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耐酸苜蓿根瘤菌在酸性黄壤中的定殖研究



全 文 :第 28卷第 5期    西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自然科学版 ) V o.l 28, No. 5
2006年 10月 Jou rna l o f Southw estAg ricultu ra lUniversity (N atural Science) O c.t 2006
文章编号:1000 - 2642(2006)05 -0722 - 05
耐酸苜蓿根瘤菌在酸性黄壤中的定殖研究
韩华君 ,张 磊* ,谢德体 ,魏世清 ,李艳宾
(西南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 ,重庆 400716)
摘要:在酸性黄壤中接种 3株耐酸苜蓿根瘤菌 91522, 91512, 91532,并施用不同浓度的 Ca2+,比较研究了其在苜
蓿根际土壤中的定殖动态与水平 , 进而分析了施 Ca2+和接种耐酸苜蓿根瘤菌对紫花苜蓿共生效应的影响。结果表
明:接种 3种耐酸苜蓿根瘤菌均能在酸性土中定殖 , 且定殖动态基本一致 , 以接种菌株 91512和 91532的效果最好。
施 C a处理对根瘤菌定殖影响不明显 , 施 5 mm o l /L Ca2+时 , 定殖效果最佳。接种耐酸苜蓿根瘤菌对苜蓿植株瘤重 、根
鲜重 、株高 、植株上部鲜重 、全氮含量的影响显著。施 Ca2+对植株根鲜重 、株高和上部鲜重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
对瘤重的影响显著。施用 5 mmo l /L Ca2+,苜蓿生长和结瘤的效果最好 , 表明在酸性黄壤中 , 施用适当浓度的 Ca2+可
以提高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品质。
关 键 词:耐酸苜蓿根瘤菌;Ca2+;酸性黄壤;定殖动态;共生效应
中图分类号:S 144. 3;S 155. 2 +4           文献标识码:A
DYNAM ICS OF ROOT COLON IZATION OF ACID-TOLERANT RHIZOB IUM
MELILOTI STRA INS IN AN AC ID YELLOW SO IL
HAN Hua - jun, ZHANG Le i* , X IE De - ti, WEI Sh i -q ing, LIYan - b in
(Co llege of Resource s and Env ironm ent, Sou 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6, China)
Abstrac t:Th ree acid-to le rant strains o fRhizobium m eliloti, 91522, 91512 and 91532, w ere used to inoculate the rhizo sphe re o f a lfa lfa on
an acid yellow so il and calc ium a t diffe rent concentration was applied. A ll the 3 strains o fR. meliloti co lonized we ll in the so il and their
co lon ization dynam icsw as sim ilar. The effe ct o f 91512 and 91532 inoculation w as be tter than tha t of 91522. Ca applica tion had little effect
o fR. m eliloti co loniza tion. O f theC a concentrations used in the study, C a2+ a t 5 mm ol /L gave the best re su l.t Ino cula tion of the ac id-to l-
