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大叶桉桉叶提取物对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的体外杀虫作用



全 文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6 年 6 月第 34 卷第 3 期 Chin J Parasitol Parasit Dis June 2016, Vol. 34, No.3
【摘要】 目的 探索大叶桉 (Eucalyptus robusta) 桉叶提取物体外抗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的活性 。 方法
2012 年 1-12 月每月 24 日收集大叶桉成熟叶片, 室内自然风干 。 用石油醚 、 二氯甲烷 、 乙酸乙酯和无水乙醇等 4
种不同极性的溶剂进行超声提取。 将不同浓度的提取物与原头节孵育 72 h, 计算虫体死亡率 , 计算半数致死浓度
(LC50)。 结果 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性状和产率均不同 , 石油醚提取物为棕黑色油膏状 , 二氯甲烷 、 乙酸乙酯 、
无水乙醇提取物分别为墨绿色、 乳粉色和乳白色粉末状。 石油醚 、 二氯甲烷 、 乙酸乙酯 、 无水乙醇提取物的平均
产率分别为 4.4%、 2.1%、 2.3%和 2.3%, 石油醚提取物的产率最高, 其 5 月份的产率为 5.4%。 作用浓度为 100 μg/ml
时 , 各月份桉叶的石油醚与二氯甲烷提取物对原头节的杀灭作用均达到 100%; 50 μg/ml 时 , 石油醚提取物的杀
灭作用也基本达到 100%, 二氯甲烷提取物次之 , 强于乙酸乙酯和无水乙醇提取物 。 对石油醚和二氯甲烷提取物
作进一步研究 , 结果显示 , 各月份石油醚提取物对原头节的杀灭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 6>3>11>4>2>5>10>8>12>
7>1>9, 其中 6 月份提取物的作用最强, LC50 为 2.577 μg/ml, 95%置信区间为 0.85~6.22 μg/ml; 各月份二氯甲烷
提取物的杀灭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 : 11>5>10>4>7>12>6>9>8>2>3>1, 其中 11 月份的作用最强 , LC50 为 21.85
μg/ml, 95%置信区间为 12.38~36.28 μg/ml。 结论 大叶桉桉叶中含有抗细粒棘球蚴的活性成分 , 值得做进一
步的分离、 分析和鉴定。
【关键词】 大叶桉;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半数致死浓度
中图分类号: R284.1 文献标识码: A
In vitro Killing Effect of Eucalyptus robusta Leaves Extract on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Protoscolices
ZHAO Yu-ning, ZHANG Hao-bing*
( National Institute of Parasitic Diseases,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WHO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Tropical Diseases; National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Research on Tropical
Diseases,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ey Laboratory of Parasite and Vector Biology, Ministry
of Health, Shanghai 200025, 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ucalyptus robusta leaves extract against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protoscolices in vitro. Methods Mature leaves of Eucalyptus robusta were collected on 24th day in each
month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2, and air-dried in the room. Ultrasonic extraction of the leaves was done with
4 solvents with different polarity, petroleum ether, dichloromethane, ethyl acetate and anhydrous ethanol. Protoscolices
were incubated with the extract at various concentrations for 72 h, and mortality and median lethal dose (LC50) was
calculated. Results The extracts were different in characteristics and yield. The petroleum ether extract was in the
form of black oil, while dichloromethane, ethyl acetate and anhydrous ethanol extracts were in the form of dark
green, pink and white powder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yields by petroleum ether, dichloromethane, ethyl acetate,
and anhydrous ethanol were 4.4%, 2.1%, 2.3% and 2.3%, respectively. The extract yield was highest for petroleum
ether, with a yield of 5.4% in May. The mortality of protoscoleces in all monthly groups of petroleum ether and
dichloromethane extracts reached 100%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100 μg/ml and the same mortality reached in most
groups of petroleum ether extracts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50 μg/ml. The effects of dichloromethane extracts were
less than petroleum ether extracts, but significantly stronger than those of ethyl acetate and ehanol extracts. Further
【论 著】文章编号:1000-7423(2016)-03-0266-06
大叶桉桉叶提取物对细粒棘球绦虫
原头节的体外杀虫作用
赵宇宁,张皓冰 *
基金项目: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 (No. 2014DFA31130)
作者单位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 世界卫生组织热带病合作中心 , 科技部国家级热带病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上海 200025
* 通讯作者, E-mail: zhang_haobing@163.com
266· ·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6 年 6 月第 34 卷第 3 期 Chin J Parasitol Parasit Dis June 2016, Vol. 34, No.3
studies conducted on petroleum ether and dichloromethane extracts showed, the lethal effect of petroleum ether extract
ranked in month of preparation from strong to weak as June>March>November>April>February>May>October>August>
December>July>January>September. In June, the LC50 was 2.577 μg/ml 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 was 0.85-6.22
μg/ml. The lethal effect of dichlorom ethane extract ranked in month of preparation from strong to weak as
November >May >October >April >July >December >June >September >August >February >March >January. In November, the
LC50 was 21.85 μg/ml, 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 was 12.38-36.28 μg/ml. Conclusion The Eucalyptus robusta
leaves contain potential compounds against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Further experiments of isolation, analysis and
identification are needed.
