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作者排序为:陈常普 、方明刚 、
章荣俊 、盛常顺 、任建敏 、刘爱
莲 。
收稿日期:1999-07-07
板栗枝干病害流行原因与防治对策
陈常普 方明刚 任建敏 刘爱莲
(安徽省广德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广德 242200)
章荣俊 盛常顺
(宣城地区森防站)
表 1 死亡植株中板栗枝干病害各病原菌混生调查
序号 混生组合类型 调查株数 发生株数 交生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板栗干腐病
板栗溃疡病
板栗疫病
干枯病
干腐病+干枯病
干腐病+溃疡病
溃疡病+干枯病
溃疡病+枝干腐烂病
疫病+溃疡病
疫病+干枯病
疫病+干腐病
疫病+干腐病+干枯病
疫病+溃疡病+干枯病
疫病+溃疡病+干腐病
干腐病+溃疡病+干枯病
干腐病+木腐病+干枯病
疫病+干腐病+溃疡病+干枯病
疫病+溃疡病+干枯病+木腐病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9
5
5
5
12
20
2
2
3
1
3
4
1
1
14
1
4
1
19
5
5
1
12
20
2
2
3
1
3
4
1
1
14
1
4
1
注:调查时间:1998年 6~ 9 月
摘要 经调查分析了 1998 年广德
县板栗枝干病害突发流行的原因主
要是板栗干腐病和板栗溃疡病等病
原菌的小种上升为优势种 ,导致板
栗持久抗病性丧失 ,以及 1998年春
季出现春寒 、寡日照多湿天气和营
林措施不当等 。提出了板栗枝干病
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板栗 枝干病害 发生流
行 对策 综合防治
1998年安徽省广德县板栗枝干
病害大面积暴发流行 ,局部幼龄栗
园成灾 ,损失较大 。此次病害流行
的面积之大 、发生之快 、危害之重 、
分布范围之广及病害种类之多为我
县 20多年来罕见 。目前 ,在综合防
治中虽然取得一些进展 ,但控制其
发展势头 ,维持林间寄生物与寄主
处于相对平衡的病害低水平发生状
态[ 1] ,却是困扰我县板栗生产的一
大难题 。认真分析 1998 年板栗枝
干病害发生特点与发生原因 , 找出
防治对策 ,是生产上的急需。
1 板栗枝干病害发生情况
1.1 枝干病害的种类和主要病害
我县板栗枝干病害种类目前检
测到的已有 10 余种 ,而在 1998 年
上半年集中暴发流行的主要是板栗
干腐病 [ 无性阶段为 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 有 性 阶 段 为
Botryosphaeria dothidea (Moug.ex
Fr.)Ces.et de Not.] [ 2 , 4] 、板栗溃疡
病[ 无性阶段为 Coryneum kunzei
Corda var. castaneae Sace. et
Roum , 有性阶段为 Pseudovalsella
modonia (Tul.)Kobayashi] [ 4] 、板栗
疫 病 [ Cryphonectria parasitica
(Murr.)Basrr.] 、板栗枝干腐烂病
(Valsa ceratophora Tul.)[ 4] 、干枯
病(Schizophllum commune Fr.)[ 2]
和木 腐 病 (Pycnoprus spp.)和
Fomes spp.[ 2]等 7种 。
由表 1 可见 ,各种病害的发生
在植株上绝大多数处于混生状态 ,
在死亡植株中各病害混生组合类型
主要为:板栗干腐病 +板栗溃疡病
(占 20%)、板栗干腐病+板栗溃疡
病+干枯病(占 14%)和板栗干腐病
+干枯病(占 12%),其中 ,只有 1种
病害的占 30%, 2种混生的占 43%,
3种混生的占 21%, 4 种混生的占
5%。在外部环境因子的作用下 , 1
