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红网纹草的组培快繁研究



全 文 :红网纹草的组培快繁研究
徐洁兰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广东广州 510405)
摘要 以红网纹草的茎段为外植体 ,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技术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带芽茎段 , 0.05%升汞处理 8 min ,消毒效果最
理想;MS+2.0 mg/L 6-BA+0.2 mg/ LNAA是茎段诱导最为合适的培养基;MS+0.5mg/L 6-BA+0.05 mg/L NAA是理想的丛芽增殖培养
基;1/2MS+1.0 mg/L NAA是丛芽生根的理想培养基。
关键词 红网纹草;消毒;培养基;组培快繁
中图分类号 Q94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7)13-03846-01
  红网纹草(Fittonia verschaffeltii `Pearcei)又称费丽草 ,为
爵床科网纹草属多年生草本观叶植物 ,原产于南美洲秘鲁。
红网纹草植株低矮 ,呈匍匐状蔓生 ,叶十字对生 ,茎枝 、叶柄 、
花梗均密披茸毛 ,叶面密布红色网脉 ,十分清晰 、美丽 、别致 ,
将其置于茶几 、案头 ,颇为赏心悦目 ,为室内小型观叶珍品。
同时由于它具有耐荫湿 、喜温暖和易栽培管理等优点 ,深得
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传统的网纹草繁殖方法为扦插或分株
繁殖 ,但传统方法繁殖速度较慢 ,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且直接
影响母体植株的观赏性 。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 ,可在短期内
获得大量整齐一致植株 ,并可保持母体优良的品质 ,用以满
足商品化生产 ,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笔者以红网纹草
的嫩茎切段为外植体进行试验 ,试图为红网纹草的快速繁殖
和大规模生产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以生长健壮的红网纹草幼嫩茎段为外植体。
1.2 方法 将红网纹草的叶片剪去 ,并将枝条切成长度适
宜的带芽茎段 ,用肥皂水和软毛刷将茎段表面清洗干净 ,然
后用自来水反复冲洗 10min ,并用浓度 75%的乙醇消毒 10 s ,
无菌水冲洗 3次 ,再用 0.05%升汞溶液+适量吐温-80消毒 8
min ,最后用无菌水冲洗 8次。将消毒后的茎段再剪切成 0.5
~1 cm的茎段 ,接种于添加不同种类和浓度激素的MS 培养
基中进行培养 ,并加以比较。
1.3 培养条件 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培养条件为
蔗糖 3%,卡拉胶 6%, pH值 5.8 ,光照强度 1 500~ 2 000 lx ,光
照时间 10 ~ 12 h/d ,培养温度(25±2)℃。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 试验除采用上述消毒方法
外 ,还选择了其他的消毒方法作比较 ,结果见表 1 。表 1表
明 ,采用 2%次氯酸钠溶液进行同等时间的消毒 ,虽然对材料
基本无伤害 ,但材料的污染率很高。使用 0.05%升汞溶液消
毒 ,所需时间短 ,材料的成活率较高 ,但发生了一定的污染;
处理时间长 ,不发生污染 ,但对材料的伤害明显。试验表明 ,
红网纹草的消毒以 0.05%升汞溶液+适量吐温-80消毒 8
min ,再用无菌水彻底冲洗 8次的效果最好 ,这时材料没有发
生污染 ,而且成活率相当高 ,达到了 91.8%。
2.2 不同激素种类及配比对诱导芽萌动的影响 为了比较
不同激素对红网纹草芽萌发的刺激效果 ,试验设 2.0 、3.0、
5.0 mg/L 3种 6-BA浓度和 0.05 、0.1 、0.2 mg/L 3种 NAA浓
作者简介 徐洁兰(1965-),女 ,广东广州人 ,农艺师 ,从事观赏植物组
织培养及栽培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 2007-02-01
度 ,共组合成 5种不同的培养基 ,消毒后的网纹草茎段接种