e rantR. m eliloti strains sign ificantly a ffec ted nodu le w eigh t pe r plant, roo t fre sh w eight, p lant he ight, shoo t fresh we igh t, to ta l n itrog en
and rhizobium co loniza tion in the acid soi.l Ca2+ applica tion showed significan t e ffec ts on root fre sh we igh t, p lant he igh t, shoo t fresh
w eight and nodu le w eigh .t It is thus concluded tha tm ode rate ra te o f Ca2+ app lication can improve the y ield and qua lity of alfa lfa on ac id
ye llow soi.l
K ey words:ac id-to leran tRhizobium m eliloti;Ca2+;acid yw llow so il;co loniza tion dynam ics;sym biotic e ffec t
  发现根瘤菌并确证其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固氮作
用已逾百年 ,根瘤菌剂的制备和应用也已超过半个世
纪 ,其应用范围和增产效果有了较大的提高。我国在
豆科作物和豆科绿肥上应用根瘤菌接种措施已有 40
余年历史 ,接种根瘤菌的目的可概括为 2点:其一是
在缺乏相应根瘤菌的土壤中接种高效根瘤菌 ,建立有
效的寄主 —根瘤菌共生固氮体;其二是在含有土著根
瘤菌的土壤中 ,接种高效根瘤菌 ,取代土壤中低效或
无效的土著根瘤菌 [ 1] 。根瘤菌是对酸最敏感的细
菌 ,随着豆科植物在酸性土壤中的应用日益推广 ,接
收稿日期:2006 -06 - 02
基金项目:国家 “ 973”基金资助项目(001CB 108905)
作者简介:韩华君(1970 - ),女 ,重庆合川人 ,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 ,从事土壤微生物研究。
*为通讯作者。
DOI牶牨牥牣牨牫牱牨牳牤j牣cnki牣xdzk牣牪牥牥牰牣牥牭牣牥牥牰
种耐酸根瘤菌已经作为提高酸性土上豆科牧草产量
和品质的重要途径。而所接种根瘤菌在土壤中生存
定殖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接种的效果。因此 ,加强
根瘤菌根部定殖的研究对于揭示有益细菌在根圈的
微生态学特征 、提高其根际适应性和增产效果的稳定
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酸性黄壤中接种 3
株耐酸苜蓿根瘤菌 ,并施用不同浓度的 Ca2+ ,比较研
究了其在苜蓿根际土壤中的定殖与水平 ,进而分析了
施 Ca2+和接种耐酸苜蓿根瘤菌对紫花苜蓿共生效应
的影响 。对于指导根瘤菌接种剂的应用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1. 1. 1 供试菌株
根瘤菌菌株 91512, 91522, 91532是 3株由本实
验室分离 ,均能在 pH 4. 8的 YMA固体培养基上正常
生长 ,能使紫花苜蓿在低 pH条件下结瘤但表现为一
定程度延迟结瘤的苜蓿根瘤菌 。
1. 1. 2 根瘤菌培养基
采用改进的 YMA培养基:甘露醇 10 g;酵母浸出
粉 5 g;NaC l 0. 1 g;MgSO 4 7H2O 0. 2 g;K2HPO4 0. 5 g。
1. 1. 3 植物材料
紫花苜蓿 ,连云港地方品种 ,购买自江苏省连云
港草业中心 (发芽率:62. 33%)。
1. 1. 4 植物营养液
Fahraeus无氮营养液:N a2HPO4 2 H2O 0. 15 g;
CaC l2 2H 2O 0. 1 g;MgSO4 7H2O 0. 12 g;KH2PO4
0. 1 g;柠檬酸铁 5mg;
G ibson微量元素液 1 mL。微量元素:H3BO3
2. 86 g, MnSO4 4H 2O 2. 03 g, ZnSO4 7H 2O 0. 22 g,
