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鹅掌柴提取物的抗真菌活性研究



全 文 :广 东 化 工 2013年 第 15期
· 14 · www.gdchem.com 第 40卷 总第 257期

鹅掌柴提取物的抗真菌活性研究
谢建英,黄甫*
(广东海洋大学 理学院 应用化学系,广东 湛江 524088)

[摘 要]目的:研究不同溶剂鹅掌柴提取物的抗真菌活性。方法:以为鹅掌柴茎为原料,分别以水和乙醇为溶剂对鹅掌柴的有效成分进行了
热回流提取,采用管碟法和试管两倍稀释法考察了两种提取物对青霉、曲霉、根霉的抑制作用,并且比较了两种溶剂提取物的抗真菌活性。结
果:实验表明鹅掌柴不同溶剂提取物对青霉、曲霉、根霉都有一定的体外抑菌效果,但是乙醇提取物对青霉、曲霉、根霉的抑菌效果明显强于
水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对青霉的抑菌作用最强,其MIC、MBC值分别为 1/5120 g·mL-1、1/2560 g·mL-1,对曲霉的MIC、MBC都是 1/1280 g·mL-1,
乙醇提取物对根霉的抑菌作用最弱,其MIC、MBC值分别是 1/10 g·mL-1、1/20 g·mL-1。结论:鹅掌柴提取物具有很好的体外抗真菌活性,是一
种新型天然抗真菌物质来源。
[关键词]鹅掌柴;提取物;抗真菌活性
[中图分类号]O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13)15-0014-02

Research on Antifungal Activity of Extracts from Schaffer Octophylla

Xie Jianying, Huang Fu*
(College of Science,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8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extracts from different solvent. Method: To use water and ethanol as solvent to extract active
ingredients from Schaffer octophyyla.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n penicillium, aspergillus, root mildew were investigated via pipe disc method and two times test tube
dilution method. Result: The extracts of Schaffer octophyyla from different solvent have certain bacteriostasis effect, and ethanol extracts have better effects on
penicillium, aspergillus,rhizopus than water extracts. Ethanol extracts have the strongest effect on penicillium, MIC, MBC is 1/5120 g·mL-1;1/2560 g·mL-1
respectively; MIC, MBC to aspergillus are also 1/1280 g·mL-1; MIC, MBC to rhizopus are also 1/20 g·mL-1. Conclusion: The extracts from Schaffer octophyyla have
goo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which is a new kind of natural sources possessing antibacterial activity.
Keywords: schaffer octophyyla;extracts;antibacterial activity

