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海南省南渡江流域自然植被群落特征分析



全 文 :书第 40 卷 第 4 期
2 0 1 3年 1 2月
福 建 林 业 科 技
Jour of Fujian Forestry Sci and Tech
Vol. 40 No. 4
Dec.,2 0 1 3
doi:10. 3969 / j. issn. 1002 - 7351. 2013. 04. 01
海南省南渡江流域自然植被群落特征分析
王晓红1,朱江江1,秦新生2,刘晖宇1
( 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4; 2.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642)
摘要:以海南省南渡江流域两侧一定范围内的自然植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野外植被调查
方法,对该区域自然植被的物种组成、自然植被类型与主要群落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南渡江流域共记录到维管
植物 515 种,隶属于 122 科 357 属,其中双子叶植物占绝对优势,呈现明显的热带植物区系性质特点。将南渡江流域自然植
被划分为 3 个植被型组、6 个植被型和 24 个群系。中上游多分布低山地热带季雨林、常绿季雨林、半落叶季雨林等植被类
型,下游滩涂地多分布为岸灌丛、滩灌丛和草地。
关键词:植物组成;植被类型;群落特征;南渡江流域
中图分类号:Q948. 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 7351(2013)04 - 0001 - 06
Nature Vegetation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Nandujiang River in Hainan Province
WANG Xiao-hong1,ZHU Jiang-jiang1,QIN Xin-sheng2,LIU Hui-yu1
(1. Center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Changsha 410004,Hunan,China;
2.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42,Guangdong,China)
Abstract:Taking a certain range of the natural vegetation which on both sides of Nandujiang Basin in Hainan Province as the re-
search object,using the line survey and quadrat survey combined field vegetation survey methods,this paper selected the natural veg-
etation species composition,vegetation types and main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for survey and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it re-
corded 515 species of Vascular plants which belonged to 122 families and 357 genera,and the dicotyledonous plants hold the absolute
advantage among them,which embodying the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tropical flora. The natural vegetation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investigated NanDuJiang Basin were divided into 3 vegetation type groups,6 vegetation types and 24 formations. The mid and up
stream were divided into the tropical monsoon forest,evergreen monsoon forest,and half deciduous monsoon forest vegetation types,
the downstream shoal land was divided into the bank thickets,beach scrub and grassland.
Key words:plant combination;vegetation type;community characteristic;Nandujiang River
为了配合国际生态旅游岛建设的步伐,海南岛开展了海南省五大河流域植被恢复与保护规划工作,而
南渡江作为海南省的母亲河,流域两侧的森林生态状况成为了备受关注的重点。因此,摸清南渡江流域两
侧现存植被状况成为了首要任务。本文选择南渡江流域的现有植被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分析、归纳,
