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Distribution,migration and purifying effect of cadmium in artificial Avicennia marina wetland system

镉在白骨壤模拟湿地系统中的分布、迁移及净化效应



全 文 :镉在白骨壤模拟湿地系统中的分布、
迁移及净化效应*
陈桂葵1  陈桂珠2* *
( 1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广州 510642; 2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广州 510275)
摘要  在温室中建立红树林植物白骨壤模拟湿地系统, 分别用正常( C1 )、5 倍( C5)和 10 倍( C10 ) 3 种人
工配置的不同浓度的污水每周定时定量对模拟系统污灌 1 年,研究重金属 Cd 的分布、迁移以及系统对 Cd
污染的净化效果. 结果表明,由人工污水加入系统中的 Cd 主要存留在土壤子系统中( 87 67% ~ 9674% ) ,
只有很少部分迁移到植物体和凋落物中 ,约占总加入量的 043% ~ 323% ; 白骨壤植物各器官中 Cd 含量
在根中最高; 模拟系统对污水中 Cd 的净化效果显著,在植物土壤系统中, 正常、5 倍和 10 倍浓度组的净
化率分别为 90 43%、97 17%和 9706% , 在无植物系统中,对应组分别为 93 29%、93 10%和 9054% .
关键词  白骨壤  模拟湿地系统  镉  分布  迁移  净化效应
文章编号  1001- 9332( 2005) 03- 0550- 05 中图分类号  Q948 116 文献标识码  A
Distribution, migration and purifying effect of cadmium in artificial Avicennia marina wetland system. CHEN
Guikui1, CHEN Guizhu2 ( 1College of Agr icultur e, South China Agr icultural University , Guangzhou 510642,
China; 2 I nstitute of Env ir onmental Science, Zhongshan University , G uangz hou 510275, China ) . Chin. J .
A pp l . Ecol . , 2005, 16( 3) : 550~ 554.
An ar tificial mangrove Av icennia marina wetland w as set up in a gr eenhouse, and an irrig at ion exper iment wit h
synthetic wastewater was performed to r esearch the behav ior o f cadmium in the artificial wetland system. The
synthetic wastewater C1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tr ength similar to normal municipal sew age, w hile C5 and
C10 had the nutrients and heavy metals as five and ten times as those in C1 , respectively. The control was of 15!
salinity . All t he test wastewater was quantitativ ely irr igated weakly for a year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ad
mium in the synthetic wastewater dischar ged into the system w as mainly stagnated in so il subsystem ( 87. 67% ~
96. 74% ) , and only a small por tion ( 0. 43% ~ 3. 23% ) mig rated into plants and litters. After a year tr ial, the Cd
content in roots was more than that in stems and leaves. The ar tificial A vicennia marina w etland system did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pur ifying cadmium in synthet ic wastewater, and the purification rate for C1 , C5 and
C10 was 90. 43% , 97. 17% and 97. 06% , respectively.
Key words A vicennia marina, Artificial wetland system, Cadmium, Distribution, M igr at ion, Purifying ef
fect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39470151) .
* * 通讯联系人.
2004- 06- 07收稿, 2004- 10- 02接受.
1  引   言
红树林是全球热带海岸特有的湿地生态系统
(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水体生态系统)  其特有习性
与结构为生物多样性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由于它兼
具陆地生态和水体生态特征, 表现为复杂而多样性
的生态系统,为其他的生态系统所无法比拟. 然而,
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全世界的红树林正面临着
资源枯竭的严重境地. 为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这一独
特的珍贵资源, 各国相继开展了许多研究. 结果表
明,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潮间带的优势植物群落,
能耐受较高浓度的重金属[ 15~ 20] , 对废水具有较大
的净化潜力[ 1, 8, 12, 14] .
Cd是一种常见的、毒性非常强的重金属污染
物,可使植物细胞结构受到明显的伤害,组织的生理
生化特性发生改变, 高浓度时可导致植株死
亡[ 9, 13] .本文研究了 Cd在红树植物白骨壤( A vicen
nia marina)模拟湿地系统中的分布、迁移规律, 以
及系统对 Cd 污染的净化作用, 以了解红树林在重
金属污染净化方面的作用和 Cd 对红树植物的影
响.
