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作者简介:夏 黎,女(1981 -)。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职称:讲师。
主要从事天然药物活性成分与质量评价研究。E-mail:xiali516 @
126. com
通讯作者:欧阳蒲月,女(1978 -)。职称:副教授。主要从事药用植
物资 源 开 发 与 分 类、鉴 定 等 方 面 研 究。 E-mail:ouyangpy @
gdyzy. edu. cn
基金 项 目:广 东 省 科 技 厅 粤 港 关 键 领 域 重 点 突 破 项 目
(2009A030901011);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开
放项目(JSK20130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S2012040007924) ;
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B2012058)
·中药与天然药物·
聚花过路黄不同部位提取物体外抑菌活性的研究 1
夏 黎1,梁永枢1,李绍林1,谢小霞1,欧阳蒲月1* ,邓玲芳2(1.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广州 510520;2. 吉首大
学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吉首 416000)
摘要:目的 探讨聚花过路黄(Lysimachia congestiflora Hemsl. )不同部位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藤黄球菌、黑曲霉、白
色念珠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 将聚花过路黄的茎和叶,采用不同的溶剂,分别利用超声和索氏提取的方法提取,并用不同的萃取物萃取,
得到的不同提取物分别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细菌活性,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抑菌真菌活性。结果 聚花过路黄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
杆菌、藤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 0. 8g·mL -1、1. 0g·mL -1、0. 8g·mL -1,最小杀菌浓度均为 1g·mL -1,但对大肠杆菌、黑曲霉无效;65%
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佳。结论 聚花过路黄的叶和茎均具有抑菌活性;抑菌成分易溶于中等极性溶剂,但具体的抑菌活性成分需要进一
步研究。
关键词:聚花过路黄;提取物;抑菌活性;索氏提取;超声提取
中图分类号:R282. 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765(2015)-05-10207-0042-04
Studies on Antibacterial and Antifungal Activity of Extracts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Lysimachia Congestiflora Hemsl.
XIA Li1,LIANG Yong-shu1,LI Shao-lin1,XIE Xiao-xia1,OUYANG Pu-yue1* ,DENG Ling-fang2
(1. GuangDong Food And Grug vocational College,Guangzhou 510520,China;2.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Jishou University),Jishou 416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 vitro antibacterial and antifungal activity of extracts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Lysimachia congestiflora Hemsl. onStaphylococcus aureus,Escherichia coli,Bacillus subtilis,Micrococcus lu-
teus,Aspergillus niger,Candida albicans. METHODS Different solvents,and extraction methods (ultrasonic and
Soxhlet extraction)were used to extract the stems and leaves of Lysimachia congestiflora. The different extracts ob-
tained were used for determination of bacterial activity by filter paper diffusion method,antifungal fungi activity by
growth rate method,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of the extracts of Lysimachia
congestiflora on Staphylococcus aureus,Bacillus subtilis,Micrococcus luteus were 0. 8g·mL -1,1. 0g·mL -1,0. 8g
·mL -1 respectively,the 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of them were 1g·mL -1,but they have no inhibitory
effect on Escherichia coli and Aspergillus niger;The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65% ethanol extract was the
best. CONCLUSION The leaves and stems of Lysimachia congestiflora all have antibacterial and antifungal activi-
ty. The antibacterial and antifungal compounds are soluble in moderately polar solvents,but the more study is needed
to confirm the active ingredients.
