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热带农业科技 2006,29(3)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1 8 -
- 1 8 -
琴叶风吹楠生物学特征观察
吴 裕1,2,杨晓玲1,段安安2
(1.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云南 景洪 666100;2.西南林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摘要:通过6年时间对琴叶风吹楠生物学特征和对雄花序和雌花序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雄花序和雌花序的外部特征在
花蕾期就表现出明显区别,主要表现在花序结构、花蕾颜色、花蕾形态以及花(序)梗颜色等几个方面。文中对雌、雄花序
的特征作了详细描述。
关 键 词:琴叶风吹楠;雌花序;生物学特征
中 图 分 类 号:Q949.9 文 献 标 识 码:B 文 章 编 号:1672-450X(2006)03-0018-02
——————————————
Observation 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Horsfieldia pandurifolia
WU Yu1,2, YANG Xiao-ling1, DUAN An-an2
(1.Yunnan Institute of Tropical Crops, Jinghong 666100; 2. Southwest Forestry College, Kunming 650224, China)
Abstract: The observation has been made during flowering and fruiting of Horsfieldia pandurifolia for 6 years.The study was conducted with
male and female inflorescence.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is the visible differentiation on the exterior character, the inflorescence’s structure
and colour, the bud’s colour and shape at the bud.
Key words: Horsfieldia pandurifolia; inflorescence; bio-characteristic
——————————————————
收稿日期:2006-06-20
琴叶风吹楠(Horsfieldia pandurifolia)是肉豆蔻
科风吹楠属植物,1963年,胡先骕首先描述发表,但
原文中并未对花进行描述[1],之后的《中国植物志》、
《云南植物志》、《中国植物红皮书》及《中国高等植
物》也未提及雌花的形态特征[2-5]。琴叶风吹楠为云南
特有,自然分布于云南西南部勐腊、景洪、耿马、沧
源、盈江、金平、河口等地,海拔500~800m的沟谷
和坡地密林中[2-5],散生或在优越的环境条件下分布密
集。琴叶风吹楠的分布地域是肉豆蔻科分布区的北部
边缘,其雄蕊10枚,花丝合生,保存了部分原始性状
[6],是典型热带季节性雨林成份,是研究热带植物区
系的好材料。琴叶风吹楠的种子含油量高,是重要的
工业原料,广泛用于合成化妆品、医药、香料、杀虫
剂,以及纺织工业[7-8]。琴叶风吹楠的分布区狭小,植
株数量少,自然繁殖能力差,由于人为破坏严重,已
作为渐危种列为保护植物[4,9]。叶脉[10]在其硕士论文中
和李秉滔在未出版的《Flora of China》中把H.
pandurifolia作为H. macorcoma的异名处理,但是他们
对琴叶风吹楠的形态描述还存在不足之处。对琴叶风
吹楠的研究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但在许多
植物专著中对其形态特征、开花习性的描述存着矛盾
和错误。我们通过6年时间对琴叶风吹楠生物学特征
的观察,特别是对花器官细致的解剖观察。现有一些
结果,特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区自然概况
观察植株所在地为西双版纳景洪市,琴叶风吹楠
的自然分布区范围内,东经100°~101°,北纬
21°~22°,海拔500~600m的平坝。土壤pH4.5~
5.5,土层深厚;年平均气温21℃,最冷月平均气温
(1月)15.6℃,最热月平均气温(7月)25.2℃,极端
最低气温2℃,全年无霜;年平均降雨量1 200mm
(948~1 515mm)。夏半年,受印度洋和太平洋暖湿气
流的影响,雨量丰富,其中80%~90%的雨量集中在
5~10月的雨季;冬半年受到来自西部沙漠的干暖气
