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黄土区金盏菊幼苗对Pb/Cd次生非生物胁迫响应的红外光谱研究



全 文 :第 3 6卷 , 第 8期光 谱 学 与 光 谱 分 析Vo 丨 . 3 6 ,No . 8 , pp244 2 -24 46
20 16牟8月 Spec tro scopyandSpec tralAnalys is Augus t ,20 1 6
黄土 区金盏菊幼苗对 Pb/Cd 次生非生物胁迫响应的红外光谱研究
范 春辉S 常 敏S 张颖超 2 , 高雅琳 1
1 . 陕西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陕西 西安 7 1002 1
2 .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 北京 1 00084
摘 要 植物修复法是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的重要手段 , 这种 “绿色修复技术”得到 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
期待 。 在重金属胁迫条件下 , 植物 自身会出现相应的响应反映 , 进而逐渐适应并有效减缓重金属的直接毒害
作用 。 这种微尺度的调控行为往往多维度和不可见 , 需要借助精密仪器分析技术加以剖析 。 现阶段 , 相关方
面的研究还略显欠缺 。 以黄土修复植物金盏菊幼苗为研究对象 , 分析 Pb/Cd 复合胁迫对其表观形貌的影响 ,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FTIR)识别其地下和地上部分样本的官能团性质 , 初步推断金盏菊对 Pb/Cd胁
迫的响应途径和耐受机制 。 研究表明 : 随着 Pb/Cd胁迫程度的加剧 , 金盏菊根冠弯曲萎缩 , 根毛数量明显减
少 , 而其地上部分形貌差异很小 。 Pb/Cd胁迫对金盏菊幼苗地下和地上部分的 FTIR 图谱影响较大 : 35 73
cnT 1 附近的一OH 峰强减弱且发生移动 , 随着 Pb/Cd 胁迫 浓度的增加 , 峰形更趋复杂化 ; 这表明 Pb/Cd
与一OH 间存在配位结合效应 , Pb/Cd 胁迫干扰了有机物的合成和分泌 。 饱和 C一H振动峰整体红移 , 可能
与细胞膜的膜脂氧化程度有关 。 163 1 和 15 74cnT 1 处吸收峰强下降 , 说明与之关联的蛋 白质组分特性可能
有异 。 13 8 5cnT 1处峰位有所偏移 , 推测金盏菊通过改变果胶质和油脂的 甲基化程度 , 完成细胞组织对 Pb/
Cd 胁迫的“直接排斥—逐步适应—增强抗逆性”的过程转变 。 FTIR 对于识别土壤重金属 的植物修复机制具
有重要指导意义 。
关键词 FTIR ; 金盏菊 ; 黄土 ;Pb/Cd 胁迫
中图分类号 : 06 57 . 3文献标识码 : ADOI :1 0. 39 64/j .is sn. 1 0 00-0 5 93 ( 20 1 6 ) 08 -24 42-0 5
无果等 。 这些表观病态较易发现 , 但植株内部的生理生态变
弓 |言化过程较难察觉 , 需要借助先进 的微尺度分析手段精准识
另IJ 。 傅里叶 变换红外光谱 ( FTIR )就是其 中 的一类重要工
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来移除 、 容纳或分解土壤污染物具 [ 3] 。 FTIR 的分析对象侧重于物质分子的化学键和官能团
(重金属 、 有机物等 ) , 进而恢复土壤生态功能的净化过程。 信息 , 能从量子化学层面提供重要的检测证据 。 近几年 , 诸
自 2 0世纪 90 年代以来 , 应用植物修复法处理土壤重金属污多学者开始研究重金属胁迫对植物体 FTIR 的影响 , 证实 了
染 已成为环境治理领域的前沿性课题[ 1] 。 理论上来讲 , 每种FTIR 应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这也从较新角度阐释 了植
植物或多或少都有吸收重金属 的能力 , 但 目 前全球仅发现物体对重金属胁迫的抗性机制 , 为同类研究提供 了很有价值
500 余种超富集植物 (对重金属吸收量超过一般植物 100 倍的第一手数据 。
以上 ) , 这些植物对重金属 都有较强 的忍耐 和抵抗能力 。金盏菊 是常见的观赏花丼 , 对
Cl emens?认为 : 植物对土壤重金属 的解毒机制包括可控吸土壤重金属表现出较强 的富集潜力 [ 6] ; 其直接进人食物链的
