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植酸钠对菌根真菌根内菌丝碱性磷酸酶
活性及根外菌丝生长的影响 3
冯海艳1 ,2 冯 固1 王敬国1 李晓林1 3 3
(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农业部植物营养学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植物2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94 ;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 100083)
【摘要】 采用三室隔网培养装置 ,以玉米为宿主植物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 (AM) ( Glom us int raradices) ,研
究了不同用量的植酸钠对 AM 真菌生长和代谢活性的影响. 研究发现 ,接种 AM 真菌的植株地上部和根系
的 P 浓度和吸 P 量 ,比非菌根植物的提高了 1~2 倍. 外源植酸钠的存在 ,显著降低了 AM 真菌根内菌丝的
碱性磷酸酶活性 ,增加了 AM 真菌在土壤中的菌丝密度. 结果表明 ,外源植酸钠对根内 AM 真菌碱性磷酸
酶活性和真菌根外菌丝的生长具有调控 (增减) 作用 ,并且 AM 真菌提高了植物对土壤固有养分和外源植
酸钠中 P 的吸收和利用.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植酸钠 碱性磷酸酶 根外菌丝
文章编号 1001 - 9332 (2004) 06 - 1009 - 05 中图分类号 Q949132 文献标识码 A
Effect of sodium phytate on alkaline phosphatase ( ALP) activity in intraradical hyphae of AM fungi and de2
velopment of its extraradical hyphae. FEN G Haiyan1 ,2 ,FEN G Gu1 ,WAN GJingguo1 ,L I Xiaolin1 (1 Key L abora2
tory of Plant N ut rition , M OA , Key L aboratory of Plant2Soil Interactions , M O E , Depart ment of Plant N ut ri2
tion , China A gricultural U niversity , Beijing 100094 , China ;2 Chinese U 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 Beijing
100083 , China) . 2Chin. J . A ppl . Ecol . ,2004 ,15 (6) :1009~1013.
In this paper ,a pot experiment with three compartments was install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Na2phytate on the
development and metabolic activity of AM fungi. Maize was selected as host plant and inoculated with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us ( Glom us int raradices) ,and different amounts of Na2phytate were applied into hyphal com2
part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bsorbed P in the shoots and roots of maize inoculated with AM fungi was
1~2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non2inoculated maize. The AL P activity in intraradical hyphae of AM fungi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the total hyphal density of AM fungi increased with applied Na2phytate. Observations
suggested that the AL P activity in intraradical hyphae of AM fungi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ts extraradical hy2
phae could be regulated by Na2phytate. Additionally ,AM fungi could enhance the plant’s P absorption and uti2
lization from native soil P and additive Na2phytate.
Key words AM fungus , Na2phytate , AL P , Extraradical hyphae.3 中国2欧洲联盟合作资助项目 ( M YCHIN TEC2ICA42CT220002
30014) .3 3 通讯联系人.
2003 - 03 - 05 收稿 ,2003 - 08 - 06 接受.
1 引 言
众所周知 ,丛枝菌根 (AM) 真菌能促进植物生
长.菌根真菌菌丝体的生长与宿主植物的生长状况
紧密相连[7 ,8 ,10 ,11 ] . 目前 ,由于研究手段的限制和
AM 真菌不能纯培养 ,菌根共生体的研究主要集中
在真菌对宿主植物生长效应方面 ,而对 AM 真菌的
研究却很少.
近期研究发现 ,菌根真菌分别生长于长期施用
有机肥的土壤与长期施用无机肥区的土壤时 ,前者
的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后者[14 ] ;与施用磷酸二
氢钾的处理相比 ,土壤加入外源植酸钠能显著提高
AM 真菌的生物量[13 ] . 那么 ,土壤中植酸钠的存在
是否利于 AM 真菌的生长或影响真菌的代谢活性 ?
本文采用三室隔网培养装置 ,以玉米为宿主植物 ,接
种AM 真菌 ( Glom us i nt raradices) ,研究了植酸钠
对 AM 真菌生长和活性的影响 ,旨在比较不同用量
的植酸钠和不同供 P 方式对 AM 真菌生长和代谢
活性的影响 ,评价 AM 真菌对土壤和植酸钠中 P 利
用的影响.