N a2MoO 4 7H 2O 2. 03 g, CaSO 4 5H2O 0. 08 g。
1. 1. 5 钙溶液
使用氯化钙溶液配制 (浓度分别为:0, 5 , 10
mmo l /L)。
1. 2 实验方法
1. 2. 1 根瘤菌接种剂的准备
取生长于 pH 4. 8斜面上的 3株供试菌株各 1
支 ,用 5mL无菌水洗下菌体 ,取 1 mL接种于 100 mL
中性 YMA培养液中 , 28℃置恒温震荡器中培养约 24
~ 26 h ,调节其 OD600值约为 0. 5或 1. 0,菌数约为1. 6
~ 1. 8×109 CFU /mL。将培养的苜蓿根瘤菌经 4 000
r /m in收集菌体 ,重新悬浮于新鲜 YMA液体培养基
中 ,加 1%羧甲基纤维素纳溶液作为粘着剂 [ 2] ,用于
拌种。根瘤菌重与种子重比例 1 ∶10。
1. 2. 2 紫花苜蓿种子的制备
挑选健壮的苜蓿种子 ,于 50 ~ 60℃水中浸泡 30
m in,捞出 ,白天放在阳光下曝晒 ,夜间转至阴凉处 ,并
加水保持种子湿润 ,当大部分种子略有膨胀时用根瘤
菌拌种。
1. 2. 3 播前地块施肥
播前施足底肥 ,按每 hm2施 N肥 45 ~ 60 kg;P肥
90 ~ 120 kg;K肥 120 ~ 150 kg;硼砂 7. 5 ~ 15 kg;钼酸
钠 150 g;硫酸锌 7. 5 ~ 15 kg施底肥。
1. 2. 4 苗期施钙
2005年 10月播种 ,苗期施钙 1次 ,将 CaC l2浓缩
液对入 Fahraeus无氮植物营养液中配制成含 Ca2 +分
别为 5, 10 mmo l /L营养液 ,均匀浇入相应小区 ,每小
区浇营养液 20 L。
1. 2. 5 收后处理
2006年 5月收获植株 ,统计每小区成苗数;每小
区采植株 20株 ,测定植株株高 、上部鲜重 、根鲜重 、根
瘤重和植株全氮。用每小区成苗数除以最高成苗数
得各小区成苗系数 ,各测定指标乘以成苗系数后进行
统计分析 。
1. 2. 6 试验小区设计
试验区的基本情况:缙云山冷沙黄泥 三叠纪须
家河组沙岩风化发育而成。其基本理化性质如表 1。
表 1 供试土壤基本性状
Tab le 1 The basical of soi l samp le
化学成分 pH 有机质
/(g kg- 1)
全 氮
/(g kg- 1)
全 磷
/(g kg - 1)
全 钾
/(g kg- 1)
碱解氮
/(m g kg - 1)
成分含量 4. 5~ 4. 7 20. 8 1. 19 0. 543 3. 50 110. 4
化学成分 有效磷
/(m g kg - 1)
有效钾
/(m g kg- 1)
交换性钙
/(m ol kg- 1)
交换性酸
/(m ol kg - 1)
交换性铝
/(cm ol kg- 1)
成分含量 26. 3 50. 3 0. 732 11. 1 0. 003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缺 3区处理 ,主区设 4个处理
水平:不接种 (A 1)、接种菌株 91522(A2)、 91512
(A 3)、 91532(A4), 副区设 3个处理水平:Ca2 + 0
mmo l /L(B 1), 5 mmo l /L(B 2), 10 mmo l /L(B 3),共
设 12个处理 (见表 2),小区面积 7. 2 m2 ,重复 3次
(缺区的处理为 A 1-B 1-Ⅰ 、A 2-B 3-Ⅲ和 A 4-B 2-
Ⅱ ),随机排布。在进行了以上的准备工作之后 ,
2005年 10月在缙云山上的试验小区上播种 。
723第 28卷第 5期       韩华君等 耐酸苜蓿根瘤菌在酸性黄壤中的定殖研究
表 2 裂区试验设计表
Tab le 2 Design for sp lit plot
A 1 A 2 A 3 A 4
B 1 B 2 B 3 B 1 B 2 B 3 B 1 B 2 B 3 B 1 B 2 B 3
1. 2. 7 取样及根瘤菌的计数方法
自苜蓿播种之下月起 ,每月中旬取 1次土样 ,共
取 7次 。具体方法为:每个小区取苜蓿根际土壤 (5
~ 10 cm土层 [ 3] ),共取土样 33个 ,每个土样由 3个
采集点的土样充分混匀。采集后迅速装入保鲜袋 ,带
回冷藏并及时分离检测。
称取上述根际土样各 10 g,放入盛有 90mL无菌
水及玻璃珠的三角瓶中 ,涡旋震荡 30 m in,将菌悬液