【Key words】 Eucalyptus robusta;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Protoscolices; Median lethal dose
Supported by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rperation Program of China (No. 2014DFA31130)
*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zhang_haobing@163.com
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 是一种世界范围内流行
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1]。 虫卵被人误食后, 可在体
内发育成棘球蚴。 随棘球蚴囊大小和发育程度不同,
原头节数量可达到数千、 数万甚至数百万个[2]。 棘球
蚴病在我国西部的新疆、 青海、 甘肃、 宁夏和四川
等省、 区流行最严重, 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4%, 受
威胁的人口约5 000余万人 。 在我国中部和东部也
有病例报道 [3-6]。
目前 , WHO推荐的临床治疗药物仅阿苯达唑
和甲苯达唑两种。 虽然临床已经使用逾30年, 但疗
效仍然不确定 [7]。 Stojkovic等 [7]对5个国家6个中心
711例临床患者肝部和腹部的1 159个包囊, 进行了
苯并咪唑类药物治疗后的回顾性系统分析。 结果表
明 , 苯并咪唑类药物对处于囊性棘球蚴病 1期
(CE1) 的包囊疗效较好 , 在采用苯并咪唑类药物
治疗1~2年后, 约有50%~75%的包囊失活或消失,
而处于CE2和CE3期的包囊, 仅30%~55%失活或消
失。 药物对直径6 cm以下的包囊疗效较好, 对直径
超过6 cm的包囊的有效率仅25%~50%, 常见复发,
再次治疗后2年内复发率达60%, 且40%治疗无效。
故苯并咪唑类药物的药效被过高估计 , 尚需进一
步的评价 。 此外 , 苯并咪唑类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较低 [8-10], 由于棘球蚴的包囊与人体组织间形成隔
离, 药物难以通过, 须长期服药 [11]。 苯并咪唑类药
物的作用靶位为微管蛋白, 寄生虫与宿主微管蛋白
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大于90%, 长期治疗后, 将产
生明显的不良反应[12]。 临床用药剂量仅能抑制包囊
的生长而不能杀死棘球蚴, 患者临床不能耐受时,
因无其它药物可供选择, 只能中断治疗, 导致临床
上棘球蚴病复发率高。 某些化疗患者可产生耐药性
[13]。 经过手术治疗的患者需在术后服用药物来降低
复发风险[14]。 因此, 急需研发新的疗效更高、 毒性
更低的抗细粒棘球蚴药物, 以提高感染者的治愈率
和生存质量。
桉树原产于澳大利亚 , 别名尤加利 、 白柴油
树 、 莽树 , 是桃金娘科 (Myrtaceae) 杯果木属
( Angophora) 、 伞 房 属 ( Corymbra) 和 桉 树 属
(Eucalyptus) 的总称 , 共有945个树种 、 亚种和变
种, 大多数自然分布于大洋洲, 个别种 (如尾叶桉
和剥桉) 原产于印度尼西亚 [15]。 桉叶在中国南方常
用于抗菌 、 抗炎和局部麻醉等 , 如治疗流行性感
冒、 上呼吸道感染、 肺炎及皮肤疾病等 [16]。 桉叶水
提物具有抗单纯疱疹病毒 I型 (HSV-1) 的活性 [17]。
此外桉属植物具有抑制HIV逆转录酶、 葡萄糖基转
移酶和醛糖还原酶的活性 [18]。 桉叶粗提物具有很强
的抗氧化能力 [19]。 1, 8-桉叶油素具有良好的脂溶
性, 易于穿透生物膜结构, 与其他药物合用, 具有
促进透皮的作用 [20]。 桉叶在抗寄生虫方面的作用也
有较多报道, 如对鞭毛虫、 孢子虫、 纤毛虫、 线虫
和吸虫宿主螺类等均有作用 [21~25]; 对传播寄生虫病的
媒介昆虫, 如蚊、 蠓和虱等有驱避和杀灭作用 [26-28];
对寄生于人体的蜱、 螨等也有驱避和杀灭作用[29,30]。
继发现桉叶提取物具有抗菌、 抗病毒以及对多
种寄生虫有杀灭作用后, 为研究桉叶提取物是否对
细粒棘球绦虫也具有杀灭作用, 探索其作为抗棘球
蚴病新药物的潜在可能, 本研究对采自不同月份的
大叶桉 (Eucalyptus robusta) 桉叶提取物体外抗棘