2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低 P 壤土采自北京市昌平县 ,p H (水土比 215∶1) 为
8114 ;有机质含量 1128 % ;速效磷 (Olsen2P) 8127 mg·kg - 1 ;
速效钾 ( NH4OAc2K) 110 mg·kg - 1 . 供试作物为玉米 ( Zea
m ays L . ) ,品种为农大 108. 菌根真菌 Glom us int raradices 为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004 年 6 月 第 15 卷 第 6 期
CHIN ESE JOURNAL OF APPL IED ECOLO GY ,J un. 2004 ,15 (6)∶1009~1013
法国国家农业研究所提供. 原种以玉米为宿主植物盆栽扩繁
3 个月后 ,用含有宿主植物根段、AM 真菌孢子及含有根外菌
丝体的根际土壤作为接种剂.
试验采用三室培养系统 ,中间为根室 (RC) ,两边为真菌
室 ( HC) ,根室和菌丝室之间由 30μm 孔径尼龙网分隔 ,使根
系限制在根室中生长 ,而菌根菌丝可以穿过尼龙网到菌丝室
中吸收养分 ,达到菌丝吸收和根系吸收相区分的目的. 各室
均装入土壤.
212 试验设计
真菌室中设 3 个有机磷水平 ,采用 2 种施用方式 : Ⅰ. 左
右真菌室均不施植酸钠 (0/ 0) ; Ⅱ. 左真菌室 (L)不施植酸钠 ,
右真菌室 (R)施入 250 mg·kg - 1植酸钠 (0/ 250) ; Ⅲ. 左右真
菌室均施入 250 mg·kg - 1植酸钠 (250/ 250) ;各施 P 水平下
均设接种 Glom us int raradices ( G. i) 和相应的不接种对照
(2M) .试验重复 5 次 ,6 个处理 ,总计 30 盆. 所有供试土壤施
入底肥 200 mg·kg - 1 的 N ( NH4NO3 ) 、150 mg·kg - 1 的 K
( K2 SO4) 、50 mg·kg - 1的 Mg ( MgSO4 ) 和 5 mg·kg - 1 的 Zn
(ZnSO4) . 另外 ,植物生长室中以 Ca ( H2 PO4) 2·H2O 形式加施
20 mg·kg - 1无机磷 ,结果分析时这部分 P 包括在土壤固有养
分中.
播种前将根室装入 430 g 灭菌土壤 (土壤过 2 mm 筛 ,
120 ℃下高压蒸汽灭菌 2 h ,风干备用) 和 30 g 接种剂. 不接
种对照则加入等量的灭菌处理的接种剂和 10 ml 菌种滤液.
左右真菌室中分别装入 780 g 不同植酸钠处理的灭菌土壤.
于根室中播种 4 粒玉米 (播种前 ,用 10 % H2O2 对种子进行
表面消毒 10 min ,在蒸馏水中浸泡 2 h ,常温下催芽) ,并在土
壤表面覆一层石英砂. 出苗一周后间苗 ,保留 2 株. 试验在菌
根培养室中进行 ,生长期间温度维持在 20~30 ℃,光照时间
为 14 h·d - 1 ,每天 8∶00~22∶00 以生物镝灯补充光照. 玉米
出苗后第 9 周收获.
213 样品分析和测定
收获根系的同时取土壤样品. 在冰水浴中根系洗净 ,切
成 1 cm 长的根段 ,一部分作侵染率测定 ,一部分保存在液氮
中 ,用于根内菌丝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
菌根侵染率的测定 :称 015 g 鲜根 ,曲利苯蓝染色 ,选取
30 条根段 ,制片 ,镜检. 根据根段中菌根侵染 (0 , < 1 % , <
10 % , < 50 % , > 50 %和 > 90 %)和丛枝丰度分级 (0 , < 50 % ,
> 50 %)的标准 ,定义每一条根 ,用“Mycocalc”软件 ,可计算
出 F % ,M % ,m % ,a %和 A %等参数 [20 ] . 其中 , PF %为菌根
侵染频度 ,代表了含有真菌结构的所有根系占整个根系的比
例. M %为 30 个随机样本侵染状况的加权平均值 ,是整个根
系中真菌侵染出现的频度和侵染强度的综合反映 ,代表了整
个根系中 AM 真菌形成的强度. m %为侵染根段的菌根侵染
强度 ,表征了所有侵染根段中真菌侵染出现的频度和侵染强
度的综合反映 ,代表了菌根化了的根系中 AM 真菌结构形成
的强度. a %为侵染根段的丛枝丰度 ,是真菌侵染的根段中丛
枝出现的频度和侵染强度的综合反映 ,代表菌根化了的根系
中丛枝结构形成的丰富程度. A %为整个根系的丛枝丰度 ,
是 30 个随机样本根系中丛枝结构形成状况的加权平均值 ,
是整个根系中丛枝出现的频度和强度的综合反映 ,代表了丛
枝结构在整个根系中形成的丰富程度. v %为侵染根段的泡
囊丰度 ,V %为整个根系的泡囊丰度 ,其含义类似于 a %和
A %.