鹅掌柴,别名又叫鸭脚板、鸭脚皮、鸭脚木、五指通、伞托
树、鸭脚树、公母树,系五加科(Araliaceae)藤状灌木。全世界约
有鹅掌柴属 200种,中国约有 37种,该属中有不少种可以药用,
主要的有鹅掌藤(S.arboricol 鹅掌柴(S.octophyl-la)、广西鹅掌柴
(S.kwangsiensis)、密脉鹅掌柴(S.venulosa)、扁盘鹅掌柴(S.khasiana)
等。鹅掌柴生长于绿阔叶林中或向阳山坡,广布于热带、亚热带
地区,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分布最广,且最常见,作为
一种传统药材,在民间被长期使用。但是对鹅掌柴属植物的化学
成分[1-4]、药理毒理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还较少[5-6],其抗真菌
活性的研究也未见报道[7]。鉴于此,本工作采用水和乙醇两种溶
剂提取鹅掌柴的有效成分,考察其对青霉、曲霉、根霉等真菌的
抗菌活性,为开发新的中药制剂提供参考。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与试剂
鹅掌柴,2010年 9月采自广东惠州,洗净晾干,粉碎成粗粉。
1.2 仪器与设备
RE-52C 旋转蒸发仪(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SHB-III 循环
水式真空泵(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G2X-9140MBE数显鼓风干
燥箱(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EL2000电子天平,高
温高压灭菌箱,摇摆式恒温生化培养箱,恒温生化培养箱。
1.3 鹅掌柴活性成分的提取
1.3.1 鹅掌柴乙醇提取物制备
取鹅掌柴粗粉 100 g,加入 10倍量的 95 %的乙醇,室温浸泡
24 h,加热回流 1.5 h,抽滤,药渣再加 5倍量 95 %乙醇,同法浸
泡,加热回流提取 1 h,抽滤,合并 2次提取液,旋转蒸发仪减压
浓缩成浸膏状,放入干燥箱中干燥 36 h。用水代替 95 %乙醇。
1.3.2 鹅掌柴水提取物制备
方法同上,用水代替 95 %乙醇。
1.4 抗真菌活性的测定
1.4.1 药物敏感性测定
将已标好序号的培养皿放进紫外灯中灭菌半个小时后,分别
加入 1 mL千分之一增菌液、15 mL的马铃薯培养液,待马铃薯培
养液就快凝固时热插入牛津杯然后用 1 mL 移液管分别吸取三种
供试药液于牛津杯里面,供试药液已刚好满牛津杯即可,封好,
并置于 37 ℃恒温摇摆床中培养 72 h,24 h观察细菌的生产情况,
48 h再观察一次,72 h后再观察一次。判定标准,抑菌圈直径小
于 10 mm为耐药,记为(R),10~15 mm为中度敏感,记为(I),大
于 15 mm为高度敏感,记为(S)。
1.4.2 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
先把青霉、曲霉、根霉三种菌种接种于已灭菌马铃薯营养液
中,封好,置于恒温摇摆培养箱中培养 6~8 h后,用无菌马铃薯
培养液将供试菌液稀释成 10-3浓度,然后采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
定MIC。(起始体积 1mL菌液加入到 9 mL营养汤里)
取无菌试管 15支,第 1管加 1.8 mL营养汤,2~14管各加 1 mL
营养汤;以无菌操作吸取供试药物 0.2 mL加入第一支管中,混匀
后吸取 1 mL加入到第二支管中,依次倍比稀释至第 13管,混匀
后自第 13管弃去 1 mL。此时,管中药液浓度比依次为 1/10、1/20、
1/40、1/80、1/160、1/320、1/640、1/1280、1/2560、1/5120、1/10240、
1/20480、1/40960,然后各管均加入已稀释好的供试菌液 0.05 mL;
第 14管不加药物为菌液对照,第 15管不加菌液为药液对照;混
匀后,置于 37 ℃培养箱培养 24 h,观察结果,结果判定:肉眼观
察后各试管,以无细菌生长的管内的最低药液浓度记为该药的
MIC。
1.4.3 最小杀菌浓度(MBC)测定
将上述 MIC 测定中生长细菌的各管中的营养汤接种于营养
琼脂平板上,做好标记,37 ℃培养 24 h,肉眼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以仍有细菌生长的管内的最低药液浓度记为该药的MBC。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物敏感性测定
从表 1可以看出:鹅掌柴的水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明显低于乙
醇提取物,两种提取物均是对青霉的抑菌作用最强,鹅掌柴的水
提取物对青霉呈现出中度敏感性,而醇提取物则对青霉呈现出高
度的敏感性。而在曲霉方面,鹅掌柴的水提取物对曲霉只是呈现
耐药性而已,抑菌效果明显低于乙醇提取物的中度敏感性,两种
提取物对根霉的抑菌效果都不是太理想,均呈现出耐药性而已。

表 1 提取物对青霉、曲霉、根霉的抑菌圈直径(mm)
Tab.1 Bacteriostatic circle diameter of extracts on penicillium,
aspergillus and rhizopus
抑菌圈直径 药物敏感试验正常值 序号 菌种
水提取物 乙醇提取物 水提取物 乙醇提物
1 青霉 12.68 20.56 I S
2 曲霉 9.88 14.52 R I
3 根霉 6.84 8.89 R R

[收稿日期] 2013-06-14
[基金项目]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资助(201OB010900036)
[作者简介] 谢建英(1961-),女,广东湛江,大专,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化学。*为通讯作者。
2013年 第 15期 广 东 化 工
第 40卷 总第 257期 www.gdchem.com · 15 ·

