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Microclimate characters of urban forest in Shenyang City

沈阳城市森林小气候特征的研究



全 文 :沈阳城市森林小气候特征的研究 3
徐文铎1  何兴元1 3 3  陈 玮1 ,2  刘常富1 ,3  孙 雨1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沈阳 110016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39 ;3 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 ,沈阳 110161)
【摘要】 研究了沈阳城市森林不同生长期小气候温湿日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城市森林不同生长期气温日
变化趋势是早晨气温最低、午后气温最高 ,但受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 ,最高峰比太阳辐射峰值迟滞约 2 h.
一年四季气温日变幅为森林停止生长期 (休眠期) > 生长季前期 > 生长季后期 > 生长季中期. 森林生长季
前期、中期、后期土壤温度为白天高于夜间 ,而停止生长期 (休眠期)为夜间高于白天. 不同生长期土温日振
幅为上层 (20 cm) > 中层 (40 cm) > 下层 (80 cm) ,而同一层不同生长期的土温日振幅为土层深 20 cm 时 ,
生长季前期 > 生长季后期 > 停止生长期 (休眠期) > 生长季中期 ;土层深 > 40 cm (80 cm)时 ,生长季前期 >
停止生长期 (休眠期) > 生长季后期 > 生长季中期. 城市森林空气相对湿度日变化与气温和地温日变化则
夜间的空气相对湿度高于白天 ,但不同生长期相对湿度值日变化为生长季中期 > 生长季后期 > 停止生长
期 (休眠期) > 生长季前期.
关键词  沈阳市  城市森林  小气候特征
文章编号  1001 - 9332 (2005) 09 - 1650 - 05  中图分类号  S718. 512  文献标识码  A
Microclimate characters of urban forest in Shenyang City. XU Wenduo1 , HE Xingyuan1 ,CHEN Wei1 ,2 ,L IU
Changfu1 ,3 ,SUN Yu1 (1 Institute of A pplied Ecology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S henyang 110016 , China ;
2 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Beijing 100039 , China ; 3 S henyang A gricultural U niversi2
ty , S henyang 110161 , China) . 2Chin. J . A ppl . Ecol . ,2005 ,16 (9) :1650~1654.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iurnal changes of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 Shenyang urban forest during its dif2
ferent growth stag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ir temperature was the lowest in the morning and the highest at
noon. The highest peak point of air temperature lagged behind that of solar radiation about 2 hours ,due to the in2
fluence of forest environment . The annual air temperature amplitude was in order of stop2growth period (dorman2
cy stage) (DS) > prophase of growth season ( PGS) > anaphase of growth season (A GS) > medium2term of
growth season (M GS) . Soil temperature of PGS ,M GS and A GS at daytime was higher than that at night ,while
that of DS was in reverse. The daily soil temperature amplitude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was in order of upper
soil layer (20 cm) > medium soil layer (40 cm) > lower soil layer (80 cm) ,while the diurnal soil temperature am2
plitude in the same soil layer was in order of PGS > A GS > DS > M GS (20 cm) and PGS > DS > A GS > M GS (80
cm) . The diurnal change of relative humidity was reverse to that of air2 and soil temperature ,which was higher at
night than at daytime ,and was in order of M GS > A GS > DS > PGS.
Key words  Shenyang City ,Urban forest ,Microclimate character.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90411019)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
程重要方向项目 (C03DQ2YCXZY0501)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
重大资助项目.3 3 通讯联系人.
2005 - 02 - 24 收稿 ,2005 - 05 - 10 接受.