根内菌丝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18 ] :取混合均匀
的根于 20 ml 酶解液 (0105 mol·L - 1 p H 912 Tris/ Citric acid ,
0105 % 山梨醇 ( sorbitol) ,15 units·ml - 1纤维素酶 (cellulase)
和 15 units·ml - 1果胶酶 (pectinase) ) 中 ,在室温下 ,培养 2 h.
倾出酶液 ,加入染色液 (0105 mol·L - 1p H 912 Tris/ citric acid ,
1 mg·ml - 1α2萘酸性磷酸盐 (α2naphthyl acid phosphate) ,1 mg
·ml - 1固蓝 RR 盐 ( Fast Blue RR salt) ,015 mg·ml - 1氯化镁 ,
018 mg·ml - 1氯化锰) ,室温下过夜. 倾出染色液 ,在 1 %的次
氯酸钠溶液中浸泡 5 min ,再用水洗 ,乳酸甘油脱色. 选取 30
条根段 ,制片 ,镜检深棕色颗粒状沉淀 ,根据 Trouvelot 和 Gi2
aniazzi2Pearson[20 ]的方法计算 F % ,M % ,m % ,a %和 A %等参
数. 各参数的生物学意义类似于菌根侵染率.
菌丝密度的测定方法用真空抽滤的方法量化单位重量
土壤中的菌丝数量 [6 ] ;植株 P 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钒钼黄
比色法.
用 SA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方差分析 ,5 %水平下最小显
著差异法 (LSD)进行多重比较.
3 结果与分析
311 菌根侵染率
不接种处理均没有被 AM 真菌侵染. 由 F %、
M %和 m %3 个参数可见 ,各接种处理的 F %都大于
90 % ,表明 90 %以上的根系都有 AM 真菌侵染点存
在 ,而这些真菌结构在整个根系中所占比例在
6618 %~7814 % (M %) ,在所有受到侵染的根段中
真菌结构形成的比例更高 ,均在四级以上 ( m % >
50 %) .从 A %和 V %来看 ,根系中分别有 5313 %和
4315 %以上的根系中形成了丛枝和泡囊. 以上各指
标均反映出菌根形成状态良好 (表 1) .
312 不同植酸钠水平下 AM 真菌对玉米植株生长
和 P 营养状况影响
表 1 菌根侵染率 3
Table 1 Roots colonization rate of maize plants inoculated with or with2
out AM fungi
P 处理
Na2phytate
(mg·kg - 1)
接种处理
Inoculation
F % M % m % A % V %
0/ 0 2M 0c 0c 0c 0c 0b
G. i 9113b 7312a 7418a 6216a 4613a
0/ 250 2M 0c 0c 0c 0c 0b
G. i 9216ab 6618b 7214a 5313b 4315a
250/ 250 2M 0c 0c 0c 0c 0b
G. i 9617a 7814a 8111a 6815a 4519a3 应用 L SD 法检验差异程度 ,同一项目中不同字母表示差异达 5 %显著性水
平 The L SD method is used to test the significance of difference ,mean values fol2
lowed the same letters in a item a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 P ≤0105.
0101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5 卷
不同植酸钠施用量的处理中 ,接种 AM 真菌的
植株地上部和根系的干重与非菌根植株的无显著性
差异. 真菌室植酸钠水平提高对玉米植株干物重没
有显著影响 (表 2) . 比较接种和不接种处理植株体
内的 P 浓度可以看出 ,不同植酸钠处理均表现出接
种 AM 真菌的植株地上部和根系的 P 浓度比相应
非菌根植物的提高了 1~2 倍 ,表明菌丝通过吸收植
酸钠中的 P 增加了植物体内的 P 浓度. 无论接种与
否 ,真菌室内施用植酸钠时 ,植株体内的 P 浓度显
著高于未施植酸钠处理的 ( P < 0105) ,表明真菌室
的植酸钠中的 P 部分穿过尼龙网被植物根系直接
吸收 ;不同植酸钠水平对植株的 P 浓度没有显著的
影响.