10倍系列稀释到 10- 4 ,取 10-2 ~ 10-4稀释度的菌悬
液涂在加有结晶紫的 YMA平板上 。将涂好的平板
置于 28℃培养 ,约 3 ~ 5 d后观察结果 ,记录根瘤菌菌
落数。
1. 2. 8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土壤理化性质采用常规方法测定 。交换性铝:8-
羟基喹啉分光光度法 [ 4] 。
1. 3 数据处理
利用 Exce l, DPS统计工具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
作图及显著性差异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 1 接种耐酸苜蓿根瘤菌的定殖动态比较测定
本试验采用的酸性土壤地块前作为荒地 ,未种植
过苜蓿 ,土著根瘤菌数量少 ,其根瘤菌数对数值约为
2. 20,目前检测到的根瘤菌数约上升 2 ~ 3个数量级 ,
测定结果见图 1。由图 1可见 ,接种耐酸苜蓿根瘤菌
91522, 91512, 91532均能在酸性土中定殖 ,这 3种菌
株定殖数量没有显著性差异 ,但仍以接种菌株 91512
和 91532的效果较好 ,接种这 2种苜蓿根瘤菌 ,土壤
中根瘤菌数可达到 4. 9 log cfu /g以上。 3种供试菌
株的定殖动态基本一致 ,在播种后 30 d达到了较高
定殖水平 ,接着开始缓慢下降并趋于稳定 ,在 180 d
又有所回升 ,出现了一个小的峰值。这一结果与王平
等 [ 5]报道的相似 ,王平等研究华癸根瘤菌 JS 5 A I 6
在田间条件的定殖动态 ,结果播种后 30 d时定殖密
度达到最大值 (7. 03 log c fu /g), 90 d后降到最低值
(5. 24 log cfu /g),然后又开始上升 。当然 ,不同的研
究者 ,由于根瘤菌菌株不同 、接种量不同以及土壤条
件的差异而得到的定殖数量并不一致。未接种菌株
的定殖动态与接种菌株则明显不同 ,呈现出逐渐上升
并维持相对较高的定殖水平 。出现这种结果可能是
由于后期对照也感染了供试菌株 ,因此 , 90 d后其定
殖数量与供试菌株的定殖数量相接近 。但总体上看 ,
3种供试菌株的定殖数量均高于对照 ,呈现出显著性
差异(a<0. 05)。说明接种耐酸根瘤菌 ,有利于根瘤
菌在酸性土中的定殖。
图 1 接种耐酸苜蓿根瘤菌的定殖动态
Fig 1 The colon ization dyn am ics ofR. m eliloti inocu lation
2. 2 不同钙离子浓度下接种耐酸苜蓿根瘤菌的定殖
动态
由表 3可见 , 3种菌株在不同钙离子浓度下其定
殖水平均在接种后 30 d达到了较高 ,然后开始下降 ,
在 180 d又有所回升。施 Ca处理对 3种根瘤菌定殖
影响均不显著 。但如果利用相对有效性评价方法 [ 6]
给予统计分析 ,则设未施钙 、施 5 mmo l /L以及 10
mmo l /L钙浓度下 , n个时期的根瘤菌数量分别为:
X 1 ,X 2 , …… ,Xn;Y 1 ,Y 2 , …… , Yn;Z 1 , Z 2 , ……Z n , ……
则前后 2期根瘤菌数的增加幅度分别为△X i =X i -
X i - 1;△Y i =Y i -Y i - 1;△Z i =Z i -Z i - 1 ,值越大 ,说明
此种情况下该期的定殖效果越显著 ,给予增加幅度最
大者 3分 ,次之 2分 ,最低 1分 ,这样每一种措施在每
个时期均有一得分 ,累加可得每种措施的总分 ,总分
越大 ,说明此种措施的定殖效果越好 。 3种菌株的评
分为:
菌株 91522:
0mmol /L 14
5mmol /L 15
10mmol /L 7
可知施钙与否以及
施钙浓度对菌株 91522的定殖有较大影响 ,而在施 5
mmo l /L Ca
2+时 ,根瘤菌定殖效果最好。
724 西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自然科学版)        2006年 10月
表 3 不同钙离子浓度下 3种菌株的定殖动态
Tab le 3 The colonization dynam ics of th ree strain s under d ifferen tC a2+. /( logcfu g -1)
菌 株 施钙量