流影响,空气干燥而温暖,降雨极少。
1.2 试验材料与方法
观察植株属于人工种植,但基本处于野生状态;
在2001~2006年的6年中,连续观察其开花结实情况,
记录花期和果期,对雄花序和雌花序的着生位置进行
观察和形态比较;对花器官进行解剖,分析花的性别
与花蕾形态和颜色的相关系。
2 结果与分析
2.1 营养器官特征
DOI:10.16005/j.cnki.tast.2006.03.008
热带农业科技 2006,29(3)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1 9 -
- 1 9 -
琴叶风吹楠为常绿高大乔木,高10~24m,胸径
30~45cm,主干通直,分枝集生于树干上部;分枝平
展,稍下垂,树冠呈圆锥形;小枝粗壮,无毛;单叶
互生,坚纸质,全缘,两面无毛,倒卵状长圆形或近
提琴形,长(10~)16~34cm,宽6~10cm,先端短
渐尖至突尖,基部楔形至宽楔形,稀圆,两面无毛;
侧脉(9~)12~22对,以60°~70°角度开展,向
上弯曲,细脉不明显;叶柄粗壮,稍扁,长2~3cm,
宽4~5mm。叶形与植物志[1,2]描述的滇南风吹楠
(Horsfieldia tetratepala)形态特征十分相似。据植物志
记录[2,3],叶柄宽2~3mm,观察结果是4~5mm,差
别较大。
2.2 花器官特征
琴叶风吹楠4月开始开花,5月为盛花期,末花
期在6月。
雌雄同株异花,复总状圆锥花序腋生。雄花序细
长,长12~20(~30)cm,分枝稀疏,无毛,总梗粗
约3~4mm,小花梗长2~4mm;雄花序着生于枝条上
部带叶的叶腋(树冠外围),很少着生于老枝上,雄花
序上不着生雌花;雄花序的总花梗和小花梗均为红褐
色;花蕾及开花时的花被片均为嫩黄绿色;花径3mm,
花被片3~4(~5)枚,呈三角状,长2mm,基部下
延;雄蕊10枚,花丝合生成柱,花药外向,排成圆球
形,整个雄蕊群长宽1~2mm。雄花序及花朵的特征
与上述植物专著[2-5]的描述基本一致。
雌花序粗短,长7~12cm,分枝较密集,无毛,总
梗粗约5mm,小花梗长不足2mm;雌花序着生于枝条
中下部已经落叶的叶腋或内膛小枝带叶的叶腋,很少
着生于枝条上部;雌花序的总花梗及小花梗均为黑褐
色;花蕾及开花时的花被片均为墨绿色,花径3mm,
花被片3~4(~5)枚,呈三角状,长2mm,基部下
延;子房上位,无柄,1心皮1室1近基生的胚珠,子
房明显具腹缝线和背缝线,花柱稍弯曲,贴近子房,
花柱几无;子房墨绿色,无毛,整个雌蕊长约1mm。
雌花序和花朵特征在上述文献[1-5]中均未见描述。
雄花序上不着生雌花,但是在雌花序上偶尔会有
个别花序分枝是雄花序,或者在众多雌花中混入1至
几朵雄花。雌花序和雄花序在未开放时就存在明显的
区别:雄花序细长,分枝稀疏,花梗红褐色,花蕾嫩
黄绿色,几乎呈圆球形;雌花序粗短,分枝密集,花
梗黑褐色,花蕾墨绿色,呈卵圆形。如果在雌花序上
有个别雄花蕾(序)存在,亦能明显识别。
2.3 果实特征
果实4~5月份成熟,自然开裂,6月初果实完全
脱落。2001年果实成熟最早,2月份开始成熟开裂。
果实成熟时,每果序着生1~5个果实,花被片早
已脱落。果实卵状椭圆形,长5~7cm,径2~3cm,先
端锐尖,基部下延成柄,基部稍偏斜;果皮光滑,黄
褐色;果实成熟,种皮沿背缝线和腹缝线自然开裂,
果皮不等厚,一侧厚4~5mm,另一侧厚2~3mm;假
种皮肉质,鲜红色,先端微撕裂状;种子卵形至卵状
椭圆形,长2~4cm,径1.5~2cm,先端明显突尖;种
皮硬革质,灰白色,光滑微亮,具脉纹和浅褐色斑块,
基部偏生卵形疤痕,是种柄部位;种仁白色,呈嚼烂
状。据上述植物专著[2,3]记载,果实基部不偏斜,果长
3~4.5cm,果皮厚约1.8mm,与观察结果误差较大,而
且在分种检索表中将果实大小和果皮厚度作为检索指
标,会给种的检索带来混乱。
3 讨论与建议
(1)琴叶风吹楠自然分布于云南南部和西南部,
分布地域内地形复杂,形成不同的地方小气候。海拔
高度、坡向和坡位不同,导致土壤肥力和水分供应差
异较大,所以不同环境中的植株生长势有所不同,在
数量性状上表现出明显变异。本文中所观察的植株生
长立地条件比较好,果实较大,是有环境因素的。分
布区内主要是山地,自然分布范围在海拔800m以下,
高山阻隔了基因交流,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地理变异,
这也可能是文献记载与观察结果在质量性状上有较大
差别的一个原因。
(2)关于琴叶风吹楠的致危机理知之甚少,缺乏
深入研究。琴叶风吹楠为云南特有,应属于肉豆蔻科
植物向北扩散的适应基因型,其种仁含油量高,既有
学术研究意义,也有经济开发利用价值,因而开展琴
叶风吹楠的保护生物学、植物区系、资源利用等方面
的研究很有意义。笔者认为应对琴叶风吹楠资源进行
调查,从各地采集种子,集中播种保存,实行迁地保
护措施;还应进行种源试验,建立人工繁殖体系,在
保护种质资源的同时,也为开发利用准备了资源基
础。
致谢:云南热作所信息中心曾雁在文献检索方面
给予帮助,在此谨表谢意!