2  材料与方法
2 1 供试材料
实验用植物为马鞭草科 ( Verbenaceae)多年生的红树植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005 年 3 月  第 16 卷  第 3 期                              
CH 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 Mar. 2005, 16( 3)∀550~ 554
物白骨壤,从湛江红树林育苗基地运回中山大学校内玻璃网
室中种植; 实验用底泥为深圳福田红树林林下底泥; 海水是
由海盐加自来水配置而成的人工海水,盐度为 15 ! (深圳湾
海水平均盐度) .
污水配置参考#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 7]及实测的香港城
市污水中各物质含量,确定正常浓度人工合成污水( C1)浓度
为: COD 300 mg%L- 1 , NH4 +N 400 mg%L - 1, NO3- N 1 0
mg%L- 1 , 有机氮 10 0 mg%L - 1, 总磷 10 0 mg%L - 1, K 50 0
mg% L- 1 , F e 30 0 mg% L- 1, Mn 5 0 mg%L - 1, Zn 5 0 mg%
L - 1 , Cu 2 0 mg%L - 1, N i 1 0 mg%L - 1, Pb 1 0 mg%L - 1, Cr
05 mg%L - 1, Cd 0 1 mg%L- 15 倍( C5)和 10 倍( C10 )浓度污
水所含物质分别是正常浓度污水的 5 倍和 10倍.
22  研究方法
221 实验设计  在温室中建立红树林模拟湿地系统, 试验
共设 8个处理组,分为种植白骨壤处理 ( CA
0
: 对照 A, CA
1
: 正
常浓度, CA
5
: 5 倍浓度, CA
10
: 10 倍浓度  每盆均匀种植 15
株)和不种植物处理( CB
0
: 对照 B, CB
1
: 正常浓度, CB
5
: 5 倍浓
度, CB
10
: 10倍浓度)两种类型 每组由 3 个平行试验盆和 1
个潮汐盆组成 (图 1) . 试验盆和潮汐盆均由 PVC 板制成
( 0 75 m & 0 5 m & 0 4 m) .每个试验盆内盛 100 kg (风干土
重)底泥(高约 0 3 m) .共有 24 个试验盆.
图 1  白骨壤模拟湿地系统示意图
Fig. 1 Sketch map of Av icen nia marina art ificial w et land system.
1)电源 Pow er supply; 2 )定时器 Timer; 3) 涨潮泵 Pump for flooding
t ide; 4)退潮泵 Pum p for ebbing tide; 5)电线 Wire; 6)水管Hosepipe; 7)
白骨壤 A vicennia marina .
  通过定时器对水泵的自动控制, 模拟潮汐 24 h 内两涨
两退. 涨潮时人工海水被泵入 3 个连通的试验盆中, 淹没底
泥、植物的根和部分的茎;退潮时海水被泵入单个固定的潮
汐盆中贮存 .模拟系统 2 个月更换一次潮汐海水, 其间经常
用淡水补充因蒸发而失去的水分,使盐度保持恒定.
222 污水排放  白骨壤移植成活、生长正常后开始进行污
灌试验, 对照组不灌污水, 其余 3 组分别灌正常、5 倍和 10
倍浓度的人工污水.每周 2 次于退潮期内将不同浓度的污水
均匀排灌到相应组的试验盆中, 每次排放量为每盆 1 75 L .
灌污试验持续一年.
223 样品分析  每 2 个月更换潮汐水时, 每盆取 1 个水样
并记录潮汐水体积.采集的水样通过萃取富集、消化去除有
机质后用 ICP法测定[ 11 ] .灌污试验前后每盆土壤分上层( 1
~ 15 cm)和下层( 15~ 30 cm)以对角线布点法各取 1 个混合
样,风干研磨过筛,消化后用 ICP 光谱仪测定[ 10] . 植物样品
取实验前后的植株, 洗净, 分不同部位 60 ∋ 下烘干, 研磨过
60 目筛, 用于测定生物量的部分在恒温 105 ∋ 下烘至恒重.
凋落物随时收集洗净, 分月汇总.植物样品的消化、测定方法
同土壤.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处理间 Cd含量变化
311 随污水和潮汐水加入的 Cd  白骨壤模拟湿
地系统中 Cd的主要来源是人工合成污水加入和潮
汐水中的本底含量.本实验 1年内加入系统中的 Cd
含量见表 1.