球蚴原头节的活性进行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大叶桉桉叶 采自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勒
底农场十队林场, 从2012年1-12月每月24日采集树
龄约10年的桉树成熟叶片1次 。 置于通风处阴干 、
备用。
1.1.2 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 细粒棘球绦虫原头
267· ·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6 年 6 月第 34 卷第 3 期 Chin J Parasitol Parasit Dis June 2016, Vol. 34, No.3
节包囊采自青海省西宁市某屠宰场感染细粒棘球蚴
的羊肝。 无菌条件下从包囊抽取囊液和原头节, 用
生理盐水进行稀释, 静置15 s, 弃上层悬浮液。 反
复 3~5次 。 将原头节转移至RPMI 1640培养基中
(含100 U/ml的青霉素和链霉素 、 100 μg/ml两性霉
素B、 10%的小牛血清和 10%囊液 ) , 37 ℃ 、 5%
CO2培养24 h后, 显微镜下检查原头节的活力, 取
活原头节数量超过90%者进行实验。
1.1.3 主要试剂 石油醚、 二氯甲烷、 乙酸乙酯、
无水乙醇和二甲基亚砜 (DMSO) 均为分析纯, 购
自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注射用生理盐水购
自华裕 (无锡) 制药有限公司, RPMI 1640培养基购
自美国GIBCO公司, 效价为1 440~1 680 U/mg的青霉
素购自加拿大Bio Basic公司, 效价为650~880 U/mg
的链霉素购自生工生物工程 (上海 ) 股份有限公
司, 两性霉素B购自美国Life Science公司, 胎牛血
清购自浙江天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美兰染色剂购
自上海三爱思试剂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桉叶化合物成分提取 将干燥大叶桉桉叶
剪成约1 cm2大小的碎片 , 用粉碎机粉碎 , 过40目
筛, 获得桉叶干粉。 取20 g干粉加130 ml石油醚, 充
分混合, 25 kHz超声20 min, 滤纸过滤, 再加130 ml
石 油 醚 , 超 声 20 min , 过 滤 。 滤 液 在 25 ℃ 、
450 mmHg (1 mmHg=0.133 kPa) 减压浓缩 , 获得
提取物。 按上述方法, 依次再用二氯甲烷、 乙酸乙
酯和无水乙醇超声提取桉叶提取物 。 再以无水乙
醇、 乙酸乙酯、 二氯甲烷提取物的顺序分别用各自
上一步提取所用的溶剂100 ml, 25 kHz超声10 min,
过滤, 滤液与上一步提取物合并。 按下列公式各溶
剂提取的产率。
产率=
提取物质量
叶粉质量
×100%
1.2.3 原头节体外抑制给药 各溶剂提取物均用
DMSO经 25 kHz超声助溶 。 首先以 100 μg /ml和
50 μg/ml的各提取物溶液作用于原头节, 对药效进
行初步探索。 再用石油醚 (石油醚组) 和二氯甲烷
(二氯甲烷组) 提取物做抗原头节活性的分析 , 设
空白对照组和溶剂DMSO对照组。 石油醚组除9月外
各月提取物的作用浓度分别为25.00、 12.50、 6.25、
2.50、 1.00、 0.50 μg/ml, 9月份的分别为 70、 60、
50、 40、 30、 20 μg/ml; 二氯甲烷组1-12月提取物
的作用浓度分别为 60.00、 50.00、 40.00、 30.00、
25.00、 20.00、 15.00、 12.50、 6.25 μg/ml。 原头节
密度为约50个/孔。 每一浓度重复3孔。 置37 ℃, 5%
CO2的培养箱内培养72 h。
1.2.4 原头节死亡率分析 吸去上层培养基溶液,
用10 μl 0.1%亚甲基蓝染液染色1 min, 虫体被染
色2/3以上即为死亡, 活的原头节无染色 。 光学显
微镜下计数, 计算死亡率。 计算公式如下:
死亡率=
死亡的原头节个数
原头节总个数
×100%
校正死亡率为各给药组的死亡率减去DMSO对
照组的死亡率。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软件 SAS 9.2, 根据Bliss
法, 参照李保华[31]的SAS程序, 计算各提取物不同
浓度的半数致死浓度 (LC50)。
2 结 果
2.1 不同溶剂提取物产率 石油醚提取物为棕黑
色油膏状, 二氯甲烷、 乙酸乙酯、 无水乙醇提取物
