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香木菌桂的性状与显微鉴别



全 文 :gradientPCRmethod[ J].BiolPharmBul, 2005, 28(4):
671-675.
[ 10] WenJ, ZimmerElizabethA.Phylogenyandbiogeography
ofPanaxL.(theGinsengGenus, Araliaceae):Inferences
fromITSsequencesofnuclearribosomalDNA[ J] .Mo-
lecularPhylogeneticsandEvolution, 1996, 6(2):166-
167.
[ 11] LeeCH, WenJ.PhylogenyofPanaxusingchloroplast
trnC-trnDintergenicregionandtheutilityoftrnC-trnDin
interspecificstudiesofplants[ J] .MolecularPhylogenet-
icsandEvolution, 2004, 31:894-903.
[ 12] 谭功燮 , 田孟良 ,黄玉碧 , 等 .根据线粒体 nad1基因
第 2内含子的序列多态性对糯玉米进行系统分类
[ 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2007, 25(1):39-43.
[ 13] 郭亚龙 , 葛颂 .线粒体 nad1基因内含子在稻族系统
学研究中的价值 [ J] .植物分类学报 , 2004, 42(4):
333-344.
[ 14] DemesureB, SodziN, PetitRJ.Asetofuniversalprim-
ersforamplificationofpolymorphicnon-codingregionsof
mitochondrialandchloroplastDNAinplants[ J] .Molecu-
larEcology, 1995, 4:129-131.
[ 15] ThompsonJD, GibsonTJ, PlewniakF, etal.The
ClustalXwindowsinterface:flexiblestrategiesformultiple
sequencealignmentaidedbyqualityanalysistools[ J] .
NucleicAcidsResearch, 1997, 24:4876-4882.
[ 16] KumarS, TamuraK, NeiM.MEGA3:Integratedsoftware
forMolecularEvolutionaryGeneticsAnalysisandse-
quencealignment[ J] .BriefingsinBioinformatics, 2004, 5
(2):150-163.
[ 17] SwofordD.PhylogeneticAnalysisUsingParsimony
(PAUP), Version4.0[ M] .Champaign:IllinoisNatu-
ralHistorySurvey(PAUP4.0 User′sManual), 2002:1-
144.
香木菌桂的性状与显微鉴别
吴宏欣1, 2 ,李昌勤 2 ,薛愧玲 1 ,康文艺 2*
(1.河南大学校医院 ,河南 开封 475001;2.河南大学天然药物研究所 ,河南 开封 475004)
  摘要 目的:对香木菌桂的药材性状 、显微特征进行鉴别。方法:通过观察粉末 、横切片 , 进行显微鉴定。结果:
香木菌桂的显微鉴别特征明显 ,叶横切面主脉发达 , 有分枝状石细胞与上表皮垂直。 粉末鉴定叶石细胞较多 ,且多
呈分枝状;导管多见 ,多为螺纹导管 , 少量为梯网纹导管;腺鳞和气孔类型明显。枝的石细胞较多 , 细胞壁多增厚不
均 , 导管也多见。结论:上述特征可作为香木菌桂质量标准制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香木菌桂;药材性状;显微特征
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54(2010)01-0048-03
收稿日期:2009-03-1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0500646);河南省教育厅骨干教师计划(2008-755)*通讯作者:康文艺 , Tel:15237842414, E-mail:kangweny@hotmail.com。
  香木菌桂来源于木犀科柊树 Osmanthushetero-
phylus(G.Don)P.S.Green的树皮或枝叶。柊树
分布于我国台湾和日本 ,在日本已有数百年的栽培
历史 ,并于 1856年引入英国 ,目前在英国和欧洲其
他国家以及北美普遍栽培 , 我国各地也广有栽
培 〔1〕。香木菌桂性凉 ,味微苦 。具有补肝肾 、强腰
膝 、消疮毒的作用 。主治腰膝无力 、痈肿疔毒及百日
