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不同艾蒿提取物浸种对粳稻种子生长的影响



全 文 :不同艾蒿提取物浸种对粳稻种子生长的影响
虞 梅 , 高桂枝 , 卢海龙 , 刘 正 , 汪 青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江苏南京 210044)
  摘要:通过用 4种艾蒿提取物对粳稻种子浸种的方法来观察对粳稻种子发芽 、苗长及主根长的影响。试验结果
表明 ,促生长效果较好的是石油醚提取物和氯仿提取物。
  关键词:粳稻;种子;艾蒿提取物;多重比较;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生长曲线
  中图分类号:S511.2+2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09)03-0072-02
收稿日期:2008-11-28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编号:JH03— 03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基金(编号:Y616)。
作者简介:虞 梅(1983—),女 ,江苏南京人 ,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
天然产物研究。 Tel:(025)58698204;E-mail:chris.ym@ 163.
com。
  种子发芽是水稻生长发育的起点 ,较高的发芽势和发芽
率是培育壮秧的基础 ,直接关系到水稻的产量 ,同时种子的发
芽势和发芽率也是检测种子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 [ 1] 。通常
认为水稻种子吸足自身重量 25%的水分后胚才能萌动 。种
子吸水速度取决于温度 ,一般稻种吸足自身重 25%的水分需
要积温 100 ~ 110℃;10℃水温条件下需 10 ~ 11d、15 ℃时需
7 d[ 2 ] 。生产上往往因浸种时间不够或过长 ,造成水稻种子发
芽率下降 、成苗率低而引起秧苗素质差 。本试验研究 4种艾
蒿提取物不同浸种时间对粳稻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 ,
以期提高粳稻种子的发芽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原料:试材采用市售的粳稻种子 ,从中挑选籽粒饱满 、大
小一致的种子供试验用 。试剂:1%的次氯酸钠溶液 ,艾蒿的
石油醚提取物 、苯提取物 、氯仿提取物 、正丁醇提取物(浓度
均为 100mg/kg),蒸馏水 。
1.2 试验方法
按文献 [ 3]方法进行室内室温发芽 。
1.2.1 4种溶剂的配制 艾蒿的石油醚提取物 、苯提取物 、
氯仿提取物 、正丁醇提取物(浓度均为 100 mg/kg)的配制:分
别取 4种提取物各 1 g固体状提取物用对应的溶剂溶解 ,加
适量的乳化剂配成浓度为 1%的 4种母液 ,再分别取母液加
蒸馏水稀释成浓度为 100 mg/kg的溶液置于冰箱中待用 。
1.2.2 试验处理 用 1%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粳稻种子 10
min,其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将洗干净的粳稻种子用上述溶
液浸泡处理 2h后整齐摆放在培养皿中 ,每盒 30粒 ,设 4个
重复 。所用滤纸用 5ml蒸馏水润湿 。将摆好的种子放在 25
℃恒温光照培养室中 ,每天定量浇水 2 ml,每天观察发芽情况
并记录发芽数量 。
1.2.3 数据记录和项目统计 试验进行第 4 d以正常幼苗
统计测定发芽势 ,第 7天以胚根突破种皮为发芽标准统计发
芽率 ,测定主根长 、苗长等项目 。
发芽势(%)=(第 4d的发芽数 /供试种子数)×100;
发芽率(%)=(7d内发芽总数 /供试种子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供试溶剂浸种对粳稻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影响的
多重比较分析
种子发芽势高 ,表示种子活力强 ,则发芽整齐 、出苗一致 、
增产潜力大 。本试验对不同浸种时间的发芽势进行了方差分
析和多重比较 ,其结果见表 1至表 5。
水稻种子发芽是水稻生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种子发芽
率高则表示有生活力种子多和种后出苗数多 ,它既能降低成
本 ,又能为壮苗高产打下基础 。本试验对不同浸种时间的发
芽率进行了多重比较和方差分析 。
表 1 不同供试溶剂处理后粳稻种子发芽势的多重比较分析
供试溶剂 发芽势(%) 5%显著水平 1%显著水平
氯仿提取物 84.2 a A
石油醚提取物 80.0 b AB
苯提取物 78.2 bc ABC
正丁醇提取物 75.0 c BC
清水对照 72.9 d C
  从表 1中可以看出 ,氯仿提取物对粳稻种子发芽率的增
长效果最明显 ,它与清水对照有极显著的差异。不同溶剂的
浸种对种子的发芽势存在极显著的差异 ,说明浸种溶剂对种
子的发芽势有显著影响。这可能是由于这 4种艾蒿提取物比
清水对照都含有不同含量的促生长成分 ,故增效不一样 。可
将氯仿提取物用于田间试验研究 。从表 2中可以看出 ,氯仿
提取物对粳稻种子发芽率的增长效果最明显 ,它与清水对照
有极显著的差异 ,不同溶剂的浸种对种子的发芽势存在极显
著的差异 ,说明浸种溶剂对种子的发芽率有显著影响 。故可
将氯仿提取物用于田间试验研究 。