1  引   言
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
城市化的发展 ,带来一系列社会环境和社会经济问
题. 为此 ,城市森林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关
注. 许多发达国家对城市森林进行了科研、规划、建
设和立法工作[4 ,15~17 ] . 我国城市森林研究起步较
晚 ,但发展较快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在城市森
林结构[14 ,19 ] 、功能[1 ,3 ,26 ,27 ] 、格局[5 ,20 ] 、效益[10 ] 、评
价和规划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6 ,7 ,22 ] ,但是
有关城市森林小气候特征的研究报道很少. 城市森
林小气候的形成是城市森林植被与环境条件综合作
用的结果 ,是城市森林质量综合反应 ,也是城市森林
生态建设评价一个重要指标. 因此 ,本文根据中国科
学院沈阳树木园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 ,以日为最大
观测尺度 ,研究了城市森林不同生长期的温湿特征 ,
为沈阳城市森林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2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中国科学院沈阳树木园内 (123°26′E , 41°
46′N) ,占地面积约 5 hm2 ,是沈阳市人口密集商业文化中心
地带. 该地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四季分
明 ,雨热同期 ,年平均气温为 714 ℃,1 月平均气温为 - 1216
℃,7 月平均气温为 2715 ℃,极端最高气温为 3813 ℃,极端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005 年 9 月  第 16 卷  第 9 期                               
CHIN ESE JOURNAL OF APPL IED ECOLO GY ,Sep. 2005 ,16 (9)∶1650~1654
最低气温为 - 3213 ℃. 年平均降水量为 75514 mm ,集中在 6
~8 月 ,约占全年的 6414 % ,无霜期 150 d. 在植物区系上 ,沈
阳属于华北植物分布区 ,正处在与长白、蒙古植物分布区的
交汇地带上[21 ] ,植物种类比较丰富. 园内有乔灌木树种 540
多种 , 其 中 以 黄 菠 萝 ( Phellodondron am urene) 、剌 槐
( Robinia pseudoacacia) 、沙松冷 杉 ( A bies holohylla) 、榆
( Ul m us pumila , U . m acrocarpa , U . japonica , U . laciniata) 、
桑树 ( Morus alba , M . mongolica) 、云杉 ( Picea koraiensis , P.
mongolica , P. meyeri , P. neoveitchii) 、小叶朴 ( Celtis buneana) 、
蒙古栎 ( Quercus mongolica) 、辽东栎 ( Q. liaotungensis) 、臭椿
( A ilanthus altissima) 、核桃楸 ( Juglans mandshurica) 等占优
势.平均树高为 12 m ,平均胸高直径为 22 cm ,森林覆盖率
5317 %[23 ] .并自然形成乔、灌、草和死地被物 4 个群落结构
层次 ,森林天然更新良好 ,目前已经形成一个多层次、多世代
的典型的城市近自然林 [8 ] ,对调节城市小气候、改善生态环
境、维持市民身心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212  研究方法
气象站设在树木园的森林中 ,采用 CAWS600 型自动气
象站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探测中心 ,天津气象仪器厂
生产) 记录观测数据 ;采用 HMP45A 和 HMP45D 传感器同
时测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 ,精度相对湿度为 20 % ,温度为
012 ℃. 用 WZPI 温度传感器观测土层深 20 cm (A) 、40 cm
(B)和 80 cm (C) 3 层地温 ,精度为 013 ℃. 并以电缆与室内数
据采集器连接 ,24 h 观测 ,取晴天 4 月 10 日、13 日、15 日 ,7
月 10 日、13 日、15 日 ,9 月 10 日、13 日、15 日和 1 月 10 日、
13 日、15 日的整点数据 ,计算各月份的气象因子日变化 (3
日)平均值[9 ] ,分别代表树木生长季的前期 ( PGS) 、中期
(M GS) 、后期 (A GS)和停止生长期 (休眠期 DS) .
3  结果与分析
311  城市森林不同生长期的气温日变化
城市森林在生长季或停止生长期 (DS) 的气温
日变化规律趋势大致相同. 日出之前 ,5 : 00~7 : 00
气温最低 ,随太阳辐射的增强[24 ] ,8 : 00~10 : 00 气
温急骤升高 ,到 13 :00~15 :00 出现最高气温 ,但由
于受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 ,最高峰值比太阳辐射的
峰值迟滞约 2 h ,到 18 :00 ,林内气温又缓慢下降. 这
是城市森林小气候变化重要特征之一 (图 1) . 由图 1
可以看出 ,城市森林不同生长期气温日变化有很大
差异. 在生长季前期 ( PGS) ,由于林地的主要优势树
种如蒙古栎、辽东栎、小叶朴等树叶还处于萌动
期[8 ] ,林内日温变幅在 1018~1917 ℃,差值 819 ℃,
日温振幅较大 ,变异系数为 16156 % (表 1) ;随着气
温和森林郁闭度的增加 ,进入生长季中期 ( M GS) ,
森林结构与功能充分发挥调节气候作用 ,林内气温
日变化振幅最小 ,变异系数为 9166 % ,气温昼夜温
差趋于缓和 ;生长季后期 (A GS) ,由于林木生理机能
减弱 ,树叶变黄、枯萎 ,功能衰退 ,引起林内气温日振
幅也较大 ,气温日变幅在 1319~2216 ℃,差值 817
℃,日较差值比前期 (618 ℃) 和中期 (615 ℃) 高 (图
1) . 冬季森林进入停止生长期 ,树叶全部脱落 ,林内
气温日变化也较大 (图 2 ) , 15 : 00 最高温度为
- 814 ℃,7 : 00 气温最低为 - 1512 ℃,差值 - 618
℃(表 1) . 因此 ,城市森林一年四季的气温日变幅大
小为 DS > PGS > A GS > M GS.