分别为墨绿色、 乳粉色和乳白色粉末状。 产率以石
油醚最高, 其5月份产率为5.4% (表1)。
2.2 不同溶剂抽提物的杀虫活性 在100 μg/ml的
作用浓度下, 石油醚与二氯甲烷提取物对原头节的
杀灭作用均达到100%; 50 μg/ml时, 石油醚提取物
对原头节的杀灭作用也基本达到100%, 二氯甲烷
提取物效果次之, 强于乙酸乙酯和无水乙醇提取物
的效果 (表2)。
DMSO对照组和40 μg/ml 12月份桉叶石油醚提
取物作用于原头节72 h后, 原头节死亡率<5%, 活
表1 大叶桉桉叶各溶剂提取物的产率
Table 1 Extract yield of Eucalyptus eucalyptus leaves
in different solvents
月份
Month
产率/% Extract yield/%
石油醚
Petroleum
ether
二氯甲烷
Dichloromethane
乙酸乙酯
Ethyl
acetate
无水乙醇
Ethano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 Average
4.4
4.4
4.4
4.3
5.4
4.4
4.2
4.4
4.8
4.5
3.7
3.8
4.4
2.7
2.3
2.8
1.9
1.7
1.9
2.4
1.8
2.3
1.9
1.3
2.1
2.1
2.0
4.0
3.4
3.1
2.4
2.7
1.8
1.3
2.7
1.7
1.5
1.0
2.3
2.0
3.5
3.4
2.4
3.2
2.7
2.9
0.7
1.5
2.6
1.5
1.2
2.3
268· ·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6 年 6 月第 34 卷第 3 期 Chin J Parasitol Parasit Dis June 2016, Vol. 34, No.3
的原头节无染色 ; 给药组死亡率为100% (图1) 。
对照组中, 经亚甲基蓝染液染色后, 活原头节可观
察到明显的蠕动 。 在给药组中 , 原头节被深度染
色, 与对照组相比, 原头节结构模糊, 并严重蜷缩
变小。
2.4 石油醚和二氯甲烷提取物对原头节的LC50 石
油醚组浓度为25 μg/ml时 , 3、 4、 6、 11月份提取
物的原头节死亡率为100%, 其余各月原头节死亡
率均在70%以上 (表3)。 石油醚组9月份提取物的
浓度分别为70、 60、 50、 40、 30和20 μg/ml时, 对
应的原头节死亡率依次为60.8%、 44.0%、 41.5%、
39.0%、 37.0%和25.2%。
二氯甲烷组4、 5、 7、 10、 11、 12月份提取物
浓度为60 μg/ml时, 原头节死亡率为100%, 其余各
月提取物在60 μg/ml下, 原头节死亡率也均在60%
以上 (表4)。 石油醚组除9月份外 , LC50的取值区
间为 2~14 μg/ml, 二氯甲烷组 LC50的取值区间为
20~50 μg/ml, 石油醚组LC50明显低于二氯甲烷组。
石油醚组以春季、 初夏及秋季提取物抗原头节活性
较强, 二氯甲烷组的抗原头节作用未表现出明显的
规律 (表5)。
3 讨 论
通常中药或天然产物分离纯化的第一步是采用
乙醇水溶液提取植物原材料粉末, 制成浸膏后用热
水温浸, 再分别用不同极性溶剂抽提。 由于桉叶中
含有萜类化合物、 多萜化合物和苷类化合物, 提取
过程中泡沫丰富, 分层困难, 难以分离, 各极性段
成分重叠严重。 而且, 乙醇水混合溶剂对低极性的
单萜、 倍半萜及双萜的溶解度低, 难以完全提取活
性成分。 因此, 本研究采用4种极性的溶剂进行连
续提取。 但在提取后时发现, 每一步的提取物中不
A: DMSO对照组, 原头节无染色, 死亡率<5%, 黑色箭头: 活原头节, 白色箭头: 死亡原头节; B: 桉叶提取物给药组 , 原头节染色,
死亡率为100%
A: DMSO control group, no staining of protoscolices, mortality<5%, black arrow: live protoscolices, white arrow: died protoscolices ;
B: Eucalyptus robusta extract treatment group, positive staining of the protoscolices, mortality was 100%.
图1 大叶桉桉叶石油醚提取物对原头节的杀虫活性 (0.1%亚甲基蓝染液染色 , ×100)