咳 〔2〕。香木菌桂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 ,但目前未见
详细的生药学报道。为此 ,笔者对其枝 、叶进行详细
的性状 、显微方面的研究 ,旨在为香木菌桂质量标准
的制定提供资料 。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实验用药材于 2007年 12月采自南京
植物园 ,经中药教研室袁王俊老师鉴定为木犀科植
物柊树 Osmanthusheterophylus(G.Don)P.S.Green
的枝叶 ,标本见于河南大学天然药物研究所 。
1.2 仪器  光学显微镜(规格型号:90V-240V~
20VA-0 /60Hz,舜宇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摄像头(北
京微视新纪元科技有限公司);紫外分光光度仪(规
格型号:UV-2000,尤尼柯上海仪器有限公司)。
2 结果
2.1 药材性状 幼枝被柔毛;叶对生 ,叶片革质 ,
长圆状椭圆形或椭圆形 ,长 4.5 ~ 6 cm,先端渐尖 ,
具针状尖头 ,基部楔形或宽楔形 ,叶缘全缘或具 1 ~
5对刺状牙齿 ,有时两侧牙齿数目不一致 ,齿长 5 ~ 9
mm,先端具锐尖的刺。中脉在下表面微凸出。
·48· Journalof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  第 33卷第 1期 2010年 1月
DOI :10.13863/j.issn1001-4454.2010.01.028
2.2  显微特征
2.2.1 叶横切:上 、下表皮均为 1列细胞 ,外被较
厚的角质层 。栅栏组织细胞 4 ~ 6列 ,排列紧密 ,长
圆柱形 ,石细胞主要位于栅栏组织中 ,其长轴与表皮
垂直。海绵组织排列疏松 ,细胞略呈长方形 。主脉
维管束外韧形 ,排列为不连续的圆形 ,其近轴面维管
束数目较远轴面少得多 ,且两者之间是间断的 ,无维
管束分布。韧皮部外侧有发达的韧皮纤维。见图 1。
2.2.2 枝横切:木栓细胞数列 ,外侧有时有表皮 ,
皮层较宽广 ,细胞 8 ~ 10列 ,排列疏松 ,有大的间隙 ,
石细胞群散在。维管束外韧形 ,韧皮部外侧为夹有
石细胞群的纤维环带 。木质部发达 ,导管排列紧密 ,
射线由 1列细胞组成。中央有髓 ,细胞类圆形 ,排列
紧密。见图 2。
2.2.3 叶粉末:浅绿色 。上表皮细胞多角形 ,垂周
壁近平直;下表皮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下表皮外
被腺鳞 ,其直径为 54 ~ 80 μm,由 14 ~ 20个细胞组
成 。气孔不规则 ,其直径为 33 ~ 40 μm。分支石细
胞多见 ,多呈丁字形 ,多单个散在 ,嵌于表皮内侧 ,长
115 ~ 500 μm, 壁厚 ,腔小 ,纹孔沟和层纹清晰可
见 。纤维成束 ,壁厚 ,直径为 11 ~ 44 μm,细胞腔
小 ,壁孔明显 。导管多为网纹 、梯纹 、螺纹导管 。
见图 3。
图 1 香木菌桂(柊树)叶的横切面详图
1.角质层 2.上表皮 3.栅栏组织 4.石细胞 5.海绵
组织 6.维管束 7.下表皮
图 2 香木菌桂(柊树)枝的横切面详图
1.木栓层 2.皮层 3.纤维环带 4.韧皮部 5.木质部
6.髓
图 3 香木菌桂(柊树)叶粉末的显微特征
1.表皮与分支石细胞  2.纤维  3.石细胞 4.气孔 
5.导管 6.腺鳞
2.2.4 枝粉末:浅棕色。纤维多成束 ,韧皮纤维较
多。木纤维壁薄 ,纹孔较多而明显 ,直径约 35 μm,
石细胞众多 ,呈类圆形 、椭圆形 、长圆形或不规则形;
长 36 ~ 290μm,宽 25 ~ 65μm,壁厚 7 ~ 33μm,细胞
腔大多较小 ,少量较大 ,有纹孔。韧皮纤维多见 ,成
束或单个存在 ,壁上可见纹孔 。木纤维壁薄 ,纹孔较
多。导管多为梯纹导管 ,可见具缘纹孔导管。有分
支状非腺毛 ,且壁薄 。见图 4。
图 4 香木菌桂(柊树)枝粉末显微特征
1.导管 2.纤维 3.木纤维 4.石细胞 5.分支状非腺
毛 6.木栓细胞
3 小结
  结果表明 ,香木菌桂(柊树)的叶与枝有明显的
鉴别特征 。其叶横切可以观察到主脉的正常维管
束 ,维管束的韧皮纤维和木纤维较发达 ,分支状石细
胞垂直于上表皮分布 ,上表皮外分布有较厚的角质
层;粉末中有大量的分支状石细胞和腺鳞 ,气孔为不
定式 ,多为螺纹和梯网纹导管。枝的韧皮部外侧为
·49·Journalof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  第 33卷第 1期 2010年 1月
夹有石细胞群的纤维环带 ,木质部发达 ,射线由 1列
细胞组成 ,其余细胞均木化 。粉末中有大量的石细
胞和纤维 ,有分支状非腺毛 ,导管多为螺纹 。综上 ,
香木菌桂的性状和显微特征可为药材质量标准的制
定提供参考依据 。
参 考 文 献
[ 1] 臧德奎 , 向其柏 ,季春峰 .柊树品种分类研究 [ J] .南京
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9, 28(增刊):58.