312 更换海水时带走的 Cd  对系统潮汐水 Cd浓
度测定结果表明,各处理组间每次更换的潮汐水中
Cd浓度随着污水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但种植物系列
Cd浓度的增加没有未种植物系列明显,说明植物起
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排出潮汐水体积及 Cd浓度
的测定,计算得出 1年内系统排水带走的 Cd总量(表
1) .由此可见,由排水带走的 Cd总量不存在明显的 5
倍或 10倍关系,表明加入的 Cd大部分存留于土壤或
植物子系统中, 即在一定程度上, 系统对加入污水的
净化效应随污水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加大.
表 1  Cd在模拟湿地系统中的分配
Table 1 Allocation of Cd in the artificial system(mg)
处理
T reatment
水体 Seawat er
加入
Input
排出
Output
土壤Soil
存留
Retention
支出
Output
植物 Plant
存留
Retent ion
凋落物带走
Output
CA0 0172 0231 1 137 0 721 0171
CA1 50572 1300 44338 1 397 0238
CA5 252172 5871 243290 1 736 0586
CA10 504172 9499 487716 1 620 0566
CB0 0172 0399 1 137
CB1 50572 0934 47180
CB5 252172 17164 234763
CB10 504172 45276 456453
313 土壤子系统吸收积累的 Cd  土壤中的 Cd一
方面来源于污水释放, 一方面来源于土壤中积存的
本底含量.对土壤中 Cd含量的背景值和污灌 1年
后的土壤 Cd含量测定[其中重量栏指每组 3盆(平
行处理 ) 共 284217 g 烘干土 (含水量平均为
5261% )中含 Cd总量]结果表明, 随污水处理浓度
的增大,土壤中 Cd 含量显著增加. 种植物系列中高
浓度组的土壤 Cd 含量高于不种植物系列, 说明植
物系统中土壤的修复活性高.这可能是由于在植物
土壤系统中存在根际效应,根际微生物以及根系分
泌物的#共代谢∃协同植物根系和土壤起着积极的作
用.
5513 期           陈桂葵等:镉在白骨壤模拟湿地系统中的分布、迁移及净化效应           
表 2  土壤中 Cd浓度及含量
Table 2 Concentration and content of Cd in soils( n= 3)
项目
Item
背景值
Basel ine
CA0 CA1 CA5 CA10 CB0 CB1 CB5 CB10
浓度
Concent rat ion
( g%g- 1) 0504( 0038 0500( 0018 0660( 0071 1360( 0156
* 2220( 0123* * 0500( 0015 0670( 0077 1330( 0161* 2110( 0128* *
含量
Total amount(mg)
143245 142109 187583 386535 630962 142109 190425 378009 599698
* P< 005; * * P< 001.下同 The sam e below .
表 3  植物体各器官中 Cd浓度
Table 3 Concentration of Cd in different organs of plant(g%g- 1)
植物器官
Plant organ
背景值
Baseline
污水处理 1年后After a year trial
CA0 CA1 CA5 CA10
根 Root 100 ( 0116 098 ( 0117 130 ( 0129 150 ( 0150* 200 ( 0132* *
茎 Stem 006 ( 0020 010 ( 0022 024 ( 0044* 034 ( 0049* 024 ( 0037*叶 Leaf 006 ( 0021 010 ( 0021 018 ( 0033* 020 ( 0031* 012 ( 0017*
314植物子系统吸收积累的 Cd  对污灌前后白
骨壤植株各器官 Cd含量的测定结果见表 3. 由表 3
可以看出,污水处理后植物各器官中 Cd含量都有
显著增加, 且在根中最高, 平均占整株的 7923% .
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16~ 19] , 说明白骨壤的
根具有富集重金属的作用. 红树林植物将重金属吸
收并储存在根、树干,减少了因枯枝落叶而引起的二
次污染和向下一级消费者传递重金属的可能性, 从
而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
  植物对土壤元素的吸收富集能力可以用富集系
数来表示, 即植物体内某元素的含量与该元素在土
壤中含量的比值[ 6] .模拟生境下白骨壤植物对土壤
全量的富集系数变化规律见图 2. 图 2结果表明, 各
污水处理组均以根的富集能力最强.随着土壤重金
属 Cd含量提高,植物的富集系数逐渐下降,与郑逢
中等[ 20]的结果相一致.这说明在高浓度的含 Cd 环
境中,植物对 Cd的吸收累积达到一定程度后,对 Cd
的吸收富集能力下降, 从而减少了对植物自身生长
发育产生的危害.这也可能是红树植物在污染环境
中的一种适应性生长.