收 、 螯合固定 、 胞内分隔 、 生化隐忍和平衡调控等方面 。 但概率较低 , 这与土壤修复原则 (效果好 , 风险低 )具有很好的
鉴于植物体系新陈代谢的复杂性以及微观研究的不确定性 , 契合度 。 前期笔者研究了金盏菊幼苗对黄土区 Pb/Cd 复合污
重金属解毒的响应途径和调控机制 尚不十分明晰 。 这也成为染的修复效果 , 建立了金盖菊体内 Pb/Cd 定量分析的湿法消
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解 -火焰原子光谱法 。 本文重点分析 Pb/Cd 次生非生物胁迫
植物在受到土壤重金属胁迫和毒害时 , 往往会伴随一系对金盏菊幼苗 FTIR 性质的影响 , 推断可能存在的 响应途径
列 的应激响应 , 比如叶片 萎蔫 、 组织坏死 、 局部畸形或无花和规避机制 , 力图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
收稿 日 期 : 20 1 5-0卜 2 0 , 修订 日期 : 20 15 -05 - 1 0
基金项 目 : 国家 自 然科学基金项 目 (2 14〇7 103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 目 (2 0 12M5 1 19 68 ) 和陕西科技大学科研基金项 目 ( 2 0 14xhbzK )6 )资助
作者简介 : 范春辉 , 1 982 年生 , 陕西科技大学环境科学 与工程学院讲师emai l :frank_van39 1@ 1 6 3 .com
第 8 期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4 43
污染黄土 ( 6 . 0士 0 . 1 ) kg ; 依次 向黄土 中均匀施加尿素 、 磷酸
1实验部分 二氢钠和氯化钾 , 三种底肥添加量分别为 0 . 4 ,0 . 2 和 0 . 3
g?kg
H 黄土。 金盏菊播种时间为 20 1 4 年 1 0 月 1 日 , 每盆均
1 . 1 仪器和试剂匀播种 20 粒 , 置于室外天然光照条件下培养 , 定期 以纯净水
电热鼓风干燥箱 (WGL 1 25 B , TAISITE ) , 台式扫描 电 (水 中未检 出重金属 )浇灌 , 维持黄土含水量为 田 间持水量的
子显微镜 (TM- 1 0 00 ,HITACH I ) , 傅里 叶变换红外光谱仪70% 。 从播种之 日起 , 经过 4 5d 的培养收获金盏菊幼苗 。
(VECTOR-2 2 , BRUKER )实验用水为桶装纯净水 , KBr为1 . 3 分析方法和质量控制
光谱纯 , Pb (N03 ) 2 和 CdCI2 等其余化学试剂均为优级纯 。金盏菊幼苗生 长周 期 较短 ( 4 5d ) , 故没有将金盏菊 的
1 . 2 方法 根 、 茎和叶三部分做精细区分研究 , 而以地下 和地上部分为
1 . 2 . 1 污染黄土制备检测对象 。 收获后的金盏菊幼苗 以纯净水漂洗 3 汝 , 用刀 片
所用黄土取 自 陕西科技大学教学 区南 侧树林-草坪植被将其截成地下和地 1 '.两部分 ; 再将得到的地下 和地上部分分
带 [7 ] 。 向黄土样品 中喷洒 Pb (N03 ) 2 和 CdC l2 溶液 , 充分搅别纵向剖切 , 使其断面组织形态暴露 ; 直接将所得鲜样粘附
拌使黄土润湿并混合均匀 , 配 制模拟 Pb /Cd 复合污染黄土 ,于导 电胶带上进行形貌观察 , 以尽量降低脱水定形 、 冷冻干
黄土老 化时间 为 1 5d 。 实验设计黄 土Pb 浓度 为 0 ,5 00 ,燥 、 喷金镀膜等操作对样 品形貌 的干扰 。 为 了保证 SEM 观
1000 ,2000mg ?kg 1 , Cd 浓 度 为 0 ,1 0 , 30 ,5 0mg? 察 的针对性和高效性 , 金盏菊幼苗地下和地上部分的放 大倍
kf 1; 选取其 中代表性的三组浓度梯度组合作为黄土基质 ,数分别为 X 50 0 和 X I0 00倍 。
具体方案见表 1 。另取一份纯净水洗净后的金盏菊幼苗于 1 0 5°C干燥箱 中
表 1 模拟污染黄土 丨,h/Cd 添加量/ (mg .kg— 1 )杀 Vf ( 30mm ) 、 針 ( 7〇°C )至师: , 所得样品于玛綱鉢 中
Ta b le1Con cen tra t ion of leadand cadm iu? , in磨成粉末备用 。 叮识 测试細KBr 压片法 , 扫描范围 4〇〇〇
co ntam i na ted .oess Sllmp l es/ ( mg .kg


