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藏川杨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全 文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2,27(6):101~104
Journal of Nor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doi:10.3969/j.issn.1001-7461.2012.06.21
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藏川杨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收稿日期:2011-12-08 修回日期:2012-07-11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重点科技支撑项目(2007BAC06B02);西藏农牧学院创新团队建设项目(2010);国家级林学特色专业(2010)。
 作者简介:韩艳英,女,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森林资源经营与管理。E-mail:hanyanying3554@126.com
*通信作者:叶彦辉,男,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森林培育和植被恢复。E-mail:260383872@qq.com
韩艳英,叶彦辉*,张昆林,张永青,辛福梅
(西藏农牧学院,西藏 林芝860000)
摘 要:在西藏半干旱河谷地进行造林试验,采用了覆石头、覆膜、覆秸秆、覆鸡蛋托盘、用保水剂等
不同造林技术措施,研究了不同措施下藏川杨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以上措施在一
定程度上都提高了藏川杨的造林成活率,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在不同措施下都有所提高,可
溶性糖、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相对都有所下降。说明在半干旱河谷地采用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于
提高干旱地区的造林成活率、水分利用效率以及促进树木更好地生长具有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藏川杨;生理生化特性;成活率;造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S725.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461(2012)06-0101-04
Effects of Different Afforestation Technique on 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us szechuanica var.tibetica
HAN Yan-ying,YE Yan-hui*,ZHANG Kun-lin,ZHANG Yong-qing,XIN Fu-mei
(Tibet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College,Linzhi,Tibet 860000,China)
Abstract:An afforestatio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at the semi-arid valeys in Tibet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afforestation techniques on 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us
szechuanicavar.tibeticaleaves,the measures included covering stone,plastic film,straw,egg-tray,and
using water retaining age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 the measures promoted the survival rate of affor-
estation in varying degrees.The relative water content and chlorophyl content in the leaves increased un-
der the different measures,and the content of soluble sugar,malondiadehyde and proline in the leaves de-
creased,indicating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afforestation techniques played significant roles in im-
proving the survival rate of afforestation,increasing water use efficiency,and promoting better growth of
the trees in semi-arid valeys.
Key words:Populus szechuanica var.tibetica;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urviving rate;
afforestation technique
  藏川杨(Populus szechuanica var.tibetica)又
称藏青杨,属杨柳科杨属树种,是一种生长快、寿命
长、干形通直、材质好、抗旱、耐寒、抗病虫害、耐瘠薄
的高大乔木树种,广泛应用于西藏中西部干旱半干
旱地区造林绿化中[1]。造林技术措施、造林方式是
影响地力和森林资源差异的根本,对植物生理生化
特性产生很大的影响[2],采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造
