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枫香树人工造林模式效果研究



全 文 :文章编号:1001-7380(2002)02-0010-02
枫香树人工造林模式效果研究
沈琼桃
(福建三明林业学校 ,福建 三明 365001)
摘要:通过对野生枫香树采用纯林与混交林方法进行人工造林驯化试验及对各种造林模式进行生物量 、生产力对
比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枫香树和杉木混交林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和生产力。
关键词:枫香树;造林模式;生物量;生产力
中图分类号:S725.2  文献标识码:A
A research in the different artificial afforestation models of
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SHEN Qiong-tao
(Sanming Forestry School of Fujian , Sanmin 365001 , China)
Abstract:After six years experiment of different artificial afforestation models of pure and mixed forest of 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and comparative analy sis of their biomass and productivity ,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ixed forest of Chinese fir and Liq-
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has a higher biomass and productivity than pure 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forest has.
Key words: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Afforestation model;Biomass;Productivity
  改革开放以来 ,福建省的林业生产建设事业取
得了长足的发展 ,森林覆盖率达到 60.52%,居全国
第一 ,惟树种结构还不尽合理 ,特别是人工林 ,针叶
树种占97%,而阔叶树种仅占 2%。由于树种单一 ,
造成森林群落结构简单 ,生物多样性差 ,生态系统稳
定性脆弱。加上目前不合理的栽培制度和措施 ,致
使生态因子单向累积 ,逐渐引起生态环境恶化 、地力
衰退 ,林分稳定性下降 ,病虫害蔓延 ,对林地的持续
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1]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缓
和环境保护和生产之间的矛盾 ,保持人工林生态系
统的持续生产力和稳定性 ,调整树种结构 ,对野生的
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采用纯林与混
交林方法进行了人工造林试验及对各种造林模式进
行了生物量及生产力的对比分析研究 ,现将结果报
道如下。
1 研究与概况
试验系在距建宁县城 40 km的黄埠乡竹薮村进
行。位于武夷山脉东南侧 ,属低山丘陵。海拔 420
~ 480 m ,坡度 25 ~ 35°。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气
候 ,年降雨量为 1 760 ~ 2 100 mm ,最低月降雨量
51.6 mm , 年平均气温 17 ℃, 最高月平均气温
29.1 ℃,最低月平均气温为 4.7 ℃,极限最高气温
39.9 ℃,极限最低气温-12.8 ℃,相对湿度 84%,无
霜期平均 300 d ,日照百分率 44%。土壤为山地红
壤 。植被主要有老鼠刺 、杜茎山 、百两金 、淡竹叶 、狗
脊蕨 、芒萁等 。
2 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2.1 试验设计
于 1995年按随机区组设计 。造林模式处理有:
A 枫香树纯林;B 杉木纯林;C 杉木与枫香树混交林
等 3种 。造林密度均为3 000株/hm2 ,每处理标准地
面积为 666.7 m2 ,每处理重复 5个 。
2.2 研究方法
(1)对标准地内林木进行每木检尺测定其胸径 、
树高 、枝下高 、冠幅 ,并调查土壤的厚度 、腐殖质层厚
度 ,林地的坡度 、坡向 、坡形 、坡位以及林下植被的种
第 29 卷第 2 期 江 苏 林 业 科 技 Vol.29 No.2
2002 年 4 月 Journal of Jiangsu Forestry Science &Technology Apr.2002
收稿日期:2001-12-18
作者简介:沈琼桃(1971-),女 ,福建长汀县人 ,讲师 ,大学本科毕业 ,现从事林业教学和研究工作。
类 、高度 、多度 、盖度等。根据调查材料计算平均胸
径(D 1.3)和树高(H),用标准木求算林分的蓄积量。
(2)采用间接收获法[ 2]即按平均木法估测群落乔
