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尖顶羊肚菌仿生栽培技术



全 文 :文章编号:1001-4829(2009)06-1690-04
  收稿日期:2008-10-21
  基金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CD185);美国大自然保护
协会中国项目部老君山项目部资助项目 (AP/LIJANG/
IAEP103106, AP/LIJANG/IAEP111006, AP/KUNMING/KIB103107,
AP/KUNMING/KIB111009);丽 江 市 科 技 局 资 助 项 目
(LK200701)
作者简介:赵 琪(1978-), 男 ,助理研究员 , 主要从事菌物多
样性及食用菌育种研究 , E-mail:ynzhaoqi@ 163.com.*为通信
作者 , E-mail:xzhzh123@126.com。
尖顶羊肚菌仿生栽培技术
赵 琪1, 2 , 徐中志 1* , 程远辉 1 ,戚淑威 1 ,侯志江 1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 ,云南 丽江 674100;2.云南农业大学食用菌研究所 ,云南昆明  650201)
摘 要:尖顶羊肚菌是中国分布最多的羊肚菌品种之一,但受气候 、生态、环境等条件限制,只能在每年春末夏初生长,且出菇期短 、产量极
其有限 ,在国内外市场上供不应求。本文采用模仿尖顶羊肚菌自然发育规律和生长环境,栽培羊肚菌 ,扩大羊肚菌地下菌丝量,促进其子实
体分化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尖顶羊肚菌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以期为进一步实现尖顶羊肚菌人工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生态栽培;采收
中图分类号:S646.7   文献标识码:A
BionicCultivationofMorchelaconica
ZHAOQi1, 2 , XUZhong-zhi1* , CHENGYuan-hui1 , QIShu-wei1 , HOUZhi-jiang1
(1.InstituteofAlpineEconomicPlants(IAEP), Yunna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 YunnanLijiang674100, China;2.Instituteof
EdibleFungi, Yun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 YunnanKunming650201, China)
Abstract:MorchelaconicawasoneofmostwidelydistributedmorchelaspeciesinChina.Becauseofclimate, ecologyandenviroment,
Morchelaconicaonlygrowsinlatespringandearlysummerandhasshortperiodofproducingmushroomwithverylimitedyield, butMorchel-
laconicasdemandsexceededthesupplyindomesticandinternationalmarket.Thenaturaldevelopmentregularityandgrowthenvironmentof
MorchelaconicawereimitatedtocultivateMorchelaconicathatcouldincreasethemycelium, promotethefruitingbodydiferentiation, pro-
tecttheecologicalenvironment, realizetheprotectofMorchelaconicaresource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providethereferenceforar-