在上面 ,进行追踪观察 ,试验结果见表 2。
  表1 不同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
消毒药剂 消毒时间
min
污染率
%
成活率
%
0.05%升汞溶液+适量吐温-80    6  10.52  92.5
8 0 91.8
10 0 12.5
2%次氯酸钠溶液+适量吐温-80 6 96.19 100.0
8 90.95 100.0
10 85.43 100.0
  表2 不同激素种类及配比对诱导芽萌动的影响
编号 激素种类及配比 生长状况
1 2.0mg/L 6-BA+0.05mg/ L NAA外植体膨大 ,芽不长高
2 2.0mg/L 6-BA+0.1mg/ LNAA 外植体膨大 ,芽长高不明显
3 2.0mg/L 6-BA+0.2mg/ LNAA 外植体膨大 ,芽明显长高
4 3.0mg/L 6-BA+0.2mg/ LNAA 芽长高但同时出现水渍状愈伤组织
5 5.0mg/L 6-BA+0.2mg/ LNAA 芽长高但同时出现大量水渍状愈伤组织
 注:以带芽茎段为观察对象 ,接种 20 d,记录其生长状况。
  表 2表明 ,在供试 5种培养基中 ,外植体均发生膨大 。
其中 4、5号培养基中的外植体还出现水渍状的愈伤组织 ,进
一步观察发现 ,4、5号培养基上芽的生长逐渐停顿而愈伤组
织也逐渐变褐色 ,失去活力;1、2号培养基中外植体的生长
情况与 4、5号培养基基本相同 ,但芽的生长不明显;3号培养
基中的外植体 ,芽的萌发明显 。由此可见 ,采用 3号培养基
作为红网纹草的诱导培养基最合适 ,其芽饱满 ,长势好 ,为后
续的快速繁殖奠定基础。
2.3 不同激素种类及配比对芽增殖的影响 将诱导阶段中
得到的芽体转接到分化增殖培养基中 ,同样也将 6-BA设为
0.5、1.0、2.0 mg/L 3个浓度 ,将NAA设为 0.05、0.1 、0.2mg/L
3个浓度 ,共组合成 5种不同的培养基 , 2次重复 ,记录其生
长情况 ,结果见表 3 。
  表3 不同激素种类及配比对芽增殖的影响
编号 激素种类及配比 生长状况 增殖系数
1 2.0mg/L 6-BA+0.2mg/ LNAA 芽先变粗生长 ,随后长出一定量的丛芽 1.0
2 1.0mg/L 6-BA+0.2mg/ LNAA 芽先变粗生长 ,随后长出一定量的丛芽 1.0
3 0.5mg/L 6-BA+0.2mg/ LNAA 芽先变粗生长 ,随后长出一定量的丛芽 1.3
4 0.5mg/L 6-BA+0.1mg/ LNAA 芽先变粗生长 ,随后长出大量的丛芽 4.2
5 0.5mg/L 6-BA+0.05mg/ L NAA 芽先变粗生长 ,随后长出大量的丛芽 6.8
 注:转瓶 2次后记录生长情况;以芽团统计增殖系数。
(下转第 3897页)
安徽农业科学 , 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07 , 35(13):3846, 3897                   责任编辑 陈娟 责任校对 胡先祥
药剂 、不同剂量 、不同施药时间之间的防效均在 0.01水平显
著差异 ,其中 40%乐果 28 ml/株防效最好 ,平均防效达
67.17%。美国曾以机油乳剂 、DDT 、对硫磷 、马拉硫磷等防治
菠萝粉蚧(Dysmicoccus brevipes),现通过七氯 、氯丹 、林丹等控
制蚂蚁来防治菠萝粉蚧 。目前高毒 、高残留化学农药的使用
受到限制 ,人们开始采取蒽油(或汽油)隔离及灭蚁灵毒饵诱
杀等措施控制蚂蚁以防治菠萝粉蚧和菠萝凋萎病。
3 结语
蚧虫依附于植物生活 ,而且与后者协同进化的关系甚为
密切。近年来 ,发现同种蚧虫因寄生于不同地域或植物以及
同一地域不同海拔 、同一植物不同部位而产生多型或双型现
象。同时 ,不同种蚧虫也有隐形性(Cryptical)和孪生型(Sib-
ling)的现象 ,再加上杂交和亚种变种的存在 ,使得种的定义
不是很明确 ,分类变得比较困难 。然而 ,自然界天敌和蚧虫
体内共生体(Endosymbiont)却能正确鉴别种和种下甚至种上
的高级阶元(Taxa)。为了更好地控制蚧虫 ,我国在蚧虫分类
研究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重要蚧虫生物学 、生态学方面的
研究。
参考文献
[ 1] 汤 德.我国蚧虫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展望[ J] .武夷科学, 2001, 17:82
-86.[ 2] 董文霞 ,韩宝.蚧虫化学生态学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报, 2005,25(4):878
-884.
