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龙骨与水龙骨的识别



全 文 :龙 骨 与 水 龙 骨 的 识 别
四川省攀枝花钢铁公 司职工医院 陶文 二乞
中药有 “龙骨 ” 、 “ 生龙 骨 ” 、 “缎 龙 骨 ” 、 “ 水 龙 醉 、 岩藻街醇 、 去甲环木菠罗烷醉等多种萄醇 。 及欧
骨 ” 等品名 , 前三者都是同一种药物 , 而后者 “ 水龙 亚水龙骨甜素、 蜕皮 田酮 等 及钾 、 钠 、 钙 、 镁等盐
骨 ” 却是另一种药物 。 如业务不熟炼的人 , 很容易混 类 、 糖类 、 酸类等 。
淆 , 甚至有个别的因药房无龙骨而改用水龙骨 。 这都 二药的形状 : 龙骨为不规则的块状、 大小不一 。
是错误的 。 现就个人所知 ,浅谈龙骨的鉴别 ,供参考 。 表面白色 、 灰 白色或黄白色 、 较光滑 、 有的具纹理与
龙骨 ( 0 5 D ar co in s) 始载于 《 本经 》 ,别名 , 白龙 裂隙或具棕色条纹和斑点 。 质硬 、 断面 不 平坦 、 色
骨或五花龙骨等 。 水 龙 骨 ( op ly op d iu m in p o in cu m 白、 细腻和粉质 、 吸湿力 亦 强 。 无 臭 、 无 味、 以质
eM
t )
, 始载于 《 植物名实图考 》 , 别名 : 草石蚕 、 硬 、 色白 、 吸湿力强者为佳 , 但一 般 以 五 花龙骨为
人头发 、 石龙等 。 前者为古代哺乳动物三趾马等的骨 优 。 水龙骨是干燥的根茎 、 呈细棒状 、 稍弯曲、 有分
骼化石或象类门齿的化石 。 后者为水龙骨科植物水龙 歧 、 肉质 。 长 6 一 10 厘米 、 直径 3 ~ 4 毫米 。 表面黑
骨的根茎 。 前者主产 : 河南 、 河北 、 陕西等地 。 后者 褐色、 光滑 、 有纵皱纹 、 并被白粉、 一侧有须根痕或
主产 : 浙江 , 安徽 、 江西等地 。 二药的相同点 、 只是 残留的须根 。 质硬而脆 、 易折断 、 断面较光滑 、 味微
同名 。 其不同点 : 凡科属 、 别名 、 性味 、 功用、 主治 苦 。
等方面都不相同。 前者为动物类化石 。 后者为植物类 二药的特性及用途 : 龙骨性 味 : 甘 涩平 。 主 入
的根茎 . 。 二药是同名异物 , 决不能混用 。 心 、 肝 、 肾 、 大肠经 。 其功用 : 能镇惊安神 、 敛汗固
据 《 中药大辞典 》 记载 : 龙骨的主要化学成分为 精 、 止血涩肠 、 生肌敛疮等 。 其主治 : 惊痛癫狂、 征
碳酸钙 、 磷酸钙 、 并含铁 、 钾 、 钠氯 、 硫酸根等 。 欧 忡健忘 、 失眠多梦 、 自汗 、 盗汗、 遗精淋浊 、 吐妞便
亚 水 龙 骨 的根茎主要含 日一谷留醇、 7 一脱氢胆衡 血 、 崩漏带下、 泻痢脱肛 、 溃疡久不收 口等作用 。 内
附表 龙 骨 与 水 龙 骨 鉴 别 表
别 名
科 属
主 产
形 状
颜 色
特 征
性 味
功 用
主 治
用 量
用 法
成 分
炮 制
} 白龙骨或五花龙骨
…古代哺 乳动物化石或象类 门齿的化石
} 河南 、 河北 、 映西 、 山西 、 甘肃
} 为不规则的块状、 大小不 同
{ 白色或黄白色
{ 质硬 、 斯面不平坦 、 色白细腻如粉质
{
甘 、 二 、 ,
{ 平肝潜阳 、 镇惊安神 、 敛汗固精 、 止血涩肠 、 生肌敛疮
, 镇痛瘫狂 、 征忡健忘 、 失眠多梦 、 遗精 、 带下
1 1 5 e 3 0克
汤剂 、 外用
碳酸钙 、 磷酸钙 、 铁、 钾 、 钠 、 氯 、 硫酸根
①打碎入药

{
引②火毅
草石蚕、 铁打粗 、 人头发 、 石龙
水龙骨科植物水龙骨的根茎
浙江、 安徽 、 扛西
呈细棒状
表面黑揭色
质硬易脆 、 易折断 、 断面较光滑
苦 凉
清热 、 化湿 、 祛风 、 通络
疹秽泄泻 、 痢疾 、 风痹 、 腰痛
1 5~ 3 0克
内服 、 外洗
多种幽醇 , 及欧亚水龙骨甜素及钾 、 钠 、 钙 、 镁
①洗净小块入药
②稍浸 、 切片入药
谈 谈 合 理 使 用 中 成 药
浙江省温岭县第一人民 医院 吴光华
中成药的使用 , 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 重视整
体观念 , 通过辨证论治 , 对症下药 。 所谓合理使用 ,
换句话说就是防止滥用。 目前 , 中成药产品繁多 , 运
用于临床日趋广泛 。 但有少数人 , 由于对中成药的功
用、 适应症认识不足 , 及忽略按辨证论治 , 盲 目地使
用或大开补药 , 造成效果不好 , 亦影响中成药声誉 。
为此 , 有必要对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提出商讨 , 并谈谈
自己肤浅体会 , 供同道参考 。
一 、 对中成药的认识
