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黑粉菌属的聚类分析



全 文 :真 菌 学 报 9 ( 3 ) : 1 9 6一 2 0 1, 1 9 9 0
月 ` 亡。 川卜亡 。 10砂 c a s 沉犷e 。
黑 粉 菌 属 的 聚 类 分析
郑传临 沈祟尧 裘维蕃
(北京农业大学 ,北京 )
摘要 本文对我国黑粉菌属 ( us ` il ag 。 ) 5 1个样本 , 选取 3 个形态学和生物学编 码 性 状 进
行了类平均法的系统聚类分析 。 根据聚类分析结果 , 建议将我国黑粉菌属分 为 3 个表 观 群
( p h
e , 0 0 5
) ; 莽白黑粉菌目前以放在黑粉菌属内为妥 : 还认为 U : ` i l a g o o c r , a r “ 。 是 U s ` i l a g o
天o e o i g i a 。 的变种 ; v s , f la g o 天, s a , 0 1 是 U s ` i l a g o , 亩, i二 a 的变种 ; U , : i l a g o a p e o e 和 U : ,£-
z a g 。 。 “ J 。 是两个不同种 。
关键词 黑粉菌属 ;聚类分析 ;数值分类
黑粉菌是一类比较复杂的生物群 。 关于黑粉菌的分类 , 真菌学家有着不同的看法 , 按
照目前的传统分类系统 , 黑粉菌属隶属于担子菌亚门冬抱菌纲黑粉菌目黑粉菌科 , 属内分
种观点也不统一。 B l a n 云& G o t t s e h a l k ( 19 8 5 ) 曾对几种黑粉菌的 5 5 r RN A 的核昔酸序
列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 认为它们有着显著的不同 , 并不是 自然群 , 向传统分类观点提出强
烈的挑战 。 自从数值分类问世以来 ( so k al & S en a ht , 1 9 6 3 ) , 它在真菌分类上的应用越
来越广泛 , 但在我国还未曾有报导 。 本研究综合总结出我国黑粉菌属 51 个种 (变种 )为样
本单位 (王云章 , 1 9 63 ; 戴芳澜 , 19 7 9 ; 杨信东 , 1 9 8 3 ) , 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研究 , 对其结
果作了部分生物学方面的分析 ,就某些种的分类地位尤其是有争议的部分进行了讨论 。
材 料 与 方 法
(一 ) 样本
本研究共选取我国黑粉菌属 51 个种 (变种 )为样本单位 (表 1 ) 。
(二 ) 性状和编码
本研究共选出具有数值分类意义钓有效性状 ” 个 (表 2 ) , 特征编码是按各性状的性状状态 进 行
的 ( L o e k h a r ` , x 9 7 0 ; s n e a t五, z , 7 2 ) 。
(三 ) 相似系数
相似系数是用来描述被比较的样本对偶间的相似程度的度量 。 相似系数种类繁多 , 常用的不下十
几种 ,本文采用比较常用的相关系数 ( s en a ,五, 1 9 7 2 ) 。
(四 ) 聚类方法
系统聚类方法是目前国内外使用得最多的一类方法 ,本文采用其中的类平均法 ,此方法具有保持的
1 9 8 9
一 0 3 一 14 收稿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王云章教授 、 郭林同志和北京农业大学朱士光副教授对研究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 谨此
致谢。
3期 郑传临等 : 黑粉菌属的聚类分析 1 9 7
栩霎颤\勺窦稠
毗敏胜扭
郭毗娜窿书窦毗翔探椒稠鑫毗弓甘服楹窦毗邪塑扭窦颤瓣撼窦楹毗翅印楹窦颤瓣伽
扭窦毗睐哩侧盛岳
扭窦毗瓣哑回灌窦毗娜恤租窦毗拓洲姆郭
毗嘛禽凑
扭窦毗续佃窦毗篡
租霎毗篡艇扣窦毗扭耀图扭窦毗窿那
烟窦毗娜懈机霎烟颤肺椒幸翔辍侧窦颤
扭窦毗黝长四坦稠霎攘歌瓣映栩窦毗嘟眠川
。已讨日。”uō困口
如丹拟
.月七碱。妥ō赞ù
。工ó.国闭认`卜悯1灿s魏勺
.ó1功。国、!勾u簇`赴
.