在不接种条件下 ,土壤施 500 mg·kg - 1植酸钠
处理 (250/ 250) 的植株吸 P 量最高 ,其次是土壤中
施 250 mg·kg - 1植酸钠处理 (0/ 250)的植株 ,而不施
植酸钠处理 (0/ 0) 的植株吸 P 量最低. 与不接种处
理相比 ,所有菌根植物的吸 P 量均是非菌根植物吸
P 量的 217~311 倍 ,接种 AM 真菌显著提高了植株
的吸 P 量. 所有接种处理之间 ,施植酸钠处理的菌
根植物体吸 P 量均显著高于不施植酸钠处理的 ( P
< 0105) ,而 2 种施 P 方式之间差异不显著 (表 2) .
313 土壤固有养分和外源植酸钠对玉米植株 P 营
养的贡献
无论外源植酸钠存在与否 ,AM 真菌对植株吸
P 的贡献率均达 63 %以上 (表 3) . 由表 3 可见 ,无外
源植酸钠时 ,不接种 (0/ 02M 处理) 植株的吸 P 量最
低 ,仅为 6183 mg·pot - 1 . 这部分 P 是植物通过根系
从土壤固有养分中吸收的 ;而接种 AM 真菌 (0/ 0 +
G. i) ,植株吸 P 量比不接种对照的增加了 13149
mg·pot - 1 . 这部分 P 是植物形成菌根后从土壤固有
养分中吸收的 P 的增量. 有外源植酸钠时 ,不接种
植物通过根际效应从植酸钠中获取的 P 在 1174~
3108 mg·pot - 1 ;而接种条件下 ,植物通过菌根际 (根
系 + 真菌) 从植酸钠中获取的 P 是不接种条件下的
2~3 倍 ,为 519~6146 mg·pot - 11 植物通过 AM 真
菌根外菌丝从植酸钠中直接获取了较多的 P ,达到
3138~4116 mg·pot - 1 ,其对植株 P 营养的贡献达
1216 %~1519 %.
314 植酸钠对根内菌丝 AL P 活性的影响
根系经组织化学染色后可以看出 (表 4) ,当外
加的植酸钠用量由 0 增加到 500 mg·kg - 1时 ,具有
AL P 活性的根系的比例 ( F %) 由 6215 %减少到
4210 % ;同时 ,具有 AL P 活性的真菌结构在整个根
系 (M %)或在有活性侵染的根系中 ( m %) 的发生强
度也随着植酸钠施入量的增加而降低.
外加植酸钠不但使根系中具有 AL P 活性的丛
枝的比例减少 (A %) ,而且使具有 AL P 活性的丛枝
在根内有活性菌丝部位的发生频度和强度减弱
(a %) (表 4) .
随植酸钠施入量的提高 ,根系中真菌 AL P 的活
性锐减 ,表现在无植酸钠存在时 ALP 相对活性为 1 ,
表 2 植酸钠不同用量时玉米干重、地上部和根系 P浓度、吸 P量
Table 2 Dry weight , P concentration and P uptake by maize plants under different amount of Na2phytate
P 处理
Na2phytate
(mg·kg - 1)
接种处理
Inoculation
干 重
Dry weight (g·pot - 1)
地上部
Shoot
根系
Root
P 浓度
P concentration (g·kg - 1)
地上部
Shoot
根系
Root
吸 P 量
P uptake (mg·pot - 1)
地上部
Shoot
根系
Root
全株
Total
0/ 0 2M 915a 411a 0149b 0154b 4163b 2120b 6183b
G. i 915a 413a 1149a 1145a 14117a 6115a 20132a
0/ 250 2M 914a 411a 0163b 0167b 5184b 2173b 8157b
G. i 1011a 416a 1182a 1173a 18133a 7189a 26122a
250/ 250 2M 919a 412a 0170b 0174b 6186b 3104b 9191b
G. i 1010a 414a 1184a 1189a 18140a 8138a 26178a
表 3 土壤固有养分和植酸钠对玉米磷营养的贡献
Table 3 Contribution of native soil nutrient and Na2phytate to P nutrient of maizes plants
P 处理
Na2phytate
(mg·kg - 1)
植株吸 P 量
P uptake (mg·pot - 1)2M G. i 真菌吸 P 量P uptakeby AMF(mg·pot - 1) 真菌贡献率Contributionof AMF( %) 吸收植酸钠量P uptake from Na2phytate(mg·pot - 1)A B C 植酸钠贡献率Contribution of Na2phytate ( %)D E F