表 2 不同供试溶剂处理后粳稻种子发芽率的多重比较分析
供试溶剂 发芽率(%) 5%显著水平 1%显著水平
氯仿提取物 98.9 a A
苯提取物 94.8 b AB
正丁醇提取物 92.6 bc ABC
石油醚提取物 90.4 cd BC
清水对照 87.4 d C
—72— 江苏农业科学 2009年第 3期
DOI :10.15889/j.issn.1002-1302.2009.03.079
2.2 不同溶剂浸种对发芽率和发芽势影响的方差分析
在农业生产中 ,影响水稻生长的因素往往是很多的 。每
一因素的改变都有可能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有些因素影
响较大 ,有些较小 。为了使水稻的生产过程得以稳定 ,保证水
稻质优高产 ,就有必要找出对水稻质量有显著影响的那些因
素 ,为此需根据试验的结果进行方差分析 。用 EXCEL对试验
数据可作出相关分析 。
由表 3的方差分析结果可见 ,由于求得的 F值明显小于
F0.05 ,所以不同供试试剂处理后的种子发芽势不存在极显著
的差异 ,说明不同供试试剂的浸种对粳稻种子的发芽势没有
显著影响 。
表 3 不同供试溶剂处理后粳稻种子发芽势的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 df MS F值 F0.05 F0.01
因素 4 8.929 1.181 3.48 5.99
误差 10 3.023
总和 14
  由表 4的方差分析结果可见 ,由于求得的 F值明显小于
F0.05 ,所以不同供试试剂处理后的种子发芽率不存在极显著
的差异 ,说明不同供试试剂的浸种对粳稻种子的发芽率没有
显著影响 。
表 4 不同供试溶剂处理后粳稻种子发芽率的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 df MS F值 F0.05 F0.01
因素 4 7.758 0.728 5 3.48 5.99
误差 10 10.65
总和 14
2.3 不同溶剂浸种对苗长和主根长影响的回归分析
以主根长(cm)为 y,苗长(cm)为 x求得线性回归方程 ,
具体结果见表 5。
表 5 不同供试溶剂处理对粳稻种子苗长和主根长影响的回归分析
供试溶剂 线性回归方程 线性相关系数(r) r2
石油醚提取物 y=2.017 7x-0.366 6 0.974 9 0.950 4
苯提取物 y=1.434 9x+0.634 1 0.936 4 0.876 8
氯仿提取物 y=1.680 3x+0.314 8 0.946 5 0.895 9
正丁醇提取物 y=1.386 3x+0.423 0 0.993 8 0.987 6
清水对照 y=1.273 2x+0.532 5 0.974 6 0.949 8
  从表 5可以看出 ,相关系数 r值均接近 1 ,说明回归方程
中 x、y的相关程度较好 ,即苗长和主根长存在线性关系 。其
中 ,正丁醇提取物处理后粳稻种子主根长和苗长的相关性最
好 、苯提取物较差 。
由表 6看出 ,除氯仿提取物外 ,其余 4种溶剂处理后对应
的相关系数在 α=0.05和 α=0.01下均表现为显著;而对于
氯仿提取物 ,在 α=0.05时对应的相关系数表现为显著 ,但在
α=0.01时表现为不显著 。
2.4 不同溶剂浸种处理后粳稻种子生长曲线图
对 4种艾蒿提取物分别以苗长(cm)为纵轴 、浸种天数
(d)为横轴作粳稻种子的生长曲线 ,具体见图 1 ~ 4。
  由图 1 ~ 4可以看出 ,氯仿提取物对粳稻种子的生长有最
明显的促进作用 ,石油醚提取物次之 ,而正丁醇提取物对粳稻
表 6 对相关系数进行假设检验的计算结果
供试溶剂 t值 t0.05, 5 t0.01, 5
石油醚提取物 9.791 2.015 3.365
苯提取物 5.967
氯仿提取物 2.116
正丁醇提取物 19.97
清水对照 9.731
种子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3 结论
由本试验数据多重比较结果得出 ,氯仿提取物对粳稻种
子发芽势和发芽率与清水对照相比存在显著的差异;由方差
分析得出 , 不同供试溶剂的浸种对粳稻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
(下转第 74页)
—73—虞 梅等:不同艾蒿提取物浸种对粳稻种子生长的影响
有机水稻 —青花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戴忠良 , 秦文斌 , 肖 燕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句容 212400)
  摘要:有机水稻—青花菜种植模式将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结合起来 ,以环境友好型生产高质量的有机农产品 , 并
提高了经济效益。本研究介绍其种植茬口布局 、产地选择与规划 、肥料来源和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有机水稻;青花菜;有机肥料;生物防治
  中图分类号:S511.0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09)03-0074-02
(上接第 73页)
不存在极显著的差异;由回归分析得出 ,正丁醇提取物处理后
苗长和主根长的线性关系最好;除正丁醇提取物对粳稻种子
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外 ,其余 3种艾蒿提取物都对粳稻种子
生长产生不同程度的促生长效果 。因此 ,可将促生长作用较
好的石油醚提取物和氯仿提取物用于粳稻田间浸种试验
研究 。
参考文献:
[ 1]王相琴.协青早 A含芽谷种发芽率试验 [ J].湖北农业科学 ,
1999(6):13.