木层的生物量。根据每木检尺求算林分平均树高和胸
径 ,选择平均标准木。以 1 m区分段 ,分别称树干 、树
枝、树叶新鲜质量和地下各部分(根桩 、粗根 、细根)的
鲜质量 ,再随机抽取各部分样品 ,测定含水量 ,求算各
器官的干质量 ,用单位面积上的株数和平均木的干质
量(或某一器官的干质量)求算林分的生物量。
(3)下木草本层和枯枝落叶层现存量测定采用直
接收获法[ 2] ,即在标准地内布设样方2个(1 m×1 m),
收集下木及草本(连根)和枯枝落叶称其质量 ,并随机
抽取一部分样品测定含水量 ,计算每公顷下木及草本、
枯枝落叶的生物量。
3 结果与分析
3.1 林分生长情况
各造林模式林分生长情况见表 1。
表 1 各造林模式林分的生长情况
造林模式 树 种 年龄/ a
D1.3/ cm
H
/m
单株材积
/m3
蓄积量
/(m3/ hm2)
枫香树纯林(A) 枫香树 6 5.5 6.1 0.009 0 27.00
杉木纯林(B) 杉 木 6 5.0 5.5 0.010 0 30.00
枫杉混交林(C) 枫香树 6 5.7 6.5 0.010 0 15.00
杉 木 6 5.3 5.8 0.011 3 16.95
从表 1可以看出 ,枫香树和杉木混交模式林分
生长最好 , 枫香树和杉木的胸径 、树高分别达到
5.7 ,6.5 cm 和 5.3 ,5.8 m ,综合蓄积量达 31.95 m3/
hm2 ,枫香树纯林的蓄积量仅为 27.0 m3/hm2 。
3.2 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
3.2.1 林分总生物量 各造林模式林分总生物量
见表2 。
表 2 各造林模式总生物量对照 t/hm2
造林模式 年龄/ a
乔  木  层 活地被物和枯枝落叶
地上部分 地下部分 小 计
生物量 % 生物量 % 生物量 % 生物量 占总量/ %
合 计
枫香树纯林 6 31.02 36.4 37.0 43.4 68.02 79.8 17.21 20.2 85.23
杉木纯林 6 44.71 60.2 16.61 22.4 61.32 82.6 12.89 17.4 74.21
枫杉混交 6 58.76 63.6 25.59 27.8 84.35 91.4 8.01 8.6 92.36
  从表 2可以看出 ,在各造林模式中总生物量最
大的是枫香树与杉木的混交林 ,达 92.36 t/hm2 ,其
次是枫香树纯林为 85.23 t/hm2 ,杉木纯林的总生物
量最小仅为74.21 t/hm2 。
乔木层生物量对比结果为:枫香树与杉木混交
林最大达 84.35 t/hm2 ,其次为枫香树纯林为 68.02
t/hm2 ,杉木纯林最小仅为 74.21 t/hm2 。
活地被物和枯枝落叶生物量最大的为枫香树纯
林达 17.21 t/hm2 ,其次为杉木纯林为 12.89 t/hm2;
最小为枫香树和杉木混交林仅为 8.01 t/hm2 。
3.2.2 乔木层生物量及其分配 各造林模式的乔
木层生物量及其分配见表 3。
表 3 各造林模式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及分配情况 t/hm2
造林
模式
地  上  部  分 地  下  部  分
树 干 树 枝 树 叶 小 计 根 桩 粗 根 细 根 小 计
生物量 % 生物量 % 生物量 % 生物量 % 生物量 % 生物量 % 生物量 % 生物量 %
合计
A 15.21 22.3 6.85 10.1 8.96 13.2 31.02 45.6 24.36 35.8 11.68 17.2 0.96 1.4 37.00 54.4 68.02
B 23.12 37.3 13.68 22.3 7.91 12.9 44.71 72.9 6.52 10.6 8.45 13.8 1.64 2.7 16.61 27.1 61.32
C 19.35 23 29.54 35.0 9.87 11.7 58.76 69.7 11.56 13.7 11.20 13.3 2.83 3.3 25.59 30.3 84.35
(下转第 42页)
11第 2 期 沈琼桃:枫香树人工造林模式效果研究
4 发展木本植物切花生产需解决的问

4.1 市场的培育与开拓
通过广播 、电视 、报刊等媒体进行宣传 ,并利用
插花表演 、比赛等手段进行示范 ,进一步推动木本切
花的应用 ,大力培育市场 。
4.2 适宜种类和品种的筛选
由于木本切花植物的产业化生产是一个新兴的
课题 ,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和切花生产的要求如花枝
产量 、花的色泽 、花的繁密度及香味 、枝条水养性 、花
期调控的难易等综合因素来选择乃至选育适宜的种
类和品种 ,均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6] 。
4.3 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
木本切花植物的生产技术有别于草本切花植
物 ,也不同于绿化苗木的培育 。其不同种类和品种
的标准化配套栽培技术包括苗期管理 、整枝修剪 、肥
水管理 、花期促控等也需要进行研究[ 7] 。
4.4 采后处理技术的研究
木本切花的采后处理也有其特殊性 ,需要进一
步在其采后预处理 、包装 、运输 、催花与保鲜等方面
进行研究 ,以利于开拓市场 ,促进产业化生产的发
展 。
参考文献:
[ 1]  王意成 ,毛志滨.加入 WTO 对我国和江苏省花卉业发展的影
响[ J] .华东农业发展研究 , 2001(增刊)):9-11.
