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杈叶槭生物学特性与苗木培育技术研究



全 文 :杈叶槭生物学特性与苗木培育技术研究
孟庆法1,高红莉1,刘志术2,陈中如2
(1.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河南郑州 450052;2.河南省商城县林业技术推广站,河南信阳 465350 )
摘要 [目的]杈叶槭是我国特有的槭树科槭属秋色叶树种之一,为了使这种珍稀树种资源尽早得到开发利用。[方法]从 2006年起,对
杈叶槭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进行了原产地调查和引种观察,对其种苗繁育和人工栽培技术进行了连续的试验研究。[结果]杈叶槭对土
壤、气候等生态条件的适应性较强;杈叶槭种子育苗应采取种子沙藏、催芽和苗期遮荫等技术措施才能成功。[结论]杈叶槭可以作为
一种优良的乡土彩叶树种在河南低海拔地区及相似生态类型区进行繁殖和推广应用,今后应加强杈叶槭的选种育种研究。
关键词 杈叶槭;生物学特性;苗木培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S718. 5; Q999. 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6611( 2012) 26 -12954 -03
Technology Research 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Nurturing Seedlings of Acer robustum Pax
MENG Qing-fa et al ( Institut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Henan Academy of Sciences,Zhengzhou,Henan 450052)
Abstract [Objective]To develop the rare resources of Acer robustum Pax as early as possible,which belong to the genus of Aceraceae endemic
to China. [Method]The b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igin of Acer robustum Pax were investigated since the year of 2006,and
its seed breeding and artificial cultivation techniques were studied through continual experiments. [Result]Acer robustum Pax has strong adapta-
bility to soil,climate and other ecological condition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uccessful breeding of seedings,it is necessary to store seeds in
sand,pregermination,shade at seeding stage and other technical measures. [Conclusion]Acer robustum Pax is an excellent local coleus species
which can be used for propagation and promotion in low-elevation areas in Henan Province and other similar ecological zones,the selection and
breeding research of Acer robustum Pax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Acer robustum Pax;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Nurturing seeding; Research
基金项目 河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122201110030) 。
作者简介 孟庆法( 1963 - ) ,男,河南汝州人,副研究员,从事植物资源
的开发利用研究,E-mail: mengqingfa99@ yahoo. com. cn。
收稿日期 2012-05-16
全世界约有 202种槭树科(Aceraceae)植物,我国已知分
布有 151种,占全世界槭树种类的 75%[1]。在槭树科植物栽