总结出南渡江流域的植物种类组成及主要群落,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该流域分布的植被类型及特
点,这不仅为流域植被恢复和重建中模拟自然群落构建典型的植物群落提供参考的依据,同时典型的自然
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也能为热带园林植物配置、构建热带景观提供现实的指导。
1 研究地概况
南渡江流域位于 109°12—110°35E、18°56—20°05N 之间,是海南岛第一大河流,干流全长 333. 8
km,流域面积 7176 km2。流域地势总体上南高北低,上游为高山丘陵地带,地势起伏较大,而中下游坡降平
缓,河道宽阔,沙洲、小丘、浅滩较多,两岸为平坦的台地,大部分为农田;土壤类型主要有山地黄壤、山地赤红
壤、砖红壤、沙土、水稻土等;年平均气温为 23. 5 ℃,年平均降水量 1900 mm,气候温和,四季界线不明显。
收稿日期:2013 - 03 - 13;修回日期:2013 - 05 - 15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重点学科项目(08C927) ;海南省林业局重点科研项目(LK20118478)资助
作者简介:王晓红(1974—) ,女,湖南双峰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士,从事园林植物及景观应用研究。E-mail:
wxhznl@ 126. com。
福 建 林 业 科 技 第 40 卷
2 研究方法
2. 1 野外调查
以南渡江流域发源地汇水区及两侧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地段或平地 100 m以内作为研究调查的
区域,采用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野外植被调查方法,因人工植被受人类主观控制,无规律性和趋
势可言,故不纳入本研究,重点分析该流域的自然植被。
根据南渡江流域森林植被类型特点、主要森林类型和流经各市县的最新二类调查数据显示的林分分
布、生长状况等,筛选出比较典型、林分优良的次生林群落结构作为重点研究区域,并选取典型的植物群落
设定典型标准地进行样方调查,包括树种的种类、高度、冠幅等,继而主要从植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的垂直
结构特征、群落的外貌特征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
2. 2 数据处理
对植物种类组成特性、鉴定及群落物种构成的分析参照《海南植物志》[1]、《广东植物志》[2]、《海南省
常用观赏植物推荐名录》[3]、《海南及广东沿海岛屿植物名录》[4]、《海南省省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
录和野生植物名录》[5];植被类型的分类是依据《中国植被》[6]的分类系统进行分类;群落结构的数量特征
是根据调查数据对各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树种的多度、频度、盖度[7]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相对盖
度、相对频度、优势度和重要值[8]等,从而分析出群落体现的优势种类及结构特征。
3 结果与分析
3. 1 物种组成分析
树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影响着森林群落的生物
多样性和稳定性[9]。在本次所调查的区域内,共记录到维管植物 515 种,隶属于 122 科 357 属,其中蕨类
植物 19 科 23 属 34 种;被子植物 103 科 334 属 481 种,无天然分布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
有 86 科 267 属 402 种,单子叶植物 17 科 67 属 79 种(表 1)。其中较大的科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c)、桑
科(Moraceae)、茜草科(Rubiaceae)、禾本科(Gramineae)、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菊科(Asteraceae) ,其
次是含羞草科(Mimosaceae)、芸香科(Rutaceae)、番荔枝科(Annonaceae)、樟科(Lauraceae)、马鞭草科
(Verbenaceae)等。主要的属为榕属(Ficus)、暗罗属(Polyalthia)、蓼属(Polygonum)、蒲桃属(Syzygium)
等。
通过查阅文献[10 - 13]的观点,综合调查结果,将调查研究区域内种子植物科的地理分布类型划分
为 9 个分布区类型,其中在 103 科种子植物中,热带、亚热带分布为 5 个分布区类型 66 个科,世界分布 31
个科,温带分布包含 2 个分布区类型 5 个科,其他分布区类型的科仅 1 科,体现了明显的热带、亚热带成分
为主的种子植物区系。在流域源头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黑桫椤(Alsophila podophylla)、福建观音座莲(An-
giopteris fokiensis)等,另有三褶虾脊兰(Calanthe triplicata)、高斑叶兰(Goodyera procera)等兰科植物的分
布[5,14 - 17]。
表 1 海南省南渡江流域维管植物组成及性状
类群 科 属 种
木本
