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34卷甘肃林业科技
柳兰 Chamaenerion angustifolium (Linn.) Scop.为
柳叶菜科柳兰属多年生草本,分布于东北、华北、西
北及西南[1]。甘肃产于榆中、康乐、夏河、临潭、卓尼、
迭部、舟曲等高寒湿润环境。柳兰的研究报道较少,
主要为繁殖技术[2]、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3]、黄酮
类成分的提取[4]、多元酚化合物的分离[5]、鞣质类化合
物分离[6]等,从报道来看,关于柳兰在暖温带的栽培
适应性研究工作较少。经过 3年的引种试验,对柳兰
在暖温带半湿润区的适应性及价值有了综合评价,
为科学开发、可持续利用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扩大应
用范围提供了依据。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地处西秦岭小陇山北麓,设在甘肃省天水
市北道区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基地,105°54′
E、34°29′N,海拔 1 160~1 170 m,属于暧温带半湿润气
候区,年降水量 491.6 mm,多集中在 7~9月,年蒸发
量 1 379.4 mm,年空气相对湿度 67%;年平均气温
11.0℃,≥10℃积温 3 359.5℃,地面平均温度 13.2
℃,日照时数 1 910.8 h,无霜期约 181 d,四季分明。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及来源
试材采自迭部海拔 2 500 m林缘,属甘南高寒湿
润区。年降水量 595.9 mm,集中于 5~9月,年均气温
7.0℃,年平均相对湿度 65%,年蒸发量 1 461.7℃,
地面平均温度 10.2℃,日照时数 2 267.6 h,无霜期
柳兰在暖温带的引种适应性及利用途径研究
刘旭华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调查规划院,甘肃 天水 741020)
摘要:柳兰为柳叶菜科柳兰属多年生草本,经过野外调查、引种试验与分析,掌握了在暖温带区的生长规
律及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针对其价值提出了综合性利用建议。
关键词:柳兰;引种栽培;适应性;利用
中图分类号:S 682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Introduction Adaptability and Utilization Ways of
Chamaenerion angustifolium in Warm Temperate Zone
LIU Xu-hua
(Xiaolongshan Forestry investigating-planing bureau of Gansu province, Tianshui Gansu 741020, China)
Abatract: Chamaenerion angustifolium, perennial herb, belongs to chamaenerion genus of onagraceae family,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introduction experiment and analysis, the rules of growth and nature adaptability of
Chamaenerion angustifolium in warm temperate zone were mastered, meanwhile, the suggestions of comprehensive uti-
lization wer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its value.
Key words: Chamaenerion angustifolium; introduction cultivation; adaptability; utilization
收稿日期:2009-06-02
作者简介:刘旭华(1976—),男,甘肃天水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植物资源调查及营林设计工作。
文章编号:1006-0960(2009)02-0036-04
第 34卷第 2期
2009年 6月
甘肃林业科技
Journal of Gansu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34 No.2
Jun. 2009
第 2期
表4 A因素多重比较结果
表5 B因素多重比较结果
132 d。土壤为山地棕壤。试验材料均为完整植株,通