培和利用方面,日本和欧美国家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2]。
我国虽然有着丰富的槭树资源和悠久的栽培历史,但到目前
为止,绝大多数槭树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杈叶
槭(Acer robustum Pax)树姿优美,枝叶婆娑,秋叶鲜红或金黄
色,是我国特有的槭树科色叶树种之一。杈叶槭的引种栽培
研究在国内尚未见报道,为了使这种野生植物资源早日得到
开发利用,笔者从 2006 年起对杈叶槭进行了引种观察与栽
培技术研究,现将部分结果整理如下。
1 杈叶槭
1. 1 形态特征及地理分布 杈叶槭为落叶乔木,高 5 ~ 10
m。小枝细瘦,无毛,当年生枝紫褐色,多年生枝橄榄褐色或
绿褐色。叶纸质或膜质,基部截形或近于心形,长 6 ~ 8 cm,
宽 7 ~12 cm,常 7 ~ 9 裂;裂片长圆形或近于卵形,长 4 ~ 5
cm,先端尾状锐尖,具稀疏而不规则的锐尖锯齿;叶片幼时两
面微被长柔毛,在下面的叶脉上更密,长大后上面渐无毛,下
面仅脉腋被丛毛;叶柄 4 ~ 5 cm,细瘦,无毛或近顶端微被长
柔毛。花杂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顶生伞房花序着 4 ~ 8 枚
花,总花梗长 3 ~4 cm;萼片 5,紫色,花瓣 5,黄绿色。小坚果
淡黄绿色,椭圆形,长 5 ~ 7 mm,宽 4 ~ 5 mm;翅与小坚果长
3. 5 ~4. 0 cm,宽 1 cm,张开几近水平。花期 4 ~ 5 月,果期
9月[3]。
杈叶槭主要分布于河南西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四
川、云南等地[3]。河南是杈叶槭资源分布较集中的省份,主
要分布于伏牛山区和大别山区的部分地区,以伏牛山区南北
坡各县分布最为集中,而桐柏山和太行山区则未见其踪迹。
在河南,杈叶槭垂直分布于海拔 800 ~ 1 800 m间,多散生于
山坡、山沟和溪流两旁的落叶阔叶林中。据在伏牛山栾川老
界岭海拔 1 100 ~1 400 m调查,杈叶槭分布于山谷及山坡下
部杂木林中,群落一般无明显的优势种,林相杂乱,林冠郁
闭。伴生乔木树种有五角枫(Acer mono)、秦岭槭(Acer tsin-
glingense)、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a)、山核桃(Juglans
cathayensis)、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漆树(Toxicoden-
dron vernicifluum)、膀胱果(Staphylea holocarpa)等;伴生灌木
有中国粗榧(Cephalotaxus sinensis)、接骨木(Sambucus wil-
liamsii)、瓜木(Alanjium platanifolium)、高丛珍珠梅(Sorbaria
arborea)、小花溲疏(Deutzia parviflora)等;伴生草本有玉竹
(Polygonatum odoratum)、管花鹿药(Smilacina henryi)、花葶
乌头(Aconitum scaposum)、野芝麻(Lamium barbatum)、蝎子
草(Girardinia cuspidata)、西南唐松草(Thalictrum fargesii)、紫
花碎米荠(Cardamine macrophylla)等;层间植物有三叶地锦
(Parthenocissus himalayana)、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等。
1. 2 生物学特性 杈叶槭喜温凉湿润气候。在河南,杈叶
槭自然分布区的气候特点是夏季凉爽多雨雾,冬季寒冷多霜
雪。在冬季极端温度 - 20 ℃时枝稍未见冻害。杈叶槭为中
等喜光树种,在郁闭度大的沟谷林分中不能开花结实,但苗
期较耐庇荫,在林下或林缘可见到生长良好的种子更新小
苗;对干热气候不适应,在低海拔地区 1 ~ 3年生幼苗不遮荫
不能很好生长。杈叶槭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在酸性、中性、
微碱性及石灰质土壤上均能很好生长,喜生于深厚、肥沃、腐
殖质层厚且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根据河南汝州、济源 2 试验基地连续多年观测资料:杈
责任编辑 高菲 责任校对 李岩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12,40(26):12954 - 12956
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2.26.148
叶槭芽子在河南平原地区的萌动期在 3月 20日 ~ 4月 6日,
展叶期在 4月 2 ~22日,落叶期在 11月 10 ~26日,比伏牛山
