建、湖南等
地的香樟苗源,对于上海地区香樟的多样性贡献也
是有限的。目前可以尝试通过传统育种和转基因改
良技术改善香樟的遗传多样性。上海地区香樟的表
型丰富,究其原因可能是与所种植的环境有关,如土
壤酸碱度、温度和湿度等。研究结果与基因表达模
式一致,表明基因表达水平不仅由其序列决定,也受
所处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仅仅从表型上看,表
型A、B和C都有绿色的叶子,它们先聚在一起,而
表型D是红色,叶子相对较老,表型E是更老的,它
们也是依次进行聚类,这种聚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
体现了表型聚类的可行性,在实际栽培中可作为
参考。
香樟在上海地区的群落样地中出现的频率
(0.27)远大于其他树种。由于香樟易于移植,适应
性较好,苗源丰富,近年栽植了大量香樟,目前上海
绿地植物中的香樟比例偏大。根据不同立地表型区
树种生长状况调查结果表明,香樟为普遍生长较好
的树种之一[13]。在城市绿化选材中,为丰富种质资
源的多样性,可以考虑多引进其他的樟科植物,或者
选择与香樟具有类似特征的其他植物。因此在实际
选材中尽可能多选B和E表型,或者C和E表型,
以尽可能丰富其遗传多样性。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志(第31卷樟
科)[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172-223.
[2] 香樟.中国科技信息[J].2003(19):33.
[3] 林圣玉.香樟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与分析[J].中国林
业,2010(22):49.
[4] 苗作云.濒危植物沉水樟及其近缘种的遗传多样性分
析[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6.
[5] 邢建宏,陈存及,张国防,等.樟树几种化学类型及近
缘种的ISSR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2008,35(4):
101-104.
[6] 邢建宏,刘希华,陈存及,等.樟树几种生化类型及近
缘种的RAPD分析[J].三明学院学报,2007,24(4):
433-437.
[7] 宋爱云,陈辉,董林水.RAPD分子标记在鉴定香樟优
选株和普通株中的应用[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3,9(3):263-265.
[8] 潘晓华.樟树居群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的 RAPD
分析[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
[9] 聂新,陈秀芝.樟组植物在上海地区的引种栽培[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2,20(S0):
64-67.
[10] 徐虹,郑敏,章军,等.三种樟科植物的细胞总 DNA
提取[J].云南植物研究,2004,26(4):451-457.
[11] 沈浪.银杏(Ginkgo biloba)种群遗传结构的初步研
究:兼论银杏冰期避难所[D].上海:华东师范大
学,2002.
[12] 高大伟.樟科植物DNABarcode及香樟系统地理学的
初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13] 许东新.上海城市森林生态效应评价及结构优化布局
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