? 40 0cm\分辨率2cm 丨 , 邮m 加次数为 32次 , 样品与
—





——


—KBr 的质 量 比 约 为 1 :1 00 。 玻 璃器皿 使 用前均 经 1 0%
I re atmentLe adconc ent ra t io nCadm i umconcent ra t ion
—〒〇 5 〇
HN0 3 浸泡 24h , 纯净水洗净后备用 。 所得数据采用 Or ig in

°5 001 0 6 . 0 软件处理和绘图 。
T2 2000 5 0
2 结果与讨论
1 . 2 . 2 金盏菊 幼苗培养
金盏菊种子购 自 西安三色园艺有限责任公司 ; 为 了 获得2‘ 1SEM
合适的金盏菊幼苗 , 采用盆栽土培实验进行培养 。 其中盆栽P b/Cd 复合胁迫对金惠菊幼苗地下和地上 部分表观形貌
容器为 45cmX 2 0cmX 1 5cm 的矩形塑料盆 , 每盆装有模拟的影响如图 1所示 。总体上看 , 地下 部分样本的根毛浓 密 圆
T〇地 K部分 X 500丁 ,地 F部 分X 5 00T2地 卜‘ 部分 X 500

_JS
T 〇地上部分x l〇〇〇丁 ,地上部分x l〇 〇〇T2地上部分M000
图 1 黄土Pb/Cd 胁迫对金盏菊幼苗地下和地上部分表观形貌的影响
F ig.1SEMm icrographso fu nde rground( X 500 )andaer ia l( X1 000 )pa rt so f
Ca lendulaofficina l isseed l i ngs underl eadandcadm iumst re ss in loess
244 4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第 36 卷
润 、 数量较多 , 地上部分没有发现绒毛或类似附 属物存在 ;峰和氨基酸 、 蛋白 质 、 核酸等组分 N— H 的振动叠加 ; 297 6
除此之外 , 地下和地上部分基本没有明显 的 、 稳定的 区别特和 28 70 cmH处的吸收峰反映 了饱和一CH 2* C-H 的反对
征 。 对金盏菊地下部分样本横 向 比较 , 发现 Pb/Cd 胁迫的干称和对称伸缩振动效应 , 源于细胞组织 中 的蛋 白 质 、 维生
扰效应较大 。 随着胁迫程度 的加剧 , 地下部分素 、 果胶 、 纤维素等成分 ; 1 63 1 和 157 4处的吸收峰代
根冠弯 曲 、 严重萎缩 , 根 毛皱折 、 粗细不均 , 根 毛数量明 显表 了酰胺化合物 (蛋 白质 、 多肽等 ) I 带和 n 带 中 C=0 的
减少 ; 而地上部分的表观形态差异不大 , 截面纹路清晰 , 偶伸缩振动 ; 14 29? 13 94cm1 处的吸收带是羧酸根离子特征
现腺毛类附属物 , 可初步识别 出 维管束和纤维束 , 纤维壁较峰 , 主要由 果胶质糖醛酸 中 C一0 的伸缩振动 引起 ; 132 4
薄 。 造成这种形貌差异的原因 可能与金盏菊生长周 期较短有cnT 1 处为细胞壁 和各种膜组织油脂化合物 中一 CH3 的对称
关 , 也可能是 Pb/Cd 胁迫对金盏菊幼苗 (尤其是地下部分 )毒弯 曲振动峰 。
害作用的 直接反映 。__T ? -aeri a l
2 _ 2FH R 96 —]「\ A AAy2. 2 . 1 地下部分 求\ \▽金盡菊幼苗地下 部分的 FT1R 图谱详见 图 2 。 在无 Pb/|8〇 ./ U I
Cd胁迫 (T。 )条件下 , 357 3oiT 1 附近的强宽峰为碳水化合物 |1/
(多糖、半纤维素 、纤维素 等 ) 缔合分子 间一 〇H的 伸缩振动旨 \i64 - \T〇-unde rground \/

9〇\Alv/u rAv4J ̄ ̄ .^^^^W J /^Ini/ \r 400032002400 160 08 00
_ 60 -/ I |^ Wavenumber/cm' 1

g\j1 1* T , -aeri a l
400032002400 16008 00|1/V^
Wavenumber/cm' 1 S
Tr—d H9 6 ' v
ufv94L—… , .
9 5丨 丨 彳1厂 4 000 3 2002 400I600_?
j I y Wavenumbe r/cm' 1
1 k i l l
1 02

Trae rW

: l零r'rwWavenumber/cm' 1|V II
T -> -u nde rgro un d卜 V I I
84L—
、 ' I1II ?4 0003200 2400 16 00800
§9 1- Wa venumber/cm