KEY WORDS:Lysimachia congestiflora Hemsl.;Extract;Antibacterial and antifungal activity;Ultrasonic extraction;Soxhlet extraction
聚花过路黄(Lysimachia congestiflora Hemsl.)为报春花科
珍珠菜属(Lysimachia)植物,以全草入药,别名小过路黄,药材
名为风寒草。广泛分布于我国湖北、四川、云南等地,文献记
载该植物有清热解毒、祛风散寒、化痰止咳和利湿消积的功
效,用于治感冒咳嗽、头痛身疼、腹泻、肾炎水肿等症〔1,2〕. 有
研究〔3 ~ 5〕表明聚花过路黄中含有槲皮素、杨梅树皮素、柽柳
素、杨梅树皮苷、豆甾醇、仙客来、珍珠菜苷、谷甾醇和 ardi-
crenim等。珍珠菜属约有 191 种植物,化学研究〔6,7〕表明,该
属植物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和皂苷类成分。目前对于聚花过路
·24·
海峡药学 2015 年 第 27 卷 第 5 期
黄的研究常见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9〕、提取工艺等研究〔10〕,
尚未见有关聚花过路黄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本
文对聚花过路黄茎、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为
聚花过路黄的传统药用价值的探索以及后续的深入研究建立
了科学依据。
1 材料与仪器
1. 1 实验材料 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
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
lis)、藤黄球菌(Micrococcus luteus)、黑曲霉(Aspergillus ni-
ger)、白色念珠菌(Monilia albican),由本实验室保存并培养。
1. 2 药物与试剂
1. 2. 1 药物:聚花过路黄采自广东省肇庆市高要莲塘,由蔡
岳文教授鉴定为聚花过路黄 Lysimachia congestiflora Hemsl.。
室温阴干,分离出叶和茎,在 65℃烘箱烘干,研磨成细粉,过
100 目筛,避光密闭储存,备用。
1. 2. 2 试剂:营养琼脂、牛肉膏、蛋白胨(杭州微生物试剂有
限公司);阳性对照品黄连素(四川亚宝光泰药业有限公司) ;
95%乙醇、无水甲醇、石油醚、乙醚、浓盐酸、硼酸、氨水、氢氧
化钠(广州化学试剂厂),均为国产分析纯试剂。
1. 3 仪器 RE540 型旋转蒸发仪(日本大和 Yamato)、AL-
PHA 2-4 型真空冷冻干燥机(德国 Martin Christ)、LRH-150 型
生化培养箱(上海索普仪器有限公司)、DYML-S30A-3 型高压
蒸汽灭菌器(北京勤诚盛达科学仪器有限公司)、AEG-220 型
分析天平(日本岛津公司)、pH计(北京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
限公司),SW-1F-CJ型无菌操作台(上海新苗医疗器械制造有
限公司)。
2 方法
2. 1 供试品的制备
2. 1. 1 提取部位的选择:取聚花过路黄茎、叶各 5g,分别用
100mL 65%乙醇、95%乙醇、甲醇超声 30min,45℃水浴加热
30min,离心去残渣,收集上清液并浓缩至 5mL,使提取液浓度
为 1g·mL -1。
2. 1. 2 提取溶剂的选择:取聚花过路黄茎 5g,分别用蒸馏
水、65%乙醇、95%乙醇、甲醇作溶剂,方法如 2. 1. 1,使提取
液浓度为 1g·mL -1。
2. 1. 3 提取方法的选择:超声提取:方法如 2. 1. 1。索氏提
取:取聚花过路黄茎 5g,置索氏提取器中,加入 100mL 95%乙
醇,80℃水浴加热,回流提取 4h,至回流提取液近无色,停止
加热,离心去残渣,滤液浓缩,定容,使提取液浓度为 1g·
mL -1。
2. 1. 4 萃取溶剂的选择:取聚花过路黄茎 50g,加入 65%乙
醇溶液 500mL,超声,浓缩至 50mL,使生药浓度为 1g·mL -1。
滤液分别用石油醚、乙醚萃取两次,得到相应的萃取物(石油
醚萃取物和乙醚萃取物),浓缩,用甲醇定容至 50mL,使萃取
液浓度为 1g·mL -1。
2. 2 抑菌(细菌)活性测定 滤纸片扩散法(抑菌圈的测
定):用打孔器将滤纸制成直径 5mm 的圆片,160℃ 灭菌
30min。将滤纸片放入不同的供试品提取液中,每种提取液用
3 片滤纸片浸泡 20 ~ 40min,干燥备用。在无菌条件下,接种
适量供试菌液于相应的固体琼脂培养基上,用涂布器涂布均
匀制得含菌平板,静置 15 ~ 30min,用无菌镊子将浸透各种供
试品的滤纸片贴在含菌平板上,间隔一定的距离,每个平皿贴
4 片。以浸泡过无菌水的滤纸片作为阴性对照,浸泡过黄连
素溶液的滤纸片作为阳性对照。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枯草杆菌、藤黄球菌置于 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4h,取出量
取抑菌圈直径大小,比较各种供试品的抑菌效果。