自然分布区提前或延后 10 ~ 15 d。5 ~ 6 年生树木仍未开花
结实。杈叶槭苗期生长较为缓慢。据笔者在河南济源、汝州
等试验基地测定,1年生杈叶槭平均苗高33 cm,平均地径0. 4
cm;2年生苗平均高78 cm,平均地径0. 7 cm;3年生苗平均高
120 cm,最高达 158 cm,平均地径达 1. 1 cm,最大地径 1. 6
cm。杈叶槭寿命较长,在伏牛山嵩县、洛宁等杈叶槭分布区,
可见到胸径 30 ~50 cm、树龄为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大树。
2 壮苗培育
2. 1 种子采集与贮藏
2. 1. 1 采种。选择20 ~50年生,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壮龄
树作采种母树。8 ~9月,当果实由黄绿色逐渐变为黄褐色或
红褐色时即可采种,可以采摘果序或用高枝剪剪下果序。采
种后置室内通风处阴干,去除果序等杂质后,得纯净翅果,即
种子。通过对采自伏牛山的杈叶槭种子观察和测定,结果如
下:杈叶槭果实为小坚果,一端具长翅,红褐或黄褐色;种仁
一面凸起,一面凹陷;翅果带翅长平均为 2. 1 cm,翅宽 0. 7
cm,种子长度0. 6 cm,翅果夹角110° ~130°;带翅千粒重26. 3
g,去翅千粒重 22. 5 g,在槭树中为中小果类型。
2. 1. 2 贮藏。杈叶槭种子具休眠特性,必须经过沙藏处理
才能正常萌发。方法是将种子放入 35 ~ 40 ℃的温水中浸泡
1 ~2 d,每天换水 2次,泡好后捞出控水,然后将种子与粗河
沙按 1∶ 3比例混匀,在室外背阴高燥处挖坑沙藏。从当年 10
月开始,沙藏时间 120 ~150 d,翌年春天 3 月份播种,沙藏期
间要经常检查种子的湿度及通气情况。2007 年 3 月笔者分
别对沙藏种子和干藏种子的发芽率进行测定,结果见表 1。
表 1 不同贮藏方法杈叶槭种子的发芽表现
处理
发芽始期
年 -月 -日
发芽终期
年 -月 -日
历时天
数∥d
发芽
率∥%
种子粒
数∥粒
室内干藏 2007 -03 -13 2007 -04 -18 36 18 500
室外沙藏 2007 -03 -08 2007 -03 -22 14 69 500
从表 1可以看出,经过沙藏的杈叶槭种子发芽早,时间
集中,发芽率高;而干藏种子则发芽迟缓,且发芽率极低。
2. 2 催芽与播种
2. 2. 1 催芽。在河南,播种可于 3 月进行。播种前 15 ~ 20
d,应检查沙藏种子的萌动情况。如种子尚未萌动,应把种子
从沙藏坑中取出,在阳畦内进行催芽。方法是在背风向阳处
建造一南低北高的阳畦状催芽床,下面垫砖或草苫,以利透
水透气,上铺混沙的种子,厚度以 20 cm为宜,种子上覆盖塑
料薄膜。阴雨天或晚上要加盖草苫,以利保温,每 1 ~ 2 d翻
动 1次,使上下种子受热均匀,并视情况适时补充水分[4]。7
~10 d后,当有 10% ~30%的种子萌动时即可播种。有条件
也可直接放日光温室内催芽。
2. 2. 2 播种。选择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沙土作
育苗地。深耕细耙,施足底肥。由于河南地区春季干旱少
雨,林木种苗出苗时间又较长,为了有利于灌溉和出苗,宜作
成高床,床面宽 80 cm,床高 20 cm左右,床沟宽 30 ~ 40 cm,
干旱时可顺沟偷灌。开沟条播,行距 30 cm,每床播 3 行,开
沟深 2 ~3 cm,播后覆土厚 1 cm,然后稍镇压,覆地膜或盖草。
每 667 m2 播种量 7. 5 ~10. 0 kg。
2. 3 苗期管理 播种后 20 ~30 d苗木出土。当大部分苗木
出土后,应及时撤除地膜或盖草。杈叶槭幼苗怕干热气候,
应及早搭荫棚遮荫,透光度以 50%为宜。杈叶槭幼苗喜湿润
透气的土壤环境,应在出苗后至 6 月底,视天气情况及时补
充水分,结合浇水进行中耕松土;7 ~8月是华北地区的雨季,
应及时排出圃地积水,中耕松土显得更为重要。5 ~6月为杈
叶槭幼苗的生长高峰期,应保证水肥供应,每隔 15 ~ 20 d可
追施1次稀薄氮肥,每667 m2 可施入尿素10 kg。8月可追施
1次全元素复合肥,每 667 m2 可施入 15 ~20 kg。9月后应控
水控肥。由于杈叶槭苗期生长缓慢,保苗不宜,故当年苗一
般不主张间苗,密度特别大时,可在翌年春天移出另圃培养。
为了考察杈叶槭苗木对光照的适应情况,笔者于育苗当年在
试验基地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见表 2。
表 2 不同光照条件下 1年生杈叶槭苗生长表现
处理
干高∥cm
变动幅度 平均值
地径∥cm
变动幅度 平均
叶片表现
50%遮荫 18 ~44 24 0. 3 ~0. 6 0. 4 稍有焦边
与高干国 23 ~58 31 0. 3 ~0. 7 0. 5 稍有焦边
王枫间作
全光照 7 ~32 15 0. 2 ~0. 5 0. 4 焦边严重
从 3个处理来看,全光照条件下幼苗表现最差,干高和
地径生长较慢,尤其是进入 7 月以后生长停滞,叶片焦边现