林方法,是加快培育森林资源的重要途径[3-5]。
抗旱造林技术是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一
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对于提高干旱地区树木的造林
成活率,以及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促进树木更好地生
长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6-9]。近年来,随着科学技
术的不断发展,除了常规的节水抗旱措施外,还出现
了多种提高树木抗旱性和成活率的措施,如地膜覆
盖、渗水膜、滴灌技术、施用生长调节剂、保水剂以及
ABT生根粉等高新技术,通过改善树木的抗旱性或
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来达到抗旱的目的[10-14]。目前研
究植物抗旱机理都集中在实验室的胁迫试验[15-16],
在野外进行抗旱机理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在
野外采用不同造林技术措施进行藏川杨造林试验,
探讨不同处理措施对藏川杨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以期为藏川杨抗旱机理的研究和抗旱造林提供理论
依据[17]。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西藏拉萨市达孜县(90°18′~91°38′
E、29°18′~30°01′N),该县属藏南温带半干旱季风
气候区。空气稀薄,气温低,日温差大,冬春干燥,多
大风,年无霜期130d。年降水量500mm,80%~
90%集中在6-8月份,多夜雨。植被类型主要为亚
高山灌丛和草甸植被以及河谷人工林群落。在河谷
河漫滩天然分布有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小花水柏枝(Myricaria wardii)、细叶红柳(Salix
cheilophila var.microstachyoides)群落,以及以杨
树(Populus spp.)、柳树(Salixspp.)为主的人工
林群落,草本主要由高山嵩草 (Kobresia pyg-
maea)、白草(Pennisetum flaccidum)、茎直黄芪
(Astragalus strictus)、早熟禾(Poa pratensis)、藏
蓟(Cirsium tibeticum)等组成。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材料处理
材料选自西藏达孜县章多乡造林地3年生藏川
杨。2007年3月在章多乡进行造林试验,穴植,穴
规格80cm×80cm,具体措施:覆石头(在穴表面覆
盖直径2~5cm左右的鹅卵石);覆膜(在穴上方覆
盖农膜);覆秸秆(在穴上方覆盖农作物秸秆);覆鸡
蛋托盘(在穴底部铺上鸡蛋包装托盘);用保水剂(在
穴内将保水剂与土壤混合);对照(未作处理)。苗木
生长良好。
2.2 采集样品
2010年5月在达孜县章多乡半干旱河谷河滩
地进行采样,按照不同处理分别采集藏川杨的新鲜
叶片,放入内置冰块的医用保鲜盒带回实验室测定
植物生理指标。
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相对含水量和水分饱和亏的测定采用烘干法,
称鲜叶质量后用蒸馏水浸泡24h,称饱和鲜叶质
量,在105℃烘8h后(达到恒质量)称干质量,根据
公式计算:相对含水量RWC=(鲜叶质量-干质
量)/(饱和鲜叶质量-干质量)×100%,水分饱和亏
WSD=(1-RWC)%;脯氨酸含量采用磺基水杨酸
提取茚三酮显色法测定,叶绿素含量采用丙酮浸提
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采用恩酮比色法测定,丙二醛
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18-19]。
2.4 数据统计分析
运用Excel和SPS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
分析,图中数据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标准差,采用
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最小显著差
异法(LSD)比较不同数据组间的差异。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处理对藏川杨成活率的影响
从表1可知,各种措施下,成活率差异显著。5
种处理分别比对照成活率提高了33.27%、52.44%、
50.56%、64.29%、42.11%,说明采用这些措施有效
提高了造林成活率。
表1 不同处理对藏川杨的成活率的影响
Table 1 Survival rate of P.szechuanicaunder
different afforestation techniques
处理 成活率/%
对照 53.2±0.02a
覆石头 70.9±0.05b
覆膜 81.1±0.06e
覆秸秆 80.1±0.30d
覆鸡蛋托盘 87.4±0.10f
用保水剂 75.6±0.10c
注:同一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2、图1、图2
同。
3.2 不同处理对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由图1可知,不同的处理措施对藏川杨苗木保
持水分起到了一定作用,覆鸡蛋托盘措施下叶片的
相对 含 水 量 最 大 为 90.49%,比 对 照 提 高 了
24.59%,覆石头、覆膜、覆秸秆、用保水剂等措施分
别比对照相对含水量提高了1.84%,11.21%,
9.72%,3.9%。仅覆石头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说明
采用的不同措施都能够增加苗木的含水量,其中覆
鸡蛋托盘的藏川杨苗木效果最明显。
3.3 不同措施对叶绿素的影响
由表2知,叶绿素a含量除了覆膜和覆秸秆差
异不显著外,其他措施之间差异都显著,叶绿素b含
量除了覆鸡蛋托盘与用保水剂之间差异不显著,其
他措施之间差异均显著。采用不同的措施,藏川杨
叶片叶绿素的含量与对照比较都有所增加,其中增
加最多的是覆秸秆,新鲜叶片中叶绿素a含量为
