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银耳菌种衰弱钝化原因的探研



全 文 :中国食川 协 D E T FE [ F UG N了 O F广 H TNA V o l一 O, N o . 3
1
. 培养料灭菌不彻底 , 残存有大量细菌 。
2
. 接种物 (母种或原种 ) 带有较大最细菌 。
3
. 接种物 (母种或原种 ) 和被接种物 (菌瓶或
菌料 ) 双重带有细菌。
4
. 培养环境条件不适 , 如温度过高 , 料含水量
过低 , 大气相对湿度过高 , 通风不 良 , 装料过松等
请因素 。 尤其是当这些不 良因素同时发生综合作用
的情况下 , 或再加之前 3 个原因 , 菌种生长外观明
显异常 , 出现典型的 “ 干散 ” 现象。
三 、 “ 干散” 的预防
几年来的调查和室内实验都证明 , 预 防 菌 种
“ 干散” 的有效途径应为 :
1
. 严格灭 , 。 常压高温灭菌时 , 火一定要旺 。
否则 , 水虽然沸腾但燕汽量不够 , 不易穿透被灭菌
物 , 被灭菌物内温度达不到 10 0℃ , 或不能维持 10 。
℃足够的时间 , 从而达不到杀灭细菌芽抱的日的 。
高履灭菌时 , 锅内物不能堆放过紧 , 以防蒸汽穿透
不好 。 特别是 灭菌过程中 , 出现断电时 , 一定要乖
新计时 , 不能累计计时 。 在调查中 , 发现不少单位
正是由于累计计时 , 使料灭菌不彻底 , 批量地出现
“ 干散 ” 菌种 。
2
. 产格位班和使用母种 、 原种。 平菇杭霉性较
好 , 在斜面培养时虽有细菌污染 , 但平菇菌丝仍能
生长 , 并最终将细菌菌落盖住 。 由于细菌不象霉菌
那样有黑 、 绿 、 黄等较特殊的颜色 , 培养中和培养
后都不易于发现 。 特别是菌丝长满斜面后 , 细菌被
盖在平菇菌丝下 , 很难检出。 因此 , 母种培养期间
一定要勤检查 、 细检查 , 发现污染及时检出 。 才跳据
魏们的经验 , 接种招小时就要开始第一次检查 , 这
时若有细菌污染 , 只要仔细检查较易发现 。
原种若带有细菌 , 接种栽培料后 , 也 易 出 现
“ 千欲” 现象 。 特别是使用 “ 干散 ” 症状 互型的原
种 ,若其生长过程中检查不仔细 , 长满瓶或袋后 , 菌
丝继续加密 , 菌种外观与正常原种完全相同 , 极易被
当作正常原种使用 , 致使栽培种出现 “ 干散 ” 现象 。
3
. 控翻好生产过理的环境条件。 从实验可以看
出 , 生产环节掌握适度与否 , 培养条件控制适当与
否 , 都直接影响菌种的生长 。 特别是本文提到的几
个不利因素同时出现时 , 将对菌种产生极不利的形
响 , 从而出现 “ 干散” 菌种。
除此之外 , “ 干散” 现象的没生 , 还与菌株特
性有关 , 抗逆性 , 抗杂性强 , 耐高温的 菌 株 发 生
“ 干散 ” 现象相对较少 。 因此 , 生产者 制· 备 菌 种
时 , 除要注意上述几方面情况外 , 还应注意使用抗
性强 、 耐高温的优良菌株 , 特别是高温高泥的夏季
制种期 , 菌株耐高温性状尤为重要 。
银 耳 菌 种 衰 弱
钝 化 原 因 的 探 研
林杰 成维浩
` 福建省轻工业研究所 ) (福建省古田银耳 协会 )
使银耳优质高产 , 除在培养条件方面加
以充分,满足外 , 应对银耳菌种是否已开始衰
弱饨化 , 加以早期鉴别 , 这是十分重要的 。
实践表明 , 一株优质高产的银耳菌株 , 经沿
用七年 , 其银耳菌丝生活力约降 低 三 分 之
一 , 羽状菌丝生活力约降低六分之一 , 生物
学效率大约降低五分之一 。 这说明防止银耳
菌种衰弱钝化非常重要 。
一 、 银耳菌种衰 弱钝化的表现 : 银耳菌
种衰弱钝化的主要表现是羽状菌丝发生生理
性萎缩 , 生长速度明显变慢 , 银耳菌丝萌发
时间明显延迟 , 菌丝发黄且生长稀疏 , 银耳
子实体长到一定程度就不再继续生长 , 耳瓣
萎缩变黄 , 甚至根本不形成子实休 , 产量明