图 2  白骨壤植物对重金属 Cd的富集系数
Fig. 2 Enrichm ent coef ficients of Cd by Av icennia marina.
1)根 Root; 2)茎 Stem; 3)叶 Leaf.
  结合各组植物各器官的生物量计算出一年中植
物对 Cd的净吸收量(表 1) . 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一
年中植物对 Cd的净吸收量也相应增加,但 CA10组反
而比 CA5低,这是因为 CA10组的生物量比 CA5低[ 3] .
315 凋落物带走的 Cd  定期收集凋落物, 每月汇
总统计出生物量, 并分析其 Cd含量, 从而计算出凋
落物所带走的 Cd 总量(表 1) . 一年试验期间, 凋落
物所带走的 Cd总量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相应增
加,说明生长在较高浓度重金属污染物环境中的红
树植物可以通过大量的凋落物排除体内的有毒污染
物,从而减少了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危害.
32  Cd在模拟系统中的分布
如果不考虑模拟系统外因素的影响, 则 Cd在
水体、土壤和植物子系统中的分配见表 1. 假设实际
由凋落物带走的 Cd 全部返回土壤子系统, 则可构
成整个模拟系统中 Cd的循环. 表 1中 CA0和 CB0组
土壤子系统中只有支出是因为该组未加入污水, 而
原来在土壤中的 Cd会随着潮汐水的更换被带走或
被植物吸收.
如果把湿地系统中加入的 Cd看作是 100% ,则
Cd在各子系统中的分布如表 4. 由表 4 可见, 绝大
部分的 Cd 被吸收积累在土壤子系统中, 植物子系
统中的分布积累量很小, 约为 032% ~ 276%, 与
陈桂珠等[ 5]的研究结果相近.凋落物带走的 Cd量
极小( 011% ~ 047% ) ,说明如果用该模拟湿地系
表 4  Cd在模拟湿地系统中的分布
Table 4 Distribution of Cd in the artificial system(%)
处理
Treatment
土壤子系统
Soil
subsystem
植物子系统
Plant
subsystem
凋落物
Fallen
leaves
海水带走
S eaw ater
CA1 8767 276 047 257
CA5 9648 069 023 233
CA10 9674 032 011 188
CB1 9329 000 000 185
CB5 9310 000 000 681
CB10 9054 000 000 898
552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6 卷
统作为污水净化系统, 归还环境中引起二次污染的
可能性极小.
  种植植物的 A 系列中, 土壤子系统积存的 Cd
量随着污水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大,而白骨壤植物
吸收和凋落物带走的以及潮汐水更换带走的 Cd量
却随污水浓度的增大而呈减少的趋势; 但未种植植
物的 B系列中, 土壤子系统积存的 Cd量随污水浓
度的增加而降低, 而随潮汐水更换带走的 Cd 量却
随污水浓度的增大而增加. 这说明白骨壤植物在本
模拟湿地净化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
33  Cd在模拟系统中的流动系数
根据白骨壤植物中 Cd 的现存量、吸收量和归
还量以及土壤中 Cd含量之间的关系, 可求出 Cd在
模拟系统中的流动系数即吸收系数、利用系数和循
环系数,从而揭示 Cd 在本模拟湿地系统中相对的
迁移状况(表 5) .由表 5可知, 随着污水处理浓度升
高,吸收系数减小. 这与郑逢中等[ 20]和陈桂珠等[ 5]
的研究相一致.
表 5  模拟湿地系统中 Cd的吸收系数、利用系数和循环系数
Table 5 Absorption, utilization and cycle coefficients of Cd in the artifi
cial wetland system
处理
T reatment
吸收系数
Absorpt ion coeff icient
( 10- 3)
利用系数
Utilizat ion
coeff icient
循环系数
Cycle
coef ficient
C A0 6285 1013 0192
C A1 8699 1034 0146
C A5 5999 1214 0252
C A10 3464 1271 0259
34  模拟湿地系统对污水中 Cd的净化效应
通过计算加入系统中 Cd的总量(含海水中的
量)、被土壤和植物吸收的量, 可计算出其净化污水
中 Cd的能力, 由土壤或植物中存留的 Cd量除以由
水体加入的总 Cd量即为净化率(表 6) . CA0、CB0为
对照组未灌污水,故未研究其净化率.