1

图 3 黄土P b/Cd 胁迫对金盏菊幼苗地上部分 FTIR 的影响

S84 - F ig. 3FTIRspectraofaerialpart so fCalendulaofficina lis
'seed l ings underleadand cadmi umstress inlo ess
77 -
4^^ 00f600 80 0^相 比之下 , Pb/Cd 复合胁迫对金盏菊幼苗地下部分 FT-
Wavenumber/cm' 1 IR 图谱的影响较大 。 其中位于 35 73cm 1 附近的一OH 峰强
图 2 黄土Pb/Cd胁迫对金盏菊幼苗地下部分 FTIR 的影响减弱 , 此处原有的宽大吸收峰变 为若干弱峰 , 峰形变窄 ; 随
Fi g.2FTIRspec traofunderground partsof Calendulaoffi-着 Pb/Cd胁迫浓度 的增加 , 该吸 收区 间 的峰形趋于复杂化 ;
c ina l is seed l ingsunder lead andcadmi umstr essi nl oess这说明地下部分相关组分的微观行为较为活跃 , 推测可能是
第 8 期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4 45
Pb/Cd 胁迫促进了金盏菊根系分泌物 (多糖 、 蛋 白质 、 脂类(T ! )和 1387cnT 1处 (Tz ) , 推测细胞组织通过改变果胶质和
等 ) 的生成 , 进而有效抵抗和适应不 良坏境 , 同时也不排除油脂的甲基化程度 , 影响金盏菊幼苗对 Pb/Cd 的富集行为 ,
Pb/Cd 与一OH 间 的配 位结合效应 导致吸收峰的 性质差可以认为是金盏菊对 Pb/Cd 胁迫的 “直接排斥—逐步适应—
异 [8 ] 。 297 6 和 28 70cm— 1处的吸收峰发生整体红移 , 但峰形增强抗逆性 ”的动态适应过程 。 此外 , 在 1 0 60 和 89 2cm- 1等
变化不大 , 这可能与细胞膜的膜脂过氧化程度有关 , 也可能处的波峰差异同样暗示了糖类组分的调控贡献 [ 1 5] 。
存在有机酸类分泌物与 Pb/Cd 结合 能力周期性变化 的贡植物修复法是最有前途 的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之
献W 。 163 1 和 1574 cnT 1处的吸收峰略有变化 , 表 明 Pb/Cd— , 在超富集植物筛选 、 植物抗性驯化 、 修复分子机制等方
胁迫导致金盏菊幼苗细胞壁和细胞膜受到破坏 , 与之相关联面有很大的发掘潜力 D s ] 。 本研究初步揭示 了Pb/Cd 复合胁
的蛋白质组分特性可能有异 。 13 24cnr 1处的峰强减弱暗示迫对金盡菊幼苗地下和地上部分 FTIR 光谱的影响 ; 但对于
了油脂化合物甲基化程度的改变 , 这种变化有助于增强金盏胁迫过程的应答途径和 自我调控策略 , 本文的说服力还远远
菊幼苗根际圈对 Pb/Cd 胁迫的抗逆性和适应性 , 是植物 自 解不够 。 因此 , 下一步要对胁迫响应机制进行深人解析 , 拟将
毒效应的体现[ 1 °] 。XAFS ,MS, INNA等技术和金属组学 、 蛋白 质组学 、 基因组
2. 2 . 2 地上部分 学等方法学研究相结合 , 全面识别 Pb/Cd 在金盖菊不同组织
金盏菊幼苗地上部分的 FTIR 图谱如 图 3 所示 ^3 500器官的微分布 、 分子形态和亚细胞结构 。 同时 , 鉴于细胞壁
cnT 1 附近 的吸收峰值变化较大 , 表明 Pb/Cd 胁迫与'一OH 发是植物抵抗重金属胁迫的首要屏障 , 有必要深人研究植物细
生吸附结合 , 导致样品氢键含量减少 ; 乃 实验组的 自 由 羟基胞壁与重金属富集的代谢通路和信号传导机制 , 为超富集植
(O-H ,3558cm 0和分子间氢键 (0-H ,323 2cm > ) 的物的基因改造和基因修饰提供微尺度证据 。
伸缩振动效应更易识别 , 可能源于 Pb/Cd 干扰下 的羟基耦合