tificialcultivationofMorchellaconica.
Keywords:Biologycharacteristics;Ecologicalcultivation;Harvest
  尖顶羊肚菌(Morchelaconica)俗称羊雀菌(云
南)、包谷菌(四川)、麻子菌(陕西)、狼肚(甘肃),
属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盘菌纲(Discomyce-
tes),盘菌目(Pezizales),羊肚菌科(Morchelaceae),
羊肚菌属(Morchela)。由于其菌盖是一个布满凹陷
和棱脊的网状体 ,形状似羊肚而得名 。自 19世纪后
期至今 ,广大羊肚菌爱好者对羊肚菌属内的羊肚菌
(M.esculenta)和尖顶羊肚菌等少数种类的生理 、生
化 、菌种配方 、栽培料配方以及栽培管理进行了广泛
研究并取得了较大进展 [ 1 ~ 4] ,并有报道称已完全实
现羊肚菌的人工栽培 ,但目前羊肚菌人工栽培唯一
成功的是 1982年 Ower等发明的羊肚菌 (M.escu-
lenta)人工栽培方法 [ 5 ~ 6] 。中国从 20世纪 80年代
至今也不时有羊肚菌 (M.spp.)栽培成功的报道
[ 7 ~ 8] ,但按照他们所描述的方法来进行人工栽培 ,却
不一定得到子实体 。为了尖顶羊肚菌资源的持续利
用 、生态保护 ,并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 ,云南省农业
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在美国大自然保护协
会 、云南省科技厅及丽江市科技局项目的资助下进
行羊肚菌仿生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以期促进羊肚菌
栽培取得长足发展和中国尖顶羊肚菌仿生栽培能够
可持续发展。
1 尖顶羊肚菌生物学特性
1.1 营养
尖顶羊肚菌是一种腐生兼共生真菌 ,在自然界
中分解纤维素 、木质素的能力较强 。能利用杂木屑 、
1690
西 南 农 业 学 报
SouthwestChinaJournalofAgriculturalSciences              
2009年 22卷 6期
Vol.22  No.6
DOI :10.16213/j.cnki.scjas.2009.06.053
棉籽壳 、玉米芯等农林下脚料作为主料 ,麸皮 、玉米
粉等作为辅料制作尖顶羊肚菌仿生栽培所需的菌
种 ,但由于它同时依赖于圆叶杨等菌材提供相关活
性物质或伴生菌 ,因此 ,目前还不能完全人工栽培。
1.2 温度
尖顶羊肚菌属于低温型真菌 ,但其菌丝体在温
度 5 ~ 30 ℃均能生长 ,最适温度为 18 ~ 22 ℃,在 35
℃时停止生长 , 5 ℃以下处于休眠状态;子囊果分化
的温度为 4 ~ 11 ℃,高于 13 ℃子囊果很难分化 ,但
子囊果在 6 ~ 25 ℃时均能生长 ,其中低于 8 ℃环境
中生长的子囊果品质较好 ,温度高于 18 ℃品质较
差 。因此适宜的温度是影响尖顶羊肚菌生长 、发育
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1.3 水分
水是尖顶羊肚菌仿生栽培成功与否的关键因
子 ,其子囊果分化时需近似饱和的水分刺激原基分
化 ,但在子囊果发育阶段则需 60 % ~ 70 %的水分
来保证其生长发育需要。因此 ,如何控制好土壤基
质含水量则是田间管理的重点 ,一般以土壤含水量
控制在 65 %左右为宜 ,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 80 %
~ 90 %为宜。当土壤含水量和空气湿度过高时 ,尖
顶羊肚菌菌柄易腐烂 ,出现 “水菌 ”;当土壤含水量
和空气湿度过低时 ,尖顶羊肚菌顶部易畸形或停止
生长 ,进而影响尖顶羊肚菌的产量和质量 。
1.4 空气
尖顶羊肚菌属好气型真菌 ,其菌丝体生长阶段
和子囊果形成阶段均需新鲜空气。通气状况良好 ,
有利于菌丝的健壮生长 ,子囊果的分化和生长发育 。