种数 比例 /%
草本
种数 比例 /%
藤本
种数 比例 /%
蕨类植物 19 23 34 1 0. 2 33 6. 4 0 0. 0
被子植物 双子叶植物 86 267 402 288 55. 9 72 14. 0 42 8. 2
单子叶植物 17 67 79 19 3. 7 56 10. 9 4 0. 7
合计 122 357 515 308 59. 8 161 31. 3 46 8. 9
* :比例为该类物种数占所有物种数的比例。
3. 2 自然植被类型与主要群落特征分析
根据野外调查数据结合植物群落组成及结构的相似性分析、归纳和总结,将调查范围内的南渡江流域
·2·
第 4 期 王晓红,等:海南省南渡江流域自然植被群落特征分析
自然植被划分为 3个植被型组,6个植被型和 24个群系,见表 2[13]。并对主要自然植物群落进行分析。
表 2 海南省南渡江流域自然植被类型的划分
植被型组 植被型 群系
阔叶次生林 低山地热带雨林 笔管榕(Ficus subpisocarpa)+越南紫麻(Oreocnide tonkinensis)+水
锦树(Wendlandia uvariifolia)群系
重阳木(Bischofia polycarpa)+越南紫麻 +水东哥(Saurauia tristyla)
群系
热带季雨林 常绿季雨林 小果香椿(Toona microcarpa)+雄鸡树(Litsea variabilis)+中华润楠
(Machilus chinensis)群系
大果榕(Ficus auriculata)+禾串树(Bridelia insulana)+小果香椿群

斜叶榕(Ficus tinctoria)+叶轮木(Ostodes paniculata)+越南榆(Ul-
mus tonkinensis)群系
叶轮木 +窄叶翅子树(Pterospermum lanceaefolium)群系
九丁榕(Ficus nervosa)+青果榕(Ficus variegata var. chlorocarpa)+
中平树(Macaranga denticulata)群系
大果榕 +石栎(Lithocarpus glabrer)+中平树群系
白楸(Mallotus paniculatus)+假柿木姜子(Litsea monopetala)群系
水石榕(Elaeocarpus hainanensis)+水翁(Cleistocalyx operculatus)群

半落叶季雨林 海南榄仁(Terminalia hainanensis)+窄叶翅子树 +海南蒲桃(Syzygi-
um hainanense)群系
海南榄仁 +厚皮树(Lannea coromandelica)群系
棱果假卫矛 +黑格(Albizia odoratissima)+海南榄仁群系
垂叶榕(Ficus benjamina)+铁椤(Amoora tsangii)群系
囊萼柿(Diospyros inflata)+铁椤 +刺桑(Streblus ilicifolius)群系
笔管榕 +柳叶润楠(Machilus salicina)+水石榕群系
假柿叶木姜子 +苦楝(Melia azedarach)+滑桃(Trewia nudiflora)群系
白楸 +山苍子(Litsea cubeba)+山乌桕(Sapium discolor)群系
灌丛林 岸灌丛 山榕(Ficus heterophylla)+白饭树(Fluggea virosa)群系
水油甘(Phyllanthus parvifolius)+水柳(Homonoia riparia)群系
长花龙血树(Dracaena angustifolia)+酸叶胶藤(Ecdysanthera rosea)
群系
竹灌丛群系(藤竹(Dinochloa utilis)、粉单竹(Bambusa chungii)、莿竹
(Bambusa blumeana) )等
滩灌丛 水柳 +柳叶润楠 +白饭树群系
草丛 滩地草丛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结缕草(Zoysia tenuifolia)+芦竹(Arun-
do donax)群系
3. 2. 1 笔管榕 +越南紫麻 +水锦树群系 该群系主要分布在流域源头湿润的沟谷地带,群落内湿度大,
高温多雨,地表岩石裸露达 90%,岩石上布满青苔和丰富的草本植物,覆盖度较高,具有热带雨林的特征,
如板根、老茎开花、小型蕨类植物和有花植物的附生现象。其群落的组成是以桑科、荨麻科(Urticaceae)、
五加科(Araliaceae)、茜草科、竹芋科(Marantaceae)、苦苣苔科(Gesneriaceae)、胡椒科(Piperaceae)、葡萄科
(Vitaceae)、兰科(Orchidaceae)及各类蕨类植物为主。群落的整体外貌具有多层结构,分乔木层、灌木层、
草本层和层间植物。乔木层分为 2 个亚层,1 层乔木高度 10 ~ 20 m,2 层乔木高度 6 ~ 10 m,优势植物为笔
管榕、越南紫麻和水锦树,其次是水东哥、鸭脚木(Schefflera octophylla)和水同木(Ficus fistulosa)等。林下
灌木层植物为青藤公(Ficus langkokensis)、水锦树、鸭脚木等植物的幼龄林,还有灌木红花芒毛苣苔(Ae-
·3·
福 建 林 业 科 技 第 40 卷
schynanthus moningeriae)、冠萼线柱苣苔(Rhynchotechum formosanum)。由于处于湿润、阴暗的雨林中,草本
层植物丰富且覆盖度高,主要有海南柊叶(Phrynium hainanense)、南海铁角蕨(Asplenium loriceum)、燕尾蕨
(Cheiropleuria bicuspis)、高斑叶兰、淡绿短肠蕨(Allantodia virescens)、鸟巢蕨(Neottopteris nidus)等,并有部
分的植物种类附生在树上,如高斑叶兰、鸟巢蕨,其中燕尾蕨为特有和渐危种。层间具有厚茎的藤本植物