效应 [ 1 1 ] 。 随着 Pb/Cd 胁迫浓度 的增加 , 该区域吸光度先降3结 论
低 (1 ) 后升高 (T2 ) 。 这说明较低浓度的 Pb/Cd 胁迫可能抑
制 了有机物的合成和分泌 , 而 Pb/Cd 的高度胁迫则促进了有FTIR 能够有效识别金盏菊幼苗 对黄土Pb/Cd 污染 的次
机物的分泌和运输 [ 1 2] ; 有机物的大量分泌能够形成“缓冲屏生非生物胁迫效应 。 Pb/Cd胁迫导致金盏菊地下部分根冠弯
障 ” , 有效缓解 Pb/Cd 对植物细胞的界面毒害效应 , 这种有曲 、 萎缩 , 根毛数量减少 , 但对地上部分影响很小 。 随着黄
机物分泌及渗透作用的规律性变化有助于增强植物对 Pb/Cd土Pb/Cd 浓度的增加 , 一OH 吸收峰发生移动 , 峰形趋于复
胁迫 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 1 3] 。 2 9 25cnT 1 附近 (T。 )的饱和 C一杂 ; 这源于有机物的合成和分泌受到干扰 , Pb/Cd 可能与一
H 吸收峰定位于 292 3cnT 1 处 (T, 和 T2 ) , 峰形变化较小 ,OH 间存在配位结合反应 。 饱和 C一H对应的振动峰略有偏
说明 Pb/Cd 胁迫对地上部分的运输功能和细胞过氧化程度移 , 可能与细胞膜的膜脂氧化程度有关 。 酰胺吸收 I 带和 n
干扰很小 。 16 37cnT 1 处的特征峰值有所下降 , 表 明 Pb/Cd带中 C=0 的波峰变化 , 表明 Pb/Cd 胁迫破坏 了金盏菊的
胁迫导致蛋 白质肽键间氢键结合力减弱 , 促进 了相关蛋 白的细胞壁和细胞膜 , 与之关联的蛋 白质特性可能发生改变 。 推
诱导合成 , 这可能与金盏菊适应 Pb/Cd 胁迫的 自我调控过程测金盏菊细胞通过改变果胶质和 油 脂的 甲基化程度 , 完成
有关M 。 138 5cm- 1处 (T。 )的吸收峰分别移动到 1383cm- 1“直接排斥-逐步适应—增强抗逆性”的胁迫应答 。
References
[ 1]Al iH ,KhanE ,Saj adMA.Chemosph e re i2 0 13 ?9 1 :86 9 .
[ 2 ]Clemens S .P lant a *200 1 ,2 1 2 ;475 .
[ 3]Mu la rczyk-O l iwaM ,BombalskaA ,Ka lis zewsk iM ,e tal.Spec t roch imi caActa PartA :Mo le cula r andBiomo lecu larSpect ros copy ,20 12 ,
9 7 :2 4 6.
[ 4 ]Alonso-SimonA ,Enc ina AE,Garda-An gu loP ?ef a l .Plant Science ,20 04 , 16 7 :1273 .
[ 5 ]Ab idi N ,C ab ra le sL ,Hat glerCH.Ca rbohydra t ePolym ers ,2 0 14 ,100 :9 .
[ 6]Liu JN ,Zho uQX ?SunT ,e ta l .Journa lofHa za rdousMat e ri a ls ,2 008 , 1 5 1 ;26 1 .
[ 7]FANCh un-hu i , ZHANGY ing ̄chao , WANGX 丨 ao* na , e ta l (范春辉 , 张颖超 , 王晓娜 , 等 ) . Spe ctroscop yandSpec t ralAn al ysis (光谱学
与光谱分析 ) , 2 0 1 4 ,3 4 (4 ) : 103 5 .
[ 8]Schmohl N ,Ho rs tW J .Plant ,Ce l l andEn v i ro nment *2000 *2 3 :7 3 5 .
[ 9 ]Yang J ,YenHE.P la n tPhys io logy ,2002 ,1 3 0 :1 032 .