Fig. 1 Activity of Eucalyptus robusta leaves extract with petroleum ether against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protoscolices
(stained by 0.1% methylene blue, ×100)
A B
表2 50、 100 μg/ml大叶桉不同月份不同溶剂提取物作用下原头节死亡率
Table 2 The protoscolex mortality in 50, 100 μg/ml of Eucalyptus robusta leaves extracts by different solvents
月份
Month
100 μg/ml 组死亡率/% Mortality of 100 μg/ml group/% 50 μg/ml 组死亡率/% Mortality of 50 μg/ml group/%
石油醚
Petroleum ether
二氯甲烷
Dichloromethane
乙酸乙酯
Ethyl acetate
无水乙醇
Ethanol
石油醚
Petroleum ether
二氯甲烷
Dichloromethane
乙酸乙酯
Ethyl acetate
无水乙醇
Ethano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71.2
47.7
64.9
59.1
70.4
49.0
100
100
41.4
49.5
48.7
59.4
55.0
56.6
87.7
75.7
53.4
51.7
100
94.6
34.0
26.7
26.7
32.5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55.1
100
100
100
60.6
62.0
45.0
98.1
100
69.6
100
75.5
71.0
100
100
84.0
<0.1
<0.1
<0.1
<0.1
<0.1
<0.1
88.9
100
<0.1
<0.1
<0.1
<0.1
<0.1
<0.1
40.2
<0.1
<0.1
<0.1
87.2
42.2
<0.1
<0.1
<0.1
<0.1
269· ·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6 年 6 月第 34 卷第 3 期 Chin J Parasitol Parasit Dis June 2016, Vol. 34, No.3
表5 大叶桉桉叶石油醚与二氯甲烷提取物抗原头节作用LC50
Table 5 LC50 of Eucalyptus robusta leaves extracts by
petroleum ether and dichloromethane
提取溶剂
Solvent
月份
Month LC50 /μg·ml
-1 95%置信区间
95% confidence interval
石油醚
Petroleum ether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7
4.3
2.9
4.2
6.2
2.6
12.3
10.0
61.9
7.6
3.3
11.6
7.6~41.7
1.0~28.6
1.2~6.3
1.0~26.0
3.9~11.2
0.9~6.2
9.8~16.2
7.7~13.8
47.8~121.1
4.9~12.8
2.7~4.1
6.3~34.0
二氯甲烷
Dichloromethan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6.3
40.9
43.7
30.3
24.2
36.6
31.1
37.8
37.1
30.0
21.9
33.6
41.8~52.5
38.1~44.2
34.0~70.0
24.9~37.9
16.9~34.6
31.8~43.2
26.7~37.0
33.6~43.7
33.4~42.1
20.6~46.6
12.4~36.3
25.6~47.9
表3 不同月份大叶桉桉叶石油醚提取物不同浓度下原头节死亡率
Table 3 Protoscolex mortality under the treatment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Eucalyptus robusta leaves extract with petroleum ether
月份
Month
原头节死亡率/% Protoscolex mortality/%
25.00 μg/ml 12.50 μg/ml 6.25 μg/ml 2.50 μg/ml 1.00 μg/ml 0.50 μg/ml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77.2