攀附,主要以海南蒟(Piper hainanense)、山蒟(Piper hancei)、扁担藤(Tetrastigma planicaule)植物为主。从
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看,该类群落属于典型的天然次生林。
3. 2. 2 重阳木 +越南紫麻 +水东哥群系 该群系主要分布在流域源头沟谷溪流旁,群落整体外貌体现的
是热带雨林特征,无明显的季节变化,属于低山地热带雨林。其群落组成成分是以大戟科、桑科、荨麻科、
楝科(Meliaceae)、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胡椒科、天南星科(Araceae)、棕榈科(Palmae)、竹芋科、葡萄
科等为主,属于典型的天然次生林。群落结构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乔木层的平均高
度为 10 m,1 层乔木植物主要为笔管榕、重阳木、越南紫麻、小果香椿等,2 层乔木主要为海南榕(Ficus
hainanensis)、水东哥、水锦树等。灌木层植物有鸭脚木、砂糖椰子(Arenga saccharifera)、水东哥、中平树、越
南紫麻、尾叶榕(Ficus heteropleura)等植物幼龄林,及黄脉九节(Psychotria straminea)、尾叶榕。草本层植物
以海南柊叶、南海铁角蕨、鸟巢蕨、野蕉(Musa balbisiana)为主。层间植物主要是由大型的木质藤本组成,
其植物有扁担藤、麒麟尾(Rhaphidophora pinnata)、山蒟等,此外包含有附生在乔木枝干和地表岩石层的蕨
类植物。
3. 2. 3 小果香椿 +雄鸡树 +中华润楠群系 该群落分布在流域上游低海拔山沟、山谷的岩石地带,属于
常绿阔叶林。其群落组成成分是以楝科、樟科、大戟科、姜科、忍冬科等为主。群落结构分为乔木层、灌木
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草本层和层间植物不丰富。乔木层高度为 7 m,主要树种为小果香椿、雄鸡树、中
华润楠、中平树、白楸等,夹杂着少量的落叶树种如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重阳木等,但不影响整个群
落的外貌。灌木层植物主要是以分布在岩石缝里的水油甘为主。草本层植物分布在林下的阴湿及岩石的
边缘,主要的植物有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忍冬、肾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等。层间以攀附木质
藤本植物为主,主要为翅果藤、锈荚藤(Bauhinia erythropoda)等。
3. 2. 4 大果榕 +禾串树 +小果香椿群系 该群落分布在上游低山沟谷的潮湿雨林中,属于常绿阔叶林。
其群落的组成成分是以桑科、楝科、大戟科、猕猴桃科、蝶形花科、含羞草科、姜科、禾本科、蓼科(Polygo-
naceae)、天南星科等为主。群落结构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密林下阴湿环境使草本层、
层间植物丰富。乔木层高度为 8 m,优势树种为大果榕、禾串树、小果香椿等,其次是中平树、水东哥、白
楸、水翁、水同木等。灌木层除了部分乔木层的幼龄树种外,还有海南的特有植物剑叶三宝木的零星分布。
草本层以棕叶狗尾草(Setaria palmifolia)、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粽叶芦(Thysanolaena maxima)、野
芋(Colocasia esculentum var. antiquorum)为主,其次是鸟巢蕨、火炭母、石菖蒲等植物。层间植物主要以木
质的藤本为主,有鱼藤(Derris trifoliata)、锈荚藤、翅果藤、白藤(Calamus tetradactylus)等,还有一些缠绕攀
附的草质藤本,如大青薯(Dioscorea benthamii)、小花乌蔹梅等。
3. 2. 5 水石榕 +水翁群系 该群落主要分布在南渡江中上流域的河道缓冲林带,群落外貌属于山地常绿
阔叶林,郁闭度不高,群落的结构与组成较简单。其群落组成的成分是以杜英科(Elaeocarpaceae)、桃金娘
科(Myrtaceae)、大戟科、樟科、百合科(Liliaceae)为主,季相变化不明显。群落结构分为 3 个层次,乔木层、
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高度 7 ~ 8 m,树冠较小,连结不太紧密,覆盖度达 30% ~ 50%,其优势树种为水
石榕和水翁。林下灌木层植物多以喜生于河边多石滩疏林中的柳叶润楠、水油甘、小露兜(Pandanus gres-
sitii)为主,在林下的阴湿处有淡绿短肠蕨、土麦冬等草本分布。该群落的植物组成多以喜生于水边和阴湿
处的植物为主,其中水石榕是常见的木本花卉;而水翁根系发达,有一定的抗污染能力,能净化水源,是优
良的水边绿化植物,为典型的河岸边群落景观。
3. 2. 6 海南榄仁 +窄叶翅子树 +海南蒲桃群系 该类群落主要分布在上游流域的白沙境内,植物群落结
构与组成比较复杂,是常绿与落叶阔叶树混交林,群落整体外貌属于半落叶季雨林,群落总覆盖率达
70% ~90%。群落组成成分是以使君子科、梧桐科、大戟科、桑科、无患子科等为主,叶片以中型叶占多数,
·4·
第 4 期 王晓红,等:海南省南渡江流域自然植被群落特征分析
植物的生活型多为高位芽植物。群落结构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其中乔木分为 2 个