/(mm o l L- 1)
接种后时间 /月
1 2 3 4 5 6 7
91522
0 5. 17 a 5. 10 a 4. 69 a 4. 52 a 4. 71 a 5. 05 a 4. 68 a
5 5. 41 a 5. 20 a 4. 60 a 4. 66 a 4. 64 a 5. 08 a 4. 76 a
10 5. 69 a 5. 42 a 4. 78 a 4. 62 a 4. 57 a 4. 80 a 4. 40 a
91512
0 5. 33 a 5. 22 a 5. 05 a 4. 94 a 4. 84 a 5. 13 a 4. 94
5 5. 24 a 5. 19 a 4. 91 a 5. 01 a 4. 89 a 5. 08 a 4. 98 a
10 5. 26 a 5. 17 a 4. 85 a 4. 72 a 4. 77 a 4. 86 a 4. 82 a
91532
0 5. 29 a 5. 13 a 5. 01 a 4. 87 a 4. 97 a 5. 10 a 4. 90 a
5 5. 23 a 5. 40 a 4. 92 a 4. 74 a 4. 61 a 4. 79 a 4. 98 a
10 5. 28 a 5. 36 a 4. 73 a 4. 32 a 4. 53 a 4. 54 a 4. 75 a
  菌株 91512:
0mmo l /L 12
5mmo l /L 13
10mmo l /L 11
;菌株 91532:
0mmo l /L 12
5mmo l /L 13
10mmo l /L 11
在 3种措施下 ,菌株 91512, 91532的定殖效果相
似 ,但仍是施 5mmo l /L时 ,定殖较好。
综上所述 , 3种菌株的定殖均呈现这样的规律:
施 5 mmo l /L C a2+时 ,定殖效果最佳;未施 Ca2+次之;
而施 10 mmo l /L C a2+时 ,定殖效果最差。结果表明 ,
施适当浓度的 Ca2 +,有利于根瘤菌的定殖 ,相对高浓
度的 Ca2+可能会抑制根瘤菌的定殖。
2. 3 施 Ca2+和接种耐酸苜蓿根瘤菌对紫花苜蓿共
生效应的影响
用 DPS软件对紫花苜蓿瘤重 、根鲜重 、株高 、植
株地上部鲜重和全氮含量进行了统计分析 。通过 F
值检测(见表 4),发现主处理 A(不接种 、接种耐酸苜
蓿根瘤菌 91522, 91512, 91532)对紫花苜蓿瘤重 、根
鲜重 、株高 、植株地上部鲜重和全氮含量的影响均达
到了显著水平。施 Ca2+处理 (0 , 5 , 10 mmo l /L)对植
株根鲜重 、株高和地上部鲜重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
平 ,对瘤重的影响显著 ,对植株全氮的影响则不显著 。
表 4 紫花苜蓿各农艺性状 F值表
Tab le 4 F value of every agricu ltural p roperty of alfalfa
处 理 瘤 重 /m g 根鲜重 /g 株 高 /cm 地上部鲜重 /g 植株全氮 /%
主处理 A 2. 230* 2. 740* 4. 119* 2. 471* 2. 427*
副处理 B 3. 075* 10. 77** 13. 51** 5. 960** 2. 200
主处理 A×
副处理 B 0. 737 2. 602* 3. 398* 2. 055* 2. 610*
  注:* 5%显著水平;**1%极显著水平。 Note:* 5% signif icant level;**1% very sign ifican t leve.l
  通过 LSD多重比较法检测 ,分别比较了主处理 A
(接种 )和副处理 B(施钙)对紫花苜蓿瘤重 、根鲜重 、株
高 、地上部鲜重和全氮含量的影响(表 5和表 6)。
从各测定指标来看 ,接种耐酸苜蓿根瘤菌的效果
均优于不接种的效果 。接种菌株 91512对苜蓿瘤重 、
株高和地上部鲜重的影响最大 , 其平均值分别达到
122. 20, 19. 91, 1. 782 g /株 。根鲜重和植株全氮含量
则以接种菌株 91532的效果最好 , 分别达到 0. 801
g /株和 3. 852%(表 5)。从表 6可以看出施 Ca2+对
紫花苜蓿共生效应的影响 ,施 Ca2+ 5 mmol /L对各性
状的影响最大 ,施 Ca2+10 mmo l /L,瘤重 、根鲜重 、株