2. 3 抑菌(真菌)活性测定 生长速率法:分别取 5mL、10mL
供试品溶液加入 25mL培养基中,充分摇匀,然后倒入直径为
9cm的培养皿中,制成相应浓度的含药平板。不含供试品溶
液的加入无菌水作为空白对照。将培养好的菌种,在无菌条
件下用直径为 5mm的灭菌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
接种针将菌饼接种于含药平板和空白对照平板中央,盖上皿
盖,将培养皿置于 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3 ~ 4d。根据空白
对照培养皿中菌的生长情况调查病原菌菌丝生长情况。用卡
尺测量菌落直径。每个菌落用十字交叉法垂直测量直径各 1
次,取其平均值。根据测得的结果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计算
该浓度供试品的抑制率,评价供试品对真菌生长的抑制活性。
抑制率用以下公式计算:
抑菌率(%)=〔(对照菌落纯生长量 -处理菌落纯生长
量 /对照纯生长量〕× 100%
其中,纯生长量 =菌落平均直径 -菌饼直径
2. 4 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BC)测定 方
法同文献〔11〕。
3 结果与分析
3. 1 提取部位的确定 表 1 ~ 4 显示了聚花过路黄不同提取
部位的抑菌活性数据,从表中可以看出,65%乙醇、95%乙醇、
甲醇提取的聚花过路黄的叶和茎的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
菌、枯草杆菌、藤黄球菌、白色念珠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但对大肠杆菌、黑曲霉无抑制活性。由此可见,聚花过路黄的
叶和茎中含有抑菌活性物质,且叶和茎的提取物的抑菌作用
没有显著的差异,茎的抑菌活性稍强。所以,在后续的试验中
我们选取茎作为研究对象。
表 1 聚花过路黄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抑菌活性(65%乙醇提取物)
供试菌
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抑菌圈直径(mm)
叶 茎 空白对照 阳性对照
金黄色葡萄球菌 10. 1 13. 4 - 10. 0
大肠杆菌 - - - 11. 3
枯草杆菌 10. 5 10. 2 - 8. 0
藤黄球菌 13. 6 13. 1 - -
表 2 聚花过路黄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抑菌活性(95%乙醇提取物)
供试菌
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抑菌圈直径(mm)
叶 茎 空白对照 阳性对照
金黄色葡萄球菌 10. 1 12. 1 - 10. 0
大肠杆菌 - - - 11. 3
枯草杆菌 6. 5 7. 5 - 8. 0
藤黄球菌 8. 5 8. 3 - -
·34·
Strait Pharmaceutical Journal Vol 27 No. 5 2015
表 3 聚花过路黄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甲醇提取物)
供试菌
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抑菌圈直径(mm)
叶 茎 空白对照 阳性对照
金黄色葡萄球菌 13. 9 12. 5 - 10. 0
大肠杆菌 - - - 11. 3
枯草杆菌 8. 9 11 - 8. 0
藤黄球菌 8. 5 7. 7 - -
表 4 聚花过路黄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抑真菌活性
供试菌
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抑菌率(%)
65%乙醇提取物 95%乙醇提取物 甲醇提取物
叶 茎 叶 茎 叶 茎
黑曲霉 0 0 33 33 33 33
白色念珠菌 66 66 100 100 100 66
3. 2 提取溶剂的比较 表 5、6 显示了选用不同溶剂提取聚
花过路黄茎的抑菌活性数据,从表中可以看出,用蒸馏水、无
水甲醇、65%乙醇、95%乙醇的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
草杆菌、藤黄球菌、白色念珠菌均具有抑菌活性,对大肠杆菌
和黑曲霉没有抑制作用;且 65%乙醇提取物的抑制细菌作用
最强,蒸馏水提取物的抑制细菌作用最弱。可见聚花过路黄
的抑菌活性成分易溶于中等极性溶剂中。
表 5 聚花过路黄茎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活性
供试菌
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圈直径(mm)
蒸馏水 无水甲醇
65%
乙醇
95%
乙醇
空白
对照
阳性
对照
金黄色
葡萄球菌
11 12. 5 13. 4 12. 1 - 10. 0
大肠杆菌 - - - - - 11. 3
枯草杆菌 6. 3 11 10. 2 7. 5 - 8. 0