过采集、保护运输,在试验地假植待用。
2.2 试验设计与方法
2.2.1 气象资料测定
用WL1型双金属温度计(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
气象仪器厂)记录气温;用 DHM2型通风干湿表(天
津气象仪器厂)测算空气湿度;用地温表及地面温度
表测 5、10、15、20 cm处地温,地面温度及地面最高、
最低气温。
2.2.2 大田试验设计
试验用材为原产地采挖的完整植株。采用正交
试验设计布置试验,主要设计土壤、光照、水分 3个
因素。每因素包含 3个水平,见表 1。
按表 1的因素水平划分,采用 L9(34)正交设计[7],
于 2001年 3月初进行田间布置,每个处理安排 20
株,栽植密度为 1 m×1 m。
观赏植物的叶、枝、花、果皆为利用对象,故观测
项目往往较多。柳兰主要从株高、花瓣长、果长 3标
志上进行观察测量。
在试验地进行物侯期观察记录,旬末测新枝长
(株高),叶的测量在 9月中旬进行,花在充分展开后
进行,果在成熟后进行测量。每个测量项目在试验小
区(处理)按株进行,选植株中部具有代表性的枝条、
叶、花 5个左右,测值后求均值。
为了与引种地相对照,对原产地植物按植株的
高度分层抽样调查,柳兰的花、果调查于 9月进行,1
年生枝长(株植高)于 10月初进行,测量部位为中部
外围,取株均值。
在试验的过程中,进行病虫害的发生观察,并进
行病害的鉴定与防治。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1 栽培试验结果与分析
3.2.1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不同处理的株高平均生长量值见表 2,对资料进
行方差分析[8],结果见表 3。
从表 3可见,在土壤、光照、水分中土壤、光照对
柳兰的枝条生长影响显著。采用 TukeyW检验法进
行多重比较,W0.05=q0.05(3,2),见表 4、表 5。B3与 B1、B2
均有显著差异,A1与 A3有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在试
验条件下,柳兰要求趋向于疏松、肥沃土壤,具有一
定耐阴性,但弱光严重影响营养生长;土壤水分 C对
结果影响不显著,依柳兰的自然生长状况看,要求土
壤湿润不积水,试验年份自然降水充分,使土壤水分
水平的差异小。引种地 pH为 7.8时,生长良好,结合
分布范围内的 pH(5.6~7.6)看出,柳兰适应酸碱度的
能力强。
3.2.2 生长变异性分析
表2 正交试验结果
表3 株高方差分析
刘旭华:柳兰在暖温带的引种适应性及利用途径研究 37
第 34卷甘肃林业科技
对原产地与引种地株高、花、果调查资料整理。
在引种地各处理间的变异较小,故只与原产地进行
比较。引种地株高均值为 88.22 cm,原产地株高均值
为 87.46 cm。对株高进行 t检验,sig.值为 0.832,即株
高在引种地与原产地相比较无显著变异。柳兰花四
瓣,是其主要观赏器官,在引种地花瓣平均长 2.0
cm,较原产地的 1.5 cm有所增大,且花色稍有变浅;
柳兰的观赏部分花中包括了长棒状的子房,在开花
期间,花瓣着生于子房上端,初花期子房紫红,与花
瓣同色,落花后变浅,后期为绿色透浅紫,成熟时,灰
白色带暗紫,在原产地子房平均长为 6.5 cm,引种地
平均长约 5.0 cm,说明在引种地花的发育不如原产
地好。
3.2.3 生长发育分析
栽培试验过程中,在旬末测量柳兰新枝的长度、
观测记录花的发育过程,结果见表 6。
柳兰在引种地,旬均温 6.3℃时开始萌发,在 3
月下旬至 5月上旬旬均温 13.7~17.6℃是枝条的主
要生长期,随后进入开花期,高的变化主要是花序的
生长;第 1次生长开花结束,种子成熟后,从原花序
下萌发 2次枝并形成新花序,于 8月中旬旬均温 20
℃再度开花,枝条较开展,高度低于第 1次生长株
高,直至 10月底地上部分枯死。
表 6较全面地反应了生长变化及气象因子的变
表6 柳兰年生长发育过程
化趋势,利用旬末新枝条长度与旬气象资料进行相
关变化性分析[9],结果见表 7。
多元回归 F检验结果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这
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气象因子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复
杂性;从表 7旬新枝增长量与各气象因子的偏相关
系数及 t检验的显著性,可以大体判断不同的气象因
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的相对大小,植株生长并未显
示出与其一气象因素的显著相关性,就从偏相关系
数上看,植株生长与 10 cm旬均地温相关性最大,且
呈负相关,显示出柳兰适合生长于较凉的土壤上。
表7 回归分析结果
注:因变量:新枝长旬增量。
38
第 2期
4 结论及建议
4.1 生态适应性
柳兰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好,以肥沃、疏松为宜,