nso民(5ó。dà勺电协10ō合
.一,卜ō喃枯u勺1ù。合
·
P卜的s、暇`ojl盆勺-、心趁枯
.
P卜仍国伙! x趁。心灿`z
月。d( .琴。S)、勺妥s、`七魂ó.入
工。洲Z( .Pu。曰.沙)、ō妥`01ù1
如。ō曰ù匆、P毛·喃10心。óo气
.州ó,Q铭.刹ó。山.`o嵘d鉴铂气场
·óìn国D彼铂灿。`七勺嵘认ō
.斗ó。Pufl。`dó
份u.详,!叭七灿长ō心u愧s
.
u。工d访:、.、偏心ō
.莽.5、P`!魂s
.
P卜s七.长、妥,5
.óPuō闷。灿工趁勺、枯电`
·祠u一1口ǎ .洲ó。闰àōù长ō玻魏,
如口ù闷sùō、簇灿勺`魂气.例ó。闰班n`.、o
o灿.1!、ó劫0吻勺、ù;劫o灿D、份协sn。鞠ù帕s劫o助D之lsn勺吻.、ó场劫o钾勺工喃饨ō劫o灿D、份怕ō劫0吻。呀ō;匀o灿.1、协s劫o甸.1!帕勿匀o鞠.1ōós劫勺灿。悦偏;劫o鞠。一ō枯t匀o灿.2、协sDo钟,、!ó”匀o匆.1偏óō劫o钾.1、帕s劫o灿。工ù枯s知o甸勺悦ù枯s劫o锄D、喃ós劫
·ó150名( .su。f)、魏晓鞠劝工ù帕sn
·óP口ō闷s! s长电1.气灿uo锄。喃协劫
l的”。一2.ó灿勺1娜、晓。.秘ō钻s劫
曰PóoU(
.
Q)
ō!p讯.妥。助工sn
O口目峭暇砰
。ōJu一s

卜 , .刃 ( 卜 C ,
r闷 亡闷 护闷 亡代 鼠 r 闷 硬心, , r l护` 旧 欢、 亡丈 O 、 仁, 户川 亡% 】 叹矛 , 叱卜 l r , 、心 1 、 口二 O 、 C , 一r价 时 、 r r 七 n r乃 r尸 , 心甲、 r乃 ,卜 气卜 ,宁 , 护 , 卜 ,宁 ,宁 气卜 阅 目 ,卜 】了、 勺广黔
窦毗烟耀长烟窦毗扮韶窦毗滚扭本烟霎眯扣
扭窦麟芳密钵徊窦眺纵褪椒
姻霎毗洲
窦颤渊绷众
姻窦毗酬洲长粗霎毗召积撇
霎毗涵那极郭扭毗迎伟烟貂蘸洲刘佃窦毗们拟姆毗窦倒哪
扭窦娜歌彩冕氏
粗窦毗形髯吸
佃霎毗睐
扭霎薛泪肠之汹窦毗洒颖烟窦眯娜枷扭窦戮邪剩佃窦
毗瓣幂岸很窦毗疑椒棒扭霎毗决眯姆窦戮掇招
。日`口suō月Q
u。川日ds·二ùd恺
娜中埃怜黛
砰任拟锐ō曰工工邢
的u一闷川10。ō州ó.卜.