亚层,层外植物和草本层植物不丰富。上层大中乔木高度为 10 ~ 22 m,2 层小乔木高度为 6 ~ 10 m,其优
势树种为海南榄仁、窄叶翅子树,次优势植物为黑格、海南蒲桃,常见植物有重阳木、厚皮树、刺桑、叶被木、
野龙眼、细基丸(Polyalthia cerasoides)、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等。灌木层主要是乔木层树种的幼苗,
另有比较稀少的灌木,如假黄皮(Clausena excavata)、乐东假卫矛、毛柿等植物。草本层植物种类更少,结
构也简单,主要植物有吐烟花和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层外植物有藤本毛相思子(Abrus mol-
lis)的层间分布。
3. 2. 7 海南榄仁 +厚皮树群系 该类群落主要分布在上游低山沟谷和岩石裸露的河岸阶地,为常绿落叶
混交林,属于半落叶季雨林。群落的组成成分是以使君子科、漆树科、桑科、茜草科、大戟科、番荔枝科、山
柑科、豆科、卫矛科、荨麻科等为主。群落结构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分 2 个亚层,中乔木
层高度为 10 m,优势树为海南榄仁、厚皮树,小乔木层高度为 6 ~ 8 m,主要树种有刺桑、大叶鱼骨木、垂叶
榕、细基丸等,上层落叶下层常绿,分层较明显。灌木层主要树种有棱果假卫矛、乌口树、千里香、喙果皂帽
花(Dasymaschalon rostratum)、刺桑、翻白叶(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等,主要是以幼年乔木树种为主,
其次有喙果黑面神、柄果木、猪肚木、海南野桐等。由于群落结构的影响,草本层植物简单稀少,只在群落
边缘的水边潮湿处分布有吐烟花和莎草等草本植物,其次是兰科的攀附生长的火焰兰(Renanthera coc-
cinea)。
3. 2. 8 笔管榕 +柳叶润楠 +水石榕群系 该群落分布在流域中上游低海拔区域的溪畔河边,是河岸边典
型的植物群落景观,属于半落叶季雨林。群落的组成成分是以桑科、樟科、杜英科、蔷薇科(Rosaceae)、桃
金娘科、大戟科、茜草科、百合科、天南星科为主。群落结构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分 2 个
亚层,上层乔木高度为 10 m,优势树种为笔管榕,下层乔木高度为 5 ~ 8 m,优势树种为柳叶润楠、水石榕、
蒲桃、桃叶石楠(Photinia prunifolia)等,分层较明显。灌木层优势树种为鱼尾葵(Caryota ochlandra)和水锦
树,分布有水翁、蒲桃、鱼尾葵、琼榄(Gonocaryum lobbianum)等树种的幼龄林,此外还有水锦树、托竹、簕仔
树(Mimosa bimucronata)、短柄紫珠、水竹蒲桃(Syzygium fluviatile)、羽脉山麻杆、对叶榕、牛筋果等。草本
层植物主要为土麦冬、小露兜,其次是火炭母(Polygonum chinense)、鲫鱼胆草等,但在部分村庄的人类活
动区,沿岸还会有些外来草本植物的入侵,如假臭草(Eupatorium catarium)、臭草(Hyptis suaveolens)等植
物。层间有藤本植物分布,但结构上不明显,有大托叶菝葜、越南悬钩子(Rubus cochinchinensis)、百足藤
(Pothos repens)等植物的附生缠绕。
3. 2. 9 山榕 +白饭树群系 该类灌丛林分布于低海拔流域沿岸的边缘沙地潮湿带,是沿岸村庄的活动地
带。群落结构为简单的灌—草结构,灌木层优势种为山榕,分布数量多且密集,常见的种还有白饭树、灰毛
大青(Clerodendrum canescens)等。草本层植物复杂种类多,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大多草本植物属于外
来物种,其中以菊科的种最多,群落以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柳叶箬为(Isachne globosa)优势种,常
见的草本植物还有臭草、假臭草、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土荆介、水竹草、金腰箭(Synedrella nodiflo-
ra)、革命菜、少花龙葵(Solanum photeinocarpum)、刺苋、芦竹(Arundo donax)、野芋等 10 多种。
3. 2. 10 水柳 +柳叶润楠 +白饭树群系 该类灌丛林主要是分布在中上游的岩石沙地河滩以及下游的沙
地浅滩,在整个的流域面上分布较广阔。群落结构分为 2 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群落外貌终年常绿。灌木
层优势树种明显,在河滩的石缝中分布有大面积的耐水淹植物水柳,次优势种为柳叶润楠和白饭树,常见
的其他树种有水翁、水石榕、灰毛大青等。由于河滩岩石地上土壤大多为沙石,草本层结构比较简单,物种
种类少,主要为假臭草、芦竹等少数植物,其中芦竹的覆盖面很广。由于群落受水流的动态影响,处于不稳
定的状态,草本层植物多有外来植物的侵入与蔓延。
3. 2. 11 狗牙根 +结缕草 +芦竹群系 该草丛群落大多分布在流域下游极度开发地宽阔河床上及稀疏防
护林边缘的荒地,结构简单仅草本层 1 层。其以狗牙根或芦竹为优势种,其他常见的种大多是禾本科或菊
科的外来草本植物,常见植物有结缕草、地毯草(Axonopus compressus)、臭草、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