显下降 , 甚至致绝收 。
二 、 造成银耳菌丝衰弱钝化的原因 :
(一 ) 饥饿钝化 : 1 . 刊状菌接种不适造
成 : 往往由于羽状菌种接种量过多 , 即与银
耳菌接种量对比超过一定比例 , 导致羽状菌
吸收的养分不够供应银耳菌丝的正常生长 ,
长期呈饥饿状态 。 另外 , 如若羽状菌接种量
偏少 , 也将导致出耳不齐 , 大小不均 , 生长
期长 , 产量偏低。
随着人工栽培技术不断改进 , 羽状菌与
银耳菌定向驯化 , 它们之间的配比不断缩小。
具体地说 , 从原始野生种到刚驯化 , 银耳菌
与羽状菌之间比例为 1 0 0 0 : 1 , 后经不断筛
选 , 两者比例按 75 : 1 , 目前已有不少种两
者比例按 5 : 1 。 拌种量一般掌握在 2 c m “ 。
另外 , 接种量还与菌龄有关 , 菌龄偏小接种
量应趋多 , 菌龄偏大接种量则应趋少 。
2
. 培养墓营养不适造成 : 止合养幼背养不
适是指配方不妥 , 即木屑不适 , 梁用硬杂木
从节有挥发性油杂木 , 泛些舟 甘玖利状困短吧二二仁 ’ ` 一坦 ~ ~ ’肖 声 , ’ 一 ’ 一 了 ’一一 ’ , ` ~ . ” ` ’ 一 、
DOI : 10. 13629 /j . cnki . 53 -1054. 1991. 03. 008
绍 10 .第 3期 中国食用留 ED B E I LG N F U I O F CH INA
银耳菌同样衰弱 , 表现为羽状菌与银耳菌生
长迟缓稀疏 , 白毛团虽多 , 但不丰满 , 也较
慢胶质化 , 轻者慢出耳且低产 , 重者不出耳 。
(二 ) 高温钝化 : 因环境温度过高或料
温过高引起菌丝衰弱 。 一般培养室温渡不得
超过 21 ℃ , 其料温不得超过 23 ℃ 。 若室温长
期超过 26 ℃ , 料温超过 28 ℃以上 , 将严重导
至银耳菌丝的衰弱与钝化 。 表现为羽状菌特
别强壮旺盛 , 而 白毛团却很小 , 胶质团虽正
常 , 但瓶壁羽状菌 出现许多白点 , 即菌丝发
生扭结 , 挖出来的羽状菌的木屑比 正 常 的
黑 , 产量甚低 , 轻者出耳时间虽正常 , 出耳
后长大却很慢 , 耳片趋小 , 接种穴内无白毛
团 、 不 出耳 。
(三 ) 缺衷钝化 : 由于棉塞太紧 , 培养
料含水量过大 , 压得过实 , 培养室与栽培室
不通风 , 室 内或料内二氧化碳积累过多 , 超
过 0 . 2%含量 , 导致银耳菌与羽状菌同样衰弱
与稀疏 , 子实体趋小且黄化产量甚低 。
( 四 ) 光线饨化 : 光线太强 , 超过 5 0
勒克司 , 将明显抑制银耳菌丝的 分 枝 与生
长 , 而不耐高温 。 表现是羽状菌健壮 , 白毛
团趋小 , 培养基较黑 , 产量不高。
(五 ) 菌龄钝化 : 1 . 菌龄太小 : 菌龄太
小 , 一级种在 20 天以下 , 二级种 在 10 天 以
下 , 三级种在 6 天以下 , 接种量又偏多 , 超
过 Z c m 吕 , 将出现 “ 沙耳 ” , 即在接种穴 表
层与痛层同时出耳 , 消耗大量营养 , 产量明
显下降。
2
. 菌龄太大 : 菌龄太大 , 将出现接种穴
中间不出耳 , 只在边缘一圈 , 产量极低 。
三 、 防止菌种衰弱钝化的方法与措施 :
应选择适应银耳生产的杂木屑 , 在培养基营
养合理充足的前提下 (杂木 屑 68 % , 麦 鼓
30 %
, 蔗糖 2 % , 石膏 2 % ) , 接入配比合
理又适量的银耳菌与羽状菌 ( 即按不同菌种
以不同比例 , 其接种量为 2 立方厘米 ) , 添
加适量的水 ( 5 %含水量或 1 : 1 . 2) , 严格
控制适当的温度 ( 21 士 1 ℃ ) , 适当的菌龄
(一级种约 2 一36 夭 , 二级种 10 一 16 天 , 三
级种 7一 12 天 ) , 在通风透气的全暗房间内
(二氧化碳含量低于。 . 2% 、 光线少于 1 0 勒
克司 ) 培养 , 才能克服菌丝衰老钝化的现象 。