表 6  模拟湿地系统对污水中 Cd的净化率
Table 6 Purification rates of Cd in the arti ficial wetland system
项目 Item C A1 C A5 CA10 C B1 C B5 CB10
土壤子系统
S oil subsystem
8767 9648 9674 9329 9310 9054
植物子系统
Plant subsystem
276 069 032 - - -
总净化率
Purification rate
9043 9717 9706 9329 9310 9054
  由表 6 可见,在有植物系统中,对污水中 Cd 起
净化作用的主要是土壤子系统, 与香蒲植物湿地净
化铅锌矿废水情况相似[ 4] . 随着处理的污水浓度增
大,其主导作用逐渐明显.在高浓度污水处理组( C5、
C10)中, 植物土壤系统的净化率大于无植物的对照
系统.这是因为除了植物本身对污染物的吸收作用
外,在种植植物系统中存在一个有利于污染物降解
的根际环境, 即根际微生物协同植物根系和土壤发
挥着积极作用,所以植物土壤系统对重金属污染的
净化效率高于单独的土壤系统.
尽管白骨壤植物本身的净化率远低于土壤,但
植物可以继续生长,不断吸收污染物,而且在自然界
中,红树林植物是高生产者,为其林下土壤中的小动
物和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它们共同组成
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所以植物土壤系统对污染物
修复的潜力不可低估.
4  讨   论
  本模拟湿地系统排放污水 1 年后, 白骨壤植物
仍能维持正常生长, 并未发现植物出现明显的受害
症状[ 2, 3] .由人工污水加入系统中的 Cd主要存留在
土壤子系统中( 8767% ~ 9674%) ,只有很少部分
迁移到植物体和凋落物中,仅占总加入量的 043%
~ 323%这可能是因为植物生物量小, 随着植物
的生长,生物量不断增大, 对污染物的吸收增加, 植
物在系统中的净化作用也越来越大. 在种植植物系
统中,土壤对污水中 Cd 的净化率随污水处理浓度
升高而增加, 而植物吸收和凋落物带走以及潮汐水
更换带走的 Cd 却随污水处理浓度升高而下降. 模
拟系统对污水中重金属 Cd的净化效果显著, 达到
90%以上.
需说明,本试验是在室内模拟状态进行,与自然
界中红树林的生境有很大的差别. 本文上述结果未
考虑如下因素: 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 由于工作量
大,未作微生物的组分与活性分析;仅分析了污染物
在系统中的分布、迁移情况,对其作用机理未进行进
一步的探讨; 本试验污灌时间为 1年,相对较短. 自
然界中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相当复杂,与模
拟系统的差异甚大, 应用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加以
研究.
参考文献
1  Breaux AS , Farber S, Day J. 1995. Using natural coastal w etlands
systems for wastew ater t reatment : An economic benef it analysis. J
En vi ron Man , 44: 285~ 291
2  Chen GK(陈桂葵) , Chen GZ(陈桂珠) , Wong YS(黄玉山 ) , et
al . 1999. Ef fect of art if icial w astew ater on some ec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 ics of Av icennia marina seedlings.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 10( 1) : 95~ 98( in Chinese)
3  Chen GK(陈桂葵) , Chen GZ(陈桂珠) , Wong YS(黄玉山 ) , et
al . 2003. Ef fect of synthet ic w astew ater on A vicennia marina
grow ing under simulated t idal con dit ions. Mar Env i ron Sci (海洋
环境科学) , 22( 3) : 39~ 43( in Chinese)
5533 期           陈桂葵等:镉在白骨壤模拟湿地系统中的分布、迁移及净化效应           
4  Chen GZ(陈桂珠) , Ma MJ(马曼杰) , Lan CY(蓝崇玉) . 1990.
Invest igat ions on Cat tail plant purificat ion pond ecosystem. J Ecol
(生态学杂志) , 9( 4) : 11~ 15( in Chinese)
5  Chen GZ(陈桂珠) , M iao SY(缪绅裕) , Wong YS (黄玉山) , et
al . 1998. Dist ribut ion, m igrat ion and purificat ion ef fects of heavy
metals in art ificial wastewater in simulated K andelia candel w et
land ecosystems. In: Lu JJ(陆健健) ed. Research and Protect ion of
Wet land in China. S hanghai: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279~ 285( in Chinese)
6  Chen LZ(陈灵芝) , Lindley DK. 1983. Nut rient cycl ing in hamps
f ell bracken grassland ecosystem, England. A cta Bot Sin ( 植物学
报) , 25( 1) : 67~ 74( in C hin ese)
7  Department of Pollut ion Cont rol Management , National Environ
mental Protect ion Bureau. 1991. A Reference Manual for Pollut ion
Prevent ion and Management of Water. Beijing: China En vironmen
t al Science Press. 95~ 114
8  Dw ivedii SN, Padkumar KG. 1983. Ecology of a mangrove sw amp
near Juhu beach, Bombay with reference to sew age pollut ion. In:
T eas HJ ed. Biology an d Ecology of Mangrove. Lancaster: Dr W.