。一q璐卜
u。切。落( .妇月工sà.恤`ō!灿010锄勺ósn毛小闷

.目uo工.口。工公口侧璐侣姨
·
nts。Q芍`od勺.健钾.1、灿s匀
的.u冬ōùs长七公。魂勺ō赴七灿1!ós勺
P认的偏。畏勺s盆心ō1恤,叭n
.óé的。闰七D喃灿ù.、o州钟1协ō匀
011。吸.、、u勺刃娜偏óō匀
(
.é月。工的)s灿”入Po头咬甸勺偏óō劫
bDuō闷叭长匆勺s、魂灿Po。l”ō匀
二吧。黔闷ǎ .5、dà、七P`吸智工,ō
国。,灿ù`灿]趁七心
任`s喃P.u`灿切口`毕!偏魏ó咬
切uō闷。10ó偏钻勺妥.工.u口。工d勺灿之魏s、
.洲ó。目之s长、勺£,
.白(的:d)s、帕长op入、.dǎ”s旧)、ó长opu熟、
.
uó。:O国恤`、妥.勺
.óPuō闷! .`o勺
.
J。曰目”ù勺偏ó.国ó。H认勺`趁心
.洲ó。闰.恤1蕊q
劲uō闷电.01魂勺。`七灿oq
óé”o闰( .ó.d)、。长合
o娜.1、钻sDo灿。工ō枯s勺o灿。1、”s匕o灿.1、怕s匕o钾.1!怜s匀o灿.1ù仙s匀o灿.1、枯ō劫o灿。工、怕s劫o吻芍工ō份ó劫o翰勺1ù、ō劫。灿.ùō协竹劫o吻.1喃抽s匀o饰.1、饨ō劫o锄.1ù帕ó匀o吻,1、ó劫
。目出ù.妥ou吻。1ō帕竹劫
PunZ.长。、灿吸赴o1场协s劫
。ǐJōus

18 9真 菌 学 报 9卷
表 2特征编码农
Ta bl e 2L i st o f co din geha a e rt e s r
编号
NO
.
特 征
e入a 招 cre r吕 编号 No -特 征 cha a ret e rs
。 。 亨念黔翼。 。 e 18 冬抱子表面刺状 sPo re se eh in ulat e
2寄生在禾本科
o n Ga rm in ea e
l9冬抱子无五ya l in et o 色一浅黄色 i 1ght 一y el low
冬抱子浅黄色一橄榄褐
1l gnt 一y el lowt o o l ive

bo rw n
0 2
3寄生在石竹科
o n co 即o p hy l la e ea e
4寄生在百合科
o n L il ia a e e c
2 1冬抱子浅红褐一深褐
re i d ds五 ro da rk 一 brow n
2
5 浸染声主子房
So n l I rO a V rS l e
冬抱子浅揭一深褐
i 1ght t o da rk

bo rw n
` 浸染寄主花序
7
8
,
冬抱 子肉红色
s P o r e s e i n n a m o n
一 r u f o u s
冬抱子一侧色较淡
1i g h t e r e o l o u r e d o n o n e ` i d e
冬抱子形状圆形一椭圆形
s P o r e s g l o b o s e t o e l l i P s o i d a l
冬抱子圆形一 近圆形
s P o r e s g l o b o s e t o : u b g l o b o s e
1 0 冬抱子圆 形一卵圆 形
23从5627
s P o r e s g l o b o s e t o o v o i d
冬抱子圆形一不规则形
s p o r e s g l o b o s e t o i r r e g u l a r
冬抱子卵圆形台 P o r e s o v o i d
冬抱子不规则形
s p o r e s i r r e g u l l a r
冬抱子 < 7 · ,拼 nr
s p o r e s 7
.