象严重;而 50%遮荫和与其他高干苗木间作 2个处理生长表
现较好,生长过程中出现 5 ~6月和 8 ~9月 2个生长高峰。
2. 4 大苗培育 杈叶槭在野生状态下可生长为大乔木或小
乔木。通过近年的引种观察可以看出,在人工栽培条件下,
杈叶槭宜作为小乔木培育为佳,其园林应用效果堪比鸡爪槭
(A. palmatum Thunb)。其培育方法是在原播种圃地连续培
育 2 ~3年,当苗木主干高度达 1. 0 ~ 1. 5 m,地径达 1 cm以
上时,可进行分栽,株行距 1. 5 m × 1. 5 m。再培育 2 ~ 4 年,
苗木地径达 3 ~5 cm时即可出圃应用。
3 移植与应用
3. 1 移植 杈叶槭移植时间以秋末冬初的 10 ~ 11 月或早
春的 2 ~3月均可。杈叶槭为较耐移植树种,故 1 ~ 3 年生小
苗可裸根移植,但应蘸泥桨;4年生以上大苗或大树移植应带
好土球,并用草绳缠干。杈叶槭树姿优美,且生长较慢,树势
恢复不易,所以宜带全冠移植。可适当对过密侧枝进行
修剪。
3. 2 应用 杈叶槭幼树喜半荫环境,在设计应用时,初期应
考虑与阳性树种混交,形成侧方遮荫的效果。杈叶槭喜湿润
肥沃环境,应配置于溪边、池畔、园路边、石旁、草地及庭院等
幽静小环境,既能较好满足杈叶槭对生境的要求,又能充分
发挥其观赏性。
4 讨论与建议
杈叶槭为国内尚未开发的优良彩叶树种,其野生资源集
5592140 卷 26 期 孟庆法等 杈叶槭生物学特性与苗木培育技术研究
中分布于秦岭以南的河南西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这片
区域,资源有限,应加强保护。野生杈叶槭植株有很多自然
变异类型,如在河南自然分布的除杈叶槭原变种外,还有小
杈叶槭(Acer robustum Pax var. honanense Fang)、河南杈叶槭
(Acer robustum Pax var. minus Fang)等变种[5];从叶形上看,有
7裂,也有 9裂的,大小差别也较大;从叶色上看,有生长季节
为紫色的,秋色有鲜红色、黄红色或鲜黄色等;从株型树姿上
看,有 10 m以上的大乔木,也有 5 ~10 m的小乔木,还有 2 ~
5 m的灌木状植株。因此,在未来引种驯化和开发利用上,除
了继续对杈叶槭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研究外,应将重点放
在杈叶槭的选种育种上,以期选出更多的杈叶槭优良品种或
类型,尽早应用于国家的园林和生态建设中。
参考文献
[1]徐廷志.槭树科的地理分布[J].云南植物研究,1996,18(1):43 -50.
[2]徐廷志.云南槭树红叶观赏植物资源开发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
源,1989(3):10 -12.
[3]方文培.中国植物志(第46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4]孟庆法,高红丽,赵凤兰,等.河南省野生槭树种子育苗试验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309 -13311.
[5]王遂义.河南树木志[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1994.
( 上接第 12840页)
3 品种特征特性
3. 1 植株性状 幼苗浓绿色,叶鞘紫色,叶缘紫色。株高
317 cm,穗位 140 cm,株型半紧凑,成株叶片 21 片,花药黄
色,花丝黄色。果穗长筒型,穗长 19. 7 cm,穗行数 16 ~ 18
行,穗轴红色,单穗粒重 247. 3 g。籽粒橙黄色,马齿型,百粒
重 36. 7 g。
3. 2 品质性状 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
心(哈尔滨)检测,该品种籽粒含粗蛋白质含量 9. 76%,粗脂
肪含量 4. 48%,粗淀粉含量 74. 6%,赖氨酸含量 0. 26%,容
重 758 g /L,属高淀粉玉米。
3. 3 抗逆性 2005 ~2006年经人工接种抗病(虫)害及田间
自然发病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抗茎腐病,中抗丝黑穗病、大
斑病、玉米螟、灰斑病等(表 3)。
表 3 2008 ~ 2009年通单 248人工接种鉴定结果
接种单位
茎腐病
发病率∥% 抗性
丝黑穗病
发病率∥% 抗性
大斑病
病级 抗性
弯孢菌叶斑病
病级 抗性
灰斑病
病级 抗性
玉米螟
食叶级 抗性
吉林农业大学 1. 69 HR 6. 78 MR 3 R 7 S 7 S 3. 6 R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0 HR 7. 40 MR 5 MR 7 S - - 7. 1 S
吉林农业大学 37. 50 S 7. 81 MR 5 MR 7 S 5 MR 6. 5 MR