106.32mg·g-1,比对照增加了67.3%,叶绿色b
为35.91mg·g-1,比对照增加了64.8%,其他措施
叶绿素 a 含量也分别比对照增加了 29.4%、
67.3%、11.1%、8.3%,叶 绿 素 b 分 别 增 加 了
201 西北林学院学报 27卷 
36.4%、49.5%、26.1%、25.9%。说明在河谷地带 采取不同处理措施能够改善藏川杨的生长。
图1 不同措施下藏川杨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水分饱和亏
Fig.1 Leaf relative water content and water saturation deficit of P.szechuanicaunder different afforestation techniques
表2 不同措施下藏川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
Table 2 Leaf chlorophyl content of P.szechuanicaunder
different afforestation techniques
处理
叶绿素a含量
/(mg·g-1)
叶绿素b含量
/(mg·g-1)
对照 63.54±0.01a 21.79±0.03a
覆石头 82.23±0.03d 29.73±0.03c
覆膜 106.27±0.01e 32.57±0.02d
覆秸秆 106.32±0.02e 35.91±0.03e
覆鸡蛋托盘 70.60±0.03c 27.47±0.01b
用保水剂 68.83±0.02b 27.44±0.03b
3.4 不同措施对可溶性糖的影响
由图2可知,在不同的处理条件下,可溶性糖含
量与对照比较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并具差异显著
(p<0.05)。说明采用不同的措施对苗木生长环境
起到有效的改良作用。覆盖措施和使用保水剂下,
保证了土壤水分,使得苗木生长旺盛;而在对照情况
下,可能由于缺水苗木比较干旱,因此显示其可溶性
糖含量明显高于采用措施处理的苗木。
图2 不同措施下藏川杨叶片的可溶性糖、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
Fig.2 Leaf soluble sugar,malondiadehyde and proline contents of P.szechuanicaunder different afforestation techniques
3.5 不同措施对丙二醛的影响
不同的处理措施与对照相比藏川杨叶片中的丙
二醛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显著降低(图2),覆石头、
覆膜、覆秸秆、覆鸡蛋托盘、用保水剂分别比对照降
低了30%、42.56%、44.65%、33.95%、25.35%。
其中覆秸秆和覆膜条件下的丙二醛含量最低,说明
在覆秸秆和覆膜条件下,藏川杨生长最好,没有受到
干旱胁迫。同时其他措施与对照比较也在一定程度
起到了改良的效果。
3.6 不同措施对脯氨酸的影响
脯氨酸含量在各种措施下均具有显著差异(图
2),对照条件下,河谷地带环境条件相对恶劣,容易
造成干旱,土壤养分得不到改善,苗木生长受到胁
迫,表现出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措施下的含量,
分别比覆石头、覆膜、覆秸秆、覆鸡蛋托盘、用保水剂
高出39.42%、58.09%、49.04%、32.33%与61.00%。
4 结论与讨论
相对含水量和水分饱和亏比单纯的含水量更能
较为敏感地反映植物水分状况的改变,在一定程度
上反映了植物组织水分亏缺程度。可溶性糖是植物
组织一种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在干旱胁迫下,植物
体内可溶性糖大量积累,可以降低细胞的渗透势以
维持细胞的膨压,防止细胞内大量的被动脱水,一定
程度上能反映其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丙二醛
(MDA)含量的变化是反映膜脂过氧化作用的一个
301第6期 韩艳英 等: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藏川杨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重要指标。有研究认为,丙二醛含量与植物抗旱性
密切相关,即丙二醛含量大量增加时,表明体内细胞
受到较严重的破坏。脯氨酸是水溶性最大的氨基
酸,逆境条件下植物体内大量积累脯氨酸。研究表
明,植物受到干旱胁迫时,体内组织脯氨酸含量升
高,发挥渗透调节作用。在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区采
用不同的造林技术措施后,通过对藏川杨叶片生理
生化指标研究分析表明:采用不同的造林技术措施,
藏川杨的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叶绿素、可溶性
糖、丙二醛有了明显的改变,说明在河谷地带这些技
术措施提高了土壤中的含水量,改善了树木的生长
环境,对树木生长起到有利的作用。
干旱是制约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生态环
境改善主要的限制因子,在该地区进行植被的恢复
主要是解决苗木的水分供应。应用先进的抗旱造林
技术措施,可以使苗木周围的土壤含水率保持在较
高水平,很好地解决了春季造林后到雨季来临前的
干旱期内苗木根系的基本供水,保证苗木存活,较为
明显地提高造林的成功率。保水措施起到了维持林
地的土壤水分平衡,恢复森林植被、扩大森林资源、
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覆膜、覆秸秆、覆鸡蛋托盘、
用保水剂的处理费用高于覆石造林,但是保墒和保
温效果较好,可较大的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树木生长
量,还可改善林地结构、抑制杂草生长,大大降低抚
育管理费用,适合用于半干旱地区造林及经济林栽
培。在造林成活相对容易的地区,用常规方式和覆
石头措施进行造林的经济成本较低,也可达到较好
的植被建设目的。在拉萨干旱河谷地带采用这些造
林技术措施能够提高造林成活率,并起到改良土壤
的作用,在今后的造林中可逐步试验推广。
参考文献:
[1] 巫流民,米玛,张海武,等.藏青杨硬枝扦插育苗技术[J].林业
实用技术,2009(12):28-29.