如果通气状况不良 ,容易发生柄长盖小的畸形菇 ,影
响品质 ,降低商品价值 。尖顶羊肚菌菌丝体生长能
耐受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 ,当二氧化碳浓度在空气
中达 2.2 %时 ,菌丝生长达到最大值。
1.5 酸碱度
尖顶羊肚菌每年春季 4 ~ 5月和秋季的 8 ~ 9月
雨后多发生在海拔 800 ~ 3200 m的杨 、桦 、楸 、乌桕
等阔叶林或以冷杉 、云杉为主的混交林中和草原草
丛 、河岸边 、山地斜坡 、草地和火烧山地 、农家庭院菜
地 、草坪等腐殖质含量较高的地方 ,但发生最多的生
境却是当年早春或头年秋冬火烧山内或圆叶杨 、乌
桕 、楸木等阔叶林下土壤腐殖质较厚(一般 7 ~ 15
cm厚)、pH值 6 ~ 8的地上。因此 ,在尖顶羊肚菌仿
生栽培时 ,原料配制时 pH值要求适当的高于菌丝
体母种培养 pH值 ,灭菌前 pH值可在 8.0,灭菌后
pH值降为 7.5左右为宜 ,此外适宜的 pH值还可控
制病原微生物的发生 。
1.6 光照
尖顶羊肚菌菌丝体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 ,但子
囊果原基分化时需散射光(光强约 600 ~ 1000 lx)进
行刺激。光照过强或直射光下则不利于尖顶羊肚菌
子囊果的分化 ,光强易使尖顶羊肚菌顶部灼伤 ,色泽
不好 ,影响商品价格 。因此 ,在尖顶羊肚菌仿生栽培
时 ,需覆盖遮光率为 85 % ~ 90 %的遮阳网来促进
尖顶羊肚菌子实体生长 、发育 。
2 菌种生产
2.1 材料
成熟尖顶羊肚菌子囊果(脉变黑 ,菌柄基部刚
变黄 为 宜 ), 葡 萄 糖 、蔗 糖 、 MgSO4、 KH2PO4、
K2HPO4 、蛋白胨 、酵母膏 、麦麸 、玉米粉 、阔叶树木
屑 、米糠 、马铃薯 、碳酸钙 、盐酸 、氢氧化钠和琼脂 。
2.2 方法
2.2.1 培养基制备 改良 PDA培养基:马铃薯 200
g,葡萄糖 20 g,蛋白胨 2g,磷酸二氢钾 0.05g,硫酸
镁 0.05g,磷酸氢二钾 0.05g,硝酸钾 1.5g,琼脂 18
g。
改良 CYM培养基:蛋白胨 2g,酵母浸膏 4 g,葡
萄糖 20g,硫酸镁 0.5g,磷酸氢二钾 0.48 g,磷酸二
氢钾 0.5g,硝酸钾 1.5 g,琼脂 18 g。
木屑培养基:木屑 50 g,葡萄糖 20 g,蛋白胨 3
g,琼脂 18 ~ 20 g,水 1000mL。
培养基的制作过程:将马铃薯去皮称量 200 g,
切成小薄片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水 (1000 ~ 1200
mL),加热煮至马铃薯软而不烂 ,用 3层纱布过滤马
铃薯 。在滤液中加入琼脂 20g,微火加热 ,不断搅拌
至琼脂融化。再次过滤杂质然后补加其它药品和补
充不足水分 ,趁热将培养液分装在试管中 ,培养液的
量宜在试管斜放时斜面占试管的 2/3。装管时操作
人员要尽量避免将培养液滴在管壁周围 ,以减少杂
菌的侵染。分装好的试管要加盖棉塞 ,以 5 ~ 10支
为 1组用牛皮纸或小布袋进行包扎 ,竖直放入高压
锅中进行 121℃灭菌 30min即可。
2.2.2 母种分离 、培养 子囊果表面先用 75 %的
乙醇棉球擦一遍 , 然后用无菌水冲洗 ,无菌滤纸吸
水 ,盖朝下 ,无菌操作悬挂于广口瓶中 ,经适温培养 ,
收集孢子后 ,取出子囊果。接种后的广口瓶和培养
皿均置 18 ~ 20 ℃室内避光培养 。每隔 5 h观察 1
次孢子和组织块中菌丝萌发情况 、污染情况和菌落
大小等。待孢子萌发并形成絮状菌丝体后 ,无菌操
作用接种锄挑取广口瓶内无污染的菌丝体与少量培
养基一起接种于培养皿内进行纯化培养 。
16916期       赵 琪等:尖顶羊肚菌仿生栽培技术
2.2.3 原种 、栽培种制备  原种配方:阔叶木屑
100 kg,麸皮 10 ~ 20 kg, 过磷酸钙 0.5 %,蔗糖 1
%,生石灰 1kg,石膏 1kg,料水比为 1∶1.2 ~ 1.8;玉
米心 100kg,生石灰 1kg,石膏 1kg,料水比为 1∶1.2
~ 1.8;麦粒 100kg,碳酸钙 1%,生石灰 1%,蔗糖 1
%(麦粒在使用前要提前浸泡至透心 ,然后将水晾
至半干再加入辅料搅拌装瓶)。