图 1  城市森林生长季不同时期气温日变化
Fig. 1 Diurnal changes of air temperature of urban forest at different
growing stages.
图 2  城市森林停止生长期气温日变化
Fig. 2 Diurnal changes of air temperature of urban forest at the doruancy
stages.
表 1  城市森林不同生长期气温日变化
Table 1 Diurnal changes of air temperature of urban forest at different
growing stages
生长期
Growing season
平均±标准差
Mean ±SD( ℃)
变异系数
CV ( %)
生长前期 PGS 15152 ±2157 16156
生长中期 M GS 22197 ±2122 9166
生长后期 AGS 18124 ±2183 15152
停止生长期 DS 12121 ±2127 18159
312  城市森林不同生长期的地温日变化
城市森林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基本趋势是白昼高
于夜间 ,日出前 5 :00~8 :00 土壤温度出现较低值 ,
15 :00 温度达较高值 (图 3) ,但是土壤温度日变化在
一年四季中是不同的[12 ] ,在 PGS 白天不同土壤深
度的温度日变化较大 ,上层 (A) 土壤温度高于下层
15619 期                徐文铎等 :沈阳城市森林小气候特征的研究            
(B、C) ,即 A > B > C ,尤其是上层 (A) 土温变幅 1815
℃~918 ℃,差值 817 ℃,变异系数高达 23105 %(图
3) ;中层 (B) 次之 ,变异系数为 13188 % ;下层 (C) 为
9173 %(表 2) . 林木 M GS 土壤温度日变化振幅较小
(图 3) ,各层土壤温度变异系数分别为 A : 3144 % ,
B :2106 % ,C :1130 %(表 2) ,下层土壤温度变化比上
层延缓. 林木 A GS 土壤温度日变化振幅也较大 ,白
天土壤温度为 A > B > C ;夜间为 C > B > A (图 3) . 林
木 DS 土壤温度与林木 PGS、M GS、A GS 恰好相反 ,
土壤温度的日振幅和季节振幅以上层为大 ,越向下
振幅越小 ,全天土壤温度下层高于上层 ,即 C > B >
A (图 3) . 这表明一方面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另一方
面由于热量传递引起的温度变化迟滞效应 ,其日变
化和季节变化有其自身的规律 ,与太阳辐射或气温
的变化不同步[2 ,13 ] . 但是城市森林土壤温度变化基
本规律为 :1)城市森林不同生长期的土壤各层温度
日变化的振幅大小为 A > B > C. 2) 城市森林不同生
长期 ,同一深度的土壤温度日变化振幅有 2 种情况 :
在土层深 20 cm 时 , PGS > A GS > DS > M GS ;在土
层深 > 40 cm (80 cm)时 ,PGS > DS > A GS > M GS.
