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考证
中 药 材 南 烛 子 的 混 乱 品 种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 陈重明 陈建国
南烛子是一种滋补的中药材 , 但原植物有着不同
的品种, 有些种类具毒 , 功效也不相同 。 正品的南烛
子当药用的历史早在唐代以前就有 , 始 载 于 宋 代的
《 开宝本草 》 中 , 用其枝叶制作乌饭 , 具有滋补 、 强
壮 、 驻颜的功效 , 食用乌饭后又能除睡 、 止泄 。 后来
《 本草纲目 》 中载有南烛子与其枝叶同效 。 李时珍的
这一结论 , 被现今的本草学家和植物学家所证实 , 把
南烛归为乌饭树科
自古民间有采食南烛子的习惯 , 其味甜酸可 口 ,
营养丰富 , 食后还能解乏 。 据国内外的 有 关 报 道表
明 , 南烛子有多种用途 , 特别是作为抗衰老药物 、 保
健饮料受到欢迎 。 其水煎剂还能抑制艾 氏 腹 水 癌细
胞 ,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 用途将愈来愈广 。 但我们从浙
江 、 安徽、 江苏等地购来的南烛子种类不一致 , 究其
原因是古代本草中的论述错误 , 图文不一 , 同名异物
以及现代错引文献所致。
古代本草中确认的南烛子 ,早在宋代以前 , 公元五
世纪南北朝梁代陶弘景著的一部道家 《 登真隐诀 》 一
书中 ,有一段内容记有青精乾石逃饭 。可以从中看出 ,
南烛早已被人们所熟悉 。 到后来象 《 图经本草》 、 《山
家清供 》 、 《 植物名实图考 》 等本草著作中都有南烛
主要特点的描述 , 是采其枝 、 叶演汁浸米 , 煮成青黑
色的乌饭 . 我们认为这就是现今的乌饭树 (V ac ic ul um
br ac et at
u m T hu bn .) 植物。 但这些本草著作都 没 有
对其种子的效用进行记载。 而明代李时珍在 《 本草纲
目 》 却记有南烛子 : “子故甘平 , 无毒 , 强筋骨 、 益气
力 , 固精驻颇。 ” 清代又有 《 要药分剂 》 云 : “ 余尝
以南烛子治久痢 、 久泻 , 次治饭后磕睡 , 亦效。 可知
止泻 、 除睡不独枝叶为然也 , 又尝 以子治痢 , 二 日久
疟 , 亦效 , 此为本草所未及者 ·“ … 。 ” 以上说明乌饭
树的果实南烛子是明代以后才载有其功效的。
在宋代 《 图经本草 》 中 , 虽然阐述了南烛制作青
精饭的方法 , 其中还附有一图 , 但又写到 : “ 南烛 ,
今唯江东郡有之 , 株高三 、 五尺 , 叶类苦棣而小 , 凌
冬不凋 , 冬生红子作穗 , 人家多种植庭除间 , 俗谓之
南天烛 。 ” 在沈括所著的 《 梦溪笔谈 》 中也有错误的
描写 , 以上两部书中论述 分 明 是 南 天 竹 (N an id an
d o
mes
t如 T加 n .b ) 。 由于以上缘故 , 致使后来的 *(
草纲目 》 中图造成错误 , 也使 《 本草纲目拾遗 》 误将
南烛的功效附在南 夭 竹 子之后。 这些是造成南烛子
与夭竹子混乱的原因 。 再从现代植物学著作来看 , 最
早出现错误的是 日本学者松村任三 , 在其著作 《 改订
植物名汇前编 》 中以杜鹃花科的另一种 植 物 小 米柴
场 o n i a vo a l i f o l i a (w a l l . ) D udr e充作南烛 , 并说这
是根据吴其潜所著的 《 植物名 实 图 考 》 而 定名的 ,
这显然是错误的。 以后另一位日本学者牧野富太郎订
正这一错误 , 但这没有引起我国植物学和药学界的注
意 , 以致后来的引证使 《 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 》 、
《 中国植物科属词典 》 、 《 高等植物图鉴 》 等均以小
米柴 ( L y o n i a o v a li f o l ia (W a l一) D r u d e 〕来朴代南
烛也出现了错误 。
近几年来 , 国内外植物科学工作者对乌饭树的种
子作了大量的研究 , 发现乌饭树的果实南烛子中含有
的糖分 、 游离酸 ( 苹果酸 、 柠檬酸 、 酒石酸 ) 、 维生
素等营养成分 , 是一种大有前途的抗衰老植物 , 现正
被综合开发利用 。 但从购来的原材料中 , 发现有五种
不同植物 , 为使大家能对其果实进行鉴别 , 现做一比
较。 ( 见表及图 )
日 南油子及其混乱品种
1
. 南烛子 2 . 米饭花 3 . 小米泉
4
. 天烛子 5 . 算盘子
从以上南烛子的混乱现象来看 , 会给有着广阔利
用前景的资源植物南烛子产生不 良功效 , 其混入有毒
中药材第 12 卷第 1期 1 9 8 9 年 1 月
DOI : 10. 13863 /j . i ssn1001 -4454. 1989. 01. 021
衰 南 烛 子 及 其 混 乱 品 种 的 比 较
_
_
_ }_吏
.一竺 米 饭 花 {小 米 华 }天 竹 子 瞬一 盘 子
学名
Va e ei niu m br a e
·
ta e tUm T hu n b
:杜鹃花科 ·
Va e ei niu m SPr e n
-
g el j i
`
G
.