高和地上部鲜重反而不如 Ca2 + 0 mmo l /L的处理 。
说明在含有一定浓度交换性钙 (见表 1)的酸性土壤
中 ,施用一定浓度的 Ca2 +(如 5 mmo l /L)是可以促进
苜蓿结瘤和生长的 ,但施用更高浓度 Ca2+则可能抑
制其结瘤和生长。
表 5 接种耐酸苜蓿根瘤菌对紫花苜蓿共生效应的影响
Tab le 5 The symb iot ic effect in alfalfa by inocu lating acid-to leran tR. m eli loti
处 理 瘤重 /m g 根鲜重 /g 株高 /cm 地上部鲜重 /g 植株全氮 /%
不接种 10. 45 b 0. 214 b 6. 312 b 0. 327 b 2. 683 b
91522 86. 90 ab 0. 567 ab 18. 04 ab 1. 123 ab 3. 531 ab
91512 122. 20 a 0. 738 ab 19. 91 a 1. 782 a 3. 696 ab
91532 81. 90 ab 0. 801 a 10. 46 ab 1. 651 ab 3. 852 a
725第 28卷第 5期       韩华君等 耐酸苜蓿根瘤菌在酸性黄壤中的定殖研究
表 6 施 C a2+对紫花苜蓿共生效应的影响
Table 6 The sym b iotic effect in alfalfa by app lying calcium
处 理 瘤重 /m g 根鲜重 /g 株高 /cm 地上部鲜重 /g 植株全氮 /%
C a 0 64. 7 ab 0. 394 b 10. 98 ab 0. 861 b 3. 420 a
C a 5 103 a 0. 786 a 20. 78 a 1. 693 a 3. 668 a
C a 10 58. 35 b 0. 559 b 9. 278 b 1. 11 b 3. 234 a
3 讨 论
近年来 ,南方紫花苜蓿不断推广 ,但制约其进一
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南方存在大量酸性土壤 ,土壤酸
性影响根瘤菌定殖 [ 7 ~ 8] ,且限制豆科植物生长和固
氮 ,它对宿主植物 、根瘤细菌以及共生关系的建立都
不利。以前 ,人们常施用石灰以降低土壤的酸化程
度 ,然而 ,施用石灰仅能改变表层土壤 pH ,对深层次
土壤却极难改变 [ 9] ,从长远来看 ,施用石灰仅是一项
治标不治本的措施。因此 ,在酸性土壤上接种耐酸苜
蓿根瘤菌 ,探讨其在酸性土壤上定殖及其对共生效应
的影响 ,可以为在南方紫花苜蓿新种植区接种高效耐
酸苜蓿根瘤菌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依据 。
本研究中接种耐酸苜蓿根瘤菌 91522 , 91512,
91532均能在酸性土中定殖 , 3种供试菌株与对照相
比 ,其定殖数量有显著性差异 , 3种供试菌株的定殖
数量均高于对照 。说明接种耐酸根瘤菌 ,对根瘤菌在
酸性土中的定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 ,接种耐酸
根瘤菌促进了紫花苜蓿在酸性条件下的生长和结瘤 。
田间条件下 ,接种耐酸苜蓿根瘤菌对苜蓿植株瘤重 、
根鲜重 、株高 、植株上部鲜重和全氮含量都达到了显
著的影响。可见 ,这些耐酸菌株的进一步扩大利用将
为南方地区酸性土壤上种植紫花苜蓿提供有效的接
种菌剂 。
有研究报道 , Ca2 +可以促进根瘤菌特别是对酸敏
感的菌株的生长与存活 [ 10] 。低 pH 条件下 , Ca2+可
以促进多种根瘤菌如三叶草根瘤菌 [ 11] 、苜蓿根瘤
菌 [ 12]以及慢生根瘤菌属根瘤菌 [ 13] 的生长与存活 。
本实验中施用 Ca2+对根瘤菌的定殖 、苜蓿的生长和
结瘤 ,均以施 5mmol /L C a2+时效果最佳 ,施 Ca2+ 10
mmo l /L反而不如 Ca2+ 0 mmo l /L的处理 。分析其原
因 ,可能是适当浓度的 Ca2+有促进作用 ,而相对高浓
度的 Ca2 +可能有抑制作用 。那么 , Ca2 +的最适浓度 ,
Ca
2+对根瘤菌的作用机制又如何 ,有待进一步研究 。
参考文献:
[ 1]  丁武. 影响根瘤菌竞争结瘤的生态学因素分析 [ J] . 生
态学杂志 , 1992, 11(4):50 -54.