尖顶羊肚菌原种和栽培种的培养料可以通用 ,
制作过程中料要搅拌均匀 , pH值在灭菌前应在 8左
右 。用 l7cm×33 cm的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袋 ,
每袋装干料 500 ~ 600 g,拌料前 1 d将磷肥砸碎过
筛 ,用水溶化 ,第 2天取其上清液去渣 ,石膏 、石灰先
与麸皮或米糠混匀后再加入主料中 ,土可撒在水中
与磷肥水上清液混合加入料中。边加水边拌匀 ,加
水量按料水比 1∶1.3。料拌匀后装袋 、灭菌 ,常压灭
菌 6 ~ 8 h,高压 1.5 kg/m3 1h,再将纯化后的菌种分
别接种于经高压灭菌的表面覆盖一层约 1 cm火土
的木屑培养基上 ,装入 18 ~ 22 ℃的培养室中避光培
养发菌至长满全袋(直径 17 cm,高 33 cm),菌核长
满栽培料表面 80 %,待用。
3 栽培技术
3.1 栽培季节的选择
尖顶羊肚菌属于低温型真菌 ,在栽培中避开高
温季节是仿生栽培尖顶羊肚菌的总原则。尖顶羊肚
菌菌丝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 18 ~ 25 ℃,子囊果分化
温度为 4 ~ 12 ℃,子囊果生长最适温度为 12 ~ 16
℃,根据菌丝体和子囊果生长的适宜温度 ,结合本地
区的气候条件 ,对尖顶羊肚菌的栽培时间进行适时
调整。因此 ,尖顶羊肚菌的栽培种制作和接种宜在
初夏 ,种植季节宜在霜降来临之前。
3.2 栽培地选择
选择微酸性红 、黄砂壤土 ,前茬为豆科或禾本科
作物 ,轮闲或生荒地更为理想 ,有一定坡度 ,以便排
水 ,但坡度不宜超过 15°,以免雨水冲刷。整地在头
一年的早春季节进行 ,深翻 ,烧去杂草 、树根 ,增加土
壤磷 、钾含量 。以后根据地块情况再翻挖 1 ~ 2次 ,
充分腐熟和自然消毒 。种植前 1个月 ,结合整地 ,每
公顷施入腐质肥 30 ~ 37.5t,待种 。
栽培地应选在环境清洁 、空气清新 、水质无污染
的地方 ,同时还应具备地势低 、水电便利的条件 。栽
培地的设置除了场地选择 ,还要兼顾防暑性能 、遮光
性和配套设施。尖顶羊肚菌虽是低温型菌 ,但是发
菌期所需温度应在 18 ~ 25℃,而且子囊果生长时期
生命活动旺盛 ,因此要求栽培地的保温性和通气性
要好。尖顶羊肚菌不同生育阶段对空气相对湿度的
要求不同 ,湿度的高低可人为控制 ,但保湿时间的长
短则和栽培地的性能相关。
3.3 菌种选择
为了保证尖顶羊肚菌仿生栽培丰产和优质 ,尖
顶羊肚菌菌种的选择在整个生产环节中是一个关键
的步骤。菌种的选择要求菌种 “纯 、正 、壮 、润 ”。
“纯 ”指菌种的纯度高 ,无杂菌感染 ,无斑块 ,无抑制
线;“正”指菌种生长正常 ,具有亲本正宗的特点;
“壮 ”指菌丝发育粗壮 ,生长势好;“润”指菌种含水
量适中 ,无干缩 ,松散现象。优良的尖顶羊肚菌菌种
主要是母种菌丝在斜面培养基上菌丝粗壮 、浓密 、生
长旺盛 、分布均匀一致 ,没有其它杂菌感染 ,有一定
的爬壁能力。而且试管内斜面培养基干净 、无杂质 ,
培养基斜面无萎缩现象 。
3.4 栽培材料
腐质土 ,草木灰 ,普通硅酸盐水泥 , 木屑 , 菌材
(白杨木 、西南桦 、榆树 ,白蜡树),多菌灵 。
3.5 播种方法
3.5.1 厢式栽培 取圆叶杨等菌材按 1.5 m×1.0
m×0.5 m规格菌堆 ,每堆用木材 7根(鲜重约 25
kg)。尖顶羊肚菌播种方式一般为撒播 ,将菌种移
入整好地的栽培场所中 ,地上先撒腐质土 、草木灰和
普通硅酸盐水泥 ,再播上菌种 ,最后用菌材将菌种块
轻轻盖住 ,覆土 。
3.5.2 生态模式栽培 准备种植的退耕还林地沿
种植地块等高线开成条带状平地 , 条带中心间距
(行距)1.5m,按株距 200cm,挖 40cm×40cm×40
cm的圆叶杨种植塘;将苗直立于塘中央 ,一手扶直
苗 ,一手回填土 ,回填的土要细碎无杂物;回填土至
塘深 1 /2或 2/3时 ,在距苗 5cm的周围加入少量草
木灰和普通硅酸盐水泥 ,再埋入菌包 ,菌包由栽培料
接种尖顶羊肚菌母种在 22 ℃温度下培养 30 d获
得 ,每塘埋包量为 200 g;继续回填土至塘平时。
3.6 播种后的管理
种植 1个月内用菌液进行根部补浇 2次和除草
1次 ,保持土壤湿度和防止杂草滋生 。之后分别在