[ 3] 王代武,张权炳 ,万天伦.矢尖蚧第一代幼蚧发生期预测预报方法续探
[ J] .中国柑桔, 1990(1):11-13.
[ 4] 李忠平,吕玉兰 ,杜中云 ,等.日本龟蜡蚧发生期预测预报研究[ J] .安
徽林业科技 ,1994(1):43-45.
[ 5] 张永毅,吴世源 ,赵志模,等.柑橘矢尖蚧第一代发生期预测简报[ J] .
植保技术与推广 ,2001, 21(7):7-9.
[ 6] 王小纪,高存劳 ,张军灵 ,等.草履蚧预测预报与防治指标[ J] .西北农
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31(1):124-126, 147.[ 7] 张孝羲.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M] .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 8] 杨春材,杜良修 ,杜铖瑾.日本龟蜡蚧卵期的预测预报研究[ J] .生物数
学学报, 1996 ,11(3):175-180.
[ 9] 王天书,唐燕平 ,刘桂华 ,等.杏毛球蚧产卵量与卵期预测预报的研究
[ 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9,26(4):447-451.
[ 10] 唐燕平,刘远.皱大球蚧产卵与卵期预测预报的研究中国[ J] .森林病
虫, 2002 ,21(2):9-11.
[ 11] 胡艳红,陈顺立 ,杨爱民.松突圆蚧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的测
定[ J] .福建林业科技 ,2004, 31(2):9-11, 15.
[ 12] 林同 ,刘宽余 ,刘军侠,等.柳蛎蚧种群动态及测报技术[ J] .东北林业
大学学报 ,2000, 28(6):52-54.
[ 13] 刘军侠,王海英,刘冬云 ,等.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杨圆蚧发生面积预
测预报的研究[ J] .河北林果研究, 2001,16(2):166-167 ,175.
[ 14] 李红梅 ,韩红香,薛大勇.利用GARP生态位模型预测日本松干蚧在
中国的地理分布[ J] .昆虫学报 ,2005, 48(1):95-100.
[ 15] 张权炳,何静 ,林邦茂,等.矢尖蚧预测预报及防治指标研究[ J] .中国南方果树 ,1996(1):20-21.
[ 16] 邢光耀.介壳虫综合防治[ J] .河北农业科技, 2004(1):17.
[ 17] 迟德富,苗建才,曲辉,等.昆虫生长调节剂抑食肼防治杨圆蚧和柳蛎
盾蚧[ 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7 ,25(5):10-14.
[ 18] 邵强华 ,王文祥.中国晋盾蚧合防治试验研究[ J] .北京林业大学学
报 ,1990, 12(3):74-82.
[ 19] 谢寿安,张军灵,王小纪 ,等.阻隔法防治草履蚧试验[ J] .东北林业大
学学报, 2002, 30(5):65-66.
[ 20] 古德祥,张古忍,张润杰 ,等.中国南方害虫生物防治50周年回顾[ J] .
昆虫学报 ,2000, 43(3):327-335.[ 21] 郑汉业,明维俊,葛庆杰.日本松干蚧综合防治试验初报[ J] .南京林
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3(1):11-30.
[ 22] 潘务耀,叶燕华,殷凤鸣 ,等.芽枝状枝孢霉和蜡蚧轮枝菌防治湿地松
粉蚧研究初报[ J] .森林病虫通讯, 1994(1):14-15, 13.
[ 23] 张和平,杨庆兰,杨志敏,等.应用阿维菌素防治柿绒粉蚧、日本蜡蚧
试验[ J] .植物保护 ,2003, 29(2):51-53.
[ 24] 王竹红,黄建 ,梁智生,等.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的引种与利用[ J] .福
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33(3):313-317.
[ 25] 俎文芳,于春池,王学军 ,等.桑白蚧寄生蜂资源考察及综合防治技术
探讨[ J] .果树学报 ,2006, 23(2):297-300.