313  城市森林不同生长期的空气相对湿度日变化
由图 4 可见 ,城市森林夜间的空气相对湿度高
于白天. 早晨日出 (7 :00) ,随着气温的升高 ,林内空
气相对湿度开始下降 ,到 13 :00~15 :00 出现最低
值 ,18 :00 又逐渐升高. 但是城市森林不同生长期的
空气相对湿度值日变化明显不同. PGS 和 DS 林内
的相对湿度较低 (图 4) ,日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
34175 %和 41183 % (表 3) ,空气相对湿度林木的
PGS < DS ,与天然林相反[12 ,18 ,24 ,25 ] ,而天然林中相
对湿度为 DS < PGS、M GS 和 A GS. 经 t 检验 ,林木
PGS 和 DS 的空气相对湿度平均值 t = 5109 > t0101
= 21069 ,证明 PGS 林内相对湿度极显著小于林木
DS. 这可能是城市森林小气候一个突出的特点. 根
据沈阳市气象台历年气象资料 ,林木 PGS(春季 3~
5 月)降水量为 15218 mm ,而林木 DS(冬季 11 月至
翌年 2 月) 降水量仅为 4013 mm ,PGS 降水量比 DS
多 11215 mm. 但林内相对湿度却比林木 DS 少
16193 % ,可能是由于沈阳春季气温偏高、风大、干旱
以及林木萌芽、放叶和地被物等生理活动吸收空气
水分和湿度有关. 城市森林 M GS 和 A GS ,空气相对
湿度日进程呈“U”型变化 ,空气相对湿度高于 PGS
和 DS(图 4) ,而且空气相对湿度在夜间一直保持较
高水平 (达9 0 %) ,但日较差较大 , 5 : 0 0最高为
图 3  城市森林生长前期、中期、后期和休眠期不同梯度的土壤温度
日变化
Fig. 3 Diurnal changes of soil temperatature at different layers in PGS ,
M GS ,AGS and DS of the urban forest .
A :上层 Upper layer ;B :中层 Middle layer ;C :下层 Down layer.
表 2  城市森林土壤不同梯度地温日变化
Table 2 Diurnal changes of the soil temperature at different layers
土壤深度
Soil depth
(cm)
生长前期 PGS
Mean ±SD
( ℃)
VC
( %)
生长中期 M GS
Mean ±SD
( ℃)
VC
( %)
生长后期 AGS
Mean ±SD
( ℃)
VC
( %)
休眠期 DS
Mean ±SD
( ℃)
VC
( %)
A(20) 12197 ±2199 23104 22111 ±0176 3144 18124 ±2183 15152 8131 ±1105 12164
B(40) 11153 ±1160 13188 2118 ±0145 2106 18118 ±0166 3163 6197 ±0152 7146
C(80) 10148 ±1102 9173 21161 ±0128 1130 18128 ±0137 2102 5199 ±0136 6101
2561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6 卷
图 4  城市森林不同生长期空气相对湿度日变化
Fig. 4 Diurnal changes of relative air humidity of urban forest in different
growing period.
表 3  城市森林不同生长期相对湿度日变化
Table 3 Diurnal changes of relative humidity of urban forest at differ2
ent growing stage
生长期
Growing season
平均±标准差
Mean ±SD( %)
变异系数
CV ( %)
生长前期 PGS 34175 ±6151 18173
生长中期 M GS 78129 ±10182 13182
生长后期 AGS 76183 ±9191 12190
停止生长期 DS 41183 ±7116 17112
92 % ,而午后气温最高 ,太阳辐射最强 ,相对湿度最
低 ,日较差达 32 %.
4  讨   论
城市森林是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 它不是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标 ,而是以改善人居
生态环境、促进人类健康和提高文化生活水平为目
的[6 ] .在森林功能上 ,城市森林与天然林一样都具
有释氧固碳、降温增湿和保持水土的作用. 由于城市
森林绝大部分为人工林 ,林内小气候受栽培模式、林
种类型、林分结构和分布格局的影响. 因此 ,城市森
林小气候与天然林相比 ,既有相同规律 ,也有不同特
点.
首先 ,无论是城市森林或是天然林 ,林内的小气
候都具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异质性. 城市森林
气温日变化明显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日出后 ,气温随
太阳辐射增强而升高 ,但是由于受森林环境影响 ,最
高气温出现的时间一般比太阳辐射高峰迟滞 2 h 左
右. 一年四季气温日变幅大小为 DS > PGS > A GS >
M GS. 但在天然林中 ,气温空间分布随高度增加而
增加 ,普遍存在逆温现象. 李海涛等[12 ]在研究暖温
带山地森林小气候时指出 ,落叶阔叶林夜间林内始
终存在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辐射逆温现象. 由
于逆温层的存在 ,林内夜间常有沉雾和露水出现 ,这
部分水量对森林植物生长发育有较大补益. 常杰
等[2 ]与朱宝钝等[24 ]在研究青冈常绿阔叶林和原始
红松林小气候时 ,都发现类似的辐射逆温现象. 但在
城市森林小气候研究中 ,尚未发现林内辐射逆温现
象.森林小气候的形成是森林植被与环境综合作用
的结果 ,逆温层产生是由森林结构、空间格局和立地
环境决定的 ,是评价城市森林一个重要指标. 由于城
市森林结构单纯、镶块体较小、破碎化程度较严重和
人类活动的干扰 ,很难形成森林环境小气候逆温层.