~ 4种病原菌同时或先后秩序地从
各个不同部位迅速侵染寄主 ,致使
寄主枝干在短时间内迅速死亡 ,严
重者整株枯死 ,而绝大多数地下部
分或嫁接口以下皆不被侵染 ,后期
萌生许多不定芽 ,抽出新梢 。据 6 ~
9月份普查 ,全县范围内随机抽查的
100株死亡样本中各病害发生频率
见表 2。从致病力的大小来看 ,起主
Academic Field 学术园地
11
林业科技通讯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0·1
DOI :10.13456/j.cnki.lykt.2000.01.004
表 2 板栗各种病害在死亡植株中出现频率分布
病害名称 干腐 溃疡 疫病 枝干腐烂 干枯 木腐 冻害
频率(%) 78 53 23 2 41 2 1
注:冻害仅指在调查时未检测到任何侵染性病而受冻致病的生理性病害。调查时
间:1998.06.22~ 09.27
表 3 各地严重发病(死亡)样地调查 1998 年
调 查 地 点 调查时间(月 、日)
林
龄
株数
(667m2)
是否
嫁接
海拔
(m) 地貌
山场
部位 土 壤
经营
管理
死亡率
(%)
凤桥乡石香炉村黑洼
凤桥乡同心村塘洼
东亭乡高峰村中塔
祠山岗乡水东桥林场
祠山岗乡水东桥林场
清溪乡蔡家岭村 23 号小班
桃山乡唐流村站庄
四合乡焦村林场
四合乡太山村林场
四合乡遐松村仙人井
四合乡太山村高山脚
梨山乡早塘村陈家洼
独术乡洼塘村陈家洼
独述乡独术村河边山
独术乡侯村茶山
杨滩乡桐花林场
石鼓乡平塘村孤狸边
柏垫镇柏垫村青岭岭水库
赵村乡牧场
独山镇杨公村第二林场
苏村乡水保站林场
苏村乡林业站林场
9.12
9.08
9.03
8.31
9.01
8.29
9.18
8.16
9.17
9.10
9.16
9.21
9.11
9.08
9.10
9.04
8.26
8.24
8.28
8.27
8.30
8.30
6
6
6
7
2~ 3
2
5
10
18
7
7
6
7
4
4
4
5
7
7
3
2
2
28
28
40
30
30
25
30
30
30
30
30
28
35
25
30
30
30
30
30
40
30
30
嫁接
嫁接
嫁接
嫁接
嫁接
嫁接
嫁接
嫁接
嫁接
嫁接
嫁接
嫁接
嫁接
嫁接
嫁接
嫁接
嫁接
嫁接
未嫁接
嫁接
嫁接
嫁接
380
320
250
220
200
380
450
540
680
480
550
350
300
380
320
350
320
300
200
280
250
280
山地
山地
平地
平地
平地
山地
山地
山地
山地
山地
山地
山地
山地
山地
山地
山地
山地
山地
山地
山地
山地
山地
山顶
山坡中部
/
/
/
山脊
山脊
山洼
山坡下部
山顶
山脊
山坡下部
山坡下部
山坡下部
山脊
山坡上部
山洼
山顶
山洼
山坡上部
山坡上部
山坡上部
砂壤 、砂质过重 、浅薄 、贫瘠
砂壤 、砂质过重 、较厚
黄棕壤 、粘质重 、深厚
黄棕壤 、粘质重 、深厚
黄棕壤 、粘质重 、深厚 、积水
砂壤 、砂质过重 、浅薄 、贫瘠
砂壤 、浅薄 、贫瘠
砂壤 、粘质较重 、积水
砂壤 、粘质较重
砂壤 、砂质过重 、浅薄 、贫瘠
砂壤 、浅薄 、贫瘠
砂壤 、粘质较重
黄棕壤 、粘质较重
黄棕壤 、粘质较重
砂壤 、浅薄 、贫瘠
砂壤 、砂质过重 、浅薄 、贫瘠
黄棕壤 、粘质较重
砂壤 、浅薄 、贫瘠
黄棕壤 、粘质较重
黄棕壤 、粘质较重
砂壤 、砂质过重 、浅薄 、贫瘠
砂壤 、砂质过重 、浅薄 、贫瘠
一般
较好
一般
荒芜
荒芜
荒芜
荒芜
荒芜
荒芜
荒芜
荒芜
荒芜
荒芜
荒芜
一般
荒芜
一般
荒芜
一般
荒芜
一般
一般
13.3
6.7
6.7
20
66.7
20.0
20.0
26.7
60.0
26.7
20
26.7
30.0
40.0
26.7
26.7
20.0
40.0
6.7
46.7
80.0
60.0
导作用的是板栗干腐病 、板栗溃疡
病 、板栗疫病和板栗枝干腐烂病 ,其
它几种病害皆为后期寄生或腐生 ,
其致病力相对较弱 ,危害较轻 。
