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四照花和狭叶四照花种子的萌发试验



全 文 :四照花和狭叶四照花种子的萌发试验*
易咏梅1 , 郑 洪2 , 周建华 3
(1.湖北民族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 湖北 恩施 445000;2.湖北恩施州林业局 , 湖北 恩施 445000;
3.湖北恩施市林业局 , 湖北 恩施 445000;)
摘要:对四照花和狭叶四照花种子进行不同处理的萌发试验。结果表明四照花种子的发芽率显著高于狭叶四照
花种子;干藏 1年的狭叶四照花种子的生活力已完全丧失。经用 0.05 %赤霉素预处理后沙播的四照花种子 , 其
发芽率极显著高于未使用赤霉素处理的沙播和土播的种子 , 且种子出苗整齐 , 发芽快 , 发芽时间比其提前 4 ~ 7
天;用 0. 05 %赤霉素处理后沙播的种子和未用赤霉素处理直接土播的种子 , 其发芽率显著高于未经赤霉素处理
而沙播的种子。狭叶四照花仅土播种子与沙播种子间存在差异。试验结果还表明四照花和狭叶四照花种子的萌
发需要经过一个低温阶段。
关键词:四照花;狭叶四照花;种子;萌发试验
中图分类号:Q 949.763. 4;S 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8246 (2004) 04 - 0017 -04
  四照花 (Dendrobenthanm ia japonica)和狭叶四
照花 (D.angustata)为山茱萸科四照花属的落叶
和常绿小乔木或灌木 。其树干端直 , 树形整齐 , 初
夏开花 , 是优美的观花 、 观果绿化树种。两树种在
药用 、 材用等方面另具独特价值[ 1] 。
四照花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及西南各省区 , 陕
西 、甘肃 、 山西 、河南均有分布。常生于海拔高度
为 800 ~ 2 200 m的山坡沟谷或山脊的灌丛 、 林内
和疏林中[ 2] 。狭叶四照花产于陕西南部 , 甘肃南
部 , 浙江 、 安徽 、 江西 、 湖北 、 湖南 、 福建 、 广
东 、广西 、 贵州 、四川 、 云南等省区 , 生于海拔高
度为 340 ~ 1 400 m的混交林内 [ 2] 。两者在湖北恩
施州各县市均普遍分布。
目前国内对四照花和狭叶四照花的系统研究较
少 [ 1, 3 ~ 5] 。通过对四照花和狭叶四照花种子的萌发
试验 , 探讨影响其种子发芽的因素和条件 , 为这两
个树种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1 试验内容与方法
四照花和狭叶四照花种子的萌发试验在位于湖
北省恩施市的湖北民族学院后山实习基地 (海拔
高度 450 m左右 , 年平均温度≤16℃, 年平均降雨
量为 800 ~ 1 600 mm , 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
候)进行 。
供试用的四照花及狭叶四照花种子均采自湖北
利川海拔高度 1 000 m左右的山地疏林内。分:
(1) 2003年 10月采集的四照花种子; (2) 2003
年采集的狭叶四照花种子;(3) 2002年采集干藏
1年的狭叶四照花种子 。
四照花和狭叶四照花果实为核果 , 种子外包被
坚硬的内果皮 , 生产上所说的种子包含内果皮 , 故
本文中所称种子亦指带此硬壳的种子。将四照花和
狭叶四照花果实去掉果肉以后 , 用水漂洗 , 取下沉
果核 (种子)作播种材料。
试验采用双因素 (种类 —A , 种子播种及处理
方式 —B)的随机完全区组设计 。种类 (A)分为
3个水平:四照花 (2003年采集 ), 狭叶四照花
(2003年采集 ), 狭叶四照花 (2002年采集 );种
子播种及处理方式 (B)分为 4个水平:湿沙内播
种 , 腐质土内播种 , 用 0.05 %赤霉素 (GA)溶液
处理种子 72h后于湿沙内播种 , 用 0.05 %赤霉素
(GA)溶液处理种子 72h后放入衬有滤纸的培养皿
置于恒温箱中培养 , 恒温箱的温度保持在 25℃左
右。每水平组合播种 50粒 , 重复 3次。种子处理
时间为 2003年 12月 29日 , 经赤霉素预处理的种
 第 33卷 第 4期
 2004年 12月      西 部 林 业 科 学Journa l o fW est China Forestry Science     Vol.33 No.4 Dec.2004 
* 收稿日期:2004 - 09 - 07
   湖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 (2002008008) 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易咏梅 (1967 -), 女 , 湖北建始人 , 副教授 , 主要从事植物教学与研究。
DOI牶牨牥牣牨牰牬牱牫牤j牣cnki牣xblykx牨牴牱牪牣牪牥牥牬牣牥牬牣牥牥牬