中成药是 以脏腑经络学说 , 在整体观念 、 辨证论
治精神指导下 , 将有特效的单味或数味中药组成 , 运
用中药的四气五味 、 药物七情、 升 降 沉 浮 、 归 经配
伍 、 炮制工艺等理论而制作的 。
( j) 剂型、 优点
目前中成药的剂型有 : 片剂、 针剂 、 丹剂 ( 包括
丸剂 、 散剂 ) 、 膏剂、 酒 剂 、 冲 剂 、 糖 浆 等 。 而大
多为复方制剂 ( 如六 味地 黄 丸、 七厘散 , 养血安神
片 ) 。 也有单味制剂 ( 如板蓝根注射 液、 当归 浸膏
片 ) 。 其共 同的特点是 : 使用方便 、 药力稳定 、 既节
约药材又利于对危重病人的抢救 。 如南通蛇药片 、 清
开灵注射液分别对毒蛇咬伤和 昏迷病人的抢救有很好
的疗效 。 复方制剂的优点是 : ①复方制剂大多采用中
医传统名方 , 具有整体观念 、 作用全面 、 药物配伍合
理 。 如治肾祖方六味地黄丸 ( 汤 ) , 对肾阴不足 、 虚
火上炎 , 舌质红苔脱 , 脉细而数者选用 , 疗效可靠 。
②复方制刘是在中医辨证论治法则下组成 , 具有对疾
病的针对性 、 专一 性强 , 如天麻丸 , 对高血压病人有
较好的降压 作用 , 而对正常血压病人没有降压作用 。
③复方制剂副作用小 , 能相互牵制 、 调 整 药 物 的偏
性 , 减低药物的毒性 , 从而提高疗效 。 如左金丸中吴
茱英与黄连 , 一热一寒 , 相互制约而发挥平肝制酸作
用不伤脾胃。 香连丸中黄连 清 热解 毒 、 木香行气止
痛 , 治泻痢而不伤胃气 。
( 2 )改革、 研制 。
对改革中成药剂型 , 目前已做了大量工作 。 改革
的原则应该以药理试验 、 临床观察为基础 。 现有的中
成药如固精丸 , 一次要服 10 0 余粒 , 往往对患者服药
带来困难 , 应该设法改进浓缩 。 有些经临床 已证实有
效的方药 , 如以大黄为主药 ( 或单味 ) 配以缎牡蝎、
附子或蒲公英 、 益母草、 炒草果仁等煎汤保留灌肠方
对早期尿毒症 、 氮质血症病人有明显降低血中非蛋白
氮 , 改善症状的效果 。 如能制成水剂成药 , 既方便使
用 , 又能节约药材 。 这些均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制 、
改进 。
二 、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合理使用中成药的目的在于使药物在防治疾病能
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 减免药物的不良反应 , 关键
在于熟悉药方内容和药理作用 。 对使用原则提出如下
意见供参考 。
( 1) 要有整体观念 , 掌握辨证论 治 法则使用 。 中
医的辨证论治和西 医的辨病论治 , 是力求正确诊断 、
对症下药的关键 , 应密切结合 。 因中成药的使用不同
于西药 , 除了辨病 、 还必须辨证 。 例如 : 感冒病人 ,
临床表现若有恶寒发热 、 鼻流清涕 、 肢体酸楚 、 小便
色白 、 舌薄白者 , 为风寒感冒 , 宜选川芍茶 调散 、 蕾
香正气片 、 午时茶等。 若有发热咽痛 、 小便色黄 、 舌
` 乏组 叹冲 乒冲咬创胶 , 咬 , 户妞`鞠只 , p , ` 乏, 声独吸 , 声泛, 爪 , 狡对 ` 乏. ` 翻` 翔`翻咬刃 声之, 咬 , 卜 芝幽` 之, 卜匆 ` 乏洲 `勺` 乏洲` 飞洲吸 , 声乏, ` {组咬洲 ` 乏, `勺 `独卜 乏, 叹乏洲 峨冲 `翔 ` 泛洲 `翻 `冲` 冲` 冲`冲峨曰
服 ,用量 15 ~ 30 克 , 还可入膏 、 丹 、 丸 、 散及外用等 。
而 水 龙 骨 性味 : 苦 、 凉 。 主入肝 、 肺等经络 。 其功
用 : 化湿 、 清热 、 祛风、 通络 。 主治 : 疹秽泄泻 、 痢
疾、 淋病白浊 、 风痹 、 腰痛 、 火眼 、 疮肿等作用 。 内
服用量 : 15 ~ 30 克 , 外用 , 煎水洗 。
二药的炮制 : 龙骨 、 刷净泥土 、 打碎入药 。 锻龙
骨 : 取刷净的龙骨 、 在无烟的炉火上 或 柑 祸 内缎红
透 、 取出、 放凉 , 碾碎等 。 水龙骨 , 选净杂质 , 用水
稍浸切片 , 晒干后备用 。
二药的配方 : 龙骨常与牡蝎同用 , 以收敛神气而
镇惊 。 水龙骨常与一枝黄花 , 金银花同用 , 以清热、
化湿而止痛 。 总之 , 龙骨多用于收敛 。 水龙骨多用于
清热为主 。 放在配方使用上亦各异 。
按 : 《 本草经读 》 云 : “ 龙骨能敛火安神 , 逐痰
降逆 、 故为惊痛颠痉 之圣 药 。 ” 《 纲 目 拾 遗 》 云 :
“ 水龙骨能治风痹 、羊毛疹等症及清热化湿多用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