5拌 m a n d u n d e r
冬抱子 8一 12 ” m
s P o r e s s一 1 2拜 m
冬抱子 > 12 · ,拼 m
s P o r e s 1 2
·
5户m a n d o v e r
RùO子,`1 l
1 2
30
l 弓
14 3 l
1 5 3 2
3
1 6
17
s o r i i n i n f l o r e s e e n c e s
侵染寄主茎
吕0 r l 1 1 S t e 幻口 S
侵染寄主叶
5 0 了1 i n l e a v e s
侵染寄主花丝
s o r i i n f i l a m e n t s
侵染寄主花药` 0 r i i n a n t h e r s
症状呈膨大
f o r m i n g s w e l l i n g s
抱子堆后期破裂
s o r i r u P t u r e s l a t e r
抱子堆形成鞭状结构
s o r i e l o n g a t e
冬抱子表面有纹饰
s P o r e : w a l l o r n a m e n t a l
冬抱子表面光滑
s P o r e w a l l s m o o t h
冬抱子表面痣状
s p o r e s v e r r u e u l o s e
冬抱子表面网状
s P o r e s r e t i e u l a t e
空间性质 ,呈单调性 (阳含熙 ,卢泽愚 , 19 8 3 ) 。
(五 ) 电子计算机
型号 : 长城 0 5 2 0 c H
结 果
系统聚类分析类平均法的结果表明 , 其整体聚合水平是适中的 , 树状谱清晰地将我国
黑粉菌属的 51 个样本分为 3 个表观群 (图 1 ) 。 第 I 表观群共 21 个样本 ,寄主涉及寥科 、
禾本科和石竹科 , 在该表观群中 , 3号样本燕麦散黑粉菌 u . o e , a 。 和 30 号样本麦散黑
粉菌 U . 二 da 分别被分在两个亚群内 , 是两个不同种 ;第 H 表观群共 23 个样本 , 寄主涉
及寥科 、 禾本科和 百合科 , 13 号样本菱白黑粉菌 u . 。 ` “ lo t 。 和 18 号样本大麦坚黑粉
3期 郑传临等 :黑粉菌属的聚类分析
菌是在一级水平上聚合的 ,相似水平也较高 , 均属黑粉菌属的典型成员 ; 第 1 表观群只
7 个样本 , 寄主涉及寥科及百合科 , 2 号样本冰岛寥黑粉菌 U . 天口。 。 19£。 。 与 31 号样钟
花寥黑粉菌 u . 口` r e 。阴m 之间及 23 号样本芒黑粉菌 U . 友“ , a n 口 i 与 51 号样本小黑粉菌
v
. 。 汤 im 。 之间分别具有相当高的相似水平 ,被设想为种与变种的关系 。
ǎ欲àl。A工扮七召日沉
ǎ%)葵节除母
图 1 类平均法树状谱
F i g
.
1 D e n d r o g r a m o f g r o u p
一 a v e r a g e m e t h o d
讨 论
(一 ) 菱白黑粉菌以放在黑粉菌属内为妥 ,学名为 玩 t il a g o e sc o l en t a P . H e n .n
关于菱白黑粉菌的归属问题是黑粉菌分类的争论焦点之一 , 刘慎愕 ( U o u , 19 4 9 )根
据阎坟玉 ( Y en , 19 3 5 ) 的研究结果 , 以此菌为模式种建立了孤黑粉菌属 , 并将此菌命名
为 y e n i 。 。 , c u ze , t 。 ( P . H e n n . ) L i o u , 并建立了孤黑粉菌科 ( Y e n i a c e a e ) , 余永年
( 1 9 7 4 ) 又对此作了进一步的确认 , 他们认为此菌的萌发方式及进化程度介于黑粉菌科与
腥黑粉菌科之间 。 而本研究结果表明 , 此菌与大麦坚黑粉菌 U . h 。 ; de i 之间的相似水平
达 68 . 09 关 , 且是在一级水平上的聚合 , K a ik hs i m a ( 1 9 8 1 ) 也将此二菌划为同一类 , 王
云章 ( 19 6 3 ) ,戴芳澜 ( 1 9 7 9 ) , 刘惕若 ( 1 9 8 4 ) 在他们的著作中均未设立孤黑粉 菌 科 , 程
岩等 ( 1 9 8 9 ) 通过细胞学及扫描电镜研究认为建立该科的证据不足 , 作者同意他们 的 观
点 , 菱白黑粉菌 目前以仍放在黑粉菌科黑粉菌属内为妥 , 学名为 U : ilt ag 口 “ “ l林 at P .