子 2004年 1月 1日播种 。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的种子发芽状况
自种子发芽开始记录各种不同处理种子的发芽
情况 , 其结果见表 1。由于经 GA处理后放入恒温
箱培养的种子无一粒发芽 , 故未列入表 1。此组种
子未能发芽的现象表明四照花和狭叶四照花的种子
发芽需经低温过程;再则恒温箱内温度保持在
25℃, 利于细菌的滋生 , 细菌的滋生和繁殖对种子
的内部结构造成破坏也会导致种子丧失发芽力 。这
一试验结果与 2002年所作试验的结果基本一致 [ 6] 。
2002年采集干藏 1年的狭叶四照花种子因干
藏时间过长 , 种子全部丧失活力也无一粒发芽 , 故
此处理也未列入表内。由此可见狭叶四照花种子最
好当年采集当年播种 , 干藏时间不宜过长 , 否则易
丧失生活力。在试验中发现前 1年播于沙内的狭叶
四照花种子在 1年后仍能发芽 。这说明 , 保持播种
基质的水分和透气对于狭叶四照花种子的贮藏具有
积极的意义。
表 1的数据显示 , 四照花种子从播种到出苗历
时 70天左右。四照花种子经赤霉素处理后沙播的
发芽率最高 , 其出苗时间比未经赤霉素处理直接沙
播和土播的种子分别提前 4天和 7天 , 狭叶四照花
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时间比四照花种子晚 4 ~ 10天。
狭叶四照花种子经赤霉素处理后沙播 , 出苗的时间
早于直接沙播和土播的种子 4 ~ 7天 , 且其平均发
芽率 (41 %)高于直接沙播的种子 (31 %), 和
直接土播的种子发芽率相当 。
表 1 不同处理的四照花及狭叶四照花种子的发芽状况
Tab.1 Germ ina tion sta tus o fD endrobenthanm ia japonica andD.angustata seeds unde r differen t treatments
时 间
/月 日
种子累积发芽粒数 /粒
3 9 3 10 3 13 3 17 3 20 3 23 3 30 4 5 4 15 4 24 5 19
发芽率
/%
四照花
GA处理后沙播
Ⅰ 1 4 12 24 26 28 30 30 30 30 30 60
Ⅱ 2 7 15 20 23 27 30 31 31 31 31 62
Ⅲ 1 4 10 14 17 20 22 24 24 24 24 48
四照花沙播
Ⅰ 1 6 10 13 15 17 17 17 17 34
Ⅱ 1 3 8 13 17 20 21 21 21 21 42
Ⅲ 1 6 8 10 13 15 15 15 15 15 30
四照花土播
Ⅰ 1 7 11 13 15 17 18 19 19 38
Ⅱ 1 6 8 12 14 16 16 16 32
Ⅲ 1 8 18 20 22 22 24 24 24 48
狭叶四照花
GA处理后沙播
Ⅰ 1 3 6 10 14 16 17 17 18 36
Ⅱ 1 2 7 10 13 16 18 21 42
Ⅲ 1 3 8 12 16 18 21 23 23 46
狭叶四照花
沙播
Ⅰ 1 4 7 10 13 14 15 30
Ⅱ 2 5 8 11 14 16 17 34
Ⅲ 1 5 9 11 13 15 15 30
狭叶四照花
土播
Ⅰ 1 2 8 11 13 15 16 32
Ⅱ 2 5 8 10 15 20 24 25 50
Ⅲ 1 3 5 10 13 18 20 21 42
2.2 方差分析与差异显著性测验
对影响四照花和狭叶四照花种子萌发的相关因
素进行方差分析 [ 7] , 探讨这些因素对种子萌发的
影响。方差分析结果 (表 2)显示 , 四照花 (2003
年采集的种子 )和狭叶四照花 (2003年采集的种
子 , 2002年采集干藏 1年的种子 )种类间以及同
一种类不同处理间 , 种类与处理间的互作效应都存
在极显著的差异。进一步用 Ducan’ s新复极差[ 7]
测验种类间 , 同一种类不同处理之间以及种类 ×处
理间的差异显著性 , 结果见表 3、表 4。
18 西 部 林 业 科 学              2004年 
表 2 种类与播种及处理方式两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
Tab.2 Variance ana lysis o f species, seeding and
treating m e thods
方差来源 df SS M S F F 0.01
区组间  2 14.86 7. 43 <1 5. 61
组合间  11 14548.64 1322. 60 169.56** 3. 09
种类   2 7121.08 3560. 54 456.48** 5. 61
处理方法 3 4891.57 1630. 52 209.04** 4. 72
交互作用 6 2535.99 422. 66 54.19** 3. 67
误差   24 187.20 7. 8
总变异  35 14735.84
注:方差分析的数据采用发芽百分率经反正弦转换。
表 3 各种类平均发芽率的新复极差测验
Tab. 3 Duncan’ sm ultiple range test o f ave rage germ ination