另外 , 还应不断提纯复壮菌种 , 即认真
观察白毛团 。 在制种过程中精选符合制种要
求的白毛团 , 即选出色泽洁白、 粒状园整 、
气生菌丝均匀浓白 、 整齐 、 丰满 、 粗 壮 、
分泌褐色露珠正常的白毛团 , 不断筛选 , 不
断选育。
凡经不断筛选后 , 白毛团势必生理活性
逐渐趋强 , 往往当子实体长至拳头大时 , 旁
边又会有白毛团继续长大 , 若这 时 管 理 不
善 , 将导致烂耳或不 出耳 , 如若能满足其环
境条件 , 产量将进一步提高。 为了防止菌种
退化 , 在经多次转接后也常发生羽状菌钝化 ,
故应在新的培养基中接入适量的羽状菌 , 培
养 2 一 3 天后 , 再将白毛团接入 , 这是克服
羽状菌衰弱钝化的有效手段之一 。
护 ,
(上接第10 页 )
〔 。 〕 L o . X . C . , L . G . Q en . , a n d 5 . M . Y a o g
( 1 98 9 ) I o et 招侧时五f ic p r o t o p las t f u s io n b o t w e e 。
A
u r i e u lar 畜a 侧 r f c “ Ia a n d A . P o l少 t r fe人(: i
t h
e
Ab
s t r a ct s of b te nr a t ion
a l S y m po s i u m a n
M us h r o om B i
o te山 n o 1gO y N o v . 。一 。 , 一g a g
N
a ”
j i
o g
, 伪 in a
〔1。〕 罗信昌 ( 19 8 8) 第十二届国际食用菌科学与栽
培会议简介 , 真菌学报 7 ( 2 ) : 12 5一 12 8
( 1 1〕 马爱 民 , 杨新美 ( 1。。 o ) , 平 菇 ( P l e ` r o t` s
。时 r 口时此 ) 高分子承总 D N A的提取及其墓因组
文库的构北 , 硕士论文
〔 r Z〕 M u l le r . J . ( , , 8 7 ) E n z y m a t i e er g u l a t i o o o f
,
t周山孙: a t u r e d e拌幻 de n t f r o it b o d y m o rP li o 罗u e s is
i n P I翻 r o t“ 5 o s t阳 a t u s . 10 A b s t r a et o f l th
I
n t e r ” a t i o n a l OC
n g r e s s o n th e S
o ie n e e a n d
uC l t i
v a t i o n o f E d i bl e F u ” 9 1 S e p t
.
Z o一2 6 19 87
〔1 3〕 P e b e r d y , J . F ( ` 9 8 0 ) E n z y m e M ie r o . T e 一七n o l .
2
,
2 3一 2 9
〔 14〕 肖在勤 ( 19 9 0 ) 凤尾菇和侧耳 种间原生质体融
合 , 食用菌 2 , 8 一 9
〔 15 〕 T o y o m as u , T . e t a l 。 ( 19 8 6 ) In t e污伴 r if ir
p r o t o P l
a s t f
u s io n b e *w e e u P le ` r o t : 才5 o o t r召“ t r: ;
a n d P l
e t碑r o t “ 5 s a l川 f n e o 一 : t r a爪 f” e 之t s A g r ie .
B i o l
.
C h
e m
,
6 0 ( z ) 2 2 3一 2 2 5
〔 16 〕 杨新美 ( 19 8 7 ) 原生质休融合技术在食用菌 良
种选育 中的应用 , 第二次全国盛苗学会论文集
2 2一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