1.2 发生面积 、分布和危害程度
我 县 板 栗 栽 培 面 积 现 有
16 666.7 hm2 ,据调查板栗枝干病害
发生面积达 1 936.7 hm2 ,其中受害
轻的1 311.6 hm2 ,中 371.0 hm2 ,受
害重的 254.1 hm2(以干部感病统
计 ,感病株率 5%~ 10%为轻 , 11%
~ 20%为中 , 20%以上为重)。病害
发生率为 11.6%。其分布范围达
28个乡镇。在林间分布状况为单
株 、簇状 、块状 、片状皆有 ,死亡的植
株主要是单株 、簇状和块状分布。
不同林地环境发病轻重不同 ,四合 、
苏村 、凤桥等乡镇较严重。根据普
查情况看 , 全县板栗总体死亡率不
高 ,但发病株率较高 ,以林分小班为
基本统计单位 , 最高感病株率达
97.2%(主要是板栗溃疡病), 最高
死亡率达 42%。
1.3 发生特点
1.3.1 暴发时间集中 3月上旬在
林中开始查到枝干皮层外观正常或
少数出现皮孔增大 、密布 , 病皮肿
涨 ,凹凸不平 ,而内变褐色 , 有酒糟
味 ,为发病初期 。3月中旬已严重发
病 ,到 4月初栗叶萌发前 ,严重感病
者皆整株死亡 ,并在植株干部伤口
处偶伴有褐色汁液流出 ,感病树梢
轻者萌芽晚或待新梢抽至 1 ~ 3 cm
长时(4 月中旬)便枯萎 ,逐渐死亡 ,
极少数直到 5 月中旬才枯死 。发病
至死亡高峰期仅有 45 d左右。
1.3.2 植株受害部位 病原菌多
从嫁接口或机械伤口处入侵寄主 ,
主要危害嫁接口以上部分主干和主
枝 ,幼树上细枝较少受害。板栗干
腐病和板栗溃疡病在枝干不同部位
皆有圆形 、梭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
Academic Field 学术园地
12
林业科技通讯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0·1
分布 ,但在早期侵染幼树时 ,主要在
干基和主干上 。板栗疫病在幼树上
主要危害干基部 ,中老龄树上主要
危害干上部和侧枝 。板栗枝干腐烂
病在幼上主要危害主干。
1.3.3 发病与树龄的关系 由表 3
可以看出 ,此次病害发生流行主要
是 2 ~ 7年生幼龄林受害重 ,中龄林
和老龄林抗病性较强 。死亡率较高
的集中在 2 ~ 7 年生幼龄林 。特别
是2 ~ 3 年生林分受害最重 。当年
嫁接栗成活率与砧木是否感病直接
相关 , 若砧 、穗健壮 , 成活后当年感
病一般不会死亡 。
1.3.4 发病与品种 、嫁接的关系
我县板栗现有大红袍 、短刺大红袍 、
处暑红 、毛板红和大油栗等几个主要
栽培品种。据调查 ,在以上几个品种
林分中此次流行的几种主要病害皆
有发生。嫁接栗抗病性弱 ,发病较
重 ,实生栗抗病性强 ,发病较轻。
1.3.5 发病与立地 、经营管理水平
的关系 由表 3也可以看出 ,高海拔
比低海拔林分发病重;山地比平地发
病重;砂质过重土壤和粘质过重 、板
结 、积水土壤发病重;土壤贫瘠 、浅薄
的林分发病重;山顶部 、山脊及山洼
发病重;经营管理好 、林地卫生 、林粮
间作或砂壤土植被覆盖度较大的林
分发病轻;反之 ,发病重。
2 板栗枝干病害流行原因分
析
2.1 病害种类组成结构发生了变
化
导致此次板栗枝干病害流行的
主要是板栗干腐病 、板栗溃疡病 、板
栗疫病和板栗枝干腐烂病 4 种病
害。过去 ,板栗疫病在我县是板栗
枝干主要病害 ,但在林分中成单株
或簇状分布 ,危害较轻 ,已成典型地
方病。板栗溃疡病为次要病害 , 其
病原菌为弱寄生菌[ 3] ,主要侵染中 、
老龄林栗树 1 ~ 2 年生枝 , 危害轻
微。板栗干腐病和板栗枝干腐烂病
尚属首次检测到 ,过去发生情况不
详 ,危害亦轻微 。这几种病害多年
来在我县栗园中一直发病较轻 ,危
害水平较低 ,病原物与寄主由于过
去的长期协同进化 , 而处于平衡状
态。然而 ,由于植物遗传基础的狭
窄及环境因子影响 , 板栗枝干病害
种类组成平衡已被打破 ,病原物中
Pseudovalsel la mosonia (Tul.)
