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食用菌学报 1 9 9 5 . 5 ( 4 ) : 3 1 一 3 3
A
e t a E d u l i s 凡 n g i
四 个 猴 头 菌 菌 株 子 实 体
可 溶 性 蛋 白 种 类 比 较 研 究
贾显禄 俞孕珍 刘志恒 傅淑云
(沈 阳农业大学 , 沈阳 1 101 61 )
王 平
(东北第六制药厂 . 沈阳 1 1 00 4 3 )
摘 要 试验结果表明 , H l l 、 H 5 . 28 、 H 401 及 9H 01 四个猴头菌菌株子实体可溶性蛋白电泳图
谱间存在差异 。 其中以 H S . 2 8 与 H 4 0 1 差异最小 , 其次依次为 H l l 与 H S . 2 8 , H一1 与 H 4 0 1 , H 4 0 1 与
H g o l
,
H S
.
2 8 与 H 9 0 1 , 以 H l l 与 H 90 1 1司差异最大 。
关键词 猴头菌 ; 可溶性蛋白 ; 电泳 图谱
生物体内蛋白质种类 的差异直接反映了生物间遗传基因的差异 。 可溶性蛋白种类近年来
常被用于微生物分类 , 它们对那些形态相似的生物间的分类具有重要作用 。 猴头菌分类及育
种上 尚未见应用可溶性蛋 白的报道 , 在菌株选育上通常简单地采用对峙试验 区分菌株 〔` 、 2〕。
笔者对 目前猴头菌生产上较常用的 4 个菌株进行了可溶性蛋 白 S D S 聚丙烯 酞胺凝胶电泳研
究 , 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差异程度 。
1 材料与方法
材料
菌株 H l l 、 H S . 2 8 引 自中国农科院土肥所 , H 4 01 、 H 9 01 引 自沈 阳农业大学 。
1
.
1
.
2 电泳装置 采用江苏丹阳无线 电厂生产的 S C R 一 3 6 0 V / 3 0 V 电泳仪和北京六一
仪器厂生产的 D Y Y 一 1 型 电泳槽 。
1
.
2 方法
基本参照周顺伍 ( 19 9 1) 的方法阁 。 取各菌株的新鲜健壮洁净子实体组织 2 0 m g , 放入预
冷的研钵 中 , 各加入 l m L 预冷的 0 . 05 M p H 7 . 5 磷酸缓冲液 , 充分研磨后 , 倒入 离心管中 ,
1 0 0 0 0 r/ m in 离心 ZOm in 。 留取上清液为可溶性蛋白电泳样品 。 浓缩胶浓度为 3 % , 分离胶为
7 %
。 各菌株加样量均为 35 拜L , 重复 2 次 。 样品在浓缩胶中移动电流强度为 10 n 1 A , 分离胶中
为 2 4 n 七气, 电泳在 4℃ 下进行 。 电泳结束后用 0 . 1 % 考马斯亮兰 R 一 2 50 染色液染色 , 用含 20 %
甲醇及 7 % 醋酸的溶液脱色 , 绘出电泳图谱 。
2 结果
各菌株可溶性蛋 白电泳图谱如图 。 从图谱可见 , 4 个菌株中绝大多数蛋白带 (共 25 条 )在
收稿 日期 : 19 9 6 一 10 一 0 9 初稿 ; 1 99 7 一 0 3 一 12 修改稿
DOI : 10. 16488 /j . cnki . 1005 -9873. 1998. 04. 007
3 2 食 川 }石 J学 报 5 卷
位置 、 宽窄 、 浓淡等方面都很相 似 , 说明 : _上4 个菌株有很近的亲缘关 系或相同的种性 。 各菌株
蛋白带 间有一定的差 异 。 其 中 H n 带 数最多 , 共 37 条 , 包括所 有菌株 的全部共 有谱带 ,
H S 2 8
、
H 4 0 1 及 H 9 0 1 分别有 3 1 、 3 0 及 26 条谱带 。 H S . 28 比 H 4 01 仅多 1 条很细的次级带
( H S
.