0/ 0 6183b 20132b 13149 6614 0 0 0 0 0 0
0/ 250 8157a 26122a 17165 6713 1174 5190 4116 2013 2215 1519
250/ 250 9191a 26178a 16187 6310 3108 6146 3138 3111 2411 1216
A :根际效应获取的植酸钠中 P 量 P uptake from Na2phytate by roots ;B :菌根际效应获取的植酸钠中 P 量 P uptake from Na2phytate by mycor2
rhizae ;C :菌丝从植酸钠中直接获取的 P 量 P uptake from Na2phytate by extraradical mycelium ;D :根际效应从植酸钠中获取的 P 对植株 P 营养的
贡献 Root contribution to total P uptake ; E :菌根际效应从植酸钠中获取的 P 对植株 P 营养的贡献 Mycorrhizal contribution to total P uptake ; F :菌
丝从植酸钠中直接获取的 P 对植株 P 营养的贡献 Hyphal contribution to total P uptake (具体计算方法参见文献[1 ]Caculations refer to [ 1 ]) .
11016 期 冯海艳等 :植酸钠对菌根真菌根内菌丝碱性磷酸酶活性及根外菌丝生长的影响
表 4 根内菌丝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比例
Table 4 ALP activity of intraradical hyphae in maize roots
P 处理
Na2phytate
(mg·kg - 1)
接种处理
Inoculation
F % M % m % A % a % 具有 AL P 活
性的根系重
Roots DW with
AL P activity (g)
AL P 相对活性
Relative
activity
of AL P
0/ 0 2M 0c 0d 0c 0b 0b 0d 0
G. i 6215a 1116a 1816a 314a 2917a 0150a 1
10/ 250 2M 0c 0d 0c 0b 0b 0d 0
G. i 5317ab 713b 1316a 018b 816b 0134b 0168
250/ 250 2M 0c 0d 0c 0b 0b 0d 0
G. i 4210b 317c 714b 018b 919b 0116c 0132
0/ 250 处理的为 0168 ,250/ 250 处理的是无植酸钠
处理的 1/ 3 (表 4) .
315 AM 真菌的 P 营养状况对菌根植物根际土壤
中菌丝分布的影响
图 1 反映了土壤中施入不同量的植酸钠时 ,
AM 真菌根外菌丝在菌根际土壤 (真菌室) 中的分布
状况. 植酸钠的 3 个处理的菌丝密度均表现出距离
根表 2 mm 处根外菌丝的密度最高 ,从距离根表 2
~8 mm 范围内菌丝密度迅速降低 ,8 mm 以后菌丝
密度的随距离根表距离的变化趋于平稳. 在左右 2
个真菌室中 ,3 个处理的菌丝密度表现出相似的变
化趋势 ,且左右菌丝室中的平均菌丝密度间也无显
著性差异 ( P < 0105) .
施入 250 mg·kg - 1植酸钠处理的平均菌丝密度
最高 ,显著高于施入 500 mg·kg - 1植酸钠处理的平
均菌丝密度 ,不施植酸钠处理的菌丝密度最低 ,并且
3 个不同用量的植酸钠处理的平均菌丝密度之间的
差异均达显著性水平 ( P < 0105) ,说明不同植酸钠
施用量对菌丝密度有显著影响 (图 1) .
图 1 不同植酸钠水平下菌丝际土壤中菌根真菌根外菌丝的分布
Fig. 1 Extraradical hyphal density of AM fungi in two HC under differ2
ent Na2phytate levels.
竖线表示 LSD 显著性差异 The bars indicate the 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reatment means( P < 0105) . a :左菌丝室 Left HC;b :右菌丝室
Right HC. 1) 0/ 0 + G. i . ;2) 0/ 250 + G. i . ;3) 250/ 250 + G. i .