Kobayashi 和 Botryosphaeria doth-
idea(Moug.ex Fr.)Ces.et de Not.
两个主要毒性小种迅速上升为优势
种。因而 ,我县板栗亦成为其易感
病品种 ,尤其是幼龄林嫁接栗更易
被侵害 。特别引以注意的是 , 在调
查中发现 , 我县不少栗园由于板栗
溃疡病的危害 ,林中完整 、光滑 、健
康的枝条较少 ,许多板栗几乎全布
满大小不等的病斑 ,频临死亡 ,其发
生及综合防治研究另文发表 。
2.2 寄主植物群集
随着近年来我县林业“八五”规
划的实施 ,板栗面积迅速增加 ,大面
积的纯林为病害的发展提供了有利
于传播的条件 。
2.3 出现异常气候现象
据当地气象部门记载 , 1998 年
2 ~ 5月份出现了多年未见的异常低
温阴雨天气 。全年降雨 135 d ,仅 2
~ 5月就达 69 d(3月份达 21 d),其
间降水量较历年平均值偏高 ,平均
气温较历年平均值明显偏低 ,特别
是 3月 20 ~ 21 日出现罕见的降雨
天气 ,最低气温达到-5.3 ℃(3 月
22日)。可见春寒和春季寡日多照
多湿的天气条件极适合板栗枝干病
害的发生 , 致使板栗枝干病害发生
危害严重 ,流行范围广。
2.4 毒性病原物种类多 ,积累数量
大
已知病原菌种类达 7 种之多 ,
致病力较强的就有 4 种 ,由于林间
病原菌与板栗之间的稳态平衡遭到
破坏 ,各种毒性病原菌数量得到逐
步积累 ,增大 ,其增长速率亦逐步加
快 ,当积累达到一定极限值时 ,加上
异常气候 、环境因子的出现 ,便会流
行成灾。事实上 ,在 1997年的调查
中 ,栗园中前几种病害的发生危害
程度已达到较高值。在苏村乡的两
个林分小班中已成块状严重发病 ,
死亡率较高 ,集中发病高峰期短 、迅
速 ,其板栗林龄为 2 ~ 3年生 。其它
乡镇亦皆有同样情况的单株或簇状
整株死亡现象发生。在病原物的积
累上 ,这已为 1998 年的突发流行准
备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5 栽培管理不善 ,经营粗放
由于大面积的栽植 ,在营林上
忽略了严格按照“适地适树”科学造
林原则 , 导致选址不当栗园中出现
许多如山顶 、山脊 、土壤贫瘠 、土壤
砂质过重 、土壤易积水等人为不易
控制的不良立地因子;集约化经营
水平不高 ,施肥 、修枝 、垦复 、病虫害
防治等常规管理措施跟不上 ,树势
衰弱 ,林间各种毒性病原物数量逐
年积累增加;另外 ,管理不科学 ,如
在坡度较大 、土层较薄的砂质土壤
栗园中 ,采取全垦抚育管理 ,地表草
本和蒿类植物被覆盖极低 , 且林间
栗树上人为机械伤口多等 , 这为各
种病原物迅速入侵创造了有利机
会。
3 防治对策
3.1 适地适树
针对环境条件是病害体系的重
要因素 , 在新造林时一定要适地适
树 ,回避对病害发生有利的立地环
境 ,从而避免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5] 。
对当前有利病害发生的已造林地应
进行科学改造 ,更换抗病品种或在恶
Academic Field 学术园地
13
林业科技通讯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0·1
逆环境的局部林地(山顶 、山脊等)
营造其它树种 ,这样既达到林果兼
收 ,又可产生部分混交林效果 。
3.2 加强经营管理 ,提高集约化经
营水平
合理地采取砍灌 、除草 、垦复 、
施肥 、树兜培土 、修枝等营林措施 ,
可增强树势 ,提高林木抗病性;对砂
质较重 、土壤贫瘠的山地绝对禁止
全垦 ,应采取林粮间作或种植绿肥
(红花草等);对土壤粘质过重 、板结
和易积水林地应开挖水沟以利排
水;科学地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 ,在
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
生和流行 。另外 , 加强林地卫生清
理和树体保护 ,压低病原数量 ,减少
林木机械伤口 ,在病害的预防上能
起到积极作用。
3.3 搞好病情测报 ,控制病害流行