2.2 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的测定
从表 2可以明显地看出:乙醇提取物对青霉的抑菌作用最强,
这可能与鹅掌柴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关。从鸭脚木中分离得到的化
学成分主要为三萜类化合物,其次还有甾体类化合物、挥发油、
长链烯烃、有机酸、偶氮、醌类等成分,这些化学成分大都是易
溶于醇而难溶于水,所以用乙醇从鸭脚木中提取出来的有效成分
会高于用水提取出来的。

表 2 提取物对青霉、曲霉、根霉的最小抑菌浓度和
最小杀菌浓度 (g/mL)
Tab.2 Minimum inhibitory and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of
extracts on penicillium, aspergillus and rhizopus
青霉 曲霉 根霉 提取物
MIC MBC MIC MBC MIC MBC
水提取物 1/640 1/160 1/80 1/80 1/10 1/10
乙醇提取物 1/5120 1/2560 1/1280 1/1280 1/20 1/20

3 结论
(1)鹅掌柴乙醇提取物对青霉、曲霉、根霉的抑菌效果明显强
于鹅掌柴水提取物,其中乙醇提取物对霉的抑制作用最强,其
MIC、MBC分别为 1/5120 g·mL-1、1/2560 g·mL-1;而乙醇提取物
对曲霉的 MIC、MBC 分别都是 1/1280 g·mL-1;乙醇提取物对根
霉的抑菌作用最弱,MIC、MBC分别是 1/10 g·mL-1、1/20 g·mL-1。
(2)鹅掌柴的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对青霉、曲霉、根霉这三
种菌类的抑菌作用可能是单一成分,也可能是几种成分共同作用
的结果,本实验只是对其进行了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具体哪一
种或哪几种活性成分起抑菌作用,以及各活性成分之间有无协同
或拮抗作用等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3)本实验为体外抑真菌实验结果,由于条件的限制以及安全
的因素,动物真菌的实验和药物进入动物体内后,能否达到类似
的抑菌效果,其抑菌效果是否得到加强或是减弱,还有待于进一
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江庆平,肖倬殷.穗序鹅掌柴皂贰成分的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1990,
5(3):133-135.
[2]徐位良,李坤平,袁旭江.广西鹅掌柴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J].中药材,2005,28(6):471
[3]刘睿,顾谦群,崔承彬,等.密脉鹅掌柴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J].中
草药,2005,36(3):328-332.
[4]郭夫江,李援朝.鹅掌柴属植物化学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6,5:873-877.
[5]林军,何萍.鹅掌藤浸膏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
报,2003,20(6):901-903.
[6]徐杰,彭新君,李文欣.鹅掌柴属植物化学成分、药理及临床应用概况
[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6(5):62-64.
[7]踪蕾,朱霁虹,林瑞超.鹅掌柴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理活性研究概况
[J].中药材,2002,25(5):363-366.

(本文文献格式:谢建英,黄甫.鹅掌柴提取物的抗真菌活性研究
[J].广东化工,2013,40(15):14-15)