表 5 菌根和非菌根玉米地上部和根系中氮、钾、铜、锌的浓度
Table 5 N, K,Cu, Zn concentration of maize plants inoculated with or without AM fungi( mg·kg - 1)
P 处理
Na2phytate
(mg·kg - 1)
接种处理
Inoculation
N 浓度
N concentration
地上部
Shoot
根 系
Root
K浓度
K concentration
地上部
Shoot
根 系
Root
Cu 浓度
Cu concentration
地上部
Shoot
根 系
Root
Zn 浓度
Zn concentration
地上部
Shoot
根 系
Root
0/ 0 2M 2413b 2311a 2114a 1013a 915a 2619a 7018b 3717b
G. i 2713a 2417a 1815b 917a 1115b 2912a 9713a 6218a
0/ 250 2M 2610a 2217a 2214a 1010a 1011a 2713a 7313b 3518b
G. i 2417a 2418a 1616b 912a 1018a 2814a 8317a 5114a
250/ 250 2M 2516b 2313b 2210a 719a 910a 3015a 7114b 3914b
G. i 2814a 2513a 1911b 1010a 1012a 2619a 8210a 4611a
4 讨 论
AM 真菌是活体专性营养菌 ,其生长和代谢活
性受环境、宿主植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尤其是受植
物组织内部 P 水平的直接控制[12 ] . 为降低这种来自
宿主植物的直接影响 ,本试验是在宿主植物的生物
量相对一致 (避免了个体差异) 的前提下 ,研究 AM
真菌生长和代谢活性 (植物体内部分元素含量见表
5) .
根内菌丝的碱性磷酸酶是反映 AM 真菌代谢
活性的指标之一[18 ] . 菌根真菌的代谢活性与真菌吸
收养分直接相关. 从本试验来看 ,外源植酸钠降低了
具有 AL P 活性的根内菌丝以及丛枝结构在根系中
的比例 (表 4) ,促进了菌丝生长 (图 1) 和 P 的吸收
(表 2) ,但是对植物根系生长却没有显著的影响 ,说
明具有 AL P 活性的根系比例降低的原因是施入植
酸钠降低了根内 AL P 的活性 (表 4) . 业已发现 ,许
多杀菌剂对 AM 真菌均有负面影响[9 ,19 ] ,并且根内
2101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5 卷
菌丝的 AL P 活性随生育时期延长而下降[2 ,3 ,16 ] . 而
本试验中 ,外源植酸钠降低了根内菌丝的 AL P 活
性 ,可能是由于菌根植物对有机磷源的利用率较高 ,
提高了植物体内 P 浓度 ,进而抑制了真菌的 AL P 酶
活性的缘故[15 ,17 ] .
根外菌丝是菌根真菌吸收土壤 P 的器官 ,因此
根外菌丝的数量、长度及空间分布是影响菌根效应
的重要因素[6 ] . 菌丝密度的大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土壤中菌丝的数量. 本试验中 ,外源植酸钠增加
了菌丝密度 ,与宋勇春的结果 [13 ] 相一致. Hodge
等[5 ]发现有机质存在时真菌菌丝的生长加快 ,
Harinikumar 等[4 ]发现农家有机肥对 AM 真菌的发
育有正效应. 这是否与 AM 真菌喜好有机磷有关 ,
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 ,外源植酸钠对根内菌根真菌碱性磷
酸酶活性和真菌根外菌丝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作用 ,
并且 AM 真菌提高了植物对土壤固有养分和外源
植酸钠中 P 的吸收和利用. 但外源植酸钠对真菌生
长及其酶活性的作用机制还不清楚 ,并且根外菌丝
中酶活性和调控以及植物2真菌共生体中养分的反
馈抑制和信号转导的方式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Feng G , Song YC ,Li XL , et al . 2003. Contribution of ar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to utilization of organic sources of phosphorus by
red clover in a calcareous soil. A ppl Soil Ecol ,22 :139~148
2 Gryndler M ,Hrselova H ,Chvatalova I , et al . 1998. In vitro prolif2
eration of Glom us f ist ulosum intraradical hyphae from mycorrhizal
root segments of maize. Mycol Res ,102 :1067~1073
3 Hamel C , Fyles H ,Smith DL . 1990. Measurement of development
of endomycorrhizal mycelium using three different vital strains.