次年 1 ~ 6月份进行农田或退耕还林地遮荫(盖遮
荫率为 85 % ~ 90%的遮阳网)和喷水 ,以保持农田
或退耕还林地土壤和空气湿度(一般以土壤含水量
控制在 65 %左右为宜 ,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 80 %
~ 90 %为宜),促进尖顶羊肚菌子实体发生 。
3.7 采收
适时采收是尖顶羊肚菌仿生栽培优质高产的关
键措施之一。过早采收产量低 ,过迟采收尖顶羊肚
菌变褐 ,组织变老子囊果变色 ,失去商品价值 。尖顶
羊肚菌子囊果的成熟以菌柄淡黄色为宜 ,菌柄初变
1692 西 南 农 业 学 报                      22卷
褐为标志 ,但是在一般的生产中我们采收的子囊果
要以八分成熟为宜 ,此时采收的子囊果整齐 ,棱纹较
宽 ,边缘较厚 ,口感好 、味道鲜美 、外形美观 ,便于储
存运输 ,保质期长 。从幼菇到采收期需 7 ~ 12 d,采
收时用左手 3个指头轻轻握住菌柄 ,右手用竹片等
非金属物轻轻撬起子囊果 。采收后的尖顶羊肚菌要
先将菇体上附带的杂质去除干净 ,再按照不同等级
分别存放 ,采菇用的篮子内部应放柔软物 ,以免擦伤
菇体表面 ,每篮放菇数量不宜太多 ,以防压伤菇体。
4 讨 论
  研究结果表明 ,尖顶羊肚菌仿生栽培过程中 ,栽
培种质量 、菌丝(菌核)培养时间 ,栽培地土壤理化
性质 、水分以及伴生菌材的选择是栽培成败的关键 。
栽培土壤 pH值在 7 ~ 7.5为宜 ,中性或微碱性有利
于尖顶羊肚菌生长;其次 ,栽培菌材选择时 ,尖顶羊
肚菌能利用杨 、柳 、栎 、水冬瓜等菌材(或木屑)的营
养成分来满足其菌丝生长发育需要 ,而杉 、松等菌材
由于含有油脂 、醇 、醚等物质不宜被尖顶羊肚菌菌丝
吸收其营养成分 。但野外我们常发现在樟科或松科
的倒木(木屑)下常有大量羊肚菌子囊果发生 ,为
此 ,相关羊肚菌子囊果分化机理或抑制机理仍然不
明了 ,具体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 、探讨 。此外 ,出菇
管理时 ,土壤含水量和空气湿度控制尤为重要 ,当土
壤含水量和空气湿度过高时 ,尖顶羊肚菌菌柄易腐
烂 ,而出现 “水菌 ”;当土壤含水量和空气湿度过低
时 ,尖顶羊肚菌顶部易畸形或停止生长 ,进而影响尖
顶羊肚菌的产量和质量 。
参考文献:
[ 1]徐永强 ,张明生 ,张丽霞.羊肚菌的生物学特性 、营养价值及其栽
培技术 [ J] .种子, 2006, 25(7):97-99.
[ 2] .刘作喜 ,王永吉.羊肚菌栽培新技术与深层发酵技术 [ J] .中国
野生植物资源 , 1996(4):29-33.
[ 3]谢占玲 ,谢占青.羊肚菌研究综述 [ J]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 2007, 25(2):36-40.
[ 4]兰 进 ,曹文芩.中国羊肚菌属真菌资源[ J] .资源科学 , 1999, 21
(2):56-61.
[ 5] OwerR, MilsCGI, MalachowskiJA.CultivationofMorchela
[ P] .USPatent:4, 594, 809, UnitedStatespatent.NeogenCorpora-
tion, EastLansing, UnitedStatesofAmerica, 1986.
[ 6] OwerR, MilsG, MalachowskiJ.CultivationofMorchela[P] .US
Patent:4, 757, 640, 1989.
[ 7]朱斗锡.羊肚菌的栽培方法 [ P]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
局 , 00112812.4.
[ 8]张飞翔.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 [ J].农村实用科技 , 2006(8):17.
(责任编辑 王家银)
16936期       赵 琪等:尖顶羊肚菌仿生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