2 8 第 4 条 , R f 值为 0 . 1 17 ) , H l 比 H S , 28 多 5 条很细的次级带 及 1 条较粗的主带 ( H n
第 2 、 3 、 8 、 9 、 12 及 2 7 条 , R f 值分另IJ为 ( ) . ( )7 、 ( ) . () 8 4 、 () . 12 8 、 0 . 1 3 3 、 0 . 16 1 及 ( ) . 5 36 ) , 1 14 ( ) l 比
r王9 ( ) 1 多 4 条粗的或较粗的主带 ( H 4 () 1第 2 5 、 2 6 、 2 8 、 2 9 条 , R f 值分另11为 0 . 7 3 、 0 . 7 5 3 、 () , 8 2 5 及
()
、
8 9 6 )
8一ǔ.7一41工6二一ù5一.?一ù里?一工里,ó一WMlù里!一ù1ó
一三.ù一三.ù. . . . . 日. . . . . 门 . . . . 口 .口 . . . . . . . . . . . . .
. . . . .
. . . 目 . . .
. . . .
. . . . . .
.一ù.一ù
. . . . . . . . . . . . 曰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口 . . . . . . . . .
;奋吕 昌二二 二二二 二二二 二二 二二二
. . . . . . . . . . . .
. . . . . . 口 . . . . .
. . . . . . . . . . 曰. . . . 卜 . . . . . . . . . . . . 曰 . . . . . . . . 口口 . .
l 一 2 为 H 以 菌株蛋 白 , 3 一 4 为 H S 2 8 菌株 蛋 白 S 一 6 为 H 4 〔、1 菌株蛋 白 , 7 一 8 为 H , 01 菌株蛋 白
I一 2 p m r c i了1 o f l王1 1, 3 一 4 p r o t e in ( 、 f l通5 2 8 5 一 6 F) r o t e i n t ) f H 4 0 1 , 7一 s p ro t e i n o f H 9 0 1
图 4 个猴头菌菌株可溶性蛋白电泳图谱
F i g
.
E l e e t r o P h o r e t叹 r “ n 一 o f t h e s (一l u b le p r o t e i n o f 4 月 e r i c i u m e r i n a ce u s s r r a i n s
按公式 S 二 ZN ab (/ N a 十 N b ) ( N a b 为 二菌株间 R f 值相同的谱带数 , N a 及 N b 为二菌株各
自曾,谱带数 )计算各菌株间相似系数 (表 ) 。 从表中可见 , 以 H S . 2 8 与 IJ 4 0 1 间相似系数最大 ,
达 0 . 9 8 4 , 其次依次为 H 9 0 1 与 H 4 0 1 , H 5 2 8 与 H l l 及 H 5 . 2 8 与 H 4 () 1 , 相似系数在 0 . 9 左右 ,
以 H n 与 H 9( ) 1 间相似系数最小 。 由于 1一 19 0 1 与 l巧 . 28 及 H 4 0 1 间有 4 条主带有差异 , 而 H n
与 H S , 2 8 及 1 14 01 间仅 1 条主带有差异 , 尽管后者间的相似系数与前者相等或略小 , 仍认为后
者间差异比前者小 。 故认为 4 个菌株 中 , H S . 2 8 与 H 4 01 菌株差异最小 , 其次依次为 I { 1 1 与
H S 2 8
、
H l l 与 H 4 0 1 、 H 4 0 1 与 H 9 0 1 、 H S . 2 8 与 H 9 0 1 , 以 H l l 与 H 9 0 1 间差异最大 。
3 讨论
菌株间可溶性蛋白电泳图谱的差异 , 反映 了它们间遗 传的差异 。 本研 究中 4 个菌株可溶
性蛋白图谱的差异程度与各菌株在形态学 、 基因 、 栽培学及子实体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川 上表
现的差异程度基本一致 产 因此可以 推断 , 4 个供试菌株中 , 差异程度以 H S , 28 与 H 4 01 最小 ,
其次依次为 I于1 1 与于15 . 2 8 、 H l l 与 11 4〔) 1 、 [ 14 ( ) l 与 1 19 ( ) l 和 1一 { 5 . 2 8 与 H 9 0 1 , 以 r J l l 与 1 19 ( ) l 价j }
差异最大 。
目前 , 在食用菌菌株选育工作中 、 多用对峙试验 , 即把不同菌株接种在同一平板培养基上 ,
以 是否产生拮抗线 (或阻遏线 )来确定是否为同一菌株 〔` , ’ 〕 二 这种方法虽然简便 , 可以确定菌
4期 贾显禄等 :四个猴头菌菌株子实体可溶性蛋白种类比较研究
表 按可溶性蛋 白电泳谱带计算各猴头菌菌株间的相似系数
f ab l eS iml ia r ityco er r ic ien tb e tw en eH e
rC iiu mr e i
n a
u c e
s s ta r i
s n
b as edo n elc e t门 p ho r e t iebn ads o fs o 宜ub l ePo r te ins
H S
.