莎草、空心莲子草、水蓼、飞机草等,常有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水柳
·5·
福 建 林 业 科 技 第 40 卷
等乔灌木的稀疏点缀。
4 结论与讨论
1)南渡江流经区域属于热带地区,流域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有维管植物 515 种,隶属于 122 科
357 属,其中双子叶植物有 86 科 267 属 402 种,单子叶植物 17 科 67 属 79 种,区系分析结果体现了明显的
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的种子植物区系,优势科为大戟科、桑科、茜草科、禾本科、蝶形花科、菊科;优势属为
榕属、暗罗属、蓼属、蒲桃属等。
2)调查范围内的南渡江流域自然植被划分为 3 个植被型组,6 个植被型和 24 个群系。自然植被类型
属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植物群体,中上游多分布低山地热带季雨林、常绿季雨林、半落叶季雨林等植被类
型,群落结构复杂,有多层常绿、混交和多树种组成的特点,且林下热带性灌木、草本、藤本植物繁多。下游
滩涂地多分布为岸灌丛、滩灌丛和草地。
3)本研究是对流域两岸自然植被类型及典型次生林群落结构特征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可在相近的
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区域,结合考虑地带性自然植物群落的结构特点,指导城市植物景观中人工植物群落
的构建,亦可为南渡江流域植物恢复与保护提供数据参考。
参考文献:
[1]陈焕镛 . 海南植物志:I - IV[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64,1965,1974,1977.
[2]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广东植物志[M].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
[3]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关于印发海南省常用观赏植物推荐名录的通知[EB /OL]. (2011 - 02 - 14)http:/ /
www. hainan. gov. cn.
[4]吴德邻 . 海南及广东岛屿植物名录[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5]海南省人民政府 . 关于公布海南省省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和野生植物名录的通告[EB /OL].(2006 - 12 - 18)
http:/ /www. hainan. gov. cn.
[6]吴征镒 . 中国植被[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945 - 948.
[7]孙儒泳,李博,诸葛阳,等 . 普通生态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47.
[8]Curtis J T,MCINTOSH R P. An Upland Forest Continuum in the Prairie-forest Border Region of Wisconsin[J]. Ecology,1951,
32:476 - 496.
[9]刘红梅 . 秦淮河流域主要林分类型结构特征研究[D]. 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0.
[10]GoodR. The geography of flowering plants[M]. New York:John Wiley&Sons,Inc. 1947.
[11]吴征镒 . 中国植物区系的热带亲缘[J]. 科学通报,1965(1):25 - 33.
[12]吴征镒,周浙昆,李德铢,等 . 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J]. 云南植物研究,2003,25(3):245 - 257.
[13]朱江江 . 南渡江流域植被调查与典型植物群落构建研究[D]. 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
[14]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科学植物研究所 . 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J]. 生物学通报,1987(7):23 - 28.
[15]傅立国 . 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名录[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16]杨爱莲 .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农业部分)[J]. 草业科学,1996,13(4):69 - 74.
[17]国家林业局和农业部 .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R]. 北京:国家林业局办公室,1999:1 - 1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