84.9
100
100
78.2
100
73.8
72.4
80.0
100
79.0
41.7
76.4
80.6
71.8
52.0
80.0
54.7
54.2
77.5
81.0
55.7
18.4
38.7
58.9
42.3
46.1
55.0
20.9
34.5
37.6
69.3
15.4
10.2
29.3
35.4
24.3
31.7
40.5
9.0
30.2
9.6
37.6
8.5
7.8
29.0
26.8
23.5
28.6
35.7
4.1
2.1
7.2
14.9
7.0
1.3
28.3
24.2
22.2
27.1
23.3
0.8
2.0
1.9
8.1
2.2
表4 不同月份大叶桉桉叶二氯甲烷提取物不同浓度下原头节的死亡率
Table 4 Protoscolex mortality under the treatment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Eucalyptus robusta leaves extract with dichloromethane
月份
Month
原头节死亡率/% Protoscolex mortality/%
60.00 μg/ml 50.00 μg/ml 40.00 μg/ml 30.00 μg/ml 25.00 μg/ml 20.00 μg/ml 15.00 μg/ml 12.50 μg/ml 6.25 μg/m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9.0
80.0
63.1
100
100
69.2
100
80.7
78.6
100
100
100
55.6
60.0
44.8
72.2
100
67.4
71.2
60.5
61.2
87.4
100
69.1
15.6
52.7
43.6
65.5
58.2
67.3
59.9
51.3
53.2
66.5
74.2
64.2
12.0
37.1
38.6
49.7
54.1
44.0
48.6
40.6
49.1
57.2
41.9
33.3
3.8
7.5
37.7
34.6
46.7
25.8
31.1
23.4
21.1
26.3
38.8
28.1
2.2
3.8
29.3
18.8
38.9
19.7
15.2
20.4
13.1
12.4
36.6
11.6
0.0
0.0
0.0
9.1
17.5
0.0
14.4
11.3
12.3
8.4
27.7
4.0
0.0
0.0
0.0
9.0
14.1
0.0
8.6
10.5
6.5
2.5
25.5
3.5
0.0
0.0
0.0
4.5
13.1
0.0
2.3
6.4
4.5
2.4
25.1
1.9
可避免地含有上一步的成分, 也可能是这些成分在
这两种溶剂中都有一定的溶解度。 因此在较高极性
提取物中, 采用较低极性溶剂进一步溶解洗涤。 薄
层色谱分析表明, 如此处理后各极性段成分重叠很
小。 本研究中, 石油醚提取物的产率明显高于其它
3种溶剂的提取物, 说明桉叶中低极性的物质成分
含量较多。
目前 , 针对棘球蚴病的天然产物研究还较缺
乏, 仅有几篇文献报道了一些植物提取物在体外试
验中具有较好的抗原头节活性。 如在1、 10、 50和
100 mg/ml接骨木果实甲醇提取物作用60 min后, 原
头节死亡率可达65%~99% [32]。 Doaa等 [33]对几种埃
及常用传统草药——鼠尾草和百里香的醇提物以及
百里香酚和薄荷醇两种纯化合物的抗棘球蚴活性进
行了评价, 发现它们均具有不同程度杀灭原头节的
活性。 在50 μg/ml的薄荷醇和百里香酚分别作用3、
5 d, 均可使原头节100%失活, 其结果优于阳性对
照药物阿苯达唑 。 同样条件下 , 800 μg/ml阿苯达
唑作用10 d后才使原头蚴100%失活。 薄荷醇和百里
270· ·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6 年 6 月第 34 卷第 3 期 Chin J Parasitol Parasit Dis June 2016, Vol. 34, No.3
香酚均属单萜化合物, 桉叶中广泛存在与其类似的
化合物, 大叶桉精油中单萜的含量达62% [34]。 大叶
桉叶片中, 低极性提取物的活性远优于高极性提取
物。 其中, 石油醚提取物多为相对分子质量小的低
极性物质, 其主要成分为单萜或双萜。 但石油醚提
取物中是否就是该类化合物起主要作用, 萜类是否
对生发层细胞也有抑制活性, 以及是否有必要在该
类化合物中进一步寻找活性结构, 尚需做进一步的
成分分析和药效评价。 如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或