其次 ,城市森林与天然林在不同生长期的空气
相对湿度日变化明显不同. 通常 ,森林空气相对湿度
日变化规律是夜间林内相对湿度最大 ,高达 90 %以
上[12 ,24 ] . 日出前常出现 —个高值 ,日出后湿度迅速
下降 ,在气温最高、太阳辐射最强时 ,林内相对湿度
最低 ,日落后湿度又迅速上升[2 ,12 ,18 ,24 ,25 ] . 城市森
林空气相对湿度日变化也符合这种规律 ,但在森林
不同生长期 ,林内空气相对湿度日变化与天然林明
显不同 ,尤其是在 DS 和 PGS 的林内空气相对湿度 ,
城市森林恰与天然林相反. 天然林一年四季的林内
相对湿度日变化规律为 M GS > A GS > PGS >
DS[2 ,12 ] ,其中 ,M GS 林内增湿效应显著 ,而 PGS 和
A GS相同 ,说明落叶期天然林仍有较强的增湿效
应. DS 总是小于 PGS、M GS 和 A GS. 但是在城市森
林空气相对湿度研究中发现 , PGS < DS ,可能是城
市森林小气候一个特殊现象. 这可能与城市森林结
构单纯、面积较小和森林覆盖率较低 ,没有形成完
整、稳定的生态系统有关. 在我国北方城市 ,一般春
季多风、气温偏高和气候干旱 ,再加上春季林木生理
活动 ,吸收空气中大量水分和湿气 ,从而产生城市森
林空气相对湿度 PGS < DS 现象.
参考文献
1  Chai Y2X(柴一新) , Zhu N (祝  宁) , Han H2J (韩焕金) . 2002.
Dust removal effect of urban tree species in Harbin.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13 (9) :1121~1126 (in Chinese)
2  Chang J (常  杰) , Pan X2D (潘晓东) , Ge Y (葛  滢) , et al .
1999. Features of the micro2climate in the evergreen broad2leaved
forest dominated by Quercus glanca. Acta Ecol S in (生态学报) ,
19 (1) :68~75 (in Chinese)
3  Chen W (陈  玮) , He X2Y(何兴元) , Zhang Y(张  粤) , et al .
2003. Dust absorption effect of urban conifers in Northeast China.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14 (12) :2113~2116 (in Chi2
nese)
4  Grey GW. 1986. Urban Forestry.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5  He X2Y(何兴元) ,Chen W (陈  玮) , Xu W2D (徐文铎) , et al .
2003. Structure and heterogeneity of urban vegetation landscape in
Shenyang.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 14 ( 12) : 2085~
2089 (in Chinese)
6  He X2Y(何兴元) ,Ning Z2H (宁祝华) . 2002. Advances in Urban
Forest Eccology. Beijing :China Forestry Press. (in Chinese)
7  He X2Y(何兴元) ,Jin Y2S (金莹杉) ,Zhu W2Q (朱文泉) , et al .
2002. Basic theory and research method of urban forest ecology.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13 (12) :1679~1683 (in Chi2
35619 期                徐文铎等 :沈阳城市森林小气候特征的研究            
nese)
8  He X2Y(何兴元) ,Chen W (陈  玮) , Xu W2D (徐文铎) , et al .
2003. Community ecology in a typical near natural urban forest .
Chin J Ecol (生态学杂志) ,22 (6) :162~168 (in Chinese)
9  Huang C2B (黄承标) ,Wen Y2G(温远光) , Huang Z2H(黄志辉) ,
et al . 1999. Preliminary studies on microclimate of two mangrove
communities in Yingluo bay of Guangxi. J Trop S ubt rop Bot (热带
亚热带植物学报) ,7 (4) :342~346 (in Chinese)
