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第 17卷 第 4期 内 蒙 古 草 业 Vol.17 , No.4 2 0 0 5年 12月 Inner Mongolia Prataculture Dec., 2005
文章编号:1009—1866(2005)04—0014—02
乌拉特肋脉野豌豆研究利用综述
白春利1 ,赵萌莉2 ,阿拉塔1 ,孙海莲1
(1.内蒙古农牧科学院草原生态研究所 ,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0;
2.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9)
摘要:乌拉特肋脉野豌豆(Viciacots ta Ledeb.cv.Wulata)是分布在干旱荒漠草原的豆科牧草野生种 ,经过 15 年的
栽培驯化 ,于 1994 年被全国牧草品种委员会登记为野生栽培品种。多年来科研人员对该品种从不同方面进行了
研究 ,总结提出了该品种的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征 、饲用价值 、栽培技术以及推广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拟改良方法
与利用前景等 ,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该品种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 对丰富物种多样性 ,保存扩
大种质资源库及生态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关 键 词:乌拉特肋脉野豌豆;研究利用
中图分类号:S541 文献标识码:A
1 野豌豆属(Vicia Leguminosae)植物种质
资源
野豌豆属又名草藤属 、蚕豆属和巢菜属 ,是一
年生或多年生草本 ,全世界约有 200 余种 ,广布于
温带地区。我国约有 25种 ,南北各省(区)均有分
布。目前我国作为牧草栽培的主要有箭豌豆和毛
苕子两种 ,在草原地区广为分布且有引种价值的尚
有山野豌豆和广布野豌豆试种推广 ,表现良好。我
国通过引种选育 ,目前大概有 100 多个品种 ,根据
种子颜色可分为 11个类型 ,既粉红型 、背灰型 、纯
墨型 、绛红型 、灰麻型 、灰棕型 、淡紫型 、青底黑斑
型 、淡绿型和棕绿麻型 。主要栽培品种有 60 ~ 65
箭豌豆 。澳大利亚箭豌豆 、大荚箭豌豆 、西牧 880 、
西牧 324等 。我国选育出的毛苕子优良品种有徐
苕 1号 、徐苕 2号 、徐苕 3号和 391毛苕子 ,均为中
熟类型。
肋脉野豌豆又名新疆野豌豆 ,为豆科野豌豆属
多年生牧草。产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部 、乌兰察
布市北部 、鄂尔多斯市西北部 、阿拉善盟东部和新
疆天山北麓海拔 1 500 ~ 2 000m 的荒漠草原区。
它能够在山地和小丘的陡峭石质斜坡上生长 。在
原苏联的杭爱区 、蒙古阿尔泰区和戈壁阿尔泰区以
及蒙古草原区 、荒漠地带等都有分布(尤那托夫 ,
1958)。
2 乌拉特肋脉野豌豆研究利用现状
乌拉特肋脉野豌豆(Viciacostata Ledeb.cv.
Wulata)是内蒙古畜牧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从内蒙古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草原采集的野生种 ,经十余年的
栽培驯化而成的品种。多年来内蒙古畜牧科学院
草原生态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对该品种进行了较为
系统的和深入的研究 、试验 ,总结提出了该品种的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征 、饲用价值 、栽培技术以及推
广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拟改良方法与利用前景等。
2.1 形态特征
乌拉特肋脉野豌豆是豆科野豌豆属多年生牧
草 ,株高 40 ~ 80cm ,茎攀缘或直立 ,多分枝 ,具棱 。
双数羽状复叶 ,具小叶 10 ~ 16对 ,披针形 ,灰绿色 。
花淡黄或白色。荚果扁平 ,稍膨胀 。种子近球形 ,
黑色。千粒重 32.4g 。该品种分枝多 , 枝叶茂盛 ,
返青早 ,枯黄晚 ,抗旱 ,耐瘠薄 ,是适宜在我国北方
收稿日期:2005—10—15
干旱草原及荒漠草原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良豆科牧
草。
2.2 生物学特性
乌拉特肋脉野豌豆根系发达 ,入土深度达 100
