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板栗白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程仪杰 毛仪伦 罗克婵
(镇安县板栗研究所 陕西 711500)
板栗白粉病是危害板栗树的主
要病害之一。近几年来 , 板栗白粉
病在陕西板栗主产区镇安县栗区危
害面积大 ,且逐年蔓延扩展 ,严重影
响板栗生产。几年来 ,针对日趋严
重的板栗病害 ,我们广泛开展了调
查研究 ,基本掌握了其发生发展规
律及防治方法。
1 症状
板栗白粉病危害树叶 、新梢 、幼
芽。发病初期 , 叶面上 、下出现黄
斑 ,随后黄斑上出现白粉 ,逐渐产生
灰白色菌丝层和分生孢子。黄斑逐
渐扩大 ,白粉也越来越多 ,嫩叶感病
处生长停滞 ,叶片扭曲变形。受害
严重时嫩梢枯萎 ,嫩芽不能展开 ,树
叶枯黄提前脱落 ,严重影响树冠光
合效率和树体营养物质积累转化 ,
造成栗树不能挂果或大量空苞。进
入秋季受害叶片的白粉层上出现许
多黄色小颗粒 ,后变成黑色 ,即病菌
的闭囊壳 ,内藏子囊和子囊孢子。
2 发生特点
白粉病原菌以闭囊壳形态 , 在
落叶和病梢上越冬 。第 2 年春季 ,
由闭囊壳中放出孢子借风传播 ,萌
发后从气孔侵入叶片或侵入新梢和
嫩芽。随后形成菌丝体和分生孢
子 ,继续再侵染和扩大侵染 ,8 ~ 9月
形成闭囊壳 9月下旬至 10 月成熟
后 ,随病叶落地越冬 。
3 发生规律
经对全县 30 多处受害地进行
实地调查 ,分析了其侵染发病原因
及发生规律。
3.1 发病原因
(1)秋冬清园不利 因病原菌
在落叶和病枝上越冬 ,秋冬季未能
进行病枝修剪和清除病叶 ,第 2 年
春季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 ,病菌分
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 使已感病的栗
树感染加重 ,并迅速扩大蔓延 。
(2)林分密度大 密植栗园郁
闭度大于 0.8以上 ,通风透光差 ,相
对湿度越大 ,温度越高病菌分生孢
子繁衍越快。此类状况主要表现在
栽植密度大的中龄林栗园和保留密
度过大的野生板栗改造栗园。其感
病指数相对大于合理密度的 2倍。
(3)干旱土层瘠薄 受地理条
件的影响 , 栗园立地条件差 ,坡陡 ,
上层瘠薄干旱 ,树体抗逆性差 ,有利
于病菌的感染和发展 ,受害程度相
对亦较高 。
(4)不同品种的抗病差异性
在同一地点 ,相同的自然条件下 ,不
同的板栗品种抗病性能有明显的差
异。1992 年以来 ,我们先后引进日
本的丹泽 、银寄 、筑波;山东的太安
红 、金丰 、蜜蜂球;河北迁西的燕山
早丰等 12个外地新品种 ,在全县 8
个适生区进行间套栽植观测。通过
对感病区域的地方良种和引进良种
观测比较表明 ,单纯的本地良种栗
园抗病差 ,感病重;本地种与外地种
间套栗园感病相对较轻;感病区域
的部分外地良种不感病 。
4 防治措施
(1)清除侵染源 按病原菌在
落叶和病梢上越冬的再侵染规律 ,
在秋冬季落叶后对感病栗树进行修
剪 ,剪除病枝 ,清扫落叶 ,集中在园
外焚烧深埋 ,彻底清除侵染源 。
(2)药剂防治 在春季栗树展
叶后 ,发病初期于 5月份以前每隔
15 d树冠喷洒 20%三唑酮可湿性粉
剂 0.1%~ 0.125%的稀释液 、25%
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1%的稀释液 ,或
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0.1%
~ 0.125%的稀释液。
(3)改善栗园生产条件 根据
生产实践观察验证 ,科学合理地改
善栗园生产条件 , 是防治白粉病侵
染蔓延的一种有效途径 。对栽植密
度大 ,郁闭高 ,配置不合理 , 通风透
光条件差的密植栗园 ,进行合理间
伐 ,控冠修剪 , 伐去病虫侵染较重 ,
生长不良的衰弱树 。25°以上的陡坡
栗园每 667 m2 保留 60 ~ 70株 ,郁闭
度不大于 0.6。对土层瘠薄 ,营养条
件差的感病栗园在结合药剂防治的
同时 ,以施硼 、磷 、钾为主 ,少量施氮
肥增加营养 ,提高栗树的抗病性能
和挂果率 。
(4)推广抗病良种 ,调整单一种
间结构 实践证明单一的地方良种
经过数代繁衍其生物学特性较适宜
各种长期潜在的病虫害 。选择适宜
本地生长的外地抗病良种 , 进行间
套栽植 ,可改变病虫害生活习性 ,能
有效控制或减轻病虫危害 , 提高林
分质量 ,达到板栗高产增收的目的 。
☆
欢 迎 订 阅
Forest Protection 森林保护
28
林业实用技术 PRACTICAL FORESTRY TECHNOLOGY 2003·11
DOI :10.13456/j.cnki.lykt.2003.1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