New Phytol ,115 :297~302
4 Harinikumar KM ,Bagyaraj DJ . 1989. Effects of cropping sequence ,
fertilizers and farmyard manure on vesicular2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in different crops over three consecutive seasons. Biol Fertil
Soil ,7 :173~175
5 Hodge A , Campbell CD , Fitter AH. 2001. An arbuscular mycor2
rhizal fungus accelerates decomposition and acquires nitrogen direct2
ly from organic material. Nat ure ,413 (6853) :297~299
6 Jakobsen I , Abbott L K , Robosen AD. 1992. External hyphae of
vesicular2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ssociated with Trif loli um
subterraneum L . 1. Spread of hyphae and phosphorus inflow into
roots. New Phytol ,120 :371~380
7 Joner EJ ,Jakobsen I. 1995. Growth and extracellular phosphatase
activity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hyphae as influence by soil organic
matter. Soil Biol Biochem ,27 (9) :1153~1159
8 Kabir Z ,O’Halloran IP , Fyles J W , et al . 1998. Dynamics of the
mycorrhizal symbiosis of corn ( Zea may L . ) : Effects of host physi2
ology ,tillage practice and fertilization o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x2
tra2radical mycorrhizal hyphae in the field. A gric Ecosyst Envi ron ,
68 :151~163
9 Kurle J E , Pfleger FL . 1994. The effects of cultural practices and
pesticides on VAM fungi. In : Pfleger FL ,Lindermann RG ,eds. My2
corrhizae and Plant Health. St Paul. Minnesota : APS Press. 101~
130
10 Li XL ,Marschner H , George E. 1991. Extension of the phosphorus
depletion zone in VA mycorrhizal white clover in a calcareous soil.
Plant soil ,136 :41~48
11 Rilling MC ,Steinberg PD. 2002. Glomalin production by an arbus2
cular mycorrhizal fungus :A mechanism of habitat modification. Soil
Biol Biochem ,34 :1371~1374
12 Sander FE. 1975. The effect of foliar2applied phosphorus on the
mycorrhizal infection of onion roots. In : Sander FE ,Mosse B , Tin2
ker PB eds. Endomycorrhizas. London :Academic Press. 261~276
13 Song Y2C (宋勇春) . 2000. Phosphatase activity in the mycorrhi2
zosphaere and its role in the utilization of organic phosphate by
plants. Ph. D. Dissertation. Beijing :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69~76 (in Chinese)
14 Su Y2B(苏有波) ,Wang H(王 贺) ,Zhang J2L (张俊玲) , et al .
1998. Effect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 on phosphatase activity in the
rhizosphere of clover. Plant N ut r Fertil Sci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
报) ,4 (3) :264~270 (in Chinese)
15 Thomson BD ,Robson AD ,Abbott L K. 1991. Soil mediated effects
of phosphorus supply on the formation of mycorrhizas by Schtel2
lispora calospora (Nicol. & Gerd. ) Walker & Sanders on subter2
ranean clover. New Phytol ,118 :463~469
16 Tisserant B ,Brenac V , Requena N , et al . 1998. The detection of
Glom us spp .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forming mycorrhizas in
three plant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seedling development ,using myc2
orrhiza2specific isozymes. New Phytol ,138 :225~239
17 Tisserant B , Gianinazzi S , Gianinazzi2pearson V , et al . 1996. Rela2
tionships between lateral root order ,arbuscular mycorrhiza develop2
ment and the physiological state of the symbiotic fungus in Pla2
tanus acerif olia. Can J Bot ,74 :1947~1955
18 Tisserant B , Gianinazzi2pearson V , Gianinazzi S , et al . 1993. In
planta histochemical staining of fungal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for analysis of efficient arbuscular mycorrhizal infections. Mycol
Res ,97 (2) :245~250
19 Trappe J M ,Molina R ,Castellano M. 1984. Reaction of mycorrhizal
fungi and mycorrhiza formation to pesticides. A nn Rev Phytoph2
thol ,22 :331~359
20 Trouvelot A , Kough JL , Gianiazzi2Pearson V. 1986. Mesure du taux
de mycorhization VA d’un système radiculaire. Recherche de meth2
ods d’estimation ayant une signification fonctionnelle. In : Gianiazzi2
Pearson V , Gianiazzi S eds. Physiological and Genetical Aspects of
Mycorrhizae. Paris : INRA Press. 217~221
作者简介 冯海艳 ,女 ,1974 年生 ,博士 ,主要从事丛枝菌根
真菌生理和根际营养研究 ,发表论文 3 篇. E2mail : haiyan2
feng166 @sina. com
31016 期 冯海艳等 :植酸钠对菌根真菌根内菌丝碱性磷酸酶活性及根外菌丝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