H e n n
.
o
(二 ) 认 t它l a g o oc r e o r “ m 是 sU t i l叮 0 k oe o i g i , 的变种 ; sU t i l a卯 k u : a -
n o i 是 sU t i l心 0 m f o i m。 变种
冰岛寥黑粉菌 u . 友口。瓜 g i a , 与钟花寥黑粉菌 u . o cr ae o m 之间的相似性水平为
92
.
38 务 , 它们的冬抱子纹饰非常相似 , 均为密优状 , 且优排列均成螺旋状 , 其区别只是
真 菌 学 报
后者侵染寄主植物后完全破坏茎枝 , 使变成长约 10c m 的带状结构 , 从而破坏了茎枝的
完整性 ,而前者长不超过 l o m (王云章 , 1 9 6 3 ) ; 芒黑粉菌 U . 反su 。 , 。 i 和小黑粉菌 U . m i , -
im
。 之间的相似水平为 91 . 73 务 , 其区别是前者侵染寄主植物后摧毁整个茎顶 , 使成为长
而弯曲的鞭状构造 , 有时长达几十厘米 , 后者则无 。 10 号和 1 号样本对的相似水平为
81
.
87 %
, 其区别是后者抱子堆生于子房中 , 不侵染颖片 , 而前者抱子堆生于花序中 , 侵染
花序整体 ,传统分类观点认为 , 它们的关系是种与变种的关系 , 由此及聚类分祈结果可以
认为 U . o c r e a r “ m 是 U . 及。 。 , i g i a e 的变种 ; U . 反u s a , 0 1 是 U . m , , i , a 的变种 , 可以
这样设想 U . 及oe in g泣a 。 和 U . 。 汤 i m a 的某个基因或某几个基因发生突变 , 或因为不同
生态环境或地理环境而导致致病性上的差异 ,致使将它们分别分成不同种 , 这种设想是否
合理 , 所得结论是否正确 ,还有待于进一实验验证和研究 。
(三 ) .U 。 口 e n ae 和 .U n o da 是两个不同种
传统分类观点认为 ,燕麦散黑粉菌 U . a ve an e 和麦散黑粉菌 U . 洲 d 。 的亲缘关系很近 ,
其区别是前者寄生在燕麦上 ,而后者寄生在大麦和小麦上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 ,它们之间的
相似水平只有 14 . 26 务 。另外从冬抱子萌发角度来看 , U . 。 , 。。 。 冬抱子萌发产生芽管或先
菌丝 ,然后双倍体核进人芽管或先菌丝内 ,减数分裂后成四个细胞 ,最后形成担子抱子 ; .U
朋da 冬抱子萌发不产生担子抱子 , 其双核阶段是由先菌丝的单核细胞所产生的芽管进行
交配而建立的 ( In g o l d , 1 9 8 3 a , 19 8 3 b , 1 9 8 4 ) , 所以我们认为二者是有明显区别的 , 与
K a k i s h i m a ( 一g s x ) 将 U s r i l a g o , 。 d a ( J e n s . ) R o s t r . 改为 U s t i l g o a o e , a e ( p e r s . )
R 。 s t r
. 的研究结果相反 。
(四 ) 寄主仍是黑粉菌分类的重要标准
聚类分析结果将寄生在百合科上的 17 号样本山慈菇黑粉菌 U : , 110 9 0 h o fu l亡 ir 和 47
号样本锦枣儿黑粉菌 U , ilt o go , 。 ilI 。形衍 分在同一表观群内的两个亚群内 , 其相似水平
只有 2 . 78 务 , 说明它们之间并没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 48 号样本花药 黑 粉 菌 U : ilt o g o
, io l o c 。。 是寄生在石竹科上的唯一样本 , 但它并未因此而成立一个独立的表观群 ,这是因
为寄主作为性状与其它性状一样是等权的 , 而未加重权 。 然而寄主作为黑粉菌分类的重
要标准至今仍类受着相当广泛的承认和应用 ,并且有可能被延续应用下去 , 因为至今还没
有一个被公认的能够取代这种分类的其它方式 , 即使数值分类的应用仍需作进一步的探
讨 。
由于在分类特征编码过程中 , 没有将 4 号与 43 号样本 对的某些特征充分表达 、 比