参考文献:(下转第34页)
热带农业科技 2006,29(3)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3 4 -
- 3 4 -
技术、坚果园间作其它经济作物以短养长的种植模
式、果园覆盖技术、保花保果措施,和以生物防治病
虫为主的综合管理。
3.4 成立澳洲坚果协会,增强产业服务
组织、建立盈江县澳洲坚果技术协会,把果农组
织起来,完善经营管理,促进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
同时增进果农与企业、政府的联系。
3.5 建设澳洲坚果优质丰产示范园
按“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适宜发展澳
洲坚果种植的乡镇,建立一个规范的、技术和管理先
进的澳洲坚果示范园区,通过其示范作用,实现先进
技术和管理的辐射,促进澳洲坚果种植业的整体发
展。
3.6 壮大澳洲坚果龙头企业,提升产业层次
政府应加大对澳洲坚果生产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
力度,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品牌申报,以品牌带动提
表1 盈江县种植澳洲坚果投入产出一览
初产期 盛产期 项 目 非生产期 (第1~4年) 第5年 第6年 第7年 第8年开始 30年累计
一、投 入(元) 27 000 5 850 6 150 6 450 7 050 211 500
1、开垦定植费 4 800
①种 苗 1 800
②砍荒、整地、挖塘 2 400
③回塘定植 600
2.地租 3 000 750 750 750 750 22 500
3.肥料、农药 12 000 3 300 3 600 3 900 4 500 135 000
4.管理费 7 200 1 800 1 800 1 800 1 800 54 000
二、产 出
1.产量(kg) 1 500 3 000 4 500 9 000 270 000
2.产值(元) 9 000 18 000 27 000 54 000 1 620 000
三、利 润(元) -27 000 3 150 11 850 20 550 46 950 1 408 500
注:1、种苗按盈江县政府文件规定为每株6元计算;2、产量按初产期第5年5kg/株鲜果计算,第6年10kg/株鲜果计算,
第 7年 15kg/株鲜果计算,盛果期第8年 30kg/株鲜果计算;3、产值按目前盈江县澳洲坚果公司鲜果收购价 6元/kg
计算。
升产业层次。
3.7 制定发展澳洲坚果产业相应扶持政策
政府要制定发展澳洲坚果种植的奖励扶持政策,
奖励种植积极性高,管理得好的乡(镇)、村民委员
会、村民小组及果农、科技人员。同时,出台相应的
扶持政策和原料收购保护价,扶持加工企业成为龙头
企业,保证大面积投产后生产经营企业的原料供应,
防止扰乱市场的零星收购,保障企业和果农的利益。
总之,根据盈江发展澳洲坚果的有利条件,要使
澳洲坚果产业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
应迅速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投入,强化产业综合技术
力量,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培植澳洲坚果经济支
柱产业,从而确保农民增收致富,保持边疆农村经济
持续、健康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
致谢:本文承蒙省热作所李国华所长和杨雄飞研
究员审阅,谨此致谢。
(上接第19页)
[1] 胡先骕.森林植物小志[J].植物分类学报,1963,8(3):
197.
[2] 蒋英,李秉滔,李延辉.中国植物志(第三十卷)[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194-205.
[3] 云南植物研究所.云南植物志(第一卷)[M.北京:科
学出版社,1977:8-13.
[4] 傅立国.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M].北京:科学出
版社,1991:468-469.
[5] 傅立国,陈潭清,郎楷永,等. 中国高等植物(第三卷)
[M]. 青岛:青岛出版社,2000:197-203.
[6] Hervé Sauquet.Androecium Diversity and Evolution in
Myristicaecae (Magnoliales), with a Description of a new Mala-
gasy genus, DoyleanthusGen. Nov[J].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2003, 90(9):1293-1305
[7] 王成和,王少君,刘彦军,等.肉豆蔻酸酯的合成[J].
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1995,14(1):15-19.
[8] 吴志平,张治柳,黄克瀛.肉豆蔻酸异丙酯的合成工艺研
究[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0,20(4):72-75.
[9] 汪松,解焱.中国物种红色名录[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4:330.
[10] 叶脉.中国肉豆蔻科植物分类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
(硕士论文).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