Do n
、
Sl eUm r e
(杜鹃花科 )
y L
o nio v a al i fo l j a
了
W all
.
)
r D
u d e
:杜鹃花科 、
N a nd i na do m es t ; ea
T hu n. b
·小案科
Gl o e hl d io,1 o u b e卜
u n l ` L
`
) H u t e ll
.
大戟 科 )
-
, . . , . ` . . . . . . , , .一乌饭树 染救 、 草
木之王 、 饱饭花 、
零丁子 、 苍越桔 、
青茶条。
珍珠花 、 米饭花 、 } 小米柴 、 红蜡烛 、
异名
浆果球形 , 径约 4
一 6 毫米 , 熟时紫
黑色 , 果期 9 ~ 1 1
月。
夏菠 、 羊豆饭 、 小 1牛尿柴
、 小豆柴 、
三条筋子树 。 】亮 子 药 、 野 细 胡
-
-一一 -一匹— 一浆果球形 , 径约 5 ! 茹果球 形 , 直径 4
南天 竹 、 拦天竹 、
天 竹子 、 南天竺 、
南天烛 、 红把子 、
天烛子 。
算盘珠 、 {飞】i子椒 、
乍疗打柿 、 山馒久 、
百荚结。
果的形
态特征
毫米 , 红色变深紫
色 , 果期 7 月 。
一 5 毫米 . 5 室 ,
室背开裂 , 缝线加
厚 , 果期 9 一 1 1月 。
浆果球形 ,鲜红色 ,
偶有黄白色 , 种子
2
, 扁圆形 , 果期
8 ~ I Q月 。
功效
益肾固精 、 强筋明
目 , 治久泄梦遗 ,
赤 自带下 , 止泻 ,
除睡等症 。
治久泄 , 梦遗 , 赤
白带 下 , 消 化 不
良。
有毒 , 杀虫 、 止痒 ,
治疥疮 (外用 )及麻
风病等 。
有小毒 , 治咳嗽气
喘 、 一百 日咳等 。
茹果扁球形 , 直径
12 一 15 毫米 . 具明
显 的纵沟松 , 项端
内凹 , 丧面被短柔
毛 , 种子棍 汀 色` .
果 )夕J 6 一 1 I J j 。
下台消化 / i; 良 ,肠 炎 ,
痢疾 , 疟叛 , 咽喉
肿痛 , 跌打损伤 ,
毒蛇 , 娱蛤咬伤 ,
疮疖肿痛等。
的种类 , 还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 如南天 竹
u n .b ) 中的天竹碱 , 误食过量会麻痹中
枢神经甚至引起死亡 , 我们必须正确鉴 定 原 植 物种
类 , 减少不必要的药材馄乱 , 免除后患 , 保证具有较
高经济价值的植物品种正确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今 考 文 献
〔1〕 明 · 李时珍著 : 本草纲 目 ( 下 ) , 1 2 07 页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 9 75
2[ 〕 清 · 吴共浴著 : 植物名实 图 考 ( 一卜 ) , 82 0
页 , 中华书局 出版 , 、 19 叨
3[ 〕 江苏新医学院编 : 中药大辞典 ( 下 ) , 1 5 6 2
页 , 上海科技出版社 , : , 3 6
〔 41 黄胜白等 : 中草药通 讯 , ( 9 ) : 4 1 , 1 9 7 9
[ 5〕 陈重明等 : 中药材 , ( 3 ) : 4 4, 2 9 5 7
勺
《本 草 经 》 “ 蓬 革 ” 考 释
皖南医学院附属医院 尚志钧
蓬第是什么植物? 历代本草学家意见不一 。
~
、 脚弘景 《本草经粼注 》 释笼菜为吸盆子的根
陶弘景注云 : “ 蓬革是根名 , 方家不 用 , 乃 昌 客所
服 , 以易颜者也。 覆盆是实 。 ”
二 、 《 开宝本草 》 及苏顺 《 木草图经 》 释笼菜为
班盆的苗茎 《 开宝本草 》 云 : “ 蓬革 是 覆 盆 苗茎
也。 又菜者 , 藤也 。 今据蓬 之名 , 明其藤蔓也 。 亦如
蜀漆与常山异条 , 芍劳与廉芜各用。 今 此 附 入 果部
者 , 盖其子是覆盆也 ” 。
苏颂 《 本草图经 》 云 : “ 蓬菜 , 理盆苗茎也 。 蓬
革苗短不过尺 , 茎叶皆有刺 , 花白, 子赤黄 , 如半弹
丸大 , 而下有茎承 , 如柿蒂状 。 四 、 五月候其实成采
之。 江南人谓之每 , 然其地所生差晚 , 三月始有苗 ,
j 、九月开花 , 十月而实成 , 功用则同 ” 。
三 、 《 店本草 》 认为班菜与粗盆是 同物 异 名
《 唐本草 》 注云 : “ 理 盆 、 蓬 菜 , 一物 异 名 。 本谓
中药材第12 卷第 1 期 1 9 8 9 年 1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