2 8H 4 01 H 9 01
H 5
.
1 2 8
日礴 01 0. 9 4 81
H 9 01 0
.
91 20
.
9 21 9
11 H 0
.
91 0 2
.
896 0
.
8251
株相同与否 , 但不能说明不同菌株间差异程度的大小 。 可溶性蛋 白电泳能准确反映菌株间可
溶性蛋白种类的差异 , 再结合生物学及栽培学等性状即可较准确地确定菌株间的差异程度或
亲缘关系的远近 。 目前 , 采用生化手段对真菌进行分类的报道 已较 多见 , 但 尚未见应用可溶性
蛋 白对猴头菌菌株进行分类的报道 。
参 考 文 献
马渝斌 . “ 89 猴头 ” 的采集分离和纯化工作 . 江苏食用菌 , 19 9 0 , ( 4 ) : 19 一 20 .
徐序坤 , 王林 . 山珍猴头菌栽培技术与烹饪 . 上海 :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 19 9 0 . 23 一 5 1 .
周顺伍 .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 北京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 1 991 . % 一 1 0 6 .
贾显禄 , 俞孕珍 , 刘志恒等 猴头菌比较研究 . 食用菌学报 , 1 9 9 5 , 2 ( 3 ) : 4 7一 5 0 .
C o m
i n F r u i t b o d i e s
P a t I S 0 n
o f S o l il b l e P r o t e i n
o f F o u r H 亡r i c i u m e r i n a c e u s S t r a i n s
J i a X ia n lu Y u Y u n z h e n L iu Z h i h e n g F u S h u y u n
( S h
e n y a n g A g r ie u l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S h
e n y a n g 1 10 1 6 1 )
W a n g P in g
( N
o r t h
e a s t N o
.
6 p h a r m
a e e u t ie a l F
a e t o r y , S h
e n y a n g 1 1 0 0 4 3 )
A bs t r a e t T h e tes t r e s u lt s h o w e d t h a t 4 H己r 乞e iu , n e ,· i凡 a e e u s s t r a in s , H l l
in e l
e e t r o l ) h
o r e t o g r a m o f os lu b le
fo ll
o w e d b y t h os e b e t w e e n H l l
p or t e in s
. `
r !、 e d e g r e e o f d if f e r e n e e b e t w e e n
a n
d H S 2 8
,
H I 1 a n d H 4 0 1
,
H 4 0 1
a n
d H 9 0 1
.
2 8
,
H 4 0 1 a n d H 9 0 1
,
d if fe r e d
2 8 a n d H 4 0 1 w as th e le a s t
,
H S
.
2 8
a n
d H 9 0 1
.
w h il
e t h
a t
b
e r w e e n H I 1 a n d 9H 0 1 w
a s t h
e g r e a t e s r
K e y w o r d s eH
r
一
ie i u , n e ,
一
i n a e e u s ; 乳 lu b le p or r e in ; E l e e t r o p h o r e t o g r a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