较 , 而使它们之间达到较高的相似性水平 。
总之 , 通过本研究扒为 ,聚类分析作为一种新的手段用于真菌分类是适宜的 , 它能够
帮助人们提出某些重要的问题 , 并提出某些答案 , 且能够对传统分类难于解决的问题从
另一途径提出新的见解 ,并给予解释 , 因此这种新的方法在真菌分类中的应用 , 对推动整
个真菌分类学的向前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 真菌分类学与数学相结合将会有利地促进真菌
分类学的研究 。
聚类分析用于真菌分类在我国尚处开始阶段 , 作为一种尝试 ,可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某
些参考 , 具有一定的意义 。 数值分类的优点在于有综合多私来源数据的能力 , 由于本研究
采取的特征多为形态学和生物学方面的 ,存在着量小和面狭等间题 ,未能充分体现其在微
3期 郑传临等 :黑粉菌属的聚类分析 2 0 1
生物分类中应用的优越性 , 分析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 ,所以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参 考 文 献
「1 ]
[ Z j
「7 ]
B l
a o z PH
,
G o t t s
e
h a l k M ( 1 9 8 5) A 。 om p
a r i s o n 5 5
r
i ob
s o m
a
l R N A n u c l e o t i d e s e q u
e n e e f r om
s m u t f u o g i
`
勺 : t A P P I M i c o b i o l s ( 4 ) : 5 1 8一 5 2 6
程岩 、 沈崇尧 、裘维蕃 ( 19 8 9 )关于支白黑粉菌的正名问题。 真菌学报 8 ( 1 :) 9一 16
I n g o l d C T ( 19 8 3 a ) T h e ba
s
i d i u m o f L厂, , i l a万 0 . 了 r a , : B r M 夕c o l S oc 8 1( 3 ) : 5 7 3一5 8 4
I n g o l d C T ( 19 8 3 b ) A v i e w
o
f t h e b a , id i u m
.
B u l l B
r
M y
c o l 占。 ` 17 ( 2 ) : 82一 9 4
I n g Ol d e l , ( 1 98 4) F u r t h
e r s t u d i e s o n t h e b a s id i u m o f U , t i l
a g o
.
T r a ,
5
B
r
M犷 01 S o c 83 ( 2 ) : 25 1一 2 5 6
K a k i s h i m a M ( 19 8 1) S m u t s P o r
e s ` , f t h e 兀Ts t i l a g i n a l e : c l a s s i f i e d by s u r f a e e s t r u e t u r e . T r a , s M火 0 1 S o c
J P N 2 1 ( 4) : 42 3一 4 3 3
L i o u T N ( 19 4 9 ) S u
:
l
, e x
i s t a n e
e
d
, u n e n o u v e l l e f a m il l e d e : U s t i l a g in a l
e s
.
C o o t r l , s : B o , N 口 , 注 c a J P o i-
Pi
月穿 6 : 3 7一 47
刘惕若 ( 19 8 4 )黑粉菌与黑粉病 。 农业出版社 。 北京
OL
c k h a
r t w R ( 19 7 0 ) oC d i
n g t h
e
d a t a
. 孟n M毋 t左o d : j o r N “ , e r i c a l T ax o , o 。 夕
.
e d by L o e k h r a t W R & L i s t o 介 _
L
.