藤黄球菌 6. 5 7. 7 13. 1 8. 3 - -
表 6 聚花过路黄茎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真菌活性
供试菌
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率(%)
蒸馏水 无水甲醇 65%乙醇 95%乙醇
黑曲霉 0 33 0 33
白色念珠菌 100 100 70 100
3. 3 提取方法的比较 由表 7、8 可以看出,抑菌活性方面,
超声提取和索氏提取的提取效率相差不大,超声提取比索氏
提取抑细菌效果略好。抑真菌活性方面,超声提取效率明显
高于索氏提取,尤其对白色念珠菌抑制作用更强。且超声提
取方法简便、快捷,因此,后续试验中采取超声提取。
表 7 聚花过路黄茎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物的抑菌活性
供试菌
不同提取方法的抑菌圈直径(mm)
95%乙醇
超声提取
95%乙醇
索氏提取 空白对照 阳性对照
金黄色葡萄球菌 11. 1 7. 1 - 10. 0
大肠杆菌 - - - 11. 3
枯草杆菌 7. 6 8. 2 - 8. 0
藤黄球菌 8. 4 7. 7 - -
表 8 聚花过路黄茎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物的抑真菌活性
供试菌
不同提取方法的抑菌率(%)
95%乙醇超声提取 95%乙醇索氏提取
黑曲霉 33 33
白色念珠菌 100 66
3. 4 不同萃取物的抑菌活性比较 表 9、10 显示了用不同溶
剂萃取乙醇超声提取物得到的萃取物的抑菌活性。从表中可
以看出,石油醚萃取物和乙醚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
杆菌、藤黄球菌、白色念珠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和
黑曲霉没有抑制作用。且不同浓度下,乙醚萃取物的抑菌活
性均较强,尤其是高浓度的供试品抑菌活性强于对照品黄连
素。此外,我们对石油醚、乙醚萃取后的剩余物的抑菌活性也
做了研究,结果显示对以上供试菌均无抑菌作用。
表 9 聚花过路黄茎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抑菌活性
供试菌
供试品浓度
(g·mL -1)
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抑菌圈直径(mm)
石油醚 乙醚 剩余物 阳性对照
金黄色葡萄球菌 10 17. 3 19. 1 - 10
8 15. 6 17. 2 -
6 12. 1 13. 1 -
4 9. 3 12. 4 -
2 - 9. 6 -
大肠杆菌 10 - - - 11
8 - - -
6 - - -
4 - - -
2 - - -
枯草杆菌 10 8. 9 10. 6 - 8. 3
8 8. 7 9. 2 -
6 7. 3 7. 5 -
4 - 6. 8 -
2 - - -
藤黄球菌 10 14. 3 15. 8 - -
8 12. 1 13. 4 -
6 10. 4 11. 9 -
4 7. 3 8. 3 -
2 - - -
表 10 聚花过路黄茎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抑真菌活性
供试菌
供试品浓度
(g·mL -1)
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抑菌率(%)
石油醚 乙醚 剩余物
黑曲霉 10
8 0
6 0 0
4
2
白色念珠菌 10 100 100
8 66 100
6 0 60 0
4 0 45
2 0 30
3. 5 萃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
·44·
海峡药学 2015 年 第 27 卷 第 5 期
表 11、12 中显示了聚花过路黄茎用 65%乙醇超声提取后,
再用乙醚萃取得到的萃取物的 MIC 及 MBC。从表中可以看
出,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藤黄球菌的 MIC 分
别为 0. 8g·mL -1,1g·mL -1和 0. 8g·mL -1;对 3 种供试菌的
MBC均为 2g·mL -1。
表 11 最小抑菌浓度测定
供试菌
供试品浓度(g·mL -1)
4 2 1 0. 8 0. 6 0. 4 0. 2 0. 1 0. 05
金黄色
葡萄球菌
- - - + + + + + + + +
枯草杆菌 - - + + + + + + + + + +
藤黄球菌 - - - + + + + + + + + + + +
注:“ +”表示有细菌生长,“ + +”表示生长细菌较多,“ -”表示无细
菌生长
表 12 最小杀菌浓度测定
供试菌
供试品浓度(g·mL -1)
4 2 1 0. 8 0. 6 0. 4 0. 2 0. 1 0. 05
金黄色
葡萄球菌
- - + + + + + + + + + + + +
枯草杆菌 - - + + + + + + + + + + + +
藤黄球菌 - - + + + + + + + + + + + +
注:“ +”表示有细菌生长,“ + +”表示生长细菌较多,“ -”表示无细