[ 2]闵绍楷.水稻的生物学 [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1989.
[ 3]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植物生理教研组.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1980:66-71
  有机水稻—青花菜栽培是将传统的稻—麦 (油菜)种植
模式向稻—菜高效种植模式的转变 [ 1 ] 。该模式充分注重资
源的内部循环 ,把自身的发展和生态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
环境友好型生产高质量的有机农产品 ,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实
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冬季栽培青花菜病虫害发生轻 ,有利于
有机栽培生产 。有机水稻产有机大米 3 000 kg/hm2 (16
元 /kg),产值达 48 000元 /hm2 ;青花菜产量 18 000 kg/hm2 (4
元 /kg), 产值达 72 000元 /hm2;合计总产值达 120 000
元 /hm2 ,纯收入可达 90 000元 /hm2。通过试验示范推广 ,该
模式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
1 种植茬口布局
水稻于 5月中旬育苗 , 6月上 、中旬移栽 , 9月中旬前后收
获结束;青花菜于 8月中 、下旬播种育苗 ,苗龄 35 d左右移
栽 ,翌年 2 ~ 4月收获。
2 产地选择与规划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 GB19630.1— 2005的规定 。产地
与公路之间设置 100m以上的缓冲带 。有机水稻 、青花菜周
边常规农田应留有 8m以上隔离带 ,隔离带内不得使用农药 、
化肥且可植树造林设立防风带 。
3 肥料来源
肥料来源主要立足于有机产地自身种草养畜 、禽所产生
的经发酵腐熟的粪肥 , 经高温发酵的堆肥 、沤肥 。在种植
收稿日期:2008-11-21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 [编号:SX(2008)008] 。
作者简介:戴忠良(1968—),男 ,江苏句容人 ,硕士 , 副研究员 ,主要
从事蔬菜育种 、栽培研究。 Tel:(0511)87266670;E-mail:
daizhongliang2008@163.com
初期也可限制性地使用海肥 、饼肥 、动物残体或制品 、绿肥 、草
肥 、天然矿物或矿产品、半有机肥料 、有机叶面肥等符合有机
食品机构认证的肥料 。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有机水稻
4.1.1 品种选择 选用日本引进的早熟优质稻米品种越光 。
4.1.2 育苗 (1)种子处理:准备好 56 ~ 57 ℃温水 ,将干燥
稻种放进去 ,浸种 10 ~ 15 min,捞出 ,放进冷水中冷却 ,待种子
温度降低到常温后即可浸种、催芽 。 (2)旱育秧:秧田不能施
任何化肥 ,只施少量来源于有机生产产地的充分腐熟的土杂
肥等有机肥料 ,秧田与大田比例为 1 ∶20。肥料与床土充分
耕耙 、混合均匀做畦 ,畦宽 1.2 ~ 1.4m,沟宽 0.2m、深 0.3 m。
(3)播种:秧田播种量为 975kg/hm2 。
4.1.3 苗床管理 播种后用地膜搭拱棚覆盖并盖草 。播种
后 5 ~ 7 d,秧苗达 1.5叶期 ,趁阴天或傍晚及时揭膜并淋透
水;3叶后旱管为主 ,如中午发生卷叶或早晚不展开则及时补
水 。在移栽前 1d浇透水 。
4.1.4 大田整地 田块内要尽量整平 ,田埂加高加固达 30
cm以上 。整地时间一般比常规水稻田整地早 10 ~ 15 d。
4.1.5 定植 秧龄达 25 d左右即可准备栽插 。株行距配置
为(28 ~ 33)cm×(28 ~ 33)cm。
4.1.6 大田管理 (1)大田除草:栽后 4 ~ 5 d施 1次有机
方式生产的米糠(或菜籽饼),施用前稻田灌深水 ,水深 7 cm
以上 ,田间灌深水维持 20 d以上 。 (2)水浆管理:活棵期深水
除草后 ,整个中后期的水分管理基本上是上水后待自然落干
前再上水 。 (3)施肥:施肥分基肥和追肥 。基肥用量一般占
总施肥量的 30%左右 ,在土壤耕翻时撒施 。追肥宜在移栽后
第 4 ~ 5 d施 1次米糠(或菜籽饼),用量一般占总施肥量的
70%左右 。
4.1.7 病虫草害防治  (1)农业防治:清除大田四周杂草 ,
—74— 江苏农业科学 2009年第 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