液相色谱质谱分析, 对所含成分的结构进行探索 ,
并建立成分含量与药效间的关系来寻找药效显著的
成分。
不同月份采摘的叶片, 其提取物对原头节的
活性也有一定的差异。 9月份的桉叶石油醚提取物,
经多次重复提取及原头节体外活性试验, 其LC50明
显高于其它各月。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该提取物与其
他各月提取物所含成分有明显差异, 可能与样品采自
不同树龄、 不同环境或不同叶龄的叶片有关, 也有可
能为9月份桉叶次生代谢产物活性及质量分数与其他
各月差异较大所致。 不同月份提取物中各成分含量差
异与活性相关性成分的分析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 1 ] 周晓农 .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9: 116-130.
[ 2 ] 汤林华 , 许隆祺 , 陈颖丹 .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与研究 (上
册 ) [M]. 北京 :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2: 475.
[ 3 ] 魏效森, 王静丽, 张道忠, 等 . 河南省细粒棘球蚴病一例报
告[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 1996, 14(2): 52.
[ 4 ] 韩保惠, 廖美琳, 赵家美, 等 . 上海肺细粒棘球蚴病两例报
告[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 1997, 15(5): 50.
[ 5 ] 洪飞锵 , 李寿俊 . 浙江省奉化市细粒棘球蚴病1例报告 [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 2006, 24(5): 359.
[ 6 ] 姜秀峰 , 王彤 , 卞涛 , 等 . 重症多发性肝 、 腹腔 、 肺细粒棘
球蚴病 1例[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 2011, 29
(1): 78-79.
[ 7 ] Stojkovic M, Zwahlen M, Teggi A, et al. Treatment response
of cystic echinococcosis to benzimidazoles: : a systematic review[J].
PLoS Negl Trop Dis, 2009, 3(9): e524.
[ 8 ] Dawson M , Braithwaite PA , Roberts MS , et al . The
pharmacokinetics and bioavailability of a tracer dose of [3H]-
mebendazole in man[J]. Br J Clin Pharmacol, 1985, 19 (1):
79-86.
[ 9 ] Braithwaite PA , Roberts MS , Allan RJ , et al .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of high dose mebendazole in patients treated
for cystic hydatid disease[J]. Eur J Clin Pharmacol, 1982, 22
(2): 161-169.
[10] Jung H, Medina L, Garcia L, et al. Absorption studies of
albendazole and som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drug and
its metabolite albendazole sulphoxide [J]. J Pharm Pharmacol,
1998, 50(1): 43-48.
[11] 李文桂 , 陈雅棠 . 细粒棘球绦虫疫苗研究进展 [J]. 中国地方
病学杂志 , 2003, (6): 564-566.
[12] Koziolab U, Brehma K. Recent advances in Echinococcus genomics
and stem cell research[J]. Vet Parasitol, 2015, 213(3-4): 92-102.