吉林科技学院 0 HR 4. 40 R 3 R 1 HR - - 5. 2 MR
注:HR为高抗,MR为中抗,R为抗,S为感。
3. 4 生育日数 在吉林省属中熟品种。出苗至成熟 128 d,
需≥10 ℃积温 2 550 ℃左右(2008、2009 年作物生育期内干
旱,致使玉米生育期延迟 3 ~4 d)。
4 栽培技术要点及适应区域
4. 1 播期及密度 根据各地温度条件与土壤墒情确定播种
时间,一般要求地表下 10 cm温度稳定通过 12 ℃,4 月下旬
至 5月上旬播种,种植密度以 5. 5万株 /hm2 左右为宜。
4. 2 合理施肥 施足农家肥,基肥一般施用磷酸二铵 150 ~
200 kg /hm2,硫酸钾 100 ~150 kg /hm2,尿素 50 ~ 100 kg /hm2,
拔节期追施尿素 300 kg /hm2。
4. 3 适应区域 该品种综合农艺性状好,适应性强,适宜在
吉林省玉米中熟区域内种植。
5 制种技术
制种时应选择隔离条件好、地势平坦、集中连片、土质肥
沃、排灌方便的地块,并要求制种田周围 500 m 以内无其他
玉米品种种植。父、母本同期播种,父、母本行比为 1∶ 5,父、
母本种植密度以 5. 5 万株 /hm2 为宜。生育期内严格去杂去
雄,在苗期和抽雄前,彻底去除杂株和异形苗,保证父母本均
匀一致;授粉结束后应立即砍除父本,以减少混杂父本的机
会,保证种子的纯度和质量;收获和脱粒时严格选穗,并防止
机械混杂。
参考文献
[1]石庆龙.发展东北地区玉米生产对策探讨[J].玉米科学,2006,14(2):
175 -177.
[2]佟屏亚.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和发展策略[[J].科技导报,1997(11):22 -
25.
[3]祁新,牟瑛,李开忠,等.糯玉米品种“吉糯 1号”选育报告[J].吉林农
业大学学报,2002,24(5):47 -48.
[4]周洪生. 21世纪初我国玉米遗传育种及玉米生产发展战略[J].玉米科
学,1996,4(4):1 -5.
[5]冯巍.面向21世纪发展我国玉米产业[[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1
(4):1 -7.
[6]赵颖君,祁新,权继斌,等.高淀粉玉米单交种“吉品 7 号”选育报告
[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5,27(3):245 -247.
[7]祁新,权继斌,姜硕,等.超甜玉米单交种“吉甜 9号”选育报告[J].吉
林农业大学学报,2008,30(6):774 -775,778.
[8]祁新,魏素贤,任启彪,等.高淀粉玉米杂交种“吉农大 115”选育报告
[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9,31(2):135 -137.
[9]金明华,刘文国,王绍萍,等.早熟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吉单 18”的选
育报告[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8,30(3):257 -258.
[10]董树亭.山东玉米质量型发展战略探讨[J].玉米科学,2000,8(1):3 -
7.
[11]赵仁贵,王逸群,蔚荣海,等.超甜玉米单交种“吉甜 6 号”选育报告
[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7,29(3):257 -258,275.
[12]邓少华,张治安,贾恩吉,等.玉米新品种“吉农大 402”选育报告[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4,26(5):491 -493.
[13]张卫国,张魁军,祁春阳,等.玉米新品种九玉四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3):95,98.
[14]陈丽,陈刚,张强,等.高淀粉玉米新品种丹玉 205号的选育[J].杂粮
作物,2010,30(2):74 -76.
[15]何文铸,张彪,唐海涛,等.玉米新品种东 315丰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
优化方案的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1(2):466 -470.
[16]李美莲,董福贵.玉米新品种种星58选育及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
科技,2011(4):86 -87.
[17]徐文伟,曲江波,李俊娥,等.玉米新品种丹玉67号特征特性及栽培要
点[J].园艺与种苗,2011(1):62 -64.
65921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