ratio o f diffe rent species
种类 平均数
/%
差异显著性
5% 1%
反转换后
数值 /%
四照花(2003年采种)   31. 02 a A 26. 6
狭叶四照花(2003年采种) 28. 49 b A 22. 7
狭叶四照花(2002年采种) 0 c B 0
测验结果表明 , 四照花 (2003年采种 )和狭
叶四照花 (2003年采种 )间种子的发芽率存在显
著差异;狭叶四照花新鲜种子和干藏 1年的种子在
发芽率上也存在极显著差异 。
表 4 四照花 、 狭叶四照花种子经不同处理的平均发芽率及其差异显著性
Tab.4 Average ge rm ina tion o f different trea tm ents 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四照花           
处 理  平均数
/%
差异显著性
5% 1%
反转换后
数值 /%
          狭叶四照花          
处 理  平均数
/%
差异显著性
5% 1%
反转换后
数值 /%
GA处理后沙播 48.85 a A 56.7 GA处理后沙播 39.99 a A 41. 3
土 播 38.79 b B 39.2 土 播 39.95 a A 41. 2
沙 播 36.42 b B 35.2 沙 播 34.03 b A 31. 3
GA处理 0 c C 0 GA处理 0 c B 0
入恒温箱培养 入恒温箱培养
四照花种子经不同的处理后 , 其发芽率有明显
差异。采用赤霉素预处理后沙播的种子 , 其发芽率
极显著高于土播种子和直接沙播的种子。土播和沙
播种子间的发芽率则没有显著差异。
不同处理的狭叶四照花种子的发芽率由高到低
的次序是种子经赤霉素溶液处理后沙播 、 土播 、沙
播 、种子经赤霉素溶液处理后于恒温箱内培养 。前
两种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播种于土内和播于沙内
的种子发芽率则存在显著差异 , 此与之前的结
论 [ 6]不同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因为此前播种
所用的土壤板结 , 透气性和保水性能都很差 , 因此
种子发芽率极低 。而本次试验所用的土壤是由生长
四照花的林地中所取的腐质土 , 适宜于种子的萌
发 。反映出播种基质对种子发芽率有显著的影响。
2.3 种子发芽动态
从图 1中可以看出 , 四照花种子经赤霉素处理
后沙播其发芽时间和发芽数明显优于其他处理 , 其
出芽率高且出苗相对整齐 。四照花种子发芽的时间
主要集中在 3月 9日至 3月 30日 。土播种子在 4
月初 , 其发芽数开始高于沙播种子。但土播种子比
沙播种子出苗晚 。
图 1 四照花和狭叶四照花种子不同处理的发芽动态
F ig.1 Germ ina tion dynam ics ofD endrobenthanm ia japonica and
D.angustata seeds unde r differen t treatments
狭叶四照花种子的发芽数较四照花种子低 , 出
苗的时间也比四照花种子晚 , 这与四照花果实的成
熟期比狭叶四照花早有关。狭叶四照花种子经赤霉
素处理后沙播 , 种子的发芽时间比其他处理早 , 持
续时间较短。而土播的种子发芽效果较沙播优越 。
19 第 4期         易咏梅等:四照花和狭叶四照花种子的萌发试验
3 结论与讨论
(1)四照花和狭叶四照花间种子的发芽率存
在显著差异。四照花种子的发芽率高于狭叶四照
花 。经过 1年干藏处理的狭叶四照花种子 , 其发芽
率已降低为 0, 但在沙中贮藏 1年的种子仍保持一
定的生活力 。建议四照花和狭叶四照花的种子采收
后应及时播种或作妥善贮藏 , 以避免种子的生活力
下降。
(2)采用 0.05 %赤霉素处理四照花的种子 ,
能有效地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 且能使其种子发芽的
时间提前。经用 0.05 %赤霉素溶液处理的狭叶四
照花种子的发芽率虽与未使用 0.05 %赤霉素溶液
处理的土播种子没有显著差异 , 但显著高于未使用
0.05%赤霉素溶液处理的沙播种子 , 也提前了种
子的发芽时间。在生产上 , 可以采用赤霉素来处理
这两种树种的种子 , 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 提前发
芽的时间。
(3)四照花和狭叶四照花种子的发芽需要经
过低温阶段 , 在 25℃恒温条件下发芽困难 , 且容
易被细菌污染 , 丧失发芽力。
由于受试验材料的限制 , 本次试验未做赤霉素
处理种子后作土播的试验。但从试验中看 , 赤霉素
处理以及土播种子处理的种子萌发率都比较高 , 两
种处理相结合 , 可能会使四照花和狭叶四照花种子
的发芽率有较大的提高 。此外 , 用于处理种子的赤
霉素浓度也还可作进一步的探讨 。
参考文献:
[ 1]韩维栋.四照花类群种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 J] .中
国野生植物资源 , 1993(1):37-40.