[ 2]  李 红.对南京花卉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J] .江苏林业科技 ,
2001 , 28(2):54-57.
[ 3]  张秀春.关于南京花卉产品结构的一点思考[ J] .江苏林业科
技 , 1998 , 25(增刊):67-71.
[ 4]  余树勋 ,吴应祥.花卉词典[M]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3.
[ 5]  郑万钧.中国树木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3.
[ 6]  郭维明.中华梅切花应用的发展史及其产业化前景[ J] .北京
林业大学学报 ,2001 , 23(特刊):51-55.
[ 7]  冯德珍.中国腊梅开发利用之我见[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2001 , 23(特刊):105-106.
(上接第 11页)
  从表 3可以看出:不同造林模式 6年生林分地
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不同 ,枫香树纯林的地上部分生
物量较地下部分小 ,其他造林模式的地上部分生物
量则大于地下部分生物量 。且生物量的分配情况也
大不一样 ,地上部分按生物量大小顺序:枫香树纯林
为树干>树叶>树枝;杉木纯林为树干>树枝>树
叶;枫香树和杉木混交林为树枝>树干>树叶 。地
下部分生物量大小的顺序:杉木纯林为粗根>根桩
>细根;枫香树纯林和枫香树与杉木的混交林则为
根桩>粗根>细根。
3.2.3 各造林模式生产力 经分析 ,各造林模式生
产力见表 4。
表4 各造林模式生产力对比
造林模式 林分总生物量/(t/hm2)
林分总生产力
/(t/hm2·a-1)
乔木层生物
量/(t/ hm2)
乔木层生产力
/(t/ hm2·a-1)
枫香树纯林 85.23 14.21 68.02 11.34
杉木纯林 74.21 12.37 61.32 10.22
枫杉混交 92.36 15.39 84.35 14.06
从表 4可以看出 ,在各造林模式中 ,林分总生产
力和乔木层生产力皆以枫香树与杉木的混交林为最
高 ,枫香树纯林次之 ,杉木纯林最小。这说明进行合
理的混交 ,可以进一步提高林地的生产力 ,并能充分
利用林地。
4 结论
(1)深根性的枫香树和浅根性的杉木混交 ,能较
好地发挥混交林的效益 ,其胸径 、树高的生长量及综
合蓄积量都最大。
(2)对营养空间的利用能力 ,以枫香树与杉木混
交造林模式的林分总生物量最大 ,达 92.36 t/hm2 。
(3)乔木层生物量以枫香树与杉木混交林的最
大 ,枫香树纯林次之 ,杉木纯林最小。
(4)枫香树与杉木混交林分生产力最大 ,杉木纯
林最低 。
(5)枫香树是落叶乔木 ,其对由于针叶树连栽而
引起的地力衰退有很好的恢复作用。
参考文献:
[ 1]  俞新妥.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和养分循环研究进展[ J] .福建
林学院学报 , 1992 ,12(3):264-275.
[ 2]  Satoo T.产量法研究综述[ A] .植物生态学译丛(第一集)[ C] .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74.26-29.
42 江 苏 林 业 科 技 第 29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