菌生长
4 讨论
聚花过路黄通常以全草入药,商品多以地上部分茎叶混
杂形式常见,且叶越多者价格越高,文献未见有关茎、叶抑菌
活性的比较研究。本研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
杆菌、藤黄球菌、黑曲霉、白色念珠菌作为受试菌,对聚花过路
黄叶、茎的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发现,叶与
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藤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均具
有抑菌活性(对大肠杆菌、黑曲霉无效),且茎提取物的抑菌
活性更好,这为合理开发利用这一药材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通过对不同溶剂(蒸馏水、无水甲醇、65%乙醇、95%乙
醇)和不同提取方法(超声和索氏)得到的提取物进行分析发
现,采用 65%乙醇超声提取的抑菌效果最佳,可见聚花过路
黄的抑菌活性成分易溶于中等极性溶剂中。
由此可见,聚花过路黄的叶、茎提取物均具有抑菌活性,
这与该中药的药用部位为全草,传统功效“清热解毒”相符
合。至于其具体的抑菌活性成分还有待进一步对其进行活性
导向的化学成分分离与鉴定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编 . 中国植物志〔M〕. 59 卷 .
第 1 期 .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83-84.
〔2〕江纪武,靳朝 . 药用植物辞典〔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47.
〔3〕郭剑,徐丽珍,杨世林,等 . 聚花过路黄的化学成分研究〔J〕. 天然
产物研究与开发,1994,10(4):12-14.
〔4〕张晓,彭树林,土明辛,等 . 聚花过路黄化学成分的研究〔J〕. 药学
学报,1999,34(11):835-838.
〔5〕张晓,彭树林,王明奎,等 . 聚花过路黄化学成分的研究〔J〕. 中药
新药与临床药理,2009,20(5):474-476.
〔6〕邹海艳,屠鹏飞 . 珍珠菜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J〕. 中国天然药
物,2004,2(1):58-61.
〔7〕黄新安,杨仁洲 . 珍珠菜属植物三枯类化合物研究进展〔J〕. 热带
亚热带植物学报,2007,15(2):155-162.
〔8〕王巍,李学彬,秦伟华,等 . 金钱草与其混淆品聚花过路黄鉴别
〔J〕. 时珍国医国药,2000,11(3):230.
〔9〕冯新民,何世银,樊红,等 . 聚花过路黄对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
细胞糖-剥夺诱导下 NF-κB p65 蛋白及下游靶基因 ICAM-1 表达的
影响〔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9(1) :73-77.
〔10〕邵承斌,吴四维,李仁炳,等 . 聚花过路黄总黄酮提取工艺〔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2(6) :556-559.
〔11〕欧阳蒲月,梁永枢,莫小路,等 . 墨旱莲提取物抑菌活性初步研
究〔J〕. 亚热带植物科学,2013,42(3):199-204.
作者简介:鄢雪梨,女。学历:大专。职称:实验师。联系电话:18960828933,E-mail:1219128159@ qq. com
通讯作者:黄仁杰,男。学历:硕士。职称:副教授。药物新剂型研究与新药开发。联系电话:0591-22869860,E-mail:hrj2@ 163. com
基金项目:生物医药福建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开放基金(2014-KFJJ-ZD-3)
藤茶和黄芩混合提取工艺的优化
鄢雪梨,黄仁杰*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药学系 福州 350101)
摘要:目的 优选藤茶和黄芩混合提取工艺。方法 以藤茶和黄芩的配伍比例、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的最小抑菌浓度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黄芩和藤茶 1∶1 的比例配伍,提取温度为 85℃,提取 2 次,每
次 1h。结论 该工艺可为研制藤茶和黄芩的复方制剂提供参考。
关键词:藤茶;黄芩;正交试验;提取工艺
中图分类号:TQ460.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765(2015)-05-0351-0045-03
·54·
Strait Pharmaceutical Journal Vol 27 No. 5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