[ 2]郑万钧.中国树木志 [ M ] .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85.
[ 3]张会金 , 崔洪霞. 玉面映春四照花 [ J] . 中国花卉盆
景 , 2002(6):7.
[ 4]陈西仓 , 张振纲. 四照花的利用与繁育技术 [ J] . 林
业科技开发 , 2003(3):50-51.
[ 5]韩维栋 , 高秀梅. 四照花鲜果营养成分测定报告
[ J] . 福建林学院学报 , 1993(3):311-313.
[ 6]易咏梅. 郑洪. 雷 杰 , 等. 狭叶四照花种子萌发试
验 [ J]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 2004(3):66-68.
[ 7]盖钧镒. 试验统计方法 [ M ] .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 , 2001.
Seed Germ ination Expermi ent ofDendrobenthanm ia japon ica andD.angusta ta
Y IYong-me i1 , ZHENG Hong2 , ZHOU Jian-hua3
(1. S chool of B iology and Technology, H ubei Institute for Nationality, Ensh iH ubei 445000, C hina;
2.Forestry Bu reau of Ensh iP refectu re, Ensh iHubei 445000, Ch ina;3.Forestry Bu reau of Ensh iC ity, E nsh iH ubei 445000, Ch ina)
Abstract:Using differen t treating me thods, seed germ ina tion experiment of Dendrobenthanm ia japon ica and
D.angustata was carried ou.t The experimental resu lts showed tha t the germ ination ratio ofDendrobenthanm ia ja-
ponic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 t o fD.angusta ta. TheDendrobenthanm ia japonica seed under drough t stor-
age fo r one yea r lost almost all seed v iab ility. Pre treated by gibbe re llin of 0.05%, the germ ina tion ratio o fDendro-
benthanm ia japonica seeds seeded in soil can be significantly heightened, higher than both seeded in soil and sand
w ithou t trea ting by g ibberellin, moreover, the seeds germ inate rapidly and even ly. U sing g ibberellin sho rtens the
ge rm ination time fo r 4 to 7 day s. The seed germ ina tion ra tios o fDendrobenthanm ia japon ica pretreated w ith g ibber-
ellin and seeded in sand, and seeded in soilw ithout g ibbe re llin pre treatment are significan tly higher than the seeds
w ithou t pretrea tment and seeded in sand. A s far asD.angustata is concerned, the difference only ex ists between
the differen t treatment of seed ingmed ium , so il and sand. The expe rimenta l resu lts also showed that the ge rm ination
of bo thDendrobenthanm ia japonica andD.angustata need a stage of low tempe ra tu re.
Key words:Dendrobenthanm ia japonica;D.angustata;seed;germ ination experimen t
20 西 部 林 业 科 学              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