(上接第 9页)
2.3 验证性实验
发酵培养基组分中豆粕浓度为 48.43 g·L-1、葡萄糖浓度为
11.89 g·L-1、磷酸氢二钾浓度为 0.43 g·L-1,经过三次平行实验,
发酵结果水解度平均值为 31.46 %,对比优化前(豆粕 40 g·L-1、葡
萄糖 10 g·L-1、磷酸氢二钾 0.2 g·L-1,水解度 25.36 %)提高了 24.05
%,试验值和模型预测值 30.29 %相差 3.17 %,说明回归方程能比
较真实地反应各组分对发酵豆粕蛋白水解度的影响。
2.4 发酵液中大豆肽相对分子量分布测定
在最佳发酵培养基组分下,豆粕发酵物中大豆肽分子量分布
曲线如图 5,通过对比标准品的凝胶色谱图(图 4)可知,响应面优
化条件下绝大数大豆肽的相对分子量在 5000Da 以下。经峰面积
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百分含量,响应面优化条件下大豆肽分子量在
300~2000 Da占的 38.37 %,2000~5000 Da占 44.61 %,发酵液中
分子量小于 5000 Da大豆肽比例为 90.32 %,达到二级大豆肽粉的
分子量分布标准。据文献[17-18]报道,小分子肽更易被机体吸收,
而且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抗氧化等多种生理活性功能,因此优
化所得到的发酵培养基组分是比较合适的。
3 结论
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中的 Box-Behnken设
计对影响发酵液水解度三个因素(豆粕、葡萄糖、磷酸氢二钾)进
行进一步优化,建立数学模型,模型的回归效果显著,可以预测
发酵液豆粕蛋白的水解度,优化得到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组分:豆
粕浓度为 48.43 g·L-1、葡萄糖浓度为 11.89 g·L-1、磷酸氢二钾浓度
为 0.43 g·L-1,实验验证得到验证值为 31.46 %,对比优化前提高
了 24.0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发酵液大豆肽的相对分子质量
分布进行测定,在最佳培养基条件下进行豆粕发酵,测得发酵液
中大豆肽相对分子量集中在 5000 Da以下,占 90.32 %,这为大豆
肽进一步分离纯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湘宁.大豆多肽的凝胶性及抗氧化性研究[J].食品科学,2005,26(5):
71-75.
[2]邓成萍,薛文通.不同分子量段大豆多肽功能特性的研究[J].食品科学,
2006,27(5):109-112.
[3]LEE K A,KIM S H SSGE,DEE.New peptides isolated from a soy protein


hydrolysate that inhibit platelet aggregation[J].Food Chem.,2005,90(3):
389-393.
[4]PETRUCCELLI S,ANON M C.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thod of
obtention and the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soy protein isolates
[J].Food Chem.,1994,42(10):2161-2169.
[5]郭玉华,李钰金,吴新颖.大豆多肽的应用进展及前景[J].食品加工,
2010,35(5):60-63.
[6]刘唤明,邓楚津.发酵法生产大豆肽的研究[J].饲料工业,2007,27(19):
4-5.
[7]李书国,陈辉,杜进民,等.大豆多肽的功能特性及加工工艺[J].粮油
食品科技,2000,8(1):14-15.
[8]陈力力.血粉发酵生产中的微生物[J].肉类工业,2003,(7):43-44.
[9]刘丽萍,刘丽华.米曲霉研究进展与应用[J].中国调味品,2008,33(4):
28-32.
[10]吴娴静,姜莹,董德坤,等.米曲霉发酵腐皮产后余浆生产大豆肽的
条件优化[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0,36(4):64-69.
[11]余勃,陆兆新.微生物发酵法产大豆多肽液水解度的测定[J].食品科
学,2005,26(4):104-107.
[12]郭光辉,王金鹏,唐涛,等.大环糊精制备条件的优化[J].食品与发
酵工业,2011,37(5):73-78.
[13]ROLDAN C T,MARTINEZ G X,ZAPATA P I,et al.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nutrient ratios on biosurfactant production by Serratia marcescens
using a Box-Behnken design [J].Colloids and Surfaces B:Biointerfaces,
2009,86(1):384-389.
[14]王小花,洪枫,朱利民,等.米曲霉产胞外脂肪酶培养条件优化[J].食
品与发酵工业,2005,31(4):25-28.
[15]杨彩艳,宋俊梅.米曲霉发酵豆粕制备高水解度大豆肽发酵条件的优
化[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9,34(5):42-43,54.
[16]杨帆,李江华,徐岩,等.谷氨酸脱羧酶发酵工艺的优化[J].食品与
生物技术学报,2008,27(4):107-111.
[17]丁丹华,彭光华,何东平.HPLC 法测定油茶籽多肽相对分子质量分
布及氨基酸组成[J].中国油脂,2010,35(11):68-71.
[18]包乐媛,张业尼,钱磊,等.大豆肽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脂作用[J].大
豆科学,2007,25(5):752-756.

(本文文献格式:王文平,黄雅燕,肖美添.响应面法优化米曲霉
发酵豆粕产大豆肽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3,40(15):8-9)