[ 10]ZuraykR ,Sukka r iya hB ,Baa lbakiRWat e r sA i r *andSo i l Pol l ut ion ,2 00 1 , 1 2 7 :3 7 3 .
[ 1 1 ]Alam M J ,Ahmad S.Spect rochim icaAc ta Pa rt A :Mole cu la randBiomo lec ula rSpe ct roscopy ?20 1 5 , 13 6 :9 6 1 .
[ 12 ]Bidwel lSD,WoodrowIE ,Ba t ian off GN ,et a l .F unct ional P lant B iology ,20 02 ,29 : 89 9 .
[ 13 ]Horst W J ,Fecht M ,NaumannA , et a l .J ourna lof P lan tNut r i tio nandSoi lSc ien ce ,1 9 9 9 ,1 62 :263.
[ 14 ]D idi erj e anL ,FrendoP ,Na sse rW , et a l .P lan ta t 19 96 ,1 9 9 :1 .
[ 15 ]Kanokkan tapongV ,Ma rh abaTF ,Panyap in yopho lB , et a l .J ourna lofH az ardou sMat e r ia ls ,2 006 ,1 3 6 : 188 .
2 44 6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第 36 卷
[ 1 6]YangX E ,FengY ,HeZL ,e ta l .J ourna l of TraceEl emen t s inM edicin eandBi o log y ,2 00 5 , 18 :3 3 9 .
FTIRAnalysisofSecondaryAb io ticStressResponseof
CalendulaOff icina lisSeedl ingstoLeadand
Cadm iuminMulti-ContaminatedLoess
FAN Ch un-hui 1 ,CHANG M in 1 ,ZHANGYing- chao 2 ,GAOYa- l in 1
1 .School ofEnv ironmentalSc ience&■Engineer ing ,ShaanxiUn ivers ityo fSc ience&- Techno logy ,Xi ? an7 100 2 1 , Ch ina
2 .S chool ofEnvi ronmen t ,Ts inghua Uni ver s ity ,Be ij ing10 00 84 , China
AbstractAsanenv ironmentall y-fr iendl y techno log yattrac ting great a ttent ion f romcur rentres earchers ,phytoremed iat ioni ss ig?
nif icant for si teremed iat i oncontaminatedby heavym e tal s.Thep lan twil lappearrelat ed phys io log ical responsetoreduced irec t
ha rmcausedbythestressofheavyme tal s.The m i cros calebehav ior  isalways mul t i-d imens ionala nddi fficu lttode tectThead?
vanced ins trum ents areeffect iv e toreso lve thes c ient if ici ssues ,whiletherelatedr esear ches areseldom inv est igated .Tak i ng ca ?