[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 [ M] .
第 16卷.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9:197.
收稿日期:2009-05-1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872122)作者简介:周先礼(1969-),男,教授 ,研究方向:天然药物化学;Tel:028-87600185, E-mail:xxbiochem@163.com。
·化学成分 ·
藏药髯花杜鹃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周先礼 1 ,赖永新 1 ,阿 萍2 ,吴奶珠 1 ,黄 帅 1
(1.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31;2.西藏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所 ,西藏 拉萨
850000)
  摘要 目的:对藏药髯花杜鹃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髯花杜鹃花的挥
发油 ,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 以面积归一法测定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共分离出 50个峰 ,鉴定了其中 47个化学成分 ,占挥发油总量的 97.44%。结论:髯花杜鹃花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
为 N-乙酰-1, 2, 3, 4-四氢异喹啉(29.23%)、2-乙氧丙烷(12.47%)、3-甲基-6-叔丁基苯酚(10.83%)、3-甲基-5-苯基
异噻唑(6.38%)、二苯胺(4.20%)、N-乙基-1, 2, 3, 4-四氢萘胺(3.62%)、二十五烷(3.12%)、二十三烷(3.06%)
等。
关键词 髯花杜鹃花;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
中图分类号:R284.1/R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54(2010)01-0050-04
StudyontheChemicalConstituentsintheVolatileOilsoftheFlowersof
TibetanMedicineRhododendronanthopogon
ZHOUXian-li1 , LAIYong-xin1 , APing2 , WUNai-zhu1 , HUANGShuai1
(1.ColegeofLifeScienceandEngineering, SouthwestJiaotongUniversity, Chengdu610031, China;2.TibetInstituteforFoodand
DurgControl, Lasa85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studythechemicalconstituentsofthevolatileoilsfromtheflowersofRhododendronanthopogonD.
Don.Methods:ThevolatileoilsfromtheflowersofRhododendronanthopogonD.Donwereextractedbywatersteamdistilationandits
chemicalconstituentswereseparatedandidentifiedbyGC-MS.Thecontentofeachconstituentwasdeterminedbyareanormalizetion
method.Results:Fiftypeakswereseparatedandfortysevencomponentswereidentified, whichconstitutedabout97.44% ofthetotal
essentialoils.Conclusions:ThemaincompoundsareN-acetyl-1, 2, 3, 4-tetrahydro-isoquinoline(29.23%), 2-Ethoxypropane
(12.47%), 3-Methyl-6-tert-butylphenol(10.83%), 3-Methyl-5-phenyl-isothiazole(6.38%), Diphenylamine(4.20%), N-ethyl-1,
2, 3, 4-tetrahydro-naphthalenamine(3.62%), Pentacosane(3.12%)andTricosane(3.06%).
Keywords FlowersofRhododendronanthopogonD.Don;Volatileoil;GC-MS
  髯花杜鹃(RhododendronanthopogonD.Don)为
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 ,是藏药塔勒嘎保的原植物
之一 ,产于西藏西部 ,生长于海拔 3 000 ~ 4 900m的
山坡灌丛中 ,有时与高山桧柏混生 ,分布于克什米尔
地区 、尼泊尔 、不丹 、锡金及印度北部 。塔勒嘎保性
寒 ,味苦 、涩;清热消炎 、止咳平喘;外用消炎散
肿〔1〕。有关髯花杜鹃花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尚未
见研究报道。本实验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2〕 ,同
时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分离并鉴定其
挥发性化学成分 ,并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各
个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 ,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藏药髯花杜鹃花奠定了基础 。
·50· Journalof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  第 33卷第 1期 2010年 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