~ 150cm ,具有短根状茎 ,分枝能力强 ,地上形成大
量的攀缘茎 ,枝叶茂盛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
(栽培条件)4月中旬返青 ,在乌拉特草原 5 月初返
青。它生长速度快 , 6月中旬达盛花期 , 7月中旬第
一批种子陆续成熟。老枝在雨后仍能连续开花 、结
籽 ,但数量比第一批少。种子易脱落 。其再生性能
良好。据内蒙古畜牧科学院巴音哈太草原试验站
测定 ,6月 15日花期刈割 ,平均株高 40cm 。到 9月
25 日再 生 植 株 平 均 达 50cm 花 期 茎 叶 比
26.6∶73.4。越冬率在 90%以上。干草产量为每
公顷4 500 ~ 6 000kg ,种子 300kg 。它对土壤要求
不严格 ,适应性很强 ,能够在砂砾瘠薄土壤上生长 ,
在河谷两岸土层较厚的沙壤土上生长更旺盛 。
2.3 饲用价值
肋脉野豌豆为优质饲用植物 ,各类牲畜四季均
喜食 ,在花果期羊喜食它的花和嫩荚果。其适口性
好 ,营养价值高。有机物成分的消化率高 ,开花期
有机物消化率达 63.68%。饲草中含有丰富的家
禽所必须的多种氨基酸。
表 1 乌拉特肋脉野豌豆营养成分
生育期 水分
占风干物质
粗蛋白 粗脂肪 粗纤维 无氮浸出物 粗灰分
开花期 7.90 24.20 1.80 25.90 33.80 6.40
结实期 6.93 18.30 2.40 21.80 43.70 6.80
表 2 乌拉特肋脉野豌豆的必须氨基酸成分
生
育
期
缬
氨
酸
苏
氨
酸
蛋
氨
酸
异
亮
氨
酸
亮
氨
酸
苯
氨
酸
组
氨
酸
精
氨
酸
赖
氨
酸
开花期 0.81 0.58 0.14 0.59 0.97 0.71 0.28 0.62 0.78
2.4 栽培技术
乌拉特肋脉野豌豆种子硬实率达 50% ~
70%,种皮坚硬 ,透水性差 ,因此播前要进行硬实处
理。在内蒙古中西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 4月中旬
播种 ,旱直播应在雨季 6 ~ 7月份抢墒播种 ,最迟不
超过 8月初。播种量为每公顷 75 ~ 90kg ,播种和
条播均可 ,条播行距为 35 ~ 40cm ,对土壤选择不
严 ,以排水良好的土壤为佳。由于该品种幼苗期生
长缓慢 ,可以和一年生饲料作物谷草等间作 ,即保
证了当年的收入 ,又保护了肋脉野豌豆不受杂草的
危害。建立旱作人工草地可以和蒙古冰草 、沙生冰
草等多年生禾草混播 ,可以提高其产草量 。
2.5 生产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乌拉特肋脉野豌豆在自然界长期演化过程中 ,
由于突变 、基因交流 、隔离及生态遗传分化形成了
蕴藏着丰富遗传基因的种质资源。它们的优良性
状具有栽培利用和育种价值 ,但有些同时具有突出
的野生种性 ,不利于栽培利用。在漫长的自然选择
中 ,乌拉特肋脉野豌豆保留了珍贵的抗旱 、抗逆特
性 ,但是适应劣境的种子硬实 、落粒 、成熟不一致等
性状 ,导致了种子产量底 ,种源缺乏 ,限制了对这一
优良豆科牧草品种的推广利用 。
在多年的研究探索中 ,科研人员对乌拉特肋脉
野豌豆野生种性的改良提出了一些方法 ,如孙海莲
(2000年)提出的运用常规与现代育种方法相结合
的方法对其种质进行拓宽研究。该方法拟采取辐
射和秋水仙碱诱变技术 、属内种间远缘杂交技术 、
常规选择选育及外源激素调空开花结果等措施 ,以
达到改良其野生种性 ,提高产量的目的。
笔者(2005年)提出欲对乌拉特肋脉野豌豆的
种子进行种子引发处理 ,包括用不同浓度 、不同比
例的引发剂进行液体引发 、固体引发和生物引发 ,
破除其种子硬实性 ,从而选择一种经济有效的种子
引发技术 ,提高种子发芽率 ,增强苗期抗逆性能。
乌拉特肋脉野豌豆属荒漠草原种 ,其分布具有
明显的区域性 ,其耐旱性在豆科牧草中略低于岩黄
芪属植物(岩黄芪属植物是豆科牧草中最耐旱的植
物 ,多为灌木或半灌木),其营养价值及适口性可与
苜蓿相媲美 。进一步深入研究乌拉特肋脉野豌豆 ,
在生产生活中发挥其特有的优良性状 ,对改善干旱
及荒漠草原建设 、丰富天然草原物种多样性以及生
态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宝书.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
版社.
〔2〕韩建国.牧草种子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3〕阿拉塔等.优良牧草———乌拉特肋脉野豌豆〔J〕.内蒙
古畜牧科学 2000 ,(3).
〔4〕孙海莲等.肋脉野豌豆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J〕.内蒙
古畜牧科学 2000 ,(4).
15第 4期 白春利等 乌拉特肋脉野豌豆研究利用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