A m e r i c a n S o e i e勺 f o r M i e r o bi o l o g丫
S n e a t h p H ( 19 7 2) C o m p u t
e r t a x o n o m y
.
i n M o z I’ o d , i , M念 or b i o l o g夕. e t 勿 N o r r i : J R & Ri b bo n : D M z . 7 A :
2 9一9 8 . A e a d e m i c P r e s s , L o n d o n
S汰 a l R R , Sn o a t h P H ( 19 6 3 ) P r i n c玄P r ` 。 沂N 二。 。 , i c a l 了 a x o 。 , 夕 . W . H
.
F r e e m a n a n d C o m Pa n y
,
S a n 壬, r a n -
C I S C O
戴芳澜 ( l , 7 9 ) 《 中国真菌总汇 》 。 科学出版社。 北京
王云章 ( 1 , 6 3 ) 《中国黑粉菌 》 。 科学出版社。 北京
Y e n W Y ( 1 9 3 5 ) D
e x u i e m e n o t e s u r q u e l q u e s U : t i l a g i n e e : d e C五i n e . C o o r r l , , t B o : N a t 才 c a 了
P e i P i移 9 3 ; 5一 15
阳含熙 , 卢泽愚 ( 1 9 8 3 ) 植物生态学的数量分类方法 。 科学出版社。 北京
杨信东 ( 19 8 3 ) 吉林省黑粉菌调查研究初报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卜 8一 ”
余永年 ( 1 9 7 4 ) 孤黑粉菌科 ( Y e n i a e e a e ) 的确认问题 。 植物分类学报 i (z 3 ) : 3 17一 3 2 7
, J .
.
rJ esl、 .
弓é J6
.rr护.LFLr.
[ 8 ]
〔 9 」
四l[]
12)34]
, .J1
l;夕2101一.11`IJr.LfesL
C L U S T E R A N A L Y S IS O F T H E S P E C I E S O F T H E G E N U S
【巧 T I L A G O
Z H E N G C H tJ A N
一 L , N SH E N C H o N c
一 Y ^ 0 C H i u W
E i 一 r A N
( B
亡 j萝1 0 9 A g r i c u l : 二 r a l U , i。 : r : i t y , B 百夕i n g )
A B S T R A C T A h i e r a
r c h i e a l e l u s t e r i n g a n a l y s is w a s t
r i e d w i th 5 1 s p e c i e s一 p e c im e n u n d e r
t h e g e n u s U 、 , i l a多0 h i t h e r t o c o l l e e t e d a n d i d e n t i f i e d f r o m Ch i n a b y m a n y a u th o r s · T h e r e s u l t
w a s b a s e d o n 33 m o
r P h o l o g i e a l a n d b i o l馆 i e a l e o d i n g e h a r a e t e r s a s w e l l a s w i th g r ou P侣 v e r a g e
m e th o d
.
F r o m t h e r e s u l t o f t h e c l u s t e r a n a l y s i s
, th e 5 1 s P e e i e s一 s P e e i m e n u n d e r U s t玄l a g o w 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3 ph e n o n s
.
U : zi l a g o e s c zt l e n z夕 P . H e n n . w a s m o r e r e a s o n a b l e t o be k e p t u n d e r
th i s g e n u s
,
i n s t e a d o f a n e w o n e Y e n i a
.
U : zi l a g o o c r e a r u m w a s l i k e t o b e a v a r i a n t o f U s t i l a g ,
天o e , i g i a e , w h il e U s t i la g o 及u : a o o i w a s li k e t o b e a v a r i a n t o f U s , f l a g o m f, i二 a .
K E Y W O R D S U
, zi l a g o ; e l u s t e r a n a l y s i s ; N u m e
r i e a l t a x o n o m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