lendulaoffic ina lisseed l ingsasexper imentalsamp les ,scanni nge l ec tronmic ro scope( SEM )andFour ier trans form inf ra red
spectroscopy(FT-IR)wereappl ied tocomparethesur facecharac teris t i c sandfunctiona lgroups vari at ion ,respectively .There?
sponseprocessand to lerancemechani smof ca lendula offic inal isseed l ingstoleadandcadmium s tresswerefu rtheranalyzed .
Theresults showed :wi th the increas i ng concentrat iono fl ea dandcadm ium inloes s ,thecalj rptraofca lendulaoffi cina l is seed ?
lingsbecomebend ing andw ilt ing ?theamountofroo tha ir sdecreasesgreat lywhi lenos ign ifi can tvar iat ionsofaer ial part sare
found onsu rfacecharac terist ics.Thest ress ofl eadandcadm ium a rerespons ib lefo rthed ifferenceo fFT IRspec trao fCal endu la
o ffic inal isseedl ings.Thepeak abso rbanceat3573cm- 1decrea vses a ndthep eakbecom es mo recomplexw i ththeincreas ingcon?
tents of leadand cadmi um.Itmightbe thecoord in at ioneffectbe twee nlead/ cadm ium andhydroxyl ,which a ff ects thesynthesi s
and secretionofo rganic matt er s.ThemovementofC ̄-Hv ib rat ionpeaki sas soc iatedw i th thel ip idoxidat ionwhil ethe changes at
163 1 and157 4cm
1sugges ttheprote in com pone ntd ifferenc es.Thesh ift ingpea kat 138 5cm

1m ightbeasso ci atedwiththe
m e thyla tiono fpect in ,a ndl i p id ,andthebehavio r is po s it ivef or theadapt ionpro cessofca lendu laofficina l isseedl ing stolead
and cadmi umstress .ThePTIRspectra areef fectivetorevealthe phyto remed ia t ionmechan i sm on heavyme tal scontami nation in
pedospher e.
KeywordsFour i er t ransform infraredspectroscopy (FTIR );Ca lendulaoffic ina l i s -fLoes s ;Lead/cadmi um st ress
(Rece i ved Jan.20 , 20 1 5 ;a cceptedMa y1 0 ,2 0 1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