[ 2]  高振生 , 马其东 ,牛志强 , 等. 沿海滩涂地区苜蓿根瘤菌
接种方法和效果的研究 [ J] . 草地报 , 1996, 4(4):288 -
292.
[ 3]  郭彦军 , 徐恢仲 , 张家骅. 紫花苜蓿根系形态学研究
[ J]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2(6):484 -486.
[ 4]  李九玉 , 徐仁扣 , 季国亮. 8-羟基喹啉(pH 8. 3)分光光
度法测定酸性土壤中的可溶性铝 [ J] . 土壤 , 2004, 36
(3):307 -309.
[ 5]  王平 , 冯新梅 , 李阜棣. 发光酶基因标记的华癸根瘤菌
JS 5 A 16 L在紫云英根圈的定殖动态 [ J] . 土壤学报 ,
2001, 38(2):265 - 270.
[ 6]  何晓群. 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 [M ] .北京:中国人民
出版社 , 1998:281 -315
[ 7]  曹景勤. 某些土壤因素对根瘤菌存活影响的研究 [ J] .
土壤肥料 , 1994(2):40 - 42.
[ 8]  HOLDING A J, LOW E J F. Som e e ffects o f acidity and
heavy m eta ls on the rh izob ium legum inous p lant association
[ J] . P lant So il, 1971:153 -166.
[ 9]  SUMM ER M E, SHAHANDEH H , BOUTON J, e t a.l A-
me lio ra tion o f an acid so il p rofile through deep lim ing and
su rface app lication o f gypsum [ J] . So il Sci Soc Am J,
1986, 50:1 254 -1 258.
[ 10]  HOW IESON JG, ROBSON A D, ABBOTT L K. C alcium
m odifie s pH effects on the g row th o f acid-to le rant and
acid-sensitive Rh izob ium m e lilo ti[ J] . 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 rch, 1992, 43:765 - 772.
[ 11]  WATKIN E L J, OHARA G W , GLENN A R. C alcium
and acid stress interact to affe ct the grow th ofRh izobium
legum inosarum bv. T rifo lii[ J] . Soil B io logy B io chem is-
try, 1997, 29:1 427 - 1 432.
[ 12]  REEVE W G, T IWARI R P, DILWORTH M J, et a.l
Ca lc ium a ffec ts the g row th and surv ival o fRhizobium m e-
liloti[ J] . So il B io logy& B iochem istry, 1993, 25(5):
581 -586.
[ 13]  MACCIO D, FABRA A, CASTRO S. Acidity and ca lc i-
um in te rac tion affec t the g row th o fB rady rhizobium sp. and
the attachm en t to peanut roots[ J] . Soil B io logy& B io-
chem istry, 2002, 34(2):201 -208.
责任编辑:陈绍兰
726 西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自然科学版)        2006年 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