在冬季应做好病害越冬期调
查 ,春季病害初发生期复查 ,病害常
发区应加强定期监测 ,做到测报及
时准确 ,并根据病情及时做好发病
区的点片查治 ,减少菌量 , 控制流
行。板栗干腐病和板栗溃疡病等枝
干病害大发生年份 ,应从 2月中旬
开始 , 对病害发生区(特别是重病
区)采取喷波尔多浆(生石灰∶硫酸
铜∶水=1∶1∶50)等措施进行预防。
3.4 人工 、化学防治
3.4.1 修枝 、刮皮 、涂白 及时修
剪病枝 、干 ,刮除病斑及干基老皮 ,
带出栗园烧毁。伤口及树干涂白保
护。涂白时间为 6月份 、9月份和冬
季各 1次。涂白剂配方一:生石灰∶
硫酸铜∶水=1∶1∶10 ~ 20;配方二:
生石灰∶植物油∶食盐∶硫磺粉∶水=
9∶0.2∶2.5∶1.5∶36 。
3.4.2 强度修剪 、截干 在早春树
液萌动后 ,栗芽未萌动前 ,及时在栗
园中诊断枝干是否局部发病(初发
病期),轻者强度剪除病枝 ,重者截
除病干 ,剪枝(截干)口应在病健分
界处以下 2 cm 处 ,伤口及以下部分
用40%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原液
(或质量分数 0.5%~ 1%溶液)涂抹
2 ~ 3次 ,每隔 10 d 1次 。周围健康
树喷波尔多液保护 。若干基有病斑
还应刮治 ,刮除病斑 3 d 后 ,用涂白
剂或 5°Be 的石硫合剂或质量分数
1%石灰水涂刷[ 3] 。处理后 5 ~ 7 d
观查 1次 ,若仍有继续发病趋势 ,应
再次处理 ,直至萌芽抽出健壮新梢。
抹芽 、定干应及时喷波尔多液保护。
此方法若操作得当 ,能有效控制栗
树死亡。据近两年连续实验观察 ,
处理植株当年成活率达 100%。在
清溪实验点有 2株 2 年生栗树因重
病两次截干 ,直至仅保留嫁接口以
上 5 ~ 6 cm 长的干基 ,到 5 月下旬
时 ,基干上仍抽出健壮新梢。
参考文献
1 曾士迈 ,杨 演.植物病害流行
学.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6.9.
2 邵力平等.真菌分类学.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84 , 218 ~
334.
3 陈秀虹 、马鸣远.板栗溃疡病的
初步研究 .云南林学院学报 ,
1985 ,(1):30 ~ 33.
4 谢宝多等.板栗病害.北京:中
国林业出版社 , 1998 ,42 ~ 53.
5 北京林学院主编.林木病理学.
北 京:中 国 林 业 出 版 社 ,
1981.48. ☆
收稿日期:1999-09-15
泡桐优良无性系引种根穗繁殖育苗技术研究
张秀华
(福建省龙岩市林业种苗站 364000)
摘要 通过引进白花泡桐优良无性
系苗木作为母株 ,选择 1 年生苗木
的根段建立贮藏窑 , 以苗繁苗获得
成功。试验证明 , 选择当年优质泡
桐1年生苗木的根段进行适当干燥
贮藏催芽是技术的关键 ,其次是把
好水份关和做好防虫灭病工作。1
株优质泡桐无性系苗可供根穗 18 ~
20支 ,不影响当年造林成活 。经处
理贮藏的根穗第 2 年春发芽率达
90%以上 。
关键词 白花泡桐 无性系引种
根穗繁殖 育苗 造林
泡桐(Scrophulariaceae pau-
lownia)为我国优良速生阔叶树种 ,
生长极其迅速 。1994年我市从外地
引进泡桐优良无性系 C001 、C020 、兴
仁 、混系等 4 个泡桐无性系 ,分别在
龙岩 、上杭 、漳平等县(市)进行引种
试验 17.3 hm2 。通过引种观察 ,
C001 、C020两品种表现出干形通直 、树
形圆满 ,分叉少的优点;幼林阶段平
均高生长 3.1 m 以上 , 平均地径生
长 5.5 cm 以上 ,是泡桐中最为速生
的品种。为解决大面积造林苗木需
要 ,我市林科所又从武夷山市引进
白花泡桐优良无性系 C001和 C0201
年生苗的种根 6 600株 ,作为母株 ,
分别在龙峄中心苗圃和上杭县苗圃
育苗 。当年冬季起苗造林时 ,将其根
Academic Field 学术园地
14
林业科技通讯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