pH5.6~7.8均能正常生长;要求土壤水分适宜,湿润
不积水;柳兰在引种地生长期明显延长,在原产地一
般 5月萌发,7~9月开花,在暖温带引种地 3 月萌
发,5月旬均温 17.3℃开花,并于 8月上、中旬开 2
次花,形成多次开花现象,11月初干枯。
在气象条件中,柳兰生长与浅层地温及气温均
程负相关,以温凉环境为宜。适宜生长的温度时间
长,会形成多次发枝多次开花;弱光条件影响生长发
育,使枝条纤弱,花稀而小。
4.2 生物学特性
在试验环境下,平均高 88.2 cm,与原产地无显
著差异,土壤肥沃会增加株高;茎直立,通常不分枝。
叶互生,披针形,长 7~15 cm,宽 1~2 cm,边缘有细锯
齿,两面被微柔毛,具短柄。总状花序顶生,伸长,花
序轴被短柔毛;苞片条形,长 1~2 cm,花大,两性,红
紫色,具长约 1~2 cm的花柄,花瓣平均长 2.0 cm,与
原产地相比较,花色有变浅现象;萼筒稍延伸于子房
之上,裂片 4,条状披针形,长 1.0~1.5 cm,外面被短
柔毛;花瓣 4,狭卵形,长约 1.5 cm,顶端钝圆,基部具
短爪;雄蕊 8,向一侧弯曲;子房下位,被毛。蒴果圆柱
形,初花期紫红,与花瓣同色,落花后变浅,后期为绿
色透浅紫,成熟时,灰白色带暗紫,引种地平均长约
5.0 cm,种子多数,细小,长约 1.0 mm,宽 0.4 mm,种
子 100~150粒,顶端具 1簇长约 1.0~1.5 cm白色种
缨,种毛长 1.0~1.5 cm,约 30根。
在引种地能正常结实,播种育苗以种子成熟后
即播为宜。柳兰果成熟后会因轻微的外力开裂,带纤
毛的种子弹出后单个或几个附在一起,随风飘动四
处飘散。
4.3 利用建议
4.3.1 进一步开展栽培适应性研究
野生花卉自然生境复杂,如不开展区域栽培适
应性研究,盲目引种栽培,不但对自然资源造成很大
的破坏,而且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本研究
结果可为相似气候区提供依据,在气候相差较大的
情况下,需要重新开展适应性方面的研究。
4.3.2 开展栽培技术研究
柳兰是一个高海拔植物,在暖带区栽培要注重
浅层土温与气温条件,为了提高观赏价值,应进一步
开展株高控制、提高花量等方面的研究。柳兰的果实
在开裂前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但成熟开裂后,会随
风飘散,因此在果实成熟后应及时剪除果序。
4.3.3 开展城市模拟自然群落的建设
在现有的城市绿地系统中,园林植物种缺乏自
然感。城市中的小气侯丰富多样,为不同的野生花卉
提供了适应生长的条件,在栽培适应性研究的基础
上,将野生花卉引入城市,不但可以美化和改善城市
环境,增加城市园林风景的自然度,而且可以带动一
些相关产业的发展,应开展在城市环境中的栽培适
应性研究工作。
4.3.4 开展育种改良工作
从引种试验来看,该植物在栽培试验中,能较好
地生长发育,并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柳兰从高海拔
温凉区域引至中温带区域栽培,存在花色变浅现象,
解决这一问题,除了采用栽培措施外,还应从育种角
度开展进一步研究,可在引种地继续开展植物的选
种、杂交育种等工作,以获得具有不同观赏特点的能
满足更多需要的具有较宽气候带适应性的理想品种。
4.3.5 加强深加工利用研究
柳兰的药用价值已有研究,为了综合利用植物
资源,使这些植物的价值得以深入开发,须加强在药
用价值及在化工应用上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二册)
[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2.
[2] 徐 文. 柳兰的栽培技术[J]. 中国林副特产,2003,(4):37.
[3] 雷 颖. 柳兰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J]. 植物生理学通
讯,2003(4):453.
[4] 刘延泽,王彩芳,张振中,等. 柳兰化学成分研究Ⅰ:柳兰
中的黄酮类化合物[J]. 中草药,2002(4):.
[5] 彩 芳,张 楠,王延泽. 柳兰中多元酚类化学成份研究
[J]. 医药论坛杂志,2003,(17):2.
[6] 刘延泽,王彩芳,韩全斌,等. 柳兰化学成分研究Ⅱ:鞣质
及多元酚类化合物[J].中草药,2003(11):7-9.
[7] 李玉梅,李三明. 林果土壤肥料学[M]. 武汉:湖北科学技
术出版社,1996.
[8] 北京林学院. 数理统计[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0.
[9] 洪 楠. SPSS for Windows.[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0.
刘旭华:柳兰在暖温带的引种适应性及利用途径研究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