[2] 张彤,齐麟.植物抗旱机理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05
(4):107-110.
ZHANG T,QI L.Review of prospects for mechanism of plant
drought tolerance[J].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2005(4):
107-110.(in Chinese)
[3] 蔡明孙.不同造林方式的水土保持效果[J].福建水土保持,
1999(3):43-44.
[4] 张永青.拉萨半干旱河谷河滩地抗旱造林技术研究[D].林芝:
西藏大学,2010.
[5] 张春华,李昆,廖声熙,等.金沙江干热河谷退耕还林区川楝造
林技术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23(1):115-120.
ZHANG C H,LI K,LIAO S C,et al.Reforestation tech-
nique of Melia toosendan suitable for forest rehabilitation at
hot-dry valey of Jinshajiang River[J].Journal of Nor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2008,23(1):115-120.(in Chinese)
[6] 姜枫.抗旱节水造林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
学,2008.
[7] KOZLOWSKI T T,G.PALLARDY S.Physiology of woody
plants[M].2nd ed.,New York:Academic Press,1997.
[8] 程积民,万惠娥.中国黄土高原植被建设与水土保持[M].北
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218-234.
[9] 涂璟,王克勤.干旱地区造林树种的水分生理生态的研究进展
[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3,18(3):26-30.
TU J,WANG K Q.A Review on the progress of phys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study of afforestation trees in arid areas[J].
Journal of Nor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2003,18(3):26-
30.(in Chinese)
[10] 熊晓娇.鄂西北半干旱地区造林技术研究[D].武汉:华中农
业大学,2005.
[11] 苟斌.渭北黄土高原抗旱造林技术研究[D].杨陵:西北农林
科技大学,2008.
[12] 王晶英,赵雨森,王臻,等.干旱胁迫对银中杨生理生化特性的
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6,20(1):197-200.
WANG J Y,ZHAO Y S,WANG Z,et al.Effect of drought
stress on physiologic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 of Popu-
lus alba×Populus berolinensis[J].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06,20(1):197-200.(in Chinese)
[13] 季元祖,赵忠,张永,等.不同抗旱造林措施对油松和柴松幼树
生长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24(3):102-104.
JI Y Z,ZHAO Z,ZHANG Y,et al.Influence of different
drought afforestation measures on the growth of seedlings of
Pinus tabulaeformisand,P.tabulaeformisf.sekannesis[J].
Journal of Nor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2009,24(3):102-
104.(in Chinese)
[14] 汪锁劳.覆膜造林[J].现代种业,2005(1):31-32.
[15] 蒋文伟,陈娅琼,刘志梅,等.4种美国紫菀品种抗旱生理特性
的比较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26(5):41-45.
JIANG W W,CHEN Y Q,LIU Z M,et al.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rought resistance in four varieties of aster
novae-angliae[J].Journal of Nor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2011,26(5):41-45.(in Chinese)
[16] 江川,罗大庆,王立辉.西藏半干旱区5种灌木叶片结构的抗
旱特征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26(4):13-17.
JIANG C,LUO D Q,WANG L H.Drought-resistant char-
acteristics of leaf structures of five shrubs in semi-arid region
of Tibet[J].Journal of Nor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2011,
26(4):13-17.(in Chinese)
[17] 刘建军,王得祥,雷瑞德,等.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与
重建技术对策[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2,17(3):12-15.
LIU J J,WANG D X,LEI R D,et al.Strategy on recon-
struction of vegetation on hil-guly area of Loess Plateau in
northern Shaanxi[J].Journal of Northwest Forestry Univer-
sity,2002,17(3):12-15.(in Chinese)
[18] 张志良,瞿伟菁.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3版.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3:54-103.
[19] 潘东明,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2000:194-197.
401 西北林学院学报 27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