Junk Publishers. 163~ 179
9  Luo LX(罗立新) , Sun TH (孙铁珩) . 1998. Effect of cadm ium
surfactant combined pollution on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 ics of
w heat leaf. Chin J App 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 9( 1) : 95~ 100( in
Chinese)
10  Nanjing Institute of Soil Science, Academia Sinica. 1983. Physical
and Chem ical Analysis of Soil. S hanghai: Shanghai Science & Tech
nology Press. 466~ 535( in Ch inese)
11  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 1998. Methods for the
Examinat ion of Water and Wastew ater Analysis. 3rd edit ion. Bei
jing: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 118~ 156( in Chinese)
12  T am NFY, Wong YS. 1995. Mangrove soils as sinks for w astew ater
borne pollutants. Hyd robiologia , 293: 231~ 242
13  Zhou HW(周红卫) , S hi GX(施国新) ,Du KH (杜开和) . 2003.
T oxic effect s of Cd2+ pollut ion on the biochemical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s and ult rast ructure of A l ternan thera p hiloxeroides. Chin
J App 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 14( 9) : 1581~ 1584( in Chinese)
14  Ye Y(叶  勇) , Tam N. F. Y(谭凤仪) , Lu CY (卢昌义) , et al .
2003. Effect s of livestock wastew ater on seedlings of tw o mangrove
species. Chin J App 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 , 14 ( 5) ∀766~ 770( in
Chinese)
15  Zan QJ ( 昝启杰 ) , Wang YJ ( 王勇军) , Wang BS (王伯荪 ) .
2002. Accumulation an d cycle of heavy metal in S onnerat ia apetala
and S . caseolaris mangrove commun ity at Fut ian of Shenzhen ,Ch i
na. Env ir on Sci (环境科学) , 23( 4) 81~ 88( in Chinese)
16  Zheng WJ(郑文教) , Lian YW(连玉武) , Zheng FZ(郑逢中) .
1996. Accumulat ion and dynamic of heavy metal elements in Rhi
z ophora stylosa community at Yingluo Bay in Guangxi. Aact Phy
t oecol Sin (植物生态学报) , 20( 1) : 20~ 27( in Chinese)
17  Zheng WJ(郑文教) , Lin P(林  鹏) . 1996. Accumulat ion and dis
tribut ion of Cr, Ni and Mn in Av icennia mar ina mangrove commu
nity at Futian of Shenzh en. Chin J App 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 7
( 2) : 139~ 144( in Chinese)
18  Zheng WJ(郑文教) , Lin P(林  鹏) . 1996. Accumulat ion and dis
tribut ion of Cu, Pb, Zn and Cd in A v icennia marina mangrove
community at Fut ian of Shenzhen. Oceanol L imnol S in(海洋与湖
沼) , 27( 4) : 386~ 393( in Chinese)
19  Zheng WJ(郑文教) , Zheng FZ(郑逢中 ) , Lian YW(连玉武 ) .
1996. Accumulat ion and dynamics of Cu, Pb, Zn and Mn elements
in K andel ia candel ( L. ) druce mangrove community of Jiulong
River Estuary of Fujian. Acta Bot S in (植物学报) , 38( 3 ) : 227~
233( in Chinese)
20  Zheng FZ(郑逢中) , Lin P(林  鹏) , Zheng W J(郑文教) . 1992.
Study on the absorpt ion and removal of K andelia cand el ( L. ) for
pollutant cadm ium. Acta Phytoecol Geobot Sin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
物学学报) , 18( 3) : 220~ 226( in Chinese)
作者简介  陈桂葵, 女, 1972 年生,讲师,主要从事环境生态
学方面的研究, 发表论文 10 篇. T el: 02085280211; Email:
guikuichen@ 163. com
554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6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