[ 26] 李莹 ,田明义 ,刘永康,等.圆斑弯叶毛瓢虫对湿地松粉蚧的控制作用
[ J] .武夷科学 ,2002, 18:120-124.[ 27] 吴浙东,王政懂,邓玉英 ,等.不同农药防治板栗栗绛蚧试验[ J] .中南
林学院学报, 2001 ,21(1):95-96.
[ 28] 胡艳红,黄振裕,崔林开 ,等.松突圆蚧林间化学防治效果的研究[ J]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6, 28(3):364-367.
[ 29] 谢文贵,尚忠海,田光合 ,等.干基注射甲胺磷防治草履蚧试验[ J] .森
林病虫通讯, 1998(2):40.
[ 30] 吴浙东,陈玮 ,童文成,等.打孔塞药防治板栗栗红蚧雌成虫试验[ J] .
贵州林业科技 ,2000, 28(3):54-56.
[ 31] SAKIMURA K.Mirex applied by airplane for ant control[ J] .Pineapple Re-
search Institute News, 1970 ,18:1-4.[ 32] ROHRBACH K G , BEARDSIEY J W , GERMAN T L , et al.Mealybug wilt ,
mealybugs , and ants on pineapple[ J] .Plant Dis ,1988, 72:558-565.
[ 33] REIMER N J , BEARDSLEY JR J W.Effectiveness of hydramethylnon and
fenoxycarb for control of bigheaded ant(Hymenoptera:Formicidae), an ant
associated with mealybug wilt of pineapple in Hawaii[ J] .J Econ Entomol ,
1990, 83:74-80.
[ 34] 马明呈,刚存武,胡林.树干注射法防治海棠树杏球蚧的研究[ J] .西
北林学院学报 ,2005, 20(4):117-118.
(上接第 3846页)
  表 3表明 ,当NAA浓度为 0.2 mg/L ,逐渐调节 6-BA浓
度时发现 ,材料萌生出的芽有一定的生长变化 ,并且随时间
的延长 ,也会长出少量的丛芽 ,但增殖系数不高 ,为 1 ~ 1.3;
当 6-BA浓度为 0.5 mg/L ,逐渐调节NAA的浓度时发现 ,芽
体的不定芽分化都较明显 ,并在NAA浓度为 0.05 mg/L时 ,
效果最好 ,繁殖系数达到 6.8。由此可见 ,红网纹草芽的分
化及增殖培养中加入少量的 NAA ,有促进的作用 ,但 NAA
用量过高则抑制其增殖 。试验表明 ,5号培养基是较理想的
丛芽增殖培养基。
2.4 不同激素种类及配比对芽丛生根率的影响 将长至 3
~ 4 cm高的丛芽分离成单芽后转入表 4 所列的培养基中 ,
20 d后观察小芽的生根情况 , 30 d后统计长根数(表 4)。
  表 4表明 ,1 ~ 3号培养基对芽丛生根均有较好的促进
作用 ,生根率为 100%。其中 , 2 、3号培养基的培养效果理
想 ,平均生根数达到 10条左右;尤其是 3号培养基 ,所产生
的根不仅数量多 ,而且健壮 ,非常利于随后的试管苗出瓶移
栽管理 。
  表 4 不同激素种类及配比对芽丛生根率的影响
培养基
编号
激素种类
及配比
生根
率∥%
平均生
根数 生长情况
1 0.1mg/ L NAA 100 3.6 根少、长势较弱 ,生长较慢
2 0.5mg/ L NAA 100 5.5 根的生长、长势较好
3 1.0mg/ L NAA 100 8.9 根多、粗壮 ,生长好
 注:表中的基本培养基为 1/ 2 MS(大量元素减半)培养基。
参考文献
[ 1] 韦三立.花卉组织培养[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
[ 2] 谭文澄 ,戴策刚.观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2001.
[ 3] 冯林剑 ,梁明勤,申顺先.白网纹草组织培养快繁研究[ J] .河南科技学
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2):36-38.
[ 4] 刘庆,张小玲 ,唐征,等.白网纹草的组培快繁研究[ J] .温州农业科技 ,
2004(3):68-71.
389735卷13期                  何衍彪等 蚧虫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