10  Hu Z2B (胡志斌) , He X2Y(何兴元) , Chen W (陈  玮) , et al .
2003. Structure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of urban forest in Shenyang
build2up area.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14 (12) :2108~
2112 (in Chinese)
11  Li H2M (李海梅) , He X2Y(何兴元) , Chen W (陈  玮) . 2004.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main urban forest species Syringa
oblata in Shenyang.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15 (12) :
2245~2249 (in Chinese)
12  Li H2T(李海涛) ,Chen L2Z(陈灵芝) . 1999. Study on the micro2
climate in the mountain forest in the warm temperate zone. Acta
Phytoecol S in (植物生态学报) ,22 (2) :139~147 (in Chinese)
13  Liu Y2J (刘永金) , Tan S2M (谭绍满) . 1991. Microclimatic charac2
teristic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forest structure for two commu2
nity types of slash pine. Chin J Ecol (生态学杂志) ,10 (3) :5~9
(in Chinese)
14  Liu C2F(刘常富) , He X2Y(何兴元) , Chen W (陈  玮) , et al .
2003. Selection of tree species composition in Shenyang’s urban
forest communities.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14 (12) :
2103~2107 (in Chinese)
15  Miller RW. 1996. Urban Forestry. New Jersry : Prentice Hall.
16  Murphy WK , et al . 1980. Converting urban tree residue to energy.
J A rbor ,6 (4) :85~88
17  Templiton SR , Goldman G. 1996. Urban forestry adds $3. 8 billion
in sales to california economy. Calif ornia A gric ,50 (1) :6~10
18  Wang Y2L (王艺林) , Wang J2Y(王金叶) ,Jin B2W (金博文) , et
al . 2000. Partial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of Picea crassif olia. J Gan2
su For Sci Technol (甘肃林业科技) ,25 (4) :11~15 (in Chinese)
19  Wu Z2M (吴泽民) ,Huang C2L (黄成林) ,Bai L2B(白林波) , et al .
2002. Urban forest structure of Hefei city. Sci S ilvae Sin (林业科
学) ,38 (4) :7~13 (in Chinese)
20  Wu Z2M (吴泽民) , Wu W2Y(吴文友) , Gao J (高  健) , et al .
2003. Analysis of urban forest landscape patten in Hefei.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14 (12) :2117~2122 (in Chinese)
21  Xu W2D(徐文铎) , He X2Y(何兴元) ,Chen W (陈  玮) , et al .
2003. Flora and vegetation types in the downtown area of
Shenyang.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 14 ( 12) : 2095~
2102 (in Chinese)
22  Xu W2D(徐文铎) ,Li H2M (李海梅) ,Liu C2F (刘常富) , et al .
2003. Discriminant model of urban zonal vegetation in Northeast
China and its model of urban forest construction. Chin J Ecol (生态
学杂志) ,22 (5) :150~156
23  Zhu W2Q (朱文泉) , He X2Y(何兴元) ,Chen W (陈  玮) , et al .
2003.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urban forest structure : A case study
on Shenyang arboretum.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 14
(12) :2090~2094 (in Chinese)
24  Zhu B2C(朱宝纯) ,Hu J2L (胡嘉良) ,Zhang L2Y(张连元) . 1983.
Study on microclimate in natural Korean pine stand. J Northeast
For Coll (东北林学院学报) ,11 (1) :33~43 (in Chinese)
25  Zhou Z2Z(周再知) ,Zheng H2S(郑海水) , Yang C2T (杨曾天) , et
al . 1994. Research on microclimatic characteristic in plantation of
rubber intercropped with Amomum longiligulare. Chin J Ecol (生态
学杂志) ,13 (1) :27~31 (in Chinese)
26  Zhu N (祝 宁) ,Li M (李  敏) ,Chai Y2X(柴一新) . 2002. Eco2
logical functions of green land system in Harbin.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13 (9) :1117~1120 (in Chinese)
27  Zhu N (祝  宁) , Wang C (王  成) , Zhou H2Z(周洪泽) , et al .
2003. Analysis on instantaneous spatial pattern of thermal force
field in Harbin.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14 (11) :1955
~1958 (in Chinese)
作者简介  徐文铎 ,男 ,1935 年生 ,研究员. 主要从事植物生
态学和城市森林生态学研究 ,发表论文 150 多篇 ,专著、合著
10 部. Tel : 024283970349 ,13624050534 ; E2mail : Xuwenduo @
sina. com
4561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6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