[13] 孙俊锋. 重组细粒棘球蚴亲肌肉抗原抗小鼠感染细粒棘球蚴的
免疫保护性及其机制研究[D]. 宁夏: 宁夏医科大学, 2010.
[14] 孙久贺, 孙清超, 张铸, 等 . 肺部多发细粒棘球蚴病术后复
发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 2016,
34(1): 89-90.
[15] 王豁然 . 桉树生物学概论 [M].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2010: 1-
11.
[16] 田玉红 , 杨旭 , 杨昌尚 , 等 . 广林九号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
分分析[J]. 时珍国医国药 , 2012, (2): 302-303.
[17] 赖志才 , 瞿畅 , 田立文 , 等 . 桉叶水提物体外抗单纯疱疹病
毒Ⅰ型活性的实验研究[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 2009, 18
(20): 7-8.
[18] 付文卫 . 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J]. 国外医药 ,
2003, 16(2): 51-58.
[19] 杨巧丽. 桉叶粗提物脂肪酸成分及抗菌、 抗氧化试验研究[D].
地址: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2013.
[20] 王文元 . 1,8-桉叶油素的研究进展 [J]. 食品与药学 , 2007, 9
(2): 56-59.
[21] Macedo IT, Bevilaqua CM, de Oliveira LM , et al. Evaluation
of Eucalyptus citriodora essential oil on goat gastrointestinal
nematodes[J]. Rev Bras Parasitol Vet, 2011, 20(3): 223-227.
[22] Hassani S, Asqhari G, Yousefi H, et al. Effects of different
extracts of Eucalyptus camaldulensis on Trichomonas vaginalis
parasite in culture medium[J]. Adv Biomed Res, 2013, 2: 47.
[23] Xu RS, John KS, Koji N. Robustadials A and B from Eucalyptus
robustal[J]. J Am Chem SOC, 1984, 106(3): 734-736.
[24] Li J, Xu H, Tang W, et al. Two new triterpenoids from the
bark of Eucalyptus exserta and their molluscicidal and
cytotoxic activities[J]. Fitoterapia, 2012, 83(2): 383-387.
[25] 姜鹰 .曼尼期碱精素杀灭鱼类寄生虫效果简述 [J]. 科学养鱼 ,
2007, 1: 56.
[26] Keisuke W. New mosquito repellent from Eucalyptus camaldulensis
[J]. J Agric Food Chem, 1993, 41(11): 2164-2166.
[27] Yang YC. Ovicidal and adulticidal activity of Eucalyptus
globulus leaf oil terpenoids against Pediculus humanus capitis[J].
J Agric Food Chem, 2004, 52(9): 2507-2511.
[28] Trigg JK. Evaluation of a eucalyptus based repellent against
culicoides[J]. J Am Mosq Control Assoc, 1996, 12 (2): 329-
330.
[29] Saad el Z, Hussien R, Saher F, et al. Acaricidal activities of
some essential oils and their monoterpenoidal constituents
against house dust mite, 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 (Acari ∶
Pyroglyphidae) [J]. J Zhejiang Univ Sci B, 2006, 7 (12):
957-962.
[30] Gardulf A, Wohlfart I, Gustafson R. A prospective cross -over
field trial shows protection of lemon Eucalyptus extract against
tick bites[J]. J Med Entomol, 2004, 41(6): 1064-1067.
[31] 李保华 . 用于计算半数致死量 (LD50)的SAS程序 [J]. 莱农农
学院学报 , 2004, 21(4): 269-274.
[32] Gholami SH, Rahimi-esoei B, Ebrahimazdeh MA. In vitro
effect of Sambucus ebulus on scolices of hydatid cysts [J].
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 2013, 17(13): 1760-1765.
[33] Doaa AY, Gamal AT, Zedan ZI. In vitro effects of some
herbs used in Egyptian traditional medicine on viability of
protoscolices of hydatid cysts [J]. Korean J Parasitol, 2011, 49
(3): 255-263.
[34] 叶舟 . 大叶桉叶精油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 [J]. 福建林学院
学报 , 2007, 27(1): 48-51.
(